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四心与向量完美结合

余年寄山水
567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18: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檀香山大学-欢庆元旦手抄报



三角形的“四心”与向量的完美结合
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的
向量形式
一. 知识点总结
1)O是
ABC
的重心

OAOBOC0
; S
BOC
S
AOC
S
AOB

1< br>S
ABC
3
若O是
ABC
的重心,则

OAOBOC0
;


uuuruuuruuuruuur
1
PG(PAPBPC)

G

ABC
的重心. < br>3
2)O是
ABC
的垂心

OAOBOBOCOC OA
;
若O是
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
tanB: tanC

S
BOC
:S
AOC
:S
AOB
tanA:


tanAOAtanBOBtanCOC0

3)O是
ABC
的外心

|OA||OB||OC|
(或
OAOBOC
222
)
若O是
ABC
的外心

S
BOC
:S
AOC
:S
AOB
sinBOC:sinAOC:sinAOBsin2A:sin2B:sin2C


sin2AOAsin2BOBsin2COC0

4)O是内心
ABC
的充要条件是
OA(
AB
|AB |

AC
AC
)OB(
BA
|BA|

BC
|BC|
)OC(
CA
|CA|

CB
|CB|
)0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
AB,BC,C A



单位向量为
e
1
,e
2,e
3
,则刚才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
写成
OA(e
1
e
3
)OB(e
1
e
2< br>)OC(e
2
e
3
)0

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aOAbOBcOC0

若O是
ABC
的内心,则
S
BOC
:S
AO C
:S
AOB
a:b:c


aOAbOBc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
;
uuuruuuruuuruuuruuuruuurr
|AB|PC|BC|PA|CA|PB 0P
ABC
的内心;
uuur
uuur
AC
ABuur

uuur
)(


0)
所在直线过< br>ABC
的内心(是
BAC
向量

(
u
| A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二. 范例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 不共线的三
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
AB
AB
AC
AC
)




0,< br>
则P点的轨
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B
C
A
P



解析:因为
A B
AB
uuur
uuuruuur
是向量
AB
的单位向量设
AB

AC
方向上的
单位向量分别为
e
1
和e
2
, 又
OPOAAP
,则原式可化为
由菱形的基本性质 知AP平分
BAC
,那么在
ABC
AP

(e
1
e
2
)

中,AP平分
BAC
,则知选B .
点评:这道题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新颖、陌生”,首先
AB
AB
是什么? 没见过!想想,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不就是单
位向量? 此题所用的都必须是简单的基本知识,如向 量的
加减法、向量的基本定理、菱形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性
质等,若十分熟悉,又能迅速地 将它们迁移到一起,解这道
题一点问题也没有。
(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
HAHBHBHCHCHA
例2.
H
是△
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H
是△
ABC
的垂心.
HAHBHBHCHB(HCHA)0HBAC0HBAC
,
同理
HCAB

HABC
.故
H
是△
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
略))

例3.(湖南)P是△ABC所 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P是△ABC的(D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由
PAPBPBPC得PAPBPBPC0
.

PB(PAPC)0,即PBCA0






PBCA,同理PABC,PCAB

所以P为
ABC
的垂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有关运算, 及“数量积为零,则两
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三角形垂心定义等相关知识.将三角形
垂心的定义 与平面向量有关运算及“数量积为零,则两向量
所在直线垂直” 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
(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
例4.
G
是△< br>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GAGBGC
=0


G
是△
ABC
的重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
GBGCGE

连结
BE
和< br>CE
,则
CE=GB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


D

BC
的中点,
AD

BC
边上的中线.

