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55627
江苏大学排名-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
1.O是
ABC
的重心
OAOBOC0
;
若O是
ABC
的重心,则
S
BOC
S
AOC
S
AOB
1S
ABC
3
故
OAOBOC0
;
P
G
1
(PAPBPC)
G
为
ABC
的重
心.
3
2.O是
ABC
的垂心
OAOBOBO
COCOA
;
tanB:tanC
若O是
ABC
(非直角
三角形)的垂心,则
S
BOC
:S
AOC
:S
AOB
tanA:
故
tanAOAtanBOBtanCOC0
3.O是
ABC
的外心
|OA||OB||OC|
(或OAOBOC
)
sinAOC:sinAOBsin2A:sin2B:sin2C
若O是
ABC
的外心则
S
BOC
:S
AOC
:S
A
OB
sinBOC:
222
故
sin2AOAsin2BOBsin
2COC0
4.O是内心
ABC
的充要条件是
OA(
AB
|AB|
AC
AC
)OB(
BA
|B
A|
BC
|BC|
)OC(
CA
|CA|
CB
|CB|
)0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
br>AB,BC,CA
的单位向量为
e
1
,e
2
,e3
,则刚才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OA(e
1
e
3
)OB(e
1
e
2
)OC(e
2
e
3
)0
,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aOAbOBcOC0
。若O是
ABC
的内心,则
S
BOC
:S
AOC:S
AOB
a:b:c
故
aOAbOBc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
;
A
|AB|PC|BC|PA|CA|PB0P
是
ABC
的内心;
e
1
B
P
e
2
C
向量
<
br>(
AB
AC
)(
0)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
BAC
的角平
|AB||AC|
分线所在
直线);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
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
AB
AB
AC
AC
)
,
0,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解析:因为
AB
AB
是向量
AB
的单位向量设
AB
与
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
为
e
1
和e
2
, 又
- 1 -
OPOAAP
,则原式可化为
AP
(e
1e
2
)
,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平分
BAC
,那么在ABC
中,AP平分
BAC
,则知选B.
(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
例2.
H
是△
A 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HAHBHBHCHCHA
点
H
是△
ABC
的垂心.
由
HAHBHBHCHB(HC HA)0HBAC0HBAC
,
同理
HCAB
,
HABC
.故
H
是△
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 < br>例3.(湖南)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P是△ABC的(D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由< br>PAPBPBPC得PAPBPBPC0
.即
PB(PAPC)0 ,即PBCA0
则
PBCA,同理PABC,PCAB
所以P为
ABC
的垂心. 故选D.
(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
例4.
G
是△
A 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GAGBGC
=0
点
G
是△
ABC
的重
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
GBGCGE
连结
BE
和
CE
,则
CE=GB
,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形< br>
D
是
BC
的中点,
AD
为
BC
边 上的中
线.
将
GBGCGE
代入
GAGBGC
=0,
得GAEG
=0
GAGE2GD
,故
G
是△
ABC
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
例5.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G
是△
ABC
的重心
PG(PAPBPC)
.
证明
PGPAAGPBBGPCC G
3PG(AGBGCG)(PAPBPC)
∵
G
是△
ABC
的重心 ∴
GAGBGC
= 0
AGBGCG
=0,即
3PGPAPBPC
由此可得
PG(PAPBPC)
.(反之亦然(证略))
例6 若
O
为
ABC
内一点,
OAOBOC0
,则
O
是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
心
解 析:由
OAOBOC0
得
OBOCOA
,如图以OB、OC为相 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
1
3
1
3
- 2 -
1
OBOCOD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
OEOD
,<
br>OA2OE
,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
2
质,所以是重心,选D。
(四)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
例7若
O
为
ABC
内一点,
OAOBOC
,则
O
是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
O
到
A
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
O
是
ABC
的外心 ,选B。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8.已知向量
OP
1
,
OP
2
,
OP
3
满足条件
OP
1
+
OP
2
+
OP
3
=0,|
OP
1|=|
OP
2
|=|
OP
3
|=1,
求证
△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数学》第一册(
下),复习参考题五
B
组第6题)
证明 由已知
OP
1
+
OP
2
=-
OP
3
,两边平方得
OP
1
·
OP
2
=
,
同理
OP<
br>2
·
OP
3
=
OP
3
·
OP
1
=
,
∴|
P
1
P
2|=|
P
2
P
3
|=|
P
3
P
1
|=
3
,从而△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
反之,若点
O
是正三角形△
P
1
P
2
P
3
的中心,则显然有
OP
1
+
OP
2
+
OP
3
=0且|
OP
1
|=|
OP
2
|=|
OP
3
|.
