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余年寄山水
592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7: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保护眼睛的桌面-芜湖人事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
学都能很 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
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 堂中喜欢动手参与、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结 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
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 度计比较正、负数
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 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 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
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
倍数 ;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 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
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
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一单元 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
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
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 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
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课时计划:3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 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
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 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
现实 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
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从温度的表 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
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
新知,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用海拔高度示 意图认识正、负数,
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
延伸到 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
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 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 容后安排
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使学生在
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
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 、交流
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
发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 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
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温度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
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
样表示:
(师板书+13℃ -3℃)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
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 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 ……都是正数,“+”是
正号,通常省略不写 ,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
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
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 对应
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 予评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
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
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4-7页。
活动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
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标签。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 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
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 知
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
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 、—10℃ )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课件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 ℃与—10℃ 哪个温度更低?
师说: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 表示的温度低。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鼓励其进步。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
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①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②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
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
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 到
(1500+25)毫升;
“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1.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
习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
确结果即可)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
己的感受吗?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总第3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8页。
活动目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
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
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
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存折。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引入课堂。
师谈话: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 ,那这一单元我们
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
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谈话:同学们见过存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多
媒体课件出示一页存折图。)
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页存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复习本单元知识。
三、强化练习, 拓展提高。(课件出示):
1.下表记录了某星期内股市的升跌情况,请完成下表:
时间 升跌情况 用正负数表示
星期一 上升100点 +100
星期二 下跌50点
星期三 上升60点
星期四 下跌30点
星期五 上升2点
2.(课件出示):
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3.联系生活实际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4、(课件出示):
明天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
下表:
姓 名 小 明 小宾 小丽 小 亮 小 颖 小 山
身 高 144 140 165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身高与平均
身高的差值
-1 +2 0 +3
(1)谁最高?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师谈话: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集
体交流)
师谈话:看 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 拥有更多的
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 会单位“1”的含义,理
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和
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
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第一课时
(总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
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 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
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
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
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 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
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 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
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
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 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
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 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
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 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 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
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 得出结论。
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 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 ;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
架飞 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
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 到:将一个整体平均
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
机,表示 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 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
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 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 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
“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
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
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 子里有11块糖,取
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
是 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
解决 自主练习中的有关分数描述的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 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
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在联系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
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回忆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分母 、分子、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 分数单位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4
(1)出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
教师提出问题:红色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
样知道的?
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2)观察第二幅图,你又能想到哪些分数?
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2、自主练习5
(1)出示题目
(2)独立思考,想一想,括号里可以添哪些分数?
(3)交流,让学生介绍所填的分数,以及为什么这样填
(4)拓展,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可以完成自主练习8。
3、自主练习6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1)先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是把谁看做单位“1”。
(3)学生试做,交流。
4、自主练习7,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折 一折,比一比。
(2)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能发现什么?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9
(1)模拟真实情境“发奖品”,班级开展了口算比赛的活动,老师
要把第一盒彩笔的14奖给小华,把第二盒彩笔的14奖给小明,
学生把奖到的彩笔给同学们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让学生谈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两人分得的不一
样多?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一的问题。
(2)继续模拟真实情景。
我们班级开展向 雷锋学习读书活动,小明每天读了这本书的总
数18,小华每天读了这本书总数的19,他们谁先读完呢 ?
结合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
一些信息。
2、自主练习10
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
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自主练习11
判断哪根纸条长?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
相除的商。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
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具:课件和带有方格的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总第6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
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
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3=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
均分 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
谈话:1 ÷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
之一。
谈话:可以,不 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
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
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1÷3就等于
13。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列出算式:2÷9=
学生可能得出29,
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
所以2÷9=29。
随机练习:1÷4= 2÷5= 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 2÷9=29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
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
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 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
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
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 的被除数,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
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在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的基础上,能
熟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具:课件和自主练习中有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 自己制作的一些桌
套。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为单人桌缝制了的桌套。请大家仔细
阅读这组信 息(2米布做了3个桌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
谈话: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谈话: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
示几个分数吗?
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
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
谈话:请同学 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14,如果我再涂一
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
谈话:你能再用图表示出一些这样的分数吗?
生完成后交流。
生说师板书。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请看刚才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
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小组讨论分类情况,然后交流。
谈话:数学上把符合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谁能说一下什
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把符合这两类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想
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 数?
2.练一练: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为什么?
1010、910、426、179、258、78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谈话:我们刚才研究了这么多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
一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谁能表示出23?
学生表示在练习纸上,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
谈话:谁能再表示出33和42 。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
谈话:谁能再表示出53?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看到53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
是1和23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板书),这个由
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二。
同学们,你能找到94的位置 吗?
生表示出来,然后交流。
谈话: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6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下
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哪些能化成带
分数?
生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尤其是假分数
化成带分数。
2.自主练习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请同学们按要求填在书上。并想一想思考方法有什么不
同?
3、自主练习9、10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信息窗3: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
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
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纸条、彩笔、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8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出示课件)光明小学举行了校园科技周活动,看:同
学们正在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就给大家 带来了三幅作品,请看
第一张,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那个分数?你是怎样想到的?请
看第二 幅作品,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第三幅作品呢?
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表示的都是每幅 作品中图片
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大家比较这三张展牌,注意观察,这

三个分数,你认为哪个大呢?
谈话: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组长快速 地
从一号信封中拿出三张一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用折一折、涂一
涂的方法分别表示出这三个 分数,然后比一比,看,这三个分数相
等吗?
学生操作。
师展示一组的纸条。
谈话:同学们都是这样涂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
相等。
谈话:大家同意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大家的发现写下来:=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这三 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他们的
分子呢?分母呢?老师还能写一组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黑板。
( 老师随机写出
25=615=1230,你能像老师这样写一组这样的分数吗?学生
写分数。
二、组内交流,发现规律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相等的分数,思考:要使分
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请把你的发现告诉
你小组的同学。小组长注意,要把你 们组发现的规律记在练习本上。
三、组内交流,抽象规律
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和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同
学们?
学生可能得出很多规律
谈话:同学们对于他们组的发现,你想提问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
谈话:哪个组还有补充。对他们的补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谈话: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你是怎
么发现的?
大家听明白了吗?
谈话:你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现概括出来吗?
学生能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板书)
四、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是同学们根据这两组例子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
分数 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打开信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 ,先用一张纸条或
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出另一个分数并在
另一张纸条 或线段上表示出来。最后再放在一起比较,看两个分数
大小是否相等。
生操作。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
学生展示。
谈话:这个结论是你发现的,请你骄傲的写上去。哪组跟他们
验证的分数不同?
谈话 :有没有验证出两个分数大小不相等的?(没有)也就是
说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利用这个 规律完成下面的题
= 括号内可以填几?为什么0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

机补充

0除外,并告诉学生:
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出示课题
五、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光明小学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版面,你知道图片部分占这
个版面的几分之 几吗?你能写出两个与十分之二相等的分数吗?说
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请你把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3、请你来当设计师。
光明小学计划做一块综合栏目的展牌,内容如下:“知识城堡”


版,“活 动乐园”占版,“科技图片”占版,“生活园地”占
版,其余的为“开心一刻”。



(1)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2)哪种栏目的版面最大?
(3)请你画图设计版面。(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
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 知识吗?通过上节
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重点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 质,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针对
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补例练习。)
二、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1、填一填
(1)= =
(2)3÷( )==
2、做自主练习第6题: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
数。可以让学生独 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比较大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5○1520 13○49 89○87 2024○1012
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较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7题。
第5题: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如,平均每30只 小猫
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毛色像母亲的
小猫占几 分之几?
第7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
约有2000 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
世界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 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对于计算的
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 < br>师说: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之一,
你知道青岛承办了什么项目吗 ?
生答
师说:对,奥帆赛。奥帆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奥
运激情感染的 同时,也被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折服。在
一年之中,哪个季节的青岛更吸引游客呢?请看自主 练习第8题:
据统计,2006年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夏天来的占,冬天来的占。
青岛的哪个 季节更吸引游客?
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自主练习第9 题:右图是小华家刚买的新房平面图。A、B分别
是卫生间和厨房。你能按下列要求将剩下的部分划分成 3个室吗?
客厅占总面积的。
主卧室占总面积的。
小卧室占总面积的。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
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自主练习第10题:按规律填数。
(1),,,( ),( ),( )
(2),,,( ),( ),( )
(3),,,,( ),( ),( )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回 顾 整 理

