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行测答题技巧-医院营销策划
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
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以兴趣为先导,时刻
注意培养学生对语文喜欢的态度,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学期以此为教
学设计的主体理念,在分析教材、学生
的基础上制定学期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有 个学生,人多,难管理。本班部分学生
学习基础差,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
以班级中学习成绩总体不很理想。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
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
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
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1、内容和编排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
之歌,珍爱我们的
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
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
门”这个专
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
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
br>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
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
安
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
拓展”由
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
屋”“趣味语文”
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
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
后附生字
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
的词语是
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
,有的
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
第一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
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
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
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第二组:一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并为自己
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
形式感悟、表
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
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
第三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
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
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
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
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
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
,保护环
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
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一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二是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
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三是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四是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
与人民
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第六组:一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
给诗歌分类。二是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感。三是通过朗
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四是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
br>第七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
学
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第八组: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
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
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
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
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
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
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6、学会理解和运
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等读
写方法。
7、能够珍视自己的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修
能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9、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
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二)教学难点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5、让学生学写活动总结。
六、教学措施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创造
性地使用教材。
并且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使理论和实践融合为一体。
2.在教学过程中,
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制定
具体的教学目标,杜绝以往简
单的“一刀切”的做法。
3.上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广泛参阅教学资料和最新的教研成果,并与
备课组的其他老师
共同商讨,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
4.授课过程中,依照设计好的教
案,灵活多样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
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课堂教学效果。始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改变学
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提高
学习效率。
5.课后,注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及时复习好所学的新知识。
6.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7.平时注重向别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
课和教研组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丰富
个人的教学经验。
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1
2
3
起止时间
825-826
829-92
95-99
报名注册
1、山中访友2 2、山雨1
3、草虫的村落 2
4、索溪峪的“野” 1
口语交际·习作一 2 机动 1
回顾·拓展一 2 5、詹天佑 2 机动 2
6、怀念母亲
2 7、彩色的翅膀 1
8、中华少年 1
口语交际·习作二 2
回顾·拓展二 2 机动 4
9、穷人 2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
11、唯一的听众 2
机动 1 12、用心灵去倾听 1
口语交际·习作三 2
回顾·拓展三 2
机动1 13、只有一个地球 2
14、大瀑布的葬礼 1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2 机动 1
16、青山不老 1
口语交际·习作四 2
回顾·拓展四 2 机动 1 期中检测
17、少年闰土
2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
19、一面 1
20、有的人 1 口语交际·习作五 2 回顾·拓展五 2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
海拾贝 2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与诗同行 5 机动 1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4 机动 2
21、老人与海鸥
2 22、跑进家来的松鼠 1
23、最后一头战象 2
机动 1
24、金色的脚印 1 口语交际·习作七 2
回顾·拓展七 2 机动 1
25、伯牙绝弦 2
26、月光曲 2
27、蒙娜丽莎之约 1 机动 1
28、我的舞台
1 口语交际·习作八 2
回顾·拓展八 2
机动 1
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4 912-916
5
6
7
8
919-923
926-930
103-107
1010-1014
9 1017-1021
10 1024-1028
11 1031-114
12 117-1111
13 1114-1118
14 1121-1125
15 122-129
16 1212-1216
17 1219-1223
18 1226-1230
19
20
12-16
19-11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山中访友 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
修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山中访友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
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
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
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
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
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
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
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
者跟这些朋友有
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
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
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
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
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
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
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
身上曾
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山中访友 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
修改
教学内容
山中访友
1、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
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
而积累好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引导学生朗读、
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
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
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
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
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
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
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
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
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
br>(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
以怎么
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
的朋友?……)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
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
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3)面
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
的回答写下来。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山雨 第 1 课时(总第 3 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内容
山雨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韵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
美。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
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 提出疑问: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请大家猜一猜
,它是什
么?(播放下雨的声音音频)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生字词
情况:在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自己预习学习了课文,那么谁愿意起来
讲讲,通过自己的努力,你认识了课
文里的哪一些词?(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通过自
主学习读准水淋淋、啼啭、倾吐、神奇、优雅、辨认
、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
比等词理解词语: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啼啭
:形容鸟婉转地叫。)
3、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山雨的呢?
第一段(1—4):写雨来。第二段(5—7):写雨中。第三段(8—10):写雨后。
(板书:雨来、雨中、雨后)
三、再读课文,品读课文
⑴
学习“雨来”的段落(第一段)
1、(点击幻灯片,展示一张雨来之时的图片)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
,这是山雨来之前的
景色,大家觉得它美吗?谁愿意站起来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美?(让学生简短地发表
自己
的看法) 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你眼前的景象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来得突然——跟
着一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2、这场雨来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板书:来得突然,来得悄悄)
3、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比指导:
①“悄悄地来了”语气应轻柔一点,把山雨来时的氛围读出来。
②提示学生看着图片,感受雨来时的景物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读。
4、雨是怎么样“悄悄”
地来的?(“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
的山坡上传来——”)
①请个别学生示范读这句话。
②提示学生雨很高、很远的地方传来,声音是由小到大,读的时候应注意音调的变化。
③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4、这场突然来的山雨的声音多么美妙啊,作者在文中也用了他的特
殊表达把山雨来时的
美妙之声写了出来,这句话是哪一句呢?(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
然而
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有缘而近,由远而近……)
①(板书:无字歌谣)“像一曲无字的歌谣”中的“歌谣”指的是上文的什么?(雨声)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展开了大胆的联想,着笔于声音,运用比喻
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
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
“来得突然 ”“悄悄地
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
的音韵美,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③学生竞赛朗读,教师评比。
④分小组朗读第一段。
⑵ 学习“雨中”段落(第二段)
1、雨,就这样悄悄地来
了。她的到来,给山林带来了另外一种格调,另外一种美。请大
家默读课文,
在默读过程中,有两件事是需要大家做的,一是思考文中从那几个方面着手
写雨中山林的美?(板书:音
韵美和色彩美) 二是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小组中四
个人互相分享,谈谈读后的感受。(这个
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分析
课文课文,感受语言美。)
3、请个别同学大
声而有感情朗读自己所选的句子和谈谈阅读体验。教师根据学生所选句
子进行指导朗读,学生读哪一句,
就指导哪一句。(重点是以下两句)
①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
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
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
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一片叶子,一丛绿草作者又有什么奇特的联想呢?(
把“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
“琴键”。板书:琴键)
b、除此之外,作者还有什么联想吗
?(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
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板书:手指)
c、岩石、树叶、绿草是琴键,雨丝是手指,手指点击琴键,琴键奏响了乐曲,雨在山
中,
山在雨中,这不就是一副“山、雨同奏图“的动态美图吗?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
喻
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读这一句的时候,是不是要读
得生动活泼而富有
节奏呢?请大家来试读一下。(大家齐读完毕后,男女学生中各请一位读)
d、“音符”指的是什么?
(指手指触摸琴键时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这里可理解为是雨丝
飘洒在不同的地方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有落
在岩石上的“丁冬”声,有飘洒在绿草丛的
“沙沙”声……)那么丰富多变的声音,是不是让我们有无限
的幻想啊?所以作者说——
(生齐说)“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e、多美的句子啊,难道大家不想尝试着读一下吗?(小组比赛朗读)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a、理解词语:流动、流进
流动: “流动”中的“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
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
“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
流进:
“流进”的“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
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
b、我们眼前的颜色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这多么富有生机啊,这样清新的绿色流进
我们的
眼里,我们的心里,我们是不是觉得心情很舒畅呢?是不是要用一种舒畅的心去朗
读它呢?喜欢这一句的
同学一起来挑战一下
4、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是整个上林都充满了色彩美。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
多得几
乎难以辨认。(引读)有——,也有——。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绿得——,
绿得——。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流进——
5、小组分组朗读第二段。
四、本课时小结
1、这场山雨真是美妙啊,它来得那么突然,来得那么静悄悄,由远而近的雨
声如无字的
歌谣飘然而起,而那段雨中的小曲,雨中的流动的绿到现在仍让我们意犹未尽。那是不是等到雨停了,这段小曲就结束了呢?那么请大家回去把课文的第三大段自己读一读,我们
下节课再一
起来揭开疑团好吗?
五、作业
1、自学第三段,把整篇文章中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收集有关雨的美文、诗句。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山雨
教学内容
山雨
第 2 课时(总第 4 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向往美好的感情,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美,体会美。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2、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 复习巩固,引出下文
1、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来自大自然的清新小曲,它来得——(
生接),来得静悄悄,像
是一曲无字的——,它充满着音韵美和色彩美,它让我们意犹未尽,可不知什么
时候,雨
停了,是不是那段雨中小曲也忽然停止了呢?下面让我们去看看。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
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
① 鸟儿的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把鸟儿的
愉快读出来?
喜欢写鸟儿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一读吧!
