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759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7: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蜗居经典-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82——8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实物和模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以及长、宽、高的 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学生经历长方体的面、棱、顶 点的生成过程和长方体、
正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提高观察、想象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提升学生模型思想和推理能力
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的教学。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模型、框架,小棒和三通接头,土豆和小刀,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图形中有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为什么这一些(剩下的)图形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呢?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它们不是方的。
预设2:它们没有六个面。
预设3:它们的形状不是长方体。
谈话:看来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它自己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 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
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找长 方体和正方体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
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表象,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感知本课的学习
内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切物成形,认识“面”、“棱”、“顶点”。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仔细观察,我竖着切一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出现一个面。
谈话:你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回答:这个面平平的。
谈话:我再切一刀,观察一下,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学生可能发现:
预设1:又多了一个平面。
预设2:多了一条边。
追问:这条边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是由两个面相交而成的。
小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谈话: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多了两条棱。
预设2:多了三个角。
预设3:又多了一个点。
提问:谁来指一指新增的点?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学生回答:三条棱相交而成的。
小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切 土豆的环节,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
系,将这种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以最 原始的状态还给了学生,孩子们感受的真切,体验的真实,在
一个个面、棱、顶点逐渐生成的过程中, 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学生在感知的基础
上,逐步抽象概念,从二维空间观念发展到三维空间观 念,为认识长方体做了有利的铺垫。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谈话:再这样切三次,就变成 一个长方体,(课件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拿出
你手中的长方体,自己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几条棱、几个顶点? 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可能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追问:长方体面的 个数你们是怎么数的?长方体棱的条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长方体顶
点的个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与学生一起数的同时,强调数的时候按顺序数,必要地小结数的方法和结果。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谈话: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
试着用 小棒来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请看老师给你们的温馨提示: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4种颜色不同、长度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长度
根数
9cm
4根
6cm
4根
5cm
3根
4cm
8根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
汇报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3种长度的 小棒,分别是9cm、6cm、4cm,
每种小棒用了4根,4根长度相同的放在相对的位置。我们发现 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
3组不同长度的棱,每一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我们小组搭 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2种长度的小棒,分别是9cm的4根、4cm
的8根。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 2个条棱,有4条棱的长度相等,8条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3: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2种 长度的小棒,分别是6cm的4根、4cm
的8根。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4条棱的长度 相等,8条棱的长度相等,8条
棱能组成两个正方形。
小结:我们当小小建筑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点: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
等。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
提问:把搭成的长方体框架补上面,(出示直观图),从这个 长方体中你看到几个面?其
他的面呢?
学生可能回答:能看到3个面,其他的三个面被挡住了。
追问:那三个面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提问:这个长方体,你看到几条棱?其他的棱呢?
学生可能回答:能看到9条棱,其他的看不到。
追问:那3条棱藏在哪呢?谁上来指一指?
小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
(3)观察想象,形成表象。 < br>谈话: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看看上面、下面、左右面,分别是什么图形?请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 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个什么样子,睁开眼睛和屏幕比较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 出了温馨提示,对学习的方法、形式等内容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在小组研究的表格中教师还给出了研究内 容方面的几点合理化建议,使学生
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更加有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最大限 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
索新知的过程。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一)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1)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
提问: 如果先擦去一条棱,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擦去三条,你能想象出长方体
的样子吗?
学生回答:擦去一条和三条,都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追问:至少保留几条棱,就可以想象出原来长方体的样子?
师生交流,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辨认长、宽、高。
提问:这个长方体,你能说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几厘米吗?(变换长方体的不同位置)
学生根据长方体变换的位置,说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二)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1.根据长、宽、高,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6个面吗?




9cm
9cm
9cm
7cm
6cm
6cm
9cm
4cm
6cm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cm

