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942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5: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本性文化-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小学数学优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的课 题是《面积和面
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
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
下册第70~74页。
教材 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 位,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 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
周长 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
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 由线到面”
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
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 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
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 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
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
(包括 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
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 的必要
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
第1页共10页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
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
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 %的学生对“面积”的含
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29% 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
道“面积 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
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 为面积单位和
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
解面积的含义。
(2)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
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形成正确的
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
第2页共10页


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
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的教具。
(2 )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
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 1平方厘
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
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
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 体到抽象的教学原
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
认 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
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 在真实的感
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第3页共10页


自学辅 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 单位的
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
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
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
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
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
学 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
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
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
下节学习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
第4页共10页


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
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
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 生认识封闭
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 的面积;封闭
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
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 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 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
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
什么? 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
第5页共10页


“ 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
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 是什么。』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 的长方形。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
观察、重叠无法直接 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
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
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 形,
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
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 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
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
形能测量出结 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
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
第6页共10页


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 操作、合作探究。解决
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
形表示面积单 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
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
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
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
第7页共10页

< p>
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
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 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
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
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
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 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
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 生进
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
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 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 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 ”“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 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第8页共10页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 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死 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 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 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
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 想知道什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 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 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第9页共10页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 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面积和面积单位
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 在回顾所学知识
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第10页共10页


小学数学优质课《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 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
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
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
下册第70~74页。
教材 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
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 位,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
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 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
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
周长 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
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 由线到面”
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
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 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
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 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
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
(包括 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
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 的必要
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
第1页共10页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
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
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 %的学生对“面积”的含
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29% 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
道“面积 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
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 为面积单位和
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
解面积的含义。
(2)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
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 形成正确的
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
第2页共10页


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
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的教具。
(2 )学具:两人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
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 1平方厘
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说教法和学法
我选择的基本教法、学法有: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
设数学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
解决问题。它遵循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 体到抽象的教学原
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
认 知的起点。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
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 在真实的感
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第3页共10页


自学辅 导法: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会引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 单位的
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
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
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 (长度)大小又指的什
么?(尺子的面)
3.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
物体表面)
『《课程标准》强调:从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环节中,
学 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 “物体表面”的经验呼之欲出,
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
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
下节学习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埋下伏笔。』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 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
第4页共10页


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
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 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 数学方法就是数学的行为。比较中,我会根据学生比的过
程,归纳出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使学 生认识封闭
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 的面积;封闭
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
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 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
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 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
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
什么? 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
第5页共10页


“ 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
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 是什么。』
4. 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 的长方形。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
观察、重叠无法直接 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
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
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 形,
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
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 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
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
形能测量出结 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
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
第6页共10页


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 操作、合作探究。解决
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
形表示面积单 位的过程。』
5.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
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
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面积单
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
第7页共10页

< p>
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
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 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
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 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 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
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
的?
4. 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
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练习的 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
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 生进
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
活。』
(四)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 科目,
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
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 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 ”“律
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
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 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第8页共10页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 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
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 论是“博士”“讲师”,
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死 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 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
为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 语文
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
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 想知道什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 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
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
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
面的关键就 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 细读、默读、
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 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第9页共10页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 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
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面积和面积单位
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 在回顾所学知识
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第10页共10页

化学工程-250字日记


小学升初中数学试题-山西高考改革


宾语从句的用法-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精美散文诗-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2020国庆节放假安排-全国英语三级成绩查询


爱护花草树木的标语-感恩黑板报版面设计图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澳门大学分数线


民航大学-团队精神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