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语文课文

温柔似野鬼°
786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1: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扩写作文-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小学六年级


上册

语文课文



1、《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zhÿ)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
年了 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 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 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
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 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
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 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 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
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 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 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
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 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
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 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 界都是
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 ,告别山
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2、《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 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 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
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
色仿佛在雨雾中流 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 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
名的鸟 儿开始啼(tí)啭(zhuàn)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
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3、《草虫的村落》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 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
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 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
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 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
它们寒暄(xuün)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xÿ)熙攘(rǎng)攘 地往来。那
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 归者。它们
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 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
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 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xÿ)蜴(yì)面前围拢了一
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 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
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 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qì)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 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
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 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
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 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pì)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 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
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 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
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
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jiū)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 唤回
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4、《索溪峪的“野”》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人工的
雕琢,赋予的毕 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
是野性的美。这 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
晃,游人仰头而 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


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 br>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 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
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 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
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 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 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
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
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 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
水花四*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 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 祖先的缘故,
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时,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 示迎接,在我
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下面 经过时,一只
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 家伙,却快活
地叫着,跳到另一株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 ”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
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 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
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 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
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 气。
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5、《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 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
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从北京到张家 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
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 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
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 ,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
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 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
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 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
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 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
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
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 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
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 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
不了的。
詹天佑 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

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 br>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br>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 br>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 br>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 br>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 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
高,岩层厚,詹天佑决 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
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 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
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 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
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 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 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
“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 ,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
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
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
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6、《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 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 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
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 ,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
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 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
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 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 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
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 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 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
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 „„但她的儿子
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 情,我想起自己


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 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 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
文 ,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种 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
欧洲 的十一年。

7、《彩色的翅膀》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 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
是个矮墩(dūn)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 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 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
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 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
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 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
前还难看。 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 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
“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 。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
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 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
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 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 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
把从 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
子。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


士灰心了,撅(juý)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 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
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
当然 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cí)花都进行
了 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
一 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
看 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 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
(niý )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zã)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
股 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
些小 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 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
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 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ü)、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ü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ý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9、《穷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 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气一阵阵浪
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 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
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 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
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 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 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
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 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 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
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 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划着十
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 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


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 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
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 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
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 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 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 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
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 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
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 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
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 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
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 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
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 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 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 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
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 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
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 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 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
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 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
一边说:“嘿, 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
时有 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呢? ”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了。他们那么小„„一


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
他 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我上 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时候,身无分文的
我只能装 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
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偷看书 的时候,羞愧不已的我根本不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
的脸。当我第二天上学经过书摊,看见他依然宽厚地 对我一笑时,我忐忑不安的心才得以平静。
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白看 他的书,也就不会有那刻骨铭(míng)心的两
个耳光。
当时我正在读《红岩》这部小 说,江姐忍受酷刑时那十指连心的疼痛直锥我的心。我泪流不止。偶然
抬头拭泪时,我瞥(piý)见轮 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坐下慢慢看吧!”他说着指了指身旁的一个小凳
子。
当时我 完全忘记了白看书的尴尬,正要坐下的一瞬间,突然身后有人揪住了我的衣领。我张皇地回过
头来,看到 了父亲怒目圆睁的脸。然后,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地抽在我的脸上。
“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阻止我父亲,“孩子看书又不是坏事。”
“我不反 对他看书。”父亲说话变得嗫(niâ)嚅(rú),“是,是为其他事„„”说罢,父亲夺过我手
里的 书,匆匆地翻了一下,还给那个年轻人,拽着我走了。
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晚上,父亲对我说:“ 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
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 ”
从此,每天清早我就去山上扯马草,上学前卖给那些马车夫。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 书摊,
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可是马草并不那么好卖。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强制自己不去书摊。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 找买主,经过书摊时,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怎么不来看书了?”
我抖抖手里的马草,无奈地摇摇 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 后,冲里
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 有?
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绐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没问题!”
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背着马草走向他的书摊。一如往日,他冲着里屋叫道:“碧云,快出来提马草 !”
接着喊了数声,可碧云迟迟没有出来。“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道。
“我自己提进去吧。”说着,我往他身后的木板房走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
云来拿!”
“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 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
“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11、《唯一的听众》
用父亲和妹 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
结论。在他们听 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
了一个练琴的好 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â)手蹑脚地走出 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
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 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
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 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 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 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 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
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 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
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 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
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 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
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 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
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 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 习曲的乐
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 天清晨,


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 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
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 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
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 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
问我得到了哪位 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
她是个聋子。 ”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 小提
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 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
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 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我发现在这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
有一天,我听到妈妈叫她的名字:“问讯处。”我记住了妈妈拨的号码:105。
我 终于和“问讯处”说话了。那天,我一个人在家。我乘机偷偷从爸爸的工具箱里找出一把锤子,兴
高采烈 地拿着它到处乱敲,一不小心敲到了自己的手指上,受伤的手指很快肿了起来。
家里没有人,哭也 不会有谁听见。我飞快地跑上楼,拿起电话听筒,拨了“105”,对里面说:“问讯
处?”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我对小
精灵 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 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cáo)
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我照着做 ,手指立刻不疼了。我想,这一定是那个叫“问讯处”的小
精灵在用她的魔法帮助我。
从 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
体的面 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
地 向我解释。我告诉她我叫汤米,我也知道了她的真名:苏珊(shün)。“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我问,“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我相信苏珊的 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
地歌唱。
长大以后,我离开了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终于有一天,我出差经过故乡小镇。我拨通了“问讯处”,试着联系苏珊。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通话中,我对苏珊说,我会再来这里,那时我会多待几天,我想见她。
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小镇。
“请找苏珊。”拿起电话,我立即拨通了“问讯处”,“告诉她我是汤米。”
“对不起,先生。” 那个女人说,“苏珊两周前去世了。最近她身体很不好,一直只上半天班,直到最
后一天„„我们都非常 想念她。哦,等等,您说您是汤米?”
“是的,小姐,我是汤米。”
“苏珊给你留了一张纸条,稍等一下„„她说你会明白的。”
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13、《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 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
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
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 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
宙中,就像一叶扁 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 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 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
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 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
献的。但是因为人类 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 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
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 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 设想能实
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
地方 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4、《大瀑布的葬礼》电子课文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 ,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
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 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 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
凯达斯大瀑布。这条瀑 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
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 ,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
落地撞开万朵莲花, 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 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
而降的巨大水帘面 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 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
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 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
无节制,再加上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 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 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
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游们常 常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世人震惊,同 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
责任心。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 、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
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 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 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
主持了 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 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
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原文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 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
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 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 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mí)鹿、骏马、
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 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
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 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
的经历 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
养育我 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 我们的兄弟,也
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印第 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空气对我们来
说也是宝 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 是神圣的。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
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 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
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 后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 一定要照顾好这片
土地上的动物。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 降临到动物身上的
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 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
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 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 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
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 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6、《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 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
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ûâ)的地方,是 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 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2]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 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
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 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
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
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 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
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 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
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
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
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 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 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


许老人进去后就再 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
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2]这句话的大意是,风大的时候,能把 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
再抛下来。

17、《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 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 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
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 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
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
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 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
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 ;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
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 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
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 ,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
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 ,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
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 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
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 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
来,用短 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
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
怕也有,观音手也 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 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
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 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
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 了。它的皮毛是
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
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
海边时,他们都 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 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
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 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
再见面。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
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 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
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
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 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 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 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
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 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
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 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
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 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
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 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 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
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 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
书我还 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 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 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
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 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
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 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
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 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
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 ,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
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 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 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
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 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
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 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 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
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 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
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 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
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 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 只眼睛起了
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 病得那么厉
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 病一点儿也
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9、《一面》电子课文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 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
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
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jiào)一样,冷气从裤 管里
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1]。《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 过,说是
一本好书。书脊上赫(hâ)然印着“鲁迅译(yì)”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 书架上抽下一


