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 总结

余年寄山水
704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21: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曼陀罗的花语-冰心的名言


第1章 绪论/1、精细化工及相关行业的概念
初始原料:煤、石油、天然气、生物有机质(农林副产)
基础有机原料: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CO + H2)等。
2.2 亲电取代反应→ 2.2.3 芳香族亲电取代定位规律→(1)影响定位的主要因素
2.2.3 芳香族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1) 影响定位的主要因素
■ 已有取代基的性质: ①极性效应 ②空间效应
■ 亲电试剂的性质——也包括: ①极性效应 ②空间效应
■ 反应条件:主要-温度、催化剂和溶剂。
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已有取代基的极性效应。芳香取代反应中,苯系亲电取代反应研究的最多,也最重要。
2.2 亲电取代反应→ 2.2.3 芳香族亲电取代定位规律→(2)两类定位基
(2)两类定位基
Z
Z
已有取代基 Z 对新取代基 E 的定位作用有两种:
■第一类定位基
E
邻、对位定位基:-O-、-N(CH3)3、-NH2、
-OH、-OCH3、-NHCOCH3、-OCOCH3、-F、-Cl、-Br、
-I、 -CH3、-CH2Cl、-CH2COOH、-CH2F等。
E
对位
邻位
Z
■第二类定位基
间位定位基:-N+(CH3)3、-CF3、 -NO2、-C≡N、
-SO3H、-COOH、-CHO、-COOCH3、-COCH3、
E
-CONH2、-N+H3、-CCl3。
间位
上节回顾 2.2 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大多数亲电取代反应是按照经过σ配合物中间产物的两步历程进行的。其通式如下:

H
k
+
第一步 σ配合物
Ar-H +
+
A

k
E
1
-
E
r

1


H
k
2
ArE +
+ +
A
第二步

E
r H
2.3 亲核取代反应→ 2.3.2 反应影响因素→(4)溶剂的影响
(4)溶剂的影响
SN1反应的第1步是一个中性的化合物离解为两个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因此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SN2反应中,因为极性溶剂与亲核试剂可以形成氢键,亲核试剂与反应物形成过渡态时 ,必须首先消耗能量破
坏氢键,所以反应在不形成氢键的溶剂中进行,反应速度较快。
2.4 消除反应→ 2.4.3 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2)反应条件的影响

■ 温度的影响:提高温度有利于消除反应。
6.2.1 硝化剂的活泼质点
硝化剂:硝化反应中能够生成硝基正离子(NO2+)的试剂。
NO2+是亲电硝化反应的真正进攻质点。
-+
具有X-NO2的化合物,可产生NO2+离子:
XNO
2
    X + NO
2

离解的难易程度,决定于 X-NO2 分子中X 的吸电子能力:
① X 吸电子能力越强,越易形成 NO2+ 离子,硝化能力也愈强。
② X 吸电子能力的大小可由 X- 的共轭酸的酸度来表示。


6.2.3 硝化反应历程
⑴ 混酸硝化
研究表明混酸硝化机理
NO
2
+
+ NO
2
+
① NO2+ 向芳烃发生亲电攻击生成π络合物
H


② π络合物转化为σ络合物(控制阶段)
NO
2
+
NO
2

H
③ 脱去质子得到硝化产物

NO
2

NO
2
+ H
+


⑵ 活泼芳烃用硝基盐硝化
硝化剂:硝基硼氟酸盐(NO2+BF4-)
特 点:硝化能力很强,可不考虑NO2+生成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H


+ H
+

∞H

NO
2
NO
2
+
+
∞H
+ NO
2
NO
2

NO
2
H
π络合物

⑶ 稀硝酸硝化
一些活泼芳烃(酚、酚醚、某些N-酰基芳胺)常用稀硝酸作硝化剂。动力学研究表明, υ = k [ArH][HNO2]
亚硝化阶段:
ArH + HNO
2
    ArNO + H
2
O
① 芳烃首先与 亚硝酸 作用生成亚硝基化合物
② 硝酸氧化 亚硝基化合物,硝酸本身被还原,重又生成亚硝酸
ArNO + HNO
3
    ArNO
2
+ HNO
2