②(全班齐读描写雨滴的这一句话)
2、写鸟儿的叫声与水滴的滴落声有什么作用呢?(更加突出了山林的幽静,板书:幽静)
2
、原来是余音未了,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所以作者说——(生接)“仿佛是一场山雨
的余韵。”(板书
:雨后余韵)
3、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味一下,以句号为分割点,第一组同学读第一句,到第二句
的时候,加上第二组的同学,第三句加上第三组同学,第四句加上第四组同学,让后剩下
的让我
们大家一起来读!
二、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播放课文范读2、全班分组朗读
3、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4、试比赛背课文。
三、欣赏图文,拓展延伸
1、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心。你看,雨在我们
眼中是多么平凡的一
种自然现象啊,可是作者赵丽宏却可以把它写得像一首动听的歌谣,那么除了本文的
作者
之外,其他的名作家眼里的雨又是怎么样的呢? 2、不同的人,对于雨就有不同的体会啊,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眼里的雨是怎样的呢?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图片,就请大家跟
着老师一起去
看看吧。(点击课件,播放由图片编辑成的视频,师随视频讲自己眼中的雨)
3、作家心中的雨你们听
完了,老师眼中的雨你们也看到了,下面该轮到大家发挥的时间,
拿起纸和笔,写一写你们眼中的雨吧!
(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品)
四、课后小结
许多人常常抱怨身边缺少美,看不到美
,其实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例如,善良
的心灵美吗?文明的举止美吗?高尚的品格美吗?所以
请大家用你善良的心,聪慧的眼睛
观察一下你的周围吧,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美!
五、作业
1、把文中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抄一遍。
2、预习第三课。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3、草虫的村落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 1 课时(总第 5
课时)
二次
修改
草虫的村落
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大自然
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
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难点
2、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
的村落”是怎样
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
落”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
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
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
他把一个草丛
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
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
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
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
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
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
──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
那里,我们发现了一
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
去学
习。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3、草虫的村落
教学内容 草虫的村落
1、
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
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层次。
2、从生活中去体验、思考,充分发挥想象,感悟生物的灵性。
小黑板
第2
课时(总第 6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
的村落”是个“
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
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
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
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
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
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
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
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
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
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
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
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
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
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
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4、索溪峪的“野”
教学内容
索溪峪的“野”
1、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层次,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本课词语及精彩语段,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1、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习课文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多媒体课件
第 1
课时(总第7 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课前导入。用“课前导语”导入。
身置大自然,我们可以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
灵对话我们也可以伫立旁边,
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第四课《索溪峪的“野”》。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然后板书齐读。 卵石 吼叫 嚼着
2、学习词语
意念:念头,想法 千峰万仞:山峰很多,且很高。
绵亘:接连不断。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段(1):索溪峪给人一种“野”的感觉。
第二段(2—5:)具体描写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四、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1、带着“导语”中的问题轻声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加以体会。
2、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⑴学习2——5自然段。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野”?
山野:
①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
摇晃晃,游人仰头
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
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
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
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
蜿蜒
,“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磅礴就是气势雄伟。从“千峰万仞绵亘蜿蜓”体会出这里
的山峰又多又高,而且连绵不断,
像“十进而画廊”一样。
③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
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
,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
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里有各种各样随心所欲的美,有的直插云天,高耸云霄;有的水中突起,有的簇拥一起,
各种姿态应有
尽有。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水野:
①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
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
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
从“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到溪流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弯,时而直。
②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
拦腰截断。
从“并肩而行”“拦腰截断”体会到溪水随心所欲地流淌。
③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人们根据溪流的深浅,建造了各种山路。有
的是树木作路,有的是石头为路,还有的是卵
石铺成的路。
读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动物“野”:
①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一大群猴子飞腾跳跃,十分欢喜地表示迎接,
在我们头上
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从“飞腾跳跃,难以言状,跳来跳去”体会到猴子不惧怕人类,与人类有着特殊的感情。
②一只调皮的猴子竟恶作剧地……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株树上去了。
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猴子非常调皮,无所顾忌。
人野:
①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
块间蹦来跳去,温习
着童年的功课。
体会到姑娘们不刻意掩饰,露出自然本性,大家之间很随意。老年人好像又回到了青年
时
代,显露了童心。
②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
石,从齐膝的水中
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人们在自然中显露出了纯朴的本性。
⑵说说“野”在文中的意思。①查字典,读“野”的义项。
②结合文章体会其语境意。
五、小结。
1、课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对大自然的赞美,对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向往。)
2、请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 作业设计:
1.
积累本课词语,背诵精彩片段。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抄写在积累本上。
2.学习本文先概括后具体分写的行文结构写一个片段。
教学
反思
二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回顾 拓展一
教学内容 回顾 拓展一
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
教学目标
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理解、联想、背诵等方法,体会古诗句的意境并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第 1 课时(总第 8课时)
修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
人物的才思敏捷。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积累:《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br>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
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
欲,想怎么做便怎么
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练习:作业本5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
潮》等在表达方
法上有什么不同?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作业本7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
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
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1)学生自由吟诵。
(2)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1)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
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
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
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
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
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
中听到了春
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
/p>
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3)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
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
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
人从菊花在
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启发谈话,引出学习主题。
(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出
现了许许多多启迪智慧
的人文趣事,读了这样的故事,可以让人受到启发,获得智慧。
(2)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趣味语文故事。
2、自由读故事。
3、同桌合作探究,品悟故事趣味。
4、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5、学唱《一字诗》
6、拓展延伸,盘活学生积累: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趣味语文故事。
四、课外作业
1、讲:把趣味语文故事讲给家人听;
2、写:把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名句摘抄到本子上。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5、詹天佑
教学内容
詹天佑
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br>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
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第 1 课时(总第 9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收复
台湾的郑成功,驱赶倭寇的戚继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板
书课题,提醒学生
注意“詹”字的书写,齐读课题)
2、交流资料: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詹天佑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作一
个简单的介绍。(相
出示詹天佑资料及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生默读读课文。(读书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课文读完了,通过刚才的读,你认为詹天佑是怎样的人?
3、生谈理解。 4、这是你的理解,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詹天佑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杰出爱国)理
解“杰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通过写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詹天佑是杰
出的爱
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事)
6、围绕这件事课文写到哪些内容?
7、生读书后回答。(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路线等)
三、精读课文,理解句子
过渡:同学们,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的。
(一)、出示句子: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⑴齐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⑵“第一条”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此之前的铁路都是由外国人修建的)
⑶“完全”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从设计到施工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完成)
过渡:是啊,第一条
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应该被我们载入史册,在詹天
佑修筑铁路过程中他遇到了重重困难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找一找,京张铁路是在什么地
理环境下开始修筑的?
(二)再读课文
1、学生默读,勾画句子。
2、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板书:困难)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1)、齐读,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那环境怎么样?
过渡:京张铁路沿线的环境复杂
,工程技术含量非常之高,所以帝国主义认为……(引导
读书: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
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
完成不了的。)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环境因素带来的困难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而更糟糕的是,在接受这个任务的过程
中詹天佑受到帝国
主义的重重阻挠。现在请同学默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在什么
背景下接受这个任务的?
1、默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
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
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
他们最
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在过问。
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
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①齐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的心情如何?
生谈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读这段。
②理解“阻挠”“要挟”
③阻挠的近义词是什么?谁能用要挟来造个句子。
④帝国主义阻挠和要挟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生谈自己的理解。
)
补充史料,加深理解。
师口述史料:
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
摇欲坠,即将土崩瓦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
强纷纷侵入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
将中国当成了一块谁都可以任意宰割的肥肉。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
路修筑权,谁就拥有了一系列的权利,他们可以在沿线推销他们的过剩的商
品,可以沿途
架设电线,开办邮局,驻扎军队,逐步由经济上的控制过渡为军事上的控制,使那里成为<
br>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天下。帝国主义列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过渡:当清政府宣布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的消息传出后,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
出示句子:
有一家外国记者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① 面对外国记者的轻视,詹天佑会怎么想?怎们做?
② 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
过渡:詹天佑面对嘲笑和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他完成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
齐读第7自然段
。
①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情读第七自然段。
那些帝国主义
者不是嘲笑我们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吗?现在,我们不仅完
成了任务,而且比他们想像的要快得
多、好得多!粉碎了帝国主义者不可告人的阴谋,给
了他们一个沉重的回击。据历史资料记载,詹天佑修
筑京张铁路所花费的资金比原计划节
约28万两白银,全部费用只是外国专家所预算的五分之一。詹天佑
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他们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他们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中
国人同
样也能做到!
