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安全管理有关的几个成语
感谢信的格式-牡丹江一中
***
扁鹊三兄弟故事
据《史记》载,魏文侯曾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
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
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侯说:“可以说出来听一
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
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名气无法传出去。
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
于乡
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
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这便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扁鹊三兄弟故事。
我觉得,扁鹊三兄弟行医故事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事中防范好于事后防
范,事前防范好于事中防范。北宋欧阳修有言:祸患常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节不拘,蚁穴不
堵,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
启示之二:在乎制度建立,更要在乎制度执行。有制度而不落实,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
启示之三:要注重预防,但千万不要放松惩治。惩治不力,教育就没有说服力,制度就
没有约束力,监督
就没有威慑力。
曲突徙薪
发音 qū tū xǐ xīn
出处 《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
突
,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示例
~广恩泽,愿亟靖海安天骄。(清·黄遵宪《福州大水行同张樵野丈龚蔼人丈作》)
解释:释义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
搬走
。比喻预防灾祸,防患未然的意思
相关词: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人谓主人曰:“……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 为上客那?”
释义 “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把柴薪搬到远处去。比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 生事故的因素。
故事 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
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堆了不少柴薪,觉得这样很
危险,向主人建议说:
“你这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柴薪要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
灾
啊。”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
时赶来把火扑灭,才
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
烧
得焦头烂额的人座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
偏没有请不久前建议他改
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
席问,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
囱改
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不必杀牛摆
酒了。今天你论
功请客,却把你那客人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
(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 ’
主
人听了这番话,顿时省悟过来,马上把那客人请来,并奉他为 上宾。
1
***
出处《汉书·霍光传》
曲突徙薪
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
br>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
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
不弗牛酒,弱亡火
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
请之。
注释:⑴过:拜访。⑵傍:同“旁”,旁边。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⑷嘿(m
ò)然:不
说话的样子。嘿,同“默”。⑸息:同“熄”,灭。⑹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
⑺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⑻乡(xià
ng)使:当初如果。乡,
同“向”,从前;使,假如。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
着柴草,便对主
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
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
,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
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
火烧伤的人安
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
人
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
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
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
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
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简]防患于未然 [繁]防患於未然
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语本《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非止排难於变切,亦将防患於未然。” 清 程麟
《此
中人语·成衣匠》:“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哉。”亦作“ 防患于未然 ”。
王西
彦
《夜宴》五:“昨天省里就来了密令,叫注意这个问题,说为了防患于未然。”亦省
作“ 防患未然 ”
。《明史·于谦传》:“中原多流民,设遇岁荒,啸聚可虞。乞敕内外
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最可笑的是他们对
于已经错定的,无可如何,毫无改革之意,只在
防患未然,不许‘新错’,而又保护‘旧
错’,这岂不可笑。”
江泽民:“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
亡羊补牢 :::
成语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
了问
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作者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
***
成语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
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
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
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
县北)一定要
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
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
幸。如果你一直宠信
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
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
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
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
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
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
紧
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
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
“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
不算晚呢!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
续受损失。
防患于未然,可以避免突发的灾难,可以 使得未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亡羊
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与其在事故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弥补,不如在其之前就
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
行防范。试想一下,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了之前,先把羊圈 的漏洞补好,
那又如何会给狼可乘之机把羊叼
走呢?在风暴之前修补屋顶,在洪水之前修筑堤坝,在荒年
之前储备粮食,比起在风暴之后重建吹倒的房
屋,在洪水之 后抗洪救灾,在荒年之后发粮
赈济,防患于未然岂不是更优的选择呢?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在
危机四伏的社
会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牢牢握住防患于未然这把钥匙,
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并
把灾难和不幸挡在门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