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2(含答案)
雷锋简介-中国财富排行榜
期末检测卷
(150分 150分钟)
题
号
得
分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②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④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诸葛亮《出师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苏轼《定风波》)
总
一二三
分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纳兰性德《浣溪沙》)
⑤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⑥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
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略无慕艳
意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
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
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
过千年。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
.
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
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
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
执着而坚定,焦zhuó而真诚。他契
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qián(虔)诚
溯源(sù) 焦zhuó(灼)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契而不舍
”,正确写法是“ 锲而不舍 ”。(2分)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你这奴才!“猪八戒
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
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
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
拿什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
上面文字中的“我”指的是《儒林外史》中的
A.严监生 B.王仁 C.王德
D.严贡生
(2)那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我
获得的第一次胜利。我在布洛克尔赫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儿,享受着我那种胜利者
的孤
独感。(《简·爱》)
文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
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她 ,
表现了“我” 勇于反抗(敢于斗争)
的性格特点。(2分)
4.为了解网上购物这一商业模式的特点,某中学以“网上购物”为主题开展
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与以下任务。(12分)
(1)关于网购,某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了一则材料,请你按要求帮他解决问题。(6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网上购物已
经蔚然成
风,而且开网店也成为一种创业模式。[甲]在网购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尤其是价格优
势的影响下,使得
网购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网上购物包罗万象,任何商品都可以进行网购,
动动鼠标就能让喜爱的商品送
达家中,这样的购物形态已经开始普及。[乙]现在,一些实体店
出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网购构成的
。
①请在横线上补填一个句子,使之能领起下文。(2分)
②[甲]句缺少主语,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除“在……的影响下”(或“使得”)
。(2
分)
③[乙]句用词不当,应将“ 构成 ”改为“ 造成 ”。(2分)
(D)(2分)
(B)(2分)
(2)某机构曾对大学生的网络购
物支付方式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请你认真阅读
表格,提取一条结论。(3分)
大学生网络购物支付方式调查表
支付方支付非支付宝网络货到付现邮局付银行转分期付
