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大学英语(二)翻译1—3单元

温柔似野鬼°
896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3: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石油大学分数线-浙江高考时间



曾经的提问人
奈杰尔·沃伯顿
1 大约是2,400 年以前,在雅典,有一个人因为问了太多问题被判了死刑。在他之前,也
有许多哲学家, 可哲学这门学 科却是从他——苏格拉底开始,才进入一个真正腾飞的阶段。苏
格拉底之于哲学,就是一位引路和守护的 圣人。
2 塌鼻子,矮胖身材,衣着破旧,有一点奇怪,苏格拉底显得格格不入。虽然其貌不扬,
且常常不修边幅, 他却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智慧。雅典人都觉得以前从未有过像他这样的人,以
后也许也不会有。苏格拉底确 实出类拔萃,但同时也招人讨厌。他将自己比作是会叮咬的牛虻,
搅得对方没有安宁,却又没什么严重危 害。但并不是所有雅典人都认同他的自我评价。一些人
爱戴苏格拉底,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危险的。
3 年轻时的苏格拉底曾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参与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抵御斯巴达人及其盟
军。到了中年, 他在市集随处走动,时不时拦下路人,问他们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他差不多
就只干这个。但他的问题都 很犀利,看似简单直白,实际却不好回答。
4 其中一个例子是他与欧西得莫斯的对话。苏格拉底问 欧西得莫斯,‚不诚实是否就意味着
不道德?‛‚当然。‛欧西得莫斯这样回答,他认为答案再明显不过 了。‚那如果,‛苏格拉底又
接着问,‚你朋友情绪低落,想寻短见,而你偷了他的刀。这难道不是一种 欺骗的行为吗?毫无
疑问。可是这么做却比无所作为有道义得多,除了偷刀行为本身不诚实,这件事却是 好事,而
非坏事。‛‚是啊。‛欧西得莫斯回答道。他已经落进了苏格拉底的圈套里。苏格拉底运用一个 巧
妙的例子,向欧西得莫斯展示了‚不诚实就是不道德‛这样的惯常评价,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而欧西得莫斯之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5 一次又一次,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向市集上的人展示, 他们其实并不真正知晓以为已经
知晓的事物。一位军官自信满满地要和苏格拉底展开对话,他认为自己完 全明白‚勇气‛是什
么,但和苏格拉底对话20 分钟之后,只能带着困惑离去。这样的经历肯定令人不 安。苏格拉底
倾向于揭示人们真正洞察的事物的边界,以及去质问人们将生活建立在其上的一些假设。一 段


对话以人们意识到自己实际所知甚少结束,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便是成功。这样远比人们继续认
为自己了解一些东西,而实际是不了解的要好。
6 那个时候的雅典,有钱人家的男孩都送去跟随智者(古希腊时期有偿教授哲学与修辞的
诡辩 学者)学习。智者是思维敏捷的老师,培养和辅导学生们演说的技艺。他们对教学的收费
很高。相反,苏 格拉底不要求收钱。他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因此怎么能进行教学?但这并不
妨碍学生来找他旁听他与人 的对话; 这样自然也没有让‚智者‛对他有所青睐。
7 一天,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去拜见特尔斐阿波罗神庙里的神谕者。那位神谕者是个智
慧的老太太, 一 位女预言家,她会回答来访者提出的问题,答案通常以谜语的形式给出。‚有
比苏格拉底还有智慧的人吗 ?‛凯勒丰问道。‚没有,‛女预言家的答案脱口而出,‚没有人比苏
格拉底更有智慧了。‛
8 凯勒丰将这个事情告诉苏格拉底时,苏格拉底起初并不相信。他非常疑惑。‚我知道的这
么 少,怎么会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呢?‛苏格拉底很纳闷。他花了几年的时间专门问人问题,
想看看有没有 人比他更具智慧。最终,他明白了神谕者所言何意,并且相信了她的话。许多人
都擅长于他们所做的事木 匠擅长做木工,士兵熟悉如何打仗。但是他们中没有人是智慧的。他
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9 ‚哲学家‛一词(philosophe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智慧的热爱‛。西方哲学的
传统正是从古希腊发迹,传播到了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期间在历史上也曾若干次吸纳东方思
想 。西方传统哲学重视的是论点、推理与提问,而不是简单地相信权威人士如何说。智慧在苏
格拉底看来不 是知道多少事实,也不是了解如何做事。智慧是了解我们存在的本质,包括我们
能洞悉的事物的界限。现 今的哲学家差不多和苏格拉底做的事一样: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检
验推理和证据,试图解答我们针对自 身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乎现实的本质,
关乎我们如何生活。
10 苏格拉底 之所以获得如此智慧,是因为不断地提问,而且始终愿意与人辩论自己的观点。
他说,生活,未经反思是 不值得过的。未经推敲的存在对于一头牛来说没什么,但对于人却是
不能接受的。


