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说课稿

玛丽莲梦兔
896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5: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稿-七夕情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9加几》。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内容。它 包括课本96-98页
的例1、例2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一、 说教材
《9加 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
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够准 确的计算10加几
何相应的减法。这些知识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
节课的内容也 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
二、 说学习目标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
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指定了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对
问 题情境的探索,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
种方法;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凑十 法”的思维过程;并
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题目;同时,学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
深刻体会到 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打打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
趣。
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
“凑十法”,因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会用“凑十法”
计算9加 几的加法。
一年级的孩子认识事物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


定的抽 象概括能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的进行判断
和推理,但思维水品总的来说还很低,思维过程 往往只依靠具体
的表象,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
理解“凑十法” 的思维过程。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更高效的完成本节课预 设
的各项学习目标,我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教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要
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与学习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 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
旋律,结合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 、讨论、
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
和发展,从而使每一个 孩子都能在世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
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年 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再加
上他们入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充满约束的课堂容易产生烦感,
虽然孩子们身上有这些小缺点,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和好奇心是值
得我们惊讶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有 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
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才是

< br>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
手实践的活动得出极端9加几的各 种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计算
9加几的题目,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 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凑十 法”,本节课我准备了形象的
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准备18根小棒。
五、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称个,是真个教学活动的呈现。本
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应该体现“身边的数学”这一特
点。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境为切入点,利用课件展示
我校学生在运动会上精彩表现的 照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
生的兴趣。然后在追问孩子们是否想继续参观,从而调动起学生
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此时的学生一定都是情绪高涨的,在强烈的
好奇心驱使下让学生接受挑战,如果挑战 成功便可继续参观。
挑战的目的就是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件复
习旧知识的 重要性。复习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口算
卡片展示9+( )= 10和有关计算10加几练 习,然后以天空的
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一个数可以分成1和几”,最后,让学生口
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这


三项挑战内容的设置层层递进,为本节课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做好了准备。
顺利闯关的孩 子们一定很兴奋,适时用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加
以控制,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视角去参观运动会的场景。
第二个环节: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时我将例1和例2结合起
来,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来教学。
第一步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而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一步骤中,我
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讨论“ 还有多少盒饮料”的
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
议一议每种 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过程,由于每个孩子的
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相同,所以 在面临一个
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允许学生用
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 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算法多样
化”的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回报结果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学
生汇报的情况可能会有三种:(1)数数法,即依次一个一个的数
1、2、3、4……12、 13;(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
着数10、11、12、13;(3)先将外面的4盒分 成1和3,将一盒
放进箱子里和原来的9盒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我安排
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的开始,我让学生用数
学的视角来观察例1的主题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包含的数学信
息,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用孩 子们提出的问题自然地
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
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
在 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归纳
算法,巩固记忆,这也是本环节的最后一个步骤 。根据一年级孩
子的思维特点,深刻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是有难度的,必须将
这个抽象的过程 形象化、转变成自身的时间,才能达到希望的效
果。此时,我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例2的动手实践相结 合,让
学生选择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活动后进
行汇报,请学生到讲台上 讲述操作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小结:
在计算9 + 3时,可将3分成1和2,1和9凑成十,10 + 2 = 12;
同样的,计算9 + 7时,可将7分成1和6,1和9凑成十,10 +
6 = 16。(板书)这时黑板上已经有了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说出
这三个算式都是关于9加 几的加法,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产生“分小数”的想法,对这种< br>敢想敢说的行为要加以鼓励,可以让学生采用像板书上呈现的方


法来验证“分小数 ”的想法是否可行。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通过本环节的巩固练习,教师可以 真实的掌握学生对于新授
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部属。一年级的学生好
胜心强 ,表现欲高,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这一
特点,我安排了3个练习。首先,用课件展示菠 萝、苹果的实物
图,色彩鲜艳的水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通过此题培养学
生看图列加法算 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
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
系。第二个练习时根据图意写算式,先让学生互相说题意,然后
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 处理第三个练习时,我将简单的算式
有规律的排列,再把他们放在“梯子”的剪贴画背景中,让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再让学生寻找规律,引导学生说出第
一个加数都是9,每个算式中和的个 位上的数都比这个算式中的
第二个加数少1,适时追问这个1到哪里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
到1 和9凑成了十,从而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全科总结,完善提高。
新课程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充当着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本节课 的小姐,我
也尝试着让学生来参与。学生通过说本节课的收获,将本节课的
内容做一总结,方便 日后复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的
能力。


