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翻译

温柔似野鬼°
789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4: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转学申请书范文-自我检讨


英语课文翻译(1-3-5-6-8)
第一单元
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美国,不少人对乡村生活怀有浪漫的情感。许多居住在城镇的人梦想着自己
办个农场,梦想着靠土地为 生。很少有人真去把梦想变为现实。或许这也没有什
么不好,因为,正如吉姆·多尔蒂当初开始其写作和 农场经营双重生涯时所体验
到的那样,农耕生活远非轻松自在。但他写道,自己并不后悔,对自己作出的 改
变生活方式的决定仍热情不减。
多尔蒂先生创建自己的理想生活
售姆·多尔蒂
有两件事是我一直想做的——写作与务农。如今我同时做着这两件事。作为
作家,我和 E·B·怀特不属同一等级,作为农场主,我和乡邻也不是同一类人,不
过我应付得还行。在城市以及郊 区历经多年的怅惘失望之后,我和妻子桑迪终于
在这里的乡村寻觅到心灵的满足。
这 是一种自力更生的生活。我们食用的果蔬几乎都是自己种的。自家饲养的
鸡提供鸡蛋,每星期还能剩余几 十个出售。自家养殖的蜜蜂提供蜂蜜,我们还自
己动手砍柴,足可供过冬取暖之用。
这也是一种令人满足的生活。夏日里我们在河上荡舟,在林子里野餐,骑着
自行车长时间漫游。冬日里我 们滑雪溜冰。我们为落日的余辉而激动。我们爱闻
大地回暖的气息,爱听牛群哞叫。我们守着看鹰儿飞过 上空,看玉米田间鹿群嬉
跃。
但如此美妙的生活有时会变得相当艰苦。就在三个月前 ,气温降到华氏零下
30度,我们辛苦劳作了整整两天,用一个雪橇沿着河边拖运木柴。再过三个月,< br>气温会升到95度,我们就要给玉米松土,在草莓地除草,还要宰杀家禽。前一
阵子我和桑迪不得 不翻修后屋顶。过些时候,四个孩子中的两个小的,16岁的
吉米和13岁的埃米莉,会帮着我一起把拖 了很久没修的室外厕所修葺一下,那
是专为室外干活修建的。这个月晚些时候,我们要给果树喷洒药水, 要油漆谷仓,
要给菜园播种,要赶在新的小鸡运到之前清扫鸡舍。
在这些活计之间, 我每周要抽空花五、六十个小时,不是打字撰文,就是为
作为自由撰稿人投给报刊的文章进行采访。桑迪 则有她自己繁忙的工作日程。除
了日常的家务,她还照管菜园和蜂房,烘烤面包,将食品装罐、冷藏,开 车送孩
子学音乐,和他们一起练习,自己还要上风琴课,为我做些研究工作并打字,自
己有时也 写写文章,还要侍弄花圃、堆摞木柴、运送鸡蛋。正如老话说的那样,
在这种情形之下,坏人不得闲—— 贤德之人也歇不了。
我们谁也不会忘记第一年的冬天。从12月一直到3月底,我们都被深达 5
英尺的积雪困着。暴风雪肆虐,一场接着一场,积雪厚厚地覆盖着屋子和谷仓,
而室内,我们 用自己砍伐的木柴烧火取暖,吃着自家种植的苹果,温馨快乐每一
分钟。
开春后,有 过两次泛滥。一次是河水外溢,我们不少田地被淹了几个星期。
接着一次是生长季节到了,一波又一波的 农产品潮涌而来,弄得我们应接不暇。
我们的冰箱里塞满了樱桃、蓝莓、草莓、芦笋、豌豆、青豆和玉米 。接着我们存
放食品罐的架子上、柜橱里也开始堆满一罐罐的腌渍食品,有番茄汁、葡萄汁、

< p>
李子、果酱和果冻。最后,地窖里遍地是大堆大堆的土豆、葫芦、南瓜,谷仓里
也储满了苹 果和梨。真是太美妙了。
第二年我们种了更多的作物,差不多就靠着从自家树林砍伐的木柴以 及仅仅
100加仑的燃油过了冬。其时,我开始认真考虑起辞了职去从事自由撰稿的事来。
时机 选得实在太差。当时,两个大的女儿肖恩和埃米正在费用很高的常青藤学校
上学,而我们只有几千美金的 银行存款。但我们一再回到一个老问题上来:真的
会有更好的时机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于是,带着老 板的祝福,口袋里揣着作
为累积津贴的半年薪水,我走了。
那以后有过一些焦虑的时刻 ,但总的来说,情况比我们料想的要好得多。为
了写那些内容各不相同的文章,我为《体育画报》爬进过 黑熊窝;为《史密森期
刊》替参赛的一组组狗套上雪橇;为《科学文摘》调查过尚普兰湖水怪的真相;< br>为《终点》杂志在明尼苏达划着小舟穿越美、加边界水域内的公共荒野保护区。
我挣的 钱远比不上担任全职工作时的收入,可如今我们需要的钱也没有过去
多。我挣的钱足以应付每月600美 金的房屋贷款按揭以及一家人的日常开销。那
些开销包括了所有支出,如音乐课学费、牙医帐单、汽车维 修以及大学费用等等。
至于保险,我们买了一份低收入者的主要医疗项目保险。我们需要为每一个家庭< br>成员的任何一项医疗费用支付最初的500美金医疗保险则支付超出部分的80%。
虽然我们仍要 支付小部分医疗费用,但我们的保险费也低——每年只要560美金
——而我们给自己生大病保了险。除 了这一保险项目,以及两辆汽车每年400
美金的保险,我们就没有其它保险了。不过我们每年留出20 00美元入个人退休
金贴。
我们通过节约开支而又不明显降低生活水准的方式来弥补 收入差额。我们每
个月仍出去吃一两次饭,不过现在我们光顾的是当地餐馆,而不是城里的高级饭
店。我们仍去密尔沃基听歌剧看芭蕾演出,不过一年才几次。我们肉吃得少了,
酒喝得便宜了,电影看 得少了。铺张的圣诞节成为一种回忆,我们把完成稿约作
为度假的一部分……
我想, 不是所有热爱乡村的人都会乐意过我们这种生活的。这种生活需要一
些特殊素质。其一是耐得住寂寞。由 于我们如此忙碌,手头又紧,我们很少请客。
在作物生长季节根本就没工夫参加社交活动。吉米和埃米莉 虽然参加学校的各种
活动,但他俩大多数时间呆在家里。
另一项要求是体力——相当 大的体力。小范围里实现自给自足的途径是抵制
诱惑,不去购置拖拉机和其它昂贵的节省劳力的机械。相 反,你要自己动手。我
们仅有的机器(不包括割草机)是一台3马力的小型旋转式耕耘机以及一架16英
寸的链锯。
没人知道我们还能有精力在这里再呆多久一也许呆很长一阵子,也许不是 。
到走的时候,我们会怆然离去,但也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自豪。我们把农场
出售也会赚相 当大一笔钱。我们自己在农场投入了约35,000美金的资金,要是
现在售出的话价格差不多可以翻一 倍。不过现在不是出售的好时机。但是一旦经
济形势好转,对我们这种农场的需求又会增多。
但我们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移居至此的。我们来此居住是因为想提高生活质
量。当我看着埃米莉傍晚去收 鸡蛋,跟吉米一起在河上钓鱼,或和全家人一起在
果园里享用老式的野餐,我知道,我们找到了自己一直 在寻求的生活方式。
第三单元


安全问题
许多年前,在美 国,家家户户白天黑夜不锁门是司空见惯的。在本文中,格
林叹惜人们不再相互信任,不得不凭借精密的 安全设备来保护自己和财产。
锁之国
鲍勃·格林
小时候在家里,我们的前门 总是夜不落锁。我不知道这是当地的一种说法还是
大家都这么说的;“不落锁”的意思是掩上门,但不锁 住。我们谁都不带钥匙;晚
上最后一个回家的人把门关上,这就行了。
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乡下,在城里,·门不再关着不锁上,哪
怕是傍晚一段时间也不例外。
在许多方面,郊区和农村甚至比巡查严密的城市街道更易受到攻击。统计显
示,那些据 称是安宁的地区的犯罪率上升得比城镇更为显著。不管怎么说,前门
虚掩不落锁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取而代之的是防盗锁、防护链、电子报警系统,以及连接警署或私人保安公
司的报警装 置。郊区的许多人家在露台上安装了玻璃滑门,内侧有装得很讲究的
钢条,这样就没人能把门撬开。
在最温馨的居家,也常常看得到窗上贴着小小的告示,称本宅由某家安全保
卫机构或某 个保安公司负责监管。
锁成了美国的新的象征。的确如此,一家大保险公司最近的一则公益广 告没
有用图表表明我们所处的危险有多大,而是用了一幅童车的图片,车身上悬着如
今随处可见 的挂锁。
广告指出,没错,确是保险公司理赔失窃物品,但谁来赔偿互不信任、担心
害怕这种新氛围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呢?谁来对美国从自由之国到锁
之国这一蜕变作出精神赔 偿呢?
因为那就是现状。我们已经变得如此习惯于保护自己不受美国生活新氛围的
影 响,如此习惯于设置障碍,以致无暇考虑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出于某种原因,当我们觉得防范 周密时才安心;我们没有想到问问自己: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非得把自己与邻居和同住一城的 居民隔绝开来,这
一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宰我们生活的?
这一切确实主宰了我 们的生活。如果你在一家大中型公司上班,你上下班很
可能不好随意进出。你可能随身带着某种出入卡, 电子的或别的什么的,因为这
卡能让你进出工作场所。也许前台的保安认识你这张脸,平日一挥手让你进 去,
但事实明摆着,你所任职的公司深感面临威胁,因此要借助这些“钥匙”不让外人
靠近。
这种现象并非向来有之。即使在十年前,大多数私营公司仍采取自由出入的
做法。那时 管理人员根本没想到过恰当的手段是不信任他人。
且看各地机场。过去家长常常带孩子去登机 口看飞机起飞降落。这种事再也
没有了。机场不再是一个有趣的学习场所;它们成了拥有最精密的安全检 查系统
的场所。
凭借着电子透视装置,我们似乎终于想出妙计让恐怖分子无法近身, 无论是
真的恐怖分子还是凭空臆想的。能解决这一问题真是如释重负,于是我们就不去
多想这种 状况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意味着什么。如今我们走过这些电子搜查器时已
经看都不看一眼了;这些装置,还 有它们所代表的一切已经获胜。
我们的居住区处在强光源的照射之下;我们连哪怕像阴影这样小小的享受也


