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温柔似野鬼°
722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5: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6年山东高考-春节放假通知模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 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
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 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 于竖式每一步
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
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
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依次画红、
黄、蓝三种颜色的圆 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
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 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 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
“余数”。
(1)让学生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
有一个剩下。这就让 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 小朋友,设问:如果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
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学生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 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
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 ,让学生有了“不能再
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 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现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


来帮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学生 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学生更深刻
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
照 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
各部分的意义。 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 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
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 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
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 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
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并可以根据学
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 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
这时 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
方法后,让学生来 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先来说
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 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
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 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 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
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
部分知识就充分 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 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
“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
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 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
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 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
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
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 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
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 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 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
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
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
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 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
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
合的 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 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
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 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
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 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 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 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


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
渗 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 择纽扣式
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
除法规 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 、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
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 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
竞赛当中,XX班的 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
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 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 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
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
个小朋友分到3本。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
2.掌握读法法则,会读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绘图纸)、计数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注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①启发学生观察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②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① 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② 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③ 从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3.教学例7.(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 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 3745、2080、6009.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③拨上2080,读出它的组成.
④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判断位是什么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38 3704 5008 6900
三、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
2469 5023 6007 10000 9030 7006 3507 280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我说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 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
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 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 于竖式每一步
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
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
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及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游戏“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在纸上依次画红、
黄、蓝三种颜色的圆 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
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后一 个的颜色。)这个游戏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朋友们学完了这 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来感受
“余数”。
(1)让学生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
有一个剩下。这就让 学生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 小朋友,设问:如果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
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学生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 小朋友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
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学生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 ,让学生有了“不能再
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 角星,要奖励给今天表现的4位同学,应该怎么分啊?谁


来帮助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学生 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给予评价,让学生更深刻
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
照 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教师在学生写完后给予简单点评并说明
各部分的意义。 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 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察除
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现其中一个小动物粗 心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
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 两位学生上来板演,别的学生
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并可以根据学
生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 了。
5、回到游戏“猜猜看”。这时候学生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
这时 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找到
方法后,让学生来 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先来说
一说。教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 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
朋友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 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学生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 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
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
部分知识就充分 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 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
“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
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 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
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 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
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
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 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
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
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 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 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
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
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
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 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
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
合的 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 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
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 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
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 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 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 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


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
渗 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 择纽扣式
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
除法规 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 、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
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 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
竞赛当中,XX班的 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
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 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 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
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
个小朋友分到3本。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
2.掌握读法法则,会读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绘图纸)、计数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注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①启发学生观察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②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① 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② 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③ 从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3.教学例7.(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 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 3745、2080、6009.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③拨上2080,读出它的组成.
④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判断位是什么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38 3704 5008 6900
三、全课小结.
随堂练习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
2469 5023 6007 10000 9030 7006 3507 2800



高中语文论文-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


枫叶的作文-会计实习报告


马尾岛-考籍号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


语文高考-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中国人打外国人-周口师范学院分数线


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重庆市招考信息网


酒桌上的敬酒词-520表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