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水肿
企业调查报告-北京中考报名网
皮肤色素沉着、双下肢水肿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4岁,因“肤色变黑、体重增加2年余,全身
乏力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于2
002年7月入院。
患者于2000年
起逐渐出现肤色变黑、体重增加,未予重视。2001年8月因肤色变黑、
体重增加逐渐明显,曾至当地
医院就诊,经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未予诊治。200
2年6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乏力
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病情逐渐加重,但无纳差,无咳嗽、
咯痰、咯血,无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6
月中旬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在1.51~
2.84 mmol/L之间;血糖升高;胸部CT
及MRI发现“纵膈占位,上腔静脉、右心房
及升主动脉受压”。为进一步诊治于2002年7月入本院
。
体格检查 BP 160/100 mmHg,HR 82 次/分;满月脸
,水牛背,全身皮肤
色素沉着,以面颈部及四肢关节伸侧部位较为明显,面部散在痤疮,腹部及臀部可见
片状散在的
色素沉着,未见紫纹,双下肢明显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
血糖:空腹11.07 mmol/L,餐后2h 21.71
mmol/L。血电解质:血
K
+
1.97
mmol/L,Na
+
140.4 mmol/L,Cl- 103.2
mmol
/L,HCO
3
-
25.3 mmol/L。
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118.1 pmol/L,血游离皮质醇(F)8
Am
1153.3 nmol/L, 4 Pm 714.6 nmol/L,12Pm
1208.4 n
mol/L,尿游离皮质醇(F) 106469.8 nmol/L。2 mg及8
mg地塞米
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
影像学检查:
X线胸部平片(见图1)示:右中下纵膈占位病变,边缘光整,肿块内未见钙化、空洞。胸
部CT(见图
2)示:右前中下纵膈交界区见巨大实质性占位,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散在钙化
灶,主动脉及上腔静脉
向后推移,病灶与主动脉及上腔静脉有粘连,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腹部
CT:双肾上腺增生。垂体CT
示:蝶鞍扩大,垂体内部均匀一致,垂体柄居中。
病例讨论
患者为中年男性,主要症状为“肤色变黑、体重增加、全身乏力伴双下肢水肿”;体格检查发
现血压升高
、明显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与皮肤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血尿皮质醇
均升高,昼夜节律消
失,临床一般会考虑到库兴综合征的诊断。
库兴综合征是由于肾
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导致人体代谢明显紊乱,
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
现,包括满月脸、水牛背、皮肤菲薄多血质、痤疮或色素沉着、肌
肉消瘦无力、腹部紫纹、高血压、糖耐
量减退等。
库兴综合征的病因包括:(1)下丘脑—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 因下
丘脑—垂体释放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过多而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称为库兴病,约占库兴综合征的70
%~80%。多
数患者伴有垂体ACTH微腺瘤。(2)肾上腺腺瘤
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癌;(3)异源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 因垂体、肾上
腺以外的肿瘤(如肺癌、胸腺类癌
等)产生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活性的物质,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
。
异位ACTH综合征作为库兴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库兴综合征的10
%左右,近年
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有文献报道,异位ACTH综合征可由肺部或支气管、胸腺、
胰腺、
甲状腺、肾上腺、胃肠道及生殖系统等肿瘤引起,部分肿瘤恶性程度低,肿瘤体积小,生长速度<
br>慢,有足够的时间表现出血皮质醇水平增高引起的各种库兴综合征典型表现,临床与库兴病的鉴
别
诊断相对较为困难。
本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肤色变黑、体重增加、全身乏力伴双
下肢水肿”,体征有满月脸、水牛
背、皮肤痤疮及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发现血糖、血尿皮质醇均升高,
昼夜节律消失,库兴综合
征的诊断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库兴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是什么?芽
X线胸部平片及CT检查发
现的“右中下纵膈占位病变”与库兴综合征有无直接关系?
库兴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分析:
1.库兴病 库兴病患者临床
可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宽大紫纹等典型症状,血尿
皮质醇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双侧肾上腺
增生。但是皮肤色素沉着与低血钾一般不明显,大剂量
地塞米松多数能抑制,血浆ACTH在正常范围。
由于本例患者以明显的皮肤色素沉着与低血钾
为主要表现,大剂量地塞米松不能抑制,血浆ACTH明显
高于正常范围,垂体CT示“蝶鞍扩
大,垂体内部均匀一致,垂体柄居中”,故与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
引起的库兴病诊断不符。
2. 肾上腺皮质肿瘤 可以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者肾
上腺皮质癌。临床可有向心性肥胖、满
月脸、多血质、宽大紫纹、色素沉着及低血钾等症状,大剂量地塞
米松不能抑制,血浆ACTH
正常或低于正常范围。本例患者血浆ACTH明显高于正常范围,但腹部
CT显示为“双侧肾上
腺增生”,没有发现明显的肾上腺肿瘤,故不符合该诊断。
3.
