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Unit1-Unit6课文翻译)

玛丽莲梦兔
587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3: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成都领事馆-安大研究生院


UNIT 1
大一新生日记

星期日
从家里出发后, 我们开车开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到达我住的宿舍楼。我进去登记。宿舍管理员给了我一串钥匙,并
告诉了我 房间号。我的房间在6楼,可电梯坏了。等我们终于找到8号房的时候,妈妈已经涨红了脸,上气不接
下 气。我打开门锁,我们都走了进去。
但爸爸马上就从里面钻了出来。这个房间刚刚够一个人住,一家 人都进去,肯定装不下。我躺在床上,不动弹就
可以碰到三面墙。
幸亏我哥哥和我的狗没一起来。
后来,爸爸妈妈就走了,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周围只有书和一个箱子。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星期一
早上,有一个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咖啡早茶会。我见到了我的导师,他个子高高的,肩 膀厚实,好像打定了主意
要逗人开心。
“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吗?”他问我。他边说话边晃悠脑袋, 咖啡都洒到杯托里了。
“我家离爱丁堡不太远,开车大约6个小时,”我说。
“好极了!”他说,接着又走向站在 我旁边的那个女孩儿。“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吗?”他问。但不等那女孩
儿作出任何回答,他就说到, “好极了!”然后就继续向前走。他啜了一口咖啡,却惊讶地发现杯子是空的。
妈妈打来电话。她问我是不是见到了导师。
星期二
我觉得有点儿饿,这才意识到 我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我下楼去,得知一天三餐我可以在餐厅里吃。我下到餐厅
排进了长队。
“早餐吃什么?”我问前面的男生。
“不知道。我来得太晚了,吃不上早餐了。这是午餐。”
午餐是自助餐,今天的菜谱是鸡肉 、米饭、土豆、沙拉、蔬菜、奶酪、酸奶和水果。前面的男生每样儿都取一些
放到托盘上,付了钱,坐下 来吃。


我再也不觉得饿了。
妈妈打电话来。她问我有没有好好吃饭。
星期三
早上9点钟我要去听一个讲座。我醒时已经8:45了。竟然没有人叫我起床。奇怪。
我穿好衣服,急匆匆地赶到大讲堂。我在一个睡眼惺忪的女生旁边坐下。她看了看我,问:“刚起床?” 她是怎
么看出来的?
讲座进行了1个小时。结束时我看了看笔记,我根本就看不懂自己写的字。
那个女生名叫苏 菲,和我一样,也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她看起来惊人地聪明。听完讲座后我们一起闲聊。她
告诉我在 空档年( 高中毕业后等着上大学的一年) 里,她已经把这学期书单上的书都读完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我觉得自己太无知了,甚至不配跟她呼吸同样的空气。
妈妈来电话问我睡得好不好。
星期四
今天是新生集会(社团招新活动)。我和苏菲跑去看看我们能加入几个俱乐部。我们俩 都认为我们应该结交很多
朋友,所以我报名参加了交谊舞俱乐部、人工智能协会、手铃俱乐部和极限运动 俱乐部。苏菲则报名参加了业余
剧社和莫扎特合唱团。
我不知道我和苏菲还能不能继续做好朋友。
妈妈来电话。她告诉我哥哥曾试图把我在家住的 那间卧室租出去。妈妈向我保证只要我需要,那房间永远是我的。
她还说那是我的家,他们都非常想我, 尤其是我的狗。我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星期五
早上我去了图书馆。可是好像我需要一个能 验明我身份的证件才能进图书馆。不知为什么,我必须发誓不损坏书
籍、不违反图书馆的规定,否则我就 要被当作罪犯被送进监狱。(什么!?就因为说话声音太大?)图书馆看起
来很古老,学校以此为豪。
今晚有个迪斯科舞会,可我已经没有干净衣服穿了。我只知道把脏衣服扔进衣篮中,但并不清楚衣服是如 何洗净,
熨平并叠好放进衣柜里的。也许妈妈快来电话了。




适应校园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访谈

塔尼娅•扎茹茨卡娅 莫斯科,俄罗斯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对新生活感到很紧张。我没有朋友,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一开始, 我一天到晚都在忙功课:
上课,并且学习到深夜。
可后来我意识到我错过了大学里许多其他 活动。一天,跟我住同一幢宿舍楼的一个女孩儿邀请全楼的人去参加一
个晚宴。我不知道她在哪儿买的那 些吃的,也不清楚她怎么会有足够的钱。而且她穿得像个模特儿。我真不知道
她干嘛还要费那劲儿上大学 !现在我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既努力学习,也快乐地生活。
米古尔•方斯卡 瓜达拉哈拉,墨西哥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尽量把教授们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结果是我光忙着记笔记,都顾不上听 讲了。
我现在学的是化学,现在学的东西似乎都比我们在中学里学的复杂。不过我意识到,在大学里,你 应该更多地去
听、去思考。现在,我已弄清新知识和过去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别了。
弗兰辛•博内 里昂,法国
我刚来时,这所大学似乎很大,也很不友好。一开始,我觉得很难 适应缺乏指导的自由生活。上中学的时候,我
已经习惯了晚上做家庭作业。
如何使用每月的 生活费也让我感到很头疼。你得买食品、书、公交车票、衣服等东西,这和小时候在家花零花钱
大不一样 。每学期的钱是一次性汇来的,所以一开始我总觉得手头相当宽裕。然后我就大手大脚地花钱,搞到后
来 每天只能吃一个三明治!
我现在认识到家长或老师不再有照顾我的责任了。长这么大第一次,我该自 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了„„可我却不知
道该怎么办!













UNIT 2
第一只牡蛎

“来,尝尝这个,这个好吃,”我父亲一边说一边在我的鼻子前晃动着一只牡蛎。
我皱起眉头,说:“我不吃,我不喜欢吃这个。”
“胡说,你没尝过怎么知道不喜欢吃。” 他跟我论理,“把它放进嘴里,品尝一下大西洋的味道。”
我觉得他说得对,可是有时候有些东西你 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喜不喜欢。坦率地说,我觉得牡蛎看起来挺恶心的。
这座饭店坐落在法国一个著名 的海滨旅游胜地。这时侍者不仅端上了一瓶放在冰篮子里的白葡萄酒,还端上一客
份量极大的海鲜——螃 蟹、对虾、大龙虾及各种贝类,都堆在一起。我母亲正忙着购物,于是我父亲就决定带我
——他十岁的儿 子——去吃午饭。他要让我体验生命里一个重要的事件,一件对我父亲来说与成年一样重要的事:
我的第 一只牡蛎。
世界上第一个吃牡蛎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说“男人”是因为女人肯定不会这么傻 吧?“唷,我有点饿
了,我们来瞧瞧这个石坑„„嗯,我觉得它看起来挺好吃的!”好像不太可能。父亲 的话听起来更像是男生式的
挑战。“来,你尝尝这只牡蛎,我来尝尝这块油滋滋的咸肉三明治,让我们看 看谁玩得更开心!”
外面,天空灰蒙蒙的,海面上刮来一阵强风。天气看起来和我的心情一样阴郁。 没有希望,只感觉饿,只担心失
去纯真,因为我意识到这第一只牡蛎我今天得非吃不可了。
“我能吃炸鱼和薯条吗?”我满怀希望地问。我突然觉得想家,想吃我最爱吃的饭菜。
“当 然不行!他们这儿没有炸鱼和薯条,只有这地方最上等的海鲜,在这方圆几英里之内你找不到更好的海鲜
了。”他边回答边给自己又倒了一杯酒。“好啦,别抱怨了,就给我尝一只牡蛎,然后你就可以吃些好吃的、顺< br>口的东西,比如对虾加黄油面包,” 他提议说。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饭,他的话里第一次有了妥协的意思。
但是,尽管清晰地感觉到了他的妥协——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才有这样的感觉,我仍然明白这妥协包含着 吃掉那
只牡蛎,那只放在我父亲的盘子边上的牡蛎。
我父亲继续吃着那一堆海鲜。他盘子放 着一大堆被丢弃的龙虾爪,盘子边上放着一套工具,用来敲开蟹壳,剔出
哪怕一丁点儿的蟹肉。他每吃一 口就停一下,举杯喝一口酒。他时不时地在我眼前晃动着那只牡蛎,逗弄我吃了
它,但却什么也没说。我 只是绝望地看着我的空盘子。我想着我最爱吃的东西——我母亲做的点心,一滴泪静静
地顺着面颊淌了下 来。
终于,我父亲又拿起那只牡蛎,我知道这下全完了。我用拇指和另一只手指把牡蛎拈起来送到嘴 边。父亲说:“把
它吸进嘴里,先含着,尝尝盐和海水的味道,然后再咽下去。吃完了,我给你点你爱吃 的东西。” 他的语气更
亲切了些,因为他知道他赢了。
我按照他说的吃掉了那只牡蛎。牡蛎滑溜溜的,那味道是我从未尝过的,打那以后也没再尝过。