式
所占比
37.2%
例
示例:网上支付(包括支付宝和非支付宝网络支付)以及货到付现金是目前消费
者网络购
物时选用最多的支付方式。(3分)
(3)小雨的妈妈是一名网购达人,一有时间就
在各大购物网站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
小时。小雨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而且买来的许多商品也无实
际用处,但妈妈仍然乐此不疲。
假如你是小雨,你要怎样说服她?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100字左
右)(3分)
示例:妈妈,长时间待在电脑面前,对您的身体有害,而且您从网上买的许多商品不仅没
有实际用处,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您还不如将钱花在健身上,这样您不仅会更健康,
还
会越来越美丽!(3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老院三棵树
郑长春
①我至今仍怀念着老家院子里的三
棵树:年轮最长的枣树、奉献最多的梨树、命运最糟
的杏树。有了它们的存在,生活从此不再寂寞——我
家黄土掺青砖垒砌的院落里才有了四季
分明的气象。那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花瓣,随着青枝绿叶变奏
着春华秋实的乐章,在我幼
小的记忆中定格成永不变色的情调。
②果子还没熟,就被村里馋嘴
的孩子们盯上了,隔三岔五总能看到张牙舞爪的棍棒或噗
噗嗵嗵的砖头瓦片扑来,没过多久就被打光了。
只剩下那些遮风挡雨的树枝,到该春花烂漫的
季节不见青绿枝条,而是在风里雨里遍体鳞伤的瑟瑟发抖,
任凭成群结队的蜂蝶乘兴而来,目
20.8% 33.4% 1.2% 6.2% 1.2%
宝 支付 金 款 账 款
睹惨状,嗡嗡半天,又扫兴而归。尽管喜新厌旧的
蜂蝶不是那般倾情地迷恋,可通过它们无意
的骚扰,我家院落里倒也比其他人家较早地呈现出一派春的闹
意。
③许多人从我家门口经过时,都会忍不住抬头看看树上那一疙瘩一疙瘩棉花团似的蜜蜂,
还有小精灵一样穿梭在斑驳枝叶间的花蝴蝶。独家小院里有根深叶茂的大树,春来花香四溢,
夏来绿荫蔽
日,秋来硕果高挂,冬来玉树临风,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在田间地头劳作了一天的
大人小孩,黄昏时分端
着饭碗,靠着树杈说长道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抱腹而去,偶有几只麻
雀和斑鸠暮色中掠过枝头,留下喳
声一片……
④小小院子里,北边是枣,南边是杏,中间是梨。它们距离均等,高低有致,相映成趣。枣
树长得高大壮实且干脆利落,有大家风范、将帅之气,开花迟而结果多,钢针一样的枣针,成了
枣树自我保护的优势。就是发育太慢,十几年才长拳头那么粗,所以枣树果子酸甜,木质高贵,
在我家院
子繁茂生长实乃幸事。
⑤枣树长得魁梧高大,却不及杏树的朴拙和梨树的洒脱。杏树皮黑而叶茂,枝干
不高但粗
大结实,叶子茂密,层叠覆盖,像一顶葱绿的安全帽,每年五六月份麦黄杏也黄。肉嘟嘟的杏儿
,
用指头一捏,酸甜酸甜的汁儿咧嘴而出,感觉是一种酥酥的柔,含在嘴里是酸酸的甜,真不忍
一口吞下。吃过杏儿再吃梨,这是我们家的“老规矩”。梨树长在枣杏之间,细高细高,亭亭
玉立,像一
位弱不禁风的美人儿,可到了开花结果那阵子,是一个劲儿一个劲儿地猛长,花像
小喇叭,果似绿玛瑙,
绿丝丝的,油光光的,咬一口是脆脆的甜。甜是甜,只是大多果子很小,
偶尔能见到大果子,能长得皮发
黄,汁水撑开果皮直往外流,如果不提前摘下,嗅觉敏感的黄
蜂就会捷足先登,提前替你大饱口福。 <
br>⑥这三棵树虽朝夕相处,却是各有特点地成长。它们静静地排列在小院里,不卑不亢、任
劳任怨,
我们这些顽皮的熊孩子,可以在中间绑根麻绳荡秋千,可以拴个布条搭衣晒被子,不
需要浇水施肥,不需
要剪枝修叶,一切顺其自然。
⑦那年秋天,母亲为即将到西安求学的我送行,特意让年近五旬的父亲爬
到大枣树上摘
了半书包青枣。母亲流着泪说,娃儿,这枣树在所有果树中适应性最强、用途也广,生吃提
神,
熟吃健胃,不要忘了这是家乡的水土,拿到学校也让老师、同学们尝尝咱家的“特产”。
⑧数年后,当我再回到家乡老院,发现周围已建起了许多陌生的新房。白花花的瓷砖,把
一家家小洋楼装
修得像个精致的碉堡。只有我家那几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静静地横卧在一
堆脏乱的瓦砾中。瓦砾中,还
有那三棵依旧傲然挺立的杏树、梨树和枣树。风雨经年,它们明
显老多了,或是被人为地摧残得风光殆尽
,能看得见昔日那曾伸展在高空的枝叶已颓废得不
成样子了。虽是花开季节,却难觅花的
踪影,更不见当年的招蜂引蝶。尤其是那棵看似年轻的
梨树,也开始出现枯萎的迹象了。
⑨荒
凉的小院里,到处是牛羊的粪堆,有几只呆头呆脑的老母鸡使劲用爪子扒着、挠着,
时而瞪着一对狐疑的
眼睛警视四周,时而抖抖干瘪的翅膀拍打满身的灰土,发出咕咕咕的浅
叫。突然,一只老鼠从树洞里露个
头,母鸡尖叫着惊惶而逃,留下一串纷乱的或深或浅的梅花
般的印痕……这难道就是我梦中的老院、童年
的乐园吗?
⑩正准备返身,蓦地发现那棵枣树下的瓦砾间,隐隐地露出些绿意来。那是一束抖着黄尖<
br>儿的枣树幼苗,是从老枣树深扎在土层的根部爆发出来的。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记忆的绿色。
在
我老家那宅破败的院落里有一处多么独特的风景,三棵再普通不过的老树,惊人地坚守着
破宅一角,它们
的后代在恶劣的环境中奇妙地焕发着新生!
