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含解析
关于雷锋的文章-赤壁观后感
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癌变,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C.
矿工易患“硅肺”原因与肺泡细胞中溶酶体数目增多有关
D.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该阶段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并
合成ATP;细
胞癌变后就有无限增值、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征;溶酶体含有大量
的水解酶,
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细胞
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
br>【详解】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分布有与ATP合成有关的酶以及与水的生成有关
的酶,A错误;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突变后的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容易扩
散和
转移,B错误;矿工易患“硅肺”的原因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有关,C错
误;细胞分
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D正确。
2.下图曲线b表示在
最适pH、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的
A. 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
B.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C.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
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都会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
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
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
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
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
【详解】该实验是在酶的最适宜p
H条件下进行的,则降低pH酶的活性会下降,因此重复该实验,
B点的位置将下移,A错误;根据以上
分析已知,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浓度,
B错误;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
线a表示,C正确;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
若升高温度没的活性会降低,因此反应速率应在
B点后将下降,不能用曲线c表示,D错误。
3.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需要做标记和未做标记的大肠杆菌
B. 实验过程中用
35
S、
32
P同时标记噬菌体,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
C. T
2
噬菌体也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复制和增殖
D.
T
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
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
35
S或
32
P标记噬菌体→噬
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
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
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该实验需要先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
2
噬菌体,对T
2
噬菌体进
行标记,再用未标记的大
肠杆菌培养被标记是T
2
噬菌体,A正确;实验过程中用35
S、
32
P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证明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是DNA,但
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T
2
噬菌体只能在大肠杆菌体内复制
和增值
,C错误;T
2
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合成mRNA
和蛋白质,D错误。
4.某自由放养多年的
一群牛(假设这群牛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牛的毛色有果色
和黑色两种,且由常染色体
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少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B.
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C.
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
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率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
隐性关系;(2)
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
2可确定显
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观察该种群,若新生
的栗色个体少于黑色个体,可能由于后代的数量较少,不一定体现出
特定的分离比,因此不能确定显隐性
关系,A错误;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据
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黑
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B错误;选择1对栗
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据此不能判
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栗色可能为显性,
也有可能为隐性,C错误;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
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
目,因此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
基因频率不等,D正确。
5.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
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B.
参与此时机体调节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甲状腺和胰岛等
C.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的
D.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全身抖,加速热量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表现出面色
苍白,全身颤抖等”,说明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血糖浓度的调节、体温调节,回忆和梳理
相关过
程,根据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下丘是体温调节中枢,能
感受体温的变化,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此时需要进行体
温调节和血糖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
有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因此参与此时机体
调节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甲状腺和胰岛等,B
正确;寒冷条件下,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
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C正确;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全身抖,加速热
量的产生,D正确。
6.某岛屿上有甲
乙两种植物依靠一种蜂鸟传粉。甲种植物的花蕊查管直而短,乙种植物的花蕊蜜管
则弯而深。鸟的长鸟喙
适于在长而弯曲的花蕊蜜管中采蜜,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
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
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B.
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C.
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间斗争
D.
蜂鸟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甲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
(2)生物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
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
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
【详解】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蜂鸟采蜜对
它们进行选择的结果,A错误;花蕊蜜管
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雌雄蜂鸟属
于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的斗争属
于种内斗争,C错误;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
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
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
7.科学工作者在温度、水分等适宜条件下测得番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
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具体部位)
(2)如果将番茄由600n
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照射后,叶绿体中C
3
的量会________(填
“増加”“減少”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大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_。
(4)如果将环境温度降低,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________(填“增强”“降低”或“基本不
变”)。
【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减少 (3).