我父亲看着我,似笑非笑,好像在说:“怎么样?”我咽下去的时候,他举杯对我说:“干杯 !”我终于赢得了
他的爱和尊重。
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牡蛎。








































世界各地的街头小吃

“快餐”这个词通常会让人想起汉堡包和薯条 。我们会想到送到现代市民手中的过度包装、却并不健康的饭菜。
而人们也只是把食物当作聊以充饥的东 西,而不是可以享用的美食。
事实上,快餐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旅游,你 都会看到街头小贩的身影,听见他们卖各
式各样的地方小吃的吆喝声。这些小吃通常都是用几样当地的基 本配料加工而成,现场制作,立等可取。
商业化的快餐制作采用工业化的加工程序,用现成的配料大 量烹制,然后重新加热。不管你到世界的哪个地方吃
麦当劳,食物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而街 头小吃在多数地方都是现场烹制的。你只需闻着香味,一边看一边等着小贩给你准备新鲜的小吃。尽管在一
些地方卫生条件差强人意,但因为食物一般是高温快速烹制的,吃起来基本安全。
从亚洲的面条摊到遍布中东地区的路边香炸豆丸(falafel) 摊,每个大陆都有传统的街头小吃 。在日本,乘坐新
干线上下班的人在上车前会停下来买一盒便当。在东南亚地区,推车沿街叫卖加香烤肉 (satay) 的人不仅吸引当
地人,也吸引旅游者。在印度,随处可见一种叫做恰特(chaat) 的用各种配料做成的香辣杂拌。
与商业化的快餐不同,街头小吃是在街上买的。其浓郁的地方风味和 极具地方特色的配料总是让旅游者感到新奇
有趣。
























UNIT 3
独立思考
直到现在,独立思考仍然是一种激进的行为。
独立思考本该是一种普遍的行为,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源于独立思考。然而 ,在大
多数的生活圈子里,尤其是那些影响我们一生的地方——家庭、学校以及大部分工作场所——人们 都对独立思考
持怀疑态度。有些机构甚至故意压制独立思考。在有些人看来,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在一个晚会上,当一位客人问起我酝酿中的一本书的主题时,我再次想起了这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我告诉 他那本
书谈论的话题是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天哪,”他说,“我不认为那有什么 好,我更喜欢
服从命令的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家大公司的第四代掌门人,而那家公司是世界上最 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在我们周围逐渐创建出一个模型环境,使各个层次的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空 间。”你最后一次看到包含上述
字眼的机构愿景陈述是在什么时候?还有,上一次有人问你:“你能跟我 说真心话吗,真心话?”然后等着你做
出翔实、充分的回答是在什么时候?
缺乏独立思考对 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少有人被鼓励去进行独立思考,更谈不上接受相关的训练。他们
的老师、 父母和老板也是如此。而且老师、父母和老板的老师、父母和老板也是如此。(我们可能早就知道应该
尊 敬像苏格拉底那样的思想家,可是我们也知道,因为独立思考,他所在的城邦毒死了他。这可绝不是给予他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鼓励。)
可是,我们偶尔也会遇到真心想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老师或导师。他 们让我们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有了浅略的认
识。13 岁时,我上了一门高级代数课。授课的老师由于要 求学生思考而背上了难缠的恶名。第一天上课时,老
师站在黑板前面说:“在你们面前的纸上写出一个数 字的和。”
全班35 个少男少女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她重复了一遍指令:“写出一个数字的和。”
我记得我握着铅笔 的手出汗了。有些人低下了头,握着手中的铅笔开始写了起来。我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写什么。
我看见过 道对面跟我坐同一排的那个女生向前探出身子,看看前面那个正胡乱写字的男生都写了些什么。然后她
飞 快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并且马上用手盖住了。
老师来回踱着步,手里碾着粉笔。我不知道她将在黑板 上写什么。这会儿,就剩下我一个人还什么都没写。我往
后一靠,向左侧过脸,悄悄地问我的朋友:“答 案是什么?”
“7,”她悄声说。
于是,我在纸上写下了“7”。我一直低着头,想让自己看上去既忙着做题,又信心百倍。
在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苦恼之后,老师问我们答案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说是“7”。她慢慢地走到黑板前写道:< br>“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数字的和。”
我知道是这样的。


那你为什么不这么写呢?
萨拉说是“7”。
你为什么要问她?
因为---我不知道。
这就对了,从现在开始,要独立思考。
在后来的青春岁 月里,我一见到这位老师就害怕。在她面前,我根本就无法好好地思考。但是,我记住了她的教
诲,并且 渐渐地开始审视它、珍视它。我并不是劝大家像她那样,用羞辱别人的办法去教他们独立思考。她当然
没 有给我们创造一个思考的环境。要是她一开始就肯定我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讲讲独立思考的乐趣,要是她没有激起我们对她的畏惧,我们大家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独立思考的意义。而且,我们在她面前也会更好地开动 脑
筋、思考问题。
但至少,她把独立思考的概念引入了我的学术生活。



























跨文化思考

我们组织思想的方式会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同而不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些差异呢?
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的应用语言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在20 世纪60年代 提出的。他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大学任教,长期致力于研究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的写作风格。他发现 ,由于学生的文化
渊源不同,他们的写作风格也呈现出系统化的差异。
例如,(他认为)英 语为母语的人写文章时都“直入主题”,而其他学生却不是这样。母语为闪族语(比如阿拉
伯语、希伯来 语)的人总是先回指,然后再回到主题;而母语为东方语言(如中文)的人则倾向于迂回缓慢地切
入主题 ,就好像他们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兜圈子似的;母语属罗曼语系(比如法语、西班牙语)的人总是偏离主题,
他们的文章让(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读起来倍感吃力;而母语为斯拉夫语系(比如俄语)的人经常在他们的文章
中加入与论证无关的内容。
卡普兰用以下这些简明的图形说明了不同的写作模式:

这一观点招致了不少批评。大家认为这种理论过于简单化,论据不足,而且偏袒英语(好像只 有英语才能够“最
有效地”展开论述似的)。俄罗斯学生尤其不认同卡普兰对他们的看法。
不过,卡普兰的研究成果至少提醒了我们一点:要想熟练地掌握英语(或任何语言)写作的能力,仅仅掌握句子< br>层面的结构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更高层次的组织结构上下工夫,学会运用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并且,我们可能大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提出论点或者讲故 事。即
使我们很难或是根本不可能阐明其差异,但仅仅是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彼此 的理解和认同
感。













UNIT 4
切断网络:没有手机,我们能活下去吗?