第1课时
(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 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
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 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
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 br>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
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师 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呀,这么多
内容散乱无序,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整理 呀?下面请大家结合
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
一下,好 吗?
2、组内交流 ,补充完善
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
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内自由交流)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
学生互相评价。
三、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判断对错 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 10个表示数的文
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
关分数的问 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
字数的几分之几?”……
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
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
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 由。
四、综合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 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 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
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 这时
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教学反思
我 学 会 了
第1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
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
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
这些知识这样 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 的联系,就需
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
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整理 ,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
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 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
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
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
的?以什 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一)、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二)、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每次运多
少吨。

(2)里面有( )个,有( )个。
(3)

6


3==( )
2、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3、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
第29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
初步学会找 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 ”领域基础知识
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
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 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 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
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 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
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 窗你了解到哪些
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 ;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
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 ,用边长多少厘
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
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
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
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 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 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
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
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
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
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 1,2,3,4,6,8,12,
24
18的因数1,2,3,6,9,18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
数 18的因数
1,2,
3,6

2

9,18

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 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
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 ,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
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 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
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 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
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
数。

12 18

2

用公因数2去除
3

6 9

用公因数3去除
2 3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师一 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
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 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
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
止。最后 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
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
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用短除法好。
5.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出现的错误着重
讲解。
(2)自主练习3
使学生明确 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
余)也就是求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29—31页,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 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
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
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那个小数。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
数是那个小数。
2.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和9、17和28、15和3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像上 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
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7 和28是互质数。还
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
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 7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
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
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 8
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
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 因数去除,一
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 5、6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33--37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
的基本性质和 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理
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算理和计算
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合作探索”中的第一个红点
部分是学习同分 母分数加法,认识最简分数。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
习约分的意义和方法。绿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在参
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
信心,发展学生的 数学素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
算法则。
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
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4.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总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
的几幅 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
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 的,是吧?
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 “蝴蝶剪纸”的
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
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
数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
的 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
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 之几?
(一) 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加法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 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信封
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况
而定):
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小结:图示法
方法二: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小
结: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48。
小结:转化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方法四:18+38=1+38=48 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
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比如计算1120+3120,由此得出: 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
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
不能 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
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则。
4.规范计算过程。
18+38=1+38=48=12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
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
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请
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8.最简分数
(1)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
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 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2.判断336、68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第一关:必答题(由每组派代表上台计算)
+ + 29+49 59+49 310+910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 )。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 )
3.第三关: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
外传》的 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淘气3000问》的12。两人一
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课时
(总第14课时)
一、复习导课
1、计算
29+79 724+2324
1320+27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 计算结果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 27和9 8和9
二、经历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一)、 尝试“变”分数。1624
1.活动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415+815
和54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1)用公有的因数2分几次去除。 分步约

(2)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一次性约分
(二).归纳概念。
1.引导观察:
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原来分数的关系?
2.归纳意义:
启发学生由分数的大小和分子、分母的变化概括约分的概念。
(像这 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
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3.规范格式
4.巩固练习
(1)观察 这个分数能否再化简了?为什么?
(2)游戏:找最简分数练习。
要求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同学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变出
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写
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 就变几个。


4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再全班交流。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的分子、
分母小、)。
5.归纳提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
做约分。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 们,上节课我们被美丽的剪纸情境吸引住了,提出
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这里还有问题呢 !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
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吗?试着做一做。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2.归纳方法 提升认识
想一想: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
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方框内。


最简分
数 非最简分



2.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先化简,再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35 810 728
14
34 915
4.连线
5.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1) + = (2)58- 38=2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计算:
观察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若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结果又如
何?

我吃了3块。

我吃了2块。
7.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课
件演示)

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信息窗3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第一课时
(总第1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38-40页,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
分数 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出示flash课件)
一、56的分数单位是() 38是( )个18
67是6个()() 6个111是
()
二、口答
14+34= 518+718= 920+1120
=
45-45= 1315-415= 2845-1345
=
师: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
算方法)
(通过复习 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产生知识
迁移,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
生:5个十八分之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是12个十八分之一,
得数是121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个十五分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
一,得数是915.
活动二:情境导入新知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
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课件出示信息
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
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 解信息的时间)
活动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
出问题)
生: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
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
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
决。)
师: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
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5+215=315 315+815=1115
115+215+815
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
教师板书:115+215+815
活动四:自主探索
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论。
(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生甲:1个十五分之一加2个十五分之一在加8个十五分之一,
是11个十五分之一,结果是1115
生乙:我认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5,分母不变,只要把分
子加起来就可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加
的法则吗?(概括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
生: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教师及时评价)
……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法则,多范围练习,及时了
解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活动五: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
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
教师友情提示: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自主计算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19-59=
2、1-(19+59)=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就
是9个九分之一减去5个九分之 一再减去1个九分之一,结果是三
个九分之一是39
生: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
是39
生: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生:我先算出花鸟和人物作品占总数的几分 之几19+59=69,
然后用1-69=39=13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合理的评价)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师: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活动六: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
程(学困生),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2、3自主完成;
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
活动七: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掌握 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你们对自己这
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同分母分数连加
(减), 115+215+815=1+2+815=1115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19-59=39=13



第二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0,自主练习5-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的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
3、正确分析和解答用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填空(1)+表示( )个加( )个,一共是( )个,
就是( )。
(2)-表示( )个减( )个,还有( )个,就是( )。
2、计算
16+56+16= 59+29+8
9=
712+212-312= 1-
13-13=
3、指名说出同分数分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5、6、8、10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思路,正确
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5、自主练习7,开火车口答的形式完成,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6、自主练习9,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
指名说出如何正确的填出括号里的数,集体订正。
7、补充练习
(1)+++……+++=
(2)1-59-49=
(引导学生探索,当分子相减为零时,所得的结果应怎样书写,
为什么?)
8、归纳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回答提炼重点,概括归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锻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结板书:
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
②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③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
④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⑤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号外的< br>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约简。

