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别妄想泡我
636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20:5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山西高考网


初二数学奥数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 EF∥AB交BC于点F,EF=EC,连结DF。
(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若AD=1,BC=3,DC=
2
,试判断△DCF的形状;
(3) 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PB的长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D


E



BFC





























1


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 发,沿A→B→C向终点C运动,连接
DM交AC于点N.
(1)如图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
①求证:△ABN

△ADN;
②若∠ABC = 60°,AM = 4,求点M到AD的距离;
(2)如图25-2,若∠ABC = 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6≤x≤12)试问:x为
何值时,△ADN为等腰三角形.








































2


3、对于点
O

M
,点
M沿
MO
的方向运动到
O
左转弯继续运动到
N
,使
OM

ON
,且
OM

ON

这一过程 称为
M
点关于
O
点完成一次“左转弯运动”.
正方形
AB CD
和点
P

P
点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
P
1

P
1
关于
B
左转弯运动到
P
2

P
2
关于
C
左转
弯运动到
P
3

P
3
关于
D
左转弯运动到
P
4

P
4
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
P
5
,…… .
(1)请你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确定点
P
1
的位置;
(2)连接P
1
A、P
1
B,判断 △ABP
1
与△ADP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以
D
为原点、直线
AD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且已知点
B
在第二象限,
A

P
两点的
坐标为(0,4)、(1,1),请你推 断:
P
4

P
2009

P
2010三点的坐标.
B
O
A
N
M
图1
P
C
图2
D

3


4、如图1和 2,在20×20的等距网
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1个单位长)
中,Rt△
ABC从点
A
与点
M
重合的位
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当
BC
边与网的底部重合
时,继续同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

C
与点
P
重合时,Rt△
ABC
停止
移动.设运动 时间为
x
秒,△
QAC

面积为
y
.
( 1)如图1,当Rt△
ABC
向下平移到Rt△
A
1
B
1< br>C
1
的位置时,请你在网格中画出Rt△
A
1
B
1< br>C
1

于直线
QN
成轴对称的图形;
(2)如图2 ,在Rt△
ABC
向下平移的过程中,请你求出
y

x
的函 数关系式,并说明当
x
分别取何值时,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 值分别是多少?
(3)在Rt△
ABC
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请你说明当
x< br>取何值时,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
大值和最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4


5、如图①,△ABC中,AB=AC,∠B、∠C 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
AC于E、F.
(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猜想: 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
们.在第( 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
(3)如图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 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
OE∥BC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EF与BE、CF关系又如何?
说明你的理由。








5


6

已知,如图,△A BC中,∠BAC=90°,AB=AC,D为AC上一点,
且∠BDC=124°,延长BA到点E, 使AE=AD,BD的延长线交CE
于点F,求∠E的度数。






6



7、如图,正方形ABCD的 对角线AC,BD交于点O,将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让
其绕点O旋转,三角尺的直角边与正 方形ABCD的两边交于点E和F。通过观察或测量OE,OF
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试说明理由。



7


1、解:(1)证明:∵EF=EC,∴∠EFC=∠ECF, ∵EF∥AB, ∴∠B=∠EFC,
∴∠B=∠ECF,∴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DE=EC,EF=EC,∴EF=
1
CD,
2
∴△CDF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 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CF=
DF=1,
∴△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共四种情况:PB=1,PB= 2,PB=3-
2
,PB=3+
2

2、证明:(1)①∵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1=∠2. 又∵AN=AN,
∴△ABN≌△ADN.
②解:作M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 由AD∥BC,得∠MAH=∠ABC=60°.
在Rt△AMH中,MH=AM•sin60°=4×sin60°=2
1
(BC- AD)=1, ∵DC=
2
2
, ∴由勾股定理得:
3
. ∴点M到AD的距离为2
3

∴AH=2. ∴DH=6+2=8.
(2)解:∵∠ABC=90°, ∴菱形ABCD是正方形. ∴∠CAD=45°.
下面分三种情形: (Ⅰ)若ND=NA,则∠ADN=∠NAD=45°.
此时,点M恰好与点B重合,得x=6;
(Ⅱ)若DN=DA,则∠DNA=∠DAN=45°. 此时,点M恰好与点C重合,得x=12;
(Ⅲ)若AN=AD=6,则∠1=∠2. ∵AD∥BC, ∴∠1=∠4,又∠2=∠3,
∴∠3=∠4. ∴CM=CN. ∴AC=6 2. ∴CM=CN=AC-AN=6 2-6.
故x=12-CM=12-(6 2-6)=18-6 2.
综上所述:当x=6或12或18-6 2时,△ADN是等腰三角形。
3、解:(1)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作图痕迹清晰;