不想给自己。
越来越多的商人正购置连接在电话机上、能剖析来电者声音的新机器。据说
那种机器能 让商人知道他的朋友或客户是否在撒谎,其出错概率很小。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安全”的名义 实施的:我们是这么跟自己说的。我们害怕,
于是我们设法把害怕锁在外面,我们认定,那就是安全的意 义。
其实不然;我们虽然有了这一切安全措施,但我们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不
安全 的国民。还有什么更好的字眼能用来描述我们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呢?还有
什么更为可悲地表明我们在这 个令人困惑的新时代所感受到的惶恐之情呢?
我们不信任何人。郊区的家庭主妇在家庭旅行用 车钥匙链上挂着防强暴口
哨,我们在自我防卫方面变得如此聪明,最终全都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或许是
把邪恶锁在了门外;但在这么做的同时我们把自己锁在里边了。
那也许是我们将 来回顾这一时代时记得最牢的精神遗产:在对付我们中间无
形的恐惧之时,我们成了自己的囚徒。在我们 这个问题重重的时代,所有的人都
是囚徒。
第五单元
如何欢庆节日
亚历克斯·黑利二战时在海岸警卫队服役。出海在外,时逢一个倍感孤寂的
日子——感恩节——他开始认 真思考这一节日的意义,对许多美国人而言,这个
节日已成为大吃大喝、没完没了地看橄榄球比赛的日子 。黑利决定写三封不同寻
常的信,以此来纪念感恩节的真正意义。
写三封感谢信
亚历山大·黑利
那是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我是个年轻的美国海岸警卫队队员。 我们的船,
美国军舰军市一号已出海多日。多数船舱装着成千上万箱罐装或风干的食品。其
余的 船舱装着不少五百磅重的炸弹,都小心翼翼地放在有软垫的架子上。我们的
目的地是南太平洋图拉吉岛上 一个规模很大的基地。
我是军市一号上的一个厨师,跟岸上的人„样,那个感恩节的上午,我 们忙
着在准备一道以烤火鸡为主的传统菜肴。
当厨师的都知道,要烹制一顿大 餐,摆上桌,再刷洗、收拾干净,是件辛苦
的事。不过,等到太阳快下山时,我们总算全都收拾停当了。
我想先去后甲板透透气。我信步走去,一边深深呼吸着空气,一边慢慢地踱
着步,头上 仍戴着那顶白色的厨师帽。
我开始思索起感恩节这个节日来,想着清教徒前辈移民、印第安人、·野火
鸡、南瓜、玉米棒等等。
可我脑子里似乎还在搜索着别的什么一某种我能够赋予这一节日以个人意
义的方式。大 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把
Thanksgiving这个词前后颠倒一下 ——那样广来至少文字好懂了:Giving thanks。
表达谢意——就如在祈祷时感谢上帝那样,我暗想。对啊,是这样,当然是这样。
可我脑子里仍一直盘桓着这事。
过了片刻,如同晨曦初现,一个更清晰的念头终于涌现 脑际——要感谢他人,那
些赐我多恩惠,我根本无以回报的人们。令我深感不安的实际情形是,我向来对
他们所做的一之泰然,认为是理所应当。我一次也没想过要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位
真心诚意地说一 句简单的谢谢。


至少有七个人对我有过不同寻常、影响深远的帮助。令人万分 难受的是,我
意识到,他们中有一半已经谢世了——因此他们永远也无法接受我的谢意了。我
越 想越感至懂愧。最后我想到了仍然健在的三位,几分钟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
舱房。
我坐在摊者信纸的桌旁,回想着佃门各自为我所做的一切,试图用真挚的文
字表达我对他们的由衷的感激 之情:父亲西蒙·A·黑利,阿肯色州派恩布拉大那
所古老韵农业机械师范学院的教授;住在田纳西州小 镇亨宁老家的外祖母辛西
娅·帕尔默;以及我的初中校长,退休后住在亨宁以北6英里处的里普利的洛纽
尔·纳尔逊牧师;
我的信是这样开头的广出海在外度过的这个感恩节,令我回想起您 为我做了
那么多事,但我却从来没有对您说过自己多么想感谢您——”我简短回忆了他们
每位为 我所做的具体事例。
例如,我父亲的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从我童年时代起,他就让我深深意 识
到要热爱书籍、热爱阅读。事实上,这一爱好渐渐变成一种家庭习惯,晚饭后大
家围在餐桌旁 互相考查近日所读的书以及新学的单词。我对书籍的热爱从未减
弱,日后还引导我自己撰文著书。多少次 ,当我看到如今的孩子们如此沉迷于电
子媒体时,我不由深感悲哀,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了解书中所能 发现的神奇世
界。
我跟纳尔逊牧师提及他如何每天清晨和集合在一起的学生做祷告, 以此开始
小镇初中的一天。我告诉他,我后来所做的任何有意义的事,都至少部分地是受
了他那 些学校晨祷的影响。
在给外祖母的信中,我谈到了她用了种种方式教我讲真话,教我与人分享 ,
教我宽恕、体谅他人。我感谢她多年来让我吃她烧的美味菜肴,离开她后我从来
没吃过那么可 口的菜肴。最后,我感谢她,因为她在我的生命中撒下美妙的遐想。
睡觉前,我这三封信都送进了船上的邮袋。我们抵达图拉吉岛后都寄了出去。
我们卸了货,又 装了其它物品,随后我们按熟悉的常规,再次出海。一天又
一天,一星期又一星期,我个人的经历渐渐淡 忘。我们在海上航行时,有时会与
邮船会合,邮船会带给我们家信,当然,这是我们视为最紧要的事情。
每当船上的喇叭响起广大伙听好!邮件点名!”200名左右的水手就会冲上甲
板,围 聚在那两个站在宝贵的鼓鼓囊囊的灰色邮袋旁的水手周围。两人轮流取出
一把把信件,大声念出收信水手 的名字;叫到的人一边从人群中挤出来,一边应
道广来了,来了!”
一次“邮件点名”带给了我外祖母、爸爸以及纳尔逊牧师的回信——我读了
信,既震惊又深感卑微。 < br>他们没有说他们原谅我以前不曾感谢他们,相反,他们却向我致谢,天哪;就因
为我记得他们做的 事,并认为他们做了不同寻常的事。
身为大学教授的爸爸向来特别留意不使用任何过于感情化 的文字,因此,当
他信中写道,在教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之后,他现在认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当中
也包括自己的儿子时,我知道他是多么地感动。
纳尔逊牧师写道,他那平凡的老派校 长的岁月随着学校里发生的如此迅猛的
变化而告结束,他也怀着自我怀疑的心态退了休。“说我做得不对 的远远多于说
我做得对的,”他写道,接着又说我的信给他带来了令人振奋的信心:自己的校
长 生涯还是有其价值的。
一看到外祖母那熟悉的笔迹,我顿时回想起往日站在她的白色摇椅旁看 她给