⑷ 其它硝化
NO
2
OH
① 在醋酐中硝化
+ CH
3
C
+ HAc + H
+

ONO
2

① 在醋酐中硝化
在已有取代基位置上,对(除 H 外)基团的取代硝化反应。
Y
R

RY

+ R
+

+ Y
+
+

③ 有汞存在时的氧化硝化
苯在汞的存在下,以较稀的硝酸进行硝化,同时可得硝基苯酚、二硝基苯酚、苦味酸等。

废酸中硫酸的重量
D.V.S.
废酸中水的重量

① D.V.S. 值大,表明硫酸浓度大,硝化能力强,适用于难硝化的物质;
② D.V.S. 值小,表明硫酸浓度小,硝化能力弱,适用于易硝化的物质
⑵ 废酸计算浓度(硝化活性因数)( F.N.A .)
混酸硝化结束时,废酸中硫酸的计算浓度。
若以100 份混酸为计算基准,当ф≈1时:

2N5N
182
废酸重量100 N100
反应生成的水NN

77
637


F.N.A.
S
100
5N
7
100
14 0S
140N

当ф≈1 时, F.N.A . 与 D.V.S. 的互换关系:

F.N.A.
D.V.S.
100F.N.A.
D.V.S.
F.N.A.100
1D.V.S.


S
140N
F.N.A.
140

当S、N为变量, F.N.A.为常数时,为一直线方程,说明满足相同废酸浓度的混酸组成可以是多样的,但有实际意
义 的混酸组成,仅是其中的一小段。


6.4.2 配酸工艺
配酸时应注意:
① 有及时导出热量的冷却装置,一般要求控制温度低于40 ℃,以减少硝酸的挥发和分解;
② 有效的混合装置; ③ 有效的设备的防腐措施;
配酸方法:①间歇配酸法:生产能力低,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
②连续配酸法:生产能力大,适用于大吨位的生产
由于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量,应缓慢加入水中或废稀酸中,最后在40 ℃条件下先慢后快加硝酸并注意安全。
4.1 芳环上的取代氯化
芳环上的取代氯化:在催化剂存在下,芳烃上的的 H被 Cl 取代的过程(连串反应)。
ArH + X2 → ArX + HX (亲电取代)
4.1.1 反应理论
⑴ 催化剂存在下氯气的氯化
FeCl3、AlCl3、ZnCl2、MnCl2、SnCl4、TiCl4等路易斯酸

+-
FeCl
3
+ Cl
2
   [ClFeCl
4
]



k
1

k
2
+-

+ FeCl
4
-
+ [ClFeCl
4
]
+ HCl + FeCl
3


HCl
Cl

(2) H2SO4为催化剂
(3) I2为催化剂
红棕色液体

I
2
+ Cl
2
  2ICl
H
2
SO
4
   H
+
+ HSO
4
-


+
ICl   I + Cl
-


+
H
+
+ Cl
2
  Cl + HCl
+
I
+
+ Cl
2
  ICl +

Cl
(4) 酸催化下的次氯酸的氯化

+
- H
ArH
+
H
+
H
+

HOCl    H
2
O
+
Cl    Cl
Ar
ArCl
( )
Cl
- H
2
O




+
SO
2
Cl
2
   ClSO
2
-
+ Cl
(5)二氯硫酰

Cl
-
+ SO
2



4.1.2 反应动力学
κ
1
C
6
H
5
Cl + HCl
苯环上的氯化是一连串反应:
C
6
H
6
+ Cl
2
υ
1

κ
2

C
6
H
5
Cl + Cl
2
C
6
H
4
Cl
2
+ HCl
υ
2


κ
3
C
6
H
3
Cl
3
+ HCl
C
6
H
4
Cl
2
+ Cl
2

υ
3
室温下 k1 k2 = 10,k3 很小,可忽略,所以在氯化反应前期,连串反应中三氯苯生成极少。
4.1.3 影 响 因 素
(1)氯化深度(2)操作方式(3)反应温度(4)原料纯度(5)催化剂的选择 (6)反应介质

⑴ 氯化深度
环上取代氯化为连串反应。氯化深度用参加氯化反应的原料的百分数来表示。
苯的一氯化反应 速度常数,在常温下仅比二氯化反应速度常数大8.5倍左右,因此制备一氯化物时必须严格控制氯
化深 度。如果要生成二氯化物,可以提高反应深度。用反应液相对密度来控制。氯苯用途比二氯苯大,反应中为增加< br>氯苯含量,而减少多氯苯含量,可降低氯化反应的浓度,即减少苯的反应。但剩余苯越多,则回收的苯越多 ,操作费
用及损耗将增加,设备生成能力亦下降,因此要慎重选择反应浓度。
可由出口处氯化液的相对密度来控制氯化深度(不同的氯化液组成有各自的相对密度)。


