小学语文教师业务考试卷与答案
美国大学经济学专业排名-河道清淤合同
. . .
. .
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小 学 语 文
选择题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
生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
学上称为
A.迁移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
于“授人以鱼”,更要
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发展学生能力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
相似的字读错,如把
“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
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5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
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
德
育重点主要是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
育一女孩,今年已满
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
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
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
为违背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r>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
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
要题目难一
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
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
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B.意志品质的培养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
生给出的可能
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
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
是
A.发散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
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
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
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2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学习参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D、语文实践
23.《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
改习作中
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第几学段提出的:( )
B、第二学段
24、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
学目标要求是:( )
C、掌握
25、《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好书,读整
本的书。”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
B、145万字以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3分)
参考答案: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
有纪律是不行的,
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
不科学;(任答对一
点记1分)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
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
学
生安静更重要。(1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1分)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
者。材料二,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
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3分)
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
(1分
)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
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
生学
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2分)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
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
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4分)
参考答案:班主任老师有着主体性的学生观。(1分)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
要提倡学生全
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回答出三点记
3分)
四、学科专业知识(40分)
(一)、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1、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
2、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
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br>4、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经验,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第一种
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
境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
种境界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 .
. . .
阑珊处。”
四、简答题
1. 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
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
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4. 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
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
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
文学习的规律;
(3)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
记生字。
5.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6.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
不同?
(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2)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
表达。
(3)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
表达。
7、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
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
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
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
学习参考
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
能力”。
8、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注意
事项?
答:《语文课程标
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
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
主要应在具
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
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
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
及日常
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
没有
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的。
(2)汉语拼音帮助
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
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
不存在了。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
在口头实践中。 <
br>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
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课标
》提出“建设开放而
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
闭走向开放,由
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
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
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
识,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1)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2)
新课程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
课程目标,语
文素养应从三个方面全面诠释。(3)语文素
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
br>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
六个层次的内涵。
4、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
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3)语言是一种约定俗
. . .
. .
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4)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
中积累经验。
5、《课标》提倡
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
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
间。
(2)“少指导”并不
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
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
指导。
(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
(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
由表达。
6、“‘自主学习’
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
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
你
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
学生自己
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
(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的培养。
(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7、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
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
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
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 (2)学生是具有各自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独立生命
个体,其感受与体验存在差异,应该得到教师
的尊重。
(3)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
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助
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
(4)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8、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
么看法?、
答:(1)这种观
点是错误的。(2)听说训练倾听与表达
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具综合性。
(3)口语交
际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核心要素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
一、 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学习参考
的语文课程
。
2、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
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
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
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
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
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
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
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
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
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
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
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
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
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 (选
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
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
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
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
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
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
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
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
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 成的,外
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
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
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 .
. . .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
教学
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
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
注生
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
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
做”、
“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
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
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
新精神
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二、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
指
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
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
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5、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 、
方法与
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
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
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
出现“知识和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
一点目标却极好
地把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
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
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
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
度性 。
二、基本概念题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
识为基础,语文能
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
学习参考
心,是语
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
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
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
力
──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
自主学习: “自主
”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
习过程有
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
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
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
断丰富自
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
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
同学习的处世态度
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
科学)
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
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
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和过程。”“探究”重要的
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
究的意识,要使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
br>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
的因
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
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
、媒介、设备、
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
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
br>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
语文素
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
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
过程为载
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
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
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
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
.
. . .
.
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
、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
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
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
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
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
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
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
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
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
是由于语言运
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
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
上和教师那儿
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
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
实践经验和积
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
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
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
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
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
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
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
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
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学习参考
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
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
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
强。当然课堂教
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
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
教学艺
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
求?
答:语文课
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
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
识
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
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
br>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
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
读。
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
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 创
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 双向互动,
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 互动评价,促进学
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
审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
别?
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
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
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
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
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
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
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
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
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
由表达和有创
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
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
材、
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
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 .
. . .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
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
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
表达;高年级侧
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
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
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
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 <
br>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
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
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
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 课
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
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三、
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
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1、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
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
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
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
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
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有自己的见
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
富自己,加深理解,
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学习参考
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
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
学习,即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
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
题、实验、操作、
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
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
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
而是探究过程的
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
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
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
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
处理、表
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
方式和过程”。如:
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
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
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
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
木条制作了
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
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
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
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
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
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
究,可以抓住爸
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
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
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
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
特点;“二思”胸
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
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
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
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
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
,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
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
第三
,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
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
开课
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
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
设置老一套,不
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
.
. . .
.
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
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把
“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轻易否
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
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
,丰富
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
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
占有一
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
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
的技能
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
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
名言“教
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
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
培养学生
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
是一种纯
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
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
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
基本途径
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
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
复的实践
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
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
是直觉性和
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
要条件,就
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
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
三,语言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
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
实践中把它记
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
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
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
题
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
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
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
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
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
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
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
面?
(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
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
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
学习参考
拼音角
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
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
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
学
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
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
>设计动手
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
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
针对本地方言的
特
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
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
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
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
利条件和
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
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
,利用教材,开发
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
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
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
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
空间,鼓励“童
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
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
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
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
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在教学目标
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
此
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
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
br>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
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
养的核心是语
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
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
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教材
——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
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
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影响着对学习对
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
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
的生成
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
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
. . .
. .
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
下
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
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
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
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
元感悟,许多
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
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
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
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
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学习参考
. . .
. .
