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培优专题讲练: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学生版)
大学英语6级成绩查询-2019高考时间安排
课程主题:五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培优专题讲练:
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
学习目标
1.对课本的文言文进行预习,
2.通过阅读文言文得到自己体会
课前热身
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
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
一,与 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
》《三戒》(包括《黔之驴》)、
“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兴江雪
》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
第一个把
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
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
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
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 。
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 齐
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别墅,因号杜川。主要作品为
《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
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
。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李商隐,字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
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
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
文集兴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
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5.欧阳修,字永叔,号 ,
,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
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
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
》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课堂导入
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
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你们能根据自己了解的关于狐假虎威故事,说说文中加粗字的意思么?
②
①
1
重点难点
【知识梳理】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
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
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楚人:楚国人。
②鬻(yù):卖。 ③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④陷:刺破,
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⑤利:锋利。 ⑥以:用。 ⑦弗:不
。⑧应:回答。
参考翻译: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
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
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
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知识拓展
作者资料袋
韩非子(别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
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
市)人,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寓言故事定义:“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的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例题精讲】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
1.解释加点字字意。
(1)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
.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__________________
.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
....
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
2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杨氏之子》
1、主题:本文写的是梁国有一户姓
杨的人家,家里的儿子很聪明,一天有位姓孔的人到他家拜访,他用巧妙
的语言回答对方的问话,表现出
他的聪明才智,使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2、重点内容理解。
(1)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
(2)翻译。
课文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A:词语
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访。
乃:于是,就。
为:替、给。
设:摆放。
示:给……看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
称。
重点探究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例题精讲】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B:文章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
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
君平来
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
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
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
您家的鸟。”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4
【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二、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__________________
2.此是君家果:_______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知识梳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文言文阅读的步骤
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
则提示了文言文
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
读文段,首先应
该快 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
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
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
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
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
有助
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
下文认
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
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例题精讲】
5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
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
已则变矣;变也者无
他,有所尤也。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
视其行步
(2)
掘于谷而得其斧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堂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注释:①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②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③动词,用刀子雕刻。④迷惑,
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①②③
6
小试牛刀
牵牛花
一株牵牛花,悄悄地把弯
弯曲曲的柔茎缠绕在身边的小树上,她为自己的如此地位而洋洋得意。旭日东
升,她高高的扬起粉色的衣
裙,借着微风娇媚地舞动着纤细的身体。她已经陶醉了。
牵牛花对一切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她
脚下的野花、野草!而野草虽然矮小,但并不觉得自己地位低。她
快乐地摇晃着身子,献出朴素的绿色,
把大地装点。野花是那么平凡,(
)和牵牛花的美丽粉裙不能
媲美,却用那星星点点的红、黄、蓝,欣然地把大地装扮。
( ),晴转阴。清风发出了叹息的声音,阳光也渐渐暗了下来,朦朦胧胧的,蓝蓝的天好像被谁抹了一层昏暗的灰色。
牵牛花有些恐慌了,连叶子、枝茎都不自主地发抖。她心里惧怕,但表面竭力掩饰,(
)不肯放
下高扬的裙子。她只是不再微笑了,惴惴不安地把茎收紧,把小树抓得更牢了。
小草、野花却特别高兴,她们喜欢风雨,因为正是这风风雨雨,她们才变得坚强起来。
天空的灰色加重了,加浓了,厚厚的乌云笼罩着大地,“呼呼”的疾风一阵比一阵更凶猛。
雨
降临了,“哗,哗,哗”,豆大的雨点恶狠狠地敲打着地面。“咔嚓!”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刺破
了天
空。那棵柔弱的小树,摇了摇细细的身躯,终于倒下了。
牵牛花呢,她( )被
甩了下来。雨点无情地抽打着她的裙子。她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无精打采
地耷拉着脑袋,凄凄惨掺地趴在
地上,惊惶失措地缩成一团。昔日的威风,以往的傲慢,如今一扫而光。
在牵牛花跌下来的时候,野花、小草倔强地挺着身子,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
雨停了,和
风拂面。野花、小草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露出胜利的喜悦。牵牛花呢,她
忘记了教训,
又在探透探脑地准备着攀龙附凤,等待着青云直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慌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上“忽然”“自然”“虽然”“依然”,使句子完整、通顺。(4分)
(3)本文写了牵牛花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样子和不同内心活动。照样子从文中摘录有关词语填表。
(6
分)
天气情况
旭日东升
晴转阴
雨降临
样子
内心活动
7
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两个邮递员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
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
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
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
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
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
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
,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
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
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
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
,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
“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
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
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
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
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
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
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
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
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
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
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
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
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
安忆?”“是的。”我说
。“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
提提意见?”过后,在
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
的信箱里了。”或是
:“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
被他喊得十分难堪
,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
给他的工作提意
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
在帽沿下闪着
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
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
“新来的?”她小声说:
“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
“那男孩怎么不来了?