信息窗4:展板布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1~47
页。
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长方形剪纸作品及规格,同时说明所布
置展板的要求,拟引导学生研究布 置展板的方法,开展对公倍数和
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 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 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
进行分数 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
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探 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
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
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
思考。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
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 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
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的内容,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同桌一起动手操作)
1、摆纸片活动。(课前一分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复习环节。(出示: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纸片)
这样长3 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
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还能说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
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 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
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
设问:那竖着排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
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却要用右图所示
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
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
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
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同桌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
应即使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 同的摆法。挑选学生作品留待
展示。
(3)情况反馈:指名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有许多种:
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适时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 方形纸片摆成边长6
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6÷3=2
(次) ,6÷2=3(次))
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再提问:用长 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12厘米
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1 2÷3=4
(次), 12÷2=6(次))
(4)总结规律。 < br>提问:根据刚才摆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
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 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略停顿,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想到的多?
交流:(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
方形)板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提问:他举得例子对吗?为什么能 摆成正方形?通过刚才的活
动,你发现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课件出示下图)
(明确: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就能用
这样的小长方形纸片摆成。)
3、揭示概念
讲述:像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
们是2和3的公倍数,可以用下图表示(用课件出示)。
(板书:公倍数)这里的省略号又意味着什么?
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 两个数的公倍数
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用省略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预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既是一个
数的倍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则:
不错,公倍数是 至少对于两个数而言的。)
教师: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其中最小
的 的是6,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同时明确,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
米……
二、自主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12和18的最小的公倍数吗?
提问:根据你对公倍数的理解,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静
思一分钟)
学生交流,独立尝试。(完成在练习纸上),最后交流反馈。
一一列举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08……(板书:注意省略号)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引导学生逐个检查并打圈。)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反馈情况。
谈话:除了将2个数的倍数分别一一列举,再找出它们的公倍
数和最小公倍数。
质疑 :能不能更快捷一些,只列举出1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
出它们的公倍数呢?学生尝试(练习纸)[学生 板演]
谈话: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还是从6的倍数中找9的倍
数,都只要从一个数的倍 数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
倍数,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刚才我们用一个一个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两个数
的公倍数和最小公 倍数,但这样找公倍数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太麻烦了。
教师:所以我们要找到一 个比较简便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求最大公约数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师:我们来探究一下能不能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 br>最小公倍数,以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请同学们先把12和
18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
体订正,教师板书其结果:
12=2×2×3
18=2×3×3
教师:作为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你们认为应该是哪些质因
数的乘积呢?
学生探 究,首先看全部质因数乘起来是不是12和18的公倍数,
如2×2×3×2×3×3=216,让学生 意识到这个数是12和18的公倍
数,但不是最小公倍数。
教师:那么怎样乘起来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相乘时,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就行了。
教师:试一试。
学生写出:2×3×2×3=36
教师:这个数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吗?与前面使用列举法得到
的结果相同吗?
教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
学生:把这几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它们的质因数相乘,
但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
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我们用不着一个一个地分解质因数,用短
除式可以作一次性的分解。 用课件显示把两次分解合到一个短除式的过程,学生再试着写
短除式,让学生明白要用这两个数的公 有的质因数去除,除到两个
数的商是公因数只有1为止。
教师:在这个短除式中,哪些是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哪些
是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短除式中,作为除数的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
数,作为最后的商的数是两个数各 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所以,用短除式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最后应该把
哪些数乘起来呢?
学生:把除数和商乘起来.教师板书:2×3×2×3=36。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请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求出6和15的最小公倍数,做完后集体订
正。
教师:同学们能总结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 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
(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
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练习。
1、做“自主练习”第1题: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15 16和12 15和20 21和28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交流和对比让学生体会用短除法求
最小公倍数的优越性。
2、做“自主练习”第2题:数学游戏。
生1: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
生2: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举两只手的同学的学号就是4和6的公倍数。
3、小强每步走2个桩,爸爸每步走3个桩。你能在父子两人都踩到
的木桩上涂上红色吗?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2和3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以下内容: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怎样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
小公倍数?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4
4、你还知道些什么?



第四单元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
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1—55
页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在以前 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课主要对这
种经验加以提升, 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
行的规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
位置 ,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
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
营时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吧。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
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
学生可能说: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
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队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
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
位置吗?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交流,可能出现的说法有:
横着数,第2排第3个
竖着数,第3排第2个
从左数第3排第2个
从右数第4排第2个
从前数第2排第2个
2.教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
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 ,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
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情境图上的每有列和每一行
按顺序写上,同学互相指一指。
3.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练
习)
认识数对
1.谈话: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队列就可
以表示 成一个点子图。(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
队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2.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找出小强的位置。
3.个性化表示位置,学习“数对”这一概念。
谈话: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了小强
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种更简洁的方 法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学生的个性化表示可能有:第3列第2
行、3列2行、列 3行2、32、3-2、3+2、23等
教师介绍:小强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3, 2)。
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
谈话: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 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小青、小亮等)
引导思考: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
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据数对确定是班中哪一个同学。
3.找生活中的数对。(找坐位、找楼座等)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成为方格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
为列,列与行的起点为0。
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这
样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方格图比点子图更为简洁。
2.在方格图上标出小强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
3.52页红点例题。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1、2、3
2.自主练习6、7
3.利用所学的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一张你的座位图。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数对的抽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回忆有人物图
抽象为点 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的过程,体会用数对表示
事物位置的简洁,理解研究数学的方法。
五、作业
观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用数对可以解决生活中
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56—57页。
教材简析: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继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
另一种表示 物体位置的方法,仍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中,
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学生在第一 学段已经学习了
简单的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因此教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 到只有将
方向与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从而为进一
步学习“方向与位置 ”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
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 br>3.在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获得成功
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 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表示物体的位置还有哪些方法呢?你想知道吗?这节课
我们继续探索确定 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中的沙盘图。
谈话:这是一幅军事沙盘图。今天,参加夏令营的同学 要从指
挥部到红军阵地进行军事演习。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二)借助情境,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
学生根据军事沙盘图找出红军阵地大致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指名回答。
谈话:从指挥部出发沿西北方向到达红军阵地还需要知道什么
条件?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
须同时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出示情境图中右下角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平面图,质疑问难。
教师解答学生困惑,重点让学生理解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千米。
学生计算红军阵地与指挥部之间的实际距离。
借助平面图,指名交流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位置。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在平面图中指出几个“指挥部的西北方向10千米处”的
点,引导学生发现还需 测量角度才能得出红军阵地的准确位置。
教师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量角器量出红军和指挥部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
角是50°。
谈话:现在谁能准确地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北偏西
50°方向10千米处。
2.小结
谈话:把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一般
情况下,以南 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
度来描述。
3.解决绿点问题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蓝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学生先独立测量,然后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 指名演示用
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描述位置的语言要严谨规范。
三、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生活中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图片。
学生举例补充。
四、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先认真观察
平面图,然后独立思考填写答案。
2. “自主练习”第3题。
题目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练习< br>时,要让学生弄清北(南)偏西与北(南)偏东的区别,然后再填
写。
3. “自主练习”第2题。
本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题。练习时,应通过介绍泉城的风
景,引起 学生的兴趣,充分读图,把标示、方向、单位长度都弄明
白,再进一步解决问题。
五、回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又研究了确定位置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
些新的收获?
学生总结交流。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3:利用方向与距离描述路线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8—59
页。
教材简析:
学生在信息窗口的学习中已掌握了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
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本节课 是在此基础上运用距离与方向描
述路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和表
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2008年我们青岛将迎来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大家说是
什么?(奥帆赛)
师:届时国内外游客将会集岛城,开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是
我们共同的责任。今天我们进行一次“小 导游培训”,为奥帆赛做
好准备。
下面我们进行小导游初级培训:看路线图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识(一)如何看路线图
师:(出示信息窗,不带角度、距离)
请同学们看这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老师有选择性记录下面两个问
题:
A:从指挥部到5号怎样走?
B:从5号到宿营地怎样走?
师:哪位同学解答A问题? 哪位同学解答B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单独回答,理清思路,然后要求:同桌两人互相
向对方介绍一下A、B两个问题。(学生 互相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正确说出路线,已经是一个基本合格的
小导游。现在我们进 入高级培训: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二)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运用现在的图能清晰精确说明
行走路线吗?
你需要老师提供哪些帮助?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根据信息窗2所学基础,回答出缺少方向、距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增加方向距离的路线图,提出要求:
请运用现在的导游图,同桌两人一组讨论完成A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教师组织订正交流,确定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确立起由
( )出发向( ),行( )米到达( )
这样一个模式。要求学生运用这样一个模式独立完成B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组织交流,进一步强化描述模式。
教师小 结:运用距离方向可以精确描述路线,同学们表现很好,
同学们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导游了。下面我们 进行导游小测试。
三、拓展应用,走进生活
小测试: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59页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行走顺序的掌
握情况。
教师引导看59页第二题,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C: 学校→( )→( )→( )→少年宫
D: 从学校出发向( )行( )米到( )从商店出发向( )
行( )米到电厂
E :自己说出由电厂→少年宫的路线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可以全面考察学生本节知识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A、D、E)
教师组织订正,要强调重点。
教师谈话:前面测试同学们很出色,下面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
题。
F:怎样由少年宫回到学校?
要求同桌两人一问一答完成F问题。
教师组织交流。
四、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通过本次培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小结:运用方向和距离我们可以向客人详细描述行走路线。
当然当好奥运小导游还要努力掌握青岛的人文历史知识,掌握奥运
的常识等。
让我们加油,办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61—64页内容。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
母分数加减 法、公倍数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
算打下基础。本信息窗提供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方式 所占比例,引导
学生解决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
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 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
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
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和 和