亲戚写信的情景。外祖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慢慢拼出一个词,接着再写下一个词,因此写满一页要花上几个小时。外祖母最近花费不少工夫对我表达了充满慈
爱的谢意,读着老人 家的信我禁不住流泪——从前是她给我换尿布的呀!
许多年后,我从海岸警卫队退役,试着靠 写作为生,我一直不曾忘记那三封
“感谢”信是如何使我认识到,大凡人都暗自期望着有更多的人对自己 的努力表达
谢意。
现在,感恩节又将来临,我自问,对此文的读者,对我们的 祖国,事实上也
是对全世界,我有什么祝愿,因为,用一位善良而且又有智慧的朋友的话来说,
“我们究其实都是十分相像的凡人,有着相似的需求。”当然,我首先祝愿大家记
住这一简单的常识:实 现世界和平,这对我们自身的存亡至关重要。
此外我还有别的祝愿——这一祝愿是如此强烈, 我将这句话印在我所有的信
笺底部现并褒扬各种美好的事物。”
第六单元
人情味
约翰西病情严重,她似乎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医生对她不抱什:么希望。< br>朋友们看来也爱莫能助。难道真的就无可奈何了吗?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在一幢三层砖楼的顶层,苏和约翰西辟了个画室。“约翰西”是乔安娜的昵称。
她们一 位来自缅因州+一位来自加利福尼亚。两人相遇在第八大街的一个咖啡馆,
发现各自在艺术品味、菊苣色 拉,以及灯笼袖等方面趣味相投,于是就有了这个
两入画室。
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 11月,一个医生称之为肺炎的阴森的隐形客闯入了
这—它冰冷的手指东碰西触。约翰西也为其所害。她 病倒了,躺在床上几乎一动
不动,小窗望着隔壁砖房那单调沉闷的侧墙。
一天上午,忙碌的医生扬了扬灰白的浓眉,示意苏到过道上来。
“她只有一成希望,”他说。 “那还得看她自己是不是想活下去。你这位女朋
友已经下决心不想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
“她——她想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湾,”苏说。
“画画?——得了。她有没有别的事值得她留恋的——比如说,一个男人?”
“男人?”苏说。“难道一个男人就值得——可是,她没有啊,大夫,没有这码
子事。”
“好吧,”大夫说。“我会尽一切努力,只要是科学能做到的。可是,但凡病
人开始计算她出殡的行列里 有几辆马车的时候,我就要把医药的疗效减去一半。”
大夫走后,苏去工作室哭了一场。随后她携着画板 大步走进约翰西的房间,口里
吹着轻快的口哨。
约翰西躺在被子下几乎一动不动,脸朝着窗。她望着窗外,数着数——倒数
着数!
“ 12,”她数道,过了一会儿“11”,接着数“10'‟和“9”;再数“8”和“7”,几乎同
时数 下来。
苏朝窗外望去。外面有什么好数的呢?外面只看到一个空荡荡的沉闷的院子,
还有20英尺开外那砖房的侧墙,上面什么也没有。一棵古老的常青藤爬到半墙
高。萧瑟秋风吹落了枝叶 ,藤上几乎光秃秃的。


“6,”约翰西数着,声音几乎听不出来。“现在叶子 掉落得快多了。三天前差
不多还有100片。数得我头都疼。可现在容易了。又掉了一片。这下子只剩5
片了。”
“5片什么,亲爱的?”
“叶子。常青藤上的叶子。等 最后一片叶子掉了,我也就得走了。三天前我
就知道会这样。大夫没跟你说吗?”
“ 噢,我从没听说过这种胡说八道。常青藤叶子跟你病好不好有什么关系?
别这么傻。对了,大夫上午跟我 说,你的病十有八九就快好了。快喝些汤,让苏
迪给她生病的孩子去买些波尔图葡萄酒来。”
“你不用再去买酒了,”约翰西说道,两眼一直盯着窗外。“又掉了一片。不,
我不想喝汤。这一下只剩 下4片了。我要在天黑前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掉落。那时
我也就跟着走了。我都等腻了。也想腻了。我只想 撇开一切,飘然而去,;就像
那边千片可怜的疲倦的叶子
“快睡吧,”苏说。“我得叫贝尔曼上楼来给我当老矿工模特儿。我去去就来。”
老贝尔曼是 住在两人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已年过六旬,银白色蜷曲的长
髯披挂胸前。贝尔曼看上去挺像艺术家, 但在艺术上却没有什么成就。40年来
他一直想创作一幅传世之作,却始终没能动手。他给那些请不起职 业模特的青年
画家当模特挣点小钱。他没节制地喝酒,谈论着他那即将问世的不朽之作。要说
其 他方面,他是个好斗的小老头,要是谁表现出一点软弱,他便大肆嘲笑,并把
自己看成是楼上画室里两位 年轻艺术家的看护人。
苏在楼下光线暗淡的画室里找到了贝尔曼,他满身酒味刺鼻。屋子一角 的画
架上支着一张从未落过笔的画布,在那儿搁了25年,等着一幅杰作的起笔。苏
把约翰西的 怪念头跟他说了,并说约翰西本身就像一片叶子又瘦又弱,她害怕要
是她那本已脆弱的生存意志再软下去 的话,真的会凋零飘落。
老贝尔曼双眼通红,显然是泪涟涟的,他大声叫嚷着说他蔑视这种傻念头。
“什么!”他嚷道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愚蠢的人,因为树叶从藤上掉落就要去
死?我听都没听说过这等事:。你怎么让这 种傻念头钻到她那个怪脑袋里?天哪!这
不是一个像约翰西小姐这样的好姑娘躺倒生病的地方。有朝一日 我要画一幅巨
作,那时候我们就离开这里。真的。”
两人上了楼,约翰西已经 睡着了。苏放下窗帘,示意贝尔曼去另一个房间。
在那儿两人惶惶不安地凝视着窗外的常青藤。接着两人 面面相觑,哑然无语。外
面冷雨夹雪,淅淅沥沥。贝尔曼穿着破旧的蓝色衬衣,坐在充当矿石的倒置的水
壶上,摆出矿工的架势。
第二天早上,只睡了一个小时的苏醒来看到约翰西睁大着无神的双眼,凝望
着拉下的绿色窗帘。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她低声命令道。
苏带着疲倦,遵命拉起窗帘。
可是,瞧!经过一整夜的急风骤雨,竟然还存留一片常青藤叶,背靠砖墙,
格外显目。 这是常青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近梗部位仍呈暗绿色,但边缘已经泛
黄了,它无所畏惧地挂在离地20多 英尺高的枝干上。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约翰西说。“我以为夜里它肯定会掉 落的。我晚上听
到大风呼啸。今天它会掉落的,叶子掉的时候,也是我死的时候。”
白天慢慢过去了,即便在暮色黄昏之中,他们仍能看到那片孤零零的常青藤
叶子,背靠砖墙,紧紧抱住梗 茎。尔后,随着夜幕的降临,又是北风大作。


等天色亮起,冷酷无情的约翰西命令将窗帘拉起。
常青藤叶依然挺在。
约翰西躺在那儿,望着它许久许久。接着她大声呼唤正在煤气灶上搅拌鸡汤
的苏。
“我一直像个不乖的孩子,苏迪,”约翰西说。“有一种力量让那最后一片叶
子不掉落 ,好让我看到自己有多坏。·想死是一种罪过。你给我喝点汤吧,再来
点牛奶,稍放一点波尔图葡萄酒— —不,先给我拿面小镜子宋,弄几个枕头垫在
我身边,我要坐起来看你做菜。
一个小时之后,·她说:
下午大夫来了,他走时苏找了个借口跟进了过道。
“现在是势均力敌,”大夫说着,握了握苏纤细颤抖的手。
“只要精心照料,你就赢了。现在我得 去楼下看另外一个病人了。贝尔曼,是
他的名字——记得是个什么画家。也是肺炎。他年老体弱,病来势 又猛。他是没
救了。不过今天他去了医院,照料得会好一点。” .
第二天,大夫对苏说:“她脱离危险了。你赢了。注意饮食,好好照顾,就
行了。”
当日下午,苏来到约翰西的床头,用一只手臂搂住她。
“我跟你说件事,小白鼠,”她说。“ 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得肺炎去世了。
他得病才两天。发病那天上午人家在楼下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疼得 厉害。他的鞋子
衣服都湿透了,冰冷冰冷的。他们想不出那么糟糕的天气他夜里会去哪儿。后来
他们发现了一个灯笼,还亮着,还有一个梯子被拖了出来,另外还有些散落的画
笔,一个调色板,和着黄 绿两种颜色,——看看窗外,宝贝儿,看看墙上那最后
一片常青藤叶子。它在刮风的时候一动也不动,你 没有觉得奇怪吗?啊;亲爱的,
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那天夜里他画上了这片叶子。 ”
第八单元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使我们有可能分毫不差地复制自己。这一技术是否 应该获准应用?克隆
技术会带来什么裨益与危险?
克隆生命诞生了
吉纳·科拉泰
1996年7月5日下午5点,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小羊羔问世了。它出生在苏
格兰罗斯 林镇的罗斯林研究院所在的那条路上的一个小棚里,这只羊羔是在该研
究院创造出来的。而它的创造者伊 恩·威尔穆特,一位正在谢顶的文质彬彬的52
岁的胚胎学家,却不记得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听到这头名叫 多利的羊问世的消息
的。他甚至不记得曾接到约翰·布雷肯的电话,这位对产下多利的那头羊的整个妊娠过程进行监测的科学家在电话上说多利健康存活,体重6.6千克。
没有人打 开香槟酒庆贺。没有人拍照留影。只有研究院的几位员工,以及接
生的一位当地兽医在场。然而,多利, 这头与苏格兰起伏的山丘上散布着的千百
头其他的羊毫无异样的小羊羔,很快就改变了世界。
当后人编写我们这一时代的历史的时候,这一平静的降生,这头小羊羔的问
世,将会引人注目。世界因它 降生而从此改变。
多利是头克隆羊。它不是精卵结合的产物,而是由取自一头六龄羊的乳腺细
胞的基因材料生成的。威尔穆特先将取自另一头羊的卵子中的所有基因材料取