11 总体来看,雅典并未给予苏格拉底应有的重视。许多雅典人感到苏格拉底是种威胁 ,认
为他有意削弱政府。公元前339年,苏格拉底70岁时,被判了死刑,被迫喝下毒芹药而死。临< br>刑前,苏格拉底先与妻子和三个儿子道别,然后将学生召集到跟前。即使苏格拉底能够选择今
后安 静地生活,不再问艰涩的问题,他也不会接受。他情愿选择结束生命。对一切保持质疑并
提问是他内心的 呼喊,不可违背。他将毒药一饮而尽。

解密《蒙娜丽莎》
——E. H. 冈里奇
1 列奥纳多有一件画作,它的名气可能比《最后的晚宴》更为显赫。
2 这幅作品 便是《蒙娜丽莎》——是一位名叫丽莎的佛罗伦萨女士的肖像画。对于一件艺
术品来说,像《蒙娜丽莎》 那样举世闻名并非一件单纯的幸事。我们已经太习惯于在图画明信
片上,甚至在广告上看到它的身影,无 法再用新颖的视角去观看这幅实则由一位真实的男性勾
勒出的一位拥有血肉之躯的女性的画像。但它值得 我们忘记先前对它的所有了解,或是我们自
认为对它的了解,来重新审视它,就像是刚看到这幅画的第一 批人一样。
3 首先,这幅画最动人之处在于画中的丽莎看起来如此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她好
像确实在注视着我们,且颇有自己的想法。她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我们眼前变化着,
每一次看到她 ,她似乎都会有一点不同。即便看的是这幅画的照片,我们也会产生这种
奇怪的感觉,而当站在珍藏于卢 浮宫的原作面前时,这种感觉简直可以用诡异来形容。
画中的她有时似乎在嘲笑我们,有时她的笑容好像 又透露出一些悲伤。所有这些感觉貌
似都不可思议,但的确如此,而且这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通常会产 生的效果。不过,
列奥纳多本人自然很清楚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做到这一点的。
4 这位对现 实世界敏锐的观察者比其所有前人都更懂得我们的双眼。他显然已经意
识到,艺术要高于现实的过程为诸 多艺术家带来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的复杂程度绝
不亚于将正确的绘画技法与和谐的构图结合起来的困 难。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大
师们的杰作深受马萨乔的影响,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创作的画像看 起来多少有些僵
硬,甚至显得呆板。但奇怪的是,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显然不在于创作者缺乏耐心或是< /p>