【设计意图】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
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
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 的大小、通分做准备。有了
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
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 分母、同分子分数
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 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两个分数,
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 br>【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涉及到比较分数大小的
问题。一个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 小,一个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
较大小,第三个是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其中问题三是学生不能直
接运用旧知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
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涉及到本课 的核心问题,在原有知识的
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产生学习通分的必要性。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红点1。
谈话:怎样比较这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呢?请同 学们动脑想
一想,看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方法。
①汇报各种方法。
⑴化成小数来比较:37≈0.43 25=0.4 0.43>0.4所
以37>25
⑵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37=1535 25=1435所以37>25
⑶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37=614 25=615 所以37>
25
②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
这三种 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并且保证了结果
不变,同时体会三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灵活 性。
③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方法,揭示通分的概念。
谈话: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 分数的方法。在这一过
程中根据的是什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适时揭示概念——公分
母: 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
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板书课题:通分)
2.教学红点2,用通分的方法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公分母讨论:用什么数做公
分母更简单?
讨论之后使学生明确: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
单。
3.教学绿点问题,把310和415通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
你认为通分的关键是什 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教师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异分母分数比 较大小”这一实际问题,学
生自主进入探究通分阶段,教师紧紧抓住“公分母”“最小公倍
数” 这些通分时的关键、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过程。最后通
过“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梳理 通分的过程,从而实现
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建构。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看你的眼睛亮不亮(找公分母):
16和49 38和724 27和511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后引导学生体会用最小
公倍数作公分母更简单。
2.自主练习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不对的错在哪里,应怎样改。
3.把下面的各组分数通分
45和78 516和712 29和13 521和
314
4.比较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
34○57 711○1522 38○512 47
○23
5.一个普通的鸡蛋,蛋黄的质量约占25,蛋青的质量约占 12,
其余的是蛋壳。蛋黄和蛋青哪部分重一些?
【设计意图】练习时注重由浅入深,体现层 次性,同时关注联
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再次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梳理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学会了异分母分
数大小的比较,谁能说一说异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吗?”
请你说一说通分的关键是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让学生主动
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检索, 激活学生的思维,架好认知的桥
梁。
二、基本练习 提高技能
1.自主练习9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2.自主练习5
(1)学生独立做,4生板演。
(2)订正时,交流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灵活运用比较分数大小
的方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基本练习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进行了查漏补缺,深化了认识,而 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重点、
难点对教材中安排的练习进行了重组,通过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
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综合练习 学以致用
1.自主练习7,分一分,填一填。
(1)学生独立思考 ,讨论思路,明确所有分数都要与进行比较。
(2)学生完成后,全班汇报交流。
2.自主练习6
一道题里面包含了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
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哪类节目最多,只要把哪两个分数进行
比较就可以了。
2.自主练习8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及时解决。
3.自主练习10
这是一道三个数进行比较的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方法
的交 流,然后再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4.自主练习1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方法。明确: 要比较谁折得快,首先
要统一标准,最后进行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5.自主练习12,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这些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 联系的题目,综
合性强,而且难度逐渐加大,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灵
活性,而且提 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
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 成,大部分同
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
差,学习的积极 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
些日常 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
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 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
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 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
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
加 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6、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7、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
的体积。
8、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9、结合具体实例,能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方案。
10、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
折线统计图。
11、了解数据的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一单元 中国的热极

——认识正、负数
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
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 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负
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正、复数的意义。
课时计划:3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对今 后学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基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
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 较正、负数的大小。
3.本单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以“中国的热极—吐鲁番”为
现实 背景,提供了其温度、海拔高度等方面的信息,为学习正、负
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从温度的表 示方法入手,借助温度
计来学习正、负数的知识,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
新知,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够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用海拔高度示 意图认识正、负数,
既直观形象,又具有典型性。由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熟悉的数量,
延伸到 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它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归纳
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遵循了由具体到 抽象、由特殊到一般
的认知规律。
4.《我学会了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本单元内 容后安排
的,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使学生在
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熟练运用正负数
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 、交流
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看到进步和不足,以促进自我完善与
发展。


信息窗1:认识正、负数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2—3页。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 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
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
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重点、难点: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温度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维尔族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
(教师出示课件,伴随音乐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谈话: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件出示第一红点问题)
小组合作探索第一红点问题。
师谈话: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麽意思?怎样
用数学符号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交流)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师小结: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与零下的温度,通常这
样表示:
(师板书+13℃ -3℃)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1.小组自主探索第二红点问题。
师谈话: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师谈话: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
般的以海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115 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课件出示海平面示意图)
师归纳总结:像+13℃、+38℃、+49℃ ……都是正数,“+”是
正号,通常省略不写 ,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
负十……“-”是负号;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师谈话: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
现象吗?
(学生讨论,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全班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再次讨论。
交流总结: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一题: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 对应
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 予评价。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自主练习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
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
大家分享吗?
学生谈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4-7页。
活动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
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教、学具准备:课件、标签。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 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
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 知
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
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
(学生写出—3℃ 、—10℃ )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课件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 —3 ℃与—10℃ 哪个温度更低?
师说: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 表示的温度低。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评价,鼓励其进步。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8题
(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
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①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②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
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
2.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
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意思。
“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 到
(1500+25)毫升;
“500±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1.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
习题)
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
确结果即可)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
己的感受吗?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总第3课时)
活动内容:教科书第8页。
活动目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
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
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
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存折。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引入课堂。
师谈话: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 ,那这一单元我们
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
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谈话:同学们见过存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好吗?(多
媒体课件出示一页存折图。)
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页存折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共同解决,复习本单元知识。
三、强化练习, 拓展提高。(课件出示):
1.下表记录了某星期内股市的升跌情况,请完成下表:
时间 升跌情况 用正负数表示
星期一 上升100点 +100
星期二 下跌50点
星期三 上升60点
星期四 下跌30点
星期五 上升2点
2.(课件出示):
在4个不同的时刻,对同一水池中的水位进行测量,记录如下:
上升3厘米,下降6厘米,下降1厘米,不升不降。
如果上升3厘米记为+3厘米,那么其余3个记录怎样表示?
3.联系生活实际举出3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1)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4、(课件出示):
明天小学五年级(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下表给出了该班6名同学的身高情况(单位:厘米)。试完成
下表:
姓 名 小 明 小宾 小丽 小 亮 小 颖 小 山
身 高 144 140 165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身高与平均
身高的差值
-1 +2 0 +3
(1)谁最高?谁最矮?
(2)最高与最矮的学生身高相差多少?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师谈话: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集
体交流)
师谈话:看 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
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 拥有更多的
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校园科技周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 会单位“1”的含义,理
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 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 作能力和
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
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第一课时
(总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
知道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 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
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还想了解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出示情境图1“船模试航”。
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
些数学
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5只船模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
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 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5只船模看
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1份 占这个整体的15。
在学习15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两
个同学分得 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个同学呢?
(二)深入探究
出示情境图2“航模放飞”
谈话:同学们,航模要放飞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你观察
这幅图,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 又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梳理。
如: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
几?二小队呢?
学生利用 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一小队每组
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 队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
全班交流时,学 生先利用4个飞机模型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
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 得出结论。
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架飞机,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模型得 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课件演示将4架飞机平均分的过程,并板书结论。
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 ;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全班交流时,适时点拨:“每份是2
架飞 机,为什么占总数的13呢?”。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观察比较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我们所得到的 分数,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两个小队每组放飞的都是2架飞机,为什么表
示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呢?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得到结论。
通过对两个小队飞机放飞情况的比较,得 到:将一个整体平均
分成的份数不一样,表示出来的分数也不一样。所以同样是2架飞
机,表示 出的分数一个是12,一个是13。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拓展应用
谈话:想一想,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动 手操作,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1张长方形纸片、8
根小棒、长1米的绳子),也可以自己找材料, 得到不同的分数。
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
总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
(五)总结概括
谈话: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 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
“1”与自然数1的不同。 结合操作过程,讨论、交流、总结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 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
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六)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67—69页,质疑问难。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困惑、疑
难问题。
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 子里有11块糖,取
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如果取出2块,
是 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
解决 自主练习中的有关分数描述的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 份,这样的
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
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在联系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
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回忆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分母 、分子、 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 分数单位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个分数,并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二、基本练习
1、自主练习4
(1)出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
教师提出问题:红色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
样知道的?
看到这些铅笔,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2)观察第二幅图,你又能想到哪些分数?
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说一说得到的分数是怎么得到的。
2、自主练习5
(1)出示题目
(2)独立思考,想一想,括号里可以添哪些分数?
(3)交流,让学生介绍所填的分数,以及为什么这样填
(4)拓展,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可以完成自主练习8。
3、自主练习6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1)先想一想,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是把谁看做单位“1”。
(3)学生试做,交流。
4、自主练习7,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实物折 一折,比一比。
(2)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你能发现什么?
三、综合练习
1、自主练习9
(1)模拟真实情境“发奖品”,班级开展了口算比赛的活动,老师
要把第一盒彩笔的14奖给小华,把第二盒彩笔的14奖给小明,
学生把奖到的彩笔给同学们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让学生谈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两人分得的不一
样多?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单位一的问题。
(2)继续模拟真实情景。
我们班级开展向 雷锋学习读书活动,小明每天读了这本书的总
数18,小华每天读了这本书总数的19,他们谁先读完呢 ?
结合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分数的意义,以及这个分数背后的
一些信息。
2、自主练习10
开展游戏活动,完成表格,再用分数表示胜的次数和负的次数
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自主练习11
判断哪根纸条长?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
相除的商。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
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具:课件和带有方格的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总第6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
看大屏幕。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
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谈话: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分别来解决这些问
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解决问题一:
谈话: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怎么求?
学生列出算式:1÷3=
谈话: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
均分 成三份,每份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3。
谈话:1 ÷3得多少?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还有可能说得三分
之一。
谈话:可以,不 过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
用循环小数表示。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
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学生操作后交流。
谈话: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1÷3就等于
13。
2、解决问题二: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列出算式:2÷9=
学生可能得出29,
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实验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谈话: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29米。
所以2÷9=29。
随机练习:1÷4= 2÷5= 8÷6=
学生可能用小数表示,师点拨也可用分数表示。
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1÷3=13 2÷9=29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
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
数表示?
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
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 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板书: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