即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OP
1
1
2
1
2
+
OP
2
+
OP
3<
br>=0且|
OP
1
|=|
OP
2
|=|
OP<
br>3
|
点
O
是正△
P
1
P
2
P
3
的中心.
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
、重心、垂心。求证:Q、G、H三点共
线,且QG:GH=1:2。
【证明】:以A为原点
,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
(x
1
,
0)、C(x
2
,y
2
),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
xxx
2
y
2
xyx
D(
1
,0)
、E(
1
,)、F(
2
,
2
)
由题设可设
Q(
1
,y
3
)、H(x
2
,y
4
)<
br>,
222222
xx
2
y
2
xxy
y
G(
1
,)AH(x
2
,y
4
),QF(<
br>2
1
,
2
y
3
)
C(x
2
,y
2
)
33222
BC(x
2
x
1
,y
2
)
AHBC
AH
BCx
2
(x
2
x
1
)y
2
y<
br>4
0
y
4
x
2
(x2
x
1
)
y
2
A
D
F
G
Q x
B(x
1
,0)
H
E
QFAC
x
2
x
1
y
)y
2
(2
y
3
)0
222
x(xx
1
)y
2
y
3
22
2y
2
2
QFACx
2
(
QH(x
2
x
1
2xx
1
3x
2
(x
2
x<
br>1
)y
2
,y
4
y
3
)(
2<
br>,)
222y
2
2
- 3 -
QG(
(
x
2
x
1
x
1
y
2
2xx
1
y
2
x<
br>2
(x
2
x
1
)y
2
,y
3
)(
2
,)
323632y
2
2
2x
2
x
1
3x
2
(x
2
x
1
)y
2
1
2xx
1
3x
2
(x
2
x
1
)y
2
,)(
2
,)
66y
2
6322y
2
2
1
=Q
H
3
即
QH=3QG
,故
Q、G、H
三点共线,且
QG:GH
=1:2
例10.若
O、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求证
OHOAOBOC
.
证明
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连<
br>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
CD
.
∴
ADAB
,
CDBC
.又垂心为
H
,<
br>AHBC
,
CHAB
,
∴
AH
∥
CD
,
CH
∥
AD
,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
AHDCDOOC,故
OHOAAHOAOBOC
.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
”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
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2倍。
“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简化成如下的向量问题.
例11. 设
O
、
G
、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垂
心. 求证
OGOH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
是△
ABC
的重心
OG(OAOBOC)
按垂心定理
OHOAOBOC
由此可得
OGOH
.
一、“重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1】
G
是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
GAGBGC0
,则
G是
△ABC
的重心.如图
⑴.
1
3
1
31
3
C
A'
G
A
图⑴
P
B
M
A
B
C
O
图⑵
,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命题2】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
OPOA
(ABAC)
,
(0,)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重心.
- 4 -
【解析】 由题意
AP
(ABAC)
,当
(0,)
时,由于
(ABAC)
表示
BC
边上的中线所在
直线的向量,所以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重心,如图⑵.
二、“垂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3】
P
是
△ABC
所
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
P
是
△
ABC
的垂心.
【解析】 由
PAPBPBPC
,得
PB
(PAPC)0
,即
PBCA0
,所以
PB⊥CA
.同理
可证
PC⊥AB
,
PA⊥BC
.∴
P
是
△ABC<
br>的垂心.如图⑶.
A
E
C
M
B
C
P
图⑶
P
A
O
H
F
图⑷
B
【命题4】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br>满足
ABAC
,
(0,
OPO
A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垂心.