高超的技法。在临摹现实事物时,没有人会比凡·艾克更有耐心;在运用正确的画法和视角方面,也没人能比曼特尼亚掌握得更好。然而,无论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描绘多么精
美绝伦,多么 令人叫绝,他们笔下的肖像却更像是石刻的雕像,而非鲜活的人物。这其
中缘由大概在于我们愈是一笔一 画、细致入微地刻画肖像,愈是容易忘却眼前的人物其
实是一个可以呼吸和活动的生命。这样画出来的人 物就像‚睡美人‛一样,仿佛画家忽
然给他们施了魔法,让他们永远静止,无法移动。艺术家们尝试了各 种各样的方法来解
决这个难题。例如波提切利就曾在他的作品中突出描绘肖像飘动的卷发和衣着,以使他
们的轮廓不再那么僵硬。但只有列奥纳多成功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诀窍,那就是画家
必须给画 像的观看者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如果描绘肖像轮廓的笔触不再那么坚实清晰,
如果肖像的形态稍显模糊 ,仿若一个马上就要消失不见的身影,那么之前那种单调僵硬
的感觉便可避免。列奥纳多发明的这一著名 的绘画技法被意大利人称为‚晕染法‛,如
此创作出来的模糊轮廓和柔和色调能将多个层次的形态彼此融 合,永远给我们留出想象
的空间。
5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蒙娜丽莎》这幅画,可能多少就会 理解这幅画的神秘效果。我们可
以看出,列奥纳多在这幅画中将他发明的‚晕染法‛运用到了极致。任何 尝试过绘画或者速写
人物面部的人都知道,人脸的表情主要取决于两大特征——嘴角和眼角。而列奥纳多 正是将这
两个部位故意模糊化,让它们融入了柔和的阴影中。所以我们才永远无法确定蒙娜丽莎到底在< br>用怎样的情绪看着我们,她的表情似乎只是要将我们迷惑住。而且奇妙之处并不止于表情的含
义。 列奥纳多还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尝试,这可能是只有他这种绘画技艺已然炉火纯青的大师才
敢冒的风险。如 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就会发现画的两侧并不完全对应,这一点在人物背景
中那梦幻般美妙的风景画里 尤为突出。人物左侧的地平线似乎比右侧低很多。这样一来,当我
们将视线聚焦在左侧时,人物貌似要比 我们从右侧观看时显得更为高大或笔直。而且她的脸庞
似乎也会随着观看点的变动而变化,因为即便如此 ,两侧看起来也不太匹配。然而,若不是列
奥纳多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地自由发挥,若不是他通过对活生生 的人物几乎奇迹般的传神演绎,
从而成功抵消了他对真实面貌的大胆背离,那么他创作出来的也许只是一 幅能展现他聪明小把
戏的画,而不是一件传世佳作。仔细观察他处理的手部摆出的姿势,还有袖子上细微 的褶皱,


就会发现列奥纳多在耐心观察现实方面,和每一位前人一样仔细认真,只不过他 不再满足于完
全忠诚地臣服于现实。很久以前,在遥远的过去,人们会怀着敬畏的心态观看肖像画,因为 他
们认为艺术家在再现人物的逼真形象的同时,多少也会传达出他们的精神和灵魂。而现在伟大
的科学家列奥纳多让那些先驱肖像画家们的一些梦想和忧虑成为了现实。他已经掌握了魔法,
知道如何在 他的神奇画笔挥洒出的斑斓色彩中注入生命。

沟通中的“‘你’最大”原则
莉儿·朗兹
1 为什么‚你‛是如此有力的一个词?因为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以为自己 就是
宇宙的中心。没有什么能大过‚我‛。周围往来穿梭的一团混沌(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
‚其 他人‛)不过因其对我们的用处而存在。我们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小不点儿,小脑瓜
里把别人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解读为‚这对我有什么影响?‛
2 真正的成功人士都知道,我们一点都没变。成年人以文 明礼貌的面具来掩饰他们的自我
为中心,然而人脑仍会本能地即时将一切都精准地转化为‚这对我有什么 影响?‛比如,假设
你想问你的同事吉尔是否愿意和你共进晚餐。于是你对她说:‚镇上新开了一家相当 不错的印
度馆子,今晚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那儿吃晚餐吗?‛

3 回答之前,吉尔暗 忖:‚他说‘不错’是指食物还是环境,还是两者都不错?‛
她接着想:‚印度菜,我拿不准。他说好, 可是我会喜欢吗?‛想着想着,吉尔就犹豫
了。她的犹豫可能会使你感到不快,交流的乐趣也因此而打了 折扣。试想,你换一种问
法:‚吉尔,你一定会喜欢这家新开的印度馆子的。今晚和我一起去那儿吃怎么 样?‛
这样措辞,你已经下意识地解答了吉尔的疑问,因此她更有可能会很快答复你‚好啊。‛
4 ‚快乐—痛苦原则‛是生命中的指引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动
趋向于令其 快乐的事物而远离令其痛苦的事物。对于很多人而言,思考便是痛苦的。
5 因此,真正的赢家(当 他们想控制,想激励,想被爱,想向人兜售什么或想请人
吃饭时)总是替别人考虑。他们把一切都转化为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多地以‚你‛