谈话: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
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a÷b= ab
谈话:大家考虑: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为什
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为什么?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4、总结提升,归纳关系。
⑴、让学生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分子相当于除法中 的被除数,
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⑵、判断:“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这句话对不对?
1、课本17页自主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试做,最后
一组教师适当加以点拨。
2、自主练习2,这是一道实践题,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同位交流。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在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的基础上,能
熟练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具:课件和自主练习中有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 自己制作的一些桌
套。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为单人桌缝制了的桌套。请大家仔细
阅读这组信 息(2米布做了3个桌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
谈话: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谈话: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
示几个分数吗?
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
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
谈话:请同学 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14,如果我再涂一
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
谈话:你能再用图表示出一些这样的分数吗?
生完成后交流。
生说师板书。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请看刚才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
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小组讨论分类情况,然后交流。
谈话:数学上把符合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谁能说一下什
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把符合这两类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想
一想: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 数?
2.练一练:下面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为什么?
1010、910、426、179、258、78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谈话:我们刚才研究了这么多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
一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谁能表示出23?
学生表示在练习纸上,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
谈话:谁能再表示出33和42 。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交流
谈话:谁能再表示出53?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学生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看到53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
是1和23组成的。我们可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板书),这个由
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二。
同学们,你能找到94的位置 吗?
生表示出来,然后交流。
谈话: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6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下
面,请大家注意观察这些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哪些能化成带
分数?
生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尤其是假分数
化成带分数。
2.自主练习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请同学们按要求填在书上。并想一想思考方法有什么不
同?
3、自主练习9、10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信息窗3: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
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
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纸条、彩笔、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8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出示课件)光明小学举行了校园科技周活动,看:同
学们正在制作科技展牌。今天老师就给大家 带来了三幅作品,请看
第一张,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那个分数?你是怎样想到的?请
看第二 幅作品,图片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第三幅作品呢?
谈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表示的都是每幅 作品中图片
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大家比较这三张展牌,注意观察,这

三个分数,你认为哪个大呢?
谈话:是否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小组长快速 地
从一号信封中拿出三张一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用折一折、涂一
涂的方法分别表示出这三个 分数,然后比一比,看,这三个分数相
等吗?
学生操作。
师展示一组的纸条。
谈话:同学们都是这样涂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
相等。
谈话:大家同意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大家的发现写下来:=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这三 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他们的
分子呢?分母呢?老师还能写一组这样的分数。请同学们看黑板。
( 老师随机写出
25=615=1230,你能像老师这样写一组这样的分数吗?学生
写分数。
二、组内交流,发现规律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相等的分数,思考:要使分
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请把你的发现告诉
你小组的同学。小组长注意,要把你 们组发现的规律记在练习本上。
三、组内交流,抽象规律
谈话: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和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同
学们?
学生可能得出很多规律
谈话:同学们对于他们组的发现,你想提问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
谈话:哪个组还有补充。对他们的补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谈话: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你是怎
么发现的?
大家听明白了吗?
谈话:你能把刚才同学们的发现概括出来吗?
学生能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板书)
四、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是同学们根据这两组例子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
分数 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打开信封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素材 ,先用一张纸条或
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出另一个分数并在
另一张纸条 或线段上表示出来。最后再放在一起比较,看两个分数
大小是否相等。
生操作。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
学生展示。
谈话:这个结论是你发现的,请你骄傲的写上去。哪组跟他们
验证的分数不同?
谈话 :有没有验证出两个分数大小不相等的?(没有)也就是
说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请同学们利用这个 规律完成下面的题
= 括号内可以填几?为什么0不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

机补充

0除外,并告诉学生:
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出示课题
五、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光明小学的同学还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版面,你知道图片部分占这
个版面的几分之 几吗?你能写出两个与十分之二相等的分数吗?说
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请你把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3、请你来当设计师。
光明小学计划做一块综合栏目的展牌,内容如下:“知识城堡”


版,“活 动乐园”占版,“科技图片”占版,“生活园地”占
版,其余的为“开心一刻”。



(1)哪些栏目的版面一样大?
(2)哪种栏目的版面最大?
(3)请你画图设计版面。(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9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
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 知识吗?通过上节
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重点是掌握分数的基本性 质,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针对
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补例练习。)
二、强化训练,形成技能
1、填一填
(1)= =
(2)3÷( )==
2、做自主练习第6题: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9而大小不变的分
数。可以让学生独 立完成,订正时选两个分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3、比较大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5○1520 13○49 89○87 2024○1012
做完后,让学生谈一谈比较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做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7题。
第5题:动物的毛色遗传于他们的父母。如,平均每30只 小猫
中,就有5只像他们的父亲,其余的像他们的母亲。毛色像母亲的
小猫占几 分之几?
第7题: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全世界野生丹顶鹤
约有2000 只,其中我国约有500只。我国野生丹顶鹤的数量约占全
世界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完成, 再集体订正,说一说列式的根据。对于计算的
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到化简,应予以肯定,加以表扬。 < br>师说: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青岛市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之一,
你知道青岛承办了什么项目吗 ?
生答
师说:对,奥帆赛。奥帆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被奥
运激情感染的 同时,也被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折服。在
一年之中,哪个季节的青岛更吸引游客呢?请看自主 练习第8题:
据统计,2006年到青岛旅游的游客中,夏天来的占,冬天来的占。
青岛的哪个 季节更吸引游客?
让学生独立完成此题,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自主练习第9 题:右图是小华家刚买的新房平面图。A、B分别
是卫生间和厨房。你能按下列要求将剩下的部分划分成 3个室吗?
客厅占总面积的。
主卧室占总面积的。
小卧室占总面积的。
做题前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客厅、主卧室、小卧室各占谁
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完成此题。
自主练习第10题:按规律填数。
(1),,,( ),( ),( )
(2),,,( ),( ),( )
(3),,,,( ),( ),( )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回 顾 整 理