由600nm波长光转为670nm波长
的光照射番茄后,番茄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增加,光反应阶段产生
的ATP和[H]增多,暗反应中C
3
的
还原速率增大,生成速率基本不变,则叶绿体
中C
3
的量减少 (4). 由于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
元素,缺Mg时影响
叶绿素a的合成,故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会大量减少 (5). 降低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
胡萝卜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出来,使得叶片呈现绿色。根据表格分
析,该
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因变量是叶绿素a和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全部色素和叶绿素a
都主要吸收波长为400nm、450nm、670nm左右的光照,其中450nm吸收得最多。
【详解】(1)叶绿体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其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
2)根据表格分析,若将番茄由60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照射后,叶绿素a和全部色
素吸收的光能百分比都增加了,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都增加了,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增加,
而三碳化合物的生成基本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
(3)由于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
素,缺Mg时影响叶绿素a的合成,因此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
百分比会大量减少。
(4)根据
题干信息已知,该实验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降低环境温度会导致与光合作
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降低,因此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叶绿体色素的种类
、作用,明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
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再结合表格分析叶绿素a和全
部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照的情况。
8.果蝇是遗传
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翅脉对小翅脉为显
性、细眼对粗眼为显
性,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研究灰身和黑身、大翅脉和小翅
脉这两对相对性状,某同学将一只灰身小翅脉雌绳与一
只灰身大翅脉雄蝇杂交(实验过程无交叉互换现象
),F
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
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
3: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确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
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_______
_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组合。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可供选择,甲:灰身大翅脉粗眼、乙:黑身大翅脉细眼和丙:
灰身小
翅脉细眼,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若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
体上,请以上述三个纯合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 (2). 单独分析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
=1︰1,同时分
析两对相对性状,(3︰1)×(1︰1)=3︰3︰1︰1,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因此控制两对性状
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3). 减数分裂 (4).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5). 选择甲
×乙、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
1
和F
2
,若各杂交组合的F
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
br>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
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
息分析,已知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翅脉对小翅脉为显性、细眼
对粗眼为显性,受
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之间遵循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有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连锁
与互换定律。
【详解
】(1)某同学将一只灰身小翅脉雌绳与一只灰身大翅脉雄蝇杂交(实验过程无交叉互换现象),
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3:1:1,单独分
析
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同时分析两对相对性状,(3︰1)×(1︰1
)=3
︰3︰1︰1,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
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
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存在于
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实验材料和基本原则设计实验:选择甲×乙、
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
别得到F
1
和F
2
,若各杂交组合的F
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
型,且比
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
确定
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及其实质,明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根据后代的性状
分离比判断不同的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
9.2019年2月,
我国多地持续低温,引发很多人感冒,医学工作者为阻止感冒蔓延,研制出流感
疫苗A和药物B。回答下
列问题:
(1)人体抵御流感病毒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其中第_______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流感疫苗A在短期内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在免疫中疫苗相当于_______填“抗原”或“抗
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因发烧就诊,医生为他注射
了一定量的药物B,几天后未见好转,再次就医注射少量
的B时,该同学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有___________。
(4)为探究药物B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将年
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
先用同种流感病毒感染两组小鼠,然后一组注射药物B,另一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天后测得
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药物B在这段时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和二 (2). 抗原 (3).
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 发
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
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
倾向和个体差异 (5). 能显著提高吞噬细
胞的数量,能较少提高抗体的数量(或可显著提高机体
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较少提高体液免疫能力)
【解析】
【分析】
给人接种的流感疫苗能有效的预防流感,疫苗是用减毒的或灭活
的流感病毒制成的,从抗原、抗体
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
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
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
【详解】(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过敏反应属于免疫
功能过强,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
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感染病毒后实验组注射了药物B,而对照
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
图形显示实验组的吞噬细胞显著增加了,抗体也增加了,而效应T细胞的数量基本
不变,说明药物
B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能较少提高抗体的数量(或可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
疫能力和
较少提高体液免疫能力)。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
能,区分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明确免疫
相当于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并能
够根据基本原则分析对照实验得出
正确的结论。
10.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昆
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植物→昆虫甲→昆虫乙(假设该生态
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
形式进行的,其
特点是碳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
(2)乙与甲的数量比
值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两种昆虫的能量传递效率,理由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虫乙的数量増加,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机环境 (2). CO
2
(3).
反复利用 (4). 不能 (5).
能量传递效
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数量比值 (6).