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
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 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
天的饭费。我有些懊(ào)悔自己的莽(mǎng )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niǎn)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 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
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suō)着那本书,舍 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 ,原先和内山老板说话的那个老人咬
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tuí)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 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你要买 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严肃和慈爱交 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2]。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
更加 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 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
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niý)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xūn)黑了。这时,
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 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
在我的心里 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 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
他!憎(zýng)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 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
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 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


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
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
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 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nûâ)待,我咬紧了牙,哼都
不哼一声 。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毁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鲁迅在1931年将他译成中文。
[2] 铁流:《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内山书店代售的是曹靖华的译本,所
以下文 说“是曹先生的书”。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xiǔ)”;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kuǎ);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21、《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 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
的蓝布包,连装鸟食 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
湖,只为了给海鸥送 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 开一步,撮(cuō)
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 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
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 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
老沙!起来一下! ”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 手上
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 昵地
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 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
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 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 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
ã)啧„„”海鸥听 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ün)
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 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 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
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
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 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


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
注视 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
地, 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 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
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 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 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
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 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 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
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
叫去 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 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
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 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
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 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 帽子下面
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 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
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 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个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 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zhù)存冬粮。一见
面包皮、榛子、核桃、小骨头什么的,马上叼走藏起来。
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
——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
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 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
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手巾 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
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 。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秋天,当阳光还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森林里的松鼠总是把蘑 菇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晾干。我们家


的松鼠也这样做了。
过了些日子,天气 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
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 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天太冷,我们得生炉子了。我们关上通风口,放上柴 ,点着了火。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
响。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 头蹿(cuün)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炉子里的烟直往屋子里冒,而烟囱(cōng)口却 不见一丝烟。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用粗铁丝做了个大
钩子,从通风口伸进烟囱里去。
结果,哥哥从烟囱里掏出一只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
原来,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 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
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 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

23、《最后一头战象》
西双版纳曾经 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
象用长鼻劈敌 ,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 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
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 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 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
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üi)游 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 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ý)睡。有一天,嘎羧躺在
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 ,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
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 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口欧 ](ōu)[口欧]
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 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 羧用鼻尖钩
住,像丢垃(lü)圾(jÿ)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â)席 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
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 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
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 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 治伤时,我把
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
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
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 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
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 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 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
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 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â)和糯(nuî)米
粑(bü)粑 ,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ÿ)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住 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
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 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üo)石
上亲了又亲,许久,又 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
吼叫。这时,它身体膨 (pã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
越悲壮,惊 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ÿng)榔(láng)树梢,嘎 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
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 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î),那儿还有一块碑。 ”波农丁悄
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 个金箔(bï)剥落、字迹有点模
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 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
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
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 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
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
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 子盘
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24、《金色的脚印》
两三天前,家里的佣(yōng)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直到今天,不论喂什么,它都不吃。
光秃秃的柞(zuî)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há o)叫
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
这天 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
睁大眼 睛看着仓房那边。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
嗦( suō)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 着老狐狸的身子。
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 现了铁链。它用牙
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
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
林里。
后来,老狐狸再没来过。
“大概是觉得救不出小狐狸,死心了吧。不如早点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这个样子真可怜。”正太郎
想。
奇怪的是,小狐狸虽然仍旧不吃东西,却在一天天长大。
这天中午,正太郎漫不经心 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见喀(kü)嚓一声。周围什么也没有,温漉
漉的地面上,却分明印着狐狸 的脚印。
“哈哈!居然敢在白天来,可真够大胆啊!”正太郎忽然又明白了狐狸在白天出现的缘故 ,“对啦,狗
在白天是拴着的呀!”
可是,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刚听见一点声响就无影无踪了!
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面看时,不禁 吓了一跳。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那正是小狐狸
的父母。它们瞪了正太郎一会儿,就悄 悄地攀着从地板底下通向上面房间的砖块,爬到镶着地炉的地方,
不见了。
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diàn)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
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老 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正太郎想,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
小 狐狸,可能更好一些。
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 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
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 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
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 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
慢腾腾地踱(duï)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 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渐渐地,木桩被啃得很细了。老狐 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
救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欢喜呀!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
一天,正太郎放学回家,经过仓房,往小狐狸的窝里探头一望,却连小狐狸的影子也没看到。他 急忙
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小狐狸让安田先生带走了。正太郎急了,他说,必须把小狐狸还给它的父母 。说
完,就朝山那边安田先生的牧场跑去。
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悬崖边的积 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不知
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 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
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 身体。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和爸爸一起到山谷里把它放了。
小狐狸 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

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 曰:“善哉(züi)[4],峨峨[5]兮(xÿ)
[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26、《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1],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 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
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 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 别
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 :“是
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 过随便说说罢
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 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
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 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 来弹一首曲
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肓姑娘刚 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
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 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 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
站在他 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 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
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 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静的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 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
(xiōng)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 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
夫,把刚才弹的曲子 ——《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或《月光》。

27、《蒙娜丽莎之约》
我们在纽(niǔ)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
它 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
能 暂时离开巴黎的卢(lú)浮宫前来纽约。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xiào)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 何都
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 伍之
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 ,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
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 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 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
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 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
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 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
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mǐn)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
悄 然流露出恬(tián)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
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jÿn)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 br>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 br>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 沐(mù)浴在阳光里,
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 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
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 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
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cuǐ)璨(càn)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
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
灵魂的一部分。

28、《我的舞台》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评剧演员新凤霞。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
台 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
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
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了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回总算过足了瘾,全
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身上围着一条大 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
比画着,嘴里咿(yÿ)咿呀呀地乱唱。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 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
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 竟蹿(cuün)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
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 ,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后来,更多的时间是跟随母亲演出。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 场场必到,直至演出
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 ,也兴味盎(àng)
然。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演唱时的身段、板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母 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
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 br>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
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nì)爱娇宠(chǒng)的态度,绷(bþng)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 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
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 来、[扌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ýn)、拉,
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 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
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 我哭哭啼(tí)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 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
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
我的观众不 断增多。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我演到
一半时,两个人 开始窃窃私语,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抗议:“不许
说话,不然下次 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事后妈妈批评我没有风度,我说:“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
演戏吗?”妈 妈听了无言以对。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1)《林海》电子课文
我总认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 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
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的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 ,
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 的
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 木,
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 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
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 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 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 银裙,不是像海边的
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


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 ,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
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 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
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 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 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
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 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 、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 栽。我们不
仅取宝,也做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 市镇,给兴
安岭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 切、舒服呢?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原文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 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
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 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
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 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
弃这里 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 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
而,就 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
硬说 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几天 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体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
分 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无法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 ,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15000美
元,把钱学森从拘留 所里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
信件受到检查,电话 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 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民的亲切关怀。周 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
国代表,在会晤中 提出关于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
17日,钱学 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 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
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 我终于回来了!”