ABcosBACcosC
ABACABAC
BC0
,
,由于
【解析】 由题意
AP
ABcosBACcosC
ABcosBACcosC
即
ABBC
ABcosB
ACBC
ACcosC
BCCB0
,所以
AP
表示垂直于<
br>BC
的向量,即
P
点在过点
A
且
垂直于
BC
的直线上,所以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垂心,如图⑷.
三、“内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5】 已知
I
为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
ABc
,
ACb
,
BCa
.若
aIAbIBcIC0
,则
I
是
△ABC
的内心
.
A
B
C
O
c
I
a
P
C
b
A
图⑹
- 5 -
B
图⑸
【解析】
∵
IBIAAB
,ICIAAC,则由题意得
(abc)IAbAB
cAC0
,
ABAC
,
∵
bABcACACABABACACAB
ABAC
<
br>
bc
ABAC
.∵
AB
与
AC
分别为
AB
和
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
AI
abc
ABAC
AC
AB
∴
AI
与
∠BAC
平分线共线,即
AI<
br>平分
BAC
.
同理可证:
BI
平分
ABC,
CI
平分
ACB
.从而
I
是
△ABC的内心,如图⑸.
【命题6】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ABAC
,
(0,
OPOA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内心.
ABAC
ABAC
,∴当
(0,
【解析】 由题意得
AP
)
时,
AP
表示
BAC
的平分线所在直
A
BAC
线方向的向量,故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
BC
的内心,如图⑹.
四、“外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7】 已知<
br>O
是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OA
2
OB2
OC
2
,则
O
是
△ABC
的外心.
C
A
O
B
O
A
B
M
P
C
图
⑺
222
图⑻
222
【解析】 若
OAOBOC
,则
OAOBOC
,∴
OAOBOC
,则
O
是△ABC
的
外心,如图⑺。
,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命题7】 已知
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
A
OBOCABAC
,OP
(0,)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外心。
ABcosBACcosC
2
- 6
-
OBOC
ABAC
表示垂直于
【解析】 由于过
BC
的中点,当
(0,)
时
,
ABcosBACcosC
2
BC
的向量(注意:理由见二、4条解释。),所以
P
在
BC
垂
直平分线上,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外心,如图⑻。
补充练习
1.已知
A
、
B
、
C
是平面上
不共线的三点,
O
是三角形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1
11
OP
= (
OA
+
OB
+2
OC
),则点
P
一定为三角形
ABC
的
( B )
3
22
A.
AB
边中线的中点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重心
D.
AB
边的中点
1. B取
AB
边的中点
M
,
则
OAOB2OM
,由
OP
3
1
11
(OA
+
OB
+2
OC
)可得
3
22
3
OP3OM2MC
,∴
MP
2
MC
,即点
P
为三角形中
AB
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
=
点
P不过重心,故选B.
2
2222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
ABC
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
O
A
+
BC
=
OB
+
CA
=OC
+
AB
2
,则O为
ABC
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
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PAPBPC0
,则P为
ABC
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
(ABAC)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足:
PAPCPAPBPBPC0
,则P点为三角形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
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
aPAbPBcPC0
,则P
点
为三角形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2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
CACB2ABCP
,则P点轨迹一
定通过△ABC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 7 -
→→→→
A
BACABAC1
→→→
7.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 + )·BC=0且 · =
, 则△ABC为( )
→
||AC
→
|
→
|
→
|
2
|AB|AB|AC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ABAC
)·=0,即角
A
的平分线垂直于
BC
,∴
AB
=
AC
,又
|AB||AC|
ABAC<
br>1
=
,∠
A
=,所以△
ABC
为等边三角形,选
D
.