过渡:此时此刻,当我们面对詹天佑的塑像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詹天佑说
?请把你想说的
话写下来。
出示小练笔:
1、生练写。
2、指生交流。
四、总结
詹天佑不愧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们已经对詹天佑有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下节
课我们一起来看詹天佑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任务的。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5、詹天佑
教学内容
第 2课时(总第10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詹天佑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结合具体事例感悟课文内容,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体
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和爱
国精神,激
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1、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詹天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詹天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说一说?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由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等 。)
对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詹天佑是一位( )。
(板书:杰出
爱国)
2、回忆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3、这条铁路从南
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尝试,然而
詹天佑毅然决然地接
受了任务,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个
问题。
二、浏览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标题概括
1、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
文记叙了修筑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快速默读4—6自然段,
用小标题概括。
(课件出示:自学
提示: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你
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
习方法可以采用朗读、画图、演示等方法。)
2、交流,概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适时板书。)
三、学习4自然段,研究勘测线路,感受爱国情怀
1、我们先来研究勘测线路,读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既然修筑铁
路有那么多的困难,还有帝国主义的嘲笑,为什么詹天佑会毫不犹豫的接受任务?他是
怎么想的? (相机出示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
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
br>指名交流。(这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修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
人民的声誉。如果修得不好,帝国主义国家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
(2)如果铁路修好了会怎样?你能用“不但……而且……”来说一说吗?
(3)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么读?
练读→指名读。
3、詹天佑还怎么说、怎么做的?
(预设)
交流品读以下几句(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1)句1:(课件出示:詹天佑经常勉励工
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
工程人员之口。”)
A、思考讨论:“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B、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C、谁能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读出来?
D、假如你就是詹天佑,你会怎么勉励工程人员呢?谁来读读这句话来勉励一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
E、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不是。)
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
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请
女生读。)
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生读。)
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既严厉而又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女生齐读。) <
br>(2)句子2:(课件出示:“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br>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
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A、(指名)你能谈谈你的体会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
B、请大家读读这几句,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詹天佑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
血丝
的眼睛。)
C、教师小结: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
悬崖挡住
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我们仿佛看到了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
布满血丝的
眼睛。
D、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努力打动别人。
指名读
。小结:正是因为詹天佑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所以他才这样做,这样说。
四、学习5、6自然段,体会“杰出”的智慧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困难
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行动,詹天佑
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么,他在开凿隧道,设计“人
”字形铁路时又是怎么做的呢?
2、默读5-6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给居庸关、八达岭画一张施工图
,用箭头表示;借助课文中“人”字
形线路的解释,说说火车爬陡坡的方法。(火车可用你身边的学习工
具代替。)
3、交流反馈。
(1)(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施工图)这样两端凿进施工会有什
么困难?难怪詹天佑他要在峭壁上定点、
测绘,难怪他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
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
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下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课件演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
工图。) <
br>(3)既然中部凿井法能缩短工期,为何不用在居庸关?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詹天佑能够根据不同的山势采取不同的开凿方法。你体会到了什么?(总结出詹天佑的才干智慧和创新<
br>精神。)
(4)詹天佑成功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隧道,但是,到了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困难
,詹天佑是怎样
克服的?
是啊,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设计了“人”字形线路,火车经过青龙桥时
是怎么爬陡坡的呢?谁来给我们说
说你画的示意图?
同学们,你们觉得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好吗?为什么?
看了詹天佑的设计,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总结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或者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五、感情升华,总结全文
1、是啊!詹天佑真了不起!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
和大胆的创新,用铁一般的事实,
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请同学们齐读
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
国的帝国
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
是詹天佑的
塑像。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如何?
小结:詹天佑让所有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他真不愧为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想象写话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已过去了一百年了,但他伟大的爱国情感和非凡的创造才能
仍激励着我们。
当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塑像下,会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学生交流,点评。
3、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主
义精神,不正是我
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超群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
采用新方法
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有这样杰出
的爱国工
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课件出
示:詹
天佑头像。)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继续完善小练笔,抒发真情,写出你心中的詹天佑。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6、怀念母亲
教学内容
怀念母亲
1、知识与技能:学会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
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情朗读。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
悟爱国情。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第 1
课时(总第 11 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引入 <
br>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
你们知
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
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
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
3.
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特教
生也说出自己感受
)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对祖国母亲:我的祖国母亲,我这
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
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
通的
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
想
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
想到我的母亲和祖
国母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
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
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6、怀念母亲
教学内容
怀念母亲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
梦萦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学习体会关
键词句,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揣摩重点词句,体会
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
强烈的思念之情,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
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作者对两个母
亲同样的敬意与真挚爱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第 2课时(总第 12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
2、复习:
①首先来复习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看屏幕,一起读读:寝不安席、频来入梦、凄凉、
朦胧、可见一斑、
真挚
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课文以怀念母
亲为题,写了哪两个母亲?(板书:
生身母亲、祖国母亲)
他对这两个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3、引入:看来大家对上节
课的内容掌握非常扎实,这节课我们就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研读课文,并在研
读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对两位
母亲的崇高敬意与真挚爱慕。
二、整体读文,初步体会
1、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课文
2、你读第一自然段,老师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按顺序往后读,大家边听边初步体会蕴含在文
章
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
三、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提出学习要求:
一边读一边把文中描写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与真挚的爱慕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
反复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体会,体会深刻的在空白处简单做做批注,如果有问题在旁边做出标记。
2、读完的同学快到小组里去,把你读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提出来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把体会深刻
的
地方跟他们交流。
四、集体汇报交流
(一)、体味对生母的情感
着重引导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学生初读谈自己的理解,谈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②问题设计:母亲去世,作者
为什么会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再读读这一段,联系上下文
想一想。
联系上文:“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只活了四十多岁。”体会作者心中的伤心难过。
感情朗读
联系下文:“我真想随母亲与地下……数十年如一日。”
问题设计: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
补充资料: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
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
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
永远无法实现了。
指导朗读:而今母亲去世了,即使他大学毕业,即使他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还
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
望吗?此时此刻,你觉得充溢在作者心中的还仅仅是难过、伤心吗?是什么?(遗
憾、悔恨、自责)带着这
样的体会,谁来给大家读读。
2、下文中还有你关注的句子吗?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理解后感情朗读“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语调低沉;二、语速缓慢)
感情朗
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与遗憾的事吗?让我们一起带
着对
母亲的爱慕,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带着永远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再读读这部分。
3、“看到她的
神情,我想着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
样的!”
作者为什么真想哭?再快速浏览这则日记,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感情朗读:刚才我们体会
到作者伤心母亲去世了,而今他成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真挚,更加深厚,
所以他连用两个感叹号,
来表达心中喷涌的情感。大家读时要注意语气的把握,指名读,齐读。
4、在文中还有一句话也写出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这种深厚情感,知道是哪句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过渡:读到这,老师不由得想到了王维的两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
季老怀念的还仅仅是自己的生母吗?还有谁——(祖国母亲)
(二)、体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
1、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画出的描写对祖国母亲爱慕与敬意的词句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对祖国母亲的
魂
牵梦绕?指名读
①理解“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这句也出现了一个“频来入梦”你是怎么理解的?
问题设计:祖国母亲为什么也会一次又一次走进作者的梦中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日记。
②在日记里找到了哪些关键句,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地糊在心头。
在这段的学习中,你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吗?
预设:作者为什么而凄凉,为什么这凄凉又是甜蜜的,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决吗?
师小结指导朗读:作者运用凄凉与甜蜜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的词语巧妙的将自己远离家乡亲
人
的孤寂与想起亲人的甜蜜进行了对比,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的非常充分。因此读这句时要注意
前半
句“酸酸的、有点凄凉”与“甜蜜的、浓浓的”语气上的区分。指名读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不能忍耐。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思念)这种思念你能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你积累的诗句来形容
吗?
指导朗读:艾青曾有一
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为什么我的
眼里满是泪水,因为我对
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学们,这种深沉、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怎样通过读传达
出来呢?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③通过刚才学习,联系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为什么祖国母亲也会频来入梦吗?
2、引读
师: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断涌现着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着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这
份情
感在作者的心头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离而变得更加强烈了,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再深情地朗
读
他的日记,再一次走进老人浓浓的思念——生:11月16日日记
师: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生:11月20日日记
师:时间愈
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轻轻地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生:
11月28
日日记
(三)体会《寻梦》的情感
过渡:为了更好的表达对两位母亲的敬意与爱慕
,作者除了引用日记外,还引用了他的散文《寻梦》
的开篇、结尾,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文字,用心去体
会、感悟。(分男女生读)①这样读着读着,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结合搜集的资料谈)
(四)学习最后一段
过渡: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许多许多,母亲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内容,快速读读课文做
后一
段。
说说从这一段中的哪个词、哪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
五、体会文章写法
1、浏览课文开篇、结尾
2、你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了吗?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文章是怎样首尾照应的。
3、小结:像这样首尾照应就能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六、总结延伸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7、彩色的翅膀
教学内容 彩色的翅膀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
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
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
重点难点
感。
2、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
国的热爱。
第 1 课时(总第 13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一、激情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留学在外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母亲
,驻扎在海
岛上的边防战士,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
问吗?
2、读略读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③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小高是怎样带昆虫的?
生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生2: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纸箱里呢?为什么 “扔”大提包而
“紧紧地抱着”纸箱呢?
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
(3)没有昆虫时的小岛是怎样的?
过渡:这个西瓜来得容易吗?(不容易)那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西瓜战士们是怎样吃的?
