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之醛和酮

绝世美人儿
881次浏览
2020年08月03日 21:3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出柜什么意思-国家奖学金申请书范文


第十章 醛和酮(Aldehydes and Ketones)
基本要求:
1、 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及其光谱性质。
2、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3、 掌握醛酮的氧化与还原反应,α-H的反应。
4、 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及一些重要的人名反应。
5、 掌握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6、 掌握饱和一元醛酮的常用制备方法。
本章目录
10.1 醛酮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一、分类
二、命名
三、结构
10.2 醛酮的制备
一、醇的氧化和脱氢
二、烃的氧化
三、用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
四、不饱和烃的加成
五、偕二卤代烷水解
六、付-克酰化反应
七、醛酮的工业生产
10.3 醛酮的性质


醛酮分子中含 有相同的基团——羰基。含羰基的化合物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种类很多:醛RCHO,酮RCO R’,羧酸RCOOH及其衍生物等。

RCHO
酮 羧酸 酰卤
RCO-X
酸酐 酰胺 酯
一、亲核加成反应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2、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4、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
二、羰基的还原
三、醛酮的氧化
四、α-H的反应
1、烯醇化-互变异构
2、卤化
3、羟醛缩合
五、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
与性质
RCO-R’ RCO-OH RCO- OCOR’ RCO-NH
2
RCO-OR
从结构上,羰基化合物均可看 作是酰基化物,由于具有相同的羰基,它们具有相同的羰
基的反应共性,但由于酰基所连有的基团不同, 因此又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特性。
醛酮从生产、理论、化学性能及各种用途上,均具有重要地位 。许多醛酮是重要的工业
原料,并以非常庞大的数量生产,有的是重要的药物和香料。醛酮又是非常重要 的有机合成
原料。羰基的存在使其成为一个“活”的反应性分子,使反应很容易进行。
1


10.1 醛酮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一、分类
R-结构:饱和醛酮、不饱和醛酮、芳香醛酮、环酮
C=O数目:一元醛酮、二元醛酮、多元醛酮
酮RCOR’:R= R’,称单酮,R≠R’,称混酮

二、命名(Nomenclature)
1、普通命名(Common name)
:适合于简单的醛酮
醛:取代基+某醛:按氧化后生成的羧酸的名称命名。从醛基相邻的碳开始称αβγδ…….
CH
3
CH
2
CHO CH
2
=CHCHO BrCH
2
CH
2
CH
2
CHO

丙醛 丙烯醛 γ-溴丁醛
酮:看作甲酮的衍生物,烃基+烃基+(甲)酮。
O
CH
3
COC H
2
CH
3
(CH
3
)
2
CHCCH3
O
C
ClO
CH
3
CHCCH
2
C H
2
Cl

甲(基)乙(基)(甲)酮 甲基异丙酮 二苯酮 α-氯乙基-β-氯乙基酮
芳香酮:酰基+苯:如乙酰苯(苯乙酮)。
COCH
3
COCH
2
CH
3
CH
2
COCH
3
乙酰苯(苯乙酮) 苯丙酮(乙基苯基酮) 苄基甲基酮(1-苯基-2-丙酮)
2、IUPAC命名法:
选择含羰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醛基总在链 端;取代基位次
和名称写于母体名称之前。取代基+某醛,取代基+n-某酮
O
CH
3
CH
2
CH CHCH
2
CHO
CH
3
CH
2
CH
3
CHCHO
CH3

4-甲基-3-乙基己醛 2-甲基-3-戊酮 2-苯丙醛
多元醛酮:称某二醛或酮;当酮羰基和醛羰基共存时,酮羰基称羰基、酰基或氧代,醛羰基
称甲酰基。如:
O
OHCCCCHO
CHO
O
O

丁炔二醛 3-羰基戊醛(3-氧代戊醛) 1,3-环己二酮

2


O
CHO
CH
3
COCHCOCH
3
CH
2
CH=CH
2
CH
2
CH
2
CH O
CH
2
COOH
COCH
3

2’-氧代环己烷甲醛 3-烯丙基-2,4-戊二酮 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 对乙酰基苯乙酸
三、醛酮的结构
羰基中,碳与氧以双键结合,成键情况与烯烃相似,一个σ键,一个π键(double bond)。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所以羰基是极性基团,具有一定的偶极矩,通常为2.3~2.8D。如:HCHO2.3D,CH
3
CHO2.7D, CH
3
COCH
3
2.9D ;CH
3
OCH
3
1.3 D ;CH
2
=CHCH
3
0.3 D。
H
0
111
.
5
0
121
.
8
O
C
0
.
1203
0
.
111
nm
+

C< br>
=
2
.
27
D
O

C
O
H

甲醛的结构 羰基的结构 羰基的电子云分布
键能(kJmol):RCH=O(736),R2
C=O(749),C-O(358)。可见,羰基的键能是C-O
单键的两倍多,其键 能强。而其极性基团表现出高活性。
当羰基的α位有OH和NH
2
时,羰基氧可与其形成氢键,分子的优势构象为重叠式。
H
O
O
O
H
H
H
H
O
H

H
H
羟基乙醛
醛酮的物理性质:

由于羰基的 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醛酮的沸点比相应
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氧 原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
混溶。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 于1。
醛酮的光谱性质

羰基C=O的红外光谱在1750-1680 cm
-1
之间有一个非常强的伸缩振动吸
收峰。-CHO中的C-H键在2720 c m
-1
区域有一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当羰基与双
键共轭,吸收向低波数位移 。
10.2 醛酮的制备

3


醛酮可由烯烃、炔烃、芳烃、醇、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制备。
一、醇的氧化和脱氢
用醇为原料经氧化或脱氢均可得到醛酮,如:
O
OH
Na
2
Cr
2
O
7
H
2
SO4
or Cu
250
0
C
二、烃的氧化

OH
Na
2
Cr
2
O
7
H
2SO
4
O

烃的氧化往往不易控制在醛的阶段,在工业上常采用控制氧化 法,使活泼的α-H氧化。
烯烃的臭氧化可用于制备醛酮。如:
O
O
2Mn(OAc)
2
CrO
3
O
O
+
O
CH
3
C CH
3
SeO
2
O
CH
3
C CHO
< br>1
.
O
3
2
.
ZnH
2
O
CH
2
CHO
CH
2
CHO

三、用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
羧酸的衍生物如酰卤、酯、酰胺、腈等均可通过各种还原法变成醛酮。
1、用酰氯还原:
(1) 罗森孟(Rosenmund K W)还原:用毒化的钯催化剂(硫-喹林)使酰氯还原为醛 ,
反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的还原,如合成β-萘甲醛。反应物上有硝基、
卤素、酯基等吸电子基时不被还原,芳环上有羟基,首先要酰化保护。
COCl
H
2
PdBaSO
4
CHO
74
%~
81
%
β -萘甲醛
(2) 烷氧基氢化锂铝还原:烷氧基取代的氢化锂铝的反应活性取决于烷氧基的数目和体积 。
烷氧基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反应活性降低,选择性增大。如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可以
把 很多羧酸衍生物还原为醛。

4


COCl
LiAlH(O Bu
-
t)
3
NO
2
or CN
NO
2
or CN
CHO

(3) 有机镉还原:格氏 试剂与二氯化镉作用生成的有机镉化合物,能还原芳基酰氯和一级烷
基酰氯生成酮。反应具有较好的选择 性,能与格氏试剂反应的醛、酮、腈、酯、硝基等不与
有机镉反应,因此,该法是合成酮的好方法。 < br>C
6
H
5
MgBr
+
CdCl
2
2
C
6
H
5
MgBr
+
CdCl
2
C
6
H
5
CdCl
CH
3
COCl
(C< br>6
H
5
)
2
Cd
C
6
H
5
COCH
3
83
~
85
%

(4) 二烃基铜锂还原:二烃基铜锂与酰氯反应得酮,而与酯、腈、卤代烷等不反应。
n
-
C
4
H
9
CO(CH
2
)
4
COCln
-
C
4
H
9
)
2
CuLi
(
n
-
C
4
H
9
CO(CH
2
)
4
COC
4
H
9
-
n
0
ethe r
-78
C

(5) 格氏试剂还原:格氏试剂能还原酰氯成酮,也能还原酯 、腈成酮。分子中有与格氏试剂
反应的活性基团时不易采用此反应。
α-C
4
H
7
COCl + ArMgBr → α-C
4
H
7
CO-Ar + MgBrCl
40%
(6) 酰氯与不饱和烃反应:在AlCl
3
存在下,酰氯与烯烃发生亲电加 成-消除反应生成酮,
低温时生成加成产物。
+
-
H
+
+
RCOCl
AlCl
3
low.T
COR
+
Cl< br>-
COR
Cl
COR

(7) 酰氯与炔化物反应得酮(亲核取代):
R'CCNa
(8) 芳香酰氯经酰胺还原:
+
RCOCl
R'CCCOR

ArCOCl
PhNH2
O
ArCNHPh
OH
ArC=NPh
PCl
5Cl
ArC=NPh
亚胺氯
SnCl
2
ArCH=NPhH
2
O
H
+
ArCHO
+
PhNH
2

2、用酰胺或腈制备:

5


(1)斯蒂芬(Stephen H)还原:将氯化亚锡悬浮于乙醚中,并用氯化氢气体饱和,将芳腈
加入反应,水解后得醛。
Cl
ArCN
HCl
ArC=NH
SnCl
2
H
+
ArCH=NH
H
2
O
ArCHO

(2)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酮:腈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亚胺盐,亚胺盐水解得酮。
NMgBr
ArCN
+
RMgBr
ether
ArC R
H
2
O
NH
ArC R
HCl
H
+
ArCOR

R=α-C
10
H
7
- 亚胺 87%
酰胺可用LiAlH
4
等还原为胺。
3、用羧酸制备:
羧酸与2分子烃基锂作用生成酮,格氏试剂与羧酸生成RCOOMg沉淀而不能继续反应:
R COOH
CH
3
Li
RCOOLi
CH
3
LiOLi
RCOLi
CH
3
H
2
O
RCOCH< br>3

醛酮制备实例:
1
.
CH
3
CNSnCl
2
HCl
CH
3
CH=NH
O
CCH
3
H
2
O
CH
3
CHO

2
.
COOH + 2CH
3
Li
ether

O
3
.
R'CCl + RCH=CH
2
lewis acid
ClO
RCH CH
2
CR'
KMnO
4
OO
HOC(CH
2
)
4
COH
Na
2
C O
3
H
2
O
O
RCH=CHCR'

4< br>.
OH
H
+
2
.
2
(n
-
C
4
H
9
)
2
CuLi
O
5
.< br>O
O
1
.
SOCl
2
OO
n-C
4
H
9
C(CH
2
)
4
CC
4
H< br>9
-n

O
OC
2
H
5
OH
O
C
2
H
5
OH
SOCl
2
OO
ClC(CH
2
)
2
COC
2
H
5
O< br>[(CH
3
)
2
CHCH
2
CH
2
]
2
Cd
(CH
3
)
2
CHCH
2
CH
2
C(CH
2
)
2
COC
2
H5
O
ether

本节小结:

6


脂肪醛:
芳香醛:
RCH
2
OH
ArCH
2
OH
RCHO
ArCHO
RCOR'
RCOCl
ArCOClRCOOH


ArCOOH
脂肪酮:
RR'CHOH
R'
2
Cd
RCOClRCOOH

Ar
2
Cd
ArCOCl
芳香酮:
RCOCl(Ar'C OCl)
RCOClAlCl
3
ArCOR
ArH
R
2Cd(Ar'
2
Cd)
or
Ar'COCl
ArCOAr'四、不饱和烃的加成
烯烃或炔烃直接或间接水合法制酮,在制备上很有价值,并已大规模生产。如 乙炔水合
制乙醛,丙烯间接水合氧化制丙酮等。
烯烃在高压和钴催化下,与氢和CO作用发生 羰基化反应——羰基合成,在双键处加入
一个醛基。
RCH=CH
2
+CO
+
H
2
C
RCH
2
CH
2
CHO
+
RCHCH
3
15
~
30
MPa

主要产物
125
0
CHO
COH
2
CHO

五、偕二卤代烷水解
常用于制备芳醛,如苯甲醛。
CH
3
Cl< br>2
h

CHCl
2
H
2
O
FeCHO

六、付-克酰化反应
制备芳醛和芳酮。
COCl
C O
AlCl
3
n
-
C
5
H
11
C OCl
(CH
3
CO)
2
O
COC
5
H< br>11
-
n
COCH
3


7


R
+
CO
+
HCl
AlCl
3
R
CHO

七、醛酮的工业生产
1、甲醛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一个产品。用甲醇在银催化下,用空气高温氧化脱氢。
性质:mp:-< br>92℃,bp:-21℃,比重1.067,无色气体,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易溶
于水,市售 甲醛为含8~10%甲醇的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在医药、农业
上用在消毒剂。具有 强还原性,气体甲醛常温下自动聚合成三聚体,mp,62℃。可与水形
成水化物,蒸发时形成多聚甲醛 。在浓碱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甲醇和甲酸,与氨反应
生成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
应用: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尼纶、乌洛托品(利尿剂)、季戊四醇、染料等的原料。
2、乙醛
乙烯经Wacker氧化制备乙醛:CH
2
=CH
2
+ O
2
CuCl
2
-PdCl
2
→ CH
3
CHO 或乙醇脱氢,
乙炔水合制备。
乙醛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有辛 辣刺激性气味,比重0.783(184℃)mp,—123.5℃,bp,
20.2℃。与水、氯仿、 乙醚、乙醇混溶。易燃,易挥发,爆炸极限4.0~57.0%(V),易氧
化,与碱作用发生复杂反应 ,在酸存在下聚合成三聚乙醛,又可在硫酸作用下加热解聚。
应用:重要的合成原料,制备醋酸、醋酐 、醋酸乙酯、正丁醇、季戊四醇、三氯乙醛、
合成树脂等。
3、苯甲醛
苦杏仁油, 无色液体,比重1.046,mp,-26℃,bp,179℃,有苦杏仁气味,微溶于
水,与乙醇、乙 醚、苯、氯仿混溶。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
由甲苯氧化、二氯代水解或苯发生甲酰化反应制备:
应用:制备月桂醇、月桂酸、苯乙醛、苯甲酸苄酯、香料等的重要工业原料。
性质:容易发生自动氧化,因此,常加入抗氧剂;容易发生歧化反应和安息香缩合反应。
CHO
CN
-
OOH
CC
2

4、丙酮
无色液体,比重0.7898,mp,-94.6℃,bp,56.5℃,折光率,1.359。与水、 乙醇、乙
醚、氯仿、吡啶等混溶。溶解油、脂肪、树脂、橡胶等,常作为溶剂使用。

8


性质:具有酮的典型性质。
制备:丙烯水合-氧化;异丙苯氧化法;丙烯催化氧化法;淀粉发酵法;木材干馏等。
应用: 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溶剂。制备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
二烯橡胶、甲基丙烯 酸甲酯等。
5、环己酮
无色油状液体,丙酮气味,比重0.9478,mp,-16.4℃ ,bp,155.7℃,微溶于水,易
溶于乙醇、乙醚。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制备:环己醇催化脱氢或氧化;环己烷催化氧化;环己烷与氯和一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
O H
Na
2
Cr
2
O
7
H
2
SO< br>4
O
O
OH
+
O
2
Co salt
Cl
NO
ZnHCl

O
+
Cl
2
+
NO

应用:溶剂,稀释剂,制造树脂、己二酸、己内酰胺、合成纤维(尼龙-6,66)等。
O< br>HOOC(CH
2
)
4
COOH
NHOH
NH
2
OH
O
H
+
NH
[O]
nylon
-
66
nylon
-
6

己内酰胺

10.3 醛酮的性质
Nucleophilic
Addit ion
O
Oxidation

-
H activity
C =C–C=O
1
,
2-
and
1
,
4-
a ddition
C C H
H
一、 亲核加成反应
C=C Electrophilic addition
C=O Reduction

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羰基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的加成产物。反应可在酸或碱的条件下
进行。
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
C=O

Nu
-
C
Nu
O
9
H
+
-
C
Nu
OH


酸催化反应机理:
C=O
+ H
+
+
+Nu
-
[ ]
C-OH
C=OH
C
Nu
OH

当体系中有酸存 在,羰基被质子化,使羰基的亲电性增强,降低了亲核试剂加成的能量,
反应速率加快。即酸催化了醛酮 的亲核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羰基上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吸电子基团降低了羰基碳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强了羰基碳的亲电性,反应速率加快,否则使反应速率减慢。
二是羰 基上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当羰基碳上连有较大的取代基时,亲核试剂进攻羰基碳受到
较大的空间位阻作用 ,而且使四面体的过渡态更加拥挤,能量升高,同时也增加了产物的由
于基团的相互拥挤而产生的空间张 力。因此,亲核反应的反应速率为:HCHO > RCHO >
ArCHO > RCOR’ > RCOAr。
亲核试剂有很多种,如:含碳的亲核试剂RMgX,HCN,RC=CNa;含氧的亲核 试剂
H
2
O,ROH;含氮的亲核试剂氨及其衍生物NH
3
,NH< br>2
-L;含硫的亲核试剂NaHSO
3
,RSH,
等。现分别进行讨论 。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1)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醛酮与格氏试 剂加成水解是制备醇的重要方法。格氏试剂与甲醛加成生成一级醇,与醛
加成生成二级醇,与酮加成则生 成三级醇。但反应仅限于酮的烃基和格氏试剂的烃基都不太
大,即空间位阻不很突出。否则得不到正常的 加成产物。如下列反应,随着格氏试剂上烃基
的空阻增大,正常加成产物的产率降为0%。
O
(CH
3
)
2
CHCCH(CH
3
)
2< br>+
OH
RMgX
(CH
3
)
2
CHCCH( CH
3
)
2
R
R=C
2
H
5
CH
3
CH
2
CH
2
(CH
3
)
2< br>CH
80
%
30
%
0
%