出 ,再将该卵子与这一乳腺细胞融合。乳腺细胞的基因在该卵子中安营扎寨,令
其生长发育。其结果就是多 利羊,即与提供乳腺细胞的那头羊一模一样的孪生羊,
只是这头孪生羊晚出生了6年。
在多利羊问世之前,克隆技术不过是科学幻想的故事。几十年前有人提出这
种可能性,后来遭到摒弃,严 肃的科学家那时认为克隆在近期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在这已不再是幻想,几十年之后,或许有朝一日你可 以克隆自己,造出数十个,
数百个,上千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孪生的兄弟。事先改进你的细胞,运用基因工 程
注入某些基因,剔除某些基因,这样的事也不再是科学幻想。
没错,克隆的是头羊 ,而不是人。但羊并没有任何独特之处。甚至明确表示
反对克隆人的威尔莫特也称,理论上,没有理由说 人类不能使用与克隆多利羊同
样的手段来克隆人类本身。“原则上没有不可能这么做的理由。”但他补充 说,“我
们都会认为这样做令人厌恶。”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道 德的完善对实用主义和妥协折中
的问题争论不休。而克隆技术迫使我们回到有史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那些 最基本
的问题: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了获得可能有益的东西,我们对邪恶的隐患能
容忍到何 种程度?克隆技术以其创造与我们自身完全一样的孪生兄弟的可能性,
将我们带回到种种古老的罪孽:虚 荣傲慢;那喀索斯式的自恋罪,以及普罗米修
斯的罪孽,他以盗火来谋求上帝的神力。因此,我们在扪心 自问为什么对克隆技
术如此着迷之前,不得不首先审视自己的心灵,问一问: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我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尝试复制与自身基因完全等同的孪生兄弟那么不安?或者,如
果我们并没有感到不 安,其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希望子女像我们自己。即使是采用捐赠卵子或捐赠精子的夫妇也要 查找
精子捐献人名录,以发现与自己相像的人。若干年前,林达·帕斯坦写的一首题
为《致离家 的女儿》的诗曾出现在纽约地铁的墙上,诗中写道:
难道是我自己的形象
映在你的脸上
使我如此爱恋
我俯视着安睡的你
就像那喀索斯俯视着
他那一潭清水,
随时准备跳下去——
如有必要
为你沉溺
然而,如果我们如此爱恋在 子女身上映现出来的自我,那为什么我们当中有这
么多人,一想到将目睹与我们完全一样的基因复制品、 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双胞胎
降生的时候,就会感到如此惊恐?难道大自然通过基因的任意组合将我们造就是
一回事,而由我们自己实施全面控制,摒弃一切随意的念头,通过基因组合造就
一个与我们相似 但更为完美的孩子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当男女一起生育孩子时,
孩子往往是两个人基因的不可预料的组合 。显然,一个老笑话表明我们已经认识
到了这一点,这个笑话说的是一位漂亮但蠢笨的女人向一个丑陋但 才华横溢的男
人建议两人一起生一个孩子。想一想吧,那女人说,孩子拥有我的容貌,你的大
脑 那将会多么出色。啊,那男人说,可要是孩子继承了我的容貌你的大脑呢? „
克隆技 术使我们直接面对做人的意义这个问题,使我们直接面对生命本身的
特权与限制。克隆技术也迫使我们对 科学的力量提出质疑。是不是确实有些知识


我们真的不想要?有一些路我们宁愿不去探寻 ?
我们奢谈科学的纯洁性、将科学与其后果分离的时代早已过去。如果有谁还
需要提 醒,科学家的纯真早已丧失,他们只要回想一下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话。
奥本海默是一位天才,他是 原子弹的发明创造者之一。他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
从一个极其自信,随时准备跟着科学好奇心走的人, 逐渐变成了一个谦恭困惑、
想知道科学释放出了什么妖魔的人。
在原子弹造出之前, 奥本海默说:“当你看到某个技术上美妙的东西时,你
就毫不犹豫地去实现它。”原子弹投在长崎、广岛 之后,他在1947年发表的一则
令人毛骨悚然的演说中指出:“物理学家们已经尝到过罪孽的滋味,这 种滋味他
们无法忘记。”
如同原子弹一样,克隆技术带来的威胁与希望是复杂的、多层面 的。它提供了
改善生活、拯救生命的真正科学进步的可能性。在医学上,科学家梦想着运用克
隆 技术改编细胞的编码指令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制造出我们自己身体的某些部
分进行移植。比如说,假定 你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如果医生摧毁你自身的骨髓,
用他人的健康骨髓来取代,某些致命的白血病就能得 到彻底的医治。但骨髓的基
因类型必须与你自己的相匹配。不然的话,:移植的骨髓就会向你发起进攻, 置
你于死地。骨髓是免疫系统的白细胞的来源。如果你获得- SU人的骨髓,你就会
造出别人的白细胞。如果这些白细胞认定你与它们不同,它们就会发起进攻。
不过,可以有别的办法。假定科学家能够用你自身的某个细胞——任何„个
细胞——将 它与人的卵细胞融合。卵细胞开始分裂,生长,但你可以控制它,只
让它分裂若干次。‟·技术人员将它 置于蛋白质当中,指令原始细胞,即胚胎细胞,
长成骨髓细胞。开始时本可以克隆你的东西却可以长成你 的一组骨髓——与你完
美相配的骨髓。
更为困难,但并非不可思议的,是以同样的方法长成完整的器官,如肾脏或
肝脏。
另 一种可能性是生成器官与人类基因完全吻合的动物。如果你需要肝脏,肾
脏,甚至心脏,你或许能从一头 特别设计的克隆猪身上获得。
科学家称克隆技术蕴藏着无穷的可能性,因此,有人争辩说,我们不应 该喋
喋不休地谈论种种假设的恐惧,而去想一想克隆技术能够带来的裨益。


1.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出了毛病,但我觉得问题不大。(minor)
We have a problem with the computer system, but I think it’s fairly
minor.
2.父亲去逝的时候我还小,不能独立 生活。就在那时,家乡的父老接过了教育我
的责任。(at that point)
My father died when I was too young to live on my own. The people of
my hometown took over (responsibility for) my upbringing at that
point.
3.这些玩具必须得达到严格的安全要求后才可出售给儿童。(requirement)
The toys have to meet strict tough safety requirements before they
can be sold to children.
4.作为新闻和舆论的载体,广播和电视补充了而不是替代了报纸。
(supplement ,rather than)
Radio and television have supplemented rather than replaced the
newspaper as carriers of news and opinion.
5.至于这本杂志,它刊载了世界各地许多报纸杂志上文章的摘要。(digest,when
it comes to…)
When it comes to this magazine, it is carries a digest of articles from
many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round the world.
1.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因特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ur ban,rural
)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ve, (no matter) whether
they are in urban or rural areas.

2.和大公司相比,中小公司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威胁。
(
medium,vuln erable)
Medium-sized and small companie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threa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an large ones.

3.关于期末论文,教授要求我们先分析失业图表,然然后对过家的经济发展提供
批评性的见解 。
(
analyze,chart,reflection )

With regard to our term paper, the professor asked us to analyze
unemployment chart first, and then provid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nations conomic development


4.他从来也没有想到他们队会大比分赢得那场篮球赛。(by a large margin ,it
occurs to…)
I
t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 their team would win the basketball
match by a large margin.

5 .回顾二十年得中学教学,我把我的成功归结为耐心、才能和对知识的不断追
求。(look back on)
Looking back on my twenty years'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 attribute
my success to patience, talent, and the constant pursuit of knowledge.
1.奶奶想当然地认为粮价要涨,所以买了许多大米。(take granted)
Grandma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food prices would soar, so she
bought a lot of rice.


2.我可以给你引用几个例子来说明她献身科学的精神。(quote,instance)

I can quote you several instances of her dedication to science.

3.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经济特区开始迅速发展起来。(see, swift)


The 1980s saw the start of the swift development of som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4.两国关系的紧张部分是由最近的间谍事件(spy affair)引起的。(in part)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temmed in part from the latest
spy affair.

5.彼得已在一家律师事务所(law firm)当了多年律师。你可考虑请他做你的律
师,当你需要法律援助是,由他打你行事。(on sb’s behalf)

Peter has worked in a law firm for many years. You can consider
having him as your lawyer to act on your behalf when you need legal
help.
1.这座红房子在参天大树的映衬下十分夺目。(stand out)
The red house stands out against the old trees that reach high up to
the sky.
2.我的新工作薪酬很高,但是其他方面我并不满意。(for the rest)
The salary infor my new job is great, but for the rest, I’m not
satisfied.
3.两条溪流的水灾我们村子附近汇合了。(mingle)
The waters of the two streams mingle near our village.
4.我们不应该嘲笑别人的宗教信仰。(mock)
We should not mock at other people’s religious beliefs.
5.这间房间的窗帘同家具的风格不太协调。(in tune)
The curtains of the room are not quite in tune with the style of the
furniture.
1. 医学专家就克隆人是否应被允许以及对社会有何潜在影响展开了辩论。
2. (clone,potential)
Medical experts debated whether the cloning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permitted and what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society might be.
2.当地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拥有全职工作,只有百分之三的人称自己没有工作。
(full- time )
Eighty-five per c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local area are in full-time
employment; only3% describe themselves as unemployed.
3.我国相关部门将加快立法,保护农民工(migrant worker)的权利。
(legislation)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in China will speed up legislation to
protect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4.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从生物学的观点解释智力。(standpoint)
In recent years, some psychologists have tried to explain intelligence
from a biological standpoint.
5.世界金融危机对该国的出口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仅仅六个月的时间 里,许
多工厂迫于情势而关门歇业。(no more than ,by necessit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at country’s
export industry. In no more than six months, many factories have
closed down by necessity.



