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的定义
武汉文华学院-新春致辞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
属碳化物、氰
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无机化
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一氧化碳、碳酸盐等不
具有有机物的性
质,因此这类物质也属于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总之,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是甲烷(CH4),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
煤矿坑道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也
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
它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H2)、炭黑(C)、一氧化碳(C
O)、乙炔(C2H2)、
氢氰酸(HCN)及甲醛(HCHO)等物质的原料
一、 特点
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氧、氮、
卤素、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80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
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
得的物质。自1828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物和无机
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
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
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
有机物组成
的。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
都含
有大量有机物。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千万种。而无机物目却只发现数
十万
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碳链或碳
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
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
物(聚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
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
常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一般密
度小于2,而无机化合物正好相反。在溶解部分,有机化
合物一般可溶于汽油,难溶于水。无机化合物则
易溶于水。
二、 命名方法
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
,所以把这类化合物
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
br>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
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有机”这历史性名词
,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生机论者认为有机化合物
只能以生物(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
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
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1828年,
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CO(NH2)2}。但这个重要
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因为氰酸
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直到柯尔柏(H .
Kolbe)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
(CH3COOH),柏赛罗(M . Berthelot)在
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机化学才进入
了合成时代,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 人类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很早就掌握了酿酒、造
醋和制饴糖
的技术。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质,如没食子酸
(982--
992)、乌头碱(1522年以前)、甘露醇(1037--1101)等;16世纪后期西欧制
得了
乙醚、硝酸乙酯、氯乙烷等。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
因此,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
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
并
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从
组成上讲,所
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多数含氢,其次还含有氧、氮、卤素、硫、
磷等,因此,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
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三、 分类方法
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
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类。根据有机物
分子中
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又分为烷、烯、炔、芳香烃和卤代烃、醇、酚、醚、醛、酮、
羧酸、
酯等等。
按碳的骨架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
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环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
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1)脂环化合物:不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
的杂环)的带有环状
的化合物。如环丙烷、环己烯、环己醇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
环或稠环性质的
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环芳烃及衍生物,
吡咯、吡啶等。
按组成元素
1.烃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简称烃。如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2.烃的衍生物
烃分
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
为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烃、醇、氨基
酸、核酸等。
按官能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
相同官能团
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羟基、羧
基、醚键、醛基、羰基等。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
H2”原子团的有机物
称为同系物。且必须是同一类物质(含有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官能团,羟基例外,<
/p>
酚和醇不能成为同系物,如苯酚和苯甲醇)。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相
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按结构和性质
开链烃:分子中
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
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
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
炔烃)。
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饱和烃可
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
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
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
已达
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
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
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与氯气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CH3Cl-----
CH2Cl2-----CHCl3-----CCl4。
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
≡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
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
性质活动,
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
为环
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
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
”的数目,可分为单
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n≥2。
最重要
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CH3CH2CH
=CH2。
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
二烯烃:系含有两个“
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
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
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
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
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
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
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
得。
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
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
。
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
油中。环烃的
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
质。
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
,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
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
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
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
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
芳香烃的通式为Cn
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
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
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
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
p>
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根据
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
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
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
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
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
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
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
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
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叔醇如(CH3
)3COH。醇类
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
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
如苯甲醇(亦称苄醇)。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
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
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
如溶液呈变色
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
容
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
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
表示。若R与R
'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
R与R'不同,叫
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
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
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
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斐林
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
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羧酸:烃基或氢原
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
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
。一元酸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
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
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
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等。 <
br>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
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
酰卤、酰胺、酸酐等。
a.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b.酰胺: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烃氨基(-NHR或
-NR2)取
代而成的化合物;也可看作是氨或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氢被酰基取代而
成的化合物。
c. 酸
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
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
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COOOC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
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
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
同,称为
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
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
通式R-