这是由于当空间位阻大的醇与有位阻的格氏试剂反应时,发生了两种“ 不正常”的反应:
酮发生烯醇化及酮被还原,同时生成烯烃。
“不正常”的两种反应,反应都经过六员环的过渡态:
OMgX
O
(CH< br>3
)
2
CHCCH(CH
3
)
2
+
RMgX
(CH
3
)
2
C=CCH(CH
3
)2
OMgX
(CH
3
)
2
CHCCH(CH
3
)
2
+
CH
3
CH=CH
2
H
+
RH


10


讨论:
① 为避免格式试 剂的这类“不正常”副反应,可以用烷基锂进行反应,会得到较好的结果,
因此,格氏试剂与烷基锂可以 相互补充。
O
(CH
3
)
2
CHCCH(CH
3
)
2
+
(CH
3
)
2
CHLi[(CH< br>3
)
2
CH]
3
COLi
H
2
O< br>[(CH
3
)
2
CH]
3
OH

② 当羰基与一个手性中心相连时,亲核加成反应遵循Cram规则,即:亲核试剂从空间位
阻较小的一边进 攻羰基碳原子。
S
O
M
R'MgX
L
R
H
2
O
S
R'
OH
M
R
L
+
S< br>R
OH
M
R'
L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克莱姆规则:如果醛或酮的不对称a-碳原子上结合的三个基团以L(大)、M(中)、S( 小)
表示,那末这些非对称的醛或酮与某些试剂(如格氏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总是取R-L
重叠构象,反应时,试剂从羰基旁空间位阻较小的基团(S)一边接近分子。这称为克莱姆
规则。 手性碳上连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基团,羰基化合物的优势构象采取的是有利于发生亲核反
应的构象—— 大基团与羰基碳上的烃基位于重叠型构象。
反应示例:
Ph
H
H
C
2
H
5
O
Ph
H
HO
R
HO
C
2
H
5
1
.
RMgX
H
2
.
H
2
O
R
C
2
H
5
+
OH
H
H
Ph
C
2
H
5
RH
Ph
OH
PhH
Ph
A
B
C
2H
5
H
+
H
H
R
C
2
H5
OH
A
B
35℃ R CH
3
- C
6
H
5
- (CH
3
)
2
CH- t-Bu-
主: 次 2.5:1 >4:1 5:1 49:1
-70℃ 5.6:1

499:1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2)与HCN的加成
氰基负离子的碳可作为亲核原子与醛或酮羰基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α-羟基氰。α-羟
基氰可进 一步发生水解、还原或脱水,水解后得到α-羟基酸,α-羟基酸可进一步失水变
成α,β-不饱和酸。 如甲基丙烯酸的制备:

11


CH
3
C
CH
3
HCNOH
-
O
CH
3
+
H
CH
3
COH
CN
-
H
2
O
CH
3
CH
2
=CCN
(CH
3
)
2
COH
COOH
(CH
3
)
2
C
OH
C H
2
NH
2
CH
2
=CCOOH
CH
3< br>
H
3
O
+
[H]
α-羟基氰
若α-羟基 氰和甲醇在硫酸作用下反应,即同时发生失水及酯化作用,生成一个重要的
合成高分子有机玻璃的烯类单 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CH
3
C
CH
3
O
HC N
NaOH
CH
3
CH
3
COH
CN
78
%
CH
3
OH
CH
2
=CCOOH
H2
SO
4
CH
3
90
%

讨论:
① 反应机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加速。这是由于氢氰酸是弱酸,其离解很少,[CN

]浓度很低,当加入NaOH时,碱与H
+
结合促使离解平衡右移,使亲核性的增 大;若在反

应体系中加酸,则羰基发生质子化,增强了羰基的亲电性能,对反应也有利,但[ CN]浓度
太低又不利于反应。因此,反应需微量的碱,碱性不能太强,因为最后还需要H
+< br>才能完成
反应。
C
C
O
O
H
+
C N
-
C
C
O
H
+
O
-
CN
HCN
H
+
C
H
+
+
CN
-
O H
CN

② 醛酮的反应活性:醛>酮。对空阻较大的酮,反应难以进行。通常反应适 合于醛、脂肪族
甲基酮。而其它酮难反应。
③ 反应的立体化学:符合克莱姆规则
O
L
R
S
M
S
O
L
CN
-
M
R

较稳定 较不稳定
当醛、酮的- C上有-OH、-NH时,由于这些基团能与羰基形成氢键,所以形成如下
构象(见图),若发生加成, 亲核试剂主要从S基团一侧进攻,(克莱姆规则二)

12


HO
O
Nu
-
R
S
L

相关反应——斯 瑞克Strecker反应:羰基化合物与氯化铵、氰化钠反应,形成α-氨基腈,
经水解可制备α-氨 基酸:
C
O
NH
4
Cl
NaCN
NH
2
C
CN
H
+
H
2
O
NH
2
C
COOH

(3)与炔化物的加成
炔化物是一个很强的亲核试剂,与羰 基发生亲核加成,在羰基碳上引入一个炔基。常
用炔化钠或炔化锂。该反应在工业上有重大意义。 R-CC
-
Na
+
+
C=O
NH
3
(液)
或乙醚
C CR
C
ONa
H
2
O
C CR
C
OH
炔醇
C CR
C
OH
H+
H
2
cat
CH=CCH=CHR
2
-
H< br>2
O
CH
3

如合成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重要的化合物:
HCHO
HCCCHOH
2
CHCH
2
HCHO
H
HOCH
2
CCCH< br>2
OH
2
cat
-2
H
2
O
HOC H
2
CH
2
CH
2
CH
2
OHCH
2
=CHCH=CH
2

O
+
KCCH
KOH< br>(CH
3
OCH
2
CH
2
)
2
O< br>OH
Al
2
O
3
CCH
PdC
-
H
2
O
H
2

2、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水和醇都 是亲核试剂,但其亲核性弱,它们与羰基形成的水合物或半缩醛,在热力学
上都是不稳定的,反应倾向于 反应物方向。
(1)与水加成
羰基与水加成形成偕二醇: RCHO + H
2
O → RCH(OH)
2

偕二醇含量:R=H,100%;R=CH
3
,~58%;R=CH
2
CH< br>3
,0%
因此,随着烷基的增多,空间位阻增大,水合物含量迅速降低。只有少极个别 的醛,在
水溶液中可全部形成水合物,如甲醛。当羰基碳上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羰基碳的亲电性增
13


强,可形成稳定的水合物,如:三氯乙醛CCl
3
CHO,RCOCHO等。
(2)与醇加成
醛酮在酸性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干氯化氢等作用下,可与两分子醇反应形成缩醛(酮)。
O< br>+
ROH
dryHCl
OH
ROH
OR
OR
OR

半缩醛(不稳定) 缩醛(酮)(稳定)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酮)。


OH
HOCH
2
CH
2
CHCHO
HCl
HOOH
O
CH
3
OH
HOOCH
3
O

反应特点:① 反应可逆进行,平衡倾向于形成稳定的缩醛(过量醇和无水HCl催化);
② 缩醛(酮)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抗氧化,但在酸性介质中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该
反应可用于保护羰 基或醇羟基。③ 酮的反应活性较低,平衡反应倾向于反应物,但在特殊
的装置中(分水器),把生成的 水移出反应体系,平衡移向右方,可以制备缩酮。五元和六
元环状缩酮的产率较好。
O
+
2ROH
H
+
OR
OR

C H
3
CH
3
HO
C=O
+
HO
H
+
CH
3
CH
3
O
O

④ 用原甲酸乙酯代替醇可以制备较好产率的缩酮,使平衡右移:
R
2
C=O + HC(OC
2
H
5
)
3
→ R
2
C(OC
2
H
5
)
2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O
酸催化:
RO
-
C
O
-
OR
ROH
C
OH
OR

O
H
+
H
+
ROH
OH
+
2
OH
H
O R
+
+
+
-
H
OH
OR
OR
OR
H
+
+
-
H
OH
2
+
-
HO
OR
OR
ROH
OR
OR

分子内形成半缩醛的反应机理:

14


HOCH
2
CH
2
CH
2
CH
2
CH=O
+
-
H
+
OH
OH
H
+
+
HO(CH2
)
4
CH=OH
O
OH

应用:
① 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不稳定,易溶于水,不能作为纤维使用,在硫酸催化下,与10%
的 甲醛作用生成缩醛后,就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优良纤维——维尼纶。
CH
2
CHCH
2
CH
OH
② 保护羰基:
例1:
OH
HCHO
n
H
2
SO
4CH
2
CHCH
2
CH
O
CH
2
O< br>n

BrCH
2
CH
2
CHO + HOCH2
CH
2
OH
H
+
BrCHCH
22
O
O
O
CH
3
CH
2
CCLi
H
3
O
+
O
CH
3
CH
2
CCCH2
CH
2
CHO + HOCH
2
CH
2
OH

CH
3
CH2
CCCH
2
CH
2
例2:由CH
2
=CH CHO合成HOCH
2
CH(OH)CHO
CH
2
=CHCHO< br>C
2
H
5
OH
dry
HCl
CH
2
=CHCH(OC
2
H
5
)
2
+
.
KMnO
4
HOCH
2
CHCH(OC
2
H
5< br>)
2
H
3
O
OH
例3:
HOCH
2
CHCHO
OH

O
Br
O

O
Br
HOOH
OO
H
+
+
NaOH
H
3
O
Br
CHOH25
O

若羰基不保护,则会发生法沃斯基(Favorski)重排:
在醇钠、氢氧化钠、氨基钠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α-卤代酮(氯代酮或溴代酮)失去
卤原子,重排成 具有相同碳原子的羧酸酯、羧酸、酰胺的反应。
X
Y
R-CH- C-Y
R-CH-C-R'
alcohol
or ether
O
-
R'
O
Y=OH,OR,NR
2


15


O
Br
NaOH
O
--
O
Br
O
-
OH(R)
COOH
C
2
H
5
OH
OH(R)
-
COOH(R)
H
3
O
+
HOC
2
H
5
COOC
2
H
5

OO
OR
H
+
O
OH
R'
R'

C
6
H
6
HO
OO
OH
O
OR< br>H
3
O
+
2
R'MgX

③ 保护羟基:如
BrCH
2
CH
2
CH
2
CH
2
OH
O
H
+
BrCH
2
CH
2
CH
2
CH
2
O
+
H
O
O
O
-H
+
BrCH
2
CH
2
CH
2
CH< br>2
O
Mg
BrMgCH
2
CH
2
CH
2
CH
2
O
ether
+
CH
3
COC H
3
H
3
O
(CH
3
)
2
CC H
2
CH
2
CH
2
CH
2
OH
O H

HOO
HO
OH
CH
3
H
3
O
+

O
O
OO
CH
3
MgI
E t
2
O
CH
2
CHCH
2

CH
2
CHCH
2
OHOHOH
CH
3
COCH
3CH
2
O
CH
O
C
CH
3
CH
3
OHOHOCOR
H
3
O
+
CH
2
O CH
3
RCOCl
C
CH
3
base
CH
O
CH
2
OCOR
CH
2
OH


16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许多含氮化合物 ——氨及其氨的衍生物均可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首先生成加成产物,
加成物不稳定,失去一分子水,变 成含不饱和键的各种化合物。
NH
3
NH
2
R
OH
NH
2
OH
NHR
-
H
2
O
NH
NR
-
H
2
O
HNR
2
O
OH
NR
2
-
HO
2
NR
2
-
H
2< br>O
NH
2
OH
NH
2
NH
2
OH< br>NHOH
OH
-
OH
N
H
2
O
-< br>H
2
O
NHNH
2
NH
2
NHCONH2
NNH
2
NNHCONH
2

OH
NHNHCONH
2
亚胺,不稳定

Schiff碱,R为芳基
时稳定

烯胺,有机合成中间


肟,有顺反异构

腙(苯腙)


缩氨脲
反应通式:R
2
C=O + NH
2
-L → R
2
C=N-L
讨论:
(1)氨与醛、酮很难得到稳定的亚胺产物,甲醛 与氨反应形成一个特殊的笼形化合物——
六次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其结构与金刚烷相似。六次甲基四 胺硝化后可得到爆炸性很强
的旋风炸药——RDX,还可用来制备树脂等。
(2)醛、酮与一 级胺生成的脂肪族亚胺,很容易分解,芳香胺较稳定,可以分离出来,在
稀酸中水解,可得回到原来的醛 酮,因此,该法也可用于羰基的保护及分离提纯。
HO
CHO + H
2
N
+ H
2
O
H
CH-N

(3)醛、酮与二级胺形成的中间产物也不稳定,如碳上有α-H,则会发生另一种失水形
成烯胺。烯 胺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物,可使羰基的α-位活化,易于发生烷基化或酰基化
反应。烯胺与烯醇相似, 既可以在氮上,也可以在双键碳上发生反应。反应后可在酸性条件
下水解恢复羰基。
O
HN
+
CH=N
N
RX
N
R
H
3
O
+
O
R


17


(4)氨的 衍生物都是碱性物质,一般把它们制成盐酸盐的形式保存。反应时,加入少量弱
碱如醋酸钠使其分解,把 碱游离出来,然后与醛酮反应。反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可以增
加羰基的亲电性,但不能用强酸,因为 强酸使氮发生质子化,丧失了亲核能力。常用的弱酸
为醋酸,反应过程为:
NH
2< br>L
O
-
HA
C
+
-
H
CO
+
HA
HA
OH
C
NHL
COHA
N
+< br>H
2
L
CNL
CN
+
HL

(5)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大多数是白色固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结晶形状。
通过测定其熔点可 推知原来醛酮的结构;且生成物在稀酸作用下,可发生水解生成原来的醛
酮。因此,该反应可用于醛酮的 鉴别及分离提纯。
(6)肟(Oxime)是醛酮与羟胺生成的产物,与亚硝基化合物是互变异构,有 α-H时,
平衡有利于肟。
R
2
CHN=O
R
2
C =NOH
酮肟
RCH
2
N=ORCH=NOH
醛肟
肟有顺反(或ZE)异构体,但反应经常得到稳定的反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的熔点比
顺式高。
CHO
NH
2

Na
2
CO
3
OH
C=N
H
Z-苯甲醛肟
mp 35
o
C
HClC
6
H
6
,
h

H
C=N
O H
E-苯甲醛肟

在强酸如硫酸、多聚磷酸及能产生强酸的PCl
5
,PCl
3
,PhSO
2
Cl,SOCl
2
等作用下,肟能 发生重排
——拜克曼(Beckmann E)重排(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生成酰胺。
其重排过程为:
R< br>R'
CN
OH
H
+
R
R'
RC=NR'OH
CN
O
RCNHR'
O
+
H
2
-
HO
2
RC=NR'
+
mp 132
o
C
RCN
+
R'
H
2
O
+
-
H

重排特点:A. 反式重排,由此可推断原肟的结构。B. 酸催化重排,帮助OH离去。C. 基
团的离去和迁移同时进行。D. 迁移基团在迁移前后的构型保持不变。如:
OH
Et
H
2
SO
4
CN
Et
C
C
E t
2
O
t
-
Bu
H
t
-
BuH
H
3
C
Beckmann重排在工业上应用:
应用1:制备酰胺、羧酸、胺。

NHCOCH
3


18


应用2:测定酮肟的几何构型(根据反式迁移)。
O
2
N
NH
2
HOOC
NO
2
C=N
OH< br>
反式 顺式
应用3:合成
合成尼龙-6的单体——己内酰胺: < br>O
+
H
2
NOH
H
+
OH
N
H
+
N
+
OH
2
+
C
N
H2
SO
4
O
NH(CH
2
)
5
Cn
OH
H
2
O
H
+
C
N
O< br>NH

H
+
O
NH
2
OH
H
+
NHOH
O
NH
H
2
SO
4
O
NH(CH
2
)
6
C
nylon
-6

4、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
含硫的亲核试剂有亚硫酸氢钠和硫醇。
(1)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R
H
CO
+
NaHSO
3
R
C
HSO
3
H
H
ONa
R
C
SO
3
Na
OH
white

