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726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5: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在线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常杨小学 梁喜林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 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
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 类推教学,
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
原 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
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 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初步培养观察、估算能力。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1、 正确数、读、写出
一年级下册

已经掌握了1~10各11-20各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利用这一点2、 掌握20以内数的
二年级上册

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顺序和大小。
万以内数的认识

困难不会很大。 3、 初步认识“十位”、


“个位”,初步了

解进制。

4、 熟练口算10加几

和相应的减法。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2、能正确掌握数位:十位与个位。
3、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3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
数、读数和写数。
《11~20各数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
的认识》第84页—
以内数的大小。
86页
3、初步培养估算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
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10加几和相应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
的减法 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练习课
合 计



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查缺补漏
1
1
1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数上册P84、P85 11~20各数的
认识
二、教学准备
直尺、橡皮圈、小棒(学生会熟练地用橡皮橡扎小棒)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是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 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
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过程方法:通过动手 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 态度:是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
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读11—20各数,并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十个一是一个十”的观念。
3、教学策略选择
整堂课的设计体现 “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的教学理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



律,借助小棒操作,利用反面材料比较等策略,从而突破重难点。
⑴通过操作、比较,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 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
很快地看出是12根”,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 。
预设时,考虑到12根小棒不同的摆放难以比较出十进制的必要性。但是十进制又
是学生必须 掌握的,是后继学习多位数的基础。当意见不统一时,设计“比一比,
谁的眼力最好”这个游戏,同样多 的小棒,不同的摆放,给予同样多的观察时间,
而读数的速度完全不同。教师利用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 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
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 捆,
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
过程。
⑵通过实践、猜测,发展数感。
用数来描述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这是数 感的具体表现
之一。整节课的设计把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数以生命力,从引入部分
的 猜铅笔,到实践运用部分说说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猜抓一把
铅笔几支等实践活动,让学 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
数感的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景
1、引入
⑴ 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猜测
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 学习用品,到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
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解决问题
铅笔的笔筒) 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尊重学生
⑵猜一猜,有几枝? 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
⑶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怎样数?
⑷再拿出另一个放有20枝铅笔的笔筒,问:
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
一数)
师: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慢、
麻烦)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2
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
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摆小棒,感知“十”。
⑴动手操作、摆一摆。
⑵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尊重学生的有不同摆法,



⑶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
a. | | | | | | | | | | | |
b.||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 | | |
e.„„
②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
12根?为什么?
【备选】若学生意见不 统一时,用课前准备
的演示画面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
几根小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
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
⑷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①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
几个十?(1个十)
②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
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③看着这一捆小棒,自己轻声地说,全班齐
说。
3、摆小棒,说组成。
⑴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
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
⑵生摆15,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⑶摆一个比10大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
①你摆了几,让其它小朋友说说你摆了( )
个十,( )个一。
②说说你摆了( )个十,( )个一,让小
朋友猜你摆了几?
③小结:看来摆十几,先摆( )个十,再
摆( )个一。
【备选】若是学生直接摆出 | | | | | | | | ,请
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若是学生先摆1个十,再摆10个一,在调整
意见的基础上把10个一扎成一捆,理解2个十是
20。
④延伸:3个十呢?4个十呢?
⑷填一填。

并于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 学生感
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
的背景材料。