这样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字开头。因此,我称这种 沟通技巧为‚唯‘你’独尊‛。
6 以‚你‛开头可以得到更好的反响,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时,因 为这样会触动人
们的自尊按钮。假设你周末想连休三天,你决定问老板周五是否可以请假。哪种方式老< br>板会给出更积极的反馈呢?是‚老板,我周五可以请假吗?‛,还是‚老板,我周五不
来,您这边 可以吗?‛
7 第一种方式,老板还得把你的问题‚我周五可以请假吗?‛转化成‚这个员工周
五不来,我能不能行?‛这就是一个额外的思考过程。(你应该清楚,一些老板多么讨
厌思考!)
8 然而,第二种方式的‚老板,我周五不来,您这边可以吗?‛恰好替老板作了打
算。这种措 辞使老板觉得无须你在她自己搞定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她会对自己说:‚当
然,周五没有你帮忙我照样 行。‛
9 ‚唯‘你’独尊‛还会丰富你的社交语言。对于男士们来说,假如有位女士赞赏
你 的衣着,哪一种会让你觉得更热情?是‚我喜欢你的衣服‛还是‚你穿上这件衣服显
得很帅气‛?做商务 展示的行家里手也把‚唯‘你’独尊‛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假设
你在讲话,一位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如 果你说‚这是个好问题‛,他固然开心;但如果
你说‚你提了一个好问题‛,想想他会有多得意。
10 销售人员们,不要仅仅告诉你的目标客户‚XX很重要‛,应该用‚你会看到XX
的重要 性‛来说服他们。谈判时,也不要说‚结果将会是……‛,要让他们知道,‚如
果你……,你会看到结果 。‛
11 用‚你‛开头即使对街头的陌生人也同样奏效。有一次,我开着车在旧金山的
街头 完全迷了路,我问路边的行人金门大桥怎么走。我拦下一对正在艰难爬坡的夫妇。
‚劳驾,‛我隔着车窗 喊道,‚我找不到金门大桥了。‛那对夫妇交换了一下眼神,耸
了耸肩,脸上写满‚这些旅游的人到底有 多蠢‛。丈夫直指前方,咕哝道:‚那边。‛
12 仍在迷途中的我冲着我遇到的下一对夫妇喊道:‚ 劳驾,金门大桥在哪儿?‛
他们面无表情地指向了反方向。
13 然后我决定试试‚唯‘你’ 独尊‛。遇到又一对正在散步的夫妇时,我向窗外


喊道:‚劳驾,你们可以告诉我金门大 桥在哪儿吗?‛‚当然。‛他们直接回答了我的
问题。看,这样的措辞略微有点挑战的成分。本质上我是 在问‚你们有能力给我指明方
向吗?‛这就触动了他们的自尊按钮。他们走上前来详细地给我指明了路线 。
14 ‚嘿!这个‘你’什么什么还真管用‛,我想。为了验证我的假设,我又多试了几次。
我不断地以三种方式问路过的人。显而易见,比起以‚我‛或‚哪儿‛开头,当我问‚你可以
告诉我… …在哪儿‛时,人们更乐于提供帮助。

15 我相信,一旦人们破解了当年伊甸园那棵无花 果树下的‚黑匣子‛,人类堕落
背后的真实因由大白于世时,‚你‛这个字的力量将会令全世界信服。夏 娃没有要求亚
当吃苹果,她也没有命令他吃,她甚至都没有说‚亚当,我想让你吃了这个果子。‛她说的是(所有成功人士都会这么说):‚你会爱这个果子的。‛ 正因如此,他咬了一口。
16 根据治疗专家统计,精神病院的患者说‚我‛的次数比普通人多出12倍。随着患者情
况好转,他们用第 一人称的次数也有所减少。对于心智健全者而言,使用第一人称的次数越少,
在听者看来也越明智。如果 能听到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间的谈话,你会发现在他们的谈话中‚你‛
远比‚我‛多得多。