饱和 α-羟基某磺酸钠
R
H
HO
C=O
+
S
O
R
H
C
OH
SO
3
Na
O
-
N a
+
R
H
C
O
-
Na
+
SO2
OH

反应特点及应用

I、产物不溶于饱和NaHSO< br>3
,析出白色沉淀,因此,可用于鉴别醛、甲基酮和小于C
7
的环
酮。
II、反应活性取决于空间位阻,乙醛(89%),丙酮(56.2%),丁酮(36.4%),环己酮 (~35%),
3-戊酮(2%),苯乙酮(1%);环酮的反应性与环张力有关:三元>四元>五元 <六元。环丙
酮〉环丁酮〉环己酮〉环戊酮
III、产物可被酸、碱分解为原来的醛酮,因此,可用于分离提纯醛酮。
OH
C< br>SO
3
Na
HClH
2
O
Na
2
C O
3
CO
+
NaCl
+
SO
2
+
H
2
O
CO
+
Na
2
SO
3
+< br>CO
2
+
H
2
O


19


IV、间接制备羟基腈,以避免使用剧毒的氢氰酸。如:
OH
NaH SO
3
HCl
NaCN
PhCHO
PHCHCOOH
PhC HPhCHCN
H
2
O
reflu.
SO
3
Na< br>OH
67
%
OH
(2)与硫醇加成

硫醇比氧醇的 亲核性强,与醛酮易于加成。乙二硫醇在室温下就可与醛酮加成生成缩
硫醛、缩硫酮。
CO< br>+
HSCH
2
HSCH
2
S
C
S
H
2
Ranny Ni
CH
2
+
CH
3
CH
3
NiS
+

缩硫醛、缩硫酮很稳定,很难分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 不能用于保护羰基。但在兰尼
镍作用下,易于氢化生成亚甲基,这种方法常用于还原羰基成亚甲基。
5、与磷伊立德的加成——Wittig反应
磷ylide:( Wittig试剂): 硫ylide:
Ph
3
P=CH
2
or
Ph
3
P
+
CH
2
-
制备:
三 苯基亚甲磷
(CH
3
)
2
S
+
CH
2-
二甲基亚甲锍

Ph
3
P
+
RR'CHX
反应:
Ph
3
P
+
CHRR'X
-
base
-
HX
Ph
3
P
+
C
-
RR'

O
-
+-
C=O
+
Ph
3
PCRR'
C
C
R
O
C
R
C
PPh
3
R'
P
+Ph
3
R'
C=CRR'
+
Ph
3
P=O
应用:制备各种烯烃
O
Ph
3
P
+
CH< br>2
-
O
CH
2
+
CHPh
Ph
3< br>P
+
CHPh

二、醛酮的还原
醛酮可在不同的还原条件下被还原为醇或烃。


20


;
LiAlH
4
or NaBH
4
or1
.
B
2
H
6
2
.
H
2O
;
or
Al(i
-
Pr)
3

i-
PrOH
H
2
Cat
CHOH
CO
ZnHg HCl; NH
2
NH
2
KOH(HOC
2
H
4
)
2
O
or
1
.
HSCH
2
CH
2
SH
2
.
Ranny Ni
CH
2
MgC
6
H
6
or NaNH
3
CC
OHOH

1、 催化氢化
与不饱和烃相 似,醛酮在Pt、Pd、Ni等催化剂作用下,很容易被还原成相应的一级或
二级醇。
Pt ( or Pd, Ni )
RCHO + H
2
RCH
2
OH
0.3 MPa , 25
o
C

O
OH
Pt ( or Pd, Ni )
RCR + H
2
RCHR
0.3 MPa , 25
o
C

当分子中有双键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条件选择加氢。碳碳双键的反应活性大于羰基。
(1)有些反应需要在加温、加压或有特殊催化剂才能进行。
(2)最常用的溶剂是醇。
(3)如羰基两侧的立体环境不同,催化剂通常从空阻小的一侧被吸附,发生顺型加氢。
2 、用氢化金属化合物还原
常用的氢化金属化合物有LiAlH
4
及其烷氧基氢化锂铝 、NaBH
4
、B
2
H
6
等。
(1)LiAlH
4
及烷氧基氢化锂铝还原:
4
CH
3< br>CH=CHCH
2
CH
2
CH=O
LiAlH
4ether
(CH
3
CH=CHCH
2
CH
2
O)
4
AlLi

H
2
O
CH
3
CH=CHCH
2
CH
2
OH
+
Al(OH)
3< br>+
LiOH
其反应机理是发生了负氢转移。
LiAlH
4
的还原能力很强,通常将其制成烷氧基氢化锂铝以降低其还原能力。
C H
3
COOCOCH
3
-
t)
3
HO
Li Al(OBu
2
O
0
0
~
5
C
CH
3
COOCHCH
3
OH

选择还原羰基而不还原酯基。
当羰基两侧的立体环境不同时,还原有两种方式:
1
5
3
4
6
2
O
外侧空间位阻小,产物不稳定

21

< br>O
t-Bu
H
t-Bu
OH
+
t-Bu
OH
H


LiAlH
4

86
~
90
%
10
~
12
%
LiAlH(s
-
BuO)
3

7
%
93
%

空阻差别大时,主要得从空阻小的方向进攻的产物。空阻差别不大时,主要得稳定产物。
如樟脑的还原:
CH
3
CH
3
CH
3
C H
3
+
(
2
)
LiAlH
4
O
C H
3
CH
3
OH
H
(
1
)
(1
)
90
%
H
(
2
)
10
%
OH

内侧 异冰片(外型) 冰片(内型)

从内侧进攻主要得稳定的外 型产物;从外侧进攻主要得不稳定的内型产物。当空间位阻
差别不大时,主要得稳定产物。
当羰基与一个手性中心相连时,反应符合Cram规则。
OH
C
2
H
5
C
2
H
5
O
(
1
)
LiAlH
4
ether
H
H
+
H
C C
C C
(
2
)
H
2
O
CH3
C
6
H
5
CH
3
C
6
H< br>5
75
%
C
2
H
5
H
C
6
H
5
C C
25
%
H
OH
CH
3

O
H< br>C
2
H
5
H
H
Ph
CH
3
OH
C
2
H
5
+
H
H
3
C
OH
C
2
H
5
HCH
3
Ph
Ph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2)NaBH
4
还原:


NaBH
4
的还原能力较弱,反应活性低于LiAlH
4
,必须在质子溶剂或有机锂离子存在下才
能促进反应,在水和醇中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反应有立体选择性。还原的
选择性强,仅 能还原醛、酮、酰氯的羰基和仲、叔卤代烃RX,不能还原酯基及其他易还原
的基团。反应在质子溶剂中 进行。
其反应机理及反应的立体化学与LiAlH
4
相似。如:
O
NaBH
4
H
3
O
+
64
%
OH
H
+
36
%
H
OH

(CH
3
)
2
CHOH
若空间位阻小,则产物以稳定为主。

22


CH
3
O
CH
3
COOCH
3
CH
3
NaBH
4
CH
3
O H
H
2
O
HO
CH
3
COOCH
3

(3)用硼烷还原
乙硼烷与醛酮反应,同双键的加成相似,生成烷氧基硼,水解后得醇。
RCHO + B
2
H
6
→ (RCH
2
O)
3
B → RCH
2
OH + H
3
BO
3

反应特点:顺式加成;反应定量进行;反应物中有双键或三键时,也同时被还原。
反应实例:
O
0
B
2
H
6
0
C
O
H OBH
2
B
2
H
6
OH
H
2
O< br>2
OH
-
OH
OH
+
OH
OH
_< br>+
_
+
_
+
OH

3、麦尔外因- 彭杜尔夫(
Meerwein,H.-Ponndorf,W)
还原
采用一个特殊的还原剂——异丙醇铝的异丙醇溶液还原酮成醇。
CO
Al(i
-OC
3
H
7
)
3
CH
3
CH(OH) CH
3
Oppenauer oxidation
CHOH
+
CH
3
COCH
3

反应特点:反应在醇和酮之间发生负氢离子的传递;当还原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时,双键
保留;对 易被还原的硝基,反应中也不发生变化。
异丙醇铝在高温下,可经过两次负氢离子转移,将羰基还原成 亚甲基,如下列反应可得
到很高产率的产物:
Al(i
-
OC
3< br>H
7
)
3
0
250
c
O

4、用活泼金属还原(钠、铝、镁、铝汞齐、镁汞齐、低价钛试剂)
活泼金属如钠、铝、镁在 酸、碱、水、醇等质子溶剂条件下,可顺利地将醛还原为一级
醇,但在钠、铝、镁、铝汞齐或低价鈦试剂 的催化下,醛酮在非质子溶剂中发生双分子还原
偶联,生成片呐醇。反应经过以下历程:
C< br>Na
O
NH
3
CO
-
Na
+
CC
ONa
HO
2
ONa
C
C
OH
OH

反应实例:

23


2
PhCHOTiCl
4
Zn
O
H
2
O
H
2
O
OHOH
PhCHCHPh
2
MgHg
C
6
H
6
OH
OH
CH
3
COCH
3
MgC6
H
6
5 、克莱门森还原
H
2
O(CH
3
)
2
CC(CH
3
)
2
43
~
5 0
%
OHOH

醛、酮与锌汞齐、浓盐酸共热,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Clemmenson还原。
OZn
-
Hg,HCl
CCH
3
reflux.
CH3
O
HO
O
CH
3
Zn
-
Hg,HC l
reflux.
HO
CH
2
CH
3
CHO
80%
CH
3
65
%

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适合于对酸稳定,对碱敏感的醛酮。
6、乌尔夫-凯惜纳- 黄鸣龙还原
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的醛、酮可以用Wolff-Kishner- 黄鸣龙方法还原,反应在碱性条
件下,将醛酮在高温下与肼反应。
O
NH
2
NH
2
,NaOH
CCH
2
CH
3
(HO C
2
H
4
)
2
O
CH
2
CH2
CH
3
82
%

反应机理:首先羰基与肼成腙,然后在碱作用下,发生双键移位,氮离去,加负氢。
CNNH
2
B
C=NNH
-
BH
CHN=NH
BslowB H
N
2
+
C
-
H
CHN=N
-
q uick
CH
2

该法原来是将醛酮与肼和金属钠或钾在高温、在高 亚釜或封管中加热反应,反应条件
苛刻,操作不便。后经黄鸣龙改进,采用高沸点溶剂一缩二乙二醇(b p:245℃),用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代替金属钠或钾,共热反应即得。若采用二甲亚砜为溶剂,反应 可在较低温度
下进行。 该法与Clemmenson法相互补充。
7、缩硫醇氢解
羰基化合物与硫醇形成缩硫醛、缩硫酮,经Ranney Ni还原,是在中性条件下将羰基还
原为亚甲基的第三种方法。
HS
C=O
+
H
+
S
C
S
H
2
Ni
CH2
HS


24


三、醛酮的氧化
1、醛的氧化:
醛因有醛氢很容易被氧化成羧酸,常用铬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CrO
3
,H
+
CH
2
CHO
or
4
CH
2
COOH

也可用过酸、过氧化氢、氧化银、溴水等氧化。
(1)Tollen试剂氧化:RCHO + Ag(NH
3

2
+
→ RCOOH + Ag↓ +NH
3

反应定量进行,因此,可定性或定量测定醛基。
(2)Fehl ing试剂氧化:A:CuSO
4
H
2
O,B:酒石酸钾钠NaOH溶液,使 用时等量合
并。
RCHO + Cu
2+
+ NaOH → RCOONa + Cu
2
O ↓红色
该法用于脂肪醛的鉴别(不氧化芳香醛和酮)。临床上用于检查糖尿病患者。
与此相类似的铜 络离子试剂是Benedict试剂:A:CuSO
4
H
2
O,B:柠檬酸钠 NaCO
3
H
2
O
溶液,使用时等量混合,也用于醛的鉴别。 (3)自动氧化:许多醛如乙醛、苯甲醛等在空气中可被氧化,先形成过氧酸,再氧化成酸。
反应按 自由基历程进行。
RCHO + O
2
→ RCOOOH RCOOOH + RCHO→ RCOOH
为防止醛的自动氧化,通常加入抗氧剂。
(4 )Caannizzaro反应:无α—H的醛与强碱共热时,发生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
分子醇 和一分子羧酸——歧化反应。
2
CHO
NaOH,C
2
H
5
OH
~
50
0
C
COONa
+
CH2
OH

反应也可在不同的醛之间进行——交叉Caannizzaro反应,常用甲醛作还原剂。
CHO
+
HCHO
反应也可在分子内进行:
CHO
C2
H
5
1
.NaOH
+
NaOH
CH
2
OH
+
HCOONa

COOH
C
2
H
5
CH
2
OH
-
H
2
O
O
C
2
H
5
O
CHO
2
.H

羟基酸 内酯
2、酮的氧化:
酮难于被一般氧化剂氧化,强烈条件下发生断键,可发生特殊氧化。


25


过氧酸氧化——Baeyer-Villiger氧化:

酮类化合物被过酸氧化,与羰基直接相连的碳链断裂,插入一个氧形成酯的反应。
OO
O
RC
O
H
R'
OCOR
RCOOR'
+
RCOOH
RCR'
+
RCOOH

常用的过酸有:(1)一般过酸 + 无机强酸(H
2
SO
4
);(2)强酸的过酸 :CF
3
COOOH;
(3)一般酸 +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产生的过酸立即反应)。
对于不对称酮,两边基团均可迁移,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大小顺序为:
R
3
C
-
> R
2
CH
-
,
-
> Ph
-
> RCH
2
-
>CH
3
-
> PhCH
2

若有手性中心,迁移后手性中心的构性保持不变:
H
C
6
H
5
O
C-CH
3
CH
3
PhCO
3
H< br>sol.
H
C
6
H
5
O
O-C- CH
3
+
PhCOOH

CH
3
反应具有合成价值,如合成己内酯。
O
CH
3CO
3
H
CH
3
COOC
2
H
50
40
C
O
O

醛酮的氧化在工业上有重要意义。如乙 醛空气氧化制备乙酸,环己酮氧化制合成尼龙
的单体——己二酸等。
利用醛酮氧化性能的区别 ,可很容易地鉴别醛酮。常用Tollen试剂和Fehling试剂,除
此之外,还可用品红醛试剂( Shiff试剂)鉴别醛、甲醛和酮。醛遇品红醛试剂呈紫红色,
而酮不反应。若在紫红色溶液中加酸, 紫红色不褪的是甲醛,褪色的是醛。
四、α-H的反应

1、烯醇化-互变异构 < br>醛酮的α-H具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1)羰基的极化;(2)羰基能使共轭碱的负
电荷发生 离域化,即:
O
CH
2
C
-
H
+
OC
-
HC
O
-
CH=C
H
+
OHCH=C

酮式 共振式 烯醇式
在溶液中,醛酮以酮式和烯醇式平衡存在,两者含量取决于醛酮的结构,当α-碳上

26


有吸电子基时有利于生成烯醇式。吸电子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α-H的 酸性越强,pKa值
越小。各类化合物的酸性为(DMSO):
化合物 CH
4
CH
3
CH=CH
2
CH
3
CN CH
3
COPh 环戊二烯CH
3
NO
2
CH
3
(NO
2
)
2
CH
3
COCH
3
CH
2
(COCH
3
)
2
三乙
pKa ~50 35 ~25 16 16 10.21 3.57 20 9 11
在一般情况下,烯醇式在平衡体系中的含量是比较少的,但随着α- H活性的增强,烯
醇式也可能成为平衡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CH
3
COCH
3
CH
2
(COOC
2
H
5
)
2
环己酮 CH
3
COCH
2
COOC
2
H
5

烯醇式含量% 1.5 ´ 10
-4
7.7 ´ 10
-3
2.0 ´ 10
-2
7.3

CH
3
CO CH
2
COCH
3
CH
3
CO CH
2
COCF
3
C
6
H
5
CO CH
2
COCH
3


烯醇式含量%
76.5 最多 99
烯醇负离子是一个两位负离子,氧碱性强,碳亲核性强。
O
R C CH
3
-
OH
O
R C
CH
2
-
H
+
O
R C CH
3
+
OH
R C CH
2

热力学产物 动力学产物
不对称酮发生烯醇化,受动力学控制的是取代基最少的烯醇负 离子;受热力学控制的是
取代基更多的烯醇负离子。
O
OHO
H
CH
3
CH
2
C CH
2
CH
3
CH
2
CCH
3
CH
3
CH=C CH
3


动力学控制的产物 热力学控制的产物
O
O
-
+
O
-

热力学控制(94%) 动力学控制(72%)
2、α-H的卤化
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的α-H被卤素取代的反应。

O
C CH
O
Br
2
H
+
or OH
-
C CBr

反应是通过烯醇化,再发生C=C的加成而完成。
酸催化机理:
O
CH< br>3
CCH
3
+
H
OH
CHC=CH
Br32
+
quick
OH
+
O
H
CH
3
CCH
3
+
OH
CH
3
C CH
2
H
+
-
H
+
slow
Br
CH
3
CCH
2
Br
-
HBr
C H
3
COCH
2
Br

27


特点:I、 只要加极少量的酸,因为反应一开始就会产生酸,此酸就能自动起催化作用 。因
此反应有一个诱导期,一旦酸产生,反应就会很快发生。
II、 对不对称的酮,卤化反应的优先次序是(关键是形成烯醇式): COCHR
2
> COCH
2
R >
COCH
3
III、反应速率:V
一元卤化
> V
二元卤化
> V
三元卤化

通过控制卤素的用量,可将卤化反应控制在一元、二元、三元阶段。
碱催化机理:
O
CH
3
CCH
3
+
OH
-
-
H
+
slow
O
-
CH
3
COCH
2
-
CH
3
C=CH
2
BrBr
CH
3
C OCH
2
Br

