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届高考数学专题三解析几何3.2大题考法—直线与圆达标训练
这是我应该做的作文-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
直线与圆
A组——大题保分练
1.已知圆
O
:
x
+
y
=4交
y
轴正半轴于点
A
,点B
,
C
是圆
O
上异于点
A
的两个动点. (1)若
B
与
A
关于原点
O
对称,直线
AC<
br>和直线
BC
分别交直线
y
=4于点
M
,
N<
br>,求线段
22
MN
长度的最小值;
(2)若直线
AC
和直线
AB
的斜率之积为1,求证:直线
BC
与
x
轴垂直
.
解:(1)由题意,直线
AC
和直线
BC
的斜率一定存在且不为
0,且
A
(0,2),
B
(0,-2),
AC
⊥
B
C
.
1
设直线
AC
的斜率为
k
,则直线
BC
的斜率为-,
k
1
所以直线
AC
的方程为
y
=
kx
+2,直线
BC
的方程为
y
=-
x
-2,
k
2
故它们与直线
y
=4的
交点分别为
M
,4
,
N
(-6
k,<
br>4).
k
2
3
所以
MN
=
6
k
+
≥43,当且仅当
k
=±时取等号,所以线段
MN
长度的最小值为
k
3
<
br>43.
(2)证明:易知直线
AC
和直线
AB
的斜率一定存
在且不为0,设直线
AC
的方程为
y
=
kx
1
+2
,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
y
=
x
+2.
k
y
=
kx
+2,
由
22
x
+
y
=4
2
4
k
2
,
解得
C
-
1+
k-
k
2
1+
k
2
,同理可得
B
-
4
k
2
,
1+
k
k
2
-
2
1+
k
.
因为
B
,
C
两点的横坐标相等,所以
BC
⊥
x
轴.
2.已知圆
x
+
y
-4
x
+2
y
-3=0和圆外一点
M
(4,-8).
(1)过
M
作直线交圆于
A
,
B
两点,若|
AB
|=4,求
直线
AB
的方程;
(2)过
M
作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
C
,
D
,求切线长及
CD
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1)圆即(
x
-2)+(
y
+1)=8,
圆心为
P
(2,-1),半径
r
=22.
①若割线斜率存
在,设
AB
:
y
+8=
k
(
x
-4),
即
kx
-
y
-4
k
-8=0,设
AB的中点为
N
,
|2
k
+1-4
k
-8||2
k
+7|
则|
PN
|==,
k
2
+1<
br>k
2
+1
由|
PN
|+
2
22<
br>2
|
AB
|
2
=
r
2
,得
k
=-
45
,
28
2
AB
:45
x
+28
y
+44=0.
②若割线斜率不存在,
AB
:
x
=4,
代入圆方程得
y
+2
y
-3=0,
y
1
=
1,
y
2
=-3符合题意.
综上,直线
AB
的方程为45
x
+28
y
+44=0或
x
=4.
(2)切线长为|
PM
|-
r
=4+49-8=35.
以
PM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
x
-2)(
x-4)+(
y
+1)(
y
+8)=0,
即
x
+
y
-6
x
+9
y
+16=0.
又已知圆的方程
为
x
+
y
-4
x
+2
y
-3=0,
两式相减,得2
x
-7
y
-19=0,
所以直线
CD
的方程为2
x
-7
y
-19=0.
3.已知直线
l
:4
x
+3
y
+10=0,半径为
2的圆
C
与
l
相切,圆心
C
在
x
轴上且在
直线
22
22
22
2
l
的右上方.
(1)求圆
C
的方程;
(2)过点
M
(1,0)的直线与
圆
C
交于
A
,
B
两点(
A
在
x<
br>轴上方),问在
x
轴正半轴上是否存
在定点
N
,使得
x
轴平分∠
ANB
?若存在,请求出点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5
解:(1)设圆心
C
(
a,
0)<
br>
a
>-
,
2
则
|4a
+10|
=2⇒
a
=0或
a
=-5(舍去). 5
22
所以圆
C
的方程为
x
+
y
=4
.
(2)当直线
AB
⊥
x
轴时,
x
轴平分∠ANB
.
当直线
AB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AB
的方
程为
y
=
k
(
x
-1),
N
(
t
,
0),
A
(
x
1
,
y
1
),<
br>B
(
x
2
,
y
2
),
x
+
y
=4,
由
y=
kx
-
22
,
2
得(
k
+1)
x
-2
kx
+
k
-4=0,
2
2
222
2
kk
-4
y
1
y
2
所以
x
1
+
x
2
=
2
,
x
1
x
2
=
2
.若
x
轴平分∠
ANB
,则k
AN
=-
k
BN
⇒+=0⇒
k
+1
k
+1
x
1
-
tx
2
-
t
kx<
br>1
-
x
1
-
t
kx
2
-
+
x
2
-
t
=0⇒2
x
1
x
2-(
t
+1)(
x
1
+
x
2
)+2<
br>t
=0⇒
k
2
-
k
2
+1
-
2
k
2
2
t
+
k
+1
+
2t
=0⇒
t
=4,
所以当点
N
为(4,0)时,能使
得∠
ANM
=∠
BNM
总成立.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
Oy
中,已知圆
C
1
:(
x
+3)+(
y
-1)=4和圆
C
2
:(
x
-4)+(
y
-5)=
4.