曾经的提问人
奈杰尔·沃伯顿
1 大约是2,400 年以前,在雅典,有一个人因为问了太多问题被判了死刑。在他之前,也
有许多哲学家, 可哲学这门学 科却是从他——苏格拉底开始,才进入一个真正腾飞的阶段。苏
格拉底之于哲学,就是一位引路和守护的 圣人。
2 塌鼻子,矮胖身材,衣着破旧,有一点奇怪,苏格拉底显得格格不入。虽然其貌不扬,
且常常不修边幅, 他却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智慧。雅典人都觉得以前从未有过像他这样的人,以
后也许也不会有。苏格拉底确 实出类拔萃,但同时也招人讨厌。他将自己比作是会叮咬的牛虻,
搅得对方没有安宁,却又没什么严重危 害。但并不是所有雅典人都认同他的自我评价。一些人
爱戴苏格拉底,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危险的。
3 年轻时的苏格拉底曾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参与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抵御斯巴达人及其盟
军。到了中年, 他在市集随处走动,时不时拦下路人,问他们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他差不多
就只干这个。但他的问题都 很犀利,看似简单直白,实际却不好回答。
4 其中一个例子是他与欧西得莫斯的对话。苏格拉底问 欧西得莫斯,‚不诚实是否就意味着
不道德?‛‚当然。‛欧西得莫斯这样回答,他认为答案再明显不过 了。‚那如果,‛苏格拉底又
接着问,‚你朋友情绪低落,想寻短见,而你偷了他的刀。这难道不是一种 欺骗的行为吗?毫无
疑问。可是这么做却比无所作为有道义得多,除了偷刀行为本身不诚实,这件事却是 好事,而
非坏事。‛‚是啊。‛欧西得莫斯回答道。他已经落进了苏格拉底的圈套里。苏格拉底运用一个 巧
妙的例子,向欧西得莫斯展示了‚不诚实就是不道德‛这样的惯常评价,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而欧西得莫斯之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5 一次又一次,苏格拉底用这种方法向市集上的人展示, 他们其实并不真正知晓以为已经
知晓的事物。一位军官自信满满地要和苏格拉底展开对话,他认为自己完 全明白‚勇气‛是什
么,但和苏格拉底对话20 分钟之后,只能带着困惑离去。这样的经历肯定令人不 安。苏格拉底
倾向于揭示人们真正洞察的事物的边界,以及去质问人们将生活建立在其上的一些假设。一 段


对话以人们意识到自己实际所知甚少结束,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便是成功。这样远比人们继续认
为自己了解一些东西,而实际是不了解的要好。
6 那个时候的雅典,有钱人家的男孩都送去跟随智者(古希腊时期有偿教授哲学与修辞的
诡辩 学者)学习。智者是思维敏捷的老师,培养和辅导学生们演说的技艺。他们对教学的收费
很高。相反,苏 格拉底不要求收钱。他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因此怎么能进行教学?但这并不
妨碍学生来找他旁听他与人 的对话; 这样自然也没有让‚智者‛对他有所青睐。
7 一天,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去拜见特尔斐阿波罗神庙里的神谕者。那位神谕者是个智
慧的老太太, 一 位女预言家,她会回答来访者提出的问题,答案通常以谜语的形式给出。‚有
比苏格拉底还有智慧的人吗 ?‛凯勒丰问道。‚没有,‛女预言家的答案脱口而出,‚没有人比苏
格拉底更有智慧了。‛
8 凯勒丰将这个事情告诉苏格拉底时,苏格拉底起初并不相信。他非常疑惑。‚我知道的这
么 少,怎么会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呢?‛苏格拉底很纳闷。他花了几年的时间专门问人问题,
想看看有没有 人比他更具智慧。最终,他明白了神谕者所言何意,并且相信了她的话。许多人
都擅长于他们所做的事木 匠擅长做木工,士兵熟悉如何打仗。但是他们中没有人是智慧的。他
们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9 ‚哲学家‛一词(philosophe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智慧的热爱‛。西方哲学的
传统正是从古希腊发迹,传播到了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期间在历史上也曾若干次吸纳东方思
想 。西方传统哲学重视的是论点、推理与提问,而不是简单地相信权威人士如何说。智慧在苏
格拉底看来不 是知道多少事实,也不是了解如何做事。智慧是了解我们存在的本质,包括我们
能洞悉的事物的界限。现 今的哲学家差不多和苏格拉底做的事一样: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检
验推理和证据,试图解答我们针对自 身提出的最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乎现实的本质,
关乎我们如何生活。
10 苏格拉底 之所以获得如此智慧,是因为不断地提问,而且始终愿意与人辩论自己的观点。
他说,生活,未经反思是 不值得过的。未经推敲的存在对于一头牛来说没什么,但对于人却是
不能接受的。