当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提
供反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
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
的优越性。此时把10根扎成一
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
通过体验而获得的。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
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
借助小棒直观操作 演示,使抽
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摆 、说”
练习,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十
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①1个十和1个一组成( )。
②1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③( )个十是( )。
4、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
一些数。
(1)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
是( )。顺数、倒数。 开放问题,把无序变为有
(2)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
如:比11大1的数是12。 小到大,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
18的邻居有19和20。 空间。
15的前面是( ),后面是( )。
„„
(3)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
吗? 搜索生活中客观存在的
5、揭题:11~20各数的认识。 数,让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
三、实践运用 切联系,并能运用数来交流和
1、在生活中,你在哪儿里见过或用过这些表达信息。
数? 寻找参照物,估一估抓一
【备选】 把糖,一把铅笔的大概数,培
1年12个月,整体认读音节16个。 养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 对大小的估算能力。
一盆水彩笔12色,今天是10月20日
十字路口红绿灯20、19、18。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吗? 紧密联系实际,运用1个
你抓一把糖给( )颗。 金苹果换10朵金花的事实进
你抓一把铅笔约( )枝。 一步深化十进制的概念。
2、实际运用
⑴奖红花。
⑵到现在为止,你有几朵红花?
⑶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
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几朵红花?
①一页大约有( )朵红花。
②谁的红花最多?
③以后自己数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师
那里换金苹果,这样既帮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师。
四、课堂总结。
11~20,这条波浪线什么意思?
五、课堂预测
《数 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
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
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 理念。
1、理解——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 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 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
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8种 摆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这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
三幅画面,1根1根地 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
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 “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
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 来惊喜、兴奋、成
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
突破了10个一就 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
养数感奠定扎实的基础。
2、实践——巩固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 所学
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
知识,巩固 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学生能马上用数学的
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内的, 想象教室外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
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哥哥14岁,12色水彩
等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数,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
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
3、猜测——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 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入部分,
从亲切地谈话中,从具体的情境中,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的相对大小,让他们
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运用部分抓一把水果糖约几颗,抓一把铅笔约几支,红花本上约几朵红花等问题情境的
设计,促使学生有意 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当然培养数感 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努力地体
现这一目标。可能实践运用部分抓一把糖约 几颗,这里要重点处理好近似数和准
确数的关系。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常杨小学 梁喜林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1~10 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
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利用这一点来进行 类推教学,
相信困难不会很大。目前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已经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只是在
原 来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和引申,并对知识掌握的要求有所提高,本知识点建议以
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动 手操作的方法进行学习。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初步培养观察、估算能力。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1、 正确数、读、写出
一年级下册

已经掌握了1~10各11-20各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利用这一点2、 掌握20以内数的
二年级上册

来进行类推教学,相信顺序和大小。
万以内数的认识

困难不会很大。 3、 初步认识“十位”、


“个位”,初步了

解进制。

4、 熟练口算10加几

和相应的减法。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2、能正确掌握数位:十位与个位。
3、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
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认、读、写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3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
数、读数和写数。
《11~20各数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
的认识》第84页—
以内数的大小。
86页
3、初步培养估算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1、掌握10加几和十几减几的计
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
10加几和相应2、通过看图列式,体会加减法之
的减法 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练习课
合 计



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查缺补漏
1
1
1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数上册P84、P85 11~20各数的
认识
二、教学准备
直尺、橡皮圈、小棒(学生会熟练地用橡皮橡扎小棒)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是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 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
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
过程方法:通过动手 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 态度:是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
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读11—20各数,并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十个一是一个十”的观念。
3、教学策略选择
整堂课的设计体现 “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的教学理念,遵循儿童的认知规



律,借助小棒操作,利用反面材料比较等策略,从而突破重难点。
⑴通过操作、比较,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 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
很快地看出是12根”,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感知十进制的优越性 。
预设时,考虑到12根小棒不同的摆放难以比较出十进制的必要性。但是十进制又
是学生必须 掌握的,是后继学习多位数的基础。当意见不统一时,设计“比一比,
谁的眼力最好”这个游戏,同样多 的小棒,不同的摆放,给予同样多的观察时间,
而读数的速度完全不同。教师利用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 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
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 捆,
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
过程。
⑵通过实践、猜测,发展数感。
用数来描述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这是数 感的具体表现
之一。整节课的设计把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数以生命力,从引入部分
的 猜铅笔,到实践运用部分说说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猜抓一把
铅笔几支等实践活动,让学 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
数感的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景
1、引入
⑴ 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问题情境的创设,从猜测
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 学习用品,到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数不
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放有12枝是枯燥无味的 ,而是解决问题
铅笔的笔筒) 的一种方法。这样既尊重学生
⑵猜一猜,有几枝? 的起点,检查数数的情况,又
⑶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怎样数?
⑷再拿出另一个放有20枝铅笔的笔筒,问:
这里有几枝?肯定比12枝多,到底有几枝?(数
一数)
师:一枝一枝地数,你感觉怎么样?(慢、
麻烦)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很快地数出12
根小棒,把多余的推到一边。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小棒怎样摆让别人也
很快地看出是12根?
2、摆小棒,感知“十”。
⑴动手操作、摆一摆。
⑵同桌交流,看看别人是怎样摆的? 尊重学生的有不同摆法,