六、 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已经都呈现在黑板上,在设计板书时我力求做
到重点突出、简洁易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9加几》。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 内容。它包括课本96-98页
的例1、例2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一、 说教材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
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 ,能够准确的计算10加几
何相应的减法。这些知识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
节课 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
二、 说学习目标
在认真学习《数学课 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
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指定了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对< br>问题情境的探索,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
种方法;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理 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
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题目;同时,学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
深 刻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打打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
趣。
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
“凑十法”,因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会用“凑十法”
计算9加几的加法。
一年级的孩子认识事物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


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的进行判断
和推理,但思维水品总的来说还很低, 思维过程往往只依靠具体
的表象,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
理解“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更高效的完成 本节课预设
的各项学习目标,我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教法方面:《新课程标准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与学习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
旋律,结合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讨论、
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
和发展,从而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世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
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方面:一年级 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再加
上他们入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充满约束的课堂容易产生烦感,
虽然孩子们身上有这些小缺点,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和好奇心是值
得我们惊讶的。《新课程标准》 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
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才是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
手实践的活动得出极端9 加几的各种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
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计算
9加几的题目,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 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 解“凑十法”,本节课我准备了形象的
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准备18根小棒。
五、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称个,是真个教学活动的呈现。本
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应该体现“身边的数学”这一特
点。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境为切入点,利用课件展示
我校学生在运动会上精彩表现的 照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
生的兴趣。然后在追问孩子们是否想继续参观,从而调动起学生
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此时的学生一定都是情绪高涨的,在强烈的
好奇心驱使下让学生接受挑战,如果挑战 成功便可继续参观。
挑战的目的就是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件复
习旧知识的 重要性。复习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口算
卡片展示9+( )= 10和有关计算10加几练 习,然后以天空的
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一个数可以分成1和几”,最后,让学生口
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这


三项挑战内容的设置层层递进,为本节课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做好了准备。
顺利闯关的孩 子们一定很兴奋,适时用语言对学生的情绪加
以控制,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视角去参观运动会的场景。
第二个环节: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时我将例1和例2结合起
来,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来教学。
第一步是讨论交流,得出方法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
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而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一步骤中,我
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讨论“ 还有多少盒饮料”的
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
议一议每种 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过程,由于每个孩子的
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相同,所以 在面临一个
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允许学生用
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 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算法多样
化”的新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回报结果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学
生汇报的情况可能会有三种:(1)数数法,即依次一个一个的数
1、2、3、4……12、 13;(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
着数10、11、12、13;(3)先将外面的4盒分 成1和3,将一盒
放进箱子里和原来的9盒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我安排
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的开始,我让学生用数
学的视角来观察例1的主题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包含的数学信
息,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用孩 子们提出的问题自然地
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
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
在 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归纳
算法,巩固记忆,这也是本环节的最后一个步骤 。根据一年级孩
子的思维特点,深刻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是有难度的,必须将
这个抽象的过程 形象化、转变成自身的时间,才能达到希望的效
果。此时,我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例2的动手实践相结 合,让
学生选择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活动后进
行汇报,请学生到讲台上 讲述操作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小结:
在计算9 + 3时,可将3分成1和2,1和9凑成十,10 + 2 = 12;
同样的,计算9 + 7时,可将7分成1和6,1和9凑成十,10 +
6 = 16。(板书)这时黑板上已经有了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说出
这三个算式都是关于9加 几的加法,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产生“分小数”的想法,对这种< br>敢想敢说的行为要加以鼓励,可以让学生采用像板书上呈现的方


法来验证“分小数 ”的想法是否可行。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通过本环节的巩固练习,教师可以 真实的掌握学生对于新授
知识的理解情况,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部属。一年级的学生好
胜心强 ,表现欲高,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这一
特点,我安排了3个练习。首先,用课件展示菠 萝、苹果的实物
图,色彩鲜艳的水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通过此题培养学
生看图列加法算 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
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
系。第二个练习时根据图意写算式,先让学生互相说题意,然后
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 处理第三个练习时,我将简单的算式
有规律的排列,再把他们放在“梯子”的剪贴画背景中,让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再让学生寻找规律,引导学生说出第
一个加数都是9,每个算式中和的个 位上的数都比这个算式中的
第二个加数少1,适时追问这个1到哪里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
到1 和9凑成了十,从而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全科总结,完善提高。
新课程 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充当着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本节课 的小姐,我
也尝试着让学生来参与。学生通过说本节课的收获,将本节课的
内容做一总结,方便 日后复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的
能力。


六、 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已经都呈现在黑板上,在设计板书时我力求做
到重点突出、简洁易懂。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吧-小学教育工作总结


我的家乡英语作文-节约用电标语


遵义医学院分数线-计划书的格式


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元旦诗词


我的航天梦作文-个人实习工作总结


冰峪沟-国庆节古诗


一句格言给我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2012山东理综-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