特点:I、碱用量必须超过1mol,因为除了催化作用外,还必须不断中和反应中产生的酸。
II、 对于不对称的酮,卤化反应的优先次序是(关键是夺取α-H):COCHR
2
< COCH
2
R <
COCH
3
III、反应速率:V
一元卤化
< V
二元卤化
< V
三元卤化

卤化反应不能控制在一元卤化阶段。

反应实例:
O
Cl
2
H
2
O
O
C CH
3
O
Cl
61
~
66
%
O< br>FeBr
2
C CH
3
Br
O
C CH
2
Br
Br
2
H
2
O
O
Br
C CH
3

Br
2
HOAc
O
C CH
2
Br69
~
77
%
Br
O
CH
3
CH2
CCH
3
+
Br
2
H
2
O
40
~
50
0
C
KClO
3
O
O
CH
3
CH
2
CCH
2
Br
+
CH3
CHCCH
3
32
%
57
%
Br

CH
3
(CH
2
)
4
CH
2
CH O
CH
3
OH
1
.
CH
3
(CH
2
)
4
CH
2
CH(OCH
3
)
2
.
Br
2
+
CH
3
(CH
2
)
4
CHCHO
HCl
2
H
3
O
Br
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
用分别生成氯 仿、溴仿、碘仿(统称卤仿)的反应称为卤仿反应。

O
R C CH
3
R CHCH
3
OH
+
4
NaOH
+3
X
2
RCOONa
+
CHX
3
H
+< br>RCOOH


28


O
R C CH
3
+
X
2
O
R C CX
3
OH
-
O
-
R-C-CX
3
OH< br>RCOOH
+
-
CX
3
RCOO
-
+
CHX
3

-
O
R-C-CH
3
+ X< br>2
RCOOH
+
X
3
C
-
O
R-C -CX
3
O
-
R-C-CX
3
OH

OH
RCOO
-
+
CHX
3
H
+
RCOOH< br>卤仿反应的应用:鉴别(碘仿具有特殊气味和黄色)和合成羧酸。如:
O
CH
3
COCl
AlCl
3
0
220
C
CCH
3
-
1
.
X
2
OH
2
.
+
COOH
H

O
KOCl
(CH
3
)
2
C=CHCCH
3
H
2
O
H
+
(CH3
)
2
C=CHCOOH
+
CHCl
3

3、羟醛缩合
有α-H的醛或酮在酸或碱的作用下,缩合生成-羟基醛或- 羟基酮的反应称为羟醛缩合。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H
3
CHO
OH
-
-
CH
2
CHO
O=CHCH
3< br>O
-
CH
3
CHCH
2
CHO
OH
H
2
O
CH
3
CHCH
2
CHO
CH3
CH=CHCHO

β-羟基醛 α,β-不饱和醛
常用的碱性催化剂有:KOH, C
2
H
5
ONa, (t-BuO)
3
Al。催化剂用量应在0.5mol以
上。
酸催化: < br>+
O
CH
3
CCH
3
-
+
OH+
OH
OH
CH
3
C=CH
2
-
H< br>2
O
CH
3
CCH
3
O
OH
OH< br>H
+
CH
3
C-CH
2
-H
OH
O
CH
3
-C-CH
2
-C(CH
3
)
2< br>CH
3
-C-CH
2
-C(CH
3
)
2CH
3
-C-CH=C(CH
3
)
2

-羟基酮 α,β-不饱和酮
讨论:
I、
在酸性及强碱性条件下易失水,一般的碱性条件,加热时失水。所以,如要制备- 羟基
醛、-羟基酮,通常采用弱碱性催化剂,温度较低的反应条件。
II、烯醇负离子是一个两位负离子,在羟醛缩合反应中,主要是烯醇负离子的C
-
端去进攻。

29


III、羟醛缩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低有利于正向反应,而加热回流有利于逆向反应。
逆向羟醛缩合的反应机理:
O
(CH
3
)
2
C=CH C CH
3< br>O
-
-
OH
HO
-
H
2
O
O
(CH
3
)
2
C CH
2
C CH
3
O-
(CH
3
)
2
CCH=C CH< br>3
OH
O
CH
3
CCH
3
+
-H
2
O
O
O
(CH
3
)
2
C CH
2
C CH
3
OH
O
-
CH
2
=CCH
3
CH
2
CCH
3
O
2CH
3
CCH
3
+
OH
-

羟醛反应的分类:
I、自身缩合——分子内和分子间缩合
醛: I
2

CH
3
CH
2
CH
2
CHO + CH
3
CH
2
CH
2
CHO → CH
3
CH
2
CH
2
CH(OH)CH(CH
2
CH
3< br>)CHO →
CH
3
CH
2
CH
2
CH= C(C
2
H
5
)CHO
酮:酮较难发生自身羟醛缩合(酮羰基活性 低,酮加成物更拥挤,不稳定),且由于分子中
含有不同的-H,缩合后得多种产物,只有较少数的对称 酮可用于制备。为了使反应平衡
向产物方向移动,采用一个特殊的实验装置——索氏(Soxhlet) 提取器进行制备
2
CH
3
COCH
3
O
Ba(O H)
2
I
2
-
H
2
O
3
CH3
COCH=C(CH
3
)
2
CH
3
COCH
+
H
(CH
3
)
2
C=CHCCH=C(CH3
)
2
1
,
4
-
addition
C H
3
CH
3
O
HO
CH
3
CH
3
CH
3
CH
3

分子内缩合
II、若用不同的醛进行反应,通常选择一种无-H的醛——交错羟醛缩合
甲醛的羟甲基化:
+
CH
3
CHO
HCHO
OH
-
HOC H
2
CH
2
CHO
2
HCHO
(HOCH)CCH O
HCHO
C(CH
2
OH)
423

OH
-

季戊四醇
OH
-
H
CHO
+
HCH O
(excess
)
CH
2
OH
CH
2
O H

一种无-H的芳香醛和一种有-H的脂肪醛或酮,在NaOH和乙醇的混合体系内,进行混合的缩合反应,得到产率很高的,-不饱和醛酮,这一反应称为克莱森- 斯密特
(Claisen-Schmidt)反应。
O
CHO + CH
3
CC(CH
3
)
3
NaOH
H
2
OE tOH
H
C=C
H
CC(CH
3
)
3
O< br>88
~
93
%

III、由不同的含- H的醛酮缩合,哪个出α-H,哪个出羰基?不对称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时,提供哪一側的- H参与反应?——定向的羟醛缩合

30


O
CH
3
CHO
+
CH
3
CCH
3
OH
CH3
CHCH
2
CCH
3
~%
8083
-
OHO

不对称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哪一个亚甲基提供碳负离子,取决于反应条件,如:
O
PhCHO
+
CH
3
CCH
2
CH3
OH
H
+
-
O
PhCH=CHCCH
2CH
3
O
PhCH=CCCH
3
CH
3
这是由于在进行条件下,甲基质子的酸性大,位阻小,易与碱结合,形成碳负离子
CH
3< br>CH
2
COCH
2
;而在酸性条件下,亚甲基可与羰基形成较稳定的烯 醇,烯醇的稳定性:
CH
3
C(OH)=CHCH
3
〉CH
2
=C(OH)CH
2
CH
3

一种特殊试剂LDA: LiN[CH(CH
3
)
2
]
2
二异丙胺的锂盐:具有强碱性,体积大的
特点,能有效地在低温下使酮的位阻较小的α- C几乎全部变成烯醇负离子,而其自身不发
生缩合。

O
CH
3< br>CCH
2
CH
3
+
(i
-
C
3H
7
)
2
N
-
Li
+
THF
CH
2
=CCH
2
CH
3
+
(i
-
C
3
H
7
)
2
NH
low temp.
pKa
~
40
OH
H
2
O
-O
Li
+
O
O
-
Li
+
极弱酸
CHCHCHO
CH
2
=CCH
2
CH
3
32
THF
O
-
Li
+
O
CH
3
CH
2
CHC H
2
CCH
2
CH
3

用不对称酮进行羟醛缩合, 往往得到两种烯醇在平衡种的混合物,要得到纯净的单一缩
合产物,常用到三甲基氯硅烷(CH
3

3
SiCl,它与烯醇先生成硅醚,把烯醇的双键固定,分
离出硅醚的异 构体后,再进行缩合,可得到比较纯净的单一缩合产物。
O
CH
3
O
-
Li
+
CH
3
O
-
Li
+
O Si(CH
3
)
3
CH
3
(CH
3
)3
SiCl
CH
3
Cl
3
Ti
O
Ph CH
O
CH
3
LDA
CH
3
OCH
2CH
2
OCH
3
+
+
OSi(CH
3
)
3
CH
3
main
OH
PhCH
O
CH
3
99
%
1
%
H
+
H
2
O
-
78
0
C
PhCHO
separation
T iCl
4
-78
0
C
CH
2
Cl
2

81
%
LDA与三甲基氯硅烷一起控制反应的位置。
LDA也可用于具有α-活泼氢的醛与酮的羰基缩合。醛基先与胺反应形成亚胺以保护醛
基,再 与LDA反应形成碳负离子,然后加入醛或酮进行缩合。如:

31


CH
3
CHO
+
H
2
N
Ph
2
C=O
Ph
2
CCH
2
CH=N
-78
0
C
O
-
Li
+
CH
3
CH=N
LDAEt
2
O
0
0
C
_
CH
2
C H=N
Li
+
H
+
PhC=CHCHO
2
-
H
2
O

总产率59%
IV、分子内也可发生羟酮缩合,形成环状化合物。如:
O
OH-
O
CH
3
OH
O
CH
3
CH
3
OLi

Br
CrO
3
Py
O
LDA
CH
3
CH
3
CHCOCH
3
CH
3O
CH
3
OH
-
O
CH
3


羟醛缩合产物与催化剂种类、反应物结构和反应温度有关。一般地,脂肪醛在OH催
化下,低 温主要得羟基醛,高温主要得不饱和醛,酸催化下,主要得不饱和醛。酮的活性低,
其酸催化比碱催化有 效。
羟醛缩合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可以得到碳链增长的产物;生成的双官能团化合物可进
一步 作为反应中心;反应产生出两个新的手性中心,可以合成含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当分子中含有其他 吸电子基团如:-NO
2
,-CN,-Ph,-C=CH
2
,-COOR…. .等,同样能
使α-H活化时,在碱性条件下同样具有强亲核性,可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O
CH
3
Z
base
C=O
+
CH
2< br>Y
C
OH
CHZY
or
C=CHZY

五、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与性质
α,β-不饱和醛酮,如丙烯醛 CH
2
=CHCH=O,2-丁烯醛 CH
3
CH=CHCH=O,肉桂醛
Ph CH=CHCH=O等,分子中双键与羰基共轭,偶极矩增大。其共振结构式为:
4
C=C< br>3
C=O
21
2
C=CC
+
1
O
-
4
C
+
1
C=CO
-

因此,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共轭加成)。
共轭加成的过程为:

32


Nu
-
+< br>C=CCO
C
Nu
C=CO
-
C
Nu
C=C OH
C
Nu
CHC=O

某些可以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HZ或在酸作用下的水和醇可发生亲核的共轭加成:
H< br>+
+
+
C=CCO
CC=COH
Nu
-
C< br>Nu
C=COH
C
Nu
CHC=O

亲电加成试剂如X
2
,HOX等,不发生共轭加成,只能在碳碳键上发生亲电加成。
CH
3
CH=CHCOCH
3
+
Br
2
C H
3
CH CHCOCH
3
BrBr

1、加成Grignard试剂: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加成产物比例取决 于反应物烃基的结构,反应
倾向于结合位阻较小的部位。
C
6
H
5
CH=CHCH=O
C
6
H
5
CH=CHCHC
6
H
5
OH
1
,
2
-
1
.
C
2
H
5
MgBr
C
6
H
5
CH =CHCHC
2
H
5
2
.
H
2
O
OH
100
%
2
.
HO
2
1
.
C
6
H
5
MgBr
100
%

2
.
H
2
O
1
.
C
6
H
5
M gBr
C
6
H
5
CH=CHCHC
6
H
5
1
,
2
-
+
C
6
H
5
C HCH
2
C=O
C
6
H
5
CH
3
1
,
4
-
12
%
C
6
H
5
CH=CHC=O
CH
3
1
.
C
2
H
5
MgBr
2
.
OH
88
%
CH
3
+
H
2
O
C
6
H
5
CH=CHCC
2
H
5
1
,
2
-
40
%
C6
H
5
CHCH
2
C=O
C
2
H5
CH
3
1
,
4
-
60
%

OH
C
6
H
5
.
1
CHMgBr
C
6
H
5
CH=CHC=O
2
.
65
C< br>6
H
5
CH=CHCC
6
H
5
H
2
O
C
6
H
5
OH
1
,
2
-
6
%
+
C
6
H
5
CHCH
2< br>C=O
C
6
H
5
C
6
H
5
1
,
4
-
94
%

因此,当羰基上有较大体积的烷基时,无论用什么格氏试剂,总是得到1,4-加成产物。
2、加成烷基锂
若用有机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则主要得到1,2-加成产物:
C
6
H
5
.
1
CHLi
C
6
H
5CH=CHC=O
.
65
C
6
H
5
CH=CH CC
6
H
5
2
H
2
O
C
6
H
5
OH
1
,
2
-
75
%

33
+
C
6
H
5
CHCH
2
C =O
C
6
H
5
C
6
H
5
1
,
4
-
25
%


如果用二烃基铜锂或在格 氏反应中加入~0.05mol卤化亚铜,则主要得1,4-产物。
O
CH
3
MgBr
H
2
O
CH
3
H
2
O
OH
O
CH
3
(CH
3
)
2
CuLior CH
3
MgBrCuBr
共轭加成的立体化学是反式加成,得顺式产物:

O
Ph
PhMgBr
ether
H
2
O
COPh
Ph

3、加成HCN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一般只生成1,4—加成产物:
C
6
H
5
CH=CHC=O
+
NaCN
C
2
H
5
OH
C
6
H
5
CHCH
2
C=OHOAc
C
6
H
5
CNC
6
H
595
%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NaHSO
3
,ROH, NH
2
OH等弱亲核试剂作用时一般得到1,
4—加成产物;许多碳负离子同样可与α ,β-不饱和醛酮发生共轭加成——Michael型共轭
加成。
实验表明:在分子中羰基旁 加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连续不断的共轭双键,即加入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乙烯基时,反应可在共轭体系的两 端发生,而且与共轭体系相连的两个基团仍保
持和没有加入乙烯基时同样的关系——插烯规则。
CH
3
-(CH=CH)
n
-COR → CH
3
- COR
α-H α-H
如: PhCHO + CH
3
CH=CHCH=O OH→PhCH=CHCH=CHCH=O

4、还原
(1)Pd,Pt,Ni催化还原:
在共轭体系中,C=C比C=O双键易于还原,因此,可 控制H
2
的用量和反应条件,选
择地使C=C还原;过量的H
2
和一 定条件,C=O也可被还原。均相催化剂可选择还原。
H,Ni
C
6
H5
CH=CHCH=O
H
2
,Ni
C
6
H5
CH
2
CH
2
CH=O
2
P,
(2 )氢化金属化合物还原
C
6
H
5
CH
2
CH2
CH
2
OH

氢化锂铝可还原羰基,而与羰基共轭的双键不受 影响;硼氢化钠能还原羰基,也使共
轭双键部分还原,得混合物。
C
6
H
5
CH=CHCH=O

LiAlH
4
ether
34
H
2
O
C
6
H
5
CH=CHCH
2
OH

< br>O
LiAlH
4
ether
NaBH
4
C
2
H
5
OH
H
H
2
O
OH
+
59
%
H
H
OH
OH
97
%
41
%

(3)Na,K,Li液氨还原:
碱金属液氨可还原与羰基共轭的C=C,而对孤立的双键,却不还原。
CH
3
O
LiNH
3
-
33
0
C
H
3
O
+
O
H
H
CH
3

适用范围及应用






















醛酮反应总结:
反应类型
羰基
亲核
加成
HCN
炔化物
Grignard试剂
水、醇、硫醇
饱和NaHSO
3

氨及其衍生物
Wittig反应
还原
反应





歧化
反应
α-H
的活

αβ-
不饱
和醛

还原成烃
还原成醇
还原胺化
Tollen试剂
Fehling
Benedic试剂
K
2
Cr
2
O
7
H
+
过氧酸
浓OH

















RCOOH












































反应机理
(—)







互变异构
卤代
羟醛缩合
1,2-和1,4-
加成
还原
醛酮的鉴别反应:



35


第十章 醛和酮(Aldehydes and Ketones)
基本要求:
1、 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及其光谱性质。
2、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3、 掌握醛酮的氧化与还原反应,α-H的反应。
4、 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及一些重要的人名反应。
5、 掌握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性质。
6、 掌握饱和一元醛酮的常用制备方法。
本章目录
10.1 醛酮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一、分类
二、命名
三、结构
10.2 醛酮的制备
一、醇的氧化和脱氢
二、烃的氧化
三、用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
四、不饱和烃的加成
五、偕二卤代烷水解
六、付-克酰化反应
七、醛酮的工业生产
10.3 醛酮的性质