GBGCGE
代入
GAGBGC
=0,
GAEG
=0

GAGE2GD
,故
G
是△
ABC
的重心.(反之
亦然(证略))



例5.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G
是 △
ABC
的重心

PG
1
(PAPBPC)
.
3
证明
PGPAAGPBBGPCCG

3P G(AGBGCG)(PAPBPC)


G
是△
ABC
的重心

GAGBGC=0

3
AGBGCG
=0,即
3PGPAPBPC

A
由此可得
PG
1
(
PAPBPC
)
.(反之亦然(证略))




uuuruuuruuurr
例6若
O

ABC
内一点,
OAOBOC0
,则
O

ABC

(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uuuruuuruuurruuuruuuruuur解析:由
OAOBOC0

OBOCOA
,如图以
B
O
E
D
C
OB、OC为相
uuuruuuruuur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
OBOCOD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

OE 
1
OD

OA2OE
,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
2
uuuruuur
所以是重心,选D。
点评:本题需要扎实的平面几何知识,平 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互相平分及三角形重心性质:重心是三角形中线的内分点,
所分这比为


2
。本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平面向量的有关运
1
算与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三角形重心性质等相
关知识巧妙结合。



(四).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
例7
uuuruuuruuur
OAOBOC

O

ABC
内一点,,则
O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
O

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 。故
O


ABC
的外心 ,选B。
点评:本题将平面向量模的定义与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及性质
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8.已知向量
OP
1

OP
2

OP
3
满足条件
OP
1
+
OP
2
+
OP
3
=0,
|
OP
1
|=|
OP
2
|=|
OP
3
|=1,
求证 △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 《数学》第一册(下),复
习参考题五
B
组第6题)
证明 由已知
OP
1
+
OP
2
=-
OP
3
,两边平方 得
OP
1
·
OP
2
=

1

2
同理
OP
2
OP
3
·=
OP
3
·
OP
1
=

1

2
∴|
P
1
P
2
|=|
P
2
P
3
|=|
P
3
P
1
|=
3
,从而△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 < br>反之,若点
O
是正三角形△
P
1
P
2
P3
的中心,则显然有
OP
1
+
OP
2
+
OP
3
=0且|
OP
1
|=|
OP
2
| =|
OP
3
|.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OP
1
+
OP
2
+
OP
3
=0且|
OP
1|=|
OP
2
|=|
OP
3
|

点< br>O
是正△
P
1
P
2
P
3

中心.
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
重心、垂心。求证:Q、 G、H三点共线,且QG:GH=1:2。






【证明】: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
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 x
1
,0)、C(x
2
,y
2
),D、
E、F分别 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D(
x
1
xx
2
y
2
xy
,0)、E(
1
,)、F(
2
,
2
)

22222
y
C(x
2
,y
2
)
x
由题设可设
Q(< br>1
,y
3
)、H(x
2
,y
4
)
,
2
xx
2
y
2
G(
1
,)
< br>33
uuuuruuur
xxy
AH(x
2
,y
4
),QF(
2

1
,
2
y
3
)

222
uuur
BC(x
2
x
1
,y
2
)

uuuuruuur
Q
AHBC
u uuuruuur
AH•BCx
2
(x
2
x
1
)y
2
y
4
0

F
G
Q
A
D
H
E
x
B(x
1
,0)
x
2
(x
2
x
1
)
y
2
uuuruuuur
Q
QFAC
uuuruuuur
xxy
Q F•ACx
2
(
2

1
)y
2
(2
y
3
)0

222
x(xx
1
)y
2
y
3

22

2y
2
2
y
4

uuuur
x2xx
1
3x
2
(x
2
x
1
)y
2
QH(x
2

1
,y
4
y
3
)(
2
, )

222y
2
2
uuur
xx
1
x
1
y
2
2xx
1
y
2
x
2(x
2
x
1
)y
2
QG(
2
 ,y
3
)(
2
,)
323632y
2
2< br>2x
2
x
1
3x
2
(x
2
x< br>1
)y
2
1
2xx
1
3x
2
(x
2
x
1
)y
2
,)(
2
,)

66y
2
6322y
2
2
ur
1
uuu
=QH
3
(



uuuuruuur

QH=3QG
,故
Q、G、H
三点共 线,且
QG:GH
=1:2
【注】:本例如果用平面几何知识、向量的代数运算和< br>几何运算处理,都相当麻烦,而借用向量的坐标形式,将向
量的运算完全化为代数运算,这样就将 “形”和“数”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很多对称、共线、共点、垂直等问题
的证明,都可转 化为熟练的代数运算的论证。
例10.若
O、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
求证





证明 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连< br>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CD
.