cosA
3
|AB||AC|
2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Hm(OAOBOC)
,则实数m
= 1
9.点O是
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OBOB
OCOCOA
,则点O是
ABC
的(B )
(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高的交点
10. 如图
1,已知点G是
ABC
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
AMxAB
,
ANyAC
,则
11
3
。
xy
证
点G是
ABC
的重心,知
GAGBGC
O
,
1<
br>得
AG(ABAG)(ACAG)
O
,有
AG(AB
AC)
。又M,N,G三点共线(A不在直线MN
3
上),
于是存在<
br>
,
,使得
AG
AM
A
N(且
1)
,
1
有
AG
xAB
yAC
=
(ABAC)
,
3
1
11
3
。 得
,于是得
1
xy
x
y<
br>
3
- 8 -
1、课前练习
1.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1.2在△ABC中,有命题①
ABACBC
;②
ABBCCA0
;③若
ABACABAC0
,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④若
ABAC0
,则△ABC为锐角三角形,上述命题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222
ABAC
ABAC1
例1、已知△ABC中,有
和
,试判断△ABC的形状。
BC0
A
BAC
2
ABAC
练习1、已知△ABC中,ABa
,
BCb
,B是△ABC中的最大角,若
ab0
,试判断△ABC
的形状。
4、运用向量等式实数互化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
例2、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BCOBACOCAB
,则<
br>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5、运用向量等式图形化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
222222
ABAC
例3、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
的一动点,且点P满足
OPOA
,
0,
,
ABAC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练习2、已知O为平面内一点,A、B、C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
,动点P满足
1
OPOA
ABBC
,
0,
,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2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例4、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ABAC
OPOA
,
0,
,则动点P一定过△ABC
的〔 〕
ABcosBACcosC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练习3、已知O是△ABC所在
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OBOCABAC
OP<
br>
,
0,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
2
ABcosBACcosC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 9 -
例5、已知点G是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M、N两点,且
11<
br>AMxAB,ANyAC
,求证:
3
xy
7、作业
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0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且
OAOBOC0
,则
OAOB
等于〔 〕
1
1
A、
B、0 C、1 D、
2
2
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A、B、C、所对的过分别是
a
、
b
、
c
若
aOAbOBcOC0
,则O是△
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4、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与A不重合的一点,满足
ABAC3AP,则P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5、平面上的三个向量
OA
、
OB
、
OC
满足
OAOBOC0
,
OAOBO
C1
,求证:
△ABC为正三角形。
6、在△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
点,若AM=2,求
OA(OBOC)
- 10 - <
/p>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
1.O是
ABC
的重
心
OAOBOC0
;
若O是
ABC
的重心,则
S
BOC
S
AOC
S
AOB
1
S
ABC
3
故
OAOBOC0
;
PG
1
(PAPBPC)
G
为
ABC
的重心.
3
2.O是
ABC
的垂心
OAOBO
BOCOCOA
;
tanB:tanC
若O是
ABC
(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
S
BOC
:S
AOC
:S
AOB
tanA:
故
tanAOAtanBOBtanCOC0
<
br>3.O是
ABC
的外心
|OA||OB||OC|
(
或
OAOBOC
)
sinAOC:sinAOBsin2A:sin2B:sin2C
若O是
ABC
的外心则
S
BOC
:S
AOC
:S
A
OB
sinBOC:
222
故
sin2AOAsin2BOBsin
2COC0
4.O是内心
ABC
的充要条件是
OA(
AB
|AB|
AC
AC
)OB(
BA
|B
A|
BC
|BC|
)OC(
CA
|CA|
CB
|CB|
)0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
br>AB,BC,CA
的单位向量为
e
1
,e
2
,e3
,则刚才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OA(e
1
e
3
)OB(e
1
e
2
)OC(e
2
e
3
)0
,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aOAbOBcOC0
。若O是
ABC
的内心,则
S
BOC
:S
AOC:S
AOB
a:b:c
故
aOAbOBc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
;
A
|AB|PC|BC|PA|CA|PB0P
是
ABC
的内心;
e
1
B
P
e
2
C
向量
<
br>(
AB
AC
)(
0)
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
BAC
的角平
|AB||AC|
分线所在
直线);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
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
AB
AB
AC
AC
)
,
0,
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解析:因为
AB
AB
是向量
AB
的单位向量设
AB
与
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
为
e
1
和e
2
, 又
- 1 -
OPOAAP
,则原式可化为
AP
(e
1e
2
)
,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平分
BAC
,那么在ABC
中,AP平分
BAC
,则知选B.
(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
例2.
H
是△
A 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HAHBHBHCHCHA
点
H
是△
ABC
的垂心.