在他下榻的位于曼哈顿的一家饭店里,拉 塞尔•克劳由于将饭店的一部电话机砸向总台的服务生而被捕。据说是
因为他没法接通澳大利亚的电话。 他这是怎么了?他的手机出了什么问题?
在过去的15年里,手机已成为改变英国人日常行为方式的 最主要的因素。据估计,目前英国手机用户已超过5,500
万,而在1997年还不足1,000万。 手机变得越小,电话就打得越多,而我们也越来越迅速地做出对我们的生活
方式造成影响的决定。与此同 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了。过去,在著名的旅游胜地人们相互拍照留念,而现在,
大家几乎都忍不住给 家里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现在有消息说,伦敦的手机信号覆盖范围将拓展延伸。以后,在伦
敦的每一个角 落都有手机信号,就连地铁也不例外。
那么如果没有手机,我们能活下去吗?我们请三个人关机三天,看看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多大。
商人
白天,我很多时候都在用手机,也发很多短信。晚上和周末,朋友都打我的手机,所以我 几乎不用家里的座机。
由于我在办公室工作,有时候也有人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的座机上。但这些人我不 一定认识,因为我通常是一认
识某个人,就把手机号码告诉他。
关机的第一天晚上,我本来 是要和几个朋友在俱乐部里聚会的。可我迟到了,还没法打电话告诉他们。等我到那
儿时,他们已经离开 了。
上班的时候,大家都焦急地打我的手机,结果都因为我三天不给他们回电话而感到十分恼火。可 三天后,不管说
什么都已经太迟了。
没有手机,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慢了下来,还有一点单 调乏味。现在大家不到最后一分钟是不会做打算的,因为
到时候互相打个电话就行了。所以,在我关机的 三天里,我实际上没有什么社交生活。
但是,从好的方面说,我很少会因一时冲动去做让我事后懊悔 的事情。没有手机留给我更多的思考时间。所以,
我能完全不用手机吗?当然可以,只是我不愿意这样做 而已。
女学生
当我同意不用手机时,我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正在放假,电脑又用不 了,我根本无法和朋友们取得联系。
我只好用家里的座机来安排社交生活。另一件麻烦事是,我必须准时 回家,因为我没法打电话告诉家人我要晚点
儿回家。三天以后,我收到了一大堆短信,还有好多语音留言 。
不过,这样也好。没有手机,我妈妈就不能打电话来检查我在干什么,或是让我干家务,这让我感 觉很独立。
但我还是认为手机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如果要我永远关机,我也能做到——但我不 知道我还能不能活下去。


职业母亲
我的手机还开着。突然,电话铃响了起 来。我没接,因为我敢肯定这是有人打电话来检查我是不是在用手机。可
是,我又想,没准儿是我的哪个 孩子从学校给我打电话,或者是我丈夫遭遇了火车事故,或者是我母亲让老鹰叼
走了,飞远了„„我的丈 夫,孩子,还有我母亲都在隔壁的房间里,他们说我是小题大做,我也觉得自己有点儿
犯傻。所以我把手 机扔进了鱼缸里。
那天深夜,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听到手机在响,我到提包里去找,它又响了 起来,可我就是找不到„„ 可
它又响了起来!我都快疯了。
我上班的时候,有个朋友往我 的办公室打电话,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我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我没接手机。
吃午饭时,每个人都把 手机放在桌上,而我则为自己已经习惯了不用手机而感到很满意。我感觉自己很大胆,生
活又充满了冒险 。也许,我要走着回家,不告诉别人我在干什么!
实际上,在回家的路上,我又重新体会到了独处的 乐趣。没人知道我在哪儿,我也懒得去想他们在哪儿。十足的
享受!简直就像接受心灵治疗一样! < br>第二天,我呆在家里照看两个幼小的孩子。感觉好极了!没有人打扰我的日常生活。我给孩子换衣服或洗澡 时,
也没人来分散我的注意力。
等我把手机晾干又开机后,发现有12条语音留言,还有几 条短信。毫无疑问,需要找我的人都已经和我取得了
联系,其他人可以等着我给他们回电话。完全没有问 题。





















非言语表达

误解并不仅限于言语。由于肢体 语言和手势在一种文化中表达一个意思,可在另一种文化中又表达另一个意思,
这很容易造成困惑。比如 说,刚到中国的西方人看见有人盯着他们看,觉得很奇怪,因为这让他们觉得很尴尬、
很难为情。其实, 中国人只是好奇而已。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观众为演讲者或演员鼓掌,演讲者或演员也随即鼓 掌以感谢观众,这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在英国,自己鼓掌就不太恰当,可能还显得不够谦虚。
在美国和英国,当你叫人“过来”时,你会用手指着这个人,手掌向上,食指来回移动。可是,在中国,人们会
认为这个手势很无礼。
在中国,如果你用手指着鼻尖儿,这表示“是我”,或者“我就是” ,而美国人却觉得这个手势很滑稽、很可爱。
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手势也有不同的含义。在英国和 法国,张开手来回挥动通常表示欢迎或是吸引他人注意。
可是在希腊,这个动作会被人当作是极大的侮辱 。
在中东和东亚的大部分国家里,用食指指人是相当无礼的举动。可在北欧,这个手势是完全可以接 受的。在欧洲
的大部分国家,人们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胜利,但是手心一定要向外。如果手心向内,在大多 数国家就表示两个什
么东西,比如,“请再来两杯啤酒。”而在英国,做这个手势是对别人的侮辱。在希 腊和保加利亚,人们把头往
后一扬,表示“不”,但在欧洲大部分国家,这个动作表示“是”。在欧洲大 部分国家和拉丁美洲,用手指在耳
朵边儿划圈儿表示“他疯了!”可在荷兰,这表示“有电话找你”。
记住,不管到哪里,说话不但要讲究内容,还要注意方式!




















UNIT 5
《呼啸山庄》(节选)

我把哈莱顿放在膝上摇着,嘴里哼着歌。这时,卡西小姐把头伸进来,低声说:
“就你一个人吗,内莉?”
“是的,小姐,”我回答。
她进了屋,向壁炉走来 。我料想她有话要说,就抬起头看着她。她脸上的表情显得既困惑又焦虑。她半张着嘴,
似乎想说什么;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声无语的叹息。
我又继续哼着歌,没有忘记她最近的所作所为。
“希思克厉夫呢?”她问我,打断了我的歌声。
“在马厩干活呢,”我答道。
他没有反驳我,也许他正在打瞌睡。
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其间我看见一两滴眼泪顺着凯瑟琳的面颊滴落到石板地上。
“她在为 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感到难过吗?”我自忖。“那倒是件新鲜事,也许她自己会说出来——反正我是不会
帮 她的。”
不会的,除了自己的事,她对别的事都不太关心。
“噢,天哪!”她终于喊道,“我好难过!”
“可惜呀,”我说,“让你满意还真不容易,你有这么多的朋友,又没什么忧愁,可还是不知足!”
“内莉,你肯为我保密吗?”她缠着我,跪在我身旁,抬起她那双迷人的眼睛看着我。就算你完全有理由 发火,
一见到那眼神,你就没脾气了。
“这个秘密值得保守吗?”我用稍微缓和一点的语气问。
“是的,它让我很苦恼,我必须说 出来。我想知道我该怎么办。今天,埃德加•林顿要我嫁给他,我已经答复他
了。现在,我先不告诉你我 是接受了还是拒绝了。你告诉我,我该怎么答复他。”
“真有这事儿吗,凯瑟琳小姐?我怎么知道该如何答复呢?”我回答。
“我答应他了,内莉;快点儿告诉我,我是不是做错了!”
“你答应他了?那还有什么必要讨论这件事呢?你许下了诺言,就不能反悔了。”


“可是,告诉我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快告诉我,”她有些懊恼,大声喊起来。
“要想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考虑很多事情。” 我用说教的语气说。“首先,你爱埃德加先生吗?”
“内莉,你从来没做过稀奇古怪的梦吗?”她说。
“做过,有时候会。”我回答。 “我也做过。我这辈子做的一些梦一直缠着我,改变了我的心思;这些梦穿透了我的心,就像酒溶入水一样, 改
变了我心灵的颜色。在一个梦里——我要讲了——你可别笑我——我梦见自己到了天堂,可天堂看起来 不像我的
家;我哭得很伤心,想要回到尘世间来。天使们愤怒之极,把我扔到呼啸山庄顶部的荒野上。我 在那儿醒过来,
高兴得直哭。这足以解释我的秘密。我不该嫁给埃德加•林顿,就像我不该去天堂一样。 现在,嫁给希思克厉夫
会降低我的身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是多么爱他。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相貌英 俊,内莉,而是因为他比我更
像我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我们的灵魂是一样的,而林顿 与我们的差异犹如月光之于闪电,寒
霜之于烈火。”





