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胺: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
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
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
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
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
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
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
如乙二胺H2N—CH2—CH2—NH2,
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
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
腈:是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重氮
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
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
最为重要。可用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
的中间体。
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
-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
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
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磺酸: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
O3H
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
磺酸是强
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
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
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
-氨基酸中的氨
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
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
酸。在人体所需要的
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
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
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肽:是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
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多肽:由多个a-
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天然产
物中得到一种有机物
蛋白质:亦称朊
。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
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
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
结构都不相同。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
楚了。蛋白质
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
等
,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
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
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
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
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
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
等。
糖类: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
醛或多羟基酮的
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
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2:1,但如甲醛
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
属于糖类。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
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
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
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
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
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
达数千乃
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
子化合
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
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
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
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
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
为加聚物和缩聚
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
四、 结构特点 <
br>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3000多万种、且还在以每年数
百万种的速度增加)
。
但组成元素少 有C、H、O、N 、P、 S、 X(卤素:F、Cl、Br、I )等。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
离子或阴离子。
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共价化合物。
由于
碳原子成键的特点,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4个
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
键相结合。碳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单
键,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
成长短不一的碳链,
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合
方式,形成具有不同
结构的分子。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此
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
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在有机化
合
物中,当碳原子数目增加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
机物中十分普
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数目非常庞大的一个原因。
五、 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
变质)
(3)反应速率比较慢
(4)反应产物复杂
总体来说,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
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
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
超过
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
子间的反
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等方
法。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
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
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六、 物理性质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
果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醋酸℃以下)
气态:4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乙二醇、丙三醇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
烃
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等具有挥发性。挥发性大。
熔沸点
熔点、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400℃)。
升华性
萘、蒽
水溶性 <
br>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
氯化碳、乙醚、苯。不溶
: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
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
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七、 基本反映
能发生取代反应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或三溴化
铁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7.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8. 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能发生加成反应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
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能发生银镜反应
(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
,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
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羟基的有机反应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
八、 鉴别方法
在药品的生产、研究及检验等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
机化合物的分离、提
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
同。分离
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
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
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
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
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
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
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
如鉴别一组
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
具备条件
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
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具体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
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
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
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
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
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
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
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
沉淀。
8.甲酸:
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
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
胺生成的产物
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橘黄色(酸性
条件)或绿色固体(碱
性条件)。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
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
沉淀,而蔗糖不能。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
属碳
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无机化合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少数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一氧化碳、碳
酸盐等不具有有机物的性
质,因此这类物质也属于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除含碳元素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和硫等元素。
总之,有机化合物都是含碳化合物,但是含碳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是甲烷(CH4),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是天然气,沼气,
煤矿坑道气等的主要成分,俗称瓦斯,也
是含碳量最小(含氢量最大)的烃
它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H2)、炭黑(C)、一氧化碳(C
O)、乙炔(C2H2)、
氢氰酸(HCN)及甲醛(HCHO)等物质的原料
一、 特点
除含碳元素外,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氢元素,有些还含氧、氮、
卤素、硫和磷等元素。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近8000万种。早期,有机化合物系指
由动植物有机体内取
得的物质。自1828年维勒人工合成尿素后,有机物和无机
物之间的界线随之消失,但由于历史和习惯
的原因,“有机”这个名词仍沿用。
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主要是由
有机物组成
的。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
都含
有大量有机物。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千万种。而无机物目却只发现数
十万
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碳链或碳
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
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
物(聚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
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
常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一般密
度小于2,而无机化合物正好相反。在溶解部分,有机化
合物一般可溶于汽油,难溶于水。无机化合物则
易溶于水。
二、 命名方法
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
,所以把这类化合物
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
br>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
取得的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有机”这历史性名词
,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生机论者认为有机化合物
只能以生物(life-force,vis
vitalis )合成。此理论基于有机物与“无机”
的基本分别,无机物是不会被生命力合成而来。
但后来这理论被推翻,1828年,
德国化学家维勒(Friedrich
Wohler)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 ----
尿素{CO(NH2)2}。但这个重要
发现并没有立即得到其他化学家的承认,因为氰酸
铵尚未能用无机物制备出来。直到柯尔柏(H .
