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55632

绝世美人儿
523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8: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是一棵树作文-审计工作总结


向量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旁心
三角形重心、内心、垂心、外心的概念及简单的三 角形形状判断方法。
重心:
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中线的交点;
垂心:
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垂线上的交点;
内心:
ABC
中、每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
外心:
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
一、重心
1、
O

ABC
的重心

O AOBOC0

1

O

ABC
的重心, 则
BOCAOCAOBABC

OAOBOC0
, < br>3
1
PG(PAPBPC)

G

ABC< br>的重心.
3
1
2、
P
是△
ABC
所在平 面内任一点.
G
是△
ABC
的重心

PG(PAPB PC)
.
3
证明:

PGPAAGPBBGPCC G

3PG(AGBGCG)(PAPBPC)


G
是△
ABC
的重心

GAGBGC 0

AGBGCG0
,即
3PGPAPBPC

1
由此可得
PG(PAPBPC)
.(反之亦然(证略))
3
3、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 ,动点
P
满足
OPOA

(ABAC)


(0,)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重心.

例1 若
O

ABC
内一点,
OAOBOC0
,则
O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
心 D.重心


第 1 页 共 10 页


二、垂心
1、
O

ABC< br>的垂心

OAOBOBOCOAOC

O

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

tanAOAtanBOBtanCOC0

2、
H
是面内任一点,
HAHBHBHCHCHA


H
是△
ABC
的垂心.

HAHBHBHCHB(HCHA)0 HBAC0HBAC
,
同理
HCAB

HABC.故
H

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
3、P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
P

△ABC

垂心.

PAP BPBPC
,得
PB(PAPC)0
,即
PBCA0
,所以
PB⊥CA
.同理
可证
PC⊥AB

PA⊥BC

P

△ABC
的垂心.如图1.

A
E
C
M
B


C
P

图1
P
A
O
H
F
图⑷
B
4、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
ABAC



(0,
OP OA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osBACcosC


△ABC
的垂心.

例2 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则P是△ABC
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第 2 页 共 10 页


三、内心
1、
O

ABC
的内心的充要条件是

ABAC

BABC

CACB

OA 



OB

OC

0


ABAC

BABC

CACB
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
如果 记
AB,BC,CA
的单位向量为
e
1
,e
2
,e
3
,则刚才
O

ABC
的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B
A
e
1
e
2
C
P
OA e
1
e
3
OBe
1
e
2
OC e
2
e
3
0

2、
O

 ABC
的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aOAbOBcOC0

3 、若
O

ABC
的内心,则
S
BOC
:SAOC
:S
AOB
a:b:c


aOA bOBcOC0
或者
sinAOAsinBOBsinCOC0
;
4、已知
I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
AB c

ACb

BCa
.若

aI AbIBcIC0
,则
I

△ABC
的内心.
∵< br>IBIAAB

ICIAAC
,则由题意得
(abc)I AbABcAC0


ABAC




bABcACACABABACACAB


ABAC



bc

ABAC




AI
abc

ABAC


c
I
A
C
B
a

AB
AB
与< br>AC
AC
b
分别为
AB

AC
方向上的单位 向量,


AI

∠BAC
平分线共线,即
AI
平分
BAC

同理可证:
BI
平分
ABC< br>,
CI
平分
ACB
.从而
I

△ABC< br>的内心,如图。
,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5、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
第 3 页 共 10 页


OPOA


AB


AC




(0,

ABAC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内

C
心.
O


ABAC

由题意得
AP






ABAC


P
∴当

(0,)
时,
AP
表示
BA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向的向量,故动点
A
P

轨迹一定通过
△A BC
的内心,如图。


例3
O
平面上的一定点,A, 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
AB
AB

AC
AC
)




0, 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四、外心

1、
O

ABC
的外心

OAOBOC
, 若O是
ABC
的外心则
S
BOC
:S
AOC
:S
AOB
sinBOC:sinAOC:sinAOBsin2A:sin2 B:sin2C


sinAOAsinBOBsinCOC0


2、 已知
O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O A
2
OB
2
OC
2
,则
O

△ABC
的外
心.