爱情是生活的原动力

时代在变化。现在,人们即使彼此相隔千万里、文化背景不同,也可以通过网络约会,相识相爱。在新千 年里,
世界越变越小,地方性的传统能有多少得以保留下来呢?我们决定对亚欧四国的年轻人展开调查, 了解他们是如
何寻觅爱情,如何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我们发现,虽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变了各地的生活 方式,但许多地方的
人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谈情说爱。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爱情诗篇 ,也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爱情纪念碑——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波斯爱妃而
建的泰姬陵。但是,在印度,9 5% 的婚姻仍然是由家庭安排的。现在,很多年轻人用手机安排约会。一些印度诗
人担心,写情书的传 统将日渐消亡。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他们组织了一个情人节情书大赛。
另一个亚洲国家 日本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依靠“媒人”来安排婚事。家中如有待娶的儿子或待嫁的女儿,家长
会与媒人 接触,由媒人出面安排未来的新人相亲(Mi-Ai)。古时候,相亲是一种礼节。如果相亲后男方留下一
把扇子,这表示男方对女方感兴趣,婚礼也就随后举行——女方没有决定权。现在,相亲活动依然存在,但是,
如果双方不投缘,就不会再见面了。
在欧洲,有些恋爱传统依然留存,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生了变化。在威尔士,青年男子会给意中人一把自制的
木勺。每把木勺的柄端都刻着一样东西,比如, 钟代表婚礼,心代表“我爱你”。女方可以收下木勺,也可以把
木勺还给男方,表示自己对对方不感兴趣 。现在,爱情木勺只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不过,年轻人仍然可以给
意中人寄上绘有爱情木勺的情人节 卡片,表白自己的感情。
传统的恋爱方式并未全部过时。几年前,在意大利有一部很叫座的电影,影 片中一对年轻的情侣将一把锁锁在罗
马的一座桥上,然后将钥匙扔到河中,以此承诺对彼此忠贞不渝。这 种做法很快流传到其他地方。现在,许多桥
上都挂着“爱锁”。当罗马市长决定取掉这些锁时,他遭到了 普遍的反对。爱锁因此得以保留下来,继续向人们
展示着爱情是生活的原动力。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推动 生活的力量。



















UNIT 6
购物疗法,还是购物痴迷症?

琳达从百货商店出来,手里拿着五六个购物袋。她乐得合不拢嘴,就跟《欲望都市》中的女主角卡丽一模一样。< br>只不过她不住在纽约,而是住在英国伦敦。“我一看到喜欢的东西,就非买不可,”她说,“把各种颜色的 全都
买下来,但最让我痴迷的还是鞋子。”
在曼彻斯特的家中,凯特在卧室里存放了24袋 衣服,这些衣服的标签还没摘掉。她承认:“我常常穿同一身衣
服上班,所以我的同事根本就想不到我在 家里还藏着这么多衣服。”
住在伦敦的卡里纳每星期要光顾商场五六次。“递上信用卡的时候,我无 比兴奋,”她说。“购物时,那种地位
显赫、身价不凡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那么,她们 的行为是购物疗法,还是购物痴迷症?大多数人有时也喜欢购物,但是,如果一个人迷恋购物,不惜
负债 甚至倾家荡产,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购物痴迷症的征兆是:新鞋不上脚,新衣不开包。
心理学家认 为,购物痴迷症是购物成瘾,通过治疗可以得到缓解。它的症状包括逃避现实、行为失控、幻想自由
或三 者兼而有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你如果没有时间去商场购物,还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办法将购物进行到
底,如电视居家购物,商品目录邮购和网上购物。
那么,购物痴迷症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入不敷出、羞愧难当、后悔不迭。
研究表明,购物痴 迷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90%的购物狂是女性。据估计,全球共有10%的女性受到这个问题的困
扰, 平均每人负债8000英镑。购物痴迷症的初发期通常是在女性20出头的时候,那时她们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
挣到第一笔钱。在随后的几年中,她们的债务渐渐地越积越多。男人也会购物成瘾,不过他们不买衣服, 而是买
车、买工具和电子产品。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如此迷恋购物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购物 看上去是一件充满诱惑而又激动人心的事情。据估计,
关注时尚的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每年要花费100 ,000 英镑购物。在《欲望都市》中扮演卡丽的萨拉•杰西卡•帕克
坦言,她拥有100双马诺洛• 布兰尼克牌的鞋子,每双的价格少则300美元,多则1000美元。在2006年的德国
世界杯期间, 所谓的WAGs(足球明星的太太和女友们)名声大噪,因为她们其中的六个人竟然在一小时之内就花
掉 了57,000英镑买衣服和鞋子。
另一个原因是,很多18至24岁的年轻人通过购物缓解压力。 有时候,在孤独、焦虑、愤怒或缺乏关爱等情绪的
驱使下,一个典型的购物狂会通过购物来安慰自己,向 世人证明“她配得上这些东西。”更深层的原因是,现在
人们很容易就能申请到信用卡。在20世纪70 年代之前,买东西都是用现金,而且女性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借钱。
如今,拥有一张信用卡已是平常事,就 是负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刷卡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花钱。
那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购物 狂,你该怎么办呢?首先,你要承认自己出了问题,然后找出你如此迷恋购物
的原因:是因为你的生活中 缺少了什么别的东西吗?是你的人际关系需要关注,还是你的婚姻状况不佳?你的父
母是否更看中物质财 富,而不是情感?然后,你必须找到其他的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活动。最后,如果你确实需要
购物,那就先 列一个清单,只买你需要的,不要买别的东西。用现金付账,销毁所有的信用卡,只保留一张应急,
并将 它托给朋友保管。


琳达、凯特和卡里纳并不是特例,像世界各地的许多女人一样,她 们的故事有一个幸福的开端,却在绝望中结束。
像所有的上瘾者一样,购物成瘾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 能走完康复之路。
集市贸易

传统上,欧洲的集市都开设在市镇或乡村的主广场上 ,也就是位于教堂和市镇厅旁的“集市广场”。有些集市天
天营业,而有些集市则一周只营业一到两次, 而且通常只在早上营业,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早上六七点钟到中
午时分。集市出售的大多是水果、蔬菜 、肉和鱼,有些小摊也出售衣服和家居用品。
集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 购物,与朋友、邻居和乡亲见面。因为没有制冷设备,他
们每天至少得采购一次食品。
随着 市镇的日渐扩大,货摊也向小街和小巷蔓延,或者集中在专门建造的集市建筑——“室内市场”之中。现在
的室内市场经营范围广泛,不仅有酒吧和饭店,还有很多固定的货摊和商店,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很多集市仍然
开设在风格传统、装饰精美的大厅之中,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大城市中尤其如此,如伦敦的科芬园,巴黎 的雷阿
尔商业中心和巴塞罗那的波克利亚市场。
在有些集市上,卖家允许你自己挑选水果和 蔬菜,而在另外一些集市上,卖家可能要坚持替你挑选。最好的方法
便是入乡随俗。也就是说,留意当地 人的做法,看他们是不是自己挑选物品,将物品放入碗中或者篮子里,然后
交给卖家。
在集 市上,或者更准确地说,在销售食品、衣服或明码标价的集市上,讨价还价是很少见的。唯一的例外是“跳
蚤市场”,也就是二手货和古玩市场。如果可以讨价还价,你需要先了解相同的物品在其他货摊上卖多少钱,然
后让卖主先告诉你价格,你再还价,或者更确切地说,你给的价格可以大约是卖主出价的40%,这样就 有望达成
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尽管人们认为圣诞节近年来已不再是宗教性节日,而已经变成 商业性节日了。但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圣诞集市
却在 17 世纪就已经非常普遍,并如同现在一样为 圣诞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如今,圣诞集市从基督降临节,即
十二月初开始,贯穿整个圣诞节,出售传统 的手工制品,如蛋糕和饼干、锡制或木制的礼品以及圣诞树装饰品。


