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年、月、日 :经过时间 说课稿》两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年、月、日 :经过时间 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根据三年级学
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材所涉及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
形: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
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
至于其他一些稍复杂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暂不涉及。
例题仍然提供了有关电视节目预报的现实
素材,并从中提出了两个有关节目播放时间的
问题。教材利用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对24
时计时法的理解,以及相关的实
际生活经验计算“六一剧场”和“金色的童年”这两个节目播放的时间,
探索计算经过时间
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主要通过解决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实
际问
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材在最后安排了“你知道吗”,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
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
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直观演示,画线段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
探究,让学生
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经过的时
间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节目预报表。谈话
: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报表,谁来当一位小小播
音员,用24时计时法播报节目?
看,茄子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提问:“六一剧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开始时间
14时)什么时候结束的?
(板书:结束时间
16时)求“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
时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出示课题)
㈡、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
提问:“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可能的方法:
⑴
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1小时,所以从14时到16时是2
小时。
⑵ 16-14=2(小时)。(提醒学生,单位要写“小时”,不能写成“时”。)
出示线段图,验证14时到16时是不是经过了2小时。
提问:刚才我们一起
计算了从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请你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
的?(得出结论: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刚才我们求的是从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如果不是整时,你会算吗?
看,白菜老师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金色的童年”播放多长时间?
提
问:“金色的童年”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求“金色的童年”播放多长
时间就是求什么时候到
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思考。出示线段图
提问:从8时—9时经过了
几小时?1小时等于多少分?所以我们把1小时平均分成了
几份?每份表示几分钟?
“金色的童年”开始播放的时刻在哪里?(请生上台指)结束的时刻呢?
哪一部分表示“金色的童年”播放的时间呢?(请生指)
要求“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
你会计算从8时10分到8时40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吗?
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学生说计算方法:40-10=30分钟)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可以10分钟10分钟地数)
提问:计算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经过了多少时间,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教师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计算从整时到整时以及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
都可以用减法计算,也就是
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求出经过的时间。如果遇到困难,我们还可以用数一
数或者画线段
图的方法求出。
㈢、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当小小营业员(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百货商店、超市、快餐店的图片。提问: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每天各营业几小
时?
让学生口答商店和超市的营业时间,然后重点讨论快餐店营业时间的计算方法。
指出:计算中
午11时到下午1时经过的时间,不能直接用减法计算,应该先将下午1
时转换成13时,再用13减去
11算出结果。
2、我当图书管理员(想想做做第1题)
各个商店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学校的图书室也有规定的开放时间。
出示题目,提问: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几段?怎样计算每天的借书时间呢?
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⑴ 从12时
到13时30分经过了1小时30分,从15时到16时30分经过了1小时30
分,1小时30分加上
1小时30分等于3小时。
⑵ 从12时到16时30分经过了4小时30分,减去中间从13时30
分到15时30分不
借书的时间1小时30分,等于3小时。
3、我当小小邮递员(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提问:每隔4小时是什么意思?
(上一次的取信时间加4就是下一次的取信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时怎样算出来的。
4、早睡早起身体好(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画面,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第一天的睡觉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第二天呢?
你会计算她睡了几小时吗?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交流算法。(课件
出示:第一天:12-8=4(小时),第二天:6-0=6(小
时),4+6=10(小时)) 教师指出:小星睡了10小时,我们也要像她一样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健健康康的
成长。
㈣、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吗?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⑵
观察教室中的作息安排表,提问:第一节课是数学课,从8时25分到9时零5分,经过
了几分钟?
年、月、日 :经过时间 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奶子房小学的数学教师张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尊
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和提升。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求经过时间。下面我
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
说课。
一、说教材: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是在
学生认识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任务是通过计算简单的经
过时间加深
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
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
知道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
问题。
在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的学习当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时间的
计算,但区别在于三年级上册在时间的呈现上采用的是普通计时法,而本
课内容
时间的呈现既有普通计时法又有24时计时法,需要学生主动调用24时计时法的
相关知
识来解决问题。
在计算方法上三年级上册只呈现了借助钟面进行口算,本课书除了呈现钟面
数
出经过时间,还呈现了借助数线图来加深理解并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除此之外,三年级
上册学习的是在同一段内简单的时间计算(都是上午或都
是下午),本课例题虽然所计算的时间也在同一
时间段内,但书后练习中需要计
算从上午到下午或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这是本课书的生长点,
也是教
学的重点。
二、说学生:
从第一学段的知识分布
图可以看出对于时间的认识教材都借助了钟面来进
行学习。因此孩子们对于借助钟面解决问题并不陌生。
为了调查有多少学生能自主借助钟面解决问题,因此我借助下面两道前测题
对学生进行了调研。
前测题:
1.李叔叔乘公交车上午11:30从家出发,下午1:40到达单位。他从家坐公
交车到
单位要用多长时间?