11 总体来看,雅典并未给予苏格拉底应有的重视。许多雅典人感到苏格拉底是种威胁 ,认
为他有意削弱政府。公元前339年,苏格拉底70岁时,被判了死刑,被迫喝下毒芹药而死。临< br>刑前,苏格拉底先与妻子和三个儿子道别,然后将学生召集到跟前。即使苏格拉底能够选择今
后安 静地生活,不再问艰涩的问题,他也不会接受。他情愿选择结束生命。对一切保持质疑并
提问是他内心的 呼喊,不可违背。他将毒药一饮而尽。

解密《蒙娜丽莎》
——E. H. 冈里奇
1 列奥纳多有一件画作,它的名气可能比《最后的晚宴》更为显赫。
2 这幅作品 便是《蒙娜丽莎》——是一位名叫丽莎的佛罗伦萨女士的肖像画。对于一件艺
术品来说,像《蒙娜丽莎》 那样举世闻名并非一件单纯的幸事。我们已经太习惯于在图画明信
片上,甚至在广告上看到它的身影,无 法再用新颖的视角去观看这幅实则由一位真实的男性勾
勒出的一位拥有血肉之躯的女性的画像。但它值得 我们忘记先前对它的所有了解,或是我们自
认为对它的了解,来重新审视它,就像是刚看到这幅画的第一 批人一样。
3 首先,这幅画最动人之处在于画中的丽莎看起来如此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她好
像确实在注视着我们,且颇有自己的想法。她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我们眼前变化着,
每一次看到她 ,她似乎都会有一点不同。即便看的是这幅画的照片,我们也会产生这种
奇怪的感觉,而当站在珍藏于卢 浮宫的原作面前时,这种感觉简直可以用诡异来形容。
画中的她有时似乎在嘲笑我们,有时她的笑容好像 又透露出一些悲伤。所有这些感觉貌
似都不可思议,但的确如此,而且这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通常会产 生的效果。不过,
列奥纳多本人自然很清楚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做到这一点的。
4 这位对现 实世界敏锐的观察者比其所有前人都更懂得我们的双眼。他显然已经意
识到,艺术要高于现实的过程为诸 多艺术家带来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的复杂程度绝
不亚于将正确的绘画技法与和谐的构图结合起来的困 难。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大
师们的杰作深受马萨乔的影响,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创作的画像看 起来多少有些僵
硬,甚至显得呆板。但奇怪的是,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显然不在于创作者缺乏耐心或是< /p>