(3)《小抄写员》电子课文
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十 二岁,是个黑头发、白皮肤的男孩子。他的父亲是铁路上的职员,还
有好几个比叙利奥小的儿女,一家人 过着清苦的生活。父亲不因为孩子多觉得累赘,一味地爱着他们。
父亲年纪大了,因为一向辛苦,脸上 看起来更老。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他的肩上。他白天工作,晚上又从
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每天夜里趴在 桌子上写到很晚才睡。最近,有个杂志社托他抄写签条,要用很大的


正楷字写,每五百张 给六角钱。这工作很辛苦,老人常常在吃饭的时候向家里人叫苦:“我的眼睛似乎坏
起来了。这样的夜工 ,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有一天,叙利奥对父亲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吧,我能写得和您一样好呢!”
但是,父亲无论如何不答应:“不用。你应该用功念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你的时间,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
叙利奥知道父亲的脾气,不再请求,只好暗自想办法。每天晚上,他听见父 亲半夜才停止工作,回到
卧室去。有好几次,十二点的钟声一敲过,就听到椅子向后拖的声音,接着就是 父亲轻轻地回到卧室去的
脚步声。
一天晚上,叙利奥等父亲睡了以后,悄悄下床穿好衣服,轻 轻走进父亲写字的房间,把煤油灯点着。
桌子上放着空白的签条和杂志订户的名册。叙利奥仿照父亲的笔 迹写起米,心里又欢喜,又有些害怕。写
一会儿,他放下笔,搓搓手,提提精神再写。他一面微笑着写下 去,一面侧着耳朵听有没有动静,只怕被
父亲看见。他写了一百六十张,算起来值两角钱了,方才停手, 把笔放在原处,熄了灯,蹑手蹑脚地回到
床上去。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父亲很高兴,拍拍叙 利奥的肩膀,说:“哎,叙利奥!你爸爸还真是没有老哩!
昨天晚上工作比平常多做了三分之一。” < br>叙利奥没说什么,心里却很快活:“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继续做下去
吧!”
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钟,叙利奥就起来工作。这样过了好几天,父亲仍旧没有发觉。只有一次 ,父亲
在吃饭的时候说:“真是奇怪!近来灯油突然费得多了。”叙利奥听了暗笑,幸而父亲没再说别的 。此后,
他仍旧每夜起来抄写。
叙利奥因为睡眠不足,早上起来觉得疲倦,晚上复习功课的时 候打盹儿。一天晚上,叙利奥做功课,
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喂,用心,用心!做你的功课 !”父亲拍着手叫他。叙利奥睁开眼睛,继续复习。可是第二个晚上,
第三个晚上,又同样打盹儿,而且 情形越来越不好,不是趴在桌上睡着了,就是早上起得很迟。复习功课
的时候,总是带着疲倦的样子,好 像对功课厌倦了似的。父亲看到这种情形,屡次提醒他,最后甚至动怒
了,虽然他是一向不责骂孩子的。
一天早上,父亲对他说:“叙利奥!你怎么啦?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样了吗?注意呀!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你不知道吗?”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他想:“不能做下去了,非停止不可。”
可是这一 天晚饭时,父亲很高兴地说:“这个月比上个月多挣了六元四角钱呢!”他从抽屉里拿出一袋
糖果来,说 是买来庆贺一下的。孩子们都很高兴。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暗暗对自己说:“还是继续下
去。白天多 用功,夜里仍旧工作吧!”父亲接着说:“只是这个孩于——”说到这里指着叙利奥,“他实在
使我伤心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这样过了两个月,父亲仍 旧责骂他,对他的态度更加不好了。有一天,父亲到学校去找老师,问叙利
奥的情况。老师说:“他成绩 还好,因为他聪明。但是不及以前用心了,每天总是打哈欠,好像总想睡觉。”
晚上,父亲把叙利奥叫 到身边,更严厉地对他说“叙利奥!你知道我为了养活一家人,怎样地辛苦工作。
我为了你们,是拿命在 拼呢!你竟什么都不想,也不管父母、弟弟妹妹怎样!”


“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 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道。他真想把一切说明白,可是话到
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 “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
的,但是还得帮助父亲,稍微减轻 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 仍旧动怒,而且对儿子渐渐冷
淡了。他不跟他多说话,甚至不愿看见他。叙利奥伤心极了,再加上疲劳, 他的身体越来越弱,脸色越来
越苍白,学习似乎更不用功了。他自己也知道,夜晚的工作非停止不可。晚 上上床的时候,他常常对自己
说:“从今夜起,真的不再起来了。”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 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
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 起来。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母亲觉得叙利奥的脸色比半常更坏了。她说:“叙利奥!你不舒服吗?” 她又
对丈夫说:“叙利奥不知怎么了,你看他脸色发青呢!——叙利奥!你怎么啦?”
父亲瞟了叙利奥一眼,说:“那是他自作自受。以前用功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生病了?”母亲说。
“我早就不管他了!”父亲接着母亲的话说。
叙利奥 听了,心像刀割一样。父亲竟不管自己了!就是这个过去连自己咳嗽一声都要担心得不得了的
父亲。“啊 ,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
无论怎样, 我一定像从前一样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叙利奥的决心仍旧没有用。他半夜又起来了。 下床点着了灯,看见桌上的空白纸条,忍不住又拿起笔
开始写了。忽然手一动,把一本书碰落在地上。叙 利奥吓得坐也坐不稳了。他侧着脑袋,屏住了呼吸静听,
没听见什么响声,他这才放了心,接着工作。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站在他背后了。他那白发苍苍的头俯在叙利奥黑头发的小脑袋上面,看着移动的笔尖。父亲全都明白了。他胸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和慈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叙利奥忽然 觉得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自己的头,不觉呀地叫了起来。等听出是父亲的啜泣声,
他叫着说:“爸 爸!原谅我!原谅我!”
父亲忍住眼泪,吻着儿子的脸,说:“倒是要你原谅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 了!我真对不起你,快
来!”说着,他抱起儿子,走到母亲的床前,把儿子放到母亲的怀里。
“快亲亲我们的好儿子吧!可怜,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他四个月来竟没有睡过一整夜觉,我还那样
责骂 他„„”
母亲抱住儿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好宝贝,快去睡吧!”
叙利奥疲劳到极点了。 几个月来,到今天他才好好地睡一觉,连梦也做得快活。醒来的时候,太阳已
经升得很高了。他忽然发现 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夜里把头贴近了儿子
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

(4)《鹿和狼的故事》课文原文
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 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
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美 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
森林为 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 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
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 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 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
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 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 木丛吃光了就啃食
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 色植被在一天天减
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 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
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 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
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 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
群的种群稳定 。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
不会被鹿群糟 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
下定决心要保 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
大的生态灾难 。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 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
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 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
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 ,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
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仅 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
狼 。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5)《军神》课文原文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
么 名字?”
“刘大川。”
“年龄?”
“24岁。”
“什么病?”
“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 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
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邮局职员。”
“你是军人!”活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 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
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 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 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
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
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
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 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
白床单居然被 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详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 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
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伸过手去。

(6)《我们的方阵》电子课文
我们
吹着小号,
踩着鼓点,
走向
天安门广场。
耳边仿佛
又有礼炮声响,
我们的心儿又和
鸡毛信一起,
穿过封锁线,
迎来
黎明的曙光。
那胸前的红领巾,
飘扬着


红缨枪的威风,
我们的步伐,
迈着
小兵张嘎的自豪,
迈向
儿童团员的向往。
我们
从历史中走来,
穿过漫漫长夜,
踏平坎坷,
走出沼泽。
春天的故事,
唱绿了
华夏的希望。
我们的方阵
就像
春天的苗圃,
滋润雨露,
沐浴阳光;
生长着
茁壮的童话,
描绘着
绚丽的风光。
我们的方阵,
像那
欢腾的海洋,
理想和鲜花
一起挥舞,
歌声和白鸽
一起放飞,
向着
辽阔的蓝天,
向着
新世纪的太阳。
我们
从历史走向未来,
有一面旗帜