第1课时
(总第1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
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进 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熟练地
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在探索分数的意义, 探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
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 br>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熟练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知识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有
什么收获和困惑?咱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师 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呀,这么多
内容散乱无序,同学们想不想对它们进行整理 呀?下面请大家结合
刚才回顾的知识,想一想知识之间的联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
一下,好 吗?
2、组内交流 ,补充完善
师谈话:把整理好的内容在组内交流,交流时一个同学一个同
学地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小组内自由交流)
3、全班进行组与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师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合作整理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谈话: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得更合理更有创意?为什么?引导
学生互相评价。
三、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出示综合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让学生找出每个分数的单位“1”,然后再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3.判断对错 出示综合练习第4题
4.出示综合练习第6题
这是一道诗配画的题目。画中有四句诗,共有 10个表示数的文
字,先让学生回答占整首诗字数的几分之几,再让学生提出其他有
关分数的问 题,如:“一个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一句占总
字数的几分之几?”……
5.出示综合练习第9题
先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再写出宽是长的几分之
几,长是宽的几倍。对于涂出长方形面积的12,要让学生自主去涂,
重在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 由。
四、综合练习,拓展应用。
1.出示综合练习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 出示综合练习第14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 红色部分占整个图形几分之几的,学生能直
接看出来,其他颜色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不易看出来, 这时
可启发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然后写出相应的分数。
教学反思
我 学 会 了
第1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2、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
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激发兴趣。
出示:13 54 77 97 69 67……
师谈话: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分数的意义、分类、性质、分数与
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师谈话: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质疑
师谈话: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分数的知识,如果把
这些知识这样 放在一起,有什么感觉?怎么办?
2、整理
师谈话:要想使这些知识有条理,找到它们之间 的联系,就需
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同学们想怎样整理?(指名说一说整理的
思路。)
3、小组合作
师谈话: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根据知识要点和知识间的联系
进行整理 ,并记录。我们来比一比,看哪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
而且有特色。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4、展示交流
师谈话:同学们,整理 好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整
理的结果和过程。在介绍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大家认
真听,再想一想,请你给它们做个评价。(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教师有选择、有重点的板书)
5、回顾总结
师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整理这些知识
的?以什 么为基本概念?分成哪几部分?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一)、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请提出来。
(二)、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把30吨小麦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这些小麦的,每次运多
少吨。

(2)里面有( )个,有( )个。
(3)

6


3==( )
2、综合练习。(教师出题)


3、拓展练习。(教师出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
—分数加减法(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
第29页。
教材简析: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
初步学会找 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 ”领域基础知识
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
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 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在学生探索 新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学
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
美化环境,陶冶情操。我们班的二 课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
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 窗你了解到哪些
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 ;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
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 ,用边长多少厘
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
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
有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生1:我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24个,可
以摆18行,这样正好铺 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 2:我用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12个,可以摆9行,
也正好摆满,没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6个正方形,摆了4
行,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生4:……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
长是6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
能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因数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4的因数 1,2,3,4,6,8,12,
24
18的因数1,2,3,6,9,18
引导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24的因
数 18的因数
1,2,
3,6

2

9,18

4,8,12,24

24和18共有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 现:1,2,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
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 ,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
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其中6 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
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 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
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列举法1:12的因数:1、2、3、4、6、12;
18的因数: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12的因数:1、2、3、4、6、12;其中1、2、3、6也是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1、2、3、6;最大公因数是6
3.师介绍: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
数。

12 18

2

用公因数2去除
3

6 9

用公因数3去除
2 3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师一 边讲解,一边演示: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
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 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
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
止。最后 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
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
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用短除法好。
5.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出现的错误着重
讲解。
(2)自主练习3
使学生明确 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
余)也就是求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看书质疑。
学生阅读29—31页,解答学生困惑、疑难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 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
因数?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解答的过程,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 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
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
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那个小数。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
数是那个小数。
2.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和9、17和28、15和3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像上 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
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和9是互质数,17 和28是互质数。还
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
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 7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
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
的公因数。
2.p32自主练习 8
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
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 因数去除,一
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四、课后作业:
p32自主练习 5、6
教学反思



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33--37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
的基本性质和 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理
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的算理和计算
方法;最简分数和约分意义及方法。“合作探索”中的第一个红点
部分是学习同分 母分数加法,认识最简分数。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
习约分的意义和方法。绿点部分是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学生在参
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
信心,发展学生的 数学素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
算法则。
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
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4.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总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一下。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
的几幅 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
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 的,是吧?
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 “蝴蝶剪纸”的
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1)“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
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总
数的几分之几?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
的 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
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 之几?
(一) 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加法的意义
(二)合作交流 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信封
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况
而定):
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 小结:图示法
方法二: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小
结: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48。
小结:转化法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方法四:18+38=1+38=48 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
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比如计算1120+3120,由此得出: 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
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也比较麻烦;转化法
不能 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四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
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则。
4.规范计算过程。
18+38=1+38=48=12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
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
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请
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8.最简分数
(1)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
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 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2.判断336、68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第一关:必答题(由每组派代表上台计算)
+ + 29+49 59+49 310+910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 )。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 )
3.第三关: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皮皮鲁和鲁西西
外传》的 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淘气3000问》的12。两人一
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课时
(总第14课时)
一、复习导课
1、计算
29+79 724+2324
1320+27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 计算结果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 27和9 8和9
二、经历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一)、 尝试“变”分数。1624
1.活动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415+815
和54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1)用公有的因数2分几次去除。 分步约

(2)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一次性约分
(二).归纳概念。
1.引导观察:
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原来分数的关系?
2.归纳意义:
启发学生由分数的大小和分子、分母的变化概括约分的概念。
(像这 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
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3.规范格式
4.巩固练习
(1)观察 这个分数能否再化简了?为什么?
(2)游戏:找最简分数练习。
要求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同学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变出
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写
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 就变几个。


4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再全班交流。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分数的分子、
分母小、)。
5.归纳提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
做约分。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 们,上节课我们被美丽的剪纸情境吸引住了,提出
并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看,这里还有问题呢 !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
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吗?试着做一做。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2.归纳方法 提升认识
想一想: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
约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方框内。


最简分
数 非最简分



2.把下列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3.先化简,再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35 810 728
14
34 915
4.连线
5.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并改过来.
1) + = (2)58- 38=2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6.计算:
观察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若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结果又如
何?

我吃了3块。

我吃了2块。
7.一块月饼平均分成10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课
件演示)

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五、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信息窗3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第一课时
(总第15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38-40页,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减的计算法则,理解同分母
分数 连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出示flash课件)
一、56的分数单位是() 38是( )个18
67是6个()() 6个111是
()
二、口答
14+34= 518+718= 920+1120
=
45-45= 1315-415= 2845-1345
=
师:说一说,刚才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计
算方法)
(通过复习 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产生知识
迁移,为后续学习本课新知作铺垫)
生:5个十八分之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是12个十八分之一,
得数是121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3个十五分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
一,得数是915.
活动二:情境导入新知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
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得,不信你们看。(课件出示信息
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
想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分的了 解信息的时间)
活动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
出问题)
生:甲、第一小组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
几分之几?
乙、刘虎同学和杨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丙、王芳同学李军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
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
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的板书,在后续教学中解
决。)
师: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
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5+215=315 315+815=1115
115+215+815
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
教师板书:115+215+815
活动四:自主探索
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计算出算式: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论。
(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
生甲:1个十五分之一加2个十五分之一在加8个十五分之一,
是11个十五分之一,结果是1115
生乙:我认为这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15,分母不变,只要把分
子加起来就可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能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加
的法则吗?(概括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
生:同分母分数连加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教师及时评价)
……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连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指名说一说同分母分数连加的计算法则,多范围练习,及时了
解全班学生掌握情况。
活动五: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
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自主在练习本上列算式,放手让学生探索计算)
教师友情提示:总数是单位“1”,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理。
自主计算后,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思路。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1、1-19-59=
2、1-(19+59)=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生:1可以用假分数99表示,这样三个分数的分母都是9,就
是9个九分之一减去5个九分之 一再减去1个九分之一,结果是三
个九分之一是39
生:因为分母都相同,所以分母不变,我只把分子相减,结果
是39
生:我的结果是13,得数应该约分成最简分数。
生:我先算出花鸟和人物作品占总数的几分 之几19+59=69,
然后用1-69=39=13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合理的评价)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归纳概括能力)
师:同分母分数连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活动六: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1,随意找出其中两道题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
程(学困生),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2、3自主完成;
自主练习4,同桌交流做题思路在独立完成。
活动七: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掌握 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你们对自己这
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同分母分数连加
(减), 115+215+815=1+2+815=1115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19-59=39=13



