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资料
北京异地高考新政策-台风注意事项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表内除法(2) ..........
........................................... - 2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 .........................
................................. - 4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
.......................................... - 7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 ...........................
...................................... - 9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表内除法(2)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
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
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
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
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
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
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
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
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
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
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
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
糟糟
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
下来,师生共同交
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
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
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
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
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
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
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
中,体验到既要按
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
对整
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
识的
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
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
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
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
主交流会发现:
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
同
的数,商不变。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
学
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
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
维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
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
概括的能力。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
br>识进行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
br>能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3:
(6×3)÷(2×3)=();
(6×4)÷(2×__)=3。
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
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
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
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
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
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
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掌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
选择
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
的优秀作品进行
分析并展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三个环环相
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
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整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
程,
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
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
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
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
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
系及知识应
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
的关系,能进行简
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
惯,但因年龄小,
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
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
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创造了
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
法上采用了
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
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
br>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
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
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
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
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
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
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小学教学设计网=]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
学生
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
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
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
2分硬币、
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
br>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
品
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
技能,获得了积
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 写出体重。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 连一连。
4、 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
说自己的
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
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
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
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
常生活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
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
注意了以数
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
学生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
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
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
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
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
272的组成,学生在
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个字、1000根小
棒后,我让学生
说说你对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
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
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
学
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
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再出示实
物,
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
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
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
实物、《千字文》说出一
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
递进,由浅
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
今天我说的
课是《统计》,《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
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
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
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
础。教材通过提供动物运动会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
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
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接着呈现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统计
有什么不
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
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身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和信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
果的多样性。教
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
统计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
据信息有关的
问题,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
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创设热闹的动物运动会场景,通过谈话引导
学生仔细看图,然后交流,看到
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
动有趣的情景中主
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合作交流,经历统计全过程。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提了这么多问<
br>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统计经验,思考出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
解决。
接着,组织学生思考要解决刚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
小动物参加?”该怎
样统计,要想知道“有几只小猴?几只小兔?几只小狗?”又该怎样统计。
通过交流、引导,引出可以按
比赛项目、按动物种类分别进行统计。结合交流,适时出示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应的统计表。这样设计,呈现了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数
据的意义,使学生初步
认识到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接着组织学生
利用学过
的统计知识,分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的填写。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比较:看了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统
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让学
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我这样设计,自然地让学生经历了收集、
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
的统计意识,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且通过多次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
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
计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层次
应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情景:工作员小熊要为跳高
运动员每人发一件红色运动
服,为长跑运动员每个发一件绿色运动服。厨师小猪要为每只小
狗准备一份骨头套餐,为每只小猴准备一
份桃子套餐,为每人小兔准备一份萝卜套餐。请你
向他们提供一张最合适的统计表。这样设计,重在让学
生学会应用统计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价值,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
决问题。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安排了两道联系生活的又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结合“想想
做做”第1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调查统计小组里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
类电视节目和一种球类活动。然后引
导分析:两份统计表各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从统计
表里你知道了我们班的哪些情况?最后通过创设问
题情景:你还想知道我们班的什么情况?
你最想统计什么?组织学生开展相似的统计活动,让学生深刻体
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
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
知识得到运用,
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
层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题。组织学生把一些图形先按形状再按颜色进行分类整理
并填表,活动后组织
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这个练习重
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
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并且让学生再次
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
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媒体优势,选
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
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
中采用了
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
数学与生
活的紧密联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表内除法(2) ......................
............................... - 2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 .........................
................................. - 4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
.......................................... - 7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 ...........................
...................................... - 9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表内除法(2)
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
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
律、应用规律。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
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
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这一内
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
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
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
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
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
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
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
糟糟
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接
下来,师生共同交
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
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
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估计这三种方法
都会有学生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
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
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
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学生在对比的过程
中,体验到既要按
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后引导学生
对整
理的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
识的
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
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
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
的规律。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自
主交流会发现:
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
同
的数,商不变。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这样,知识让
学
生自己整理。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
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
维的练习。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
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
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
概括的能力。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
br>识进行拓展。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这一题既<
br>能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3:
(6×3)÷(2×3)=();
(6×4)÷(2×__)=3。
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
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
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
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
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
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
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
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掌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
选择
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
的优秀作品进行
分析并展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三个环环相
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
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整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
程,
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
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
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
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
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
系及知识应
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
的关系,能进行简
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
惯,但因年龄小,
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
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
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创造了
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
法上采用了
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
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
br>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
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
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
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
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
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
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小学教学设计网=]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
学生
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
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
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
2分硬币、
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
br>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
品
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
技能,获得了积
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 写出体重。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 连一连。
4、 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
说自己的
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
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
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
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
常生活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
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
注意了以数
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
学生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
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
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
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
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
272的组成,学生在
动手操作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个字、1000根小
棒后,我让学生
说说你对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提供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
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
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师生共同数小棒,在数出272根小棒后,师生一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3、在计数器上拨入849,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
学
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
估数能力。
课尾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计1000粒米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再出示实
物,
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
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
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
实物、《千字文》说出一
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
递进,由浅
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统计
今天我说的
课是《统计》,《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
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
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
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
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
础。教材通过提供动物运动会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
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
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接着呈现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统计
有什么不
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
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身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和信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
果的多样性。教
学难点是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
统计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
据信息有关的
问题,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
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创设热闹的动物运动会场景,通过谈话引导
学生仔细看图,然后交流,看到
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
动有趣的情景中主
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合作交流,经历统计全过程。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提了这么多问<
br>题,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统计经验,思考出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来
解决。
接着,组织学生思考要解决刚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
小动物参加?”该怎
样统计,要想知道“有几只小猴?几只小兔?几只小狗?”又该怎样统计。
通过交流、引导,引出可以按
比赛项目、按动物种类分别进行统计。结合交流,适时出示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应的统计表。这样设计,呈现了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数
据的意义,使学生初步
认识到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接着组织学生
利用学过
的统计知识,分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的填写。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比较:看了两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统
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让学
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我这样设计,自然地让学生经历了收集、
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
的统计意识,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且通过多次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
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
计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层次
应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我借助媒体创设了一个情景:工作员小熊要为跳高
运动员每人发一件红色运动
服,为长跑运动员每个发一件绿色运动服。厨师小猪要为每只小
狗准备一份骨头套餐,为每只小猴准备一
份桃子套餐,为每人小兔准备一份萝卜套餐。请你
向他们提供一张最合适的统计表。这样设计,重在让学
生学会应用统计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价值,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
决问题。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安排了两道联系生活的又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结合“想想
做做”第1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调查统计小组里每个同学最喜欢的一
类电视节目和一种球类活动。然后引
导分析:两份统计表各是按什么来统计人数的?从统计
表里你知道了我们班的哪些情况?最后通过创设问
题情景:你还想知道我们班的什么情况?
你最想统计什么?组织学生开展相似的统计活动,让学生深刻体
会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
多样性。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
知识得到运用,
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
层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题。组织学生把一些图形先按形状再按颜色进行分类整理
并填表,活动后组织
学生交流“比一比两次统计的结果,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这个练习重
在让学生尝试把不完整的统计表
补充完整后再统计,引导学生做事要有序,并且让学生再次
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验不同分类
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媒体优势,选
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
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
中采用了
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
数学与生
活的紧密联系。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