在前面高高飘扬,
指引我们
走向成熟,
走向新的辉煌„„

(7)《军犬黑子》课文原文
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 军犬训导员。我问他:“狗能聪明到什么程度?”他说:“除了不会说话,跟人
没有差别。”听了他的回 答,我一怔,随后说:“你掺杂了感情吧?”
“不!”他说。
他给我讲述了几个关于狗的故 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有几个,我已淡忘了,唯其中的一个,至今记
得鲜明。
在他们的那个 营地,曾经有一条名叫“黑子”的狗,极其聪明。有一天,他们几个训导员决定用一个
特殊的办法,来测 一测黑子的反应能力。他们找来了十几个人,站成一排,让其中的一位去营房“偷”了
一件东西藏起来, 再站到队伍中去。然后训导员牵来了黑子,让它找出丢失的东西。黑子很快就把东西从
隐秘处叼了出来。 训导员很高兴,用手拍了拍黑子的脖颈以示嘉奖;然后,他指了指那些人,让黑子把小
偷找出来。黑子过 去了,嗅嗅这个,嗅嗅那个,没费多少劲就咬住“小偷”的裤腿,把他拉出了队伍。
应该说,黑子任务 完成得很完满,训导员却对黑子使劲摇了摇头,说:不!不是他!再去找!黑子大为诧
异,眼睛里闪着迷 惑,因为它确信自己没有找错人,可对训导员又充满了一贯的绝对信赖„„不是他!再
去找!训导员坚持 。黑子相信了训导员,又回去找„„经过了再三地谨慎辨别和辨认,它还是把那个人拉
了出来。不!不对 !训导员再次摇头:再去找!
黑子愈发迷惑了,只好又走了回去。这次,黑子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嗅辨。 最后,它站在那个“小偷”
的腿边转过头来望着训导员,意思是——我觉得就是他„„不!不是他!绝对 不是他!训导员又吼,而且
表情严厉起来了。
黑子的自信被击垮了,它相信训导员当然要超过 了相信自己。它终于放弃了那个小偷,转而去找别人。
可别人„„都不对呀?
就在他们中间!马上找出来!训导员大吼。
黑子沮丧极了,在每一个人的脚边都停一会儿,看 看这个人像不像小偷,再扭过头去看看训导员的眼
色,试图从中寻到一点点什么迹象或什么表示„„最后 ,当它捕捉到训导员的眼色在一刹那间的微小变化
时,它把身边的那个人拉了出来。
当然,这是错的。
训导员和队伍里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把黑子笑糊涂了。训导员把小偷叫出来 ,告诉黑子:你本来找对
了,可你错就错在没有坚持„„
一刹那间,使训导员和全体在场的人 意外、惊恐又悔恨的是,他们看到——当黑子明白了这是一场骗
局之后,它极度痛苦地嗷地叫了一声,几 大滴热泪流了出来。然后,它重重地垂下了头,一步一步地走了
开去„„
黑子!黑子!你上哪儿去?训导员害怕了,追上去问。
黑子不理他,自顾自地往营外走去。


黑子!黑子!对不起!训导员哭了。
黑子无动于衷,看也不看他一眼。
黑子!别生气!我这是跟你闹着玩儿呢!训导员扑上去,紧紧地搂住了黑子,热泪滂沱。
黑子挣脱了训导员的搂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营外的一座土岗下,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趴下了。
此后好几天,黑子不吃不喝,精神委顿,任训导员怎么哄,也始终不肯原谅他。
„„
后来,黑子不再信赖它的训导员,甚至不再信赖所有的人。同时,它的性情也起了极大的变化,不再
目 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甚至不再虎视眈眈、威风凛凛„„训导队没办法,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

(8)《看戏》课文原文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静静
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
至还 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
气凝 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屏住了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 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灯光前面
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 的服装和头饰上,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 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
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 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
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 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
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 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
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 。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融 在了
一起。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 一度
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 的鲜
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 我们
这位艺求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这位艺 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过去了,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
创造出这样富有 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
的,因为我们拥 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小学六年级


上册

语文课文



1、《山中访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zhÿ)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
年了 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 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 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
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 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
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 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gǔ)汩的溪流!你吟诵着 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
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 ,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
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 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 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xiù)到了大自然的芬 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
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 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
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 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 界都是
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quǎn)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 ,告别山
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2、《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 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 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
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
色仿佛在雨雾中流 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 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
名的鸟 儿开始啼(tí)啭(zhuàn)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
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3、《草虫的村落》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 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
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 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
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 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
它们寒暄(xuün)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xÿ)熙攘(rǎng)攘 地往来。那
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 归者。它们
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 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
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 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xÿ)蜴(yì)面前围拢了一
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 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
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 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qì)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 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
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 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
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 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pì)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 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地
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 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
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
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jiū)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 唤回
来。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4、《索溪峪的“野”》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人工的
雕琢,赋予的毕 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
是野性的美。这 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
晃,游人仰头而 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


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 br>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 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
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 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
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 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 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
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
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 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
水花四*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 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 祖先的缘故,
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时,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 示迎接,在我
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下面 经过时,一只
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 家伙,却快活
地叫着,跳到另一株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 ”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
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 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
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 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
全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 气。
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5、《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 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
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从北京到张家 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
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 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
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 ,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
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 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
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 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
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 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
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
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 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
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 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
不了的。
詹天佑 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

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 br>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br>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 br>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 br>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 br>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 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
高,岩层厚,詹天佑决 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
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 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
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 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
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 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 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
“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 ,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
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
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
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6、《怀念母亲》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 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
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 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
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 ,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 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
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 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
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幺,我这个 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 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
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 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 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
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 „„但她的儿子
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 情,我想起自己


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 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
一 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
文 ,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chàng)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这种 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
欧洲 的十一年。

7、《彩色的翅膀》
一场暴雨刚刚过去,碧空如洗.海面上波涛起 伏。船有节奏地前后晃荡着。陪我同船前往宝石岛的,
是个矮墩(dūn)墩的战士,宝石岛观察通讯站 的信号兵,姓高,刚从黑龙江回来。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 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
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为了调节一下沉闷的气 氛,我有意地同他开玩笑:“我猜这只纸箱里,一定装着好吃的东西。从家乡
带来的吧?”
小高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
“我才不信呢!”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快公开吧,让我也尝尝。”
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从没听 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我正想问个水落石出,可是小高的嘴唇又闭紧了,脸色比先
前还难看。 我知道晕船是什么滋味,便打住了。
傍晚,船把我们送到宝石岛。当岛顶的灯塔放射出雪亮的光芒 的时候,观察通讯站站长拉着我,说:
“走,参加我们的晚会去。”
这真是个特别的晚会 。黑板上用仿宋体写着“尝瓜会”三个大字,小讲台上的白瓷盘里放着一个大西
瓜。站长右手托起那个大 西瓜,笑呵呵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今晚,我们开个
尝瓜会表示庆祝,大家来 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了解到这个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两年 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
把从 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去年,站长和战士们撒下了几颗西瓜
子。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


士灰心了,撅(juý)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为 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一位雷达兵懂一些农
业知识 ,他找到了答案:西瓜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
当然 结不了瓜。经他一说,大家才明白了。今年瓜秧开了花,他们仔仔细细地给每一朵雌(cí)花都进行
了 人工授粉。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
一 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大石头后边的一根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
看 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敢马虎。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
站长 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跟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
(niý )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zã)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
股 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我推推坐在身旁的小高,笑着说:“你那个纸箱的秘密,现在该公开了。”
小高说:“你早就明白了嘛。”
“这么说,你真想让那些蝴蝶呀什么的在这里安家?”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
些小 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第二天我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了。我忽然 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
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甲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 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丙 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 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九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
甲 莽(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
丙 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教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到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到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ü)、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在爷爷的臂弯下蹒(pán)跚(shü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我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不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ý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 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让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啊!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9、《穷人》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 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气一阵阵浪
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 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
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 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
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 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 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
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 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 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
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 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划着十
字。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 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