UNIT 1
大一新生日记

星期日
从家里 出发后,我们开车开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到达我住的宿舍楼。我进去登记。宿舍管理员给了我一串钥匙,并
告诉了我房间号。我的房间在6楼,可电梯坏了。等我们终于找到8号房的时候,妈妈已经涨红了脸,上气不接< br>下气。我打开门锁,我们都走了进去。
但爸爸马上就从里面钻了出来。这个房间刚刚够一个人 住,一家人都进去,肯定装不下。我躺在床上,不动弹就
可以碰到三面墙。
幸亏我哥哥和我的狗没一起来。
后来,爸爸妈妈就走了,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周围只有书和一个箱子。接下来我该做什么?
星期一
早上,有一个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咖啡早茶会。我见到了我的导师,他个子高高的,肩 膀厚实,好像打定了主意
要逗人开心。
“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吗?”他问我。他边说话边晃悠脑袋, 咖啡都洒到杯托里了。
“我家离爱丁堡不太远,开车大约6个小时,”我说。
“好极了!”他说,接着又走向站在 我旁边的那个女孩儿。“你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吗?”他问。但不等那女孩
儿作出任何回答,他就说到, “好极了!”然后就继续向前走。他啜了一口咖啡,却惊讶地发现杯子是空的。
妈妈打来电话。她问我是不是见到了导师。
星期二
我觉得有点儿饿,这才意识到 我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我下楼去,得知一天三餐我可以在餐厅里吃。我下到餐厅
排进了长队。
“早餐吃什么?”我问前面的男生。
“不知道。我来得太晚了,吃不上早餐了。这是午餐。”
午餐是自助餐,今天的菜谱是鸡肉 、米饭、土豆、沙拉、蔬菜、奶酪、酸奶和水果。前面的男生每样儿都取一些
放到托盘上,付了钱,坐下 来吃。


我再也不觉得饿了。
妈妈打电话来。她问我有没有好好吃饭。
星期三
早上9点钟我要去听一个讲座。我醒时已经8:45了。竟然没有人叫我起床。奇怪。
我穿好衣服,急匆匆地赶到大讲堂。我在一个睡眼惺忪的女生旁边坐下。她看了看我,问:“刚起床?” 她是怎
么看出来的?
讲座进行了1个小时。结束时我看了看笔记,我根本就看不懂自己写的字。
那个女生名叫苏 菲,和我一样,也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学生。她看起来惊人地聪明。听完讲座后我们一起闲聊。她
告诉我在 空档年( 高中毕业后等着上大学的一年) 里,她已经把这学期书单上的书都读完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我觉得自己太无知了,甚至不配跟她呼吸同样的空气。
妈妈来电话问我睡得好不好。
星期四
今天是新生集会(社团招新活动)。我和苏菲跑去看看我们能加入几个俱乐部。我们俩 都认为我们应该结交很多
朋友,所以我报名参加了交谊舞俱乐部、人工智能协会、手铃俱乐部和极限运动 俱乐部。苏菲则报名参加了业余
剧社和莫扎特合唱团。
我不知道我和苏菲还能不能继续做好朋友。
妈妈来电话。她告诉我哥哥曾试图把我在家住的 那间卧室租出去。妈妈向我保证只要我需要,那房间永远是我的。
她还说那是我的家,他们都非常想我, 尤其是我的狗。我一下子就哭了起来。
星期五
早上我去了图书馆。可是好像我需要一个能 验明我身份的证件才能进图书馆。不知为什么,我必须发誓不损坏书
籍、不违反图书馆的规定,否则我就 要被当作罪犯被送进监狱。(什么!?就因为说话声音太大?)图书馆看起
来很古老,学校以此为豪。
今晚有个迪斯科舞会,可我已经没有干净衣服穿了。我只知道把脏衣服扔进衣篮中,但并不清楚衣服是如 何洗净,
熨平并叠好放进衣柜里的。也许妈妈快来电话了。




适应校园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访谈

塔尼娅•扎茹茨卡娅 莫斯科,俄罗斯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对新生活感到很紧张。我没有朋友,也是第一次离开家。一开始, 我一天到晚都在忙功课:
上课,并且学习到深夜。
可后来我意识到我错过了大学里许多其他 活动。一天,跟我住同一幢宿舍楼的一个女孩儿邀请全楼的人去参加一
个晚宴。我不知道她在哪儿买的那 些吃的,也不清楚她怎么会有足够的钱。而且她穿得像个模特儿。我真不知道
她干嘛还要费那劲儿上大学 !现在我结识了许多有趣的人,既努力学习,也快乐地生活。
米古尔•方斯卡 瓜达拉哈拉,墨西哥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尽量把教授们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结果是我光忙着记笔记,都顾不上听 讲了。
我现在学的是化学,现在学的东西似乎都比我们在中学里学的复杂。不过我意识到,在大学里,你 应该更多地去
听、去思考。现在,我已弄清新知识和过去所学知识之间的差别了。
弗兰辛•博内 里昂,法国
我刚来时,这所大学似乎很大,也很不友好。一开始,我觉得很难 适应缺乏指导的自由生活。上中学的时候,我
已经习惯了晚上做家庭作业。
如何使用每月的 生活费也让我感到很头疼。你得买食品、书、公交车票、衣服等东西,这和小时候在家花零花钱
大不一样 。每学期的钱是一次性汇来的,所以一开始我总觉得手头相当宽裕。然后我就大手大脚地花钱,搞到后
来 每天只能吃一个三明治!
我现在认识到家长或老师不再有照顾我的责任了。长这么大第一次,我该自 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了„„可我却不知
道该怎么办!













UNIT 2
第一只牡蛎

“来,尝尝这个,这个好吃,”我父亲一边说一边在我的鼻子前晃动着一只牡蛎。
我皱起眉头,说:“我不吃,我不喜欢吃这个。”
“胡说,你没尝过怎么知道不喜欢吃。” 他跟我论理,“把它放进嘴里,品尝一下大西洋的味道。”
我觉得他说得对,可是有时候有些东西你 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喜不喜欢。坦率地说,我觉得牡蛎看起来挺恶心的。
这座饭店坐落在法国一个著名 的海滨旅游胜地。这时侍者不仅端上了一瓶放在冰篮子里的白葡萄酒,还端上一客
份量极大的海鲜——螃 蟹、对虾、大龙虾及各种贝类,都堆在一起。我母亲正忙着购物,于是我父亲就决定带我
——他十岁的儿 子——去吃午饭。他要让我体验生命里一个重要的事件,一件对我父亲来说与成年一样重要的事:
我的第 一只牡蛎。
世界上第一个吃牡蛎的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我说“男人”是因为女人肯定不会这么傻 吧?“唷,我有点饿
了,我们来瞧瞧这个石坑„„嗯,我觉得它看起来挺好吃的!”好像不太可能。父亲 的话听起来更像是男生式的
挑战。“来,你尝尝这只牡蛎,我来尝尝这块油滋滋的咸肉三明治,让我们看 看谁玩得更开心!”
外面,天空灰蒙蒙的,海面上刮来一阵强风。天气看起来和我的心情一样阴郁。 没有希望,只感觉饿,只担心失
去纯真,因为我意识到这第一只牡蛎我今天得非吃不可了。
“我能吃炸鱼和薯条吗?”我满怀希望地问。我突然觉得想家,想吃我最爱吃的饭菜。
“当 然不行!他们这儿没有炸鱼和薯条,只有这地方最上等的海鲜,在这方圆几英里之内你找不到更好的海鲜
了。”他边回答边给自己又倒了一杯酒。“好啦,别抱怨了,就给我尝一只牡蛎,然后你就可以吃些好吃的、顺< br>口的东西,比如对虾加黄油面包,” 他提议说。吃了这么长时间的饭,他的话里第一次有了妥协的意思。
但是,尽管清晰地感觉到了他的妥协——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才有这样的感觉,我仍然明白这妥协包含着 吃掉那
只牡蛎,那只放在我父亲的盘子边上的牡蛎。
我父亲继续吃着那一堆海鲜。他盘子放 着一大堆被丢弃的龙虾爪,盘子边上放着一套工具,用来敲开蟹壳,剔出
哪怕一丁点儿的蟹肉。他每吃一 口就停一下,举杯喝一口酒。他时不时地在我眼前晃动着那只牡蛎,逗弄我吃了
它,但却什么也没说。我 只是绝望地看着我的空盘子。我想着我最爱吃的东西——我母亲做的点心,一滴泪静静
地顺着面颊淌了下 来。
终于,我父亲又拿起那只牡蛎,我知道这下全完了。我用拇指和另一只手指把牡蛎拈起来送到嘴 边。父亲说:“把
它吸进嘴里,先含着,尝尝盐和海水的味道,然后再咽下去。吃完了,我给你点你爱吃 的东西。” 他的语气更
亲切了些,因为他知道他赢了。
我按照他说的吃掉了那只牡蛎。牡蛎滑溜溜的,那味道是我从未尝过的,打那以后也没再尝过。