2、
品句:(1)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
慢慢地咬着,不住
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战士们
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
吃西瓜的吗?我们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尝这个西
瓜吧!可以读,也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模仿战士
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你从中尝出
了什么?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生1:残存下来的
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
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
战士们都笑着……
生2: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
劳动
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
生3: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
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
这儿,战士们都笑着……
过渡:而战士小高对小岛的未来更是充满着信心,你从哪句话知道?
(2)他笑嘻嘻地说:“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
居乐业。”
生1:这是一
个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他笑嘻嘻地说:“我相信,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
我们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
里安居乐业。”
生2:他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建设海岛。这句话表面上时赞扬小
昆
虫,实际上时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的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
园。
这也是全文的中心。
过渡: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你从那句话知道?
(3)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生1:蝴
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它肯定很快乐!其他的小精灵也会很快乐,生
活在海岛上的战士们也一
定会很快乐。“彩色的翅膀”表面上指这些小昆虫,实质上指战士
们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
课题相呼应。
(三)创造性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自
己想说
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4、小组展示续写或扩写的内容。
三、拓展延伸,激发知识冲突
1.质疑:小高探
亲回来带小昆虫上岛,岛上战士为第一个西瓜开尝瓜会两件事有什么联
系吗?(小高探亲回来时把小昆虫
带上岛,小昆虫在海岛安家落户后,蔬菜瓜果就能长得
更好,战士们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设美好的海
岛的理想就能实现。)
四、课堂总结,完善知识链接
1、小结: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
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
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
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
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
异的光彩!
2、作业:
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
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
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8、中华少年
教学内容
中华少年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
烂的民族文化、悠久
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
第 1 课时(总第
14课时)
二次
修改
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2、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具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
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
年的志
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表达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爱与祖国对我们的期待,
他们都表现出一种要谱
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的志气。)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播放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激昂的歌声中对同学们说:“中华少年们,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从而引
起同学们的共鸣,使这节课的内容和
精神都得到升华!)
(六)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
许多成果。请你仿照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写写我国
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教学
反思
二次
课题: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第 2课时(总第
15课时)
修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
解演讲稿
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
作素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
中华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
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教具准备
一、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
。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
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
板书:祖国在我心
中)
2.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
个字,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
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
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先请同学想想
,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
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
同学”。)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
br>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师: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
,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
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
观点。)
7.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学
生分小组说
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8.交流。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文化灿烂;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
祖国还很落后;
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
祖国一定会腾飞;
祖国的汉字有魅力;
祖国的古诗是瑰宝;
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
9.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
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
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
明,到现代
的火箭技术,说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10.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
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
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
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
土砖修复残缺
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
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
难的祖
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1.学生选
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将一句话展开为一段
话。(时间8分钟左右)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回顾 拓展二
教学内容 回顾 拓展二
1、知识与技能: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
积累语言。
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
第 1 课时(总第 16课时)
二次
修改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交流平台
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
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
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
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
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二、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
民族五
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
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
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
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
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
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
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
,它源
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B.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
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
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
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
的祖国和人民。他
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C.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集
·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
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
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D.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
作。
这句话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三、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
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
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
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
式。
(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
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
艺奖”“创造奖”“能
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教学
反思
第 1 课时(总第 17课时)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9、穷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穷人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
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
和悲惨。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 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
农奴。青年时期
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
本主义势力的
种
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
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
我们今
天要学的
《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
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
几段?每段讲的
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
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
些内容描写了他
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
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
___________,菜
______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
,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
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9、穷人
教学内容 穷人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
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续写课文。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
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练习续写课文。
课件。
第 2 课时(总第 18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
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
步步地崩溃瓦解
,广大人民对
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在这个时期,贵
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5.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
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那就通过读把你
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但她尽到了
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
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
娜热爱丈夫、同
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
的决心没有动摇
。)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
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
担忧甚至责备自
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
得
呢?从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
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
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
得不容易,还要
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
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当丈夫询问她在
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
,而现在却
变得沉默,是因
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
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
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
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
意图,想看看丈
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
多的劳动。他与
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
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
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
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
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
等的难熬,相信此刻
同学们的心中都
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 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
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
与和平》、《复
活》等。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内容 别饿坏了那匹马
第 1
课时(总第19课时)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中的个别生疏词语,读准
文
中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残疾青年给予我的帮助,
体会“我”
对残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感受
文中个别重点句子,明白“别饿
坏了那匹马”的良苦用心,体会“尊重”对我的莫大感动。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包含在“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谎言中的双重含义。
通过对文中
人物语言的揣摩,明白残疾青年寄予在“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良苦用心,体会
“尊重”对我的莫大感动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
谈话导入,引入话题。
A、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总会碰到一些令自己感
到无奈无助的困难,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能给我们一些帮助,相信大家心里一
定能感到无比的温暖。
老师想知道,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述说得到别人帮助或者帮助别人的生活经历)
师:教师随机提问: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B、揭示话题,引导质疑。
师:是的
,我想对于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我们除了感激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有一位作
家,在成年
之后,始终无法忘记曾经给予他莫大帮助的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话,你能从中感
受到什么?
回忆往事,我总感激那些曾经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然而,一位残疾青年对我年幼时那份特殊的帮助<
br>与关怀,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预设 生:我感恩于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特别是一位残疾青年。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都想知道一件事情:为什么我特别感激残疾青年?其实这件事情在作者一篇<
br>回忆往事的文章中写到了,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1部分,感受“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对我的帮助关怀。
A、检查朗读,了解故事大概。
师: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想读的站起来,(教师布置朗读段
落)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想一想刚才我们
提到的问题:是什么事情让我对那位残疾青年感激不尽?
预设:残疾青年满足了我渴望看书的欲望。(让我把马草卖给他)
B、再读课文,感受我对“书”的渴望。
1、师:你刚才听得很专注。是的,我以后把马草卖
给残疾青年,然后在书摊里尽情地看书,这可是一件
我____________(巴不得的好事) <
br>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轮椅上的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耽误时间饿坏了那匹马,行
吗?”“没问题。”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2、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话,感受下当残疾青年让我
把马草卖给他是,我当时的心情如何?(激动,
喜悦,心安……)你知道我为什么欣喜若狂吗?请你自由
地再读读课文,找出我喜悦激动的原因
生: ①我向往看书:那里是我放学后惟一留恋忘返的地方。(
攥着来之不易的几毛钞票,我立即奔向那
书摊。)
体会作者心情:渴望
②可是更多的时候,手无分文的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那么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
体会作者心情:害怕、担心
③可马草并不那么好卖,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强制自己不去书
摊。(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马草,无
奈地摇摇头)
体会作者心情:无奈、痛苦
3、总结引读:
师:对于一个渴望读书却又看不起书的孩子来说,从今以后可以博览群书了,
他心里能不喜悦吗?引读:
“没问题。”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我巴不得有这样一匹马呀!
对于一个曾经担心受怕看书的孩子来说,从今以后可以心安理得地看书了,他心里能不舒坦吗?引读:
“
没问题。”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我真巴不得有这样一匹马呀!
对于一个曾经靠卖马草看书的孩子来
说,从今以后可以不用担心马草销路的孩子来说,他心里能不激动
吗?引读:“没问题。”我巴不得有这
样的好事。我真巴不得有这样一匹马呀!
三、总结过渡,引出下文。
师:这喜悦、舒坦、激动多亏有这位好心的残疾青年,多亏他家
里那匹马呀!难怪多年之后,作者回忆幼年的时候,对那位残
疾青年充满了无限的感激。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的感激,再来
读读这段话:
回忆往
事,我总感激那些曾经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然而,一位残疾青年对我年幼时那份特殊的帮助
与关怀,
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师:可是,同学们,故事并没有结束,让我对那位残疾青年刻骨
铭心的并不是这一点帮助与关怀,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也许你会有更深的理解。
四、研读课文第2部分,感受“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对我的尊重理解。
1、师:故事读完了,
从同学们脸上的表情里,老师可以感受得到故事带给大家的感动,谁来说说当你读
完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
预设:A、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谎言“别饿坏了那匹马”……
师:是的,故事的最后,残疾青年亲口向我承认了这一切都是一个谎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
“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地说:“我知道
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
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2、师:也许是心情过于激动,
也许是难以启齿,残疾青年对我说的话并没有说完整,请同学们自由地朗
读课文,想想,残疾青年在这里
想说什么?
师生情境对话交流:
预设1:其实那只是一个谎言……
是的,这的确是一个谎言,可是你为什么要编织一个这样的谎言
呢?
a不用提心吊胆地看书 b不受到父亲责骂 …… c不用担心找不到卖马草的人
预设2:其实我不想让你知道这是个谎言的……
是呀,你是不想让我知道,可是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感悟朗读,理解残疾青年阻挡我的原因
1、“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
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
碧云来提!”
(他为什么急?从哪里感受到残疾青年的焦急?)
2、“回来”!他在身后喊道:“那马会踢伤你的!”