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 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
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 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
一边敲了敲门。她侧着 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 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
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 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
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 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
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 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
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 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
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 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
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 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 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 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
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 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
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 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 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
坐在床前。
门突然开了, 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
一边说:“嘿, 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
时有 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呢? ”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哪!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 了。他们那么小„„一


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
他 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我上 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可是更多的时候,身无分文的
我只能装 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
守书摊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偷看书 的时候,羞愧不已的我根本不敢回头去看他那张瘦削
的脸。当我第二天上学经过书摊,看见他依然宽厚地 对我一笑时,我忐忑不安的心才得以平静。
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白看 他的书,也就不会有那刻骨铭(míng)心的两
个耳光。
当时我正在读《红岩》这部小 说,江姐忍受酷刑时那十指连心的疼痛直锥我的心。我泪流不止。偶然
抬头拭泪时,我瞥(piý)见轮 椅上的他正定定地看着我。“坐下慢慢看吧!”他说着指了指身旁的一个小凳
子。
当时我 完全忘记了白看书的尴尬,正要坐下的一瞬间,突然身后有人揪住了我的衣领。我张皇地回过
头来,看到 了父亲怒目圆睁的脸。然后,父亲的两巴掌不由分说地抽在我的脸上。
“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阻止我父亲,“孩子看书又不是坏事。”
“我不反 对他看书。”父亲说话变得嗫(niâ)嚅(rú),“是,是为其他事„„”说罢,父亲夺过我手
里的 书,匆匆地翻了一下,还给那个年轻人,拽着我走了。
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
晚上,父亲对我说:“ 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
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 ”
从此,每天清早我就去山上扯马草,上学前卖给那些马车夫。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 书摊,
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
可是马草并不那么好卖。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强制自己不去书摊。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 找买主,经过书摊时,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怎么不来看书了?”
我抖抖手里的马草,无奈地摇摇 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 后,冲里
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 有?
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绐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没问题!”
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
有一天,我一如既往地背着马草走向他的书摊。一如往日,他冲着里屋叫道:“碧云,快出来提马草 !”
接着喊了数声,可碧云迟迟没有出来。“是不是有事出去了?”他疑惑地自语道。
“我自己提进去吧。”说着,我往他身后的木板房走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
云来拿!”
“没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没有听他的劝阻,提着马草推开了那扇吱呀作响的门。
“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 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
“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
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11、《唯一的听众》
用父亲和妹 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
结论。在他们听 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
了一个练琴的好 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niâ)手蹑脚地走出 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
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 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
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 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 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 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 走。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
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 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
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 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 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
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 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
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 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
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 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 习曲的乐
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 天清晨,


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 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
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 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
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 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
问我得到了哪位 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
她是个聋子。 ”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 小提
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 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
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 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2、《用心灵去倾听》
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我发现在这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爸爸可以从她那里知道现在几点了,明天天气怎样,火车出发的时间以及爸爸朋友的电话号码。
有一天,我听到妈妈叫她的名字:“问讯处。”我记住了妈妈拨的号码:105。
我 终于和“问讯处”说话了。那天,我一个人在家。我乘机偷偷从爸爸的工具箱里找出一把锤子,兴
高采烈 地拿着它到处乱敲,一不小心敲到了自己的手指上,受伤的手指很快肿了起来。
家里没有人,哭也 不会有谁听见。我飞快地跑上楼,拿起电话听筒,拨了“105”,对里面说:“问讯
处?”
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她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我对小
精灵 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 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cáo)
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我照着做 ,手指立刻不疼了。我想,这一定是那个叫“问讯处”的小
精灵在用她的魔法帮助我。
从 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我总是问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
体的面 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
地 向我解释。我告诉她我叫汤米,我也知道了她的真名:苏珊(shün)。“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苏珊?”我问,“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我相信苏珊的 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
地歌唱。
长大以后,我离开了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终于有一天,我出差经过故乡小镇。我拨通了“问讯处”,试着联系苏珊。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通话中,我对苏珊说,我会再来这里,那时我会多待几天,我想见她。
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小镇。
“请找苏珊。”拿起电话,我立即拨通了“问讯处”,“告诉她我是汤米。”
“对不起,先生。” 那个女人说,“苏珊两周前去世了。最近她身体很不好,一直只上半天班,直到最
后一天„„我们都非常 想念她。哦,等等,您说您是汤米?”
“是的,小姐,我是汤米。”
“苏珊给你留了一张纸条,稍等一下„„她说你会明白的。”
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13、《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 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
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
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 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
宙中,就像一叶扁 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 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 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
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 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
献的。但是因为人类 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
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 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
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 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 设想能实
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
地方 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4、《大瀑布的葬礼》电子课文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 ,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礼。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
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这个葬 礼是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的。
事情是这样的。
在拉丁美洲的巴西 和阿根廷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巴拉那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塞特
凯达斯大瀑布。这条瀑 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
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 ,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
落地撞开万朵莲花, 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长期以来,塞 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
而降的巨大水帘面 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
但这雄奇的景观,竟然在逐渐消失。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 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
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得塞特凯达 斯的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
无节制,再加上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 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 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
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游们常 常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世人震惊,同 时也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
责任心。
1986年8月下旬,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名生态学 、环境学的专家、教授,以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汇
集在大瀑布脚下。他们模仿当地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 长举行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大瀑布。
这次行动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9 月下旬,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亲自投身到这一行动中,那天,他特意穿上了葬礼专用的黑色礼服,
主持了 这个为瀑布举行的特别的葬礼。
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 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
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课文原文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 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
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 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 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mí)鹿、骏马、
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 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
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 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
的经历 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
养育我 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 我们的兄弟,也
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印第 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空气对我们来
说也是宝 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 是神圣的。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
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 息。同样,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
和所有的生物以生命。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经过草地 后的甜美味道。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你们 一定要照顾好这片
土地上的动物。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了,人类也会灭亡。 降临到动物身上的
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 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像我们教导自己的孩
子那样,告诉你们的孩子,大地是我们的母 亲。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 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
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 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6、《青山不老》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 kàng)上,就像坐在船上,四
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ûâ)的地方,是 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 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1]而坠。”[2]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 对面这个手端一
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
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 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
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
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 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
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 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
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 ,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
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
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yū)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 土,
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 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


许老人进去后就再 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
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2]这句话的大意是,风大的时候,能把 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
再抛下来。

17、《少年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 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 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
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 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
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
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 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
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 ;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
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 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
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 ,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
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 ,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
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 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
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 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
来,用短 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
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
怕也有,观音手也 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 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
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 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
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 了。它的皮毛是
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
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 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
海边时,他们都 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 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
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 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
再见面。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
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 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
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
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 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
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 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 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
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 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
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 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
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 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
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 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
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 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
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 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
书我还 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 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 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
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 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
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 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
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 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
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 ,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
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 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 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
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 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
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 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 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
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 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
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 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
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 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 只眼睛起了
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 病得那么厉
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 病一点儿也
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9、《一面》电子课文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 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
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
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jiào)一样,冷气从裤 管里
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1]。《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 过,说是
一本好书。书脊上赫(hâ)然印着“鲁迅译(yì)”三个字,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 书架上抽下一