2.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个小时?
调研对象:本班40名学生
全班40个学生中有23人自主借助钟面法解决问题,26人运用
计算法,其
中有19人同时运用了钟面法和计算法。由此可见,学生借助钟面法和计算法解
决问
题已经深深地落在了心里。
全班只有1人运用数线图。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大多数同
学都
想到了运用钟面法或者计算法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
学生回答
:“开始我也用了钟面法,但是我想这样的话我就得画12个钟面,太麻
烦了,于是我就想到了画一条线
,把所有的时间都表示出来,一数就行了。”学
生感受到用钟面法的局限性但仍脱离不了用直观的模型来
解决问题,在原认知遇
到困难的时候自主创造出新的方法。
这两道前测题第一题是借助24
时计时法求同一天内的经过时间,而第二题
是借助24时计时法求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第一题有
29人正确,占全班
总人数的72.5%,第二题有10人正确,占全班人数的25%,可见计算从第一
天
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是本课的难点。
分析其原因: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
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钟面求经过时间,并学会了用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加上学生的
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对24时计时
法有初步的了解,在第一题29个正确的同学当中有20人都能先把下
午1:40转
化成13:40再进行计算,占全班的一半。
第二题不借助24时计时
法也可以解决,但是在计算中需要先计算第一天睡
觉的时间,再计算第二天睡觉的时间,最后把这两段时
间加在一起,这样的解题
思路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调用
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对分段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
三、说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
也。”教师要尊重学
生的原有认知,引导他们运用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借助一
些直观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讲
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
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
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我觉得着眼点应该是借助原有旧知,借助直观、进行方
法的迁移和提升。
因此,本节课我力图体现以下两点:(我的思考)
1.尊重学
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借助钟面法、数线法、计算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
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
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调用学生原认知,在此基础上通
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四、说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2.深化对24
时计时法的认识,借助钟面法、数线法和竖式法解决实际问题,感
受算法多样化。
3.体验生
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
进数学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借助24时计时法采用多种方式求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求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的解题思路。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图(ppt)
一、引入情景,调用学生的原认知。
二、交流探究,深化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三、进一步探索求经过时间的算法。
四、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
一、引入情景,调用学生的原认知。
在学生分析主题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后,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你知道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
要用多长时间吗?(3时5分)用你喜欢的方
式把你的思考过程在答题纸中表现出来。
根据学情的调研,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下三种方法:
预设:画钟表; 画数线图;
计算。
二、交流探究,深化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在这一层我将按照钟面法、数线法、计算法的顺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提升
(一)借助钟面法,感知算理
1.呈现用钟面法计算学生的答题纸。请其他学生解读。 2.谈话:你们是怎样用钟面来计算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的时间的?你们小组间
先相互演示一下,
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小组间演示说明)
3..学生边操作边汇报。
钟表的时针由2
走到了5,5-2=3小时,分针由40走到了45,45-40=5分钟,所
以坐火车
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3时5分。
追问:为什么是5?(17时用的是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就是下午5时)
4..小结:刚才我们利用钟面法数出了经过时间。(板书:钟面法)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
他们的观察与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时
针、分针在钟面上所经过的时间,强调24
时计时法,练习表达感知算理。
(二)借助数线法,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和区别
如果学生主动采用了数线法,那么
就借助学生所呈现的数线图进行解读,如
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直接呈现下面的数线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副数线图,在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重点监控学生说出:开车时刻、到达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指一指
2.谁上来给大家指指你看到的信息?