预设3:其实有没有马都没有关系,你继续看书吧!
既然这样,你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和我说可以让我看书呢?
同桌讨论、教师点拨:让我认为这看
书的机会是靠自己劳动换来的,不是同情,为了顾及到我的自尊,
是尊重我的一种方式
3、师
:当听到残疾青年的这一番话,当时的我虽然强忍着眼泪,没有让自己哭出来。可是我们都能感受
得到当
时作者内心的激动,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帮助小作者在纸上写下当时的想对残疾青年说的话。
“对不
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
其实——
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学生写话,教师指导)
4、
汇报写话材料,分角色朗读(教师随机总结反馈,适当修改)。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 听着同学们这一句句深情的告白,老师心里又扬起了一阵阵感动。“那匹马”虽然是摊主虚设的,
“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虽然只是摊主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正是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让一个渴望知识<
br>的孩子尽情享受了知识带来的乐趣。同时更为可贵的是在“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托词中尊重了“我”一颗需要理解关怀的幼小心灵。真如作者自己所说的,这是一份特殊的帮助和关怀,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
br>几年后,作者是这样回忆这段往事的,让我们在朗读声中结束这一课:回忆往事,我总感激那些曾经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然而,一位残疾青年对我年幼时那份特殊的帮助与关怀,至今令我难以忘怀。因
为他不仅给了我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温馨。
教学
反思
第 1 课时(总第 20课时)
唯一的听众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出现在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和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从老
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
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
感激之情。
多媒体课件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1.唯一的听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
,世界上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
是爱的力量。这节课就
让我们继续沐浴人间真情的暖阳,抚摸一行行温暖心灵的语言,学习这个单元的
第三篇课文——《唯一的
听众》 (全班齐读课题) 。
请大家把书翻到P47,我们先来听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
P50的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
么。请两个学生读。
2、发现:
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了吗?
首尾两段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学们,咱们师生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
我们看
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可以吗?
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
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
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
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十分沮丧。后来……
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
同学们,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出示幻灯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
3、质疑: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呢?
学情预测:“唯一的听众”指谁?她做了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进步?为什么“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为什么“耳聋”打了引号?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那
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为什么说她是作
者“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2、“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她做了什么事?
3、认读词语:
沮丧 蹑手蹑脚
抱歉 溜走 介意
(读了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学子?)
神圣 悠悠
庄重 无法割舍 大吃一惊
(透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这位年轻人有何变化?)
过渡:
是啊,年轻人从一个音乐白痴走向成功,这一切都源自于老人的影响,那么,老人主要是用
什么来影响“
我”的呢?(语言、神态……)
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的主人公——老教授主要是用语言、神
态来影响“我”的。我们要
仔细听其言,观其行,悟其心,一步步走进这位老人和作者的内心,感悟他们
丰富的情感世界。(板书:
言 行 心)
三、细读文本,习言得意
(一)、聚焦三次语言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令“我”感动,也令所有的读者感动。请同学们
小声朗读课文,用“——”画
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看一看,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了什么?为
什么这么说?产生了什么作
用?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找到以后,可以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老人所说的话。
学生小声读。
2、请学生汇报,幻灯片出示相关语句。
其他同学都找全了吗?没画全的请你赶快补画上。
(1)、体会相识时的语言
老人
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请
一个同学回
答。
同桌合作来读书,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可以吗?好,在什么情况下
呢?出示幻灯片,请一组同学示范读句子。
请同学们就这样,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同学读她说了什么,好吗?来,同桌合作读书。
同桌读后请一组同学来读。
3、指导朗读:作者听了,此时老人说的话像什么一样?——诗一样。
读出像诗一般语言的那种美,好吗?哪组同桌再读?
4、咱们议论一下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你们知道老人为什么这么说吗?
老人是给他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还告诉他“你要天天来练琴”,是不是这样啊?那咱们一起合作读。
“我的脸…准备溜走。”而此时老人送上了那诗一般美好的语言——生接读。
(2)体会第二处语言
出示幻灯片,请两个学生各读一句。
谁再来读老人说的话?
老人为什么这样说?老人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就鼓励他。那好,请同桌互相读一读。一个人读在什么
情况下,一个人读老人说的什么。
全班来合作读。老师读:“以后,每天清晨……我停下来时,”她送上鼓励的美好语言——生接读。
同学们,这样的话语产生了什么作用?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在读中体会?
出示幻灯片:“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如果你们就是这位初学拉小提琴的人,在这时候听到这样鼓励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你们说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是什么意思?以前,他得到过鼓励吗?
因为他拉的琴声太难听
了,所以这时候,他心中是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你们说的,是
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
、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是不是呀?这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
读出来好吗?
(3)感受变化
过渡:同学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
的情感体验,还有着
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课文有一段就集中描写了。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请一
个同学把这部分读
一读。
出示幻灯片。
在老人这样鼓励的语言下,作者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预测:态度变了、情感变了、行动变了、心情变了……
谁能用一组排比句来说一说,作者变得怎样了?作者变得——
同学们,把你们所感受到的变化一起读出来吧!
全班齐读。
(4)体会第三处语言
我们继续来看看,第三处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你看这次,她说这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
和幸福,这句话是一个转述的话,如果要是把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这句话?能试着把它直接
变成老人说的话吗?请一个学生回答。
她送上赞赏的话,谁再来说说?
酷爱拉琴的我,在一次又一次失去信心的时候,老教授带着尊重和理解,给予我真诚的鼓励:……
在她真诚的帮助、鼓励下,我重拾信心,每天坚持练习,为了使我不断努力,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老教授的知遇之恩,老教授的赞扬和鼓励,使我刻苦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进步了,她又肯定
地对我说:……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清晨里,这唯一的听众
,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通过真诚无私的爱护与鼓励,让我们感受到老人对
“我”的鼓励与关爱。而我们
的这些感受都是通过紧紧抓住老人的语言来体会到的。看来在赏析写人的
文章时,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可不
能忽视。
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唯一的忠
实听
众,则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我们下节课接着来体会
。
2、学习生字(视情况而定)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抄写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思考P50课后练习题。
教学
反思
第 2
课时(总第 21课时)
唯一的听众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
言行与“我”的心理、
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2、过程与方法:体会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
情。
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对老教授的敬
佩、感激之情的。
多媒体课件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1.唯一的听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复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
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做
唯一的忠实听众,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
奏。
二、细读文本,习言得意
(一)、聚焦三次动作、神态
过渡:老人如诗一般
的语言让人感动着,老人那平静的眼神也令人难忘。让我们再回
到课文中,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描写老人
眼神的句子,用“~ ~ ~ ~”画出,反复读一读,
想想透过这些眼神,老人的心理之窗,你从中读
懂了什么?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A.抓关键词体会
1、学生找、画课文中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
2、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
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
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这3个句子,重点词是什么? (2).请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思考:分别在怎么样的情况下,老教授在
平静地望着“
我”?
(3).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老人当时的心
理活动。
B.创设情境感受
幻灯出示: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一样的声音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
说……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看到了,也是一直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在说……
当我渐奏出真正音乐时,她还是用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她的平静给了我力量,还给了我——(勇气,动力,奋斗的目标)
(二)、聚焦环境描写 <
br>文章中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传递出老人对“我”的鼓励与关爱。而作者的内心也可
以通过这些描
写感受到。当然,写人的文章除了可以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悟其心来体会
人物的情感,其实还可以通过
环境描写来感受。请生找出描写环境的语句。
出示: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三、适时解题,升华情感
1、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
的神态,特别是
每天早晨做唯一的忠实听众,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今天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
2、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从中体会出怎样的感情?此时你认为老教授是个怎样的人?
生结
合课文畅谈。
我真正的明白了老教授“聋”的原因,做事只有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会成功“我
”,
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
进
,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板书:感激
3、过渡:“我”由开始拉小提琴像锯床腿似的,到后来能够有机
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
众演奏小提琴曲,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啊,这都归功于老妇人对我深沉的教诲啊!如果
你给
这篇文章命题,你会叫什么呢?
为什么说老教授是唯一的听众?为什么要以《唯一的听众》为题呢?
(1).这片树木里我和
老人是清晨这里的常客,我练习小提琴,老人平静地听,及时
地鼓励。再没有第三者闯入这个秘密林子了
。
(2).没有老人这位忠实的听众,就不会有我对小提琴的坚持,为了老人的肯定与期
待,
我才更加刻苦地练琴,只有老人才肯这么用心地听我演奏,所以老人是我唯一的听众。
(3).我之所
以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老人无语的关切,无声的鼓励,我音乐方面的
成功老人的作用无可替代,无人能
比。
(4).老人对我无私的帮助与鼓励,不仅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高的造诣,
更
执着的追求,还让我在做人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教益,老人是我生命中无人能比的
“唯一”。
4、 老教授用爱心建筑起沟通的桥梁,使我从一个极度自卑,甚至要放弃梦想的孩子
成为了一
个可以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琴的音乐家,配小提琴音乐,指名读最后一段,你
认为爱是什么?