Kolbe)在1844年合成了醋酸
(CH3COOH),柏赛罗(M . Berthelot)在
1854年合成了油脂等,有机化学才进入
了合成时代,大量的有机物被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出来。 人类使用有机物的历史很长,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很早就掌握了酿酒、造
醋和制饴糖
的技术。据记载中国古代曾制取到一些较纯的有机物质,如没食子酸
(982--
992)、乌头碱(1522年以前)、甘露醇(1037--1101)等;16世纪后期西欧制
得了
乙醚、硝酸乙酯、氯乙烷等。由于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动植物体,
因此,那时人们仅将从动植
物体内得到的物质称为有机物。
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发展,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
并
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方面确实存在着某些不同之处。从
组成上讲,所
有的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多数含氢,其次还含有氧、氮、卤素、硫、
磷等,因此,化学家们开始将有机物
定义为含碳的化合物。
三、 分类方法
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
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类。根据有机物
分子中
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又分为烷、烯、炔、芳香烃和卤代烃、醇、酚、醚、醛、酮、
羧酸、
酯等等。
按碳的骨架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
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环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
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1)脂环化合物:不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
的杂环)的带有环状
的化合物。如环丙烷、环己烯、环己醇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
环或稠环性质的
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环芳烃及衍生物,
吡咯、吡啶等。
按组成元素
1.烃
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
,简称烃。如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2.烃的衍生物
烃分
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
为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烃、醇、氨基
酸、核酸等。
按官能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
相同官能团
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常见官能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羟基、羧
基、醚键、醛基、羰基等。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
H2”原子团的有机物
称为同系物。且必须是同一类物质(含有相同且数量相等的官能团,羟基例外,<
/p>
酚和醇不能成为同系物,如苯酚和苯甲醇)。由于结构相似,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相
似;它们的物理性质,常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按结构和性质
开链烃:分子中
碳原子彼此结合成链状,而无环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
根据分子中碳和氢的含量,链烃又可分为饱和
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
炔烃)。
脂肪烃:亦称“链烃”。因为脂肪是链烃的衍生物,故链烃又称为脂肪烃。
饱和烃:饱和烃可
分为链状饱和烃即烷烃(亦称石蜡烃)和另一类含有碳碳
单键而呈环状的饱和烃即环烷烃(参见闭链烃)
。
烷烃:即饱和链烃,亦称石蜡烃。通式为CnH2n+2(n≥1),烷烃中的含氢量
已达
到饱和。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烷烃主要来
源是石油、天然气和沼气。可
以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与氯气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物为CH3Cl-----
CH2Cl2-----CHCl3-----CCl4。
不饱和烃:系分子中含有“C=C”或“C
≡C”的烃。这类烃也可分为不饱和
链烃和不饱和环烃。不饱和链烃所含氢原子数比对应的烷烃少,化学
性质活动,
易发生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不饱和链烃又可分为烯烃和炔烃。不饱和环烃可分
为环
烯烃(如环戊二烯)和环炔烃(如苯炔)。
烯烃:系分子中含“C=C”的烃。根据分子中含“C=C
”的数目,可分为单
烯烃和二烯烃。单烯烃分子中含一个“C=C”,通式为CnH2n,其中n≥2。
最重要
的单烯烃是乙烯H2C=CH2,次要的有丙烯CH3CH=CH2和1-丁烯CH3CH2CH
=CH2。
单烯烃简称为烯烃,烯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
二烯烃:系含有两个“
C=C”的链烃或环烃。如1,3-丁二烯。2-甲基-1,
3-丁二烯、环戊二烯等。二烯烃中含共轭
双键体系的最为重要,如1,3-丁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等是合成橡胶的单体。
炔烃:系分子中含有“C≡C”的不饱和链烃。根据分子中碳碳叁键的数目,
可分为单炔烃和多炔烃,单
炔烃的通式为CnH2n-2,其中n≥2。炔烃和二烯烃是
同分异构体。最简单、最重要的炔烃是乙炔
HC≡CH,乙炔可由电石和水反应制
得。
闭键烃:亦称“环烃”。是具有环状结构的烃。可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脂环
烃(或称脂肪族环烃)具有脂肪族类的性质,脂环烃又分为饱和环烷其中n≥3
。
环烷烃和烯烃是同分异构体。环烷烃存在于某些石油中,环烯烃常存在于植物精
油中。环烃的
另一类是芳香烃,大多数芳香烃是有苯环结构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性
质。
环烷烃:在环烃分子中
,碳原子间以单键相互结合的叫环烷烃,是饱和脂
环烃。具有三环和四环的环烷烃,稳定性较差,在一定
条件下容易开环。五环以
上的环烷烃较稳定,其性质与烷烃相似。常见的环烷烃有环丙烷、环丁烷、环戊
烷、环己烷等。
芳香烃:一般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烃。根据分子中所含苯环的数目以及苯环间的联结方式,可分为单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稠环芳香烃等。单环
芳香烃的通式为Cn
H2n-6,其中n≥6,单环芳香烃中重要的有苯
稠环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苯环,苯环间通过共用两个相。
杂环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碳原子和氧、氮、硫等其它原子形成环状结构的
化合物叫杂环化合物。其中以五原子和六原子的杂环较稳
定。具有芳香性的称作
芳杂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
p>
烃。根据取代上去的不同卤素原子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根据
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种类的不同,
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
烃、不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烯烃和卤代炔烃、卤代芳香
烃等,例如氯CH3-CHBr-CH2Br等。
醇: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醇(若苯环上的
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
的生成物属于酚类)。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
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根据醇分子中烃基
的不同,可分为饱和醇不饱和醇和
芳香醇。由于跟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的位置,又可分为叔醇如(CH3
)3COH。醇类
一般呈中性,低级醇易溶于水,多元醇带甜味。醇类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氧化反应、酯化反应、脱水反应、与氢卤酸反应、与活动金属反应等。
芳香醇:系芳香烃分子中苯环的侧键上
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成的物质。
如苯甲醇(亦称苄醇)。
酚: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