OA
2
OB
2
 OC
2
,则
OA
2
OB
2
OC
2,∴
OAOBOC
,则
O

△ABC
的外心,如图 1。


C

B


A
B
M
P

图1
图2

O
O
A
C

第 4 页 共 10 页
B



3、已知
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 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
OBOCABAC



(0,
OP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
)


ABcosBACcosC
2


△ABC
的外心,如图2。

例4 若
O

ABC
内一点,
OAOBOC
,则
O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
心 D.重心

关于“欧拉定理”的一些问题: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
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 ”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
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2倍。

例5 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Q、G、
H三 点共线,且QG:GH=1:2。


证明:
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 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
(x
1
,0)、C(x< br>2
,y
2
),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x xx
2
y
2
xyx
D(
1
,0)、E(
1
,)、F(
2
,
2
)
由题设可设
Q(
1
,y
3
)、H(x
2
,y
4
)
, 222222
xx
2
y
2
xxy
G(
1,)AH(x
2
,y
4
),QF(
2

1
,
2
y
3
)

33222
BC(x
2
x
1
,y
2
)

AHBC
AHBCx
2
(x
2
x
1
)y
2
y
4
0

x(xx
1
)
y
4
22
y
2
y
C(x
2
,y
2
)
F
G
Q
A
第 5 页 共 10 页
H
E
x
B(x
1
,0) D


QFAC
x
2x
1
y
)y
2
(
2
y
3
)0

222
x(xx
1
)y
2
y
3

22

2y
2
2
QFACx
2
(
QH(x
2

x
1
2xx
1< br>3x
2
(x
2
x
1
)y
2
,y< br>4
y
3
)(
2
,)

222y
2
2
QG(
(
x
2
x
1
x
1
y
2
2xx
1
y
2
x
2
(x
2
x
1
)y
2,y
3
)(
2
,)
323632y
2
2
2x
2
x
1
3x
2
(x
2
x
1
)y
2
1
2xx
1
3x
2
(x
2
x
1
)y
2
,)(
2
, )

66y
2
6322y
2
2
1
=QH
3

QH=3QG
,故
Q、G、H
三点共线,且QG:GH1:2


例6.若
O、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求证
OHOAOBOC
.

证明
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CD
.

ADAB

CDBC
.又垂心为
H
AHBC

CHAB


AH

CD

CH

AD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AHDCDOOC,故
OHOAAHOAOBOC
.


“欧拉定理”简化:
例7 设
O

G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
OGOH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
是△
ABC
的重心

OG(OAOBOC)

按垂心定理
OHOAOBOC

由此可得
OGOH
.
1
3
1
3
1
3
第 6 页 共 10 页


补充练习一:

1.已知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 的三点,
O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11
1
OP
= (
OA
+
OB
+2
OC
),则点
P
一定为
ABC
( )
2
32
A.
AB
边中线的中点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重心 D.
AB
边的中点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
ABC
及一点O满足关 系式:
OA
2
BC
2
OB
2
AC
2
OC
2
AB
2
,则O为
ABC
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PAPBPC0< br>,
则P为
ABC
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

(ABAC)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足:
PAPCPAPBPBPC0
,则P点为三角形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BC ,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
aPAbPBcP0C
,则P点为 三角形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
CACB2AB CP
,则P点轨迹一定通
过△ABC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2



ABAC

ABAC1
7.已知非零向量
A B

AC
满足

BC0,且
, 则
< br>
ABAC

ABAC
2

ABC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Hm(OAOBOC),则实数m = 。
第 7 页 共 10 页


9.点O是
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OBOBOCOCOA
,则点O

ABC
的()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点
D 三条高的交点

10. 已知点G是
ABC
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 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
11

AMxAB

ANyAC
,则
3

xy

证 点G是
ABC
的重心,知
GAGBGC
O

1< br>得
AG(ABAG)(ACAG)
O
,有
AG(AB AC)
。又M,N,G三点共线
3
(A不在直线MN上),
于是存在< br>
,

,使得
AG

AM

A N(且



1)