(2)△ABP1≌△ADP ,且△ABP
1
可看成是由△AD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而得.
理由如下:在△ABP1和△ADP中,
由题意:AB=AD,AP=AP
1
,∠PAD=∠P
1
AB,
∴△ABP1≌△ADP,
又∵△ABP
1
和△ADP有公共顶点A,且∠PAP
1
=90°,

8


∴△ABP
1
可看成是由△AD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而得;
(3)点P(1,1)关于点A(0,4)左转弯运动到P
1
(-3,3),
点P
1
(-3,3)关于点B(-4,4)左转弯运动到点P
2
(-5,3 ),
点P
2
(-5,3)关于点C(-4,0)左转弯运动到点P
3
(-1,1),
点P
3
(-1,1)关于点D(0,0)左转弯运动到点P
4
(1,1),
点P
4
(1,1)关于点A(0,4)左转弯运动到点P
5
(-3,3),
点P
5
与点P
1
重合,点P< br>6
与点P
2
重合,,点P
2009
的坐标为(-3,3)
点P
2010
的坐标为(-5,3).
4、解:(1)如图1,△A
2
B
2
C
2
是△A
1
B
1
C< br>1
关于直线QN成轴对称的图形;

(2)当△ABC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下平移x秒时(如图2),
则有:MA=x,MB=x+4,MQ=20,
y=S梯形
QMBC
-S< br>△
AMQ
-S

ABC

=
111
4+20)(x+4)- ×20x- ×4×4
222
=2x+40(0≤x≤16).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x=0时,y取得最小值,且y最小=40,
当x=16时,y取得最大值,且y最大=2×16+40=72;
(3)解法一:
当△ABC继续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右平移时,
此时16≤x≤32,PB=20-(x-16)=36-x,PC=PB-4=32-x,
∴y=S梯形
BAQP
-S

CPQ
-S

ABC
=
=-2x+104(16≤x≤32).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x=32时,y取得最小值,且y最小=-2×32+104=40;

9
111
(4+20)(36-x)-×20×(32-x)- ×4×4
222


当x=16时,y取得最大值,且y最大=-2×16+104=72.
解法二:
在△ABC自左向右平移的过程中,
△QAC在每一时刻的位置都对应着(2)中△QAC某一时刻的位置,
使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关于直线QN成轴对称.
因此,根据轴对称的性质,
只需考查△ABC在自上至下平移过程中△QAC面积的变化情况,
便可以知道△ABC在自左向右平移过程中△QAC面积的变化情况.
当x=16时,y取得最大值,且y最大=72,
当x=32时,y取得最小值,且y最小=40.
5、解:(1)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
EF=BE+CF,∵△BEO≌△CFO,且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
可得EF=EO+FO=BE+CF;
(2)还有两个等腰三角形,为△BEO、△CFO,
如下图所示:∵EF∥BC,∴∠2=∠3,
又∵∠1=∠2,∴∠1=∠3,
∴△BEO为等腰三角形,在△CFO中,同理可证.
∴EF=BE+CF存在.

(3)有等腰三角形:△BEO、△CFO,此时EF=BE-CF,
∵如下图所示:OE∥BC,∴∠5=∠6,
又∠4=∠5,∴∠4=∠6,∴,△BEO是等腰三角形,
在△CFO中,同理可证△CFO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EF=BE-CF,

10



6、解:在△ABD和△ACE中,
∵AB=AC,∠DAB=∠CAE=90°AD=AE,
∴△ABD≌△ACE(SAS),
∴∠E=∠ADB.
∵∠ADB=180°-∠BDC=180°-124°=56°,
∴∠E=56°.
7、解:OE=OF.
证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
∴OA=OB,∠OAB=∠OBE=45°,AC⊥BD.
∵∠AOF+∠FOB=∠EOB+∠FOB=90°,
∴∠AOF=∠EOB.
在△AOF和△BOE中
∠OAB=∠OBE,OA=OB,∠AOF=∠EOB,
∴△AOF≌△BOE(ASA).
∴OE=OF.