⑶全班交流。
①你是怎样摆的?上台展示
a. | | | | | | | | | | | |
b.|| || || || || ||
c.|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 | | |
e.„„
②比较: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
12根?为什么?
【备选】若学生意见不 统一时,用课前准备
的演示画面每幅画面出现的2秒后消失,问:有
几根小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那就用我们自己
最喜欢的方法再来摆一摆刚才的12根小棒。
⑷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①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
几个十?(1个十)
②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
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③看着这一捆小棒,自己轻声地说,全班齐
说。
3、摆小棒,说组成。
⑴师摆13,边摆边说。
1个十,3个一组成13。反过来也可以说13
是由1个十,3个一组成的。
⑵生摆15,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⑶摆一个比10大的数,你喜欢摆几就摆几?
①你摆了几,让其它小朋友说说你摆了( )
个十,( )个一。
②说说你摆了( )个十,( )个一,让小
朋友猜你摆了几?
③小结:看来摆十几,先摆( )个十,再
摆( )个一。
【备选】若是学生直接摆出 | | | | | | | | ,请
说明这样摆的理由。
若是学生先摆1个十,再摆10个一,在调整
意见的基础上把10个一扎成一捆,理解2个十是
20。
④延伸:3个十呢?4个十呢?
⑷填一填。

并于一一展示,既体现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 学生感
知十进制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
的背景材料。



当意见不统一时,教师提
供反面材料,让学生通过比较,
真实地体验到10根扎成一捆
的优越性。此时把10根扎成一
捆不是教师告知的,而是学生
通过体验而获得的。


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
节课的难点,在感知的基础上,
借助小棒直观操作 演示,使抽
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摆 、说”
练习,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十
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①1个十和1个一组成( )。
②1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③( )个十是( )。
4、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
一些数。
(1)猜10后面有哪些数?比19大1的
是( )。顺数、倒数。 开放问题,把无序变为有
(2)看到直尺上的数,你知道了什么? 序可以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
如:比11大1的数是12。 小到大,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
18的邻居有19和20。 空间。
15的前面是( ),后面是( )。
„„
(3)现在你能按一定顺序给这些数据排排队
吗? 搜索生活中客观存在的
5、揭题:11~20各数的认识。 数,让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
三、实践运用 切联系,并能运用数来交流和
1、在生活中,你在哪儿里见过或用过这些表达信息。
数? 寻找参照物,估一估抓一
【备选】 把糖,一把铅笔的大概数,培
1年12个月,整体认读音节16个。 养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 对大小的估算能力。
一盆水彩笔12色,今天是10月20日
十字路口红绿灯20、19、18。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吗? 紧密联系实际,运用1个
你抓一把糖给( )颗。 金苹果换10朵金花的事实进
你抓一把铅笔约( )枝。 一步深化十进制的概念。
2、实际运用
⑴奖红花。
⑵到现在为止,你有几朵红花?
⑶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圈一圈,画一
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几朵红花?
①一页大约有( )朵红花。
②谁的红花最多?
③以后自己数出10朵,先圈一圈,再到老师
那里换金苹果,这样既帮助自己,又方便了老师。
四、课堂总结。
11~20,这条波浪线什么意思?
五、课堂预测
《数 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
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
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 理念。
1、理解——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 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 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
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8种 摆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这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
三幅画面,1根1根地 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
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 “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
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 来惊喜、兴奋、成
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
突破了10个一就 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
养数感奠定扎实的基础。
2、实践——巩固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 所学
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
知识,巩固 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学生能马上用数学的
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内的, 想象教室外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
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哥哥14岁,12色水彩
等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数,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
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
3、猜测——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 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入部分,
从亲切地谈话中,从具体的情境中,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的相对大小,让他们
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运用部分抓一把水果糖约几颗,抓一把铅笔约几支,红花本上约几朵红花等问题情境的
设计,促使学生有意 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当然培养数感 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努力地体
现这一目标。可能实践运用部分抓一把糖约 几颗,这里要重点处理好近似数和准
确数的关系。


展望未来的句子-北邮教务


红楼梦的读后感-委托协议书范本


三亚职业学院-武汉教育局


新年到-教师政治思想总结


神话故事成语-市场总监助理


家长意见书-暑假社会实践论文


宋庆龄资料-中国医疗保险网


优秀文章摘抄-雅思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