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信心,
刻苦练习,让我最
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完
成小练笔:(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此时此刻,我想对老教授说:“
。”也想对小提琴手说:
“
。”更想对自己说:
“
。”
5、 总结全文:
一句简单的鼓励能够点燃希望,一个平静的眼神能沟通心灵,懂得
鼓励,懂得帮助,
懂得关爱,生活会更加自信,美好。
四、布置作业:(二选一)
1、用“我”的口吻给老教授写一封感谢信。
2、一滴小小的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句温情的话语,可以给人心灵上的
抚慰,一个善意的眼神,可以给人增添力量,催人奋进,在你的生活
中,可曾有令你心动
的话语,善意的眼神?
用你的心去品味这些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吧!把它作为生命中美好的一页记录下来。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内容 用心灵去倾听
第 1
课时(总第 22课时)
修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
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
念之情。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主人公的名字和他们的身份。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
意的
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
人
,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
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
课本,让我们走进课
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
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
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写了苏珊和“我”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4、感受苏珊的美好的心灵。
三、检查预习
1、我会读。
zháozhecáozhào着迷 乘机 拿着 砸伤 水槽 密语 召唤 谋面 立即 苏
shān珊 无所不知 兴高采烈 问讯处
2、词语积累。
倾听: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
着迷:
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
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问讯处:就是让人有问题询问的地方。
四、研读感悟
1、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
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
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
念之情。
2、课文中写了苏珊和“我”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
当“我”的手指被砸伤时,她
从孩子的哭声中,听出了孤单、恐惧与无助,她用悦耳
的声音帮助孩子消除恐惧,指导孩子实现自救,赢
得了孩子的信任;“我”总是问她很多
事情,她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当“我”
因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
去伤心时,苏珊宽慰孩子,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
3、我会读,我会品。
故事中的哪些内容感动了你?请默读全文,用“——”画出感动你的句
子(重点关注
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并多读几遍,待会儿和大家一起交流。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这哭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
在孤独中找到希望的幸福的哭。
“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
了,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只好
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
一下子得到了抚慰,我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
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
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A、怎样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
声音悦耳,不生气不着急,不厌其烦解释。
B、你觉得苏珊是个怎样的人?
有耐心、有爱心
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为我解释。
在一次
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到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
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A、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鸟死了,不想让我太伤心,安慰我
B、苏珊为什
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怕让我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
善良、乐观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苏珊
说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了这样的话,笼罩在
孩子心
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小练笔: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因为慈母般的她曾给“我”帮助安慰。
(要求: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尽量用文中的语言进行补白。)
“谋面”就是见面,用“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
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
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
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
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
乡后主动与苏珊联
系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感受苏珊的美好的心灵。
苏
珊作为问讯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文中的孩子,苏
珊不仅用心灵倾听,更
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
护神。
五、知识延伸——前后照应的手法
(一)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文章层次分明。你可以找出来吗?
1、第14自然
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7自然段“‘修
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
2、第15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5自然
段“我对
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
3、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
个世界去歌唱”与第10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
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吧!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
亲,不仅用
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
守护神。
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的人。
(三)课文以“用心灵去倾听”为题有什么用意?
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
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
质。
(四)读20----25自然段,长大后的汤米想要见苏珊一面,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这是苏珊对汤米的告别,也是安慰。
(五)议一议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去倾听的有些什么呢?
人间真情冷暖
六、小练笔
如果你是汤米,你会对去世的苏珊说些什么?请写几句话感激她对你的安慰。
教学
反思
二次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回顾 拓展三
教学内容 回顾 拓展三
1、知识与技能: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推荐课外读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
的收获,引导学
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第 1
课时(总第23课时)
修改
一、对话导入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
一颗善
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请同学们把课文
翻到56页。请浏
览一下回顾中共有几个部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二、交流平台--揣摩各种描写的妙处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三个句子。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2、学生读读这几个例句,说一说这几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
3、同桌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4、教师小结并引入:是啊,作者就是这样
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那请同学们
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
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5、交流学生在本单元中找到的一些句子,教师作随机点拨
6、其实像作者的这些描写在我们
平时的习作中,很多同学都已运用过,接下来交流一下
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
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7、教师拓展:其实刻画人物形象,除了这两种,还有哪些描写呢?交流 <
br>8、教师小结:是的,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不忘多多运用这些描写,相信在我们笔下的
人物形象
一定会更加得丰满,更加得吸引人。
三、日积月累--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作准备,呆会儿要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
(2)交流对名言的理解,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3)学生自由练习背诵,比一比:看谁在最少的时间内记住这些名言警句
(4)积累情况抽查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以小组为单
位,小组长负责,每一位同学把在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在组
内交流一下。并准备:每一组选出
一两句,由组长为代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课外书屋--推荐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学生作了解。
2、通过谈话提
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
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
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提到的这几本书,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
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表
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
然大方。并要用自己的话讲
而不是读。
(2)自练。
(3)交流,采用形式是自荐,学生推荐等。
(4)听的同学作分析,评价一下,谁说得棒?
(5)教师小结,对优胜者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课后找这些书来看一看。
五、作业──合创精美小报
1、教师小结过渡:走进了“回顾·拓
展三”,我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我想如果把
今天这一节课中所学到的这一块一块分散的内容进
行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制作成一张一
张精美的小报,不仅我们的同学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老
师、同学了解我们,认
识我们,让他们也获得知识,不是挺不错的吗?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2、寻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采用强弱合作,杜绝弱弱合作。
3、比拼时间为一星期,要求书写整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4、一周后评比,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若干名。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测试
教学内容
第 1、2 课时(总第 24、25
课时)
第三单元测试(一、二)
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第三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复习、巩固第三单元的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
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第三单元的知识。
二次
修改
教具准备
一、积累运用。(45分)
1、同音字组词(7分)
dàn
cì dǔ kuàng miǎo
( )生 恩( ) 目( ) ( )产 (
)小
子( ) ( )刀 ( )气 ( )课
( )针
冷( ) ( )品 ( )塞 ( )且
( )视
2、给多音字组词(4分)
sì( ) piān
( ) jìn( ) gòng( )
似
扁 尽 供
shì( )
biǎn( ) jǐn( ) gōng( )
3、给带点的词换上一个恰当的词(6分)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
②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
)
③科学家提出了许多设想。( )
④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
4、词语搭配(7分)
①提高 改正 增加 剧烈 陈列 激烈 陈设 改进 猛烈
( )简单 ( )运动 ( )争论 (
)方法
( )错误 ( )质量 ( )产量 (
)进攻
②柔嫩的 温暖的 纯洁的 悦耳的 坚强的
(
)心灵 ( )歌声 ( )翅膀
(
)意志 ( )春意
5、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8分)
①(
)老舍爱花,( )也爱养花。
②(
)我们现在做好保护地球的工作,地球( )会越来越美丽,造 福人类。
③(
)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处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科学家仍然相
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④( )小明的学习成绩好,( )他勤奋努力学习的结果。
6、选择填空,正确判断下列句子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A 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做比较
①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 <
br>②如今,具有多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
打电话,
发传真……( )
③每张光盘可以储存十万字页的文字,相当于三百多本书的内容( )
7、指出下列用了哪种修辞手法(6分)
①青蛙在田野里唱歌。( )
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③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
④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
⑤这么可爱而婆婆的地球,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
⑥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
8、修改病句,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改。(4分)
①秋天的自贡是个迷人的季节。
②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③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
④语文课对我很感兴趣。
二、阅读(25分)
㈠
读课文片断,仔细回答问题。(9分)
如今,共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
以使用它看电视,听
广播,打电话,发传真,听CD,看VCD,唱卡拉OK……要是你的多媒体电子计
算机连
接上了贯通全球的住处高速公路,还可以在家中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2分)
例(听)广播
( )电话 ( )电视 ( )歌
( )路 (
)院子 ( )传真
2、文中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你试着补上几个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分)
3、文中“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4、想象计算机五十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将会起
怎样的作用,用一
段话写下来。(3分)
㈡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悔
人们都说,少年不吃后悔药。可我每看到毛茸茸[róng
rōng]的小鸡,就会想起小
时候做的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我5岁的一天,妈妈从集市里
买回来三只可爱的小鸡。全身的毛都是金黄色的,在太
阳底下显得格外漂亮。一个尖尖的黄嘴,一双乌黑
的圆眼,一对细细的小爪,惹人喜爱。
我马上取来一个纸箱,在阳台上给它们安了家。
一个星
期六的早上,我看完动画片,就抓了一把米一边“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
“小主人,谢谢你!”吃完
了,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在纸箱里乱蹿乱跳,你追我赶玩
耍起来,把喂它们喝水的小碟子也弄[nò
ng nèng]翻了,身上脏脏的。看着它们,我又
好笑又生气。哎,平时我弄脏[zāng
zhāng]了,妈妈就要给我洗澡。现在小鸡这么脏,
我也给它们洗洗澡吧。
想到这儿,我
连忙小心翼翼地抱起纸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卫生间。我入盆子里
倒上满满的一盆温水,就开始给小
鸡洗澡了。
小鸡一只一只被放在水里。可它们总是扑腾着小翅膀,挣扎着要上来。我按住了这只,那只又来了。我手忙脚乱,只好一边不停地哄它们说:“乖,洗个澡,身上干净。”一边硬
把它们浸
在水里抹上香皂,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洗完澡,三个小鸡浑身发抖。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
的水擦干净,放在我的小床
上,盖了小毛巾,让它们睡觉。我高兴极了,满以为妈妈回来会表扬我。没想
到,妈妈回
来一瞧,小鸡全死了。妈妈问我怎么回事 我结结巴巴地说 我
我给它们洗澡
了 说完 哇地哭了出来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每种动物都有它们
自己的生活
习性,比如说小鸡,就不能像小鸭那样在水里活动的。”我似[shì
sì]懂非懂地点了点
头。∥
这件事隔了多年,我仍后悔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
∥
1、给文中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2分)
2、给第六自然段加上缺了的标点符号。(2分)
3、给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干净:①没有尘土、杂质等;②形容利索、干脆;③比喻一点儿不剩。
好不容易把它们洗干净。( )
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
)
4、“我”后悔些什么?为什么那三只小鸡会死掉?(4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请把一两点体会写下来。(5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回忆——美好而甜蜜。展望——让
人充满幸福的企盼。请你用“二十年后的———”
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写自己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家
乡的变化,祖国和世界的变化。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大胆想象,想象要新奇,有趣,令人神往和与众不同。
③400字以上,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错别字少。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工
整地书写10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
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15个
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
教学目标
恰当意义。
2、过程与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
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
第 1
课时(总第26课时)
二次
修改
效果。
教具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从诗中
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
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
内容?有哪些让你感
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触?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些什么说
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板书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 建议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理清思路、完成习作
范文
第 2 课时(总第 27 课时)
二次
修改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
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
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
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
的脑子里?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
助漫
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习作要求:(投影出
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
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
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五、范文
保护环境建议书
同学们: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我们生命的
摇篮,曾经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她无私的
为我们提供各种资源.但是人们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污染环境,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
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作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
从小事做起,从身
边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我建议:
(1)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摘花朵,不乱踩草皮,保护大地上的一花一草.