由
HAHBHBHCHB(HC HA)0HBAC0HBAC
,
同理
HCAB
,
HABC
.故
H
是△
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 < br>例3.(湖南)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P是△ABC的(D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由< br>PAPBPBPC得PAPBPBPC0
.即
PB(PAPC)0 ,即PBCA0
则
PBCA,同理PABC,PCAB
所以P为
ABC
的垂心. 故选D.
(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
例4.
G
是△
A 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GAGBGC
=0
点
G
是△
ABC
的重
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
GBGCGE
连结
BE
和
CE
,则
CE=GB
,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形< br>
D
是
BC
的中点,
AD
为
BC
边 上的中
线.
将
GBGCGE
代入
GAGBGC
=0,
得GAEG
=0
GAGE2GD
,故
G
是△
ABC
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
例5.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G
是△
ABC
的重心
PG(PAPBPC)
.
证明
PGPAAGPBBGPCC G
3PG(AGBGCG)(PAPBPC)
∵
G
是△
ABC
的重心 ∴
GAGBGC
= 0
AGBGCG
=0,即
3PGPAPBPC
由此可得
PG(PAPBPC)
.(反之亦然(证略))
例6 若
O
为
ABC
内一点,
OAOBOC0
,则
O
是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
心
解 析:由
OAOBOC0
得
OBOCOA
,如图以OB、OC为相 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
1
3
1
3
- 2 -
1
OBOCOD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
OEOD
,<
br>OA2OE
,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
2
质,所以是重心,选D。
(四)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
例7若
O
为
ABC
内一点,
OAOBOC
,则
O
是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
O
到
A
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
O
是
ABC
的外心 ,选B。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8.已知向量
OP
1
,
OP
2
,
OP
3
满足条件
OP
1
+
OP
2
+
OP
3
=0,|
OP
1|=|
OP
2
|=|
OP
3
|=1,
求证
△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数学》第一册(
下),复习参考题五
B
组第6题)
证明 由已知
OP
1
+
OP
2
=-
OP
3
,两边平方得
OP
1
·
OP
2
=
,
同理
OP<
br>2
·
OP
3
=
OP
3
·
OP
1
=
,
∴|
P
1
P
2|=|
P
2
P
3
|=|
P
3
P
1
|=
3
,从而△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
反之,若点
O
是正三角形△
P
1
P
2
P
3
的中心,则显然有
OP
1
+
OP
2
+
OP
3
=0且|
OP
1
|=|
OP
2
|=|
OP
3
|.
即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OP
1
1
2
1
2
+
OP
2
+
OP
3<
br>=0且|
OP
1
|=|
OP
2
|=|
OP<
br>3
|
点
O
是正△
P
1
P
2
P
3
的中心.
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
、重心、垂心。求证:Q、G、H三点共
线,且QG:GH=1:2。
【证明】:以A为原点
,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
(x
1
,
0)、C(x
2
,y
2
),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
xxx
2
y
2
xyx
D(
1
,0)
、E(
1
,)、F(
2
,
2
)
由题设可设
Q(
1
,y
3
)、H(x
2
,y
4
)<
br>,
222222
xx
2
y
2
xxy
y
G(
1
,)AH(x
2
,y
4
),QF(<
br>2
1
,
2
y
3
)
C(x
2
,y
2
)
33222
BC(x
2
x
1
,y
2
)
AHBC
AH
BCx
2
(x
2
x
1
)y
2
y<
br>4
0
y
4
x
2
(x2
x
1
)
y
2
A
D
F
G
Q x
B(x
1
,0)
H
E
QFAC
x
2
x
1
y
)y
2
(2
y
3
)0
222
x(xx
1
)y
2
y
3
22
2y
2
2
QFACx
2
(
QH(x
2
x
1
2xx
1
3x
2
(x
2
x<
br>1
)y
2
,y
4
y
3
)(
2<
br>,)
222y
2
2
- 3 -
QG(
(
x
2
x
1
x
1
y
2
2xx
1
y
2
x<
br>2
(x
2
x
1
)y
2
,y
3
)(
2
,)
323632y
2
2
2x
2
x
1
3x
2
(x
2
x
1
)y
2
1
2xx
1
3x
2
(x
2
x
1
)y
2
,)(
2
,)
66y
2
6322y
2
2
1
=Q
H
3
即
QH=3QG
,故
Q、G、H
三点共线,且
QG:GH
=1:2
例10.若
O、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求证
OHOAOBOC
.