(1)若直线
l
过点
A
(4,0),且被圆
C
1
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
l
的方程;
(2)设
P
为
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
P
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
l
1
和<
br>l
2
,它们分
2
222
别与圆C
1
和
C
2
相交,且直线
l
1
被圆<
br>C
1
截得的弦长与直线
l
2
被圆
C
2
截得的弦长相等,求所有
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
解:(1)由于直线
x
=4与圆
C
1
不相交,
∴
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x
-4),圆
C
1
的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
∵
l
被圆
C
1
截得的弦长为23,
∴
d
= 2-
2
3
2
=1.
|-1-7
k
|
又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
=,
2
1+
k
7
∴
k
(24
k
+7)=0,
解得
k
=0或
k
=-,
24
∴直线
l
的
方程为
y
=0或7
x
+24
y
-28=0.
(2)设点
P
(
a
,
b
)满足条件,
由
题意分析可得直线
l
1
,
l
2
的斜率均存在且不为0, <
br>1
不妨设直线
l
1
的方程为
y
-
b
=
k
(
x
-
a
),则直线
l
2
的
方程为
y
-
b
=-(
x
-
a
).
k
∵圆
C
1
和圆
C
2
的半径相等,且直线
l
1
被圆
C
1
截得的弦长与直线
l
2
被
圆
C
2
截得的弦长相
等,
∴圆
C
1
的圆
心到直线
l
1
的距离和圆
C
2
的圆心到直线
l2
的距离相等,
即
5+
1
k
|
1-
k
-3-
a
-
b
|
1+
k
2
=
-
a
-
b
,
1
1+
2
k
整理得|1+3
k
+
ak-
b
|=|5
k
+4-
a
-
bk
|.
∴1+3
k
+
ak
-
b
=±(5
k
+4-
a
-
bk
),
即(
a
+
b-2)
k
=
b
-
a
+3或(
a
-b
+8)
k
=
a
+
b
-5.
∵
k
的取值有无穷多个,
a
+
b
-2
=0,
∴
b
-
a
+3=0
a
-
b
+8=0,
或
<
br>
a
+
b
-5=0.
5
a=,
2
解得
1
b
=-
2
3
a
=-,
2或
13
b
=
2
,
1
313
5
故这样的点只可能是点
P
1
,-
或点
P
2
-,.
2
22
2
B组——大题增分练
1.如图,已知以点
A
(-1,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
l
1
:
x
+2
y
+7=0
相切.过点B
(-2,0)的动直线
l
与圆
A
相交于
M
,
N
两点,
Q
是
MN
的
中点,直线
l
与
l
1
相交于点
P
.
(1)求圆
A
的方程;
(2)当
MN
=219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1)设圆
A
的半径为
r
.
由于圆
A
与直线
l
1
:
x
+2
y
+7=0相切,
|-1+4+7|
∴
r
==25.
5
∴圆
A的方程为(
x
+1)+(
y
-2)=20.
(2)①当直线<
br>l
与
x
轴垂直时,易知
x
=-2符合题意;
②当直
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x
+2).
即
kx
-
y
+2
k
=0.
连结
AQ
,则
AQ
⊥
MN
.
∵
MN
=219,
∴
AQ
=20-19=1,
则由
AQ
=
|
k
-2|
22
k
2
+1
=1,
3
得
k
=,∴直线
l
:3
x
-4
y
+6=0.
4
故直线
l
的方程为
x
=-2或3
x
-4
y
+6=0.
2.已知点
P
(2,2),圆
C
:
x
+
y
-8
y
=0,过点
P
的动直线
l
与圆
C
交于
A
,
B
两点,线
段
AB
的中点为
M
,
O为坐标原点.
(1)求
M
的轨迹方程;
(2)当
OP
=
OM
时,求证:△
POM
的面积为定值.
解:(1)圆
C
的方程可化为
x
+(
y
-4)=16,
所以圆心为
C
(0,4),半径为4.
―→―→
设
M(
x
,
y
),则
CM
=(
x
,
y
-4),
MP
=(2-
x,
2-
y
).
―→―→
由题设知
CM
·
MP
=0,
故
x
(2-
x
)+(
y
-4)(2-
y
)=0,
即(
x
-1)+(
y
-3)=2.
由于点
P
在圆
C
的内部,
所以
M
的轨迹
方程是(
x
-1)+(
y
-3)=2.
22
22
22
22
(2)证明:由(1)
可知
M
的轨迹是以点
N
(1,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
由于<
br>OP
=
OM
,故
O
在线段
PM
的垂直平分线
上,
又
P
在圆
N
上,从而
ON
⊥
PM<
br>.