醛酮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基团——羰基。含羰基的化合物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种类很多:醛RCHO,酮RCOR’,羧酸RCOOH及其衍生物等。

RCHO
酮 羧酸 酰卤
RCO-X
酸酐 酰胺 酯
一、亲核加成反应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2、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4、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
二、羰基的还原
三、醛酮的氧化
四、α-H的反应
1、烯醇化-互变异构
2、卤化
3、羟醛缩合
五、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结构
与性质
RCO-R’ RCO-OH RCO- OCOR’ RCO-NH
2
RCO-OR
从结构上,羰基化合物均可看 作是酰基化物,由于具有相同的羰基,它们具有相同的羰
基的反应共性,但由于酰基所连有的基团不同, 因此又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特性。
醛酮从生产、理论、化学性能及各种用途上,均具有重要地位 。许多醛酮是重要的工业
原料,并以非常庞大的数量生产,有的是重要的药物和香料。醛酮又是非常重要 的有机合成
原料。羰基的存在使其成为一个“活”的反应性分子,使反应很容易进行。
1


10.1 醛酮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一、分类
R-结构:饱和醛酮、不饱和醛酮、芳香醛酮、环酮
C=O数目:一元醛酮、二元醛酮、多元醛酮
酮RCOR’:R= R’,称单酮,R≠R’,称混酮

二、命名(Nomenclature)
1、普通命名(Common name)
:适合于简单的醛酮
醛:取代基+某醛:按氧化后生成的羧酸的名称命名。从醛基相邻的碳开始称αβγδ…….
CH
3
CH
2
CHO CH
2
=CHCHO BrCH
2
CH
2
CH
2
CHO

丙醛 丙烯醛 γ-溴丁醛
酮:看作甲酮的衍生物,烃基+烃基+(甲)酮。
O
CH
3
COC H
2
CH
3
(CH
3
)
2
CHCCH3
O
C
ClO
CH
3
CHCCH
2
C H
2
Cl

甲(基)乙(基)(甲)酮 甲基异丙酮 二苯酮 α-氯乙基-β-氯乙基酮
芳香酮:酰基+苯:如乙酰苯(苯乙酮)。
COCH
3
COCH
2
CH
3
CH
2
COCH
3
乙酰苯(苯乙酮) 苯丙酮(乙基苯基酮) 苄基甲基酮(1-苯基-2-丙酮)
2、IUPAC命名法:
选择含羰基的最长链为主链;从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醛基总在链 端;取代基位次
和名称写于母体名称之前。取代基+某醛,取代基+n-某酮
O
CH
3
CH
2
CH CHCH
2
CHO
CH
3
CH
2
CH
3
CHCHO
CH3

4-甲基-3-乙基己醛 2-甲基-3-戊酮 2-苯丙醛
多元醛酮:称某二醛或酮;当酮羰基和醛羰基共存时,酮羰基称羰基、酰基或氧代,醛羰基
称甲酰基。如:
O
OHCCCCHO
CHO
O
O

丁炔二醛 3-羰基戊醛(3-氧代戊醛) 1,3-环己二酮

2


O
CHO
CH
3
COCHCOCH
3
CH
2
CH=CH
2
CH
2
CH
2
CH O
CH
2
COOH
COCH
3

2’-氧代环己烷甲醛 3-烯丙基-2,4-戊二酮 3-(3,3-二甲基环己基)丙醛 对乙酰基苯乙酸
三、醛酮的结构
羰基中,碳与氧以双键结合,成键情况与烯烃相似,一个σ键,一个π键(double bond)。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于碳,所以羰基是极性基团,具有一定的偶极矩,通常为2.3~2.8D。如:HCHO2.3D,CH
3
CHO2.7D, CH
3
COCH
3
2.9D ;CH
3
OCH
3
1.3 D ;CH
2
=CHCH
3
0.3 D。
H
0
111
.
5
0
121
.
8
O
C
0
.
1203
0
.
111
nm
+

C< br>
=
2
.
27
D
O

C
O
H

甲醛的结构 羰基的结构 羰基的电子云分布
键能(kJmol):RCH=O(736),R2
C=O(749),C-O(358)。可见,羰基的键能是C-O
单键的两倍多,其键 能强。而其极性基团表现出高活性。
当羰基的α位有OH和NH
2
时,羰基氧可与其形成氢键,分子的优势构象为重叠式。
H
O
O
O
H
H
H
H
O
H

H
H
羟基乙醛
醛酮的物理性质:

由于羰基的 偶极矩,增加了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醛酮的沸点比相应
相对分子质量的烷烃高,但比醇低。醛酮的氧 原子可以与水形成氢键,因此低级醛酮能与水
混溶。脂肪族醛酮相对密度小于1,芳香族醛酮相对密度大 于1。
醛酮的光谱性质

羰基C=O的红外光谱在1750-1680 cm
-1
之间有一个非常强的伸缩振动吸
收峰。-CHO中的C-H键在2720 c m
-1
区域有一个非常特征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当羰基与双
键共轭,吸收向低波数位移 。
10.2 醛酮的制备

3


醛酮可由烯烃、炔烃、芳烃、醇、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制备。
一、醇的氧化和脱氢
用醇为原料经氧化或脱氢均可得到醛酮,如:
O
OH
Na
2
Cr
2
O
7
H
2
SO4
or Cu
250
0
C
二、烃的氧化

OH
Na
2
Cr
2
O
7
H
2SO
4
O

烃的氧化往往不易控制在醛的阶段,在工业上常采用控制氧化 法,使活泼的α-H氧化。
烯烃的臭氧化可用于制备醛酮。如:
O
O
2Mn(OAc)
2
CrO
3
O
O
+
O
CH
3
C CH
3
SeO
2
O
CH
3
C CHO
< br>1
.
O
3
2
.
ZnH
2
O
CH
2
CHO
CH
2
CHO

三、用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
羧酸的衍生物如酰卤、酯、酰胺、腈等均可通过各种还原法变成醛酮。
1、用酰氯还原:
(1) 罗森孟(Rosenmund K W)还原:用毒化的钯催化剂(硫-喹林)使酰氯还原为醛 ,
反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的还原,如合成β-萘甲醛。反应物上有硝基、
卤素、酯基等吸电子基时不被还原,芳环上有羟基,首先要酰化保护。
COCl
H
2
PdBaSO
4
CHO
74
%~
81
%
β -萘甲醛
(2) 烷氧基氢化锂铝还原:烷氧基取代的氢化锂铝的反应活性取决于烷氧基的数目和体积 。
烷氧基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反应活性降低,选择性增大。如三(叔丁氧基)氢化锂铝可以
把 很多羧酸衍生物还原为醛。

4


COCl
LiAlH(O Bu
-
t)
3
NO
2
or CN
NO
2
or CN
CHO

(3) 有机镉还原:格氏 试剂与二氯化镉作用生成的有机镉化合物,能还原芳基酰氯和一级烷
基酰氯生成酮。反应具有较好的选择 性,能与格氏试剂反应的醛、酮、腈、酯、硝基等不与
有机镉反应,因此,该法是合成酮的好方法。 < br>C
6
H
5
MgBr
+
CdCl
2
2
C
6
H
5
MgBr
+
CdCl
2
C
6
H
5
CdCl
CH
3
COCl
(C< br>6
H
5
)
2
Cd
C
6
H
5
COCH
3
83
~
85
%

(4) 二烃基铜锂还原:二烃基铜锂与酰氯反应得酮,而与酯、腈、卤代烷等不反应。
n
-
C
4
H
9
CO(CH
2
)
4
COCln
-
C
4
H
9
)
2
CuLi
(
n
-
C
4
H
9
CO(CH
2
)
4
COC
4
H
9
-
n
0
ethe r
-78
C

(5) 格氏试剂还原:格氏试剂能还原酰氯成酮,也能还原酯 、腈成酮。分子中有与格氏试剂
反应的活性基团时不易采用此反应。
α-C
4
H
7
COCl + ArMgBr → α-C
4
H
7
CO-Ar + MgBrCl
40%
(6) 酰氯与不饱和烃反应:在AlCl
3
存在下,酰氯与烯烃发生亲电加 成-消除反应生成酮,
低温时生成加成产物。
+
-
H
+
+
RCOCl
AlCl
3
low.T
COR
+
Cl< br>-
COR
Cl
COR

(7) 酰氯与炔化物反应得酮(亲核取代):
R'CCNa
(8) 芳香酰氯经酰胺还原:
+
RCOCl
R'CCCOR

ArCOCl
PhNH2
O
ArCNHPh
OH
ArC=NPh
PCl
5Cl
ArC=NPh
亚胺氯
SnCl
2
ArCH=NPhH
2
O
H
+
ArCHO
+
PhNH
2

2、用酰胺或腈制备:

5


(1)斯蒂芬(Stephen H)还原:将氯化亚锡悬浮于乙醚中,并用氯化氢气体饱和,将芳腈
加入反应,水解后得醛。
Cl
ArCN
HCl
ArC=NH
SnCl
2
H
+
ArCH=NH
H
2
O
ArCHO

(2)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酮:腈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亚胺盐,亚胺盐水解得酮。
NMgBr
ArCN
+
RMgBr
ether
ArC R
H
2
O
NH
ArC R
HCl
H
+
ArCOR

R=α-C
10
H
7
- 亚胺 87%
酰胺可用LiAlH
4
等还原为胺。
3、用羧酸制备:
羧酸与2分子烃基锂作用生成酮,格氏试剂与羧酸生成RCOOMg沉淀而不能继续反应:
R COOH
CH
3
Li
RCOOLi
CH
3
LiOLi
RCOLi
CH
3
H
2
O
RCOCH< br>3

醛酮制备实例:
1
.
CH
3
CNSnCl
2
HCl
CH
3
CH=NH
O
CCH
3
H
2
O
CH
3
CHO

2
.
COOH + 2CH
3
Li
ether

O
3
.
R'CCl + RCH=CH
2
lewis acid
ClO
RCH CH
2
CR'
KMnO
4
OO
HOC(CH
2
)
4
COH
Na
2
C O
3
H
2
O
O
RCH=CHCR'

4< br>.
OH
H
+
2
.
2
(n
-
C
4
H
9
)
2
CuLi
O
5
.< br>O
O
1
.
SOCl
2
OO
n-C
4
H
9
C(CH
2
)
4
CC
4
H< br>9
-n

O
OC
2
H
5
OH
O
C
2
H
5
OH
SOCl
2
OO
ClC(CH
2
)
2
COC
2
H
5
O< br>[(CH
3
)
2
CHCH
2
CH
2
]
2
Cd
(CH
3
)
2
CHCH
2
CH
2
C(CH
2
)
2
COC
2
H5
O
ether

本节小结:

6


脂肪醛:
芳香醛:
RCH
2
OH
ArCH
2
OH
RCHO
ArCHO
RCOR'
RCOCl
ArCOClRCOOH


ArCOOH
脂肪酮:
RR'CHOH
R'
2
Cd
RCOClRCOOH

Ar
2
Cd
ArCOCl
芳香酮:
RCOCl(Ar'C OCl)
RCOClAlCl
3
ArCOR
ArH
R
2Cd(Ar'
2
Cd)
or
Ar'COCl
ArCOAr'四、不饱和烃的加成
烯烃或炔烃直接或间接水合法制酮,在制备上很有价值,并已大规模生产。如 乙炔水合
制乙醛,丙烯间接水合氧化制丙酮等。
烯烃在高压和钴催化下,与氢和CO作用发生 羰基化反应——羰基合成,在双键处加入
一个醛基。
RCH=CH
2
+CO
+
H
2
C
RCH
2
CH
2
CHO
+
RCHCH
3
15
~
30
MPa

主要产物
125
0
CHO
COH
2
CHO

五、偕二卤代烷水解
常用于制备芳醛,如苯甲醛。
CH
3
Cl< br>2
h

CHCl
2
H
2
O
FeCHO

六、付-克酰化反应
制备芳醛和芳酮。
COCl
C O
AlCl
3
n
-
C
5
H
11
C OCl
(CH
3
CO)
2
O
COC
5
H< br>11
-
n
COCH
3


7


R
+
CO
+
HCl
AlCl
3
R
CHO

七、醛酮的工业生产
1、甲醛
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一个产品。用甲醇在银催化下,用空气高温氧化脱氢。
性质:mp:-< br>92℃,bp:-21℃,比重1.067,无色气体,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易溶
于水,市售 甲醛为含8~10%甲醇的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在医药、农业
上用在消毒剂。具有 强还原性,气体甲醛常温下自动聚合成三聚体,mp,62℃。可与水形
成水化物,蒸发时形成多聚甲醛 。在浓碱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甲醇和甲酸,与氨反应
生成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
应用: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尼纶、乌洛托品(利尿剂)、季戊四醇、染料等的原料。
2、乙醛
乙烯经Wacker氧化制备乙醛:CH
2
=CH
2
+ O
2
CuCl
2
-PdCl
2
→ CH
3
CHO 或乙醇脱氢,
乙炔水合制备。
乙醛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有辛 辣刺激性气味,比重0.783(184℃)mp,—123.5℃,bp,
20.2℃。与水、氯仿、 乙醚、乙醇混溶。易燃,易挥发,爆炸极限4.0~57.0%(V),易氧
化,与碱作用发生复杂反应 ,在酸存在下聚合成三聚乙醛,又可在硫酸作用下加热解聚。
应用:重要的合成原料,制备醋酸、醋酐 、醋酸乙酯、正丁醇、季戊四醇、三氯乙醛、
合成树脂等。
3、苯甲醛
苦杏仁油, 无色液体,比重1.046,mp,-26℃,bp,179℃,有苦杏仁气味,微溶于
水,与乙醇、乙 醚、苯、氯仿混溶。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
由甲苯氧化、二氯代水解或苯发生甲酰化反应制备:
应用:制备月桂醇、月桂酸、苯乙醛、苯甲酸苄酯、香料等的重要工业原料。
性质:容易发生自动氧化,因此,常加入抗氧剂;容易发生歧化反应和安息香缩合反应。
CHO
CN
-
OOH
CC
2

4、丙酮
无色液体,比重0.7898,mp,-94.6℃,bp,56.5℃,折光率,1.359。与水、 乙醇、乙
醚、氯仿、吡啶等混溶。溶解油、脂肪、树脂、橡胶等,常作为溶剂使用。

8


性质:具有酮的典型性质。
制备:丙烯水合-氧化;异丙苯氧化法;丙烯催化氧化法;淀粉发酵法;木材干馏等。
应用: 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溶剂。制备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
二烯橡胶、甲基丙烯 酸甲酯等。
5、环己酮
无色油状液体,丙酮气味,比重0.9478,mp,-16.4℃ ,bp,155.7℃,微溶于水,易
溶于乙醇、乙醚。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制备:环己醇催化脱氢或氧化;环己烷催化氧化;环己烷与氯和一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
O H
Na
2
Cr
2
O
7
H
2
SO< br>4
O
O
OH
+
O
2
Co salt
Cl
NO
ZnHCl

O
+
Cl
2
+
NO

应用:溶剂,稀释剂,制造树脂、己二酸、己内酰胺、合成纤维(尼龙-6,66)等。
O< br>HOOC(CH
2
)
4
COOH
NHOH
NH
2
OH
O
H
+
NH
[O]
nylon
-
66
nylon
-
6

己内酰胺

10.3 醛酮的性质
Nucleophilic
Addit ion
O
Oxidation

-
H activity
C =C–C=O
1
,
2-
and
1
,
4-
a ddition
C C H
H
一、 亲核加成反应
C=C Electrophilic addition
C=O Reduction

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羰基碳原子,形成四面体的加成产物。反应可在酸或碱的条件下
进行。
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
C=O

Nu
-
C
Nu
O
9
H
+
-
C
Nu
OH


酸催化反应机理:
C=O
+ H
+
+
+Nu
-
[ ]
C-OH
C=OH
C
Nu
OH

当体系中有酸存 在,羰基被质子化,使羰基的亲电性增强,降低了亲核试剂加成的能量,
反应速率加快。即酸催化了醛酮 的亲核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活性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羰基上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吸电子基团降低了羰基碳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强了羰基碳的亲电性,反应速率加快,否则使反应速率减慢。
二是羰 基上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当羰基碳上连有较大的取代基时,亲核试剂进攻羰基碳受到
较大的空间位阻作用 ,而且使四面体的过渡态更加拥挤,能量升高,同时也增加了产物的由
于基团的相互拥挤而产生的空间张 力。因此,亲核反应的反应速率为:HCHO > RCHO >
ArCHO > RCOR’ > RCOAr。
亲核试剂有很多种,如:含碳的亲核试剂RMgX,HCN,RC=CNa;含氧的亲核 试剂
H
2
O,ROH;含氮的亲核试剂氨及其衍生物NH
3
,NH< br>2
-L;含硫的亲核试剂NaHSO
3
,RSH,
等。现分别进行讨论 。

1、与含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1)与格氏试剂的加成
醛酮与格氏试 剂加成水解是制备醇的重要方法。格氏试剂与甲醛加成生成一级醇,与醛
加成生成二级醇,与酮加成则生 成三级醇。但反应仅限于酮的烃基和格氏试剂的烃基都不太
大,即空间位阻不很突出。否则得不到正常的 加成产物。如下列反应,随着格氏试剂上烃基
的空阻增大,正常加成产物的产率降为0%。
O
(CH
3
)
2
CHCCH(CH
3
)
2< br>+
OH
RMgX
(CH
3
)
2
CHCCH( CH
3
)
2
R
R=C
2
H
5
CH
3
CH
2
CH
2
(CH
3
)
2< br>CH
80
%
30
%
0
%