甲以植物为食,昆虫乙数量增
加导致昆虫甲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增加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植物→
昆虫甲→昆虫
乙,且只存在一条食物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甲是初级消费者,处
于第二
营养级;昆虫乙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详解】(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发
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数量比值,所以乙与甲的数量比
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的能量传递效率。
(3)昆虫乙的数量増加,
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是因为甲以植物为食,昆虫乙数量增
加导致昆虫甲数量减少,从而导致
植物数量增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明确食物链中不
同的生物之
间存在捕食关系,某一生物的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上一营养级和下一营养级在数量上发生相应
的变
化。
11.苹果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将其制成饮品,如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酯等。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苹果汁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常添加果胶酶,这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果胶酯酶等。
(2)从微生物培
养的角度分析,苹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苹果汁
发酵产生
苹果酒的过程不需要严格的消毒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醋酸菌常用于苹果醋的制作,在分离优质醋酸菌时,若想对醋酸菌进行计数,则应用稀释涂
布平板
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平板划线法一般不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是_________。计数时,通
常以
菌落数在30~300的稀释度来计算细菌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 果胶分解酶 (3).
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4).
发酵液缺氧、呈酸性,能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5).
得到的菌落多数不
是由一个细菌形成的 (6). 菌落数低于30,由于细菌密度太低,实验偶
然性大,误差大;菌落
数高于300,稀释度不够,细菌密度太高,可能由多个细菌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
菌落而引起实验结
果偏小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
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
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
H
12
O
6
+6H
2
O+6O
2<
br>→6CO
2
+12H
2
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
6
H
12
O
6
→2CO
2
+2
C
2
H
5
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
养需氧型,果
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
时,醋
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2)微生物培养需要的营养成分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题干中的苹果汁就可以为酵母菌提
供这四
种营养物质;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液缺氧、呈酸性,能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该过程不需要严格的消毒处理。
(3)由于平板划线法得
到的菌落多数不是由一个细菌形成的,因此该方法一般不能用于活菌的计
数。计数时,通常以菌落数在3
0~300的稀释度来计算细菌含量,若菌落数低于30,由于细菌密
度太低,实验偶然性大,误差大;
若菌落数高于300,稀释度不够,细菌密度太高,可能由多个细
菌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而引起实验
结果偏小。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注意不同的发酵过程中使用的
菌种
是不同的,代谢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检测方法等都是不同的,能够准确分析菌种计数时应该选择<
br>30-300之间的菌落数的原因。
12.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完善
了基因工程生产疫苗的技术。下图为通过基因工程生
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_______DNA连接酶和_______DNA连接酶。
(2)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考虑,乙肝病毒能专一侵染肝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常采用_________技术。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表达,
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
(4)若②过程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
胞,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使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菌生产乙肝疫苗的效果更好,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T
4
E·coli
(2). 肝细胞表面有乙肝病毒的受体 (3). PCR(聚合酶链式
反应)
(4). 目的基因缺少相应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在受体细胞中不能表达 (5).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6).
酵母菌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可
以对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行剪切、折叠、加工、修饰等处理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从乙肝病毒分离有关抗原基因,即获取目的基
因的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
体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细菌)的过程;③表示筛选含有目的基
因的细菌作为工程菌并发酵
产生疫苗。
【详解】(1)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
接酶,其中DNA连接酶有T
4
DNA连接酶和E·coli
DNA连接酶两种。
的
(2)由于肝细胞表面有乙肝病毒的受体,所以乙肝病毒能专一侵染肝细胞。
(3)常用PC
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由于目的基因缺少相应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
在受体细胞中不能表
达,所以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由于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因此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时,<
br>一般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
(5)由于酵母菌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可
以对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行剪切、折叠、加工、修饰
等处理,因此使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菌生产乙肝疫苗的
效果更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明确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是乙肝病毒
的抗原,
并判断图中各个数字可能包括的过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永州市2019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
B.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癌变,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C.