在学生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开车时刻和到达
时刻在数线图上是一
个点,从开车时刻到到达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是一条线段,教师再进行点拨,使学生利用数线法的表现方式让学生理解“时刻”和“时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
求经过时间的方
法的理解。
(三)借助计算法,明确数量关系。
在这一层主要是借助学生的计算
归纳计算方法,明确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是用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其次是教师通过板书进行竖式书写格式
的指导(课件演示)。
竖式:17时45分
- 14时40分
3时05分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三次交流探究,其目的是在借助学生原有
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迁移提升。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
三、进一步探索求经过时间的算法。
首先出示:
车次
T11
T21
始发站
北京
北京
开点
10:22
18:00
终点站
沈阳北
上海
到点
运行时间
当天19:29
第二天8:00
然
后让学生从刚才学过的三种表达方式中,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组织学生汇报。
在这里,我会重点监控第二题,因为本题涉及了计算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
间。重点指导方法如下
:
①提问:对于到点时间里出现的第二天,你们是怎么算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
示出来)
②展示学生计算的方式,学生汇报。
借助钟表演示,让学生感受分段计算的思路。
借助画数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思路。
③总结算法:
(1)延时算
把两天合并为1天,当成48时,即第二天8∶00就是32时。
32-
18=14(小时)
(2)分段算
24- 18=6(小时)6+8=14(小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模型,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深
入理
解算理和算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求出下表的开点和到点
运行时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间
G101
T211
北京南
上海南 11:45
上海虹
12:23
桥
深圳
5时23
分
18时19
分
2.学生计算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
3.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4.提问:你们是怎么算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
监控:分不
够减时、分相加大于60时怎么办?(向时借或进时,明确1时=60
分,别算成100分)
开始时刻=到达时刻-运行时间
到达时刻=开始时刻+运行时间
延伸:可以通过公式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这是
本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分析学生是否
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
六、说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争体现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
过时间的计算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
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
有按照常规的教学程序一步步引导,而是从学生
的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展开完全站在
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在相互接纳中不断建构。
2.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借助钟面法和数线法
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帮助学生理
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借助钟面和数线图通过让学生拨一拨、指一指
开始时
刻、到达时刻以及经过时间,直观感受时间和时刻的概念。
始终做到尊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提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年、月、日 :经过时间 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材所涉及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
形: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
至于其他一些稍复杂的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暂不涉及。
例题仍然提供了有关电视节目预报的现实
素材,并从中提出了两个有关节目播放时间的
问题。教材利用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利用对24
时计时法的理解,以及相关的实
际生活经验计算“六一剧场”和“金色的童年”这两个节目播放的时间,
探索计算经过时间
的基本方法。“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主要通过解决一些求经过时间的简单实
际问
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材在最后安排了“你知道吗”,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
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
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通过直观演示,画线段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
探究,让学生
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方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使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经过的时
间的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节目预报表。谈话
: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报表,谁来当一位小小播
音员,用24时计时法播报节目?
看,茄子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提问:“六一剧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开始时间
14时)什么时候结束的?
(板书:结束时间
16时)求“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经过的
时间?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出示课题)
㈡、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
提问:“六一剧场”播放多长时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可能的方法:
⑴
从14时到15时是1小时,从15时到16时又是1小时,所以从14时到16时是2
小时。
⑵ 16-14=2(小时)。(提醒学生,单位要写“小时”,不能写成“时”。)
出示线段图,验证14时到16时是不是经过了2小时。
提问:刚才我们一起
计算了从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请你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
的?(得出结论: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经过的时间)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刚才我们求的是从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如果不是整时,你会算吗?
看,白菜老师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出示问题:“金色的童年”播放多长时间?
提
问:“金色的童年”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求“金色的童年”播放多长
时间就是求什么时候到
什么时候经过的时间?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思考。出示线段图
提问:从8时—9时经过了
几小时?1小时等于多少分?所以我们把1小时平均分成了
几份?每份表示几分钟?
“金色的童年”开始播放的时刻在哪里?(请生上台指)结束的时刻呢?
哪一部分表示“金色的童年”播放的时间呢?(请生指)
要求“金色的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就是求什么?
你会计算从8时10分到8时40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吗?
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学生说计算方法:40-10=30分钟)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可以10分钟10分钟地数)
提问:计算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经过了多少时间,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教师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计算从整时到整时以及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
都可以用减法计算,也就是
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求出经过的时间。如果遇到困难,我们还可以用数一
数或者画线段
图的方法求出。
㈢、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当小小营业员(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百货商店、超市、快餐店的图片。提问: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每天各营业几小
时?