1

AG

xAB

yAC
=
(ABAC)

3




1
11

3
。 得

,于是得
1
xy

x

y< br>
3





















第 8 页 共 10 页


补充练习二:
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在△ABC中,有命题①
ABACBC
;②
ABBCCA0< br>;③若
222

ABAC



ABA C

0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④若
ABAC0
,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上述命题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

AB AC

ABAC1
3、已知△ABC中,有



,试判断△ABC的形
BC0

ABAC
2

AB AC


状。
4、已知△ABC中,
ABa

BCb
,B是△ABC中的最大角,若
ab0
,试判
断△ABC的形 状。
5、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BCOBACOCAB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6、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 内的一动点,且点P满足
222222


ABAC

O POA




,



0 ,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

ABAC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7、已知O为平面内一点,A、B、C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 点P满足
1

OPOA


ABBC
< br>,



0,

,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2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8、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

ABAC


OPOA

< br>

,



0,

,则动点 P一定过△ABC的〔 〕

ABcosBACcosC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9、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

OBOCA BAC

OP




,



0,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2

ABcosBACcosC


第 9 页 共 10 页


〔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10、已知点G是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 M、N两点,且
11
AMxAB,ANyAC
,求证:
3

xy









补充练习三:
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0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且
OAOBOC0
,则
OAOB

于〔 〕
1
1
A、 B、0 C、1 D、


2
2
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A、B、C、所对的过分别是
a

b

c

aOAbOBcOC0
,则O是△ 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4、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与A不重合的一点,满足
ABAC3AP,则P
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OB

OC
满足
OAOB OC0

OAOBOC1
5、平面上的三个向量
OA
、< br>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6、在△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点,若AM=2,求
OA(OBOC)




第 10 页 共 10 页


向量的重心、垂心、内心、外心、旁心
三角形重心、内心、垂心、外心的概 念及简单的三角形形状判断方法。
重心:
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中线的交点;
垂心:
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垂线上的交点;
内心:
ABC
中、每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切圆的圆心);
外心:
ABC
中、每条边上所对应的中垂线的交点(外接圆的圆心)。
一、重心
1、
O

ABC
的重心

O AOBOC0

1

O

ABC
的重心, 则
BOCAOCAOBABC

OAOBOC0
, < br>3
1
PG(PAPBPC)

G

ABC< br>的重心.
3
1
2、
P
是△
ABC
所在平 面内任一点.
G
是△
ABC
的重心

PG(PAPB PC)
.
3
证明:

PGPAAGPBBGPCC G

3PG(AGBGCG)(PAPBPC)


G
是△
ABC
的重心

GAGBGC 0

AGBGCG0
,即
3PGPAPBPC

1
由此可得
PG(PAPBPC)
.(反之亦然(证略))
3
3、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 ,动点
P
满足
OPOA

(ABAC)


(0,)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重心.

例1 若
O

ABC
内一点,
OAOBOC0
,则
O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
心 D.重心


第 1 页 共 10 页


二、垂心
1、
O

ABC< br>的垂心

OAOBOBOCOAOC

O

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

tanAOAtanBOBtanCOC0

2、
H
是面内任一点,
HAHBHBHCHCHA


H
是△
ABC
的垂心.

HAHBHBHCHB(HCHA)0 HBAC0HBAC
,
同理
HCAB

HABC.故
H

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
3、P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
P

△ABC

垂心.

PAP BPBPC
,得
PB(PAPC)0
,即
PBCA0
,所以
PB⊥CA
.同理
可证
PC⊥AB

PA⊥BC

P

△ABC
的垂心.如图1.

A
E
C
M
B


C
P

图1
P
A
O
H
F
图⑷
B
4、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
ABAC



(0,
OP OA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osBACcosC


△ABC
的垂心.