第二课时(总第16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39-40,自主练习5-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正确的进行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
3、正确分析和解答用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填空(1)+表示( )个加( )个,一共是( )个,
就是( )。
(2)-表示( )个减( )个,还有( )个,就是( )。
2、计算
16+56+16= 59+29+8
9=
712+212-312= 1-
13-13=
3、指名说出同分数分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5、6、8、10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思路,正确
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5、自主练习7,开火车口答的形式完成,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6、自主练习9,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
指名说出如何正确的填出括号里的数,集体订正。
7、补充练习
(1)+++……+++=
(2)1-59-49=
(引导学生探索,当分子相减为零时,所得的结果应怎样书写,
为什么?)
8、归纳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回答提炼重点,概括归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锻炼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
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结板书:
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
②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数。
③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算。
④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⑤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
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号外的< br>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约简。

信息窗4:展板布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1~47
页。
教材分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长方形剪纸作品及规格,同时说明所布
置展板的要求,拟引导学生研究布 置展板的方法,开展对公倍数和
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 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
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 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
进行分数 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
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探 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
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
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
思考。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
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 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
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总第1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的内容,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同桌一起动手操作)
1、摆纸片活动。(课前一分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复习环节。(出示: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纸片)
这样长3 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
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还能说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
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 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
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
设问:那竖着排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
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却要用右图所示
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
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
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
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同桌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指导,对于找到一种摆法的学生,
应即使提示他们思考是否还有其他不 同的摆法。挑选学生作品留待
展示。
(3)情况反馈:指名学生到实物展台上摆给全体同学看。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有许多种:
①用6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适时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 方形纸片摆成边长6
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6÷3=2
(次) ,6÷2=3(次))
②用24个小长方形,摆出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
再提问:用长 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摆成边长12厘米
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1 2÷3=4
(次), 12÷2=6(次))
(4)总结规律。 < br>提问:根据刚才摆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
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 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略停顿,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谁想到的多?
交流:(能正好铺满边长12厘米、18厘米、24厘米……的正
方形)板书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提问:他举得例子对吗?为什么能 摆成正方形?通过刚才的活
动,你发现摆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与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课件出示下图)
(明确: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就能用
这样的小长方形纸片摆成。)
3、揭示概念
讲述:像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
们是2和3的公倍数,可以用下图表示(用课件出示)。
(板书:公倍数)这里的省略号又意味着什么?
强调:因为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 两个数的公倍数
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用省略号来表示。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
(预设: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既是一个
数的倍数,又是另一个数的倍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则:
不错,公倍数是 至少对于两个数而言的。)
教师:2和3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其中最小
的 的是6,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同时明确,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12分米、18分
米……
二、自主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12和18的最小的公倍数吗?
提问:根据你对公倍数的理解,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静
思一分钟)
学生交流,独立尝试。(完成在练习纸上),最后交流反馈。
一一列举出12和18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90、108……(板书:注意省略号)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引导学生逐个检查并打圈。)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反馈情况。
谈话:除了将2个数的倍数分别一一列举,再找出它们的公倍
数和最小公倍数。
质疑 :能不能更快捷一些,只列举出1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
出它们的公倍数呢?学生尝试(练习纸)[学生 板演]
谈话:从9的倍数中找6的倍数,还是从6的倍数中找9的倍
数,都只要从一个数的倍 数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它们的公
倍数,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刚才我们用一个一个地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两个数
的公倍数和最小公 倍数,但这样找公倍数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太麻烦了。
教师:所以我们要找到一 个比较简便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求最大公约数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师:我们来探究一下能不能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 br>最小公倍数,以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请同学们先把12和
18分解质因数。
学生完成后,抽一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
体订正,教师板书其结果:
12=2×2×3
18=2×3×3
教师:作为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你们认为应该是哪些质因
数的乘积呢?
学生探 究,首先看全部质因数乘起来是不是12和18的公倍数,
如2×2×3×2×3×3=216,让学生 意识到这个数是12和18的公倍
数,但不是最小公倍数。
教师:那么怎样乘起来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呢?
要求学生讨论出相乘时,相同的质因数只取一个就行了。
教师:试一试。
学生写出:2×3×2×3=36
教师:这个数是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吗?与前面使用列举法得到
的结果相同吗?
教师:谁来说一说怎样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
倍数。
学生:把这几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它们的质因数相乘,
但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
教师:在实际操作时我们用不着一个一个地分解质因数,用短
除式可以作一次性的分解。 用课件显示把两次分解合到一个短除式的过程,学生再试着写
短除式,让学生明白要用这两个数的公 有的质因数去除,除到两个
数的商是公因数只有1为止。
教师:在这个短除式中,哪些是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哪些
是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短除式中,作为除数的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
数,作为最后的商的数是两个数各 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师:所以,用短除式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最后应该把
哪些数乘起来呢?
学生:把除数和商乘起来.教师板书:2×3×2×3=36。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请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求出6和15的最小公倍数,做完后集体订
正。
教师:同学们能总结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 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
(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
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练习。
1、做“自主练习”第1题: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15 16和12 15和20 21和28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交流和对比让学生体会用短除法求
最小公倍数的优越性。
2、做“自主练习”第2题:数学游戏。
生1: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
生2:学号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举两只手的同学的学号就是4和6的公倍数。
3、小强每步走2个桩,爸爸每步走3个桩。你能在父子两人都踩到
的木桩上涂上红色吗?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2和3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以下内容: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怎样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
小公倍数?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4
4、你还知道些什么?



第四单元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
信息窗1: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1—55
页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学生在以前 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课主要对这
种经验加以提升, 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
行的规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
位置 ,并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
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学习内容,体验确定位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验。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
营时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吧。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
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位置吗?
(出示课本情境图中小强那一列同学的队列)
学生可能说:第2个、第4个、从前面数第2个、从后面数第4
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队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说
清数的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明确行、列的意义。
1.(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同学们这是小强全班同学的队列图,现在你能告诉老师小强的
位置吗?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交流,可能出现的说法有:
横着数,第2排第3个
竖着数,第3排第2个
从左数第3排第2个
从右数第4排第2个
从前数第2排第2个
2.教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
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 ,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
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情境图上的每有列和每一行
按顺序写上,同学互相指一指。
3.教师介绍: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小强的位置。(第3列第2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教室中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练
习)
认识数对
1.谈话:同学们,如果用一个圆点表示一个同学,他们的队列就可
以表示 成一个点子图。(隐去人物图,出示点子图)用点子图表示
队列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点子图的简洁。
第5行 ○ ○ ○ ○ ○ ○
第4行 ○ ○ ○ ○ ○ ○
第3行 ○ ○ ○ ○ ○ ○
第2行 ○ ○ ● ○ ○ ○
第1行 ○ ○ ○ ○ ○ ○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列 列 列 列 列