被羟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酚类。根
据酚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等,
如溶液呈变色
反应。酚具有较弱的酸性,能与碱反应生成酚盐。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
容
易发生卤化、硝化、磺化等取代反应。
醚:两个烃基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称作醚。可用通式R-O-R'
表示。若R与R
'相同,叫简单醚,如甲醚CH3-O-CH3、乙醚C2H5-O-C2H5等;若
R与R'不同,叫
混和醚,如甲乙醚CH3-O-C2H5。若二元醇分子子中醛基的数目,
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等;根
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可分相应的伯醇氧化制得。
醛类中羰基可发生加成反应,易被较弱的氧化剂如斐林
试剂、多伦试剂氧化成相
应的羧酸。重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芳香醛:分子中醛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醛,称作芳香醛。如苯甲醛。
羧酸:烃基或氢原
子与羧基连结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羧酸,根据羧酸分子
中羧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等
。一元酸如乙酸饱和酸如丙酸
CH3CH2COOH、不饱和酸如丙烯酸CH2=CH-COOH等。羧
酸还可以分为脂肪酸、脂环
酸和芳香酸等。脂肪酸中,饱和的如硬脂酸C17H35COOH、等。 <
br>羧酸衍生物:羧酸分子中羧基里的羟基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形成的
化合物叫羧酸衍生物。如
酰卤、酰胺、酸酐等。
a.酰卤:系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等。
b.酰胺: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氨基-NH2或者是烃氨基(-NHR或
-NR2)取
代而成的化合物;也可看作是氨或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氢被酰基取代而
成的化合物。
c. 酸
酐:两个分子的一元羧酸分子间失水或者二元羧酸分子内失水而形成
的化合物,称作酸酐。如两个乙酸分
子失去一个水分子形成乙酸酐(CH3COOOCCH3)
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烷氧基-
O-R'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总称。在室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的叫
作脂肪。可用通式表示:若R、R'、R″相同,称为单甘油酯;若R、R'、R″不
同,称为
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
硝基化合物: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
NO2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
通式R-
NO2表示,R可以是烷基,也可以是苯环。如硝基乙烷CH3CH2NO2
胺: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
被烃基取代后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取根据
烃基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如甲胺CH3NH2、二
甲胺CH3-NH-CH3和芳香胺如
苯胺C6H5-NH2、二苯胺(C6H5)2NH等。也可以根
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胺、二元
胺、多元胺。一元胺如乙胺CH3CH2NH2,二元胺
如乙二胺H2N—CH2—CH2—NH2,
多元胺如六亚甲基四胺(C6H2)6N4。胺类大都具有
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苯胺是胺类中重要的物质,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原料。
腈:是烃基与氰基(-CN)相连而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CN,如乙腈CH3CN。
重氮
化合物:大多是通式为R—N2—X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是一种重
氮化合物,其中以芳香族重氮盐
最为重要。可用化学性质活动,是制取偶氮染料
的中间体。
偶氮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偶氮基(
-N=N-)的有机化合物。用通式R-N=N-R表
示,其中R是烃基,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有的可
作染料。也可作色素。
磺酸: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可用RS
O3H
表示。脂肪族磺酸的制备常用间接法,而芳香族磺酸可通过磺化反应直接制得。
磺酸是强
酸,易溶于水,芳香族磺酸是合成染料、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
子被氨基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根据
氨基取代的位置可分为α-氨基酸、β-氨基酸、γ-氨基酸等。α
-氨基酸中的氨
基在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α-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经水解
可得到二十多种α-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大多是L-型a-氨基
酸。在人体所需要的
氨基酸中,由食物中的蛋白质供给的,如赖氨酸、色氨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等称为“必需氨基酸”,象
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
等可以从其它有机物在人体中转化而得到,故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肽:是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缩合失去水分子
后而形成的化合物。两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肽叫二肽,如两个分子氨基
多肽:由多个a-
氨基酸分子缩合消去水分子而形成含有多个肽键,天然产
物中得到一种有机物
蛋白质:亦称朊
。一般分子量大于10000。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一种主要组成
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各种蛋白质中
氨基酸的组成、排列顺序、肽链的立体
结构都不相同。已有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立体结构搞清
楚了。蛋白质
按分子形状可分为纤维状蛋白和球状蛋白。纤维蛋白如丝、毛、发、皮、角、蹄
等
,球蛋白如酶、蛋白激素等。按溶解度的大小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
白和不溶性的硬蛋白等。按
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简单蛋白是由氨基
酸组成,复合蛋白是由简单蛋白和其它物质结合而成
的,如蛋白质和核酸结合生
成核酸蛋白,蛋白质与糖结合生成糖蛋白,蛋白质与血红素结合生成血红蛋白
等。
糖类:亦称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经过水解可生成多羟基
醛或多羟基酮的
化合物的总称。糖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等。一般糖类的氢
原子数与氧原子数比为2:1,但如甲醛
CH2O等不是糖类;而鼠李糖:C6H12O5
属于糖类。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如葡萄糖(醛糖)
低聚糖:在水解时能生成2~10个分子
单糖的糖叫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
重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聚糖:亦称多糖。一个
分子多聚糖水解时能生成10个分子以上单糖的糖
叫多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可用通式(C6H10O
5)n表示。n可以是几百到几千。
高分子化合物:亦称“大分子化合物”或“高聚物”。分子量可高
达数千乃
至数百万以上。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大类。天然高分
子化合
物如蛋白质、核酸、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如合
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
塑料等。按结构可分为链状的线型高分子化合物
(如橡胶、纤维、热塑性塑料)及网状的
体型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硫化橡
胶)。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合成时所经反应的不同,又可分
为加聚物和缩聚