11


初二数学奥数

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 =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结DF。
(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若AD=1,BC=3,DC=
2
,试判断△DCF的形状;
(3) 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PB的长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D


E



BFC





























1


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 发,沿A→B→C向终点C运动,连接
DM交AC于点N.
(1)如图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
①求证:△ABN

△ADN;
②若∠ABC = 60°,AM = 4,求点M到AD的距离;
(2)如图25-2,若∠ABC = 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6≤x≤12)试问:x为
何值时,△ADN为等腰三角形.








































2


3、对于点
O

M
,点
M沿
MO
的方向运动到
O
左转弯继续运动到
N
,使
OM

ON
,且
OM

ON

这一过程 称为
M
点关于
O
点完成一次“左转弯运动”.
正方形
AB CD
和点
P

P
点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
P
1

P
1
关于
B
左转弯运动到
P
2

P
2
关于
C
左转
弯运动到
P
3

P
3
关于
D
左转弯运动到
P
4

P
4
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
P
5
,…… .
(1)请你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确定点
P
1
的位置;
(2)连接P
1
A、P
1
B,判断 △ABP
1
与△ADP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以
D
为原点、直线
AD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且已知点
B
在第二象限,
A

P
两点的
坐标为(0,4)、(1,1),请你推 断:
P
4

P
2009

P
2010三点的坐标.
B
O
A
N
M
图1
P
C
图2
D

3


4、如图1和 2,在20×20的等距网
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1个单位长)
中,Rt△
ABC从点
A
与点
M
重合的位
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当
BC
边与网的底部重合
时,继续同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

C
与点
P
重合时,Rt△
ABC
停止
移动.设运动 时间为
x
秒,△
QAC

面积为
y
.
( 1)如图1,当Rt△
ABC
向下平移到Rt△
A
1
B
1< br>C
1
的位置时,请你在网格中画出Rt△
A
1
B
1< br>C
1

于直线
QN
成轴对称的图形;
(2)如图2 ,在Rt△
ABC
向下平移的过程中,请你求出
y

x
的函 数关系式,并说明当
x
分别取何值时,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 值分别是多少?
(3)在Rt△
ABC
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请你说明当
x< br>取何值时,
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
大值和最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4


5、如图①,△ABC中,AB=AC,∠B、∠C 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
AC于E、F.
(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猜想: 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
们.在第( 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
(3)如图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 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
OE∥BC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EF与BE、CF关系又如何?
说明你的理由。








5


6

已知,如图,△A BC中,∠BAC=90°,AB=AC,D为AC上一点,
且∠BDC=124°,延长BA到点E, 使AE=AD,BD的延长线交CE
于点F,求∠E的度数。






6



7、如图,正方形ABCD的 对角线AC,BD交于点O,将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让
其绕点O旋转,三角尺的直角边与正 方形ABCD的两边交于点E和F。通过观察或测量OE,OF
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试说明理由。



7


1、解:(1)证明:∵EF=EC,∴∠EFC=∠ECF, ∵EF∥AB, ∴∠B=∠EFC,
∴∠B=∠ECF,∴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2)△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DE=EC,EF=EC,∴EF=
1
CD,
2
∴△CDF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 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CF=
DF=1,
∴△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共四种情况:PB=1,PB= 2,PB=3-
2
,PB=3+
2

2、证明:(1)①∵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AD,∠1=∠2. 又∵AN=AN,
∴△ABN≌△ADN.
②解:作MH⊥DA交DA的延长线于点H. 由AD∥BC,得∠MAH=∠ABC=60°.
在Rt△AMH中,MH=AM•sin60°=4×sin60°=2
1
(BC- AD)=1, ∵DC=
2
2
, ∴由勾股定理得:
3
. ∴点M到AD的距离为2
3

∴AH=2. ∴DH=6+2=8.
(2)解:∵∠ABC=90°, ∴菱形ABCD是正方形. ∴∠CAD=45°.
下面分三种情形: (Ⅰ)若ND=NA,则∠ADN=∠NAD=45°.
此时,点M恰好与点B重合,得x=6;
(Ⅱ)若DN=DA,则∠DNA=∠DAN=45°. 此时,点M恰好与点C重合,得x=12;
(Ⅲ)若AN=AD=6,则∠1=∠2. ∵AD∥BC, ∴∠1=∠4,又∠2=∠3,
∴∠3=∠4. ∴CM=CN. ∴AC=6 2. ∴CM=CN=AC-AN=6 2-6.
故x=12-CM=12-(6 2-6)=18-6 2.
综上所述:当x=6或12或18-6 2时,△ADN是等腰三角形。
3、解:(1)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作图痕迹清晰;