例2 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则P是△ABC
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第 2 页 共 10 页


三、内心
1、
O

ABC
的内心的充要条件是

ABAC

BABC

CACB

OA 



OB

OC

0


ABAC

BABC

CACB
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
如果 记
AB,BC,CA
的单位向量为
e
1
,e
2
,e
3
,则刚才
O

ABC
的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B
A
e
1
e
2
C
P
OA e
1
e
3
OBe
1
e
2
OC e
2
e
3
0

2、
O

 ABC
的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aOAbOBcOC0

3 、若
O

ABC
的内心,则
S
BOC
:SAOC
:S
AOB
a:b:c


aOA bOBcOC0
或者
sinAOAsinBOBsinCOC0
;
4、已知
I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
AB c

ACb

BCa
.若

aI AbIBcIC0
,则
I

△ABC
的内心.
∵< br>IBIAAB

ICIAAC
,则由题意得
(abc)I AbABcAC0


ABAC




bABcACACABABACACAB


ABAC



bc

ABAC




AI
abc

ABAC


c
I
A
C
B
a

AB
AB
与< br>AC
AC
b
分别为
AB

AC
方向上的单位 向量,


AI

∠BAC
平分线共线,即
AI
平分
BAC

同理可证:
BI
平分
ABC< br>,
CI
平分
ACB
.从而
I

△ABC< br>的内心,如图。
,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5、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
第 3 页 共 10 页


OPOA


AB


AC




(0,

ABAC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内

C
心.
O


ABAC

由题意得
AP






ABAC


P
∴当

(0,)
时,
AP
表示
BAC的平分线所在直线方向的向量,故动点
A
P

轨迹一定通过
△A BC
的内心,如图。


例3
O
平面上的一定点,A, 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
AB
AB

AC
AC
)




0, 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四、外心

1、
O

ABC
的外心

OAOBOC
, 若O是
ABC
的外心则
S
BOC
:S
AOC
:S
AOB
sinBOC:sinAOC:sinAOBsin2A:sin2 B:sin2C


sinAOAsinBOBsinCOC0


2、 已知
O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O A
2
OB
2
OC
2
,则
O

△ABC
的外
心.

OA
2
OB
2
 OC
2
,则
OA
2
OB
2
OC
2,∴
OAOBOC
,则
O

△ABC
的外心,如图 1。


C

B


A
B
M
P

图1
图2

O
O
A
C

第 4 页 共 10 页
B



3、已知
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 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
OBOCABAC



(0,
OP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
)


ABcosBACcosC
2


△ABC
的外心,如图2。

例4 若
O

ABC
内一点,
OAOBOC
,则
O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
心 D.重心

关于“欧拉定理”的一些问题: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
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 ”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
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2倍。

例5 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Q、G、
H三 点共线,且QG:GH=1:2。


证明:
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 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
(x
1
,0)、C(x< br>2
,y
2
),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x xx
2
y
2
xyx
D(
1
,0)、E(
1
,)、F(
2
,
2
)
由题设可设
Q(
1
,y
3
)、H(x
2
,y
4
)
, 222222
xx
2
y
2
xxy
G(
1,)AH(x
2
,y
4
),QF(
2

1
,
2
y
3
)

33222
BC(x
2
x
1
,y
2
)

AHBC
AHBCx
2
(x
2
x
1
)y
2
y
4
0

x(xx
1
)
y
4
22
y
2
y
C(x
2
,y
2
)
F
G
Q
A
第 5 页 共 10 页
H
E
x
B(x
1
,0) D


QFAC
x
2x
1
y
)y
2
(
2
y
3
)0

222
x(xx
1
)y
2
y
3

22

2y
2
2
QFACx
2
(
QH(x
2

x
1
2xx
1< br>3x
2
(x
2
x
1
)y
2
,y< br>4
y
3
)(
2
,)

222y
2
2
QG(
(
x
2
x
1
x
1
y
2
2xx
1
y
2
x
2
(x
2
x
1
)y
2,y
3
)(
2
,)
323632y
2
2
2x
2
x
1
3x
2
(x
2
x
1
)y
2
1
2xx
1
3x
2
(x
2
x
1
)y
2
,)(
2
, )

66y
2
6322y
2
2
1
=QH
3

QH=3QG
,故
Q、G、H
三点共线,且QG:GH1:2


例6.若
O、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求证
OHOAOBOC
.