我父亲看着我,似笑非笑,好像在说:“怎么样?”我咽下去的时候,他举杯对我说:“干杯 !”我终于赢得了
他的爱和尊重。
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吃过牡蛎。








































世界各地的街头小吃

“快餐”这个词通常会让人想起汉堡包和薯条 。我们会想到送到现代市民手中的过度包装、却并不健康的饭菜。
而人们也只是把食物当作聊以充饥的东 西,而不是可以享用的美食。
事实上,快餐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旅游,你 都会看到街头小贩的身影,听见他们卖各
式各样的地方小吃的吆喝声。这些小吃通常都是用几样当地的基 本配料加工而成,现场制作,立等可取。
商业化的快餐制作采用工业化的加工程序,用现成的配料大 量烹制,然后重新加热。不管你到世界的哪个地方吃
麦当劳,食物的味道都是一样的。
而街 头小吃在多数地方都是现场烹制的。你只需闻着香味,一边看一边等着小贩给你准备新鲜的小吃。尽管在一
些地方卫生条件差强人意,但因为食物一般是高温快速烹制的,吃起来基本安全。
从亚洲的面条摊到遍布中东地区的路边香炸豆丸(falafel) 摊,每个大陆都有传统的街头小吃 。在日本,乘坐新
干线上下班的人在上车前会停下来买一盒便当。在东南亚地区,推车沿街叫卖加香烤肉 (satay) 的人不仅吸引当
地人,也吸引旅游者。在印度,随处可见一种叫做恰特(chaat) 的用各种配料做成的香辣杂拌。
与商业化的快餐不同,街头小吃是在街上买的。其浓郁的地方风味和 极具地方特色的配料总是让旅游者感到新奇
有趣。
























UNIT 3
独立思考
直到现在,独立思考仍然是一种激进的行为。
独立思考本该是一种普遍的行为,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源于独立思考。然而 ,在大
多数的生活圈子里,尤其是那些影响我们一生的地方——家庭、学校以及大部分工作场所——人们 都对独立思考
持怀疑态度。有些机构甚至故意压制独立思考。在有些人看来,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在一个晚会上,当一位客人问起我酝酿中的一本书的主题时,我再次想起了这个令人悲哀的事实。我告诉 他那本
书谈论的话题是大家可以互相帮助,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天哪,”他说,“我不认为那有什么 好,我更喜欢
服从命令的人。”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家大公司的第四代掌门人,而那家公司是世界上最 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在我们周围逐渐创建出一个模型环境,使各个层次的人都有独立思考的空 间。”你最后一次看到包含上述
字眼的机构愿景陈述是在什么时候?还有,上一次有人问你:“你能跟我 说真心话吗,真心话?”然后等着你做
出翔实、充分的回答是在什么时候?
缺乏独立思考对 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少有人被鼓励去进行独立思考,更谈不上接受相关的训练。他们
的老师、 父母和老板也是如此。而且老师、父母和老板的老师、父母和老板也是如此。(我们可能早就知道应该
尊 敬像苏格拉底那样的思想家,可是我们也知道,因为独立思考,他所在的城邦毒死了他。这可绝不是给予他的毫无保留的支持与鼓励。)
可是,我们偶尔也会遇到真心想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老师或导师。他 们让我们对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有了浅略的认
识。13 岁时,我上了一门高级代数课。授课的老师由于要 求学生思考而背上了难缠的恶名。第一天上课时,老
师站在黑板前面说:“在你们面前的纸上写出一个数 字的和。”
全班35 个少男少女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她重复了一遍指令:“写出一个数字的和。”
我记得我握着铅笔 的手出汗了。有些人低下了头,握着手中的铅笔开始写了起来。我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写什么。
我看见过 道对面跟我坐同一排的那个女生向前探出身子,看看前面那个正胡乱写字的男生都写了些什么。然后她
飞 快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并且马上用手盖住了。
老师来回踱着步,手里碾着粉笔。我不知道她将在黑板 上写什么。这会儿,就剩下我一个人还什么都没写。我往
后一靠,向左侧过脸,悄悄地问我的朋友:“答 案是什么?”
“7,”她悄声说。
于是,我在纸上写下了“7”。我一直低着头,想让自己看上去既忙着做题,又信心百倍。
在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苦恼之后,老师问我们答案是什么。大部分人都说是“7”。她慢慢地走到黑板前写道:< br>“根本就不存在一个数字的和。”
我知道是这样的。


那你为什么不这么写呢?
萨拉说是“7”。
你为什么要问她?
因为---我不知道。
这就对了,从现在开始,要独立思考。
在后来的青春岁 月里,我一见到这位老师就害怕。在她面前,我根本就无法好好地思考。但是,我记住了她的教
诲,并且 渐渐地开始审视它、珍视它。我并不是劝大家像她那样,用羞辱别人的办法去教他们独立思考。她当然
没 有给我们创造一个思考的环境。要是她一开始就肯定我们的聪明才智,给我们讲讲独立思考的乐趣,要是她没有激起我们对她的畏惧,我们大家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到独立思考的意义。而且,我们在她面前也会更好地开动 脑
筋、思考问题。
但至少,她把独立思考的概念引入了我的学术生活。



























跨文化思考

我们组织思想的方式会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同而不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该如何描述这些差异呢?
不同的“文化思维模式”这一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的应用语言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在20 世纪60年代 提出的。他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大学任教,长期致力于研究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的写作风格。他发现 ,由于学生的文化
渊源不同,他们的写作风格也呈现出系统化的差异。
例如,(他认为)英 语为母语的人写文章时都“直入主题”,而其他学生却不是这样。母语为闪族语(比如阿拉
伯语、希伯来 语)的人总是先回指,然后再回到主题;而母语为东方语言(如中文)的人则倾向于迂回缓慢地切
入主题 ,就好像他们在围绕着一个主题兜圈子似的;母语属罗曼语系(比如法语、西班牙语)的人总是偏离主题,
他们的文章让(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读起来倍感吃力;而母语为斯拉夫语系(比如俄语)的人经常在他们的文章
中加入与论证无关的内容。
卡普兰用以下这些简明的图形说明了不同的写作模式:

这一观点招致了不少批评。大家认为这种理论过于简单化,论据不足,而且偏袒英语(好像只 有英语才能够“最
有效地”展开论述似的)。俄罗斯学生尤其不认同卡普兰对他们的看法。
不过,卡普兰的研究成果至少提醒了我们一点:要想熟练地掌握英语(或任何语言)写作的能力,仅仅掌握句子< br>层面的结构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更高层次的组织结构上下工夫,学会运用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并且,我们可能大都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提出论点或者讲故 事。即
使我们很难或是根本不可能阐明其差异,但仅仅是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彼此 的理解和认同
感。













UNIT 4
切断网络:没有手机,我们能活下去吗?