物。加聚物是经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缩聚物是经缩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塑料、尼龙66等。
四、 结构特点 <
br>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3000多万种、且还在以每年数
百万种的速度增加)
。
但组成元素少 有C、H、O、N 、P、 S、 X(卤素:F、Cl、Br、I )等。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阳
离子或阴离子。
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氢、氧、氮、硫、磷等多种非金属形成共价化合物。
由于
碳原子成键的特点,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4个
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以共价
键相结合。碳原子间不仅可以形成稳定的单
键,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
成长短不一的碳链,
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合
方式,形成具有不同
结构的分子。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因此
产生了性质上的差异,这种
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在有机化
合
物中,当碳原子数目增加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同分异构体现象在有
机物中十分普
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数目非常庞大的一个原因。
五、 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
变质)
(3)反应速率比较慢
(4)反应产物复杂
总体来说,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
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
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
超过
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
子间的反
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加入催化剂等方
法。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
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
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六、 物理性质
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
果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醋酸℃以下)
气态:4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乙二醇、丙三醇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丙三醇、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黄色:TNT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
烃
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等具有挥发性。挥发性大。
熔沸点
熔点、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400℃)。
升华性
萘、蒽
水溶性 <
br>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
氯化碳、乙醚、苯。不溶
: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
苯及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
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
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
与水混溶:乙醇、苯酚(70℃以上)
、乙醛、甲酸、丙三醇
七、 基本反映
能发生取代反应
1.
烷烃与卤素单质: 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 Fe或三溴化
铁作催化剂
(2)浓硝酸: 50℃-- 60℃水浴 (3)浓硫酸: 70℃--80℃水浴
3.
卤代烃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与氢卤酸的反应: 新制氢卤酸
5.
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
6.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7.酯类的水解: 无机酸或碱催化
8. 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能发生加成反应
1. 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 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
(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
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
物质的加成: 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能发生银镜反应
(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
,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
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羟基的有机反应
1. 取代(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 加成反应: 烯烃水化、醛+ H2
3. 氧化: 醛氧化
4. 还原:
醛+ H2
八、 鉴别方法
在药品的生产、研究及检验等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
机化合物的分离、提
纯和鉴别等问题。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
同。分离
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
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
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
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
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
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
原)。
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
如鉴别一组
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
具备条件
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
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具体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
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
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
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
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
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
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蓝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
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
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
沉淀。
8.甲酸:
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
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
胺生成的产物
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橘黄色(酸性
条件)或绿色固体(碱
性条件)。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
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
沉淀,而蔗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