⑵ 操作方式
操作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单级塔式、多级槽式)。
连续、间歇过程主要差异是产物可能返回到反应区。
⑶ 反应温度

早期氯苯的生产中,温度尽可能控制反应在35~40℃下进行,是为了防止二氯苯的生成过多。
近代,普遍采用氯化液的沸腾温度78~80℃下进行,用塔式反应器或列管式氯化器进行。
其他卤化反应的温度,要根据反应物的活泼性而定。
(5) 催化剂的选择
在芳环上有较强的供电基(如羟基、氨基),在卤化时一般不用催化剂。
对活泼性较低的芳烃,一般要加入金属卤化物作催化剂。
对不活泼的芳烃的直接卤化,则要求有强烈的卤化条件和催化剂,一般用浓硫酸、碘或氯化碘。

(6) 反应介质
① 水
适 用:被氯化物和产物都是固体,且氯化反应较易进行,把被氯化物以很细的颗粒悬浮于水介质中,酸存在下氯化。
例,对硝基苯胺的氯化
② 无机溶剂
适 用:难溶于水中的有机物,常用的溶剂是硫酸。
例,蒽醌在浓硫酸介质中可直接氯化制1,4,5,8-四氯蒽醌
③ 有机溶剂
适 用:某些有机物的氯化可在有机溶剂(惰性)中进行。
例,萘的氯化以氯苯为溶剂;水杨酸的氯化以乙 酸为溶剂;苯胺的氯化以水-醋酸为溶剂,随体系中水的增加,苯胺
氯化速度增加。(溶剂极性对芳香化 合物氯化速度有影响。)
4.2.2 甲苯的侧链氯化
甲苯的侧链氯化是在光或引发剂引发 下,采用沸腾氯化法进行的。反应在塔式氯化器中进行,生产流程与氯苯的
生产相近,反应中应避免金属 存在,以防止环上取代氯化发生。氯化反应完毕后通入少量空气吹走 HCl,接着进行分
馏操作。分馏 前进行洗涤或碱液中和是不适宜的,因为甲苯侧链氯化衍生物非常容易水解。分馏设备应是搪瓷或搪玻
璃 ,因为设备中存在铁质会引起产品缩合生成树脂状物。
近年来,也有用活性炭作催化剂使甲苯在300 ℃进行气相侧链氯化,甲苯的转化率达70 %,主要产物为苯氯甲烷;
也有使甲苯在甲酰胺和偶氮二异丁腈存在下于75 ℃ ~ 85 ℃进行反应,以提高甲苯侧链氯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乙苯、异丙苯和更高级的烷基苯类,在高温下也可发生侧链氯化,取代反应优先发生在α-碳原子上。

发烟硫酸表示方法:① SO3 质量百分含量 ② 游离 SO3 百分含量 w (SO3) ③ 硫酸质量百分含量 w (H2SO4)
不同表示方法之间可互换, ② 、③的互换公式如下:

w (H2SO4) = 100 % + 0.225 w (SO3)






98


100W(SO)W(SO)
33

80

 
100%w(H
2
SO
4
)
100
w (SO3) = 4.44 [ w (H2SO4) - 100 % ]


例:含游离SO3 20 %的发烟硫酸换算成 H2SO4 的百分含量
w (H2SO4) = 100 % + 0.225 × 20 % = 104.5 %
例:含游离SO3 65 %的发烟硫酸,试以 ① 表示

80



1006565

98< br>
100%93.57%

w(SO
3
)
100

5.2 芳香族磺化
芳烃的磺化主要用 ①硫 酸 ②发烟硫酸 是典型的亲电取代反应。③ 三氧化硫
不同的磺化剂,其反应历程不同。
例,苯基三甲基铵盐正离子,与不同磺化剂的反应历程
Ⅰ 浓度较低的发烟硫酸(20 %)中

SO
3
H
+

+
ArH + H
3
S
2
O
7
     Ar
+ H
2
SO
4


H

SO
3
H
+

Ar
+ H
2
SO
4
ArSO
3
H + H
3
SO
4
+


H
Ⅱ 浓度较高的发烟硫酸中:

S
2
O
6
H
+
+ HS
2
O
7
-


ArH + H
2
S
4
O
13
     Ar
H


S
2
O
6
H
+
Ar

+ HS
2
O
7
-

ArS
2
O
6
H + H
2
S
2
O
7

H


ArS
2
O
6
H    ArSO
3
H + H
2
S
2
O
7

Ⅲ 含水硫酸(95 %)中:

SO
3
H
+
ArH + HSO     Ar

227
+ HSO
4
-

(控制步骤)
H

Ⅳ 稀硫酸(80~85 %)中:

+
SO
3
H

ArH + HSO
+
     Ar
(控制步骤)
34
+ H
2
O

H

苯酚合成





















































硝基化合物还原,随反应条件不同可分别得到不同的产物:

(亚硝基)
(硝 基)
(羟 胺)

ArNO
2
ArNO
ArNHOH



OH
-


ArNNAr
ArNNAr


O

(氧化偶氮)(偶 氮)



(芳伯胺)< br>ArNH
2
HH
ArNNAr
(氢化偶氮)


Z n + H
+

NH
2



NO
2
HH
Zn + OH
-

NN


Zn + H
2
O

NHOH

硝基苯还原 反应历程
ArNO2 + 2H+ +2e → ArNO + H2O
ArNO + 2H+ +2e → ArNHOH
ArNHOH + 2H+ +2e → ArNH2 + H2O

ArNO2 + 3Fe + 4H2O → ArNH2 + 3Fe(OH)2
ArNO2 + 6Fe(OH)2 + 4H2O → ArNH2 + 6Fe(OH)3
生成的二价铁和三价铁转变成黑色的磁性氧化铁:
Fe(OH)2 + 2Fe(OH)3 → Fe3O4 + 4H2O
Fe + 8Fe(OH)3 → 3Fe3O4 + 12H2O
总反应:4ArNO2 + 9Fe + 4H2O → 4ArNH2 + 3Fe3O4

7.4.2 影 响 因 素
⑴ 化学结构与反应活性 正 极:ArNO2 + 2H+ +2e → ArNO + H2O
① 芳环上有吸电子基时,使氮原子上部分正电荷增加,接受电子能力增加,有利于进行还原反应。
② 芳环上有供电子基时,使氮原子上部分负电荷增加,接受电子能力减弱,不利于进行还原反应。
⑵ 介 质 (非均相)
① 一般水(质子、氢的供给者)为介质,为保证传质、 传热,水应过量,n(硝基物):n(水)≈ 1:50~100,水
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设备的生产能力
② 一些活性较低的化合物,可加入甲醇、己醇、吡啶等能与水相混的溶剂,以促进反应进行
⑶ 铁 的品质和用量
还原反应在铁表面进行,因此 铁 的物理、化学状态 对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洁净和质软的灰铸铁屑优于组成的比较纯净的钢屑,因铸铁中含多种元素,和溶液接触时产物了许多 微电池。
还原速度还部分决定于铁屑的颗粒的细度和多孔性。每摩尔硝基物消耗铁的理论量为2.25 mol,实际用量为
3~4 mol。
⑷ 电解质
电解质 实际上是铁屑还原反应的 催化剂。可提高导电能力,加速铁的腐蚀,可促进还原反应的进行。
其它条件相同时,电解质对硝基苯还原的催化活性顺序:
NH4Cl(95.5) > FeCl2 (91.3) > (NH4)2SO4(89.2) > BaCl2(87.3)
> CaCl2(68.5) > NaCl(50.4) > Na2SO4(42.4) > KBr(41.0)
> CH3COONa(10.0) > NaOH(0.7)
注 :括号中数字表示当其他条件相同,各种电解质中苯胺的收率。虽然使用NH4Cl和FeCl2时还原速度最快 ,
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采用其他电解质某些情况。例为防止酰基的水解,对硝基-N- 乙酰苯胺还原用FeAc2。
“铁的预蚀” ——还原锅中加少量酸(盐酸、乙酸、甲酸或硫酸),使酸与铁屑作用生成电解质FeCl2
2、烷基芳烃氧化-酸解制酚类 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氢物










CH
3
CH
3
O
OH

CHCOOH
O
2
,氧化 酸解
+ CH
3
CCH
3

H
2
S O
4
CH
3
CH
3
110-120
o
C< br>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
过氧化异丙苯