ADAB

CDBC
.又垂心为
H
,< br>AHBC

CHAB


AH

CD

CH

AD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AHDCDOOC,故
OHOAAHOAOBOC
.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
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OHOAOBOC
.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 线”上,且为外——垂连线
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
2倍。
“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简化成如下的
向量问题.

例11. 设
O

G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
垂心.
求证
OG

1
OH

3
3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
是△
ABC
的重心

OG
1
(
OAOBOC
)

按垂心定理
由此可得
补充练习
1.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是三角形ABC
的重心,动点P满足
OP
=
OG

1
OH
.
3
OHOAOBOC

111
(
OA
+< br>OB
+2
OC
),则点
322
P一定为三角形ABC的
( B )
边中线的中点 边中线的三等
分点(非重心)
C.重心 边的中点



1. B取AB边的中点M,则
OAOB2OM,由
OP
+
OB
+2
OC
)可得3
OP3O M
1
2
2MC
,∴
MP

= (
13
1
OA
2
2
MC
,即点
3
P为三角 形中AB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点P不
过重心,故选B.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
ABC
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
uuuuuur2
2
=+=+
BCOBCAOC
AB
,则O为
ABC

222
uuuuuuruuuuur uuuuuur
uuuuuur
uuuuur
2
O
A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uuuruuuruuur
PAPBPC0
,则P为
ABC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
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

(ABAC)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
足:
uuuruuu ruuuruuuruuuruuur
PA•PCPA•PBPB•PC0
,则P点为三 角形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BC ,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
uuuruuuruuur
aPAbPB c•PC0
,则P点为三角形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
CA
2
CB2AB•CP
,则
2
P
点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7.已知非零向量与满足(+)·=0且·= , 则△ABC为( )
2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
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uuuruuur
ABAC
uur

uuur)·=0,即角
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
u
|AB||AC|
1
A的平分线垂
直于
uuuruuur
1

ABAC
r

uuur
=
,∠A=,所以BC,∴ AB=AC,又
cosAuuu
3
|AB||AC|
2
△ABC为等边三角形,选D.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Hm(OAOB OC)
,则实数m = 1
9.点O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 AOBOBOCOCOA
,则点O是
ABC
的(B )



(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
(D)三条高的交
10. 如图1,已知点G是
ABC
的重心,过G作直
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
uuuvuuuv
11
ANyAC
,则
3

xy
uuuuvuuuv
两点,且
AMxAB

A
M
G
G


B
图1




证 点G
N
C
uuuvuuuvuuu v

ABC
的重心,知
GAGBGC
O,
uuu vuuuvuuuvuuuvuuuv
uuuv
1
uuuvuuuv

AG(ABAG)(ACAG)
O,有
AG(ABAC)

3
又M,N,G三点共线(A不在直线MN上),
于是存在

,

,使得
AG

AM

AN(
且< br>


1)

uuuvuuuvuuuv
1
uuuvuuuv

AG

xAB

yAC
=
(ABAC)

3< br>uuuvuuuuvuuuv




1
113



,于是得
1

xy
< br>x

y

3




三角形的“四心”与向量的完美结合
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的
向量形式
一. 知识点总结
1)O是
ABC
的重心

OAOBOC0
; S
BOC
S
AOC
S
AOB

1< br>S
ABC
3
若O是
ABC
的重心,则

OAOBOC0
;


uuuruuuruuuruuur
1
PG(PAPBPC)

G

ABC
的重心. < br>3
2)O是
ABC
的垂心

OAOBOBOCOC OA
;
若O是
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
tanB: tanC