高超的技法。在临摹现实事物时,没有人会比凡·艾克更有耐心;在运用正确的画法和视角方面,也没人能比曼特尼亚掌握得更好。然而,无论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描绘多么精
美绝伦,多么 令人叫绝,他们笔下的肖像却更像是石刻的雕像,而非鲜活的人物。这其
中缘由大概在于我们愈是一笔一 画、细致入微地刻画肖像,愈是容易忘却眼前的人物其
实是一个可以呼吸和活动的生命。这样画出来的人 物就像‚睡美人‛一样,仿佛画家忽
然给他们施了魔法,让他们永远静止,无法移动。艺术家们尝试了各 种各样的方法来解
决这个难题。例如波提切利就曾在他的作品中突出描绘肖像飘动的卷发和衣着,以使他
们的轮廓不再那么僵硬。但只有列奥纳多成功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诀窍,那就是画家
必须给画 像的观看者留出一定的想象空间。如果描绘肖像轮廓的笔触不再那么坚实清晰,
如果肖像的形态稍显模糊 ,仿若一个马上就要消失不见的身影,那么之前那种单调僵硬
的感觉便可避免。列奥纳多发明的这一著名 的绘画技法被意大利人称为‚晕染法‛,如
此创作出来的模糊轮廓和柔和色调能将多个层次的形态彼此融 合,永远给我们留出想象
的空间。
5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蒙娜丽莎》这幅画,可能多少就会 理解这幅画的神秘效果。我们可
以看出,列奥纳多在这幅画中将他发明的‚晕染法‛运用到了极致。任何 尝试过绘画或者速写
人物面部的人都知道,人脸的表情主要取决于两大特征——嘴角和眼角。而列奥纳多 正是将这
两个部位故意模糊化,让它们融入了柔和的阴影中。所以我们才永远无法确定蒙娜丽莎到底在< br>用怎样的情绪看着我们,她的表情似乎只是要将我们迷惑住。而且奇妙之处并不止于表情的含
义。 列奥纳多还进行了非常大胆的尝试,这可能是只有他这种绘画技艺已然炉火纯青的大师才
敢冒的风险。如 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就会发现画的两侧并不完全对应,这一点在人物背景
中那梦幻般美妙的风景画里 尤为突出。人物左侧的地平线似乎比右侧低很多。这样一来,当我
们将视线聚焦在左侧时,人物貌似要比 我们从右侧观看时显得更为高大或笔直。而且她的脸庞
似乎也会随着观看点的变动而变化,因为即便如此 ,两侧看起来也不太匹配。然而,若不是列
奥纳多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地自由发挥,若不是他通过对活生生 的人物几乎奇迹般的传神演绎,
从而成功抵消了他对真实面貌的大胆背离,那么他创作出来的也许只是一 幅能展现他聪明小把
戏的画,而不是一件传世佳作。仔细观察他处理的手部摆出的姿势,还有袖子上细微 的褶皱,


就会发现列奥纳多在耐心观察现实方面,和每一位前人一样仔细认真,只不过他 不再满足于完
全忠诚地臣服于现实。很久以前,在遥远的过去,人们会怀着敬畏的心态观看肖像画,因为 他
们认为艺术家在再现人物的逼真形象的同时,多少也会传达出他们的精神和灵魂。而现在伟大
的科学家列奥纳多让那些先驱肖像画家们的一些梦想和忧虑成为了现实。他已经掌握了魔法,
知道如何在 他的神奇画笔挥洒出的斑斓色彩中注入生命。

沟通中的“‘你’最大”原则
莉儿·朗兹
1 为什么‚你‛是如此有力的一个词?因为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以为自己 就是
宇宙的中心。没有什么能大过‚我‛。周围往来穿梭的一团混沌(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
‚其 他人‛)不过因其对我们的用处而存在。我们这些自我为中心的小不点儿,小脑瓜
里把别人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解读为‚这对我有什么影响?‛
2 真正的成功人士都知道,我们一点都没变。成年人以文 明礼貌的面具来掩饰他们的自我
为中心,然而人脑仍会本能地即时将一切都精准地转化为‚这对我有什么 影响?‛比如,假设
你想问你的同事吉尔是否愿意和你共进晚餐。于是你对她说:‚镇上新开了一家相当 不错的印
度馆子,今晚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那儿吃晚餐吗?‛

3 回答之前,吉尔暗 忖:‚他说‘不错’是指食物还是环境,还是两者都不错?‛
她接着想:‚印度菜,我拿不准。他说好, 可是我会喜欢吗?‛想着想着,吉尔就犹豫
了。她的犹豫可能会使你感到不快,交流的乐趣也因此而打了 折扣。试想,你换一种问
法:‚吉尔,你一定会喜欢这家新开的印度馆子的。今晚和我一起去那儿吃怎么 样?‛
这样措辞,你已经下意识地解答了吉尔的疑问,因此她更有可能会很快答复你‚好啊。‛
4 ‚快乐—痛苦原则‛是生命中的指引力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自动
趋向于令其 快乐的事物而远离令其痛苦的事物。对于很多人而言,思考便是痛苦的。
5 因此,真正的赢家(当 他们想控制,想激励,想被爱,想向人兜售什么或想请人
吃饭时)总是替别人考虑。他们把一切都转化为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多地以‚你‛