(有删改)
5.阅读第②~⑥段,说说老院三棵树都给“我”带来了哪些永不变色的情调。(5分)
①院
里的果树引来馋嘴的孩子们的砖头瓦片;②蜂蝶的骚扰,让小院较早地呈现出春的
闹意;③根深叶茂的大
树引来大人、孩子的围谈、休息,乡情浓郁;④三种果子,相映成趣,各
有滋味;⑤孩子在树上绑麻绳荡
秋千,大人在树上搭衣晒被子,是孩子童年的乐园,又是人们
朴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每点1分,共5分
)
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梨树长在枣杏之间,细高细高,亭亭玉立,
像一位弱不禁风的美人儿,可到了开花结果那
阵子,是一个劲儿一个劲儿地猛长,花像小喇叭,果似绿玛
瑙,绿丝丝的,油光光的,咬一口是
脆脆的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梨树比作“
弱不禁风的美人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梨
树细高的形状;(1分)把梨比作“绿玛瑙”,突出梨的光泽
、质感。(1分)表达了作者对院中
果树的赞美与喜爱。(1分)
7.作者描写数年后回到家乡老院的情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①别家的小洋楼和“我”家的老瓦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我”家老瓦房的破旧不堪;
②三棵树
昔日的蜂蝶喧闹、果实累累和今日的颓废苍老形成对比;③小院的荒凉、破败、萧
条与昔日的欢声笑语、
热闹非凡形成对比。(每点2分,共6分)
8.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①对幼时生活的无比怀念;②对小院破旧不堪的现状感到凄凉;③对三棵树的颓废感到
哀
伤;④对老枣树根上长出的新苗感到震惊和骄傲。(每点1分,共4分)
9.鲁迅的小说《故乡》和本
文都写到了故乡的变化。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故乡》通过描写故乡景和人的变化,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
害,表达了作
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2分)本文通过写故乡和小院的变化,
更多的是表现对往日生
活的无比怀念。(2分)
[二](17分)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慧能的这首偈(jì)子,
世世代代被人
们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
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
,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
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
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
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
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
个人都有不平、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
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
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
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
种规划为零。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自
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
或
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经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
远纯净,目光
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
。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
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
,放眼悠悠天地,淡泊
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贪如
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
,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
...
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
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
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
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
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
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
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
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
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
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
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
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
各种烦恼所左右,
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
真状态,
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有删改)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淡泊之心自高远。(或“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
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
超然的人生”)(3分)
11.文章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有什么作用?(3分)
①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
偈子开篇,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②作为论据,充分有力地
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③吸引读者的注
意,激发其阅读兴趣。(每点1分,共3分)
12.结合全文,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效果。(4分)
运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1分)从反面论证了“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观点,(2分)使
论证更全面,更具说服力。(1分)
13.第⑥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能否换成“全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5分)
不
能。(1分)“大部分”在文中指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平淡中度过的,并不是
所有时间,起到了
限定作用。(2分)若换成“全部”则显得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1分)“大
部分”一词体现了议论
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
14.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2分)
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2分,
意思对即可)
[三](15分)(湖南怀化中考改编)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
我寡,及其未既济
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
击之,
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①司马:统
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处指子鱼。②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③
门官:国君的卫士。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何以战 以: 凭,靠
.
(2)小惠未遍 遍: 遍及,普遍
.
(3)神弗福也
福: 赐福,保佑
.
(4)宋师败绩 败绩: 大败
..
(5)门官歼焉 歼: 被杀死
.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
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
(士气)已经枯竭了。(2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2分)
17.【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和“ 既济而未成列
”。(用
原文语句作答)(2分)
18.你认为造成两场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③
②
①
示例: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
br>水之战,宋襄公不听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
【参考译文】
【乙】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
司马的子
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
攻他们。”宋襄公说
:“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告诉
宋襄公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
:“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宋军
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卫士也被杀
死了。
三、写作(55分)
19.(湖北潜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一弯月,是故园对游子的
呼唤;一缕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阕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
唤……离乱的国度呼唤和平,崭新的时
代呼唤奋斗,共同的梦想呼唤担当……
请以“ 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指导】
此题目可补题的范
围较为广泛,我们可从亲情角度出发,将题目拟为“母亲的呼
唤”“爱的呼唤”“故乡的呼唤”等;从环
保的角度出发,可将题目拟为“地球的呼
唤”“大海的呼唤”“绿色的呼唤”等;从社会角度出发,可将
题目拟为“诚信的呼
唤”“心灵的呼唤”等;从追梦的角度出发,可将题目拟为“梦想的呼唤”等。要根
据自身的
经历和积累的素材来选择补题角度。
要注意不能将主题定得过大,这样不易落笔成文
且会使写成的文章空洞无物;也不能写
得过于浅显,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令文章的立意不深刻,不能引人
深思。应从小处着笔,以小见
大。不管采用何种写法,都要写出新意,挖掘深度,要融入自己的“情”和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