(2)不用一次性快餐筷,因为快餐筷的材料是树木.
(3)提醒爸爸妈妈买菜时不用塑料方便袋,以减少白色垃圾.
(4)爱护野生动物。全体少先队员,利用课后、课余时间开展“爱鸟护蛙”活动。
(5)珍惜水源,不浪费水。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
生活中要
学会循环利用水.
(6)不要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地上有纸随手捡起来,能做到的事就要做。
(7
)我们要植树造林,多种一些花草树木,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真是一举两得。每
年春天我们亲手种
植一棵小树.让我们小朋友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
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地
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保护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各种资源,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
好,更健康!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1、知识与技能:把握课文
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
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识精心保
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联系实际,让学
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第 2 课时(总第28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学生齐读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
,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
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
亲。”
⑵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6300多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
是世界人口60亿日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为何不是恩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矿物资源,
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
地球太可爱。
⑵
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
煤、石油、天然气、金
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
给人类服务的。何
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
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容易
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
想到不堪的
后果。
三、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四、布置作业
1. 1、完成家书;
2、谈谈自己要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4*.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内容
大瀑布的葬礼
1、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理解
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增强保护生态
环境的意识。
1、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文中谈到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深刻内涵及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多媒体课件
第 1 课时(总第 29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新授
(一)揭题,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
1.(板书:葬礼)师:什么是葬礼?(为死人开的追悼会)
2.(补充板书:大瀑布的)看
了课题,师:这个葬礼很特殊,特殊是因为是为(大瀑布)
举行的,还特殊在他的主持人施(巴西总统)
菲格雷特,参加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态
学专家、环境学教授、各国热爱大自然的人),他们模仿当地
印第安人为他们的酋长举行
葬礼的仪式,一起哀悼将要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3.让我们自由读课文,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
关句子。
(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课件出示)是这几句吧,咱们一起读读。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评:由文本产生联想,思维是想象的
翅膀,只有读懂读透,理解到了,才能根据文
字展开合理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
.同学们很会想象,如果能看着大瀑布咆哮而下,雄伟壮观的景象,那该多好哇!
想看吗?请看大屏幕,
(放课件)
师:听着瀑布的巨响,看着大瀑布的飘飘洒洒,相信你正为曾经世界第一大瀑布震
撼着,现在让我们是着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一下他吧。
站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
我仿佛 ;
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
我仿佛
;
我陶醉了!不由啧啧称赞: 。
4.说得真好,现在请看如今的大瀑布。(放课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理解“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赛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
用句式:因为
,
,
又因为 ,
所以大瀑布正逐渐枯竭。
师: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
样的感受,朗
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
5.巴西总统是如何为
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
即行动起来,注意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
生存的地球)
6.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评: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
的情感火花,让真情
在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流淌。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
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
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环境的忧
虑通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
总结: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个曾经给巴西和阿根廷人民带来骄傲与欢乐的大瀑布,由于人们的肆意破坏而逐渐枯竭,而巴西总统的行动,也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让我
们一同行动
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二、拓展
1、课文讲玩了,可是关于环
境保护的意识一刻不能停止,我这里提供了一组触目惊心
的数字。(出示课件)
全世界每年生产的有害物质高达3.3亿吨,这些有害物质含有重金属、有机
化合物
等物质,它们污染了空气、水域、土壤和地下水。
全球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铅为200
万吨,砷78000吨,汞11000吨,镉5500吨,
超过自然背景值20——300倍。
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增大。
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
临来绝,每24小时有150到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消
失。
地球上原有23的陆地
约76亿公顷的面积均为森林所覆盖,而到本世纪80年代所
有不足28亿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
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怪不得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一份材料中称地球是“不幸
的地球”。人类已经到了对
自己的行为必须加以重新认识的时候了,保护地球,别无选择。
我国1983年李鹏总理代表国务院宣布说:“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
战略任务,是一项基
本国策。”
2、作为中国公民的我们,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内容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
1 课时(总第 30 课时)
修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
环境,爱护家园。
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课文语言寓意
重点难点
深沉、内涵丰富,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
受能力,感受人与
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
教具准备
景。
一、创设疑点,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解题:
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容呢?
3、介绍背景:19世纪
50年代,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
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
的。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西雅图被称为常青
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
。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古老的冰川,青山、湖泊,四季
如春。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
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
森林所覆盖。树木葱郁,草地青
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重点研读2、3段)
1、学习第2段
a.指名读,在印第安人的眼睛里,这片土地是怎样的?(圣洁)
你怎么理解圣洁这个词?(
神圣而纯洁的美,拆词的方法来理解)怎样的美可以称之为圣洁的呢?我们通
过图片来欣赏这片土地。(
看投影)
b.通过欣赏,你感受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纯净的,自然的,没有人工修饰和破坏的美。)
如此圣洁的土地印第安人会充满一种怎样的情感?(热爱)
我们也带着这种情感来读读这段话。
c.如此美丽圣洁的土地,它将永远的不属于印第安人了
。早在19世纪初,白人就开始疯狂地掠夺或购买
印第安人的土地,甚至是武力掠夺,乃至血流成河。现
在本文的作者西雅图部落的土地也要被白人购买
去了,即将搬到偏远的保护区去了。他们是多么不舍和难
受啊,因为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足迹,难
忘的记忆和体验。
d.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印
第安人的孩子,你就要离开这片圣洁的土地了,你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片土地,
你会回想起曾经在这片土
地上发生的哪些快乐的往事呢?
e.此时此刻你的心里会怎样呢?
f.谁能通过朗读读出你的眷恋。
现在我们都是印第安人的孩子,在临别之际回过头再来看一看这片土地——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段
你还能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挚爱。读第3自然段,找到相关句子来谈谈你的体会。
(与土地融为一体;与植物情同手足;与树木血脉相连。)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前三个自然段的课文。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内容
第 2
课时(总第31课时)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修改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
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重点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提升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并从中感受语言所蕴
含的深刻情感。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发表演
讲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
一、复习旧知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
读相关语句。
二、研读4-8段。
1.既然印第安人那样热爱、眷恋这片土地为什么不为坚守这片土地,与
白人展开一场战争?
为什么不浴血奋战一场,而选择了放弃?(神圣的土地不能玷污,只要保护好这片土
地,
这片土地属于谁已经不重要了。)
2.放弃了这片神圣的土地,印第安人还要为这片神圣的土地做些什么?
(告诫白人“善待”这片土地。)善待指什么?(友善地对待)
3.善待什么呢?一起说——为什么告诉白人要善待河水、空气、动植物呢?
找出能说明原因的相关词句。
4.小练笔
这片土地的河流、空气、动植物都要善待,那么要善待的仅仅是这些吗?