矿工易患“硅肺”原因与肺泡细胞中溶酶体数目增多有关
D.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该阶段氧气与还原氢反应生成水,释放能量并
合成ATP;细
胞癌变后就有无限增值、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征;溶酶体含有大量
的水解酶,
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细胞
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
br>【详解】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分布有与ATP合成有关的酶以及与水的生成有关
的酶,A错误;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突变后的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容易扩
散和
转移,B错误;矿工易患“硅肺”的原因与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有关,C错
误;细胞分
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D正确。
2.下图曲线b表示在
最适pH、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的
A. 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
B.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C.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此时的酶活性最强,改变温
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都会使曲线下降;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
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
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
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
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为酶的数量。
【详解】该实验是在酶的最适宜p
H条件下进行的,则降低pH酶的活性会下降,因此重复该实验,
B点的位置将下移,A错误;根据以上
分析已知,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浓度,
B错误;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
线a表示,C正确;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
若升高温度没的活性会降低,因此反应速率应在
B点后将下降,不能用曲线c表示,D错误。
3.赫尔希和蔡斯于1952年所做的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需要做标记和未做标记的大肠杆菌
B. 实验过程中用
35
S、
32
P同时标记噬菌体,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
C. T
2
噬菌体也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复制和增殖
D.
T
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
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
35
S或
32
P标记噬菌体→噬
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
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
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该实验需要先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
2
噬菌体,对T
2
噬菌体进
行标记,再用未标记的大
肠杆菌培养被标记是T
2
噬菌体,A正确;实验过程中用35
S、
32
P分别标记噬菌体,可证明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是DNA,但
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T
2
噬菌体只能在大肠杆菌体内复制
和增值
,C错误;T
2
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合成mRNA
和蛋白质,D错误。
4.某自由放养多年的
一群牛(假设这群牛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牛的毛色有果色
和黑色两种,且由常染色体
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少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B.
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C.
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D.
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率不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
隐性关系;(2)
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
2可确定显
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详解】观察该种群,若新生
的栗色个体少于黑色个体,可能由于后代的数量较少,不一定体现出
特定的分离比,因此不能确定显隐性
关系,A错误;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据
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黑
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B错误;选择1对栗
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据此不能判
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栗色可能为显性,
也有可能为隐性,C错误;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
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
目,因此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
基因频率不等,D正确。
5.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等。
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感受体温的变化
B.
参与此时机体调节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甲状腺和胰岛等
C.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的
D.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全身抖,加速热量产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表现出面色
苍白,全身颤抖等”,说明该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血糖浓度的调节、体温调节,回忆和梳理
相关过
程,根据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下丘是体温调节中枢,能
感受体温的变化,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此时需要进行体
温调节和血糖调节,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
有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因此参与此时机体
调节的内分泌腺有肾上腺、甲状腺和胰岛等,B
正确;寒冷条件下,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
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C正确;中枢神经
系统兴奋,引起肌肉收缩,全身抖,加速热
量的产生,D正确。
6.某岛屿上有甲
乙两种植物依靠一种蜂鸟传粉。甲种植物的花蕊查管直而短,乙种植物的花蕊蜜管
则弯而深。鸟的长鸟喙
适于在长而弯曲的花蕊蜜管中采蜜,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
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
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
B.
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C.
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间斗争
D.
蜂鸟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甲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
(2)生物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
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
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
【详解】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蜂鸟采蜜对
它们进行选择的结果,A错误;花蕊蜜管
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雌雄蜂鸟属
于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的斗争属
于种内斗争,C错误;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
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
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正确。
7.科学工作者在温度、水分等适宜条件下测得番茄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
列问题:
(1)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具体部位)
(2)如果将番茄由600n
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照射后,叶绿体中C
3
的量会________(填
“増加”“減少”或“基本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大量减少,原因是_________。
(4)如果将环境温度降低,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________(填“增强”“降低”或“基本不
变”)。
【答案】 (1).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 减少 (3).