英语课文翻译(1-3-5-6-8)
第一单元
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美国,不少人对乡村生活怀有浪漫的情感。许多居住在城镇的人梦想着自己
办个农场,梦 想着靠土地为生。很少有人真去把梦想变为现实。或许这也没有什
么不好,因为,正如吉姆·多尔蒂当初 开始其写作和农场经营双重生涯时所体验
到的那样,农耕生活远非轻松自在。但他写道,自己并不后悔, 对自己作出的改
变生活方式的决定仍热情不减。
多尔蒂先生创建自己的理想生活
售姆·多尔蒂
有两件事是我一直想做的——写作与务农。如今我同时做着这两件事。 作为
作家,我和E·B·怀特不属同一等级,作为农场主,我和乡邻也不是同一类人,不
过我应 付得还行。在城市以及郊区历经多年的怅惘失望之后,我和妻子桑迪终于
在这里的乡村寻觅到心灵的满足 。
这是一种自力更生的生活。我们食用的果蔬几乎都是自己种的。自家饲养的
鸡提供 鸡蛋,每星期还能剩余几十个出售。自家养殖的蜜蜂提供蜂蜜,我们还自
己动手砍柴,足可供过冬取暖之 用。
这也是一种令人满足的生活。夏日里我们在河上荡舟,在林子里野餐,骑着
自行 车长时间漫游。冬日里我们滑雪溜冰。我们为落日的余辉而激动。我们爱闻
大地回暖的气息,爱听牛群哞 叫。我们守着看鹰儿飞过上空,看玉米田间鹿群嬉
跃。
但如此美妙的生活有时会变得 相当艰苦。就在三个月前,气温降到华氏零下
30度,我们辛苦劳作了整整两天,用一个雪橇沿着河边拖 运木柴。再过三个月,
气温会升到95度,我们就要给玉米松土,在草莓地除草,还要宰杀家禽。前一< br>阵子我和桑迪不得不翻修后屋顶。过些时候,四个孩子中的两个小的,16岁的
吉米和13岁的埃 米莉,会帮着我一起把拖了很久没修的室外厕所修葺一下,那
是专为室外干活修建的。这个月晚些时候, 我们要给果树喷洒药水,要油漆谷仓,
要给菜园播种,要赶在新的小鸡运到之前清扫鸡舍。
在这些活计之间,我每周要抽空花五、六十个小时,不是打字撰文,就是为
作为自由撰稿人投给报刊的文 章进行采访。桑迪则有她自己繁忙的工作日程。除
了日常的家务,她还照管菜园和蜂房,烘烤面包,将食 品装罐、冷藏,开车送孩
子学音乐,和他们一起练习,自己还要上风琴课,为我做些研究工作并打字,自
己有时也写写文章,还要侍弄花圃、堆摞木柴、运送鸡蛋。正如老话说的那样,
在这种情形之下 ,坏人不得闲——贤德之人也歇不了。
我们谁也不会忘记第一年的冬天。从12月一直到3月 底,我们都被深达5
英尺的积雪困着。暴风雪肆虐,一场接着一场,积雪厚厚地覆盖着屋子和谷仓,而室内,我们用自己砍伐的木柴烧火取暖,吃着自家种植的苹果,温馨快乐每一
分钟。
开春后,有过两次泛滥。一次是河水外溢,我们不少田地被淹了几个星期。
接着一次是生长季节到了,一 波又一波的农产品潮涌而来,弄得我们应接不暇。
我们的冰箱里塞满了樱桃、蓝莓、草莓、芦笋、豌豆、 青豆和玉米。接着我们存
放食品罐的架子上、柜橱里也开始堆满一罐罐的腌渍食品,有番茄汁、葡萄汁、


李子、果酱和果冻。最后,地窖里遍地是大堆大堆的土豆、葫芦、南瓜,谷仓里
也储满了苹果和梨。真是太美妙了。
第二年我们种了更多的作物,差不多就靠着从自家树林砍 伐的木柴以及仅仅
100加仑的燃油过了冬。其时,我开始认真考虑起辞了职去从事自由撰稿的事来。< br>时机选得实在太差。当时,两个大的女儿肖恩和埃米正在费用很高的常青藤学校
上学,而我们只有 几千美金的银行存款。但我们一再回到一个老问题上来:真的
会有更好的时机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于 是,带着老板的祝福,口袋里揣着作
为累积津贴的半年薪水,我走了。
那以后有过一些焦虑的时刻 ,但总的来说,情况比我们料想的要好得多。为
了写那些内容各不相同的文 章,我为《体育画报》爬进过黑熊窝;为《史密森期
刊》替参赛的一组组狗套上雪橇;为《科学文摘》调 查过尚普兰湖水怪的真相;
为《终点》杂志在明尼苏达划着小舟穿越美、加边界水域内的公共荒野保护区 。
我挣的钱远比不上担任全职工作时的收入,可如今我们需要的钱也没有过去
多。我 挣的钱足以应付每月600美金的房屋贷款按揭以及一家人的日常开销。那
些开销包括了所有支出,如音 乐课学费、牙医帐单、汽车维修以及大学费用等等。
至于保险,我们买了一份低收入者的主要医疗项目保 险。我们需要为每一个家庭
成员的任何一项医疗费用支付最初的500美金医疗保险则支付超出部分的8 0%。
虽然我们仍要支付小部分医疗费用,但我们的保险费也低——每年只要560美金
——而 我们给自己生大病保了险。除了这一保险项目,以及两辆汽车每年400
美金的保险,我们就没有其它保 险了。不过我们每年留出2000美元入个人退休
金贴。
我们通过节约开支而又不明 显降低生活水准的方式来弥补收入差额。我们每
个月仍出去吃一两次饭,不过现在我们光顾的是当地餐馆 ,而不是城里的高级饭
店。我们仍去密尔沃基听歌剧看芭蕾演出,不过一年才几次。我们肉吃得少了,< br>酒喝得便宜了,电影看得少了。铺张的圣诞节成为一种回忆,我们把完成稿约作
为度假的一部分… …
我想,不是所有热爱乡村的人都会乐意过我们这种生活的。这种生活需要一
些特殊 素质。其一是耐得住寂寞。由于我们如此忙碌,手头又紧,我们很少请客。
在作物生长季节根本就没工夫 参加社交活动。吉米和埃米莉虽然参加学校的各种
活动,但他俩大多数时间呆在家里。
另一项要求是体力——相当大的体力。小范围里实现自给自足的途径是抵制
诱惑,不去购置拖拉机和其它 昂贵的节省劳力的机械。相反,你要自己动手。我
们仅有的机器(不包括割草机)是一台3马力的小型旋 转式耕耘机以及一架16英
寸的链锯。
没人知道我们还能有精力在这里再呆多久一也 许呆很长一阵子,也许不是。
到走的时候,我们会怆然离去,但也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感自豪。我们把 农场
出售也会赚相当大一笔钱。我们自己在农场投入了约35,000美金的资金,要是
现在售 出的话价格差不多可以翻一倍。不过现在不是出售的好时机。但是一旦经
济形势好转,对我们这种农场的 需求又会增多。
但我们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移居至此的。我们来此居住是因为想提高生活质< br>量。当我看着埃米莉傍晚去收鸡蛋,跟吉米一起在河上钓鱼,或和全家人一起在
果园里享用老式的 野餐,我知道,我们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求的生活方式。
第三单元


安全问题
许多年前,在美国,家家户户白天黑夜不锁门是司空见惯的。在本文中,格
林叹惜人们 不再相互信任,不得不凭借精密的安全设备来保护自己和财产。
锁之国
鲍勃·格林
小时候在家里,我们的前门总是夜不落锁。我不知道这是当地的一种说法还是
大家都这么说 的;“不落锁”的意思是掩上门,但不锁住。我们谁都不带钥匙;晚
上最后一个回家的人把门关上,这就 行了。
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乡下,在城里,·门不再关着不锁上,哪
怕是傍晚一段时间也不例外。
在许多方面,郊区和农村甚至比巡查严密的城市街道更易受到攻击。统计显
示,那些据 称是安宁的地区的犯罪率上升得比城镇更为显著。不管怎么说,前门
虚掩不落锁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取而代之的是防盗锁、防护链、电子报警系统,以及连接警署或私人保安公
司的报警装 置。郊区的许多人家在露台上安装了玻璃滑门,内侧有装得很讲究的
钢条,这样就没人能把门撬开。
在最温馨的居家,也常常看得到窗上贴着小小的告示,称本宅由某家安全保
卫机构或某 个保安公司负责监管。
锁成了美国的新的象征。的确如此,一家大保险公司最近的一则公益广 告没
有用图表表明我们所处的危险有多大,而是用了一幅童车的图片,车身上悬着如
今随处可见 的挂锁。
广告指出,没错,确是保险公司理赔失窃物品,但谁来赔偿互不信任、担心
害怕这种新氛围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呢?谁来对美国从自由之国到锁
之国这一蜕变作出精神赔 偿呢?
因为那就是现状。我们已经变得如此习惯于保护自己不受美国生活新氛围的
影 响,如此习惯于设置障碍,以致无暇考虑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出于某种原因,当我们觉得防范 周密时才安心;我们没有想到问问自己: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非得把自己与邻居和同住一城的 居民隔绝开来,这
一切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宰我们生活的?
这一切确实主宰了我 们的生活。如果你在一家大中型公司上班,你上下班很
可能不好随意进出。你可能随身带着某种出入卡, 电子的或别的什么的,因为这
卡能让你进出工作场所。也许前台的保安认识你这张脸,平日一挥手让你进 去,
但事实明摆着,你所任职的公司深感面临威胁,因此要借助这些“钥匙”不让外人
靠近。
这种现象并非向来有之。即使在十年前,大多数私营公司仍采取自由出入的
做法。那时 管理人员根本没想到过恰当的手段是不信任他人。
且看各地机场。过去家长常常带孩子去登机 口看飞机起飞降落。这种事再也
没有了。机场不再是一个有趣的学习场所;它们成了拥有最精密的安全检 查系统
的场所。
凭借着电子透视装置,我们似乎终于想出妙计让恐怖分子无法近身, 无论是
真的恐怖分子还是凭空臆想的。能解决这一问题真是如释重负,于是我们就不去
多想这种 状况对我们的生活质量意味着什么。如今我们走过这些电子搜查器时已
经看都不看一眼了;这些装置,还 有它们所代表的一切已经获胜。
我们的居住区处在强光源的照射之下;我们连哪怕像阴影这样小小的享受也