O
+
CH
3
CH
3
CH
3

COOH

C
CH
3
COO
H
2
+
-HO
O
C
CH
3
+
H
2

CH
3
CH
3
CH
3
转位


CH
3

O
OC
CH
3
OH

+H
2
O
+
+ CH-C-CH + H
33

水合
分解
HOH


8.3 化学氧化反应
空气与氧气以外的氧化剂总称为“化学氧化剂”。用化学氧化剂的反应统称为“化学氧化”
优点:化学氧化反应条件较温和,易控制、操作简便、 方法成熟、反应选择性高
缺点:化学氧化剂一般价格高,三废治理困难
适用:产量小、附价值高的精细化工产品
⑴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强氧化剂,应用范围广,但选择性较差。其氧化性能和选 择性主要取决于介质的酸碱性,
主要用于将甲基、伯醇基氧化为羧酸。
中性或碱性介质 MnO4- + 2H2O + 3e ⇌ MnO2 +4OH E 0 = 0.558 V
酸性介质 MnO4- + 8H+ + 5e ⇌ Mn2+ +4H2O E 0 = 1.51 V
优点:反应可在水中进行,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所生成的羧酸以钾盐 溶于水,酸析后就可得到产品。
缺点:由于大部分有机物难溶于水,且大部分有机溶剂可被高锰酸钾氧 化,另外价格较贵,因此限制了其
使用。
特殊情况下,可在醋酸、叔丁醇、二氯甲烷、吡啶中 进行。有些情况下还可加入少量相转移催化剂,使氧化反应
能有效的在水溶液中进行。
常用 KMnO4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反应,在40~100℃,将固体 KMnO4 慢慢加入含被氧化物的水溶液
或悬浮液中直到 KMnO4 的红色不再褪色为止。
过量的 KMnO4 可用还原剂(如Na2SO3、CH3OH、C2H5OH、草酸)加以分解,还原生成 MnO2 沉淀。过滤
除去沉淀后,酸化就可得到较纯的羧酸产品。
用 KMnO4 氧化时如果生成的 KOH 能引起其他的副反应,可向反应液中加入MgSO4或通入CO2 以抑制其碱
性。
KOH + MgSO4 → K2SO4 + Mg(OH)2↓
例如,用 KMnO4 氧化3-甲基-4-硝基乙酰苯胺合成2-硝基-5-乙酰氨基苯甲酸时,加入 MgSO4 可避免乙酰氨基
的水解。

CH
3
COOH
ONON
KMnO
4
MgSO
4

22

90~97℃

NHCOCH
3
NHCOCH
3

8.1 液相空气氧化反应
工业上常用烃类来生产有机过氧化氢物、醇、醛、酮、羧酸等一系列产品。



2


RH
+
O
Cat
R -COOH


甲苯完全氧化:

CH
3

Co(Ac)
2

O
2
200 ℃ 30atm

甲苯部分氧化:

CH
3

Co(Ac)
2

O
2


150 -170 ℃ 10atm
⑴ 烯烃对芳烃的C - 烷基化反应
例,异丙苯的生产

+ C
3
H
6
CH
3
[O]

CH
AlCl
3

CH
3
① 液相法
催化剂:无水AlCl3、多烷基苯、少量水;
配料比:1 : 1.6 ~ 7(丙烯:苯);
T = 80 ~ 100 ℃; P = 0.2 ~ 0.3 MPa;
② 气相法
催化剂:固体磷酸,多异丙苯含量少 ;
T = 250 ~ 350 ℃; P = 0.3 ~ 1.0 MPa;
烷基化反应:
COOH
用NaBr作促进剂< br>+
CHO
不用NaBr作促进剂
+
CH
3
COOH< br>CH
3
H
+
OH
O
+ CH
3
CCH
3

以甲基化、乙基化、异丙基化最为普遍。
(三) C - 烷基化反应
C - 烷基化反应:
芳烃在催化剂存在下,用卤烷、烯烃等烷基化剂可以直接将烷基接到苯环上。
芳环上C - 烷基化反应的最重要的烷基化剂是烯烃,其次是卤烷、醇、醛和酮


晚安温馨句子-淮南职业技术学校


关于困难的作文-巴拉圭首都


中福会托儿所-财务负责人简历


打雪仗作文600字-二本分数线


宜昌市一中网站-高考留学


爱情散文随笔-南京艺术学院成绩查询


形象思维-山东历年一本线


救命稻草-鉴史问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