”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1、阅读本文,作者写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可以看出第一个邮递员是怎样的人?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8
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4、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9
课程主题:五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培优专题讲练:
第9讲:文言文拓展《自相矛盾》《杨氏之子》《田忌赛马》
学习目标
1.对课本的文言文进行预习,
2.通过阅读文言文得到自己体会
课前热身
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
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
一,与 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
》《三戒》(包括《黔之驴》)、
“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兴江雪
》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
第一个把
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
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
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
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 。
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 齐
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别墅,因号杜川。主要作品为
《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
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他尤擅
。
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李商隐,字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
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
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
文集兴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
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5.欧阳修,字永叔,号 ,
,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
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
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
》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课堂导入
虎求百兽而食之
,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
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你们能根据自己了解的关于狐假虎威故事,说说文中加粗字的意思么?
②
①
1
重点难点
【知识梳理】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
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
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楚人:楚国人。
②鬻(yù):卖。 ③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④陷:刺破,
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⑤利:锋利。 ⑥以:用。 ⑦弗:不
。⑧应:回答。
参考翻译: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
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
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
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知识拓展
作者资料袋
韩非子(别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
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
市)人,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寓言故事定义:“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的道理: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寓言故事: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例题精讲】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
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
1.解释加点字字意。
(1)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__
.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__________________
.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__________________
....
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
2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杨氏之子》
1、主题:本文写的是梁国有一户姓
杨的人家,家里的儿子很聪明,一天有位姓孔的人到他家拜访,他用巧妙
的语言回答对方的问话,表现出
他的聪明才智,使我们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2、重点内容理解。
(1)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
(2)翻译。
课文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
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
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A:词语
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诣:拜访。
乃:于是,就。
为:替、给。
设:摆放。
示:给……看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
称。
重点探究
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例题精讲】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B:文章翻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
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
君平来
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
平端来了水果,
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