这是由于当空间位阻大的醇与有位阻的格氏试剂反应时,发生了两种“ 不正常”的反应:
酮发生烯醇化及酮被还原,同时生成烯烃。
“不正常”的两种反应,反应都经过六员环的过渡态:
OMgX
O
(CH< br>3
)
2
CHCCH(CH
3
)
2
+
RMgX
(CH
3
)
2
C=CCH(CH
3
)2
OMgX
(CH
3
)
2
CHCCH(CH
3
)
2
+
CH
3
CH=CH
2
H
+
RH


10


讨论:
① 为避免格式试 剂的这类“不正常”副反应,可以用烷基锂进行反应,会得到较好的结果,
因此,格氏试剂与烷基锂可以 相互补充。
O
(CH
3
)
2
CHCCH(CH
3
)
2
+
(CH
3
)
2
CHLi[(CH< br>3
)
2
CH]
3
COLi
H
2
O< br>[(CH
3
)
2
CH]
3
OH

② 当羰基与一个手性中心相连时,亲核加成反应遵循Cram规则,即:亲核试剂从空间位
阻较小的一边进 攻羰基碳原子。
S
O
M
R'MgX
L
R
H
2
O
S
R'
OH
M
R
L
+
S< br>R
OH
M
R'
L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克莱姆规则:如果醛或酮的不对称a-碳原子上结合的三个基团以L(大)、M(中)、S( 小)
表示,那末这些非对称的醛或酮与某些试剂(如格氏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总是取R-L
重叠构象,反应时,试剂从羰基旁空间位阻较小的基团(S)一边接近分子。这称为克莱姆
规则。 手性碳上连有三个大小不同的基团,羰基化合物的优势构象采取的是有利于发生亲核反
应的构象—— 大基团与羰基碳上的烃基位于重叠型构象。
反应示例:
Ph
H
H
C
2
H
5
O
Ph
H
HO
R
HO
C
2
H
5
1
.
RMgX
H
2
.
H
2
O
R
C
2
H
5
+
OH
H
H
Ph
C
2
H
5
RH
Ph
OH
PhH
Ph
A
B
C
2H
5
H
+
H
H
R
C
2
H5
OH
A
B
35℃ R CH
3
- C
6
H
5
- (CH
3
)
2
CH- t-Bu-
主: 次 2.5:1 >4:1 5:1 49:1
-70℃ 5.6:1

499:1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2)与HCN的加成
氰基负离子的碳可作为亲核原子与醛或酮羰基发生亲核加成,生成α-羟基氰。α-羟
基氰可进 一步发生水解、还原或脱水,水解后得到α-羟基酸,α-羟基酸可进一步失水变
成α,β-不饱和酸。 如甲基丙烯酸的制备:

11


CH
3
C
CH
3
HCNOH
-
O
CH
3
+
H
CH
3
COH
CN
-
H
2
O
CH
3
CH
2
=CCN
(CH
3
)
2
COH
COOH
(CH
3
)
2
C
OH
C H
2
NH
2
CH
2
=CCOOH
CH
3< br>
H
3
O
+
[H]
α-羟基氰
若α-羟基 氰和甲醇在硫酸作用下反应,即同时发生失水及酯化作用,生成一个重要的
合成高分子有机玻璃的烯类单 体——甲基丙烯酸甲酯。
CH
3
C
CH
3
O
HC N
NaOH
CH
3
CH
3
COH
CN
78
%
CH
3
OH
CH
2
=CCOOH
H2
SO
4
CH
3
90
%

讨论:
① 反应机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加速。这是由于氢氰酸是弱酸,其离解很少,[CN

]浓度很低,当加入NaOH时,碱与H
+
结合促使离解平衡右移,使亲核性的增 大;若在反

应体系中加酸,则羰基发生质子化,增强了羰基的亲电性能,对反应也有利,但[ CN]浓度
太低又不利于反应。因此,反应需微量的碱,碱性不能太强,因为最后还需要H
+< br>才能完成
反应。
C
C
O
O
H
+
C N
-
C
C
O
H
+
O
-
CN
HCN
H
+
C
H
+
+
CN
-
O H
CN

② 醛酮的反应活性:醛>酮。对空阻较大的酮,反应难以进行。通常反应适 合于醛、脂肪族
甲基酮。而其它酮难反应。
③ 反应的立体化学:符合克莱姆规则
O
L
R
S
M
S
O
L
CN
-
M
R

较稳定 较不稳定
当醛、酮的- C上有-OH、-NH时,由于这些基团能与羰基形成氢键,所以形成如下
构象(见图),若发生加成, 亲核试剂主要从S基团一侧进攻,(克莱姆规则二)

12


HO
O
Nu
-
R
S
L

相关反应——斯 瑞克Strecker反应:羰基化合物与氯化铵、氰化钠反应,形成α-氨基腈,
经水解可制备α-氨 基酸:
C
O
NH
4
Cl
NaCN
NH
2
C
CN
H
+
H
2
O
NH
2
C
COOH

(3)与炔化物的加成
炔化物是一个很强的亲核试剂,与羰 基发生亲核加成,在羰基碳上引入一个炔基。常
用炔化钠或炔化锂。该反应在工业上有重大意义。 R-CC
-
Na
+
+
C=O
NH
3
(液)
或乙醚
C CR
C
ONa
H
2
O
C CR
C
OH
炔醇
C CR
C
OH
H+
H
2
cat
CH=CCH=CHR
2
-
H< br>2
O
CH
3

如合成1,3-丁二烯、异戊二烯等重要的化合物:
HCHO
HCCCHOH
2
CHCH
2
HCHO
H
HOCH
2
CCCH< br>2
OH
2
cat
-2
H
2
O
HOC H
2
CH
2
CH
2
CH
2
OHCH
2
=CHCH=CH
2

O
+
KCCH
KOH< br>(CH
3
OCH
2
CH
2
)
2
O< br>OH
Al
2
O
3
CCH
PdC
-
H
2
O
H
2

2、与含氧亲核试剂的加成
水和醇都 是亲核试剂,但其亲核性弱,它们与羰基形成的水合物或半缩醛,在热力学
上都是不稳定的,反应倾向于 反应物方向。
(1)与水加成
羰基与水加成形成偕二醇: RCHO + H
2
O → RCH(OH)
2

偕二醇含量:R=H,100%;R=CH
3
,~58%;R=CH
2
CH< br>3
,0%
因此,随着烷基的增多,空间位阻增大,水合物含量迅速降低。只有少极个别 的醛,在
水溶液中可全部形成水合物,如甲醛。当羰基碳上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羰基碳的亲电性增
13


强,可形成稳定的水合物,如:三氯乙醛CCl
3
CHO,RCOCHO等。
(2)与醇加成
醛酮在酸性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干氯化氢等作用下,可与两分子醇反应形成缩醛(酮)。
O< br>+
ROH
dryHCl
OH
ROH
OR
OR
OR

半缩醛(不稳定) 缩醛(酮)(稳定)
分子内也能形成半缩醛、缩醛(酮)。


OH
HOCH
2
CH
2
CHCHO
HCl
HOOH
O
CH
3
OH
HOOCH
3
O

反应特点:① 反应可逆进行,平衡倾向于形成稳定的缩醛(过量醇和无水HCl催化);
② 缩醛(酮)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抗氧化,但在酸性介质中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该
反应可用于保护羰 基或醇羟基。③ 酮的反应活性较低,平衡反应倾向于反应物,但在特殊
的装置中(分水器),把生成的 水移出反应体系,平衡移向右方,可以制备缩酮。五元和六
元环状缩酮的产率较好。
O
+
2ROH
H
+
OR
OR

C H
3
CH
3
HO
C=O
+
HO
H
+
CH
3
CH
3
O
O

④ 用原甲酸乙酯代替醇可以制备较好产率的缩酮,使平衡右移:
R
2
C=O + HC(OC
2
H
5
)
3
→ R
2
C(OC
2
H
5
)
2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O
酸催化:
RO
-
C
O
-
OR
ROH
C
OH
OR

O
H
+
H
+
ROH
OH
+
2
OH
H
O R
+
+
+
-
H
OH
OR
OR
OR
H
+
+
-
H
OH
2
+
-
HO
OR
OR
ROH
OR
OR

分子内形成半缩醛的反应机理:

14


HOCH
2
CH
2
CH
2
CH
2
CH=O
+
-
H
+
OH
OH
H
+
+
HO(CH2
)
4
CH=OH
O
OH

应用:
① 合成维尼纶:聚乙烯醇不稳定,易溶于水,不能作为纤维使用,在硫酸催化下,与10%
的 甲醛作用生成缩醛后,就得到了不溶于水的优良纤维——维尼纶。
CH
2
CHCH
2
CH
OH
② 保护羰基:
例1:
OH
HCHO
n
H
2
SO
4CH
2
CHCH
2
CH
O
CH
2
O< br>n

BrCH
2
CH
2
CHO + HOCH2
CH
2
OH
H
+
BrCHCH
22
O
O
O
CH
3
CH
2
CCLi
H
3
O
+
O
CH
3
CH
2
CCCH2
CH
2
CHO + HOCH
2
CH
2
OH

CH
3
CH2
CCCH
2
CH
2
例2:由CH
2
=CH CHO合成HOCH
2
CH(OH)CHO
CH
2
=CHCHO< br>C
2
H
5
OH
dry
HCl
CH
2
=CHCH(OC
2
H
5
)
2
+
.
KMnO
4
HOCH
2
CHCH(OC
2
H
5< br>)
2
H
3
O
OH
例3:
HOCH
2
CHCHO
OH

O
Br
O

O
Br
HOOH
OO
H
+
+
NaOH
H
3
O
Br
CHOH25
O

若羰基不保护,则会发生法沃斯基(Favorski)重排:
在醇钠、氢氧化钠、氨基钠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α-卤代酮(氯代酮或溴代酮)失去
卤原子,重排成 具有相同碳原子的羧酸酯、羧酸、酰胺的反应。
X
Y
R-CH- C-Y
R-CH-C-R'
alcohol
or ether
O
-
R'
O
Y=OH,OR,NR
2


15


O
Br
NaOH
O
--
O
Br
O
-
OH(R)
COOH
C
2
H
5
OH
OH(R)
-
COOH(R)
H
3
O
+
HOC
2
H
5
COOC
2
H
5

OO
OR
H
+
O
OH
R'
R'

C
6
H
6
HO
OO
OH
O
OR< br>H
3
O
+
2
R'MgX

③ 保护羟基:如
BrCH
2
CH
2
CH
2
CH
2
OH
O
H
+
BrCH
2
CH
2
CH
2
CH
2
O
+
H
O
O
O
-H
+
BrCH
2
CH
2
CH
2
CH< br>2
O
Mg
BrMgCH
2
CH
2
CH
2
CH
2
O
ether
+
CH
3
COC H
3
H
3
O
(CH
3
)
2
CC H
2
CH
2
CH
2
CH
2
OH
O H

HOO
HO
OH
CH
3
H
3
O
+

O
O
OO
CH
3
MgI
E t
2
O
CH
2
CHCH
2

CH
2
CHCH
2
OHOHOH
CH
3
COCH
3CH
2
O
CH
O
C
CH
3
CH
3
OHOHOCOR
H
3
O
+
CH
2
O CH
3
RCOCl
C
CH
3
base
CH
O
CH
2
OCOR
CH
2
OH


16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许多含氮化合物 ——氨及其氨的衍生物均可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首先生成加成产物,
加成物不稳定,失去一分子水,变 成含不饱和键的各种化合物。
NH
3
NH
2
R
OH
NH
2
OH
NHR
-
H
2
O
NH
NR
-
H
2
O
HNR
2
O
OH
NR
2
-
HO
2
NR
2
-
H
2< br>O
NH
2
OH
NH
2
NH
2
OH< br>NHOH
OH
-
OH
N
H
2
O
-< br>H
2
O
NHNH
2
NH
2
NHCONH2
NNH
2
NNHCONH
2

OH
NHNHCONH
2
亚胺,不稳定

Schiff碱,R为芳基
时稳定

烯胺,有机合成中间


肟,有顺反异构

腙(苯腙)


缩氨脲
反应通式:R
2
C=O + NH
2
-L → R
2
C=N-L
讨论:
(1)氨与醛、酮很难得到稳定的亚胺产物,甲醛 与氨反应形成一个特殊的笼形化合物——
六次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其结构与金刚烷相似。六次甲基四 胺硝化后可得到爆炸性很强
的旋风炸药——RDX,还可用来制备树脂等。
(2)醛、酮与一 级胺生成的脂肪族亚胺,很容易分解,芳香胺较稳定,可以分离出来,在
稀酸中水解,可得回到原来的醛 酮,因此,该法也可用于羰基的保护及分离提纯。
HO
CHO + H
2
N
+ H
2
O
H
CH-N

(3)醛、酮与二级胺形成的中间产物也不稳定,如碳上有α-H,则会发生另一种失水形
成烯胺。烯 胺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物,可使羰基的α-位活化,易于发生烷基化或酰基化
反应。烯胺与烯醇相似, 既可以在氮上,也可以在双键碳上发生反应。反应后可在酸性条件
下水解恢复羰基。
O
HN
+
CH=N
N
RX
N
R
H
3
O
+
O
R


17


(4)氨的 衍生物都是碱性物质,一般把它们制成盐酸盐的形式保存。反应时,加入少量弱
碱如醋酸钠使其分解,把 碱游离出来,然后与醛酮反应。反应在弱酸性条件下进行,可以增
加羰基的亲电性,但不能用强酸,因为 强酸使氮发生质子化,丧失了亲核能力。常用的弱酸
为醋酸,反应过程为:
NH
2< br>L
O
-
HA
C
+
-
H
CO
+
HA
HA
OH
C
NHL
COHA
N
+< br>H
2
L
CNL
CN
+
HL

(5) 醛酮与氨的衍生物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大多数是白色固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结晶形状。
通过测定其熔点可 推知原来醛酮的结构;且生成物在稀酸作用下,可发生水解生成原来的醛
酮。因此,该反应可用于醛酮的 鉴别及分离提纯。
(6)肟(Oxime)是醛酮与羟胺生成的产物,与亚硝基化合物是互变异构,有 α-H时,
平衡有利于肟。
R
2
CHN=O
R
2
C =NOH
酮肟
RCH
2
N=ORCH=NOH
醛肟
肟有顺反(或ZE)异构体,但反应经常得到稳定的反式异构体,反式异构体的熔点比
顺式高。
CHO
NH
2

Na
2
CO
3
OH
C=N
H
Z-苯甲醛肟
mp 35
o
C
HClC
6
H
6
,
h

H
C=N
O H
E-苯甲醛肟

在强酸如硫酸、多聚磷酸及能产生强酸的PCl
5
,PCl
3
,PhSO
2
Cl,SOCl
2
等作用下,肟能 发生重排
——拜克曼(Beckmann E)重排(酮肟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重排成酰胺的反应),生成酰胺。
其重排过程为:
R< br>R'
CN
OH
H
+
R
R'
RC=NR'OH
CN
O
RCNHR'
O
+
H
2
-
HO
2
RC=NR'
+
mp 132
o
C
RCN
+
R'
H
2
O
+
-
H

重排特点:A. 反式重排,由此可推断原肟的结构。B. 酸催化重排,帮助OH离去。C. 基
团的离去和迁移同时进行。D. 迁移基团在迁移前后的构型保持不变。如:
OH
Et
H
2
SO
4
CN
Et
C
C
E t
2
O
t
-
Bu
H
t
-
BuH
H
3
C
Beckmann重排在工业上应用:
应用1:制备酰胺、羧酸、胺。

NHCOCH
3


18


应用2:测定酮肟的几何构型(根据反式迁移)。
O
2
N
NH
2
HOOC
NO
2
C=N
OH< br>
反式 顺式
应用3:合成
合成尼龙-6的单体——己内酰胺: < br>O
+
H
2
NOH
H
+
OH
N
H
+
N
+
OH
2
+
C
N
H2
SO
4
O
NH(CH
2
)
5
Cn
OH
H
2
O
H
+
C
N
O< br>NH

H
+
O
NH
2
OH
H
+
NHOH
O
NH
H
2
SO
4
O
NH(CH
2
)
6
C
nylon
-6

4、与含硫亲核试剂的加成
含硫的亲核试剂有亚硫酸氢钠和硫醇。
(1)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R
H
CO
+
NaHSO
3
R
C
HSO
3
H
H
ONa
R
C
SO
3
Na
OH
white