不想给自己。
越来越多的商人正购置连接在电话机上、能剖析来电者声音的新机器。据说
那种机器能 让商人知道他的朋友或客户是否在撒谎,其出错概率很小。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安全”的名义 实施的:我们是这么跟自己说的。我们害怕,
于是我们设法把害怕锁在外面,我们认定,那就是安全的意 义。
其实不然;我们虽然有了这一切安全措施,但我们或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不
安全 的国民。还有什么更好的字眼能用来描述我们被迫选择的生活方式呢?还有
什么更为可悲地表明我们在这 个令人困惑的新时代所感受到的惶恐之情呢?
我们不信任何人。郊区的家庭主妇在家庭旅行用 车钥匙链上挂着防强暴口
哨,我们在自我防卫方面变得如此聪明,最终全都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或许是
把邪恶锁在了门外;但在这么做的同时我们把自己锁在里边了。
那也许是我们将 来回顾这一时代时记得最牢的精神遗产:在对付我们中间无
形的恐惧之时,我们成了自己的囚徒。在我们 这个问题重重的时代,所有的人都
是囚徒。
第五单元
如何欢庆节日
亚历克斯·黑利二战时在海岸警卫队服役。出海在外,时逢一个倍感孤寂的
日子——感恩节——他开始认 真思考这一节日的意义,对许多美国人而言,这个
节日已成为大吃大喝、没完没了地看橄榄球比赛的日子 。黑利决定写三封不同寻
常的信,以此来纪念感恩节的真正意义。
写三封感谢信
亚历山大·黑利
那是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我是个年轻的美国海岸警卫队队员。 我们的船,
美国军舰军市一号已出海多日。多数船舱装着成千上万箱罐装或风干的食品。其
余的 船舱装着不少五百磅重的炸弹,都小心翼翼地放在有软垫的架子上。我们的
目的地是南太平洋图拉吉岛上 一个规模很大的基地。
我是军市一号上的一个厨师,跟岸上的人„样,那个感恩节的上午,我 们忙
着在准备一道以烤火鸡为主的传统菜肴。
当厨师的都知道,要烹制一顿大 餐,摆上桌,再刷洗、收拾干净,是件辛苦
的事。不过,等到太阳快下山时,我们总算全都收拾停当了。
我想先去后甲板透透气。我信步走去,一边深深呼吸着空气,一边慢慢地踱
着步,头上 仍戴着那顶白色的厨师帽。
我开始思索起感恩节这个节日来,想着清教徒前辈移民、印第安人、·野火
鸡、南瓜、玉米棒等等。
可我脑子里似乎还在搜索着别的什么一某种我能够赋予这一节日以个人意
义的方式。大 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我才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把
Thanksgiving这个词前后颠倒一下 ——那样广来至少文字好懂了:Giving thanks。
表达谢意——就如在祈祷时感谢上帝那样,我暗想。对啊,是这样,当然是这样。
可我脑子里仍一直盘桓着这事。
过了片刻,如同晨曦初现,一个更清晰的念头终于涌现 脑际——要感谢他人,那
些赐我多恩惠,我根本无以回报的人们。令我深感不安的实际情形是,我向来对
他们所做的一之泰然,认为是理所应当。我一次也没想过要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位
真心诚意地说一 句简单的谢谢。


至少有七个人对我有过不同寻常、影响深远的帮助。令人万分 难受的是,我
意识到,他们中有一半已经谢世了——因此他们永远也无法接受我的谢意了。我
越 想越感至懂愧。最后我想到了仍然健在的三位,几分钟后,我就回到了自己的
舱房。
我坐在摊者信纸的桌旁,回想着佃门各自为我所做的一切,试图用真挚的文
字表达我对他们的由衷的感激 之情:父亲西蒙·A·黑利,阿肯色州派恩布拉大那
所古老韵农业机械师范学院的教授;住在田纳西州小 镇亨宁老家的外祖母辛西
娅·帕尔默;以及我的初中校长,退休后住在亨宁以北6英里处的里普利的洛纽
尔·纳尔逊牧师;
我的信是这样开头的广出海在外度过的这个感恩节,令我回想起您 为我做了
那么多事,但我却从来没有对您说过自己多么想感谢您——”我简短回忆了他们
每位为 我所做的具体事例。
例如,我父亲的最不同寻常之处在于,从我童年时代起,他就让我深深意 识
到要热爱书籍、热爱阅读。事实上,这一爱好渐渐变成一种家庭习惯,晚饭后大
家围在餐桌旁 互相考查近日所读的书以及新学的单词。我对书籍的热爱从未减
弱,日后还引导我自己撰文著书。多少次 ,当我看到如今的孩子们如此沉迷于电
子媒体时,我不由深感悲哀,他们很少,或者根本不了解书中所能 发现的神奇世
界。
我跟纳尔逊牧师提及他如何每天清晨和集合在一起的学生做祷告, 以此开始
小镇初中的一天。我告诉他,我后来所做的任何有意义的事,都至少部分地是受
了他那 些学校晨祷的影响。
在给外祖母的信中,我谈到了她用了种种方式教我讲真话,教我与人分享 ,
教我宽恕、体谅他人。我感谢她多年来让我吃她烧的美味菜肴,离开她后我从来
没吃过那么可 口的菜肴。最后,我感谢她,因为她在我的生命中撒下美妙的遐想。
睡觉前,我这三封信都送进了船上的邮袋。我们抵达图拉吉岛后都寄了出去。
我们卸了货,又 装了其它物品,随后我们按熟悉的常规,再次出海。一天又
一天,一星期又一星期,我个人的经历渐渐淡 忘。我们在海上航行时,有时会与
邮船会合,邮船会带给我们家信,当然,这是我们视为最紧要的事情。
每当船上的喇叭响起广大伙听好!邮件点名!”200名左右的水手就会冲上甲
板,围 聚在那两个站在宝贵的鼓鼓囊囊的灰色邮袋旁的水手周围。两人轮流取出
一把把信件,大声念出收信水手 的名字;叫到的人一边从人群中挤出来,一边应
道广来了,来了!”
一次“邮件点名”带给了我外祖母、爸爸以及纳尔逊牧师的回信——我读了
信,既震惊又深感卑微。 < br>他们没有说他们原谅我以前不曾感谢他们,相反,他们却向我致谢,天哪;就因
为我记得他们做的 事,并认为他们做了不同寻常的事。
身为大学教授的爸爸向来特别留意不使用任何过于感情化 的文字,因此,当
他信中写道,在教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之后,他现在认为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当中
也包括自己的儿子时,我知道他是多么地感动。
纳尔逊牧师写道,他那平凡的老派校 长的岁月随着学校里发生的如此迅猛的
变化而告结束,他也怀着自我怀疑的心态退了休。“说我做得不对 的远远多于说
我做得对的,”他写道,接着又说我的信给他带来了令人振奋的信心:自己的校
长 生涯还是有其价值的。
一看到外祖母那熟悉的笔迹,我顿时回想起往日站在她的白色摇椅旁看 她给


亲戚写信的情景。外祖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慢慢拼出一个词,接着再写下一个词,因此写满一页要花上几个小时。外祖母最近花费不少工夫对我表达了充满慈
爱的谢意,读着老人 家的信我禁不住流泪——从前是她给我换尿布的呀!
许多年后,我从海岸警卫队退役,试着靠 写作为生,我一直不曾忘记那三封
“感谢”信是如何使我认识到,大凡人都暗自期望着有更多的人对自己 的努力表达
谢意。
现在,感恩节又将来临,我自问,对此文的读者,对我们的 祖国,事实上也
是对全世界,我有什么祝愿,因为,用一位善良而且又有智慧的朋友的话来说,
“我们究其实都是十分相像的凡人,有着相似的需求。”当然,我首先祝愿大家记
住这一简单的常识:实 现世界和平,这对我们自身的存亡至关重要。
此外我还有别的祝愿——这一祝愿是如此强烈, 我将这句话印在我所有的信
笺底部现并褒扬各种美好的事物。”
第六单元
人情味
约翰西病情严重,她似乎失去了活下去的意志。医生对她不抱什:么希望。< br>朋友们看来也爱莫能助。难道真的就无可奈何了吗?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在一幢三层砖楼的顶层,苏和约翰西辟了个画室。“约翰西”是乔安娜的昵称。
她们一 位来自缅因州+一位来自加利福尼亚。两人相遇在第八大街的一个咖啡馆,
发现各自在艺术品味、菊苣色 拉,以及灯笼袖等方面趣味相投,于是就有了这个
两入画室。
那是5月里的事。到了 11月,一个医生称之为肺炎的阴森的隐形客闯入了
这—它冰冷的手指东碰西触。约翰西也为其所害。她 病倒了,躺在床上几乎一动
不动,小窗望着隔壁砖房那单调沉闷的侧墙。
一天上午,忙碌的医生扬了扬灰白的浓眉,示意苏到过道上来。
“她只有一成希望,”他说。 “那还得看她自己是不是想活下去。你这位女朋
友已经下决心不想好了。她有什么心事吗?”
“她——她想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湾,”苏说。
“画画?——得了。她有没有别的事值得她留恋的——比如说,一个男人?”
“男人?”苏说。“难道一个男人就值得——可是,她没有啊,大夫,没有这码
子事。”
“好吧,”大夫说。“我会尽一切努力,只要是科学能做到的。可是,但凡病
人开始计算她出殡的行列里 有几辆马车的时候,我就要把医药的疗效减去一半。”
大夫走后,苏去工作室哭了一场。随后她携着画板 大步走进约翰西的房间,口里
吹着轻快的口哨。
约翰西躺在被子下几乎一动不动,脸朝着窗。她望着窗外,数着数——倒数
着数!
“ 12,”她数道,过了一会儿“11”,接着数“10'‟和“9”;再数“8”和“7”,几乎同
时数 下来。
苏朝窗外望去。外面有什么好数的呢?外面只看到一个空荡荡的沉闷的院子,
还有20英尺开外那砖房的侧墙,上面什么也没有。一棵古老的常青藤爬到半墙
高。萧瑟秋风吹落了枝叶 ,藤上几乎光秃秃的。