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
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 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
天的饭费。我有些懊(ào)悔自己的莽(mǎng )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niǎn)着那张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 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
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suō)着那本书,舍 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 ,原先和内山老板说话的那个老人咬
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 ,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tuí)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 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字。
“你要买 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严肃和慈爱交 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2]。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
更加 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 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
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niý)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xūn)黑了。这时,
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 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
在我的心里 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 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
他!憎(zýng)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 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
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 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


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
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
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 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nûâ)待,我咬紧了牙,哼都
不哼一声 。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毁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写的一部长篇小说。鲁迅在1931年将他译成中文。
[2] 铁流:《铁流》是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内山书店代售的是曹靖华的译本,所
以下文 说“是曹先生的书”。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xiǔ)”;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kuǎ);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21、《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 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
的蓝布包,连装鸟食 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
湖,只为了给海鸥送 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 开一步,撮(cuō)
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 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
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 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
老沙!起来一下! ”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 手上
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 昵地
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 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
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 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 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
ã)啧„„”海鸥听 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ün)
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 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 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
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
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 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


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
注视 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
地, 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 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
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 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 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
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 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 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
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
叫去 问,我们谁也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松鼠跟我们一样,一个星期没有吃到糖。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 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
儿给它找去呢?
有一天,午饭后,我正静静地 坐在沙发上看书。忽然看见松鼠跳上餐桌,叼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
柜顶。过了一会儿,它又来叼走了 一块。
我踩着椅子往大柜顶上瞧,那儿放着妈妈的一顶帽子。我拿起帽子,不由得大吃一惊——那 帽子下面
什么都有!方糖,纸包糖,还有面包皮和各种各样的小骨头„„
我马上跑去告诉了爸爸:“原来松鼠才是我们家那个不诚实的孩子!”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 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
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 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爸爸在餐柜门上装了个小钩子,免得松鼠钻进去。但是 松鼠继续千方百计地贮(zhù)存冬粮。一见
面包皮、榛子、核桃、小骨头什么的,马上叼走藏起来。
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
——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
第二天早晨,我们惊奇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 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
角上挂满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手巾 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
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 。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秋天,当阳光还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森林里的松鼠总是把蘑 菇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晾干。我们家


的松鼠也这样做了。
过了些日子,天气 真的冷了起来。松鼠尽量钻到暖和一些的地方躲起来。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
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 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天太冷,我们得生炉子了。我们关上通风口,放上柴 ,点着了火。忽然听到炉子里有什么东西沙沙直
响。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 头蹿(cuün)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炉子里的烟直往屋子里冒,而烟囱(cōng)口却 不见一丝烟。这是怎么回事?哥哥用粗铁丝做了个大
钩子,从通风口伸进烟囱里去。
结果,哥哥从烟囱里掏出一只手套,还有奶奶过节时才舍得戴的头巾。
原来,松鼠把这些东西叼到 烟囱里给自己垫窝了。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
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 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

23、《最后一头战象》
西双版纳曾经 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
象用长鼻劈敌 ,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 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
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人们 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巨坑,隆重埋葬阵亡的战象。
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人们发现一头浑身是血的 公象还在喘息,就把它运回寨子,治好伤养了起来。
村民们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züi)游 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它叫嘎(gǎ)羧(suō),负责饲养它的是波农丁。
二十多年过去,嘎羧五十多岁了。它显得 很衰老,整天卧在树阴下打瞌(ký)睡。有一天,嘎羧躺在
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 ,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波农丁对我说:“太
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嘎羧要走黄泉 路啦。”
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kàng)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口欧 ](ōu)[口欧]
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 么东西。
阁楼上有半箩谷种和两串玉米。我以为它精神好转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玉米扔下去。嘎 羧用鼻尖钩
住,像丢垃(lü)圾(jÿ)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破篾(miâ)席 里面有一件类似马鞍
的东西,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它踢下楼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 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
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 老朋友。
“哦,原来它是要自己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这就是它当年披挂的鞍子,给它 治伤时,我把
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了。唉,整整二十六年了,它还记得那么牢。”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
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
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它要离开我们去象冢(zhǒng)了。”
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 动物,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除了横遭不幸暴毙(bì)荒野的,它们都能准确
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在 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会独自走到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


嘎羧要走的消息 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
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 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zhâ)和糯(nuî)米
粑(bü)粑 ,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xÿ)嘘(xū)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住 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
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 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üo)石
上亲了又亲,许久,又 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
吼叫。这时,它身体膨 (pãng)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jiǒng)炯有神,吼声激
越悲壮,惊 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太阳升到了槟(bÿng)榔(láng)树梢,嘎 羧离开了打洛江,钻进一条草木茂盛的箐(qìng)沟。在
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停了下 来。
“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头战象的地方,我记得很清楚,喏(nuî),那儿还有一块碑。 ”波农丁悄
悄地说。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镌刻着三 个金箔(bï)剥落、字迹有点模
糊的大字:百象冢。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 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gǎo),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
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 ,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
了一个椭(tuǒ)圆形的浅坑。 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
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
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 子盘
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24、《金色的脚印》
两三天前,家里的佣(yōng)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直到今天,不论喂什么,它都不吃。
光秃秃的柞(zuî)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há o)叫
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
这天 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
睁大眼 睛看着仓房那边。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
嗦( suō)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 着老狐狸的身子。
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 现了铁链。它用牙
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
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
林里。
后来,老狐狸再没来过。
“大概是觉得救不出小狐狸,死心了吧。不如早点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这个样子真可怜。”正太郎
想。
奇怪的是,小狐狸虽然仍旧不吃东西,却在一天天长大。
这天中午,正太郎漫不经心 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见喀(kü)嚓一声。周围什么也没有,温漉
漉的地面上,却分明印着狐狸 的脚印。
“哈哈!居然敢在白天来,可真够大胆啊!”正太郎忽然又明白了狐狸在白天出现的缘故 ,“对啦,狗
在白天是拴着的呀!”
可是,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刚听见一点声响就无影无踪了!
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面看时,不禁 吓了一跳。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那正是小狐狸
的父母。它们瞪了正太郎一会儿,就悄 悄地攀着从地板底下通向上面房间的砖块,爬到镶着地炉的地方,
不见了。
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
正太郎发现两只老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diàn)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
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就在这时,老狐狸开始做一件不寻常的工作,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老 狐狸觉察到无论如何也咬不断那铁链,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正太郎想,让老狐狸用自己的力量救出
小 狐狸,可能更好一些。
正太郎决定给饿着肚子的老狐狸投送食物。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 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
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 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
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 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
慢腾腾地踱(duï)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 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老狐狸一直没有忘记救出小狐狸的事。渐渐地,木桩被啃得很细了。老狐 狸用自己的力量,把小狐狸
救出来的时候,该是多么欢喜呀!正太郎一想到这些,泪水就不由得涌上眼眶 。
一天,正太郎放学回家,经过仓房,往小狐狸的窝里探头一望,却连小狐狸的影子也没看到。他 急忙
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小狐狸让安田先生带走了。正太郎急了,他说,必须把小狐狸还给它的父母 。说
完,就朝山那边安田先生的牧场跑去。
正太郎跑着跑着,一不小心踩到了悬崖边的积 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不知
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 地睁开眼睛,蒙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
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 身体。
第二天,正太郎把小狐狸要了回来,和爸爸一起到山谷里把它放了。
小狐狸 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

一齐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2]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钟子期 曰:“善哉(züi)[4],峨峨[5]兮(xÿ)
[6]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26、《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1],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 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
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 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 别
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 :“是
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 过随便说说罢
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 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
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 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 来弹一首曲
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肓姑娘刚 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
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 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 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
站在他 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 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
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
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 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tián)静的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 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
(xiōng)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 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
夫,把刚才弹的曲子 ——《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月光曲》:即《月光奏鸣曲》或《月光》。