4cm

9cm
6cm

4cm
4cm
提问:根据长、宽、高,找到了长方体的6个面,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
同。
2.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谈话:(动态演示变化过程:长、宽、高为9cm、4cm、4cm),我们看这个长方体,有2
个相对的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
形。
追问:如果把它的棱的长度再变,可能变成什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正方体。(课件演示)
提问: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仔细观察,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发现。
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
会新知 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特
征的研究,在辨析比 较中再次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扎扎实
实,不趋于形式。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谈话: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4.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紧紧结合学生 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
入,一步步帮助学生理解整合新知,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 体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从而达到深化了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我们动手、动脑、动笔,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你有 什么收获?(课件
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 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
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 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
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 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
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 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很多奥秘,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认识,带着对它的探索,走向课外,走进生活……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 ”“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
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引导学生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
82——8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实物和模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以及长、宽、高的 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学生经历长方体的面、棱、顶 点的生成过程和长方体、
正方体特征的探究过程,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提高观察、想象能力,发展初步 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提升学生模型思想和推理能力
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棱”的教学。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模型、框架,小棒和三通接头,土豆和小刀,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看到了图形中有长方体和正方体。
提问:为什么这一些(剩下的)图形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呢?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它们不是方的。
预设2:它们没有六个面。
预设3:它们的形状不是长方体。
谈话:看来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它自己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 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
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找长 方体和正方体入手,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长方体
或正方体的直观经验,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表象,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感知本课的学习
内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切物成形,认识“面”、“棱”、“顶点”。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仔细观察,我竖着切一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发现:出现一个面。
谈话:你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学生可能回答:这个面平平的。
谈话:我再切一刀,观察一下,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学生可能发现:
预设1:又多了一个平面。
预设2:多了一条边。
追问:这条边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是由两个面相交而成的。
小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谈话: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
学生可能回答:
预设1:多了两条棱。
预设2:多了三个角。
预设3:又多了一个点。
提问:谁来指一指新增的点?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学生回答:三条棱相交而成的。
小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切 土豆的环节,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了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
系,将这种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以最 原始的状态还给了学生,孩子们感受的真切,体验的真实,在
一个个面、棱、顶点逐渐生成的过程中, 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学生在感知的基础
上,逐步抽象概念,从二维空间观念发展到三维空间观 念,为认识长方体做了有利的铺垫。
(二)循序渐进,探究特征 。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谈话:再这样切三次,就变成 一个长方体,(课件演示:将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拿出
你手中的长方体,自己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 、几条棱、几个顶点? 谁来说说你数的结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学生可能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追问:长方体面的 个数你们是怎么数的?长方体棱的条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长方体顶
点的个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与学生一起数的同时,强调数的时候按顺序数,必要地小结数的方法和结果。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谈话: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
试着用 小棒来制作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请看老师给你们的温馨提示:
●材料说明:材料中配有4种颜色不同、长度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
长度
根数
9cm
4根
6cm
4根
5cm
3根
4cm
8根
●学会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
●自主探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
汇报交流。
预设1: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3种长度的 小棒,分别是9cm、6cm、4cm,
每种小棒用了4根,4根长度相同的放在相对的位置。我们发现 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
3组不同长度的棱,每一组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2:我们小组搭 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2种长度的小棒,分别是9cm的4根、4cm
的8根。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 2个条棱,有4条棱的长度相等,8条棱的长度相等。
预设3:我们小组搭长方体框架一共使用了2种 长度的小棒,分别是6cm的4根、4cm
的8根。我们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个条棱,有4条棱的长度 相等,8条棱的长度相等,8条
棱能组成两个正方形。
小结:我们当小小建筑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点: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
等。
(2)直觉判断,认识直观图。
提问:把搭成的长方体框架补上面,(出示直观图),从这个 长方体中你看到几个面?其
他的面呢?
学生可能回答:能看到3个面,其他的三个面被挡住了。
追问:那三个面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提问:这个长方体,你看到几条棱?其他的棱呢?
学生可能回答:能看到9条棱,其他的看不到。
追问:那3条棱藏在哪呢?谁上来指一指?
小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
(3)观察想象,形成表象。 < br>谈话:观察你手中的长方体,看看上面、下面、左右面,分别是什么图形?请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 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个什么样子,睁开眼睛和屏幕比较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 出了温馨提示,对学习的方法、形式等内容提出
了明确的要求,在小组研究的表格中教师还给出了研究内 容方面的几点合理化建议,使学生
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更加有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最大限 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
索新知的过程。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一)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
(1)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
提问: 如果先擦去一条棱,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吗?擦去三条,你能想象出长方体
的样子吗?
学生回答:擦去一条和三条,都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追问:至少保留几条棱,就可以想象出原来长方体的样子?
师生交流,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辨认长、宽、高。
提问:这个长方体,你能说说它的长、宽、高各是几厘米吗?(变换长方体的不同位置)
学生根据长方体变换的位置,说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二)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1.根据长、宽、高,你能想象出长方体的6个面吗?




9cm
9cm
9cm
7cm
6cm
6cm
9cm
4cm
6cm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cm

4cm

9cm
6cm

4cm
4cm
提问:根据长、宽、高,找到了长方体的6个面,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
同。
2.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谈话:(动态演示变化过程:长、宽、高为9cm、4cm、4cm),我们看这个长方体,有2
个相对的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
形。
追问:如果把它的棱的长度再变,可能变成什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正方体。(课件演示)
提问:正方体的面、棱、顶点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正方体的特征: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仔细观察,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发现。
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
正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
会新知 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特
征的研究,在辨析比 较中再次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扎扎实
实,不趋于形式。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谈话: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4.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紧紧结合学生 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
入,一步步帮助学生理解整合新知,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看立 体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从而达到深化了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我们动手、动脑、动笔,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你有 什么收获?(课件
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 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
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 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
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 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
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 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谈话: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很多奥秘,让我们带着对它的认识,带着对它的探索,走向课外,走进生活……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 ”“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
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引导学生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收入证明怎么写-工作规划范文


陕西警官-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


运动会-一尺等于多少厘米


扬州工业技术学院-2012浙江高考作文


河南高考分数查询-富士康总裁语录


上海普通话考试报名-北京四中高考成绩


对祖国的祝福-潍坊人事考试中心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青海人事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