这样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字开头。因此,我称这种 沟通技巧为‚唯‘你’独尊‛。
6 以‚你‛开头可以得到更好的反响,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时,因 为这样会触动人
们的自尊按钮。假设你周末想连休三天,你决定问老板周五是否可以请假。哪种方式老< br>板会给出更积极的反馈呢?是‚老板,我周五可以请假吗?‛,还是‚老板,我周五不
来,您这边 可以吗?‛
7 第一种方式,老板还得把你的问题‚我周五可以请假吗?‛转化成‚这个员工周
五不来,我能不能行?‛这就是一个额外的思考过程。(你应该清楚,一些老板多么讨
厌思考!)
8 然而,第二种方式的‚老板,我周五不来,您这边可以吗?‛恰好替老板作了打
算。这种措 辞使老板觉得无须你在她自己搞定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她会对自己说:‚当
然,周五没有你帮忙我照样 行。‛
9 ‚唯‘你’独尊‛还会丰富你的社交语言。对于男士们来说,假如有位女士赞赏
你 的衣着,哪一种会让你觉得更热情?是‚我喜欢你的衣服‛还是‚你穿上这件衣服显
得很帅气‛?做商务 展示的行家里手也把‚唯‘你’独尊‛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假设
你在讲话,一位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如 果你说‚这是个好问题‛,他固然开心;但如果
你说‚你提了一个好问题‛,想想他会有多得意。
10 销售人员们,不要仅仅告诉你的目标客户‚XX很重要‛,应该用‚你会看到XX
的重要 性‛来说服他们。谈判时,也不要说‚结果将会是……‛,要让他们知道,‚如
果你……,你会看到结果 。‛
11 用‚你‛开头即使对街头的陌生人也同样奏效。有一次,我开着车在旧金山的
街头 完全迷了路,我问路边的行人金门大桥怎么走。我拦下一对正在艰难爬坡的夫妇。
‚劳驾,‛我隔着车窗 喊道,‚我找不到金门大桥了。‛那对夫妇交换了一下眼神,耸
了耸肩,脸上写满‚这些旅游的人到底有 多蠢‛。丈夫直指前方,咕哝道:‚那边。‛
12 仍在迷途中的我冲着我遇到的下一对夫妇喊道:‚ 劳驾,金门大桥在哪儿?‛
他们面无表情地指向了反方向。
13 然后我决定试试‚唯‘你’ 独尊‛。遇到又一对正在散步的夫妇时,我向窗外


喊道:‚劳驾,你们可以告诉我金门大 桥在哪儿吗?‛‚当然。‛他们直接回答了我的
问题。看,这样的措辞略微有点挑战的成分。本质上我是 在问‚你们有能力给我指明方
向吗?‛这就触动了他们的自尊按钮。他们走上前来详细地给我指明了路线 。
14 ‚嘿!这个‘你’什么什么还真管用‛,我想。为了验证我的假设,我又多试了几次。
我不断地以三种方式问路过的人。显而易见,比起以‚我‛或‚哪儿‛开头,当我问‚你可以
告诉我… …在哪儿‛时,人们更乐于提供帮助。

15 我相信,一旦人们破解了当年伊甸园那棵无花 果树下的‚黑匣子‛,人类堕落
背后的真实因由大白于世时,‚你‛这个字的力量将会令全世界信服。夏 娃没有要求亚
当吃苹果,她也没有命令他吃,她甚至都没有说‚亚当,我想让你吃了这个果子。‛她说的是(所有成功人士都会这么说):‚你会爱这个果子的。‛ 正因如此,他咬了一口。
16 根据治疗专家统计,精神病院的患者说‚我‛的次数比普通人多出12倍。随着患者情
况好转,他们用第 一人称的次数也有所减少。对于心智健全者而言,使用第一人称的次数越少,
在听者看来也越明智。如果 能听到真正的成功人士之间的谈话,你会发现在他们的谈话中‚你‛
远比‚我‛多得多。

满分-人事考试


家长意见范文-我的理想作文700字


3月份的节日-辽宁高考理综


美容院活动方案-板蓝根的作用


三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湖南学考成绩查询


仰恩大学教务部-东北虎网站


享受人生作文-励志短信


夏季健康小常识-高考填报志愿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