由600nm波长光转为670nm波长
的光照射番茄后,番茄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增加,光反应阶段产生
的ATP和[H]增多,暗反应中C
3
的
还原速率增大,生成速率基本不变,则叶绿体
中C
3
的量减少 (4). 由于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
元素,缺Mg时影响
叶绿素a的合成,故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会大量减少 (5). 降低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
胡萝卜素主要
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光被反射出来,使得叶片呈现绿色。根据表格分
析,该
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的波长,因变量是叶绿素a和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的百分比,全部色素和叶绿素a
都主要吸收波长为400nm、450nm、670nm左右的光照,其中450nm吸收得最多。
【详解】(1)叶绿体色素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其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
2)根据表格分析,若将番茄由60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的光照射后,叶绿素a和全部色
素吸收的光能百分比都增加了,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都增加了,导致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增加,
而三碳化合物的生成基本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
(3)由于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元
素,缺Mg时影响叶绿素a的合成,因此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
百分比会大量减少。
(4)根据
题干信息已知,该实验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降低环境温度会导致与光合作
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降低,因此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叶绿体色素的种类
、作用,明确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
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再结合表格分析叶绿素a和全
部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照的情况。
8.果蝇是遗传
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翅脉对小翅脉为显
性、细眼对粗眼为显
性,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研究灰身和黑身、大翅脉和小翅
脉这两对相对性状,某同学将一只灰身小翅脉雌绳与一
只灰身大翅脉雄蝇杂交(实验过程无交叉互换现象
),F
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
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
3:1: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确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
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_______
_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组合。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可供选择,甲:灰身大翅脉粗眼、乙:黑身大翅脉细眼和丙:
灰身小
翅脉细眼,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若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
体上,请以上述三个纯合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 (2). 单独分析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
=1︰1,同时分
析两对相对性状,(3︰1)×(1︰1)=3︰3︰1︰1,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因此控制两对性状
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3). 减数分裂 (4).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5). 选择甲
×乙、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
1
和F
2
,若各杂交组合的F
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
br>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
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
息分析,已知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翅脉对小翅脉为显性、细眼
对粗眼为显性,受
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之间遵循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有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连锁
与互换定律。
【详解
】(1)某同学将一只灰身小翅脉雌绳与一只灰身大翅脉雄蝇杂交(实验过程无交叉互换现象),
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大翅脉:灰身小翅脉:黑身大翅脉:黑身小翅脉=3:3:1:1,单独分
析
子代灰身︰黑身=3︰1;大翅脉︰小翅脉=1︰1,同时分析两对相对性状,(3︰1)×(1︰1
)=3
︰3︰1︰1,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因此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
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
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存在于
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
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实验材料和基本原则设计实验:选择甲×乙、
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
别得到F
1
和F
2
,若各杂交组合的F
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
型,且比
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
确定
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及其实质,明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并能够根据后代的性状
分离比判断不同的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
9.2019年2月,
我国多地持续低温,引发很多人感冒,医学工作者为阻止感冒蔓延,研制出流感
疫苗A和药物B。回答下
列问题:
(1)人体抵御流感病毒的攻击有三道防线,其中第_______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流感疫苗A在短期内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在免疫中疫苗相当于_______填“抗原”或“抗
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因发烧就诊,医生为他注射
了一定量的药物B,几天后未见好转,再次就医注射少量
的B时,该同学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有___________。
(4)为探究药物B的作用,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将年
龄、体重等均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
先用同种流感病毒感染两组小鼠,然后一组注射药物B,另一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天后测得
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药物B在这段时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和二 (2). 抗原 (3).
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 发
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
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
倾向和个体差异 (5). 能显著提高吞噬细
胞的数量,能较少提高抗体的数量(或可显著提高机体
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较少提高体液免疫能力)
【解析】
【分析】
给人接种的流感疫苗能有效的预防流感,疫苗是用减毒的或灭活
的流感病毒制成的,从抗原、抗体
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
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
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
【详解】(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疫苗相当于抗原,可以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3)过敏反应属于免疫
功能过强,其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
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感染病毒后实验组注射了药物B,而对照
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
图形显示实验组的吞噬细胞显著增加了,抗体也增加了,而效应T细胞的数量基本
不变,说明药物
B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能较少提高抗体的数量(或可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
疫能力和
较少提高体液免疫能力)。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
能,区分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明确免疫
相当于抗原,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并能
够根据基本原则分析对照实验得出
正确的结论。
10.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昆
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植物→昆虫甲→昆虫乙(假设该生态
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_______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的
形式进行的,其
特点是碳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
(2)乙与甲的数量比
值______(填“能”或“不能”)代表两种昆虫的能量传递效率,理由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虫乙的数量増加,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机环境 (2). CO
2
(3).
反复利用 (4). 不能 (5).
能量传递效
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数量比值 (6).