27、《蒙娜丽莎之约》
我们在纽(niǔ)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可能正猜想我们在做什么。
它 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
能 暂时离开巴黎的卢(lú)浮宫前来纽约。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xiào)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 何都
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 伍之
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 ,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
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 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 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
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我 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
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 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
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蒙娜丽莎那微抿(mǐn)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
悄 然流露出恬(tián)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
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jÿn)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 br>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 br>美的象征。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 沐(mù)浴在阳光里,
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 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
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 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
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cuǐ)璨(càn)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
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
灵魂的一部分。

28、《我的舞台》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我还没有出生时,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母亲是评剧演员新凤霞。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
台 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
闹天宫”——那天,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
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了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回总算过足了瘾,全
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身上围着一条大 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
比画着,嘴里咿(yÿ)咿呀呀地乱唱。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 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
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 竟蹿(cuün)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
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 ,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后来,更多的时间是跟随母亲演出。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 场场必到,直至演出
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 ,也兴味盎(àng)
然。母亲演唱的许多戏文,演唱时的身段、板眼,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母 亲的学生来我家学戏,
忘词的时候,趁母亲不在,会向我请教:“小霜霜,这句词是怎么唱来着?” < br>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
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nì)爱娇宠(chǒng)的态度,绷(bþng)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 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
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 来、[扌周](zhōu)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chýn)、拉,
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 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
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 我哭哭啼(tí)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下腰到地,双手倒抓住脚腕; 或一手抓住举过头顶的脚心,做前后翻,
跑虎跳,其他基本功的动作更不在话下。
我的观众不 断增多。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我演到
一半时,两个人 开始窃窃私语,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抗议:“不许
说话,不然下次 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事后妈妈批评我没有风度,我说:“您不是常说要老实做人,认真
演戏吗?”妈 妈听了无言以对。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1)《林海》电子课文
我总认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 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
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的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 ,
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 的
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 木,
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 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
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 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 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 银裙,不是像海边的
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


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 ,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
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 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
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 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 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
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 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 、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 栽。我们不
仅取宝,也做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长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 市镇,给兴
安岭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 切、舒服呢?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原文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 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
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 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
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 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
弃这里 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 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
而,就 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
硬说 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
几天 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体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
分 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无法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 ,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15000美
元,把钱学森从拘留 所里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
信件受到检查,电话 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 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
民的亲切关怀。周 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
国代表,在会晤中 提出关于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
17日,钱学 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 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
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 我终于回来了!”

(3)《小抄写员》电子课文
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十 二岁,是个黑头发、白皮肤的男孩子。他的父亲是铁路上的职员,还
有好几个比叙利奥小的儿女,一家人 过着清苦的生活。父亲不因为孩子多觉得累赘,一味地爱着他们。
父亲年纪大了,因为一向辛苦,脸上 看起来更老。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他的肩上。他白天工作,晚上又从
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每天夜里趴在 桌子上写到很晚才睡。最近,有个杂志社托他抄写签条,要用很大的


正楷字写,每五百张 给六角钱。这工作很辛苦,老人常常在吃饭的时候向家里人叫苦:“我的眼睛似乎坏
起来了。这样的夜工 ,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有一天,叙利奥对父亲说“爸爸,我来替您写吧,我能写得和您一样好呢!”
但是,父亲无论如何不答应:“不用。你应该用功念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你的时间,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
叙利奥知道父亲的脾气,不再请求,只好暗自想办法。每天晚上,他听见父 亲半夜才停止工作,回到
卧室去。有好几次,十二点的钟声一敲过,就听到椅子向后拖的声音,接着就是 父亲轻轻地回到卧室去的
脚步声。
一天晚上,叙利奥等父亲睡了以后,悄悄下床穿好衣服,轻 轻走进父亲写字的房间,把煤油灯点着。
桌子上放着空白的签条和杂志订户的名册。叙利奥仿照父亲的笔 迹写起米,心里又欢喜,又有些害怕。写
一会儿,他放下笔,搓搓手,提提精神再写。他一面微笑着写下 去,一面侧着耳朵听有没有动静,只怕被
父亲看见。他写了一百六十张,算起来值两角钱了,方才停手, 把笔放在原处,熄了灯,蹑手蹑脚地回到
床上去。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父亲很高兴,拍拍叙 利奥的肩膀,说:“哎,叙利奥!你爸爸还真是没有老哩!
昨天晚上工作比平常多做了三分之一。” < br>叙利奥没说什么,心里却很快活:“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继续做下去
吧!”
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钟,叙利奥就起来工作。这样过了好几天,父亲仍旧没有发觉。只有一次 ,父亲
在吃饭的时候说:“真是奇怪!近来灯油突然费得多了。”叙利奥听了暗笑,幸而父亲没再说别的 。此后,
他仍旧每夜起来抄写。
叙利奥因为睡眠不足,早上起来觉得疲倦,晚上复习功课的时 候打盹儿。一天晚上,叙利奥做功课,
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喂,用心,用心!做你的功课 !”父亲拍着手叫他。叙利奥睁开眼睛,继续复习。可是第二个晚上,
第三个晚上,又同样打盹儿,而且 情形越来越不好,不是趴在桌上睡着了,就是早上起得很迟。复习功课
的时候,总是带着疲倦的样子,好 像对功课厌倦了似的。父亲看到这种情形,屡次提醒他,最后甚至动怒
了,虽然他是一向不责骂孩子的。
一天早上,父亲对他说:“叙利奥!你怎么啦?你和从前相比,不是变样了吗?注意呀!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你不知道吗?”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他想:“不能做下去了,非停止不可。”
可是这一 天晚饭时,父亲很高兴地说:“这个月比上个月多挣了六元四角钱呢!”他从抽屉里拿出一袋
糖果来,说 是买来庆贺一下的。孩子们都很高兴。叙利奥也重新振作起来,暗暗对自己说:“还是继续下
去。白天多 用功,夜里仍旧工作吧!”父亲接着说:“只是这个孩于——”说到这里指着叙利奥,“他实在
使我伤心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这样过了两个月,父亲仍 旧责骂他,对他的态度更加不好了。有一天,父亲到学校去找老师,问叙利
奥的情况。老师说:“他成绩 还好,因为他聪明。但是不及以前用心了,每天总是打哈欠,好像总想睡觉。”
晚上,父亲把叙利奥叫 到身边,更严厉地对他说“叙利奥!你知道我为了养活一家人,怎样地辛苦工作。
我为了你们,是拿命在 拼呢!你竟什么都不想,也不管父母、弟弟妹妹怎样!”