证明
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CD
.

ADAB

CDBC
.又垂心为
H
AHBC

CHAB


AH

CD

CH

AD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AHDCDOOC,故
OHOAAHOAOBOC
.


“欧拉定理”简化:
例7 设
O

G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
OGOH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
是△
ABC
的重心

OG(OAOBOC)

按垂心定理
OHOAOBOC

由此可得
OGOH
.
1
3
1
3
1
3
第 6 页 共 10 页


补充练习一:

1.已知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 的三点,
O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11
1
OP
= (
OA
+
OB
+2
OC
),则点
P
一定为
ABC
( )
2
32
A.
AB
边中线的中点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重心 D.
AB
边的中点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
ABC
及一点O满足关 系式:
OA
2
BC
2
OB
2
AC
2
OC
2
AB
2
,则O为
ABC
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PAPBPC0< br>,
则P为
ABC
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

(ABAC)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足:
PAPCPAPBPBPC0
,则P点为三角形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BC ,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
aPAbPBcP0C
,则P点为 三角形的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
CACB2AB CP
,则P点轨迹一定通
过△ABC
(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2



ABAC

ABAC1
7.已知非零向量
A B

AC
满足

BC0,且
, 则
< br>
ABAC

ABAC
2

ABC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Hm(OAOBOC),则实数m = 。
第 7 页 共 10 页


9.点O是
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OBOBOCOCOA
,则点O

ABC
的()
A 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点
D 三条高的交点

10. 已知点G是
ABC
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 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
11

AMxAB

ANyAC
,则
3

xy

证 点G是
ABC
的重心,知
GAGBGC
O

1< br>得
AG(ABAG)(ACAG)
O
,有
AG(AB AC)
。又M,N,G三点共线
3
(A不在直线MN上),
于是存在< br>
,

,使得
AG

AM

A N(且



1)

1

AG

xAB

yAC
=
(ABAC)

3




1
11

3
。 得

,于是得
1
xy

x

y< br>
3





















第 8 页 共 10 页


补充练习二:
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在△ABC中,有命题①
ABACBC
;②
ABBCCA0< br>;③若
222

ABAC



ABA C

0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④若
ABAC0
,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上述命题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

AB AC

ABAC1
3、已知△ABC中,有



,试判断△ABC的形
BC0

ABAC
2

AB AC


状。
4、已知△ABC中,
ABa

BCb
,B是△ABC中的最大角,若
ab0
,试判
断△ABC的形 状。
5、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BCOBACOCAB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6、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 内的一动点,且点P满足
222222


ABAC

O POA




,



0 ,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

ABAC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7、已知O为平面内一点,A、B、C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 点P满足
1

OPOA


ABBC
< br>,



0,

,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2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8、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

ABAC


OPOA

< br>

,



0,

,则动点 P一定过△ABC的〔 〕

ABcosBACcosC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9、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

OBOCA BAC

OP




,



0,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2

ABcosBACcosC


第 9 页 共 10 页


〔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10、已知点G是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 M、N两点,且
11
AMxAB,ANyAC
,求证:
3

xy









补充练习三:
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0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且
OAOBOC0
,则
OAOB

于〔 〕
1
1
A、 B、0 C、1 D、


2
2
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A、B、C、所对的过分别是
a

b

c

aOAbOBcOC0
,则O是△ 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4、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与A不重合的一点,满足
ABAC3AP,则P
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OB

OC
满足
OAOB OC0

OAOBOC1
5、平面上的三个向量
OA
、< br>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6、在△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点,若AM=2,求
OA(OBOC)




第 10 页 共 10 页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法律关系的要素-宣誓词


陈赫女友许婧-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白鹭洲中学-综治工作汇报


电视机原理-高校放假时间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务处-essay范文


福州中考-营销策划书范文


中秋送礼客户-教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