证明
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连<
br>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
CD
.
∴
ADAB
,
CDBC
.又垂心为
H
,<
br>AHBC
,
CHAB
,
∴
AH
∥
CD
,
CH
∥
AD
,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
AHDCDOOC,故
OHOAAHOAOBOC
.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
”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
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2倍。
“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简化成如下的向量问题.
例11. 设
O
、
G
、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垂
心. 求证
OGOH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
是△
ABC
的重心
OG(OAOBOC)
按垂心定理
OHOAOBOC
由此可得
OGOH
.
一、“重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1】
G
是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若
GAGBGC0
,则
G是
△ABC
的重心.如图
⑴.
1
3
1
31
3
C
A'
G
A
图⑴
P
B
M
A
B
C
O
图⑵
,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命题2】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
OPOA
(ABAC)
,
(0,)
,则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重心.
- 4 -
【解析】 由题意
AP
(ABAC)
,当
(0,)
时,由于
(ABAC)
表示
BC
边上的中线所在
直线的向量,所以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重心,如图⑵.
二、“垂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3】
P
是
△ABC
所
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
P
是
△
ABC
的垂心.
【解析】 由
PAPBPBPC
,得
PB
(PAPC)0
,即
PBCA0
,所以
PB⊥CA
.同理
可证
PC⊥AB
,
PA⊥BC
.∴
P
是
△ABC<
br>的垂心.如图⑶.
A
E
C
M
B
C
P
图⑶
P
A
O
H
F
图⑷
B
【命题4】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br>满足
ABAC
,
(0,
OPO
A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垂心.
ABcosBACcosC
ABACABAC
BC0
,
,由于
【解析】 由题意
AP
ABcosBACcosC
ABcosBACcosC
即
ABBC
ABcosB
ACBC
ACcosC
BCCB0
,所以
AP
表示垂直于<
br>BC
的向量,即
P
点在过点
A
且
垂直于
BC
的直线上,所以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垂心,如图⑷.
三、“内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5】 已知
I
为
△ABC
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
ABc
,
ACb
,
BCa
.若
aIAbIBcIC0
,则
I
是
△ABC
的内心
.
A
B
C
O
c
I
a
P
C
b
A
图⑹
- 5 -
B
图⑸
【解析】
∵
IBIAAB
,ICIAAC,则由题意得
(abc)IAbAB
cAC0
,
ABAC
,
∵
bABcACACABABACACAB
ABAC
<
br>
bc
ABAC
.∵
AB
与
AC
分别为
AB
和
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
∴
AI
abc
ABAC
AC
AB
∴
AI
与
∠BAC
平分线共线,即
AI<
br>平分
BAC
.
同理可证:
BI
平分
ABC,
CI
平分
ACB
.从而
I
是
△ABC的内心,如图⑸.
【命题6】 已知
O
是平面上一定点,
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
ABAC
,
(0,
OPOA
)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内心.
ABAC
ABAC
,∴当
(0,
【解析】 由题意得
AP
)
时,
AP
表示
BAC
的平分线所在直
A
BAC
线方向的向量,故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
BC
的内心,如图⑹.
四、“外心”的向量风采
【命题7】 已知<
br>O
是
△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若
OA
2
OB2
OC
2
,则
O
是
△ABC
的外心.
C
A
O
B
O
A
B
M
P
C
图
⑺
222
图⑻
222
【解析】 若
OAOBOC
,则
OAOBOC
,∴
OAOBOC
,则
O
是△ABC
的
外心,如图⑺。
,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
P
满足【命题7】 已知
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
A
OBOCABAC
,OP
(0,)
,则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外心。
ABcosBACcosC
2
- 6
-
OBOC
ABAC
表示垂直于
【解析】 由于过
BC
的中点,当
(0,)
时
,
ABcosBACcosC
2
BC
的向量(注意:理由见二、4条解释。),所以
P
在
BC
垂
直平分线上,动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
△ABC
的外心,如图⑻。
补充练习
1.已知
A
、
B
、
C
是平面上
不共线的三点,
O
是三角形
ABC
的重心,动点
P
满足
1
11
OP
= (
OA
+
OB
+2
OC
),则点
P
一定为三角形
ABC
的
( B )
3
22
A.