让学生口答商店和超市的营业时间,然后重点讨论快餐店营业时间的计算方法。
指出:计算中
午11时到下午1时经过的时间,不能直接用减法计算,应该先将下午1
时转换成13时,再用13减去
11算出结果。
2、我当图书管理员(想想做做第1题)
各个商店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学校的图书室也有规定的开放时间。
出示题目,提问: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几段?怎样计算每天的借书时间呢?
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⑴ 从12时
到13时30分经过了1小时30分,从15时到16时30分经过了1小时30
分,1小时30分加上
1小时30分等于3小时。
⑵ 从12时到16时30分经过了4小时30分,减去中间从13时30
分到15时30分不
借书的时间1小时30分,等于3小时。
3、我当小小邮递员(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指名读题。
提问:每隔4小时是什么意思?
(上一次的取信时间加4就是下一次的取信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时怎样算出来的。
4、早睡早起身体好(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画面,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第一天的睡觉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第二天呢?
你会计算她睡了几小时吗?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交流算法。(课件
出示:第一天:12-8=4(小时),第二天:6-0=6(小
时),4+6=10(小时)) 教师指出:小星睡了10小时,我们也要像她一样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健健康康的
成长。
㈣、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吗?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⑵
观察教室中的作息安排表,提问:第一节课是数学课,从8时25分到9时零5分,经过
了几分钟?
年、月、日 :经过时间 说课稿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奶子房小学的数学教师张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尊
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和提升。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求经过时间。下面我
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
说课。
一、说教材: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是在
学生认识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任务是通过计算简单的经
过时间加深
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
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景,引出
知道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来求经过时间的
问题。
在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的学习当中,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时间的
计算,但区别在于三年级上册在时间的呈现上采用的是普通计时法,而本
课内容
时间的呈现既有普通计时法又有24时计时法,需要学生主动调用24时计时法的
相关知
识来解决问题。
在计算方法上三年级上册只呈现了借助钟面进行口算,本课书除了呈现钟面
数
出经过时间,还呈现了借助数线图来加深理解并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除此之外,三年级
上册学习的是在同一段内简单的时间计算(都是上午或都
是下午),本课例题虽然所计算的时间也在同一
时间段内,但书后练习中需要计
算从上午到下午或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这是本课书的生长点,
也是教
学的重点。
二、说学生:
从第一学段的知识分布
图可以看出对于时间的认识教材都借助了钟面来进
行学习。因此孩子们对于借助钟面解决问题并不陌生。
为了调查有多少学生能自主借助钟面解决问题,因此我借助下面两道前测题
对学生进行了调研。
前测题:
1.李叔叔乘公交车上午11:30从家出发,下午1:40到达单位。他从家坐公
交车到
单位要用多长时间?
2.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个小时?
调研对象:本班40名学生
全班40个学生中有23人自主借助钟面法解决问题,26人运用
计算法,其
中有19人同时运用了钟面法和计算法。由此可见,学生借助钟面法和计算法解
决问
题已经深深地落在了心里。
全班只有1人运用数线图。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进行了访谈:“大多数同
学都
想到了运用钟面法或者计算法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
学生回答
:“开始我也用了钟面法,但是我想这样的话我就得画12个钟面,太麻
烦了,于是我就想到了画一条线
,把所有的时间都表示出来,一数就行了。”学
生感受到用钟面法的局限性但仍脱离不了用直观的模型来
解决问题,在原认知遇
到困难的时候自主创造出新的方法。
这两道前测题第一题是借助24
时计时法求同一天内的经过时间,而第二题
是借助24时计时法求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第一题有
29人正确,占全班
总人数的72.5%,第二题有10人正确,占全班人数的25%,可见计算从第一
天
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是本课的难点。
分析其原因: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
已经初步掌握了用钟面求经过时间,并学会了用结束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加上学生的
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对24时计时
法有初步的了解,在第一题29个正确的同学当中有20人都能先把下
午1:40转
化成13:40再进行计算,占全班的一半。
第二题不借助24时计时
法也可以解决,但是在计算中需要先计算第一天睡
觉的时间,再计算第二天睡觉的时间,最后把这两段时
间加在一起,这样的解题
思路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调用
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对分段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的理解和把握。
三、说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
也。”教师要尊重学
生的原有认知,引导他们运用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借助一
些直观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处理好讲
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
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
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我觉得着眼点应该是借助原有旧知,借助直观、进行方
法的迁移和提升。
因此,本节课我力图体现以下两点:(我的思考)
1.尊重学
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借助钟面法、数线法、计算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
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
究的方式展开教学调用学生原认知,在此基础上通
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
四、说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口算出经过的时间。
2.深化对24