异位ACTH综合征 临床可有或无典型的库兴综合征表现,但多有比较严重的水肿、肌无
力和明显的色
素沉着,血尿皮质醇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血
浆ACTH明显高于正
常范围。根据本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可以考虑为异位ACTH综
合征。
治疗异位ACTH综合征的关键是切除引起ACTH高分泌的肿瘤,因此肿瘤的定位诊断
至关重要。显性
肿瘤的定位比较容易,但隐性肿瘤则很困难。国内外均有报告,临床上诊断异位
ACTH综合征,但就是
找不到肿瘤,尤其是原发肿瘤。由于异位ACTH分泌瘤的高发区是胸
部,拍摄胸片已成
为常规检查项目。大多数胸腺瘤可以通过胸片检出。支气管类癌、甲状腺髓样
癌,纵隔的某些肿瘤很小,
X线胸片常常阴性,应作胸部CT或MRI,甚至进行胸腔镜和纵隔
镜检查。胸部CT目前已经作为常规
检查,MRI也已经广泛应用,在CT未能定位情况下,是
否常规加做MRI尚有争议,但在部分病例确
实也能较CT更早地发现肿瘤部位。腹部超声、C
T对于腹腔、盆腔肿瘤的发现也是必要的,胰腺、肾上
腺、肝、腹膜后应重点搜索,性腺也应列
入视线。异位ACTH分泌瘤无所不在,曾有1例肿瘤被发现在
卵巢,另1例在大腿内侧软组织,
因此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部位。
本例患
者在异位ACTH综合征定位诊断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时,胸部X线平片示“右中下
纵膈占位病变”,胸部
CT示“右前中下纵膈交界区见巨大实质性占位”,其他部位未发现肿瘤。
因此考虑该纵隔部位肿瘤可能
为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病因。
在明确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以后,该患者于
2002年9月2日接受“右前纵膈肿瘤切除
术”,术后病理为“右上纵膈胸腺类癌,肿瘤侵犯右心膈角
脂肪组织、胸腺蒂、胸腺左叶,血管
内见癌栓”。镜下检查(见图3,4)示“镜下细胞大小不一,圆形
,梭形,多边形,胞质淡染
而透亮,细胞排列成巢团状,假菊形团,被纤维组织所包绕,血管丰富,伴钙
化,并侵犯血管及
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染色(见图5)示“ACTH(+),NSE(+),SY
N(+)、
降钙素(+)”。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范围,空腹血糖4.7
mmol/L,术后A
CTH呈进行性下降:术后即刻为166.3 pmol/L,1h为64.1
pmol/L,
2h为45.6 pmol/L,3h为15.4 pmol/L,第二日为7.1
pmol/
L。术后第三日血F8Am为82.8 nmol/L ,4Pm为74.5
nmol/L,1
2 Pm为82.8 nmol/L;血K+3.73 mmol/L。术后1个月血
尿F均在正
常范围,昼夜节律恢复,血浆ACTH正常。目前仍在随访中,手术至今未见症状复发。
对于肿瘤的治疗,关键是将肿瘤彻底切除。文献报告,不典型类癌的早期淋巴结转
移率为
27%~66%,而典型类癌的早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远低于不典型类癌。如<
br>果肿瘤已有转移,也应将原发肿瘤及转移灶尽可能切除干净,手术以后再加局部放疗,必要时加
用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疗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支气管类
癌的治疗效
果最好。胸腺类癌疗效相对较差,主要因为肿瘤大,淋巴结转移较多,以及与心脏大
血管关系密切,手术
较难彻底切除,但手术后局部放疗加药物治疗使病人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术后
复查有助于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判定及对疾病复发的及时判断,临床通常会通过检测术
后血
ACTH的水平来了解引起异位ACTH综合征的病因是否已经去除,如术后病人临床症状
改善及血AC
TH恢复正常,则说明肿瘤完整切除;长期随访临床症状未复发,血ACTH维持
在正常范围,则可以证
实引起异位ACTH分泌的肿瘤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