“6,”约翰西数着,声音几乎听不出来。“现在叶子 掉落得快多了。三天前差
不多还有100片。数得我头都疼。可现在容易了。又掉了一片。这下子只剩5
片了。”
“5片什么,亲爱的?”
“叶子。常青藤上的叶子。等 最后一片叶子掉了,我也就得走了。三天前我
就知道会这样。大夫没跟你说吗?”
“ 噢,我从没听说过这种胡说八道。常青藤叶子跟你病好不好有什么关系?
别这么傻。对了,大夫上午跟我 说,你的病十有八九就快好了。快喝些汤,让苏
迪给她生病的孩子去买些波尔图葡萄酒来。”
“你不用再去买酒了,”约翰西说道,两眼一直盯着窗外。“又掉了一片。不,
我不想喝汤。这一下只剩 下4片了。我要在天黑前看到最后一片叶子掉落。那时
我也就跟着走了。我都等腻了。也想腻了。我只想 撇开一切,飘然而去,;就像
那边千片可怜的疲倦的叶子
“快睡吧,”苏说。“我得叫贝尔曼上楼来给我当老矿工模特儿。我去去就来。”
老贝尔曼是 住在两人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已年过六旬,银白色蜷曲的长
髯披挂胸前。贝尔曼看上去挺像艺术家, 但在艺术上却没有什么成就。40年来
他一直想创作一幅传世之作,却始终没能动手。他给那些请不起职 业模特的青年
画家当模特挣点小钱。他没节制地喝酒,谈论着他那即将问世的不朽之作。要说
其 他方面,他是个好斗的小老头,要是谁表现出一点软弱,他便大肆嘲笑,并把
自己看成是楼上画室里两位 年轻艺术家的看护人。
苏在楼下光线暗淡的画室里找到了贝尔曼,他满身酒味刺鼻。屋子一角 的画
架上支着一张从未落过笔的画布,在那儿搁了25年,等着一幅杰作的起笔。苏
把约翰西的 怪念头跟他说了,并说约翰西本身就像一片叶子又瘦又弱,她害怕要
是她那本已脆弱的生存意志再软下去 的话,真的会凋零飘落。
老贝尔曼双眼通红,显然是泪涟涟的,他大声叫嚷着说他蔑视这种傻念头。
“什么!”他嚷道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愚蠢的人,因为树叶从藤上掉落就要去
死?我听都没听说过这等事:。你怎么让这 种傻念头钻到她那个怪脑袋里?天哪!这
不是一个像约翰西小姐这样的好姑娘躺倒生病的地方。有朝一日 我要画一幅巨
作,那时候我们就离开这里。真的。”
两人上了楼,约翰西已经 睡着了。苏放下窗帘,示意贝尔曼去另一个房间。
在那儿两人惶惶不安地凝视着窗外的常青藤。接着两人 面面相觑,哑然无语。外
面冷雨夹雪,淅淅沥沥。贝尔曼穿着破旧的蓝色衬衣,坐在充当矿石的倒置的水
壶上,摆出矿工的架势。
第二天早上,只睡了一个小时的苏醒来看到约翰西睁大着无神的双眼,凝望
着拉下的绿色窗帘。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她低声命令道。
苏带着疲倦,遵命拉起窗帘。
可是,瞧!经过一整夜的急风骤雨,竟然还存留一片常青藤叶,背靠砖墙,
格外显目。 这是常青藤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近梗部位仍呈暗绿色,但边缘已经泛
黄了,它无所畏惧地挂在离地20多 英尺高的枝干上。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约翰西说。“我以为夜里它肯定会掉 落的。我晚上听
到大风呼啸。今天它会掉落的,叶子掉的时候,也是我死的时候。”
白天慢慢过去了,即便在暮色黄昏之中,他们仍能看到那片孤零零的常青藤
叶子,背靠砖墙,紧紧抱住梗 茎。尔后,随着夜幕的降临,又是北风大作。


等天色亮起,冷酷无情的约翰西命令将窗帘拉起。
常青藤叶依然挺在。
约翰西躺在那儿,望着它许久许久。接着她大声呼唤正在煤气灶上搅拌鸡汤
的苏。
“我一直像个不乖的孩子,苏迪,”约翰西说。“有一种力量让那最后一片叶
子不掉落 ,好让我看到自己有多坏。·想死是一种罪过。你给我喝点汤吧,再来
点牛奶,稍放一点波尔图葡萄酒— —不,先给我拿面小镜子宋,弄几个枕头垫在
我身边,我要坐起来看你做菜。
一个小时之后,·她说:
下午大夫来了,他走时苏找了个借口跟进了过道。
“现在是势均力敌,”大夫说着,握了握苏纤细颤抖的手。
“只要精心照料,你就赢了。现在我得 去楼下看另外一个病人了。贝尔曼,是
他的名字——记得是个什么画家。也是肺炎。他年老体弱,病来势 又猛。他是没
救了。不过今天他去了医院,照料得会好一点。” .
第二天,大夫对苏说:“她脱离危险了。你赢了。注意饮食,好好照顾,就
行了。”
当日下午,苏来到约翰西的床头,用一只手臂搂住她。
“我跟你说件事,小白鼠,”她说。“ 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得肺炎去世了。
他得病才两天。发病那天上午人家在楼下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疼得 厉害。他的鞋子
衣服都湿透了,冰冷冰冷的。他们想不出那么糟糕的天气他夜里会去哪儿。后来
他们发现了一个灯笼,还亮着,还有一个梯子被拖了出来,另外还有些散落的画
笔,一个调色板,和着黄 绿两种颜色,——看看窗外,宝贝儿,看看墙上那最后
一片常青藤叶子。它在刮风的时候一动也不动,你 没有觉得奇怪吗?啊;亲爱的,
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最后一片叶子掉落的那天夜里他画上了这片叶子。 ”
第八单元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使我们有可能分毫不差地复制自己。这一技术是否 应该获准应用?克隆
技术会带来什么裨益与危险?
克隆生命诞生了
吉纳·科拉泰
1996年7月5日下午5点,有史以来最出名的小羊羔问世了。它出生在苏
格兰罗斯 林镇的罗斯林研究院所在的那条路上的一个小棚里,这只羊羔是在该研
究院创造出来的。而它的创造者伊 恩·威尔穆特,一位正在谢顶的文质彬彬的52
岁的胚胎学家,却不记得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听到这头名叫 多利的羊问世的消息
的。他甚至不记得曾接到约翰·布雷肯的电话,这位对产下多利的那头羊的整个妊娠过程进行监测的科学家在电话上说多利健康存活,体重6.6千克。
没有人打 开香槟酒庆贺。没有人拍照留影。只有研究院的几位员工,以及接
生的一位当地兽医在场。然而,多利, 这头与苏格兰起伏的山丘上散布着的千百
头其他的羊毫无异样的小羊羔,很快就改变了世界。
当后人编写我们这一时代的历史的时候,这一平静的降生,这头小羊羔的问
世,将会引人注目。世界因它 降生而从此改变。
多利是头克隆羊。它不是精卵结合的产物,而是由取自一头六龄羊的乳腺细
胞的基因材料生成的。威尔穆特先将取自另一头羊的卵子中的所有基因材料取