把你们的告诫写下来。
这片土地上的万物我们需要善待,西雅图之所以要告诫白人正是因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三、拓展延伸
难道只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吗?
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6*.青山不老
教学内容 青山不老
1、知识与能力:读读记记“治理、
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积累精彩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握关键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老
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
第 1 课时(总第
32课时)
二次
修改
强决心,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
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
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
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
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
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
如股,劲挺山腰;绿
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
背后,
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
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
的?
(2)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
意荡漾的青山。
(惊叹)
(2)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15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
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6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小环境”──艰苦
<
br>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
1岁)耄耋
之年的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
这位晋西北
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
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
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
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
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
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
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
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
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
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
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
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
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
值,生命的
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
,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
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
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
随着青山
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生齐读)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奇迹
教学
反思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回顾 拓展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回顾 拓展四
1、知识与能力:回顾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读书方法。
2、过程与方法:积累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
语。
第
1 课时(总第 33课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积累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学习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一、交流平台
1、教师:请同学们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同学自由读对话。
3、同学畅谈自身的发现,教师规定同学发言的内容:假如能联系实际,深
入考虑,
不只能协助你读懂文章,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4、从本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体会这种读书方法的作用。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的关于珍惜资源,维护环境的标语。
2、在小组里交流哪些标语你读懂了。
3、指名说说标语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拨引导。
4、这些标语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凝练、通俗、琅琅上口。)
5、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好的关于环境维护的标语?
6、读读背背好的标语。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一读。
2、概括故事内容,同位互说,全班交流。
3、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晋文公这样论功行赏有道理吗?
4、“竭泽而渔”现在多用来比喻什么?
5、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指名说。)
四、安排作业
1、将竭泽而渔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标语和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
教学
反思
第 1 课时(总第 34 课时)
少年闰土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
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
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7.少年闰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
似的直立着,浓密
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
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
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3、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
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
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
理解课文时解决)
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
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
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
掉,换上“苍白的”
“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
特点。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
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17.少年闰土
教学内容 少年闰土
第 2 课时(总第
35课时)
修改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
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
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
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
他是一个健康、
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
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
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
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
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每件事
可采用不同
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
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相机板书:
聪明、能干、勇敢、
见多识广)
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月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
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所以,三十年
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
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景色
描
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引导背诵(可以出示段落填空进行提示)
四、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
,他还有无穷无
尽的稀奇事……)
出示句子:“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
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
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海
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
br>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
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
(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
历)
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
个月
,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
一想起闰土,脑海
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
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一段话。
五、观看插图,想象表演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
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
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读一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呢?
3、同桌分角色想象表演。板书:难舍难分
六、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我”和闰土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闰土的一句“老
爷”让“我”
大吃一惊。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想。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总第
36课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知识与技能: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
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
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
崇敬的感情.
4、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
字
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评:通过复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等字。
(2)分辨字型,练习书写几个重难点字: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3、同桌讨论。总结
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
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
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
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
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
段加个小标题吗?
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二
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评:通过几次有目
的的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
维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
路。]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
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评:从总体上入手把握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为后面深入体会找准了一个切入点。]
四、周晔留下了眼泪,我们仿佛还看见了谁流泪?
细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部分画下让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并写下几句体会
同桌小组讨论
五、师总结
鲁迅的精神品质。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内容
第 2 课时(总第
37课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
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
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
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一、复习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课文,分层概括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
谈论《水浒传》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三、学习“谈论《水浒传》”,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
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
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
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
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
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
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迅先生?
和蔼 幽默
四、学习笑谈“碰壁”,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理解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
;“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
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
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
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
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
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
不怕挫折的
乐面主义精神.)
4、这个小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迅先生?
乐观 坚强 幽默
五、总结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体会伯父说得含义深刻的话。
2、过程与方法:总结出文章写法上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抓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句
第 3 课时(总第 38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子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品味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
质。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和有感情朗读
的方法品味鲁迅先生爱
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
的话
语。
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一、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作者周晔一起回忆鲁迅晚年的生活中。
二、复习检查
1、通过五节课的学习,作者回忆了我的伯父的几个小故事(生说)师板书。
2、畅读水浒放花筒 笑谈碰壁 帮车夫 关心女仆
3、作者在什么时间写这篇文章?(伯父去世第九周年)
4、第一段写了什么?深受爱戴,你
从哪儿看到伯父深受人民爱戴?(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
敬,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
·····都有)
过渡: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呢?老师相信通过自学,大家一定
会深切的感悟这位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小组合作,选取你最想了解的事件,想读就读,有感情的阅读,用声音表达你的感悟。
想说就
说,说出最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并感受鲁迅的高贵品质。(5分钟后,各组比一比,谁的
重点句子抓的
主,体会的正确深刻。
四、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谈论读《水浒传》。印象:幽默、对晚辈的慈爱、关心,委婉的批评,为晚辈着想。
要点(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含义深刻的句子。
作为晚辈读书时不求甚解、囫囵
吞枣,本该得到博才多学的伯父一顿严厉的批评,可是伯父却没有
直截了当地指出我读书不认真,而是委
婉地指出,表面夸自己记性好,实则在批评我读书马马虎虎。这
种教育既保护了我的自尊,更重要的是让
我记忆深刻。
重点读:听了伯父的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
都不再马
马虎虎了。
要点(2):送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我至今还保存着。 《表》是鲁迅翻译的一部外国童话故事,他当时翻译的目的是这篇文章很好,有必要让中国的父母、
师长来看看这样一本崭新的童话,特别是给我们十几岁的中国孩子看看。
我至今还保存着这两本书,是在保存伯父对我的教诲。伯父对我深沉的爱。
过渡语:
这样一位让我又敬又爱的伯父,如今离我而去,想到这作者的心情谁能描述
引读:我呆呆的望着······一滴一滴的掉下来。
2、笑谈碰壁。
印象:爱憎分明,为全中国的老百姓,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要点:“几回碰壁”,“四周黑洞洞的”
说明为了替下层的百姓伸张正义,奔走呼喊,受到了
来自上层社会和统治者的种种阻挠。(让学生
把在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遇到了哪些作者迫害?) <
br>他先后用100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巧妙地同反动派进行斗争。他弃医从文,目的是用文学改变国民
的精神,用笔筒反动政府进行不懈地战斗。他的笔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一把锃亮的手枪,使敌人非常
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数次追捕他。……
读:以分角色读的方法展示对这部分的理解。
3、 放花筒,救助车夫。
印象:同情劳动人民,为穷人想得多,想得周到。
要点:动作: 扶上车 半跪着 洗干净 又掏出钱
剩下的药和绷带也
给了他 深深叹了一口气
神态: 露出痛苦的表情
表情冰冷、严肃
天气:北风怒号 阴暗 深深的寒意 冷得像冰
对比着谈:大学教授与车夫地位悬殊。
放花炮时慈祥、愉快、自然和谐的表情与后面冰冷、严肃的表情。
重点读:请两个同学对比读前后截然不同的表情
引导带感情背诵:我呆呆的望着前来吊唁的人
,又想起了除夕之夜伯父放花筒时脸上的表情,(学
生接背......)
领读积累:直到伯
父去世多年,周晔长大成人,直到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周晔也渐渐老去,
但现在也清清楚楚的记得,学生接背……
4、 关心女佣:
印象:为百姓操劳成疾,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
要点:自己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
并不在乎 反劝佣人多休息,不干重活。
女佣驼背,视力不好,干不了什么活,作为一个佣人来
说,用处不大,可以辞去再找一个,但是鲁
迅知道她的丈夫失业,全家都指望着她的工作养家糊口,如果
辞去她的工作意味着把她推向死亡,全家
也面临着挨饿的威胁……
可以追问:鲁迅与慈善家有
什么不同?慈善家对穷人更多的是同情、怜悯。而鲁迅了解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
的处境,为他们着想。
师:鲁迅为了人民的事业,始终没有停止过战斗,连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直到逝世的前两
天,仍然坐在书桌前写作。
五、看着板书概括整体印象:
师:看着板书,我们来一起归纳从这四件事中,鲁迅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为亲人、老百姓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亲人,爱百姓,痛恨反动派——爱憎分明。
过渡小结:1936、10、19 鲁迅先生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噩耗传出举世震惊,人们纷纷从四
面
八方涌向万国殡仪馆,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让我们齐读——“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种各
样的人都有
你能想到有那些人?
补充资料: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两段。
过渡: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瞧,通过自学交流大家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鲁迅先生的
高尚品质,下面老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你们敢挑战吗?
六 、课堂检测
1、文章第一部分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后五部分有什么关系?
2、五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3、你对文章的写法有什么启发?
七、结尾升华:
师:伯父的一生是为别人着想的
一生。这是周晔眼中的鲁迅先生,而我觉得用鲁迅先生自己的一句
话来评价他的一生更恰当——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你能说出最喜欢的鲁迅的名言送给大家。
1、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
2、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