2.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找出小强的位置。
3.个性化表示位置,学习“数对”这一概念。
谈话: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描述了小强
的位置,能不能想一种更简洁的方 法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学生的个性化表示可能有:第3列第2
行、3列2行、列 3行2、32、3-2、3+2、23等
教师介绍:小强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两个数来表示,写成(3, 2)。
数学上把这一对数叫做“数对”。
谈话: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 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小青、小亮等)
引导思考: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不
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2.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再根据数对确定是班中哪一个同学。
3.找生活中的数对。(找坐位、找楼座等)
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展示方格图。(将圆点连起来,成为方格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介绍方格图: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使学生明白,横为行竖
为列,列与行的起点为0。
谈话:我们把每个同学看作一个点,连起来就成为方格图,这
样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体会方格图比点子图更为简洁。
2.在方格图上标出小强的位置和其他同学的位置。
3.52页红点例题。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1、2、3
2.自主练习6、7
3.利用所学的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一张你的座位图。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数对的抽象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回忆有人物图
抽象为点 子图,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的过程,体会用数对表示
事物位置的简洁,理解研究数学的方法。
五、作业
观察思考: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数对?用数对可以解决生活中
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信息窗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56—57页。
教材简析: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继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后
另一种表示 物体位置的方法,仍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中,
用角度表示方向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学生在第一 学段已经学习了
简单的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因此教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是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学生经历由单一到多样、由模糊到准确的过程,体会 到只有将
方向与距离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从而为进一
步学习“方向与位置 ”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
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
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 br>3.在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获得成功
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数对表示物 体的位置。
除此之外,表示物体的位置还有哪些方法呢?你想知道吗?这节课
我们继续探索确定 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中的沙盘图。
谈话:这是一幅军事沙盘图。今天,参加夏令营的同学 要从指
挥部到红军阵地进行军事演习。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二)借助情境,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
学生根据军事沙盘图找出红军阵地大致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指名回答。
谈话:从指挥部出发沿西北方向到达红军阵地还需要知道什么
条件?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
须同时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出示情境图中右下角的平面图。
学生观察平面图,质疑问难。
教师解答学生困惑,重点让学生理解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10千米。
学生计算红军阵地与指挥部之间的实际距离。
借助平面图,指名交流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位置。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在平面图中指出几个“指挥部的西北方向10千米处”的
点,引导学生发现还需 测量角度才能得出红军阵地的准确位置。
教师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
指导学生借助量角器量出红军和指挥部的连线与正北方向的夹
角是50°。
谈话:现在谁能准确地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规范描述:红军阵地在指挥部北偏西
50°方向10千米处。
2.小结
谈话:把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一般
情况下,以南 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
度来描述。
3.解决绿点问题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蓝军阵地在指挥部的什么位置?
学生先独立测量,然后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 指名演示用
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描述位置的语言要严谨规范。
三、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生活中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位置的图片。
学生举例补充。
四、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新知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先认真观察
平面图,然后独立思考填写答案。
2. “自主练习”第3题。
题目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练习< br>时,要让学生弄清北(南)偏西与北(南)偏东的区别,然后再填
写。
3. “自主练习”第2题。
本题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题。练习时,应通过介绍泉城的风
景,引起 学生的兴趣,充分读图,把标示、方向、单位长度都弄明
白,再进一步解决问题。
五、回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又研究了确定位置的问题。通过学习,你有哪
些新的收获?
学生总结交流。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3:利用方向与距离描述路线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58—59
页。
教材简析:
学生在信息窗口的学习中已掌握了根据方向距离确定一个物体
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本节课 是在此基础上运用距离与方向描
述路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平面图。
2.能够运用方向、距离用语言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和表
达的能力。
4.感受方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2008年我们青岛将迎来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大家说是
什么?(奥帆赛)
师:届时国内外游客将会集岛城,开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是
我们共同的责任。今天我们进行一次“小 导游培训”,为奥帆赛做
好准备。
下面我们进行小导游初级培训:看路线图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识(一)如何看路线图
师:(出示信息窗,不带角度、距离)
请同学们看这路线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老师有选择性记录下面两个问
题:
A:从指挥部到5号怎样走?
B:从5号到宿营地怎样走?
师:哪位同学解答A问题? 哪位同学解答B问题?
教师先让学生单独回答,理清思路,然后要求:同桌两人互相
向对方介绍一下A、B两个问题。(学生 互相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正确说出路线,已经是一个基本合格的
小导游。现在我们进 入高级培训: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二)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运用现在的图能清晰精确说明
行走路线吗?
你需要老师提供哪些帮助?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根据信息窗2所学基础,回答出缺少方向、距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增加方向距离的路线图,提出要求:
请运用现在的导游图,同桌两人一组讨论完成A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教师组织订正交流,确定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确立起由
( )出发向( ),行( )米到达( )
这样一个模式。要求学生运用这样一个模式独立完成B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组织交流,进一步强化描述模式。
教师小 结:运用距离方向可以精确描述路线,同学们表现很好,
同学们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导游了。下面我们 进行导游小测试。
三、拓展应用,走进生活
小测试: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59页第一题,考察学生对行走顺序的掌
握情况。
教师引导看59页第二题,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C: 学校→( )→( )→( )→少年宫
D: 从学校出发向( )行( )米到( )从商店出发向( )
行( )米到电厂
E :自己说出由电厂→少年宫的路线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可以全面考察学生本节知识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A、D、E)
教师组织订正,要强调重点。
教师谈话:前面测试同学们很出色,下面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
题。
F:怎样由少年宫回到学校?
要求同桌两人一问一答完成F问题。
教师组织交流。
四、概括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通过本次培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小结:运用方向和距离我们可以向客人详细描述行走路线。
当然当好奥运小导游还要努力掌握青岛的人文历史知识,掌握奥运
的常识等。
让我们加油,办好奥运会,当好东道主。
【课后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信息窗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61—64页内容。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
母分数加减 法、公倍数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
算打下基础。本信息窗提供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方式 所占比例,引导
学生解决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
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 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
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
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和 和

【设计意图】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
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
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 的大小、通分做准备。有了
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
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 分母、同分子分数
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 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两个分数,
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 br>【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涉及到比较分数大小的
问题。一个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 小,一个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
较大小,第三个是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其中问题三是学生不能直
接运用旧知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
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涉及到本课 的核心问题,在原有知识的
基础上,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产生学习通分的必要性。
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红点1。
谈话:怎样比较这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呢?请同 学们动脑想
一想,看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新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方法。
①汇报各种方法。
⑴化成小数来比较:37≈0.43 25=0.4 0.43>0.4所
以37>25
⑵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37=1535 25=1435所以37>25
⑶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37=614 25=615 所以37>
25
②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
这三种 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并且保证了结果
不变,同时体会三种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灵活 性。
③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方法,揭示通分的概念。
谈话: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 分数的方法。在这一过
程中根据的是什么?(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适时揭示概念——公分
母: 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
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板书课题:通分)
2.教学红点2,用通分的方法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公分母讨论:用什么数做公
分母更简单?
讨论之后使学生明确:用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最简
单。
3.教学绿点问题,把310和415通分。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
你认为通分的关键是什 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教师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上几,分子也要乘上相同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异分母分数比 较大小”这一实际问题,学
生自主进入探究通分阶段,教师紧紧抓住“公分母”“最小公倍
数” 这些通分时的关键、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分的过程。最后通
过“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梳理 通分的过程,从而实现
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建构。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看你的眼睛亮不亮(找公分母):
16和49 38和724 27和511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发现?交流后引导学生体会用最小
公倍数作公分母更简单。
2.自主练习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不对的错在哪里,应怎样改。
3.把下面的各组分数通分
45和78 516和712 29和13 521和
314
4.比较每组两个分数的大小
34○57 711○1522 38○512 47
○23
5.一个普通的鸡蛋,蛋黄的质量约占25,蛋青的质量约占 12,
其余的是蛋壳。蛋黄和蛋青哪部分重一些?
【设计意图】练习时注重由浅入深,体现层 次性,同时关注联
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再次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梳理旧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学会了异分母分
数大小的比较,谁能说一说异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吗?”
请你说一说通分的关键是什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所学过知识,让学生主动
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方法的检索, 激活学生的思维,架好认知的桥
梁。
二、基本练习 提高技能
1.自主练习9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2.自主练习5
(1)学生独立做,4生板演。
(2)订正时,交流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灵活运用比较分数大小
的方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基本练习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进行了查漏补缺,深化了认识,而 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重点、
难点对教材中安排的练习进行了重组,通过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
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综合练习 学以致用
1.自主练习7,分一分,填一填。
(1)学生独立思考 ,讨论思路,明确所有分数都要与进行比较。
(2)学生完成后,全班汇报交流。
2.自主练习6
一道题里面包含了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
引导学生明确:要知道哪类节目最多,只要把哪两个分数进行
比较就可以了。
2.自主练习8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及时解决。
3.自主练习10
这是一道三个数进行比较的题目。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方法
的交 流,然后再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4.自主练习11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方法。明确: 要比较谁折得快,首先
要统一标准,最后进行三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5.自主练习12,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这些不同形式的与实际生活相 联系的题目,综
合性强,而且难度逐渐加大,使学生不仅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灵
活性,而且提 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
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了解英文-教科室工作职责


河南大学教务系统-中学生评语大全


复合句-理科专业排名


聊城市教育局-自来水公司工作总结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数线-自编童话故事


宁夏职业学院-安徽二本大学


老于世故-新居入伙


沙龙活动-社团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