S
BOC
:S
AOC
:S
AOB
tanA:


tanAOAtanBOBtanCOC0

3)O是
ABC
的外心

|OA||OB||OC|
(或
OAOBOC
222
)
若O是
ABC
的外心

S
BOC
:S
AOC
:S
AOB
sinBOC:sinAOC:sinAOBsin2A:sin2B:sin2C


sin2AOAsin2BOBsin2COC0

4)O是内心
ABC
的充要条件是
OA(
AB
|AB |

AC
AC
)OB(
BA
|BA|

BC
|BC|
)OC(
CA
|CA|

CB
|CB|
)0

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
AB,BC,C A



单位向量为
e
1
,e
2,e
3
,则刚才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
写成
OA(e
1
e
3
)OB(e
1
e
2< br>)OC(e
2
e
3
)0

O是
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aOAbOBcOC0

若O是
ABC
的内心,则
S
BOC
:S
AO C
:S
AOB
a:b:c


aOAbOBcOC0或sinAOAsinBOBsinCOC0
;
uuuruuuruuuruuuruuuruuurr
|AB|PC|BC|PA|CA|PB 0P
ABC
的内心;
uuur
uuur
AC
ABuur

uuur
)(


0)
所在直线过< br>ABC
的内心(是
BAC
向量

(
u
| A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二. 范例
(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
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 不共线的三
个点,动点P满足
OPOA

(
AB
AB
AC
AC
)




0,< br>
则P点的轨
迹一定通过
ABC
的( )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
B
C
A
P



解析:因为
A B
AB
uuur
uuuruuur
是向量
AB
的单位向量设
AB

AC
方向上的
单位向量分别为
e
1
和e
2
, 又
OPOAAP
,则原式可化为
由菱形的基本性质 知AP平分
BAC
,那么在
ABC
AP

(e
1
e
2
)

中,AP平分
BAC
,则知选B .
点评:这道题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新颖、陌生”,首先
AB
AB
是什么? 没见过!想想,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不就是单
位向量? 此题所用的都必须是简单的基本知识,如向 量的
加减法、向量的基本定理、菱形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性
质等,若十分熟悉,又能迅速地 将它们迁移到一起,解这道
题一点问题也没有。
(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
HAHBHBHCHCHA
例2.
H
是△
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H
是△
ABC
的垂心.
HAHBHBHCHB(HCHA)0HBAC0HBAC
,
同理
HCAB

HABC
.故
H
是△
ABC
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
略))

例3.(湖南)P是△ABC所 在平面上一点,若
PAPBPBPCPCPA
,则P是△ABC的(D )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
解析:由
PAPBPBPC得PAPBPBPC0
.

PB(PAPC)0,即PBCA0






PBCA,同理PABC,PCAB

所以P为
ABC
的垂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有关运算, 及“数量积为零,则两
向量所在直线垂直”、三角形垂心定义等相关知识.将三角形
垂心的定义 与平面向量有关运算及“数量积为零,则两向量
所在直线垂直” 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
(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
例4.
G
是△< br>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GAGBGC
=0


G
是△
ABC
的重心.





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
GBGCGE

连结
BE
和< br>CE
,则
CE=GB

BE=GC

BGCE
为平行四边


D

BC
的中点,
AD

BC
边上的中线.

GBGCGE
代入
GAGBGC
=0,
GAEG
=0

GAGE2GD
,故
G
是△
ABC
的重心.(反之
亦然(证略))



例5.
P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
G
是 △
ABC
的重心

PG
1
(PAPBPC)
.
3
证明
PGPAAGPBBGPCCG

3P G(AGBGCG)(PAPBPC)


G
是△
ABC
的重心

GAGBGC=0

3
AGBGCG
=0,即
3PGPAPBPC

A
由此可得
PG
1
(
PAPBPC
)
.(反之亦然(证略))




uuuruuuruuurr
例6若
O

ABC
内一点,
OAOBOC0
,则
O

ABC

(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uuuruuuruuurruuuruuuruuur解析:由
OAOBOC0