1
因为
ON
的斜率为3,所以
PM
的斜率为-,
3
18
故
PM
的方程为
y
=-
x
+.
33
410
又
OM
=
OP
=22,
O
到
l
的距离
d
为,
5
410
22所以
PM
=2
OP
-
d
=,
5
11
6
所以△
POM
的面积为
S
△
POM
=
P
M
·
d
=.
25
3.如图,已知位于
y
轴左侧的
圆
C
与
y
轴相切于点(0,1),且被
x
轴
分成的
两段弧长之比为2∶1,过点
H
(0,
t
)的直线
l
与圆<
br>C
相交于
M
,
N
两点,且以
MN
为直径的圆
恰好经过坐标原点
O
.
(1)求圆
C
的方程;
(2)当
t
=1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3)求直线
OM
的斜率
k
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
位于
y
轴左侧的圆
C
与
y
轴相切于点(0,1),所以圆心
C
在直线
y
=1上.
又圆
C
与
x
轴的交点分别为
A
,
B
,由圆
C
被
x
轴
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2∶1,得∠
ACB
2π
=.
3
所以
CA
=
CB
=2,圆心
C
的坐标为(-2,1).
所以圆
C
的方程为(
x
+2)+(
y
-1)=4.
(2)当
t
=1时,由题意知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mx
+1.
y
=
mx
+1,
由
2
x
++
22
22
y
-
2
=4,
消去
y
,
得(
m
+1)
x
+4
x
=0,
x
=0,
解得
y
=1
-4
x
=
m
+1
,
或
m
-4
m
+1
y
=
m<
br>+1
.
2
2
2
2
-
4
m
-4
m
+1
,
N
(0,1). 不
妨令
M
2
,
2
m
+1
m
+1
因为以
MN
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
O
(
0,0),
m
2
-4
m
+1
―
→―→
-4
m
-4
m
+1
所以
OM
·
ON
=
2
,
2
·(0,1)=
2
=0,解得
m
=2±3,
m
+1
m
+1
m
+1
故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br>y
=(2+3)
x
+1或
y
=(2-3)
x
+1.
(3)设直线
OM
的方程为
y
=
kx
,
|-2
k
-1|3
由题意,知≤2,解得
k
≤.
2
4
1+
k
134
同理得-≤,解得
k
≤-或k
>0.
k
43
由(2)知,
k
=0也满足题意.
4
3
所以
k
的取值范围是
-∞,-
∪
0,
.
3
<
br>4
4.已知过点
A
(-1,0)的动直线
l
与圆
C
:
x
+(
y
-3)=4相交于
P
、Q
两点,
M
是
PQ
中点,
l
与直线
m
:
x
+3
y
+6=0相交于
N
.
(1)
求证:当
l
与
m
垂直时,
l
必过圆心
C
;
(2)当
PQ
=23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3)探索
AM
·
AN
是否与直线
l
的倾斜角有关,若
无关,请求出其值;若有关,请说明
理由.
解:(1)∵
l
与
m
垂直,
1
且
k
m
=-,∴
k
l
=3,
3
故直线
l
方程为
y
=3(
x
+1),即3
x
-
y
+3=0.
∵圆心坐标(0,3)满足直线
l
方程,
∴当
l
与
m
垂直时,
l
必过圆心
C
.
(2)①当直线
l
与
x
轴垂直时,
易知
x
=-1符合题意.
②当直线
l
与
x
轴不垂直时,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
x
+1),即
kx
-
y
+
k
=0,
∵
PQ
=23,∴
CM
=4-3=1,
|-
k<
br>+3|4
则由
CM
==1,得
k
=,
3
k
2
+1
∴直线
l
:4
x
-3
y
+4=0.
故直线
l
的方程为
x
=-1或4
x
-3
y
+4=0.
―→―→―→―→―→
(3)∵
CM
⊥
MN
,∴
AM
·
AN
=(
AC
+
CM
)·
AN
=
―→―→―→―→―→―→
AC
·
AN
+
CM
·
AN
=
AC
·
AN
.
22
2
5
当
l
与
x
轴垂直时,易得
N
-1,-
,
3
5
―→
―→
则
AN
=
0,-
,又
AC
=(1,3),
3
―→―→―→―→
∴
AM
·
AN
=
AC·
AN
=-5.
当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
k
(
x
+1),
,<
br>
y
=
kx
+
则由
x
+3
y
+6=0,
得
N
-3
k
-6
,
-5
k
,
1+3
k
1+3
k
-5
k
―
→
-5
,
则
AN
=
,
1+3
k
1+3
k
―→―→―→―→
-5-15
k
∴
AM
·
AN
=
AC
·
AN<
br>=+=-5.
1+3
k
1+3
k
―→―→
综上所述
,
AM
·
AN
与直线
l
的斜率无关,
―→―→
且
AM
·
A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