在他下榻的位于曼哈顿的一家饭店里,拉 塞尔•克劳由于将饭店的一部电话机砸向总台的服务生而被捕。据说是
因为他没法接通澳大利亚的电话。 他这是怎么了?他的手机出了什么问题?
在过去的15年里,手机已成为改变英国人日常行为方式的 最主要的因素。据估计,目前英国手机用户已超过5,500
万,而在1997年还不足1,000万。 手机变得越小,电话就打得越多,而我们也越来越迅速地做出对我们的生活
方式造成影响的决定。与此同 时,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小了。过去,在著名的旅游胜地人们相互拍照留念,而现在,
大家几乎都忍不住给 家里的亲朋好友打电话。现在有消息说,伦敦的手机信号覆盖范围将拓展延伸。以后,在伦
敦的每一个角 落都有手机信号,就连地铁也不例外。
那么如果没有手机,我们能活下去吗?我们请三个人关机三天,看看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多大。
商人
白天,我很多时候都在用手机,也发很多短信。晚上和周末,朋友都打我的手机,所以我 几乎不用家里的座机。
由于我在办公室工作,有时候也有人把电话打到我办公室的座机上。但这些人我不 一定认识,因为我通常是一认
识某个人,就把手机号码告诉他。
关机的第一天晚上,我本来 是要和几个朋友在俱乐部里聚会的。可我迟到了,还没法打电话告诉他们。等我到那
儿时,他们已经离开 了。
上班的时候,大家都焦急地打我的手机,结果都因为我三天不给他们回电话而感到十分恼火。可 三天后,不管说
什么都已经太迟了。
没有手机,生活中的一切好像都慢了下来,还有一点单 调乏味。现在大家不到最后一分钟是不会做打算的,因为
到时候互相打个电话就行了。所以,在我关机的 三天里,我实际上没有什么社交生活。
但是,从好的方面说,我很少会因一时冲动去做让我事后懊悔 的事情。没有手机留给我更多的思考时间。所以,
我能完全不用手机吗?当然可以,只是我不愿意这样做 而已。
女学生
当我同意不用手机时,我并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正在放假,电脑又用不 了,我根本无法和朋友们取得联系。
我只好用家里的座机来安排社交生活。另一件麻烦事是,我必须准时 回家,因为我没法打电话告诉家人我要晚点
儿回家。三天以后,我收到了一大堆短信,还有好多语音留言 。
不过,这样也好。没有手机,我妈妈就不能打电话来检查我在干什么,或是让我干家务,这让我感 觉很独立。
但我还是认为手机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如果要我永远关机,我也能做到——但我不 知道我还能不能活下去。


职业母亲
我的手机还开着。突然,电话铃响了起 来。我没接,因为我敢肯定这是有人打电话来检查我是不是在用手机。可
是,我又想,没准儿是我的哪个 孩子从学校给我打电话,或者是我丈夫遭遇了火车事故,或者是我母亲让老鹰叼
走了,飞远了„„我的丈 夫,孩子,还有我母亲都在隔壁的房间里,他们说我是小题大做,我也觉得自己有点儿
犯傻。所以我把手 机扔进了鱼缸里。
那天深夜,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听到手机在响,我到提包里去找,它又响了 起来,可我就是找不到„„ 可
它又响了起来!我都快疯了。
我上班的时候,有个朋友往我 的办公室打电话,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我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我没接手机。
吃午饭时,每个人都把 手机放在桌上,而我则为自己已经习惯了不用手机而感到很满意。我感觉自己很大胆,生
活又充满了冒险 。也许,我要走着回家,不告诉别人我在干什么!
实际上,在回家的路上,我又重新体会到了独处的 乐趣。没人知道我在哪儿,我也懒得去想他们在哪儿。十足的
享受!简直就像接受心灵治疗一样! < br>第二天,我呆在家里照看两个幼小的孩子。感觉好极了!没有人打扰我的日常生活。我给孩子换衣服或洗澡 时,
也没人来分散我的注意力。
等我把手机晾干又开机后,发现有12条语音留言,还有几 条短信。毫无疑问,需要找我的人都已经和我取得了
联系,其他人可以等着我给他们回电话。完全没有问 题。





















非言语表达

误解并不仅限于言语。由于肢体 语言和手势在一种文化中表达一个意思,可在另一种文化中又表达另一个意思,
这很容易造成困惑。比如 说,刚到中国的西方人看见有人盯着他们看,觉得很奇怪,因为这让他们觉得很尴尬、
很难为情。其实, 中国人只是好奇而已。
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观众为演讲者或演员鼓掌,演讲者或演员也随即鼓 掌以感谢观众,这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在英国,自己鼓掌就不太恰当,可能还显得不够谦虚。
在美国和英国,当你叫人“过来”时,你会用手指着这个人,手掌向上,食指来回移动。可是,在中国,人们会
认为这个手势很无礼。
在中国,如果你用手指着鼻尖儿,这表示“是我”,或者“我就是” ,而美国人却觉得这个手势很滑稽、很可爱。
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手势也有不同的含义。在英国和 法国,张开手来回挥动通常表示欢迎或是吸引他人注意。
可是在希腊,这个动作会被人当作是极大的侮辱 。
在中东和东亚的大部分国家里,用食指指人是相当无礼的举动。可在北欧,这个手势是完全可以接 受的。在欧洲
的大部分国家,人们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胜利,但是手心一定要向外。如果手心向内,在大多 数国家就表示两个什
么东西,比如,“请再来两杯啤酒。”而在英国,做这个手势是对别人的侮辱。在希 腊和保加利亚,人们把头往
后一扬,表示“不”,但在欧洲大部分国家,这个动作表示“是”。在欧洲大 部分国家和拉丁美洲,用手指在耳
朵边儿划圈儿表示“他疯了!”可在荷兰,这表示“有电话找你”。
记住,不管到哪里,说话不但要讲究内容,还要注意方式!




















UNIT 5
《呼啸山庄》(节选)

我把哈莱顿放在膝上摇着,嘴里哼着歌。这时,卡西小姐把头伸进来,低声说:
“就你一个人吗,内莉?”
“是的,小姐,”我回答。
她进了屋,向壁炉走来 。我料想她有话要说,就抬起头看着她。她脸上的表情显得既困惑又焦虑。她半张着嘴,
似乎想说什么;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声无语的叹息。
我又继续哼着歌,没有忘记她最近的所作所为。
“希思克厉夫呢?”她问我,打断了我的歌声。
“在马厩干活呢,”我答道。
他没有反驳我,也许他正在打瞌睡。
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其间我看见一两滴眼泪顺着凯瑟琳的面颊滴落到石板地上。
“她在为 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感到难过吗?”我自忖。“那倒是件新鲜事,也许她自己会说出来——反正我是不会
帮 她的。”
不会的,除了自己的事,她对别的事都不太关心。
“噢,天哪!”她终于喊道,“我好难过!”
“可惜呀,”我说,“让你满意还真不容易,你有这么多的朋友,又没什么忧愁,可还是不知足!”
“内莉,你肯为我保密吗?”她缠着我,跪在我身旁,抬起她那双迷人的眼睛看着我。就算你完全有理由 发火,
一见到那眼神,你就没脾气了。
“这个秘密值得保守吗?”我用稍微缓和一点的语气问。
“是的,它让我很苦恼,我必须说 出来。我想知道我该怎么办。今天,埃德加•林顿要我嫁给他,我已经答复他
了。现在,我先不告诉你我 是接受了还是拒绝了。你告诉我,我该怎么答复他。”
“真有这事儿吗,凯瑟琳小姐?我怎么知道该如何答复呢?”我回答。
“我答应他了,内莉;快点儿告诉我,我是不是做错了!”
“你答应他了?那还有什么必要讨论这件事呢?你许下了诺言,就不能反悔了。”


“可是,告诉我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快告诉我,”她有些懊恼,大声喊起来。
“要想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得先考虑很多事情。” 我用说教的语气说。“首先,你爱埃德加先生吗?”
“内莉,你从来没做过稀奇古怪的梦吗?”她说。
“做过,有时候会。”我回答。 “我也做过。我这辈子做的一些梦一直缠着我,改变了我的心思;这些梦穿透了我的心,就像酒溶入水一样, 改
变了我心灵的颜色。在一个梦里——我要讲了——你可别笑我——我梦见自己到了天堂,可天堂看起来 不像我的
家;我哭得很伤心,想要回到尘世间来。天使们愤怒之极,把我扔到呼啸山庄顶部的荒野上。我 在那儿醒过来,
高兴得直哭。这足以解释我的秘密。我不该嫁给埃德加•林顿,就像我不该去天堂一样。 现在,嫁给希思克厉夫
会降低我的身份;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是多么爱他。我爱他,并不是因为他相貌英 俊,内莉,而是因为他比我更
像我自己。不管我们俩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我们的灵魂是一样的,而林顿 与我们的差异犹如月光之于闪电,寒
霜之于烈火。”





