(2)△ABP1≌△ADP ,且△ABP
1
可看成是由△AD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而得.
理由如下:在△ABP1和△ADP中,
由题意:AB=AD,AP=AP
1
,∠PAD=∠P
1
AB,
∴△ABP1≌△ADP,
又∵△ABP
1
和△ADP有公共顶点A,且∠PAP
1
=90°,

8


∴△ABP
1
可看成是由△AD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而得;
(3)点P(1,1)关于点A(0,4)左转弯运动到P
1
(-3,3),
点P
1
(-3,3)关于点B(-4,4)左转弯运动到点P
2
(-5,3 ),
点P
2
(-5,3)关于点C(-4,0)左转弯运动到点P
3
(-1,1),
点P
3
(-1,1)关于点D(0,0)左转弯运动到点P
4
(1,1),
点P
4
(1,1)关于点A(0,4)左转弯运动到点P
5
(-3,3),
点P
5
与点P
1
重合,点P< br>6
与点P
2
重合,,点P
2009
的坐标为(-3,3)
点P
2010
的坐标为(-5,3).
4、解:(1)如图1,△A
2
B
2
C
2
是△A
1
B
1
C< br>1
关于直线QN成轴对称的图形;

(2)当△ABC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下平移x秒时(如图2),
则有:MA=x,MB=x+4,MQ=20,
y=S梯形
QMBC
-S< br>△
AMQ
-S

ABC

=
111
4+20)(x+4)- ×20x- ×4×4
222
=2x+40(0≤x≤16).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x=0时,y取得最小值,且y最小=40,
当x=16时,y取得最大值,且y最大=2×16+40=72;
(3)解法一:
当△ABC继续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右平移时,
此时16≤x≤32,PB=20-(x-16)=36-x,PC=PB-4=32-x,
∴y=S梯形
BAQP
-S

CPQ
-S

ABC
=
=-2x+104(16≤x≤32).
由一次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x=32时,y取得最小值,且y最小=-2×32+104=40;

9
111
(4+20)(36-x)-×20×(32-x)- ×4×4
222


当x=16时,y取得最大值,且y最大=-2×16+104=72.
解法二:
在△ABC自左向右平移的过程中,
△QAC在每一时刻的位置都对应着(2)中△QAC某一时刻的位置,
使得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关于直线QN成轴对称.
因此,根据轴对称的性质,
只需考查△ABC在自上至下平移过程中△QAC面积的变化情况,
便可以知道△ABC在自左向右平移过程中△QAC面积的变化情况.
当x=16时,y取得最大值,且y最大=72,
当x=32时,y取得最小值,且y最小=40.
5、解:(1)图中有5个等腰三角形,
EF=BE+CF,∵△BEO≌△CFO,且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
可得EF=EO+FO=BE+CF;
(2)还有两个等腰三角形,为△BEO、△CFO,
如下图所示:∵EF∥BC,∴∠2=∠3,
又∵∠1=∠2,∴∠1=∠3,
∴△BEO为等腰三角形,在△CFO中,同理可证.
∴EF=BE+CF存在.

(3)有等腰三角形:△BEO、△CFO,此时EF=BE-CF,
∵如下图所示:OE∥BC,∴∠5=∠6,
又∠4=∠5,∴∠4=∠6,∴,△BEO是等腰三角形,
在△CFO中,同理可证△CFO是等腰三角形,
此时EF=BE-CF,

10



6、解:在△ABD和△ACE中,
∵AB=AC,∠DAB=∠CAE=90°AD=AE,
∴△ABD≌△ACE(SAS),
∴∠E=∠ADB.
∵∠ADB=180°-∠BDC=180°-124°=56°,
∴∠E=56°.
7、解:OE=OF.
证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
∴OA=OB,∠OAB=∠OBE=45°,AC⊥BD.
∵∠AOF+∠FOB=∠EOB+∠FOB=90°,
∴∠AOF=∠EOB.
在△AOF和△BOE中
∠OAB=∠OBE,OA=OB,∠AOF=∠EOB,
∴△AOF≌△BOE(ASA).
∴OE=OF.

11

王韵壹-华中师范大学人事处


七星潭-福建教育考试院官网入口


陕西省人事网-今天日期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述职报告结尾


德州教育局-励志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法国酒文化


延参法师经典语录-信息技术考试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法国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