“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 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道。他真想把一切说明白,可是话到
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 “不能说,还是一直瞒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
的,但是还得帮助父亲,稍微减轻 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 仍旧动怒,而且对儿子渐渐冷
淡了。他不跟他多说话,甚至不愿看见他。叙利奥伤心极了,再加上疲劳, 他的身体越来越弱,脸色越来
越苍白,学习似乎更不用功了。他自己也知道,夜晚的工作非停止不可。晚 上上床的时候,他常常对自己
说:“从今夜起,真的不再起来了。”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 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
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 起来。
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母亲觉得叙利奥的脸色比半常更坏了。她说:“叙利奥!你不舒服吗?” 她又
对丈夫说:“叙利奥不知怎么了,你看他脸色发青呢!——叙利奥!你怎么啦?”
父亲瞟了叙利奥一眼,说:“那是他自作自受。以前用功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生病了?”母亲说。
“我早就不管他了!”父亲接着母亲的话说。
叙利奥 听了,心像刀割一样。父亲竟不管自己了!就是这个过去连自己咳嗽一声都要担心得不得了的
父亲。“啊 ,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
无论怎样, 我一定像从前一样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叙利奥的决心仍旧没有用。他半夜又起来了。 下床点着了灯,看见桌上的空白纸条,忍不住又拿起笔
开始写了。忽然手一动,把一本书碰落在地上。叙 利奥吓得坐也坐不稳了。他侧着脑袋,屏住了呼吸静听,
没听见什么响声,他这才放了心,接着工作。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已经站在他背后了。他那白发苍苍的头俯在叙利奥黑头发的小脑袋上面,看着移动的笔尖。父亲全都明白了。他胸中充满了无限的懊悔和慈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叙利奥忽然 觉得有人用两只发抖的手抱住了自己的头,不觉呀地叫了起来。等听出是父亲的啜泣声,
他叫着说:“爸 爸!原谅我!原谅我!”
父亲忍住眼泪,吻着儿子的脸,说:“倒是要你原谅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 了!我真对不起你,快
来!”说着,他抱起儿子,走到母亲的床前,把儿子放到母亲的怀里。
“快亲亲我们的好儿子吧!可怜,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他四个月来竟没有睡过一整夜觉,我还那样
责骂 他„„”
母亲抱住儿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好宝贝,快去睡吧!”
叙利奥疲劳到极点了。 几个月来,到今天他才好好地睡一觉,连梦也做得快活。醒来的时候,太阳已
经升得很高了。他忽然发现 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夜里把头贴近了儿子
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

(4)《鹿和狼的故事》课文原文
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 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
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美 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
森林为 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 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
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 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 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
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 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 木丛吃光了就啃食
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 色植被在一天天减
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 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
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 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
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 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
群的种群稳定 。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
不会被鹿群糟 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
下定决心要保 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
大的生态灾难 。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 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
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 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
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 ,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
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仅 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
狼 。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5)《军神》课文原文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
么 名字?”
“刘大川。”
“年龄?”
“24岁。”
“什么病?”
“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 里闪出惊疑的神情。他重新审
视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邮局职员。”
“你是军人!”活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 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
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 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 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
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
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
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 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
白床单居然被 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详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 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
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伸过手去。

(6)《我们的方阵》电子课文
我们
吹着小号,
踩着鼓点,
走向
天安门广场。
耳边仿佛
又有礼炮声响,
我们的心儿又和
鸡毛信一起,
穿过封锁线,
迎来
黎明的曙光。
那胸前的红领巾,
飘扬着


红缨枪的威风,
我们的步伐,
迈着
小兵张嘎的自豪,
迈向
儿童团员的向往。
我们
从历史中走来,
穿过漫漫长夜,
踏平坎坷,
走出沼泽。
春天的故事,
唱绿了
华夏的希望。
我们的方阵
就像
春天的苗圃,
滋润雨露,
沐浴阳光;
生长着
茁壮的童话,
描绘着
绚丽的风光。
我们的方阵,
像那
欢腾的海洋,
理想和鲜花
一起挥舞,
歌声和白鸽
一起放飞,
向着
辽阔的蓝天,
向着
新世纪的太阳。
我们
从历史走向未来,
有一面旗帜


在前面高高飘扬,
指引我们
走向成熟,
走向新的辉煌„„

(7)《军犬黑子》课文原文
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 军犬训导员。我问他:“狗能聪明到什么程度?”他说:“除了不会说话,跟人
没有差别。”听了他的回 答,我一怔,随后说:“你掺杂了感情吧?”
“不!”他说。
他给我讲述了几个关于狗的故 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有几个,我已淡忘了,唯其中的一个,至今记
得鲜明。
在他们的那个 营地,曾经有一条名叫“黑子”的狗,极其聪明。有一天,他们几个训导员决定用一个
特殊的办法,来测 一测黑子的反应能力。他们找来了十几个人,站成一排,让其中的一位去营房“偷”了
一件东西藏起来, 再站到队伍中去。然后训导员牵来了黑子,让它找出丢失的东西。黑子很快就把东西从
隐秘处叼了出来。 训导员很高兴,用手拍了拍黑子的脖颈以示嘉奖;然后,他指了指那些人,让黑子把小
偷找出来。黑子过 去了,嗅嗅这个,嗅嗅那个,没费多少劲就咬住“小偷”的裤腿,把他拉出了队伍。
应该说,黑子任务 完成得很完满,训导员却对黑子使劲摇了摇头,说:不!不是他!再去找!黑子大为诧
异,眼睛里闪着迷 惑,因为它确信自己没有找错人,可对训导员又充满了一贯的绝对信赖„„不是他!再
去找!训导员坚持 。黑子相信了训导员,又回去找„„经过了再三地谨慎辨别和辨认,它还是把那个人拉
了出来。不!不对 !训导员再次摇头:再去找!
黑子愈发迷惑了,只好又走了回去。这次,黑子用了很长的时间去嗅辨。 最后,它站在那个“小偷”
的腿边转过头来望着训导员,意思是——我觉得就是他„„不!不是他!绝对 不是他!训导员又吼,而且
表情严厉起来了。
黑子的自信被击垮了,它相信训导员当然要超过 了相信自己。它终于放弃了那个小偷,转而去找别人。
可别人„„都不对呀?
就在他们中间!马上找出来!训导员大吼。
黑子沮丧极了,在每一个人的脚边都停一会儿,看 看这个人像不像小偷,再扭过头去看看训导员的眼
色,试图从中寻到一点点什么迹象或什么表示„„最后 ,当它捕捉到训导员的眼色在一刹那间的微小变化
时,它把身边的那个人拉了出来。
当然,这是错的。
训导员和队伍里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把黑子笑糊涂了。训导员把小偷叫出来 ,告诉黑子:你本来找对
了,可你错就错在没有坚持„„
一刹那间,使训导员和全体在场的人 意外、惊恐又悔恨的是,他们看到——当黑子明白了这是一场骗
局之后,它极度痛苦地嗷地叫了一声,几 大滴热泪流了出来。然后,它重重地垂下了头,一步一步地走了
开去„„
黑子!黑子!你上哪儿去?训导员害怕了,追上去问。
黑子不理他,自顾自地往营外走去。


黑子!黑子!对不起!训导员哭了。
黑子无动于衷,看也不看他一眼。
黑子!别生气!我这是跟你闹着玩儿呢!训导员扑上去,紧紧地搂住了黑子,热泪滂沱。
黑子挣脱了训导员的搂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营外的一座土岗下,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趴下了。
此后好几天,黑子不吃不喝,精神委顿,任训导员怎么哄,也始终不肯原谅他。
„„
后来,黑子不再信赖它的训导员,甚至不再信赖所有的人。同时,它的性情也起了极大的变化,不再
目 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甚至不再虎视眈眈、威风凛凛„„训导队没办法,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

(8)《看戏》课文原文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静静
的。树叶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人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
至还 有近郊来的农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
气凝 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屏住了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拉开了,音 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灯光前面
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 的服装和头饰上,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 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
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 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
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 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
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 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
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 。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融 在了
一起。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 一度
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 的鲜
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 我们
这位艺求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这位艺 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过去了,六十六岁的高龄,仍然能
创造出这样富有 朝气的美丽形象,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奇迹。这奇迹的产生是必然
的,因为我们拥 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清华美院录取分数线-党务工作总结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合理化建议范文


我的理想作文-荷兰签证中心


况明洁-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网


国家测绘局网站-公司部门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大学简历自我评价


对联和横批-2012湖北高考作文


精彩短信-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