OBOCOA
,如图以
B
O
E
D
C
OB、OC为相
uuuruuuruuur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
OBOCOD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

OE 
1
OD

OA2OE
,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
2
uuuruuur
所以是重心,选D。
点评:本题需要扎实的平面几何知识,平 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互相平分及三角形重心性质:重心是三角形中线的内分点,
所分这比为


2
。本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将平面向量的有关运
1
算与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三角形重心性质等相
关知识巧妙结合。



(四).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
例7
uuuruuuruuur
OAOBOC

O

ABC
内一点,,则
O

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
O

ABC
的三顶点距离相等 。故
O


ABC
的外心 ,选B。
点评:本题将平面向量模的定义与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及性质
等相关知识巧妙结合。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
例8.已知向量
OP
1

OP
2

OP
3
满足条件
OP
1
+
OP
2
+
OP
3
=0,
|
OP
1
|=|
OP
2
|=|
OP
3
|=1,
求证 △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 《数学》第一册(下),复
习参考题五
B
组第6题)
证明 由已知
OP
1
+
OP
2
=-
OP
3
,两边平方 得
OP
1
·
OP
2
=

1

2
同理
OP
2
OP
3
·=
OP
3
·
OP
1
=

1

2
∴|
P
1
P
2
|=|
P
2
P
3
|=|
P
3
P
1
|=
3
,从而△
P
1
P
2
P
3
是正三角形. < br>反之,若点
O
是正三角形△
P
1
P
2
P3
的中心,则显然有
OP
1
+
OP
2
+
OP
3
=0且|
OP
1
|=|
OP
2
| =|
OP
3
|.

O
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
OP
1
+
OP
2
+
OP
3
=0且|
OP
1|=|
OP
2
|=|
OP
3
|

点< br>O
是正△
P
1
P
2
P
3

中心.
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
重心、垂心。求证:Q、 G、H三点共线,且QG:GH=1:2。






【证明】: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
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 x
1
,0)、C(x
2
,y
2
),D、
E、F分别 为AB、BC、AC的中点,则有:
D(
x
1
xx
2
y
2
xy
,0)、E(
1
,)、F(
2
,
2
)

22222
y
C(x
2
,y
2
)
x
由题设可设
Q(< br>1
,y
3
)、H(x
2
,y
4
)
,
2
xx
2
y
2
G(
1
,)
< br>33
uuuuruuur
xxy
AH(x
2
,y
4
),QF(
2

1
,
2
y
3
)

222
uuur
BC(x
2
x
1
,y
2
)

uuuuruuur
Q
AHBC
u uuuruuur
AH•BCx
2
(x
2
x
1
)y
2
y
4
0

F
G
Q
A
D
H
E
x
B(x
1
,0)
x
2
(x
2
x
1
)
y
2
uuuruuuur
Q
QFAC
uuuruuuur
xxy
Q F•ACx
2
(
2

1
)y
2
(2
y
3
)0

222
x(xx
1
)y
2
y
3

22

2y
2
2
y
4

uuuur
x2xx
1
3x
2
(x
2
x
1
)y
2
QH(x
2

1
,y
4
y
3
)(
2
, )

222y
2
2
uuur
xx
1
x
1
y
2
2xx
1
y
2
x
2(x
2
x
1
)y
2
QG(
2
 ,y
3
)(
2
,)
323632y
2
2< br>2x
2
x
1
3x
2
(x
2
x< br>1
)y
2
1
2xx
1
3x
2
(x
2
x
1
)y
2
,)(
2
,)

66y
2
6322y
2
2
ur
1
uuu
=QH
3
(



uuuuruuur

QH=3QG
,故
Q、G、H
三点共 线,且
QG:GH
=1:2
【注】:本例如果用平面几何知识、向量的代数运算和< br>几何运算处理,都相当麻烦,而借用向量的坐标形式,将向
量的运算完全化为代数运算,这样就将 “形”和“数”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很多对称、共线、共点、垂直等问题
的证明,都可转 化为熟练的代数运算的论证。
例10.若
O、H
分别是△
ABC
的外心和垂心.
求证





证明 若△
ABC
的垂心为
H
,外心为
O
,如图.
连< br>BO
并延长交外接圆于
D
,连结
AD

CD
.