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小 学 语 文
选择题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
生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
学上称为
A.迁移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
于“授人以鱼”,更要
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B.发展学生能力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
相似的字读错,如把
“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
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5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
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
德
育重点主要是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
育一女孩,今年已满
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
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
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
为违背了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r>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
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
要题目难一
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
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
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B.意志品质的培养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
生给出的可能
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
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
是
A.发散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
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
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
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2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观点是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2.《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学习参考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D、语文实践
23.《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
改习作中
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第几学段提出的:( )
B、第二学段
24、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
学目标要求是:( )
C、掌握
25、《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好书,读整
本的书。”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
B、145万字以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3分)
参考答案:①课堂里没有秩序、没
有纪律是不行的,
但秩序和纪律都是手段,不是目的;②过分地强调安静并
不科学;(任答对一
点记1分)③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
更好(让学生健康地发展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比让
学
生安静更重要。(1分)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1分)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
者。材料二,
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
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
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3分)
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
(1分
)落实主导性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
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
生学
会学习;③激励学生会思考;④指导学生能实践。(2分)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
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
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4分)
参考答案:班主任老师有着主体性的学生观。(1分)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性
要提倡学生全
体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回答出三点记
3分)
四、学科专业知识(40分)
(一)、根据诗文原句填空
1、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
2、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
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br>4、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经验,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第一种
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
境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三
种境界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 .
. . .
阑珊处。”
四、简答题
1. 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
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
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
(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4. 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1)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过渡到有意注
意占优势,“复现”符合其心理特点;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反复多次与生字见面,将音、
形、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识记,符合语
文学习的规律;
(3)从儿童记忆力的特点出发,“复现”能促进学生识
记生字。
5.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6.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
不同?
(1)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2)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
表达。
(3)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
表达。
7、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
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
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
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
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
学习参考
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
能力”。
8、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注意
事项?
答:《语文课程标
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
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
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
主要应在具
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
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
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
及日常
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
没有
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的。
(2)汉语拼音帮助
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
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
不存在了。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
在口头实践中。 <
br>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
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课标
》提出“建设开放而
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
闭走向开放,由
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
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
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
识,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
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1)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2)
新课程从“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
课程目标,语
文素养应从三个方面全面诠释。(3)语文素
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
br>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
六个层次的内涵。
4、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
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
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3)语言是一种约定俗
. . .
. .
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4)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
中积累经验。
5、《课标》提倡
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
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
间。
(2)“少指导”并不
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
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
指导。
(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
(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
由表达。
6、“‘自主学习’
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
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
你
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
学生自己
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
(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和
学习习惯的培养。
(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
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7、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
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
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
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 (2)学生是具有各自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独立生命
个体,其感受与体验存在差异,应该得到教师
的尊重。
(3)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
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助
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
生观。
(4)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8、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
么看法?、
答:(1)这种观
点是错误的。(2)听说训练倾听与表达
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具综合性。
(3)口语交
际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核心要素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
一、 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
学习参考
的语文课程
。
2、 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
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
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
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
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
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
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
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
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
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
书写(声
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
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
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
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 (选
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
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
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
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使学生掌握一定
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
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
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
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
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
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
新旧知识经验
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 成的,外
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
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
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 .
. . .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
教学
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
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
注生
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
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
做”、
“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
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
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
新精神
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二、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
指
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
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
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5、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 、
方法与
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
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
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
出现“知识和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
一点目标却极好
地把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
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
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
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
度性 。
二、基本概念题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
识为基础,语文能
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
学习参考
心,是语
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
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
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
力
──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
能力。
自主学习: “自主
”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
习过程有
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
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
性
,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
断丰富自
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
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
同学习的处世态度
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
科学)
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
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
表达与交流等探索
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
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和过程。”“探究”重要的
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
究的意识,要使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
br>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
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
的因
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
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
、媒介、设备、
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
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
br>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
语文素
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
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
过程为载
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
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
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简
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
.
. . .
.
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
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
、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
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
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
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
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形成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
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
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
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
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
是由于语言运
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
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
上和教师那儿
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
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
实践经验和积
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
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
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
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
对话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
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
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
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
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学习参考
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
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
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
强。当然课堂教
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
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
教学艺
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
求?
答:语文课
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
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
识
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
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
br>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
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
读。
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
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 创
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 双向互动,
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 互动评价,促进学
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
审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
别?
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
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
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
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表达真
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
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
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
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
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
由表达和有创
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
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
材、
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
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 .
. . .
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
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
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
表达;高年级侧
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
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
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
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 <
br>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
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
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
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 课
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
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
三、
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
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1、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
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
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
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
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
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
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有自己的见
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
富自己,加深理解,
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学习参考
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
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
学习,即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
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
题、实验、操作、
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
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
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
而是探究过程的
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
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
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
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
处理、表
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
方式和过程”。如:
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
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
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
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
木条制作了
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
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
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
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
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
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
究,可以抓住爸
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
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
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
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
特点;“二思”胸
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
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
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
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
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
,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
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
第三
,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
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
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
开课
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
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
设置老一套,不
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
.
. . .
.
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
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把
“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轻易否
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
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
,丰富
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
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
占有一
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
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
的技能
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
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
名言“教
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
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
培养学生
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
是一种纯
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
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
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
基本途径
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
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
复的实践
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
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
是直觉性和
自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重
要条件,就
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
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
三,语言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
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
实践中把它记
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
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
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
题
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
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
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
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
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
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
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
面?
(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
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
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
学习参考
拼音角
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
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
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
学
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
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
>设计动手
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
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
针对本地方言的
特
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
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
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
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
利条件和
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
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
,利用教材,开发
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
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
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
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
空间,鼓励“童
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
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
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
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
要了。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在教学目标
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
此
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
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
br>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
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
养的核心是语
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
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
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教材
——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
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
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影响着对学习对
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
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
的生成
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
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
. . .
. .
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
下
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
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
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10、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
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
元感悟,许多
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
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
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
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
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