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
没听说孔雀是先生
您家的鸟。”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4
【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二、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__________________
2.此是君家果:_______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知识梳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文言文阅读的步骤
1、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
则提示了文言文
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
读文段,首先应
该快 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2、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
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
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
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
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
有助
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
下文认
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
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例题精讲】
5
疑邻窃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 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
斧也。
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
已则变矣;变也者无
他,有所尤也。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
视其行步
(2)
掘于谷而得其斧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3.
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堂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注释:①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②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③动词,用刀子雕刻。④迷惑,
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①②③
6
小试牛刀
牵牛花
一株牵牛花,悄悄地把弯
弯曲曲的柔茎缠绕在身边的小树上,她为自己的如此地位而洋洋得意。旭日东
升,她高高的扬起粉色的衣
裙,借着微风娇媚地舞动着纤细的身体。她已经陶醉了。
牵牛花对一切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她
脚下的野花、野草!而野草虽然矮小,但并不觉得自己地位低。她
快乐地摇晃着身子,献出朴素的绿色,
把大地装点。野花是那么平凡,(
)和牵牛花的美丽粉裙不能
媲美,却用那星星点点的红、黄、蓝,欣然地把大地装扮。
( ),晴转阴。清风发出了叹息的声音,阳光也渐渐暗了下来,朦朦胧胧的,蓝蓝的天好像被谁抹了一层昏暗的灰色。
牵牛花有些恐慌了,连叶子、枝茎都不自主地发抖。她心里惧怕,但表面竭力掩饰,(
)不肯放
下高扬的裙子。她只是不再微笑了,惴惴不安地把茎收紧,把小树抓得更牢了。
小草、野花却特别高兴,她们喜欢风雨,因为正是这风风雨雨,她们才变得坚强起来。
天空的灰色加重了,加浓了,厚厚的乌云笼罩着大地,“呼呼”的疾风一阵比一阵更凶猛。
雨
降临了,“哗,哗,哗”,豆大的雨点恶狠狠地敲打着地面。“咔嚓!”一道闪电犹如一把利剑刺破
了天
空。那棵柔弱的小树,摇了摇细细的身躯,终于倒下了。
牵牛花呢,她( )被
甩了下来。雨点无情地抽打着她的裙子。她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无精打采
地耷拉着脑袋,凄凄惨掺地趴在
地上,惊惶失措地缩成一团。昔日的威风,以往的傲慢,如今一扫而光。
在牵牛花跌下来的时候,野花、小草倔强地挺着身子,昂着头,接受风雨的洗礼。
雨停了,和
风拂面。野花、小草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露出胜利的喜悦。牵牛花呢,她
忘记了教训,
又在探透探脑地准备着攀龙附凤,等待着青云直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慌失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上“忽然”“自然”“虽然”“依然”,使句子完整、通顺。(4分)
(3)本文写了牵牛花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不同样子和不同内心活动。照样子从文中摘录有关词语填表。
(6
分)
天气情况
旭日东升
晴转阴
雨降临
样子
内心活动
7
巩固训练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两个邮递员
再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邮递
员是一个清秀的男孩,说话十分温和,对人也亲切。每当谁家有汇
款或者挂号信,他便在楼下一声一声殷
殷地叫着,等那人终于被叫醒,从窗口伸出头来答应着,他就总是
说:“你慢慢的好了,不要紧的。”在
我们的信箱前边,时常的排满了自行车,他就一辆一辆小心地搬开,
挤身进去往信箱里投信。我出了新书
,便按了信封上投递员的名字签了名送给他,我觉得,假如他喜欢我的
书,我会很高兴。他接过书便欣喜
而温文地道谢。有时候,我从外归来,见他骑了绿色的自行车迎面而来,
这样的时候,他就腼腆地低了头
,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从我身边过去。只在万不得已时,他才对我说话:
“王安忆,你的挂号我交给你家
邻居了。”当我要谢谢他时,他便红了脸逃跑似地骑车走了。
后来,他不再来了,接替他
的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帽沿压在眼睛上,英俊的脸上发出一些青春
痘。人们见了他就问道:“那个小孩
怎么不来了?”他说:“对了,他不来了。”人们便惋惜地说:“那孩
子多么好啊!”毫不掩饰对那男孩
的怀念,却也并没怎么使他难堪。他总是每日两班按时来送信,有时候会
把一叠信交给某个顺路的居民,
请他帮忙捎上去,挨家发一发。如那人稍有难色,他就说:“帮帮忙啊!”
有挂号和汇款时,他便在底下
声嘶力竭地叫喊,一声比一声紧,催命一般,等人气喘吁吁拿了图章赶下来,
他就埋怨道:“我这样叫,
难道你还听不见吗?”有一回,我盖了图章,他将挂号递给我时问道:“你是王
安忆?”“是的。”我说
。“那你是政协委员啦?”他很激动似地嚷,然后又正色道:“那你对我们的工作
提提意见?”过后,在
马路上或弄堂里遇到他,他就会大老远地喊道:“政协委员,今天有你的信,放在你
的信箱里了。”或是
:“政协委员,今天没有你的信。”还有些时候,则说:“政协委员,上班去啊!”我
被他喊得十分难堪
,要制止他,他却已一溜烟地快乐地骑远了。有一次,他在递交了挂号信件时又一次要我
给他的工作提意
见,我就夸了他一句,不料他立即兴奋地说道:“那你给我写一篇报道。”他的很黑的眼睛
在帽沿下闪着
亮光,令人很不忍心拒绝他,可是却从心底里觉得这报道写起来有些困难。
现在,我们这
里的邮递员又换了一个白净的圆脸的女孩,说话很害羞,工作也负责,我问她:
“新来的?”她小声说:
“已经来了两个月了。”我不由得想:她是多么年轻啊!没有人问她那样的问题:
“那男孩怎么不来了?
”而此时我却想起了那第二个邮递员,遵他嘱咐写了这篇东西。希望他喜欢。
1、阅读本文,作者写第一个邮递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可以看出第一个邮递员是怎样的人?
2、当第二个邮递员让作者为他写一篇报道时,为什么作者觉得有些困难?
8
3、本文写了三个邮递员,为什么却以《两个邮递员》为题?
4、假如你是第二个邮递员,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