饱和 α-羟基某磺酸钠
R
H
HO
C=O
+
S
O
R
H
C
OH
SO
3
Na
O
-
N a
+
R
H
C
O
-
Na
+
SO2
OH

反应特点及应用

I、产物不溶于饱和NaHSO< br>3
,析出白色沉淀,因此,可用于鉴别醛、甲基酮和小于C
7
的环
酮。
II、反应活性取决于空间位阻,乙醛(89%),丙酮(56.2%),丁酮(36.4%),环己酮 (~35%),
3-戊酮(2%),苯乙酮(1%);环酮的反应性与环张力有关:三元>四元>五元 <六元。环丙
酮〉环丁酮〉环己酮〉环戊酮
III、产物可被酸、碱分解为原来的醛酮,因此,可用于分离提纯醛酮。
OH
C< br>SO
3
Na
HClH
2
O
Na
2
C O
3
CO
+
NaCl
+
SO
2
+
H
2
O
CO
+
Na
2
SO
3
+< br>CO
2
+
H
2
O


19


IV、间接制备羟基腈,以避免使用剧毒的氢氰酸。如:
OH
NaH SO
3
HCl
NaCN
PhCHO
PHCHCOOH
PhC HPhCHCN
H
2
O
reflu.
SO
3
Na< br>OH
67
%
OH
(2)与硫醇加成

硫醇比氧醇的 亲核性强,与醛酮易于加成。乙二硫醇在室温下就可与醛酮加成生成缩
硫醛、缩硫酮。
CO< br>+
HSCH
2
HSCH
2
S
C
S
H
2
Ranny Ni
CH
2
+
CH
3
CH
3
NiS
+

缩硫醛、缩硫酮很稳定,很难分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 不能用于保护羰基。但在兰尼
镍作用下,易于氢化生成亚甲基,这种方法常用于还原羰基成亚甲基。
5、与磷伊立德的加成——Wittig反应
磷ylide:( Wittig试剂): 硫ylide:
Ph
3
P=CH
2
or
Ph
3
P
+
CH
2
-
制备:
三 苯基亚甲磷
(CH
3
)
2
S
+
CH
2-
二甲基亚甲锍

Ph
3
P
+
RR'CHX
反应:
Ph
3
P
+
CHRR'X
-
base
-
HX
Ph
3
P
+
C
-
RR'

O
-
+-
C=O
+
Ph
3
PCRR'
C
C
R
O
C
R
C
PPh
3
R'
P
+Ph
3
R'
C=CRR'
+
Ph
3
P=O
应用:制备各种烯烃
O
Ph
3
P
+
CH< br>2
-
O
CH
2
+
CHPh
Ph
3< br>P
+
CHPh

二、醛酮的还原
醛酮可在不同的还原条件下被还原为醇或烃。


20


;
LiAlH
4
or NaBH
4
or1
.
B
2
H
6
2
.
H
2O
;
or
Al(i
-
Pr)
3

i-
PrOH
H
2
Cat
CHOH
CO
ZnHg HCl; NH
2
NH
2
KOH(HOC
2
H
4
)
2
O
or
1
.
HSCH
2
CH
2
SH
2
.
Ranny Ni
CH
2
MgC
6
H
6
or NaNH
3
CC
OHOH

1、 催化氢化
与不饱和烃相 似,醛酮在Pt、Pd、Ni等催化剂作用下,很容易被还原成相应的一级或
二级醇。
Pt ( or Pd, Ni )
RCHO + H
2
RCH
2
OH
0.3 MPa , 25
o
C

O
OH
Pt ( or Pd, Ni )
RCR + H
2
RCHR
0.3 MPa , 25
o
C

当分子中有双键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条件选择加氢。碳碳双键的反应活性大于羰基。
(1)有些反应需要在加温、加压或有特殊催化剂才能进行。
(2)最常用的溶剂是醇。
(3)如羰基两侧的立体环境不同,催化剂通常从空阻小的一侧被吸附,发生顺型加氢。
2 、用氢化金属化合物还原
常用的氢化金属化合物有LiAlH
4
及其烷氧基氢化锂铝 、NaBH
4
、B
2
H
6
等。
(1)LiAlH
4
及烷氧基氢化锂铝还原:
4
CH
3< br>CH=CHCH
2
CH
2
CH=O
LiAlH
4ether
(CH
3
CH=CHCH
2
CH
2
O)
4
AlLi

H
2
O
CH
3
CH=CHCH
2
CH
2
OH
+
Al(OH)
3< br>+
LiOH
其反应机理是发生了负氢转移。
LiAlH
4
的还原能力很强,通常将其制成烷氧基氢化锂铝以降低其还原能力。
C H
3
COOCOCH
3
-
t)
3
HO
Li Al(OBu
2
O
0
0
~
5
C
CH
3
COOCHCH
3
OH

选择还原羰基而不还原酯基。
当羰基两侧的立体环境不同时,还原有两种方式:
1
5
3
4
6
2
O
外侧空间位阻小,产物不稳定

21

< br>O
t-Bu
H
t-Bu
OH
+
t-Bu
OH
H


LiAlH
4

86
~
90
%
10
~
12
%
LiAlH(s
-
BuO)
3

7
%
93
%

空阻差别大时,主要得从空阻小的方向进攻的产物。空阻差别不大时,主要得稳定产物。
如樟脑的还原:
CH
3
CH
3
CH
3
C H
3
+
(
2
)
LiAlH
4
O
C H
3
CH
3
OH
H
(
1
)
(1
)
90
%
H
(
2
)
10
%
OH

内侧 异冰片(外型) 冰片(内型)

从内侧进攻主要得稳定的外 型产物;从外侧进攻主要得不稳定的内型产物。当空间位阻
差别不大时,主要得稳定产物。
当羰基与一个手性中心相连时,反应符合Cram规则。
OH
C
2
H
5
C
2
H
5
O
(
1
)
LiAlH
4
ether
H
H
+
H
C C
C C
(
2
)
H
2
O
CH3
C
6
H
5
CH
3
C
6
H< br>5
75
%
C
2
H
5
H
C
6
H
5
C C
25
%
H
OH
CH
3

O
H< br>C
2
H
5
H
H
Ph
CH
3
OH
C
2
H
5
+
H
H
3
C
OH
C
2
H
5
HCH
3
Ph
Ph

主要产物 次要产物
(2)NaBH
4
还原:


NaBH
4
的还原能力较弱,反应活性低于LiAlH
4
,必须在质子溶剂或有机锂离子存在下才
能促进反应,在水和醇中有一定的稳定性。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反应有立体选择性。还原的
选择性强,仅 能还原醛、酮、酰氯的羰基和仲、叔卤代烃RX,不能还原酯基及其他易还原
的基团。反应在质子溶剂中 进行。
其反应机理及反应的立体化学与LiAlH
4
相似。如:
O
NaBH
4
H
3
O
+
64
%
OH
H
+
36
%
H
OH

(CH
3
)
2
CHOH
若空间位阻小,则产物以稳定为主。

22


CH
3
O
CH
3
COOCH
3
CH
3
NaBH
4
CH
3
O H
H
2
O
HO
CH
3
COOCH
3

(3)用硼烷还原
乙硼烷与醛酮反应,同双键的加成相似,生成烷氧基硼,水解后得醇。
RCHO + B
2
H
6
→ (RCH
2
O)
3
B → RCH
2
OH + H
3
BO
3

反应特点:顺式加成;反应定量进行;反应物中有双键或三键时,也同时被还原。
反应实例:
O
0
B
2
H
6
0
C
O
H OBH
2
B
2
H
6
OH
H
2
O< br>2
OH
-
OH
OH
+
OH
OH
_< br>+
_
+
_
+
OH

3、麦尔外因- 彭杜尔夫(
Meerwein,H.-Ponndorf,W)
还原
采用一个特殊的还原剂——异丙醇铝的异丙醇溶液还原酮成醇。
CO
Al(i
-OC
3
H
7
)
3
CH
3
CH(OH) CH
3
Oppenauer oxidation
CHOH
+
CH
3
COCH
3

反应特点:反应在醇和酮之间发生负氢离子的传递;当还原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时,双键
保留;对 易被还原的硝基,反应中也不发生变化。
异丙醇铝在高温下,可经过两次负氢离子转移,将羰基还原成 亚甲基,如下列反应可得
到很高产率的产物:
Al(i
-
OC
3< br>H
7
)
3
0
250
c
O

4、用活泼金属还原(钠、铝、镁、铝汞齐、镁汞齐、低价钛试剂)
活泼金属如钠、铝、镁在 酸、碱、水、醇等质子溶剂条件下,可顺利地将醛还原为一级
醇,但在钠、铝、镁、铝汞齐或低价鈦试剂 的催化下,醛酮在非质子溶剂中发生双分子还原
偶联,生成片呐醇。反应经过以下历程:
C< br>Na
O
NH
3
CO
-
Na
+
CC
ONa
HO
2
ONa
C
C
OH
OH

反应实例:

23


2
PhCHOTiCl
4
Zn
O
H
2
O
H
2
O
OHOH
PhCHCHPh
2
MgHg
C
6
H
6
OH
OH
CH
3
COCH
3
MgC6
H
6
5 、克莱门森还原
H
2
O(CH
3
)
2
CC(CH
3
)
2
43
~
5 0
%
OHOH

醛、酮与锌汞齐、浓盐酸共热,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Clemmenson还原。
OZn
-
Hg,HCl
CCH
3
reflux.
CH3
O
HO
O
CH
3
Zn
-
Hg,HC l
reflux.
HO
CH
2
CH
3
CHO
80%
CH
3
65
%

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行,适合于对酸稳定,对碱敏感的醛酮。
6、乌尔夫-凯惜纳- 黄鸣龙还原
对酸不稳定,对碱稳定的醛、酮可以用Wolff-Kishner- 黄鸣龙方法还原,反应在碱性条
件下,将醛酮在高温下与肼反应。
O
NH
2
NH
2
,NaOH
CCH
2
CH
3
(HO C
2
H
4
)
2
O
CH
2
CH2
CH
3
82
%

反应机理:首先羰基与肼成腙,然后在碱作用下,发生双键移位,氮离去,加负氢。
CNNH
2
B
C=NNH
-
BH
CHN=NH
BslowB H
N
2
+
C
-
H
CHN=N
-
q uick
CH
2

该法原来是将醛酮与肼和金属钠或钾在高温、在高 亚釜或封管中加热反应,反应条件
苛刻,操作不便。后经黄鸣龙改进,采用高沸点溶剂一缩二乙二醇(b p:245℃),用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代替金属钠或钾,共热反应即得。若采用二甲亚砜为溶剂,反应 可在较低温度
下进行。 该法与Clemmenson法相互补充。
7、缩硫醇氢解
羰基化合物与硫醇形成缩硫醛、缩硫酮,经Ranney Ni还原,是在中性条件下将羰基还
原为亚甲基的第三种方法。
HS
C=O
+
H
+
S
C
S
H
2
Ni
CH2
HS


24


三、醛酮的氧化
1、醛的氧化:
醛因有醛氢很容易被氧化成羧酸,常用铬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CrO
3
,H
+
CH
2
CHO
or
4
CH
2
COOH

也可用过酸、过氧化氢、氧化银、溴水等氧化。
(1)Tollen试剂氧化:RCHO + Ag(NH
3

2
+
→ RCOOH + Ag↓ +NH
3

反应定量进行,因此,可定性或定量测定醛基。
(2)Fehl ing试剂氧化:A:CuSO
4
H
2
O,B:酒石酸钾钠NaOH溶液,使 用时等量合
并。
RCHO + Cu
2+
+ NaOH → RCOONa + Cu
2
O ↓红色
该法用于脂肪醛的鉴别(不氧化芳香醛和酮)。临床上用于检查糖尿病患者。
与此相类似的铜 络离子试剂是Benedict试剂:A:CuSO
4
H
2
O,B:柠檬酸钠 NaCO
3
H
2
O
溶液,使用时等量混合,也用于醛的鉴别。 (3)自动氧化:许多醛如乙醛、苯甲醛等在空气中可被氧化,先形成过氧酸,再氧化成酸。
反应按 自由基历程进行。
RCHO + O
2
→ RCOOOH RCOOOH + RCHO→ RCOOH
为防止醛的自动氧化,通常加入抗氧剂。
(4 )Caannizzaro反应:无α—H的醛与强碱共热时,发生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
分子醇 和一分子羧酸——歧化反应。
2
CHO
NaOH,C
2
H
5
OH
~
50
0
C
COONa
+
CH2
OH

反应也可在不同的醛之间进行——交叉Caannizzaro反应,常用甲醛作还原剂。
CHO
+
HCHO
反应也可在分子内进行:
CHO
C2
H
5
1
.NaOH
+
NaOH
CH
2
OH
+
HCOONa

COOH
C
2
H
5
CH
2
OH
-
H
2
O
O
C
2
H
5
O
CHO
2
.H

羟基酸 内酯
2、酮的氧化:
酮难于被一般氧化剂氧化,强烈条件下发生断键,可发生特殊氧化。


25


过氧酸氧化——Baeyer-Villiger氧化:

酮类化合物被过酸氧化,与羰基直接相连的碳链断裂,插入一个氧形成酯的反应。
OO
O
RC
O
H
R'
OCOR
RCOOR'
+
RCOOH
RCR'
+
RCOOH

常用的过酸有:(1)一般过酸 + 无机强酸(H
2
SO
4
);(2)强酸的过酸 :CF
3
COOOH;
(3)一般酸 + 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产生的过酸立即反应)。
对于不对称酮,两边基团均可迁移,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大小顺序为:
R
3
C
-
> R
2
CH
-
,
-
> Ph
-
> RCH
2
-
>CH
3
-
> PhCH
2

若有手性中心,迁移后手性中心的构性保持不变:
H
C
6
H
5
O
C-CH
3
CH
3
PhCO
3
H< br>sol.
H
C
6
H
5
O
O-C- CH
3
+
PhCOOH

CH
3
反应具有合成价值,如合成己内酯。
O
CH
3CO
3
H
CH
3
COOC
2
H
50
40
C
O
O

醛酮的氧化在工业上有重要意义。如乙 醛空气氧化制备乙酸,环己酮氧化制合成尼龙
的单体——己二酸等。
利用醛酮氧化性能的区别 ,可很容易地鉴别醛酮。常用Tollen试剂和Fehling试剂,除
此之外,还可用品红醛试剂( Shiff试剂)鉴别醛、甲醛和酮。醛遇品红醛试剂呈紫红色,
而酮不反应。若在紫红色溶液中加酸, 紫红色不褪的是甲醛,褪色的是醛。
四、α-H的反应

1、烯醇化-互变异构 < br>醛酮的α-H具有一定的酸性,这是由于(1)羰基的极化;(2)羰基能使共轭碱的负
电荷发生 离域化,即:
O
CH
2
C
-
H
+
OC
-
HC
O
-
CH=C
H
+
OHCH=C

酮式 共振式 烯醇式
在溶液中,醛酮以酮式和烯醇式平衡存在,两者含量取决于醛酮的结构,当α-碳上

26


有吸电子基时有利于生成烯醇式。吸电子基的吸电子能力越强,α-H的 酸性越强,pKa值
越小。各类化合物的酸性为(DMSO):
化合物 CH
4
CH
3
CH=CH
2
CH
3
CN CH
3
COPh 环戊二烯CH
3
NO
2
CH
3
(NO
2
)
2
CH
3
COCH
3
CH
2
(COCH
3
)
2
三乙
pKa ~50 35 ~25 16 16 10.21 3.57 20 9 11
在一般情况下,烯醇式在平衡体系中的含量是比较少的,但随着α- H活性的增强,烯
醇式也可能成为平衡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CH
3
COCH
3
CH
2
(COOC
2
H
5
)
2
环己酮 CH
3
COCH
2
COOC
2
H
5

烯醇式含量% 1.5 ´ 10
-4
7.7 ´ 10
-3
2.0 ´ 10
-2
7.3

CH
3
CO CH
2
COCH
3
CH
3
CO CH
2
COCF
3
C
6
H
5
CO CH
2
COCH
3


烯醇式含量%
76.5 最多 99
烯醇负离子是一个两位负离子,氧碱性强,碳亲核性强。
O
R C CH
3
-
OH
O
R C
CH
2
-
H
+
O
R C CH
3
+
OH
R C CH
2

热力学产物 动力学产物
不对称酮发生烯醇化,受动力学控制的是取代基最少的烯醇负 离子;受热力学控制的是
取代基更多的烯醇负离子。
O
OHO
H
CH
3
CH
2
C CH
2
CH
3
CH
2
CCH
3
CH
3
CH=C CH
3


动力学控制的产物 热力学控制的产物
O
O
-
+
O
-

热力学控制(94%) 动力学控制(72%)
2、α-H的卤化
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醛酮的α-H被卤素取代的反应。

O
C CH
O
Br
2
H
+
or OH
-
C CBr

反应是通过烯醇化,再发生C=C的加成而完成。
酸催化机理:
O
CH< br>3
CCH
3
+
H
OH
CHC=CH
Br32
+
quick
OH
+
O
H
CH
3
CCH
3
+
OH
CH
3
C CH
2
H
+
-
H
+
slow
Br
CH
3
CCH
2
Br
-
HBr
C H
3
COCH
2
Br

27


特点:I、 只要加极少量的酸,因为反应一开始就会产生酸,此酸就能自动起催化作用 。因
此反应有一个诱导期,一旦酸产生,反应就会很快发生。
II、 对不对称的酮,卤化反应的优先次序是(关键是形成烯醇式): COCHR
2
> COCH
2
R >
COCH
3
III、反应速率:V
一元卤化
> V
二元卤化
> V
三元卤化