甲以植物为食,昆虫乙数量增
加导致昆虫甲数量减少,从而导致植物数量增加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植物→
昆虫甲→昆虫
乙,且只存在一条食物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昆虫甲是初级消费者,处
于第二
营养级;昆虫乙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详解】(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发
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而不是数量比值,所以乙与甲的数量比
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的能量传递效率。
(3)昆虫乙的数量増加,
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是因为甲以植物为食,昆虫乙数量增
加导致昆虫甲数量减少,从而导致
植物数量增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明确食物链中不
同的生物之
间存在捕食关系,某一生物的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上一营养级和下一营养级在数量上发生相应
的变
化。
11.苹果除可直接食用外,还可将其制成饮品,如苹果汁、苹果酒、苹果酯等。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苹果汁时,为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常添加果胶酶,这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
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果胶酯酶等。
(2)从微生物培
养的角度分析,苹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苹果汁
发酵产生
苹果酒的过程不需要严格的消毒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醋酸菌常用于苹果醋的制作,在分离优质醋酸菌时,若想对醋酸菌进行计数,则应用稀释涂
布平板
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平板划线法一般不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是_________。计数时,通
常以
菌落数在30~300的稀释度来计算细菌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 果胶分解酶 (3).
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4).
发酵液缺氧、呈酸性,能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5).
得到的菌落多数不
是由一个细菌形成的 (6). 菌落数低于30,由于细菌密度太低,实验偶
然性大,误差大;菌落
数高于300,稀释度不够,细菌密度太高,可能由多个细菌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
菌落而引起实验结
果偏小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
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
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
H
12
O
6
+6H
2
O+6O
2<
br>→6CO
2
+12H
2
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
6
H
12
O
6
→2CO
2
+2
C
2
H
5
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
养需氧型,果
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
时,醋
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1)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2)微生物培养需要的营养成分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题干中的苹果汁就可以为酵母菌提
供这四
种营养物质;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由于发酵液缺氧、呈酸性,能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该过程不需要严格的消毒处理。
(3)由于平板划线法得
到的菌落多数不是由一个细菌形成的,因此该方法一般不能用于活菌的计
数。计数时,通常以菌落数在3
0~300的稀释度来计算细菌含量,若菌落数低于30,由于细菌密
度太低,实验偶然性大,误差大;
若菌落数高于300,稀释度不够,细菌密度太高,可能由多个细
菌重叠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而引起实验
结果偏小。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注意不同的发酵过程中使用的
菌种
是不同的,代谢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检测方法等都是不同的,能够准确分析菌种计数时应该选择<
br>30-300之间的菌落数的原因。
12.我国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完善
了基因工程生产疫苗的技术。下图为通过基因工程生
产乙肝疫苗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DNA连接酶有两类,即_______DNA连接酶和_______DNA连接酶。
(2)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考虑,乙肝病毒能专一侵染肝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要在体外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常采用_________技术。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
表达,
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
(4)若②过程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
胞,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使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菌生产乙肝疫苗的效果更好,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T
4
E·coli
(2). 肝细胞表面有乙肝病毒的受体 (3). PCR(聚合酶链式
反应)
(4). 目的基因缺少相应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在受体细胞中不能表达 (5).
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 (6).
酵母菌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可
以对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行剪切、折叠、加工、修饰等处理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从乙肝病毒分离有关抗原基因,即获取目的基
因的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表达载
体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细菌)的过程;③表示筛选含有目的基
因的细菌作为工程菌并发酵
产生疫苗。
【详解】(1)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
接酶,其中DNA连接酶有T
4
DNA连接酶和E·coli
DNA连接酶两种。
的
(2)由于肝细胞表面有乙肝病毒的受体,所以乙肝病毒能专一侵染肝细胞。
(3)常用PC
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由于目的基因缺少相应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
在受体细胞中不能表
达,所以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由于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质粒(外源DNA)的能力极弱,因此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时,<
br>一般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
(5)由于酵母菌具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可
以对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行剪切、折叠、加工、修饰
等处理,因此使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菌生产乙肝疫苗的
效果更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明确目的基因控制合成的是乙肝病毒
的抗原,
并判断图中各个数字可能包括的过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