ADAB

CDBC
.又垂心为
H
,< br>AHBC

CHAB


AH

CD

CH

AD

∴四边形
AHCD
为平行四边形,

AHDCDOOC,故
OHOAAHOAOBOC
.
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
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

OHOAOBOC
.



(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 线”上,且为外——垂连线
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
2倍。
“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简化成如下的
向量问题.

例11. 设
O

G

H
分别是锐角△
ABC
的外心、重心、
垂心.
求证
OG

1
OH

3
3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
是△
ABC
的重心

OG
1
(
OAOBOC
)

按垂心定理
由此可得
补充练习
1.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是三角形ABC
的重心,动点P满足
OP
=
OG

1
OH
.
3
OHOAOBOC

111
(
OA
+< br>OB
+2
OC
),则点
322
P一定为三角形ABC的
( B )
边中线的中点 边中线的三等
分点(非重心)
C.重心 边的中点



1. B取AB边的中点M,则
OAOB2OM,由
OP
+
OB
+2
OC
)可得3
OP3O M
1
2
2MC
,∴
MP

= (
13
1
OA
2
2
MC
,即点
3
P为三角 形中AB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点P不
过重心,故选B.
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
ABC
及一点O满足关系式:
uuuuuur2
2
=+=+
BCOBCAOC
AB
,则O为
ABC

222
uuuuuuruuuuur uuuuuur
uuuuuur
uuuuur
2
O
A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满足:
uuuruuuruuur
PAPBPC0
,则P为
ABC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3.已知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
个点,动点P 满足:
OPOA

(ABAC)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C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
足:
uuuruuu ruuuruuuruuuruuur
PA•PCPA•PBPB•PC0
,则P点为三 角形的
( D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5.已知△ABC ,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
uuuruuuruuur
aPAbPB c•PC0
,则P点为三角形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
CA
2
CB2AB•CP
,则
2
P
点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B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7.已知非零向量与满足(+)·=0且·= , 则△ABC为( )
2
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
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uuuruuur
ABAC
uur

uuur)·=0,即角
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
u
|AB||AC|
1
A的平分线垂
直于
uuuruuur
1

ABAC
r

uuur
=
,∠A=,所以BC,∴ AB=AC,又
cosAuuu
3
|AB||AC|
2
△ABC为等边三角形,选D.
8.
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
OHm(OAOB OC)
,则实数m = 1
9.点O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
O AOBOBOCOCOA
,则点O是
ABC
的(B )



(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
(D)三条高的交
10. 如图1,已知点G是
ABC
的重心,过G作直
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
uuuvuuuv
11
ANyAC
,则
3

xy
uuuuvuuuv
两点,且
AMxAB

A
M
G
G


B
图1




证 点G
N
C
uuuvuuuvuuu v

ABC
的重心,知
GAGBGC
O,
uuu vuuuvuuuvuuuvuuuv
uuuv
1
uuuvuuuv

AG(ABAG)(ACAG)
O,有
AG(ABAC)

3
又M,N,G三点共线(A不在直线MN上),
于是存在

,

,使得
AG

AM

AN(
且< br>


1)

uuuvuuuvuuuv
1
uuuvuuuv

AG

xAB

yAC
=
(ABAC)

3< br>uuuvuuuuvuuuv




1
113



,于是得
1

xy
< br>x

y

3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幼儿园班级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德拉华大学


文明礼仪知识-环保教案


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党务工作总结


扬州大学录取查询-终身制


延胡索-共享单车新规


计算机2级考试试题-司机工作总结


广西三娘湾-我的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