时计时法的认识,借助钟面法、数线法和竖式法解决实际问题,感
受算法多样化。
3.体验生
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
进数学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借助24时计时法采用多种方式求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求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间的解题思路。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说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图(ppt)
一、引入情景,调用学生的原认知。
二、交流探究,深化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三、进一步探索求经过时间的算法。
四、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
一、引入情景,调用学生的原认知。
在学生分析主题图中的信息和问题后,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
你知道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
要用多长时间吗?(3时5分)用你喜欢的方
式把你的思考过程在答题纸中表现出来。
根据学情的调研,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下三种方法:
预设:画钟表; 画数线图;
计算。
二、交流探究,深化对各种算法的理解。
在这一层我将按照钟面法、数线法、计算法的顺序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提升
(一)借助钟面法,感知算理
1.呈现用钟面法计算学生的答题纸。请其他学生解读。 2.谈话:你们是怎样用钟面来计算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的时间的?你们小组间
先相互演示一下,
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小组间演示说明)
3..学生边操作边汇报。
钟表的时针由2
走到了5,5-2=3小时,分针由40走到了45,45-40=5分钟,所
以坐火车
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3时5分。
追问:为什么是5?(17时用的是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就是下午5时)
4..小结:刚才我们利用钟面法数出了经过时间。(板书:钟面法)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
他们的观察与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时
针、分针在钟面上所经过的时间,强调24
时计时法,练习表达感知算理。
(二)借助数线法,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和区别
如果学生主动采用了数线法,那么
就借助学生所呈现的数线图进行解读,如
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直接呈现下面的数线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副数线图,在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重点监控学生说出:开车时刻、到达时刻、它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指一指
2.谁上来给大家指指你看到的信息?
在学生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开车时刻和到达
时刻在数线图上是一
个点,从开车时刻到到达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是一条线段,教师再进行点拨,使学生利用数线法的表现方式让学生理解“时刻”和“时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深化
求经过时间的方
法的理解。
(三)借助计算法,明确数量关系。
在这一层主要是借助学生的计算
归纳计算方法,明确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是用
到达时间-开始时间。其次是教师通过板书进行竖式书写格式
的指导(课件演示)。
竖式:17时45分
- 14时40分
3时05分
在这一环节,通过这三次交流探究,其目的是在借助学生原有
认知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迁移提升。同时,让他们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
三、进一步探索求经过时间的算法。
首先出示:
车次
T11
T21
始发站
北京
北京
开点
10:22
18:00
终点站
沈阳北
上海
到点
运行时间
当天19:29
第二天8:00
然
后让学生从刚才学过的三种表达方式中,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然后组织学生汇报。
在这里,我会重点监控第二题,因为本题涉及了计算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经过时
间。重点指导方法如下
:
①提问:对于到点时间里出现的第二天,你们是怎么算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
示出来)
②展示学生计算的方式,学生汇报。
借助钟表演示,让学生感受分段计算的思路。
借助画数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思路。
③总结算法:
(1)延时算
把两天合并为1天,当成48时,即第二天8∶00就是32时。
32-
18=14(小时)
(2)分段算
24- 18=6(小时)6+8=14(小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模型,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深
入理
解算理和算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求出下表的开点和到点
运行时
车次 始发站 开点 终点站 到点
间
G101
T211
北京南
上海南 11:45
上海虹
12:23
桥
深圳
5时23
分
18时19
分
2.学生计算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
3.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4.提问:你们是怎么算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
监控:分不
够减时、分相加大于60时怎么办?(向时借或进时,明确1时=60
分,别算成100分)
开始时刻=到达时刻-运行时间
到达时刻=开始时刻+运行时间
延伸:可以通过公式进行验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这是
本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分析学生是否
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
六、说特点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力争体现以下两点:
1.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
过时间的计算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
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
有按照常规的教学程序一步步引导,而是从学生
的原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学习的展开完全站在
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在相互接纳中不断建构。
2.借助直观模型使学生建立概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借助钟面法和数线法
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帮助学生理
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其次,借助钟面和数线图通过让学生拨一拨、指一指
开始时
刻、到达时刻以及经过时间,直观感受时间和时刻的概念。
始终做到尊重原认知,借助直观迁移提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