爱情是生活的原动力

时代在变化。现在,人们即使彼此相隔千万里、文化背景不同,也可以通过网络约会,相识相爱。在新千 年里,
世界越变越小,地方性的传统能有多少得以保留下来呢?我们决定对亚欧四国的年轻人展开调查, 了解他们是如
何寻觅爱情,如何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我们发现,虽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变了各地的生活 方式,但许多地方的
人仍然以传统的方式谈情说爱。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爱情诗篇 ,也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爱情纪念碑——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波斯爱妃而
建的泰姬陵。但是,在印度,9 5% 的婚姻仍然是由家庭安排的。现在,很多年轻人用手机安排约会。一些印度诗
人担心,写情书的传 统将日渐消亡。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他们组织了一个情人节情书大赛。
另一个亚洲国家 日本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依靠“媒人”来安排婚事。家中如有待娶的儿子或待嫁的女儿,家长
会与媒人 接触,由媒人出面安排未来的新人相亲(Mi-Ai)。古时候,相亲是一种礼节。如果相亲后男方留下一
把扇子,这表示男方对女方感兴趣,婚礼也就随后举行——女方没有决定权。现在,相亲活动依然存在,但是,
如果双方不投缘,就不会再见面了。
在欧洲,有些恋爱传统依然留存,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 发生了变化。在威尔士,青年男子会给意中人一把自制的
木勺。每把木勺的柄端都刻着一样东西,比如, 钟代表婚礼,心代表“我爱你”。女方可以收下木勺,也可以把
木勺还给男方,表示自己对对方不感兴趣 。现在,爱情木勺只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不过,年轻人仍然可以给
意中人寄上绘有爱情木勺的情人节 卡片,表白自己的感情。
传统的恋爱方式并未全部过时。几年前,在意大利有一部很叫座的电影,影 片中一对年轻的情侣将一把锁锁在罗
马的一座桥上,然后将钥匙扔到河中,以此承诺对彼此忠贞不渝。这 种做法很快流传到其他地方。现在,许多桥
上都挂着“爱锁”。当罗马市长决定取掉这些锁时,他遭到了 普遍的反对。爱锁因此得以保留下来,继续向人们
展示着爱情是生活的原动力。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推动 生活的力量。



















UNIT 6
购物疗法,还是购物痴迷症?

琳达从百货商店出来,手里拿着五六个购物袋。她乐得合不拢嘴,就跟《欲望都市》中的女主角卡丽一模一样。< br>只不过她不住在纽约,而是住在英国伦敦。“我一看到喜欢的东西,就非买不可,”她说,“把各种颜色的 全都
买下来,但最让我痴迷的还是鞋子。”
在曼彻斯特的家中,凯特在卧室里存放了24袋 衣服,这些衣服的标签还没摘掉。她承认:“我常常穿同一身衣
服上班,所以我的同事根本就想不到我在 家里还藏着这么多衣服。”
住在伦敦的卡里纳每星期要光顾商场五六次。“递上信用卡的时候,我无 比兴奋,”她说。“购物时,那种地位
显赫、身价不凡的感觉真是无与伦比。”
那么,她们 的行为是购物疗法,还是购物痴迷症?大多数人有时也喜欢购物,但是,如果一个人迷恋购物,不惜
负债 甚至倾家荡产,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购物痴迷症的征兆是:新鞋不上脚,新衣不开包。
心理学家认 为,购物痴迷症是购物成瘾,通过治疗可以得到缓解。它的症状包括逃避现实、行为失控、幻想自由
或三 者兼而有之。当然,诱惑无处不在,你如果没有时间去商场购物,还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办法将购物进行到
底,如电视居家购物,商品目录邮购和网上购物。
那么,购物痴迷症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入不敷出、羞愧难当、后悔不迭。
研究表明,购物痴 迷症是一个全球性问题,90%的购物狂是女性。据估计,全球共有10%的女性受到这个问题的困
扰, 平均每人负债8000英镑。购物痴迷症的初发期通常是在女性20出头的时候,那时她们刚刚找到第一份工作,
挣到第一笔钱。在随后的几年中,她们的债务渐渐地越积越多。男人也会购物成瘾,不过他们不买衣服, 而是买
车、买工具和电子产品。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如此迷恋购物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购物 看上去是一件充满诱惑而又激动人心的事情。据估计,
关注时尚的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每年要花费100 ,000 英镑购物。在《欲望都市》中扮演卡丽的萨拉•杰西卡•帕克
坦言,她拥有100双马诺洛• 布兰尼克牌的鞋子,每双的价格少则300美元,多则1000美元。在2006年的德国
世界杯期间, 所谓的WAGs(足球明星的太太和女友们)名声大噪,因为她们其中的六个人竟然在一小时之内就花
掉 了57,000英镑买衣服和鞋子。
另一个原因是,很多18至24岁的年轻人通过购物缓解压力。 有时候,在孤独、焦虑、愤怒或缺乏关爱等情绪的
驱使下,一个典型的购物狂会通过购物来安慰自己,向 世人证明“她配得上这些东西。”更深层的原因是,现在
人们很容易就能申请到信用卡。在20世纪70 年代之前,买东西都是用现金,而且女性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借钱。
如今,拥有一张信用卡已是平常事,就 是负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刷卡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花钱。
那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购物 狂,你该怎么办呢?首先,你要承认自己出了问题,然后找出你如此迷恋购物
的原因:是因为你的生活中 缺少了什么别的东西吗?是你的人际关系需要关注,还是你的婚姻状况不佳?你的父
母是否更看中物质财 富,而不是情感?然后,你必须找到其他的能给你带来快乐的活动。最后,如果你确实需要
购物,那就先 列一个清单,只买你需要的,不要买别的东西。用现金付账,销毁所有的信用卡,只保留一张应急,
并将 它托给朋友保管。


琳达、凯特和卡里纳并不是特例,像世界各地的许多女人一样,她 们的故事有一个幸福的开端,却在绝望中结束。
像所有的上瘾者一样,购物成瘾的人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 能走完康复之路。
集市贸易

传统上,欧洲的集市都开设在市镇或乡村的主广场上 ,也就是位于教堂和市镇厅旁的“集市广场”。有些集市天
天营业,而有些集市则一周只营业一到两次, 而且通常只在早上营业,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早上六七点钟到中
午时分。集市出售的大多是水果、蔬菜 、肉和鱼,有些小摊也出售衣服和家居用品。
集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去 购物,与朋友、邻居和乡亲见面。因为没有制冷设备,他
们每天至少得采购一次食品。
随着 市镇的日渐扩大,货摊也向小街和小巷蔓延,或者集中在专门建造的集市建筑——“室内市场”之中。现在
的室内市场经营范围广泛,不仅有酒吧和饭店,还有很多固定的货摊和商店,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很多集市仍然
开设在风格传统、装饰精美的大厅之中,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大城市中尤其如此,如伦敦的科芬园,巴黎 的雷阿
尔商业中心和巴塞罗那的波克利亚市场。
在有些集市上,卖家允许你自己挑选水果和 蔬菜,而在另外一些集市上,卖家可能要坚持替你挑选。最好的方法
便是入乡随俗。也就是说,留意当地 人的做法,看他们是不是自己挑选物品,将物品放入碗中或者篮子里,然后
交给卖家。
在集 市上,或者更准确地说,在销售食品、衣服或明码标价的集市上,讨价还价是很少见的。唯一的例外是“跳
蚤市场”,也就是二手货和古玩市场。如果可以讨价还价,你需要先了解相同的物品在其他货摊上卖多少钱,然
后让卖主先告诉你价格,你再还价,或者更确切地说,你给的价格可以大约是卖主出价的40%,这样就 有望达成
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尽管人们认为圣诞节近年来已不再是宗教性节日,而已经变成 商业性节日了。但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圣诞集市
却在 17 世纪就已经非常普遍,并如同现在一样为 圣诞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如今,圣诞集市从基督降临节,即
十二月初开始,贯穿整个圣诞节,出售传统 的手工制品,如蛋糕和饼干、锡制或木制的礼品以及圣诞树装饰品。

关于成长的作文-投资申请报告


法国大使馆-4级查询


泉州市公务员局-欢迎标语


青年节黑板报-人事任命书


全国三本学校排名-中秋节500字作文


中国母亲节是几月几号-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新学期黑板报


请示范文-人流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