AB
边中线的中点
B.
AB
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
C.重心
D.
AB
边的中点
1. B取
AB
边的中点
M
,
则
OAOB2OM
,由
OP
3
1
11
(OA
+
OB
+2
OC
)可得
3
22
3
OP3OM2MC
,∴
MP
2
MC
,即点
P
为三角形中
AB
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
=
点
P不过重心,故选B.
2
2222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
ABC
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
O
A
+
BC
=
OB
+
CA
=OC
+
AB
2
,则O为
ABC
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
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PAPBPC0
,则P为
ABC
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
(ABAC)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足:
PAPCPAPBPBPC0
,则P点为三角形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
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
aPAbPBcPC0
,则P
点
为三角形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2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
CACB2ABCP
,则P点轨迹一
定通过△ABC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 7 -
→→→→
A
BACABAC1
→→→
7.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 + )·BC=0且 · =
, 则△ABC为( )
→
||AC
→
|
→
|
→
|
2
|AB|AB|AC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ABAC
)·=0,即角
A
的平分线垂直于
BC
,∴
AB
=
AC
,又
|AB||AC|
ABAC<
br>1
=
,∠
A
=,所以△
ABC
为等边三角形,选
D
.
cosA
3
|AB||AC|
2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Hm(OAOBOC)
,则实数m
= 1
9.点O是
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OBOB
OCOCOA
,则点O是
ABC
的(B )
(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高的交点
10. 如图
1,已知点G是
ABC
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
AMxAB
,
ANyAC
,则
11
3
。
xy
证
点G是
ABC
的重心,知
GAGBGC
O
,
1<
br>得
AG(ABAG)(ACAG)
O
,有
AG(AB
AC)
。又M,N,G三点共线(A不在直线MN
3
上),
于是存在<
br>
,
,使得
AG
AM
A
N(且
1)
,
1
有
AG
xAB
yAC
=
(ABAC)
,
3
1
11
3
。 得
,于是得
1
xy
x
y<
br>
3
- 8 -
1、课前练习
1.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1.2在△ABC中,有命题①
ABACBC
;②
ABBCCA0
;③若
ABACABAC0
,
则△ABC为等腰三角形;④若
ABAC0
,则△ABC为锐角三角形,上述命题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222
ABAC
ABAC1
例1、已知△ABC中,有
和
,试判断△ABC的形状。
BC0
A
BAC
2
ABAC
练习1、已知△ABC中,ABa
,
BCb
,B是△ABC中的最大角,若
ab0
,试判断△ABC
的形状。
4、运用向量等式实数互化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
例2、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ABCOBACOCAB
,则<
br>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5、运用向量等式图形化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
222222
ABAC
例3、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
的一动点,且点P满足
OPOA
,
0,
,
ABAC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练习2、已知O为平面内一点,A、B、C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
,动点P满足
1
OPOA
ABBC
,
0,
,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2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例4、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ABAC
OPOA
,
0,
,则动点P一定过△ABC
的〔 〕
ABcosBACcosC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练习3、已知O是△ABC所在
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
OBOCABAC
OP<
br>
,
0,
,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
2
ABcosBACcosC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 9 -
例5、已知点G是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M、N两点,且
11<
br>AMxAB,ANyAC
,求证:
3
xy
7、作业
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
OAOBOC0
,则O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且
OAOBOC0
,则
OAOB
等于〔 〕
1
1
A、
B、0 C、1 D、
2
2
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A、B、C、所对的过分别是
a
、
b
、
c
若
aOAbOBcOC0
,则O是△
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4、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与A不重合的一点,满足
ABAC3AP,则P是△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5、平面上的三个向量
OA
、
OB
、
OC
满足
OAOBOC0
,
OAOBO
C1
,求证:
△ABC为正三角形。
6、在△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
点,若AM=2,求
OA(OBOC)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