出 ,再将该卵子与这一乳腺细胞融合。乳腺细胞的基因在该卵子中安营扎寨,令
其生长发育。其结果就是多 利羊,即与提供乳腺细胞的那头羊一模一样的孪生羊,
只是这头孪生羊晚出生了6年。
在多利羊问世之前,克隆技术不过是科学幻想的故事。几十年前有人提出这
种可能性,后来遭到摒弃,严 肃的科学家那时认为克隆在近期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在这已不再是幻想,几十年之后,或许有朝一日你可 以克隆自己,造出数十个,
数百个,上千个基因完全相同的孪生的兄弟。事先改进你的细胞,运用基因工 程
注入某些基因,剔除某些基因,这样的事也不再是科学幻想。
没错,克隆的是头羊 ,而不是人。但羊并没有任何独特之处。甚至明确表示
反对克隆人的威尔莫特也称,理论上,没有理由说 人类不能使用与克隆多利羊同
样的手段来克隆人类本身。“原则上没有不可能这么做的理由。”但他补充 说,“我
们都会认为这样做令人厌恶。”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道 德的完善对实用主义和妥协折中
的问题争论不休。而克隆技术迫使我们回到有史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那些 最基本
的问题: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为了获得可能有益的东西,我们对邪恶的隐患能
容忍到何 种程度?克隆技术以其创造与我们自身完全一样的孪生兄弟的可能性,
将我们带回到种种古老的罪孽:虚 荣傲慢;那喀索斯式的自恋罪,以及普罗米修
斯的罪孽,他以盗火来谋求上帝的神力。因此,我们在扪心 自问为什么对克隆技
术如此着迷之前,不得不首先审视自己的心灵,问一问: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我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尝试复制与自身基因完全等同的孪生兄弟那么不安?或者,如
果我们并没有感到不 安,其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希望子女像我们自己。即使是采用捐赠卵子或捐赠精子的夫妇也要 查找
精子捐献人名录,以发现与自己相像的人。若干年前,林达·帕斯坦写的一首题
为《致离家 的女儿》的诗曾出现在纽约地铁的墙上,诗中写道:
难道是我自己的形象
映在你的脸上
使我如此爱恋
我俯视着安睡的你
就像那喀索斯俯视着
他那一潭清水,
随时准备跳下去——
如有必要
为你沉溺
然而,如果我们如此爱恋在 子女身上映现出来的自我,那为什么我们当中有这
么多人,一想到将目睹与我们完全一样的基因复制品、 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双胞胎
降生的时候,就会感到如此惊恐?难道大自然通过基因的任意组合将我们造就是
一回事,而由我们自己实施全面控制,摒弃一切随意的念头,通过基因组合造就
一个与我们相似 但更为完美的孩子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当男女一起生育孩子时,
孩子往往是两个人基因的不可预料的组合 。显然,一个老笑话表明我们已经认识
到了这一点,这个笑话说的是一位漂亮但蠢笨的女人向一个丑陋但 才华横溢的男
人建议两人一起生一个孩子。想一想吧,那女人说,孩子拥有我的容貌,你的大
脑 那将会多么出色。啊,那男人说,可要是孩子继承了我的容貌你的大脑呢? „
克隆技 术使我们直接面对做人的意义这个问题,使我们直接面对生命本身的
特权与限制。克隆技术也迫使我们对 科学的力量提出质疑。是不是确实有些知识


我们真的不想要?有一些路我们宁愿不去探寻 ?
我们奢谈科学的纯洁性、将科学与其后果分离的时代早已过去。如果有谁还
需要提 醒,科学家的纯真早已丧失,他们只要回想一下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话。
奥本海默是一位天才,他是 原子弹的发明创造者之一。他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
从一个极其自信,随时准备跟着科学好奇心走的人, 逐渐变成了一个谦恭困惑、
想知道科学释放出了什么妖魔的人。
在原子弹造出之前, 奥本海默说:“当你看到某个技术上美妙的东西时,你
就毫不犹豫地去实现它。”原子弹投在长崎、广岛 之后,他在1947年发表的一则
令人毛骨悚然的演说中指出:“物理学家们已经尝到过罪孽的滋味,这 种滋味他
们无法忘记。”
如同原子弹一样,克隆技术带来的威胁与希望是复杂的、多层面 的。它提供了
改善生活、拯救生命的真正科学进步的可能性。在医学上,科学家梦想着运用克
隆 技术改编细胞的编码指令程序,这样我们就可以制造出我们自己身体的某些部
分进行移植。比如说,假定 你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如果医生摧毁你自身的骨髓,
用他人的健康骨髓来取代,某些致命的白血病就能得 到彻底的医治。但骨髓的基
因类型必须与你自己的相匹配。不然的话,:移植的骨髓就会向你发起进攻, 置
你于死地。骨髓是免疫系统的白细胞的来源。如果你获得- SU人的骨髓,你就会
造出别人的白细胞。如果这些白细胞认定你与它们不同,它们就会发起进攻。
不过,可以有别的办法。假定科学家能够用你自身的某个细胞——任何„个
细胞——将 它与人的卵细胞融合。卵细胞开始分裂,生长,但你可以控制它,只
让它分裂若干次。‟·技术人员将它 置于蛋白质当中,指令原始细胞,即胚胎细胞,
长成骨髓细胞。开始时本可以克隆你的东西却可以长成你 的一组骨髓——与你完
美相配的骨髓。
更为困难,但并非不可思议的,是以同样的方法长成完整的器官,如肾脏或
肝脏。
另 一种可能性是生成器官与人类基因完全吻合的动物。如果你需要肝脏,肾
脏,甚至心脏,你或许能从一头 特别设计的克隆猪身上获得。
科学家称克隆技术蕴藏着无穷的可能性,因此,有人争辩说,我们不应 该喋
喋不休地谈论种种假设的恐惧,而去想一想克隆技术能够带来的裨益。


1.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出了毛病,但我觉得问题不大。(minor)
We have a problem with the computer system, but I think it’s fairly
minor.
2.父亲去逝的时候我还小,不能独立 生活。就在那时,家乡的父老接过了教育我
的责任。(at that point)
My father died when I was too young to live on my own. The people of
my hometown took over (responsibility for) my upbringing at that
point.
3.这些玩具必须得达到严格的安全要求后才可出售给儿童。(requirement)
The toys have to meet strict tough safety requirements before they
can be sold to children.
4.作为新闻和舆论的载体,广播和电视补充了而不是替代了报纸。
(supplement ,rather than)
Radio and television have supplemented rather than replaced the
newspaper as carriers of news and opinion.
5.至于这本杂志,它刊载了世界各地许多报纸杂志上文章的摘要。(digest,when
it comes to…)
When it comes to this magazine, it is carries a digest of articles from
many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round the world.
1.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因特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
ur ban,rural
)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ve, (no matter) whether
they are in urban or rural areas.

2.和大公司相比,中小公司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威胁。
(
medium,vuln erable)
Medium-sized and small companie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the threa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an large ones.

3.关于期末论文,教授要求我们先分析失业图表,然然后对过家的经济发展提供
批评性的见解 。
(
analyze,chart,reflection )

With regard to our term paper, the professor asked us to analyze
unemployment chart first, and then provid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nations conomic development


4.他从来也没有想到他们队会大比分赢得那场篮球赛。(by a large margin ,it
occurs to…)
I
t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 their team would win the basketball
match by a large margin.

5 .回顾二十年得中学教学,我把我的成功归结为耐心、才能和对知识的不断追
求。(look back on)
Looking back on my twenty years'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 attribute
my success to patience, talent, and the constant pursuit of knowledge.
1.奶奶想当然地认为粮价要涨,所以买了许多大米。(take granted)
Grandma took it for granted that food prices would soar, so she
bought a lot of rice.


2.我可以给你引用几个例子来说明她献身科学的精神。(quote,instance)

I can quote you several instances of her dedication to science.

3.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些经济特区开始迅速发展起来。(see, swift)


The 1980s saw the start of the swift development of som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4.两国关系的紧张部分是由最近的间谍事件(spy affair)引起的。(in part)
Tens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temmed in part from the latest
spy affair.

5.彼得已在一家律师事务所(law firm)当了多年律师。你可考虑请他做你的律
师,当你需要法律援助是,由他打你行事。(on sb’s behalf)

Peter has worked in a law firm for many years. You can consider
having him as your lawyer to act on your behalf when you need legal
help.
1.这座红房子在参天大树的映衬下十分夺目。(stand out)
The red house stands out against the old trees that reach high up to
the sky.
2.我的新工作薪酬很高,但是其他方面我并不满意。(for the rest)
The salary infor my new job is great, but for the rest, I’m not
satisfied.
3.两条溪流的水灾我们村子附近汇合了。(mingle)
The waters of the two streams mingle near our village.
4.我们不应该嘲笑别人的宗教信仰。(mock)
We should not mock at other people’s religious beliefs.
5.这间房间的窗帘同家具的风格不太协调。(in tune)
The curtains of the room are not quite in tune with the style of the
furniture.
1. 医学专家就克隆人是否应被允许以及对社会有何潜在影响展开了辩论。
2. (clone,potential)
Medical experts debated whether the cloning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permitted and what its potential effects on society might be.
2.当地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拥有全职工作,只有百分之三的人称自己没有工作。
(full- time )
Eighty-five per cent of the people in the local area are in full-time
employment; only3% describe themselves as unemployed.
3.我国相关部门将加快立法,保护农民工(migrant worker)的权利。
(legislation)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in China will speed up legislation to
protect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4.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试图从生物学的观点解释智力。(standpoint)
In recent years, some psychologists have tried to explain intelligence
from a biological standpoint.
5.世界金融危机对该国的出口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仅仅六个月的时间 里,许
多工厂迫于情势而关门歇业。(no more than ,by necessit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at country’s
export industry. In no more than six months, many factories have
closed down by necessity.


2016年g20峰会-健康一


投资项目计划书-教师挂职锻炼总结


直系亲属范围-小孩满月贺词


新学期新打算黑板报-河北理工


昆明北师大附中-菏泽学院分数线


英国伦敦时间-赵州桥教学反思


2018年日历-团队精神的文章


2014年高考成绩-我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