通过控制卤素的用量,可将卤化反应控制在一元、二元、三元阶段。
碱催化机理:
O
CH
3
CCH
3
+
OH
-
-
H
+
slow
O
-
CH
3
COCH
2
-
CH
3
C=CH
2
BrBr
CH
3
C OCH
2
Br

特点:I、碱用量必须超过1mol,因为除了催化作用外,还必须不断中和反应中产生的酸。
II、 对于不对称的酮,卤化反应的优先次序是(关键是夺取α-H):COCHR
2
< COCH
2
R <
COCH
3
III、反应速率:V
一元卤化
< V
二元卤化
< V
三元卤化

卤化反应不能控制在一元卤化阶段。

反应实例:
O
Cl
2
H
2
O
O
C CH
3
O
Cl
61
~
66
%
O< br>FeBr
2
C CH
3
Br
O
C CH
2
Br
Br
2
H
2
O
O
Br
C CH
3

Br
2
HOAc
O
C CH
2
Br69
~
77
%
Br
O
CH
3
CH2
CCH
3
+
Br
2
H
2
O
40
~
50
0
C
KClO
3
O
O
CH
3
CH
2
CCH
2
Br
+
CH3
CHCCH
3
32
%
57
%
Br

CH
3
(CH
2
)
4
CH
2
CH O
CH
3
OH
1
.
CH
3
(CH
2
)
4
CH
2
CH(OCH
3
)
2
.
Br
2
+
CH
3
(CH
2
)
4
CHCHO
HCl
2
H
3
O
Br
甲基酮类化合物或能被次卤酸钠氧化成甲基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氯、溴、碘作
用分别生成氯 仿、溴仿、碘仿(统称卤仿)的反应称为卤仿反应。

O
R C CH
3
R CHCH
3
OH
+
4
NaOH
+3
X
2
RCOONa
+
CHX
3
H
+< br>RCOOH


28


O
R C CH
3
+
X
2
O
R C CX
3
OH
-
O
-
R-C-CX
3
OH< br>RCOOH
+
-
CX
3
RCOO
-
+
CHX
3

-
O
R-C-CH
3
+ X< br>2
RCOOH
+
X
3
C
-
O
R-C -CX
3
O
-
R-C-CX
3
OH

OH
RCOO
-
+
CHX
3
H
+
RCOOH< br>卤仿反应的应用:鉴别(碘仿具有特殊气味和黄色)和合成羧酸。如:
O
CH
3
COCl
AlCl
3
0
220
C
CCH
3
-
1
.
X
2
OH
2
.
+
COOH
H

O
KOCl
(CH
3
)
2
C=CHCCH
3
H
2
O
H
+
(CH3
)
2
C=CHCOOH
+
CHCl
3

3、羟醛缩合
有α-H的醛或酮在酸或碱的作用下,缩合生成-羟基醛或- 羟基酮的反应称为羟醛缩合。
反应机理:
碱催化
CH
3
CHO
OH
-
-
CH
2
CHO
O=CHCH
3< br>O
-
CH
3
CHCH
2
CHO
OH
H
2
O
CH
3
CHCH
2
CHO
CH3
CH=CHCHO

β-羟基醛 α,β-不饱和醛
常用的碱性催化剂有:KOH, C
2
H
5
ONa, (t-BuO)
3
Al。催化剂用量应在0.5mol以
上。
酸催化: < br>+
O
CH
3
CCH
3
-
+
OH+
OH
OH
CH
3
C=CH
2
-
H< br>2
O
CH
3
CCH
3
O
OH
OH< br>H
+
CH
3
C-CH
2
-H
OH
O
CH
3
-C-CH
2
-C(CH
3
)
2< br>CH
3
-C-CH
2
-C(CH
3
)
2CH
3
-C-CH=C(CH
3
)
2

-羟基酮 α,β-不饱和酮
讨论:
I、
在酸性及强碱性条件下易失水,一般的碱性条件,加热时失水。所以,如要制备- 羟基
醛、-羟基酮,通常采用弱碱性催化剂,温度较低的反应条件。
II、烯醇负离子是一个两位负离子,在羟醛缩合反应中,主要是烯醇负离子的C
-
端去进攻。

29


III、羟醛缩合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低有利于正向反应,而加热回流有利于逆向反应。
逆向羟醛缩合的反应机理:
O
(CH
3
)
2
C=CH C CH
3< br>O
-
-
OH
HO
-
H
2
O
O
(CH
3
)
2
C CH
2
C CH
3
O-
(CH
3
)
2
CCH=C CH< br>3
OH
O
CH
3
CCH
3
+
-H
2
O
O
O
(CH
3
)
2
C CH
2
C CH
3
OH
O
-
CH
2
=CCH
3
CH
2
CCH
3
O
2CH
3
CCH
3
+
OH
-

羟醛反应的分类:
I、自身缩合——分子内和分子间缩合
醛: I
2

CH
3
CH
2
CH
2
CHO + CH
3
CH
2
CH
2
CHO → CH
3
CH
2
CH
2
CH(OH)CH(CH
2
CH
3< br>)CHO →
CH
3
CH
2
CH
2
CH= C(C
2
H
5
)CHO
酮:酮较难发生自身羟醛缩合(酮羰基活性 低,酮加成物更拥挤,不稳定),且由于分子中
含有不同的-H,缩合后得多种产物,只有较少数的对称 酮可用于制备。为了使反应平衡
向产物方向移动,采用一个特殊的实验装置——索氏(Soxhlet) 提取器进行制备
2
CH
3
COCH
3
O
Ba(O H)
2
I
2
-
H
2
O
3
CH3
COCH=C(CH
3
)
2
CH
3
COCH
+
H
(CH
3
)
2
C=CHCCH=C(CH3
)
2
1
,
4
-
addition
C H
3
CH
3
O
HO
CH
3
CH
3
CH
3
CH
3

分子内缩合
II、若用不同的醛进行反应,通常选择一种无-H的醛——交错羟醛缩合
甲醛的羟甲基化:
+
CH
3
CHO
HCHO
OH
-
HOC H
2
CH
2
CHO
2
HCHO
(HOCH)CCH O
HCHO
C(CH
2
OH)
423

OH
-

季戊四醇
OH
-
H
CHO
+
HCH O
(excess
)
CH
2
OH
CH
2
O H

一种无-H的芳香醛和一种有-H的脂肪醛或酮,在NaOH和乙醇的混合体系内,进行混合的缩合反应,得到产率很高的,-不饱和醛酮,这一反应称为克莱森- 斯密特
(Claisen-Schmidt)反应。
O
CHO + CH
3
CC(CH
3
)
3
NaOH
H
2
OE tOH
H
C=C
H
CC(CH
3
)
3
O< br>88
~
93
%

III、由不同的含- H的醛酮缩合,哪个出α-H,哪个出羰基?不对称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
时,提供哪一側的- H参与反应?——定向的羟醛缩合

30


O
CH
3
CHO
+
CH
3
CCH
3
OH
CH3
CHCH
2
CCH
3
~%
8083
-
OHO

不对称酮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哪一个亚甲基提供碳负离子,取决于反应条件,如:
O
PhCHO
+
CH
3
CCH
2
CH3
OH
H
+
-
O
PhCH=CHCCH
2CH
3
O
PhCH=CCCH
3
CH
3
这是由于在进行条件下,甲基质子的酸性大,位阻小,易与碱结合,形成碳负离子
CH
3< br>CH
2
COCH
2
;而在酸性条件下,亚甲基可与羰基形成较稳定的烯 醇,烯醇的稳定性:
CH
3
C(OH)=CHCH
3
〉CH
2
=C(OH)CH
2
CH
3

一种特殊试剂LDA: LiN[CH(CH
3
)
2
]
2
二异丙胺的锂盐:具有强碱性,体积大的
特点,能有效地在低温下使酮的位阻较小的α- C几乎全部变成烯醇负离子,而其自身不发
生缩合。

O
CH
3< br>CCH
2
CH
3
+
(i
-
C
3H
7
)
2
N
-
Li
+
THF
CH
2
=CCH
2
CH
3
+
(i
-
C
3
H
7
)
2
NH
low temp.
pKa
~
40
OH
H
2
O
-O
Li
+
O
O
-
Li
+
极弱酸
CHCHCHO
CH
2
=CCH
2
CH
3
32
THF
O
-
Li
+
O
CH
3
CH
2
CHC H
2
CCH
2
CH
3

用不对称酮进行羟醛缩合, 往往得到两种烯醇在平衡种的混合物,要得到纯净的单一缩
合产物,常用到三甲基氯硅烷(CH
3

3
SiCl,它与烯醇先生成硅醚,把烯醇的双键固定,分
离出硅醚的异 构体后,再进行缩合,可得到比较纯净的单一缩合产物。
O
CH
3
O
-
Li
+
CH
3
O
-
Li
+
O Si(CH
3
)
3
CH
3
(CH
3
)3
SiCl
CH
3
Cl
3
Ti
O
Ph CH
O
CH
3
LDA
CH
3
OCH
2CH
2
OCH
3
+
+
OSi(CH
3
)
3
CH
3
main
OH
PhCH
O
CH
3
99
%
1
%
H
+
H
2
O
-
78
0
C
PhCHO
separation
T iCl
4
-78
0
C
CH
2
Cl
2

81
%
LDA与三甲基氯硅烷一起控制反应的位置。
LDA也可用于具有α-活泼氢的醛与酮的羰基缩合。醛基先与胺反应形成亚胺以保护醛
基,再 与LDA反应形成碳负离子,然后加入醛或酮进行缩合。如:

31


CH
3
CHO
+
H
2
N
Ph
2
C=O
Ph
2
CCH
2
CH=N
-78
0
C
O
-
Li
+
CH
3
CH=N
LDAEt
2
O
0
0
C
_
CH
2
C H=N
Li
+
H
+
PhC=CHCHO
2
-
H
2
O

总产率59%
IV、分子内也可发生羟酮缩合,形成环状化合物。如:
O
OH-
O
CH
3
OH
O
CH
3
CH
3
OLi

Br
CrO
3
Py
O
LDA
CH
3
CH
3
CHCOCH
3
CH
3O
CH
3
OH
-
O
CH
3


羟醛缩合产物与催化剂种类、反应物结构和反应温度有关。一般地,脂肪醛在OH催
化下,低 温主要得羟基醛,高温主要得不饱和醛,酸催化下,主要得不饱和醛。酮的活性低,
其酸催化比碱催化有 效。
羟醛缩合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可以得到碳链增长的产物;生成的双官能团化合物可进
一步 作为反应中心;反应产生出两个新的手性中心,可以合成含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当分子中含有其他 吸电子基团如:-NO
2
,-CN,-Ph,-C=CH
2
,-COOR…. .等,同样能
使α-H活化时,在碱性条件下同样具有强亲核性,可与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O
CH
3
Z
base
C=O
+
CH
2< br>Y
C
OH
CHZY
or
C=CHZY

五、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与性质
α,β-不饱和醛酮,如丙烯醛 CH
2
=CHCH=O,2-丁烯醛 CH
3
CH=CHCH=O,肉桂醛
Ph CH=CHCH=O等,分子中双键与羰基共轭,偶极矩增大。其共振结构式为:
4
C=C< br>3
C=O
21
2
C=CC
+
1
O
-
4
C
+
1
C=CO
-

因此,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共轭加成)。
共轭加成的过程为:

32


Nu
-
+< br>C=CCO
C
Nu
C=CO
-
C
Nu
C=C OH
C
Nu
CHC=O

某些可以与烯烃发生亲电加成的试剂HZ或在酸作用下的水和醇可发生亲核的共轭加成:
H< br>+
+
+
C=CCO
CC=COH
Nu
-
C< br>Nu
C=COH
C
Nu
CHC=O

亲电加成试剂如X
2
,HOX等,不发生共轭加成,只能在碳碳键上发生亲电加成。
CH
3
CH=CHCOCH
3
+
Br
2
C H
3
CH CHCOCH
3
BrBr

1、加成Grignard试剂: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加成产物比例取决 于反应物烃基的结构,反应
倾向于结合位阻较小的部位。
C
6
H
5
CH=CHCH=O
C
6
H
5
CH=CHCHC
6
H
5
OH
1
,
2
-
1
.
C
2
H
5
MgBr
C
6
H
5
CH =CHCHC
2
H
5
2
.
H
2
O
OH
100
%
2
.
HO
2
1
.
C
6
H
5
MgBr
100
%

2
.
H
2
O
1
.
C
6
H
5
M gBr
C
6
H
5
CH=CHCHC
6
H
5
1
,
2
-
+
C
6
H
5
C HCH
2
C=O
C
6
H
5
CH
3
1
,
4
-
12
%
C
6
H
5
CH=CHC=O
CH
3
1
.
C
2
H
5
MgBr
2
.
OH
88
%
CH
3
+
H
2
O
C
6
H
5
CH=CHCC
2
H
5
1
,
2
-
40
%
C6
H
5
CHCH
2
C=O
C
2
H5
CH
3
1
,
4
-
60
%

OH
C
6
H
5
.
1
CHMgBr
C
6
H
5
CH=CHC=O
2
.
65
C< br>6
H
5
CH=CHCC
6
H
5
H
2
O
C
6
H
5
OH
1
,
2
-
6
%
+
C
6
H
5
CHCH
2< br>C=O
C
6
H
5
C
6
H
5
1
,
4
-
94
%

因此,当羰基上有较大体积的烷基时,无论用什么格氏试剂,总是得到1,4-加成产物。
2、加成烷基锂
若用有机锂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则主要得到1,2-加成产物:
C
6
H
5
.
1
CHLi
C
6
H
5CH=CHC=O
.
65
C
6
H
5
CH=CH CC
6
H
5
2
H
2
O
C
6
H
5
OH
1
,
2
-
75
%

33
+
C
6
H
5
CHCH
2
C =O
C
6
H
5
C
6
H
5
1
,
4
-
25
%


如果用二烃基铜锂或在格 氏反应中加入~0.05mol卤化亚铜,则主要得1,4-产物。
O
CH
3
MgBr
H
2
O
CH
3
H
2
O
OH
O
CH
3
(CH
3
)
2
CuLior CH
3
MgBrCuBr
共轭加成的立体化学是反式加成,得顺式产物:

O
Ph
PhMgBr
ether
H
2
O
COPh
Ph

3、加成HCN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HCN加成一般只生成1,4—加成产物:
C
6
H
5
CH=CHC=O
+
NaCN
C
2
H
5
OH
C
6
H
5
CHCH
2
C=OHOAc
C
6
H
5
CNC
6
H
595
%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NaHSO
3
,ROH, NH
2
OH等弱亲核试剂作用时一般得到1,
4—加成产物;许多碳负离子同样可与α ,β-不饱和醛酮发生共轭加成——Michael型共轭
加成。
实验表明:在分子中羰基旁 加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连续不断的共轭双键,即加入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乙烯基时,反应可在共轭体系的两 端发生,而且与共轭体系相连的两个基团仍保
持和没有加入乙烯基时同样的关系——插烯规则。
CH
3
-(CH=CH)
n
-COR → CH
3
- COR
α-H α-H
如: PhCHO + CH
3
CH=CHCH=O OH→PhCH=CHCH=CHCH=O

4、还原
(1)Pd,Pt,Ni催化还原:
在共轭体系中,C=C比C=O双键易于还原,因此,可 控制H
2
的用量和反应条件,选
择地使C=C还原;过量的H
2
和一 定条件,C=O也可被还原。均相催化剂可选择还原。
H,Ni
C
6
H5
CH=CHCH=O
H
2
,Ni
C
6
H5
CH
2
CH
2
CH=O
2
P,
(2 )氢化金属化合物还原
C
6
H
5
CH
2
CH2
CH
2
OH

氢化锂铝可还原羰基,而与羰基共轭的双键不受 影响;硼氢化钠能还原羰基,也使共
轭双键部分还原,得混合物。
C
6
H
5
CH=CHCH=O

LiAlH
4
ether
34
H
2
O
C
6
H
5
CH=CHCH
2
OH

< br>O
LiAlH
4
ether
NaBH
4
C
2
H
5
OH
H
H
2
O
OH
+
59
%
H
H
OH
OH
97
%
41
%

(3)Na,K,Li液氨还原:
碱金属液氨可还原与羰基共轭的C=C,而对孤立的双键,却不还原。
CH
3
O
LiNH
3
-
33
0
C
H
3
O
+
O
H
H
CH
3

适用范围及应用






















醛酮反应总结:
反应类型
羰基
亲核
加成
HCN
炔化物
Grignard试剂
水、醇、硫醇
饱和NaHSO
3

氨及其衍生物
Wittig反应
还原
反应





歧化
反应
α-H
的活

αβ-
不饱
和醛

还原成烃
还原成醇
还原胺化
Tollen试剂
Fehling
Benedic试剂
K
2
Cr
2
O
7
H
+
过氧酸
浓OH

















RCOOH












































反应机理
(—)







互变异构
卤代
羟醛缩合
1,2-和1,4-
加成
还原
醛酮的鉴别反应:



35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院-环保口号


菏泽职业技术学院-中秋节300字作文


高中语文知识竞赛-赢读后感


主婚人婚礼致辞-保卫处工作总结


毕业论文摘要-节俭手抄报


含羞草的资料-威海人事编制网


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写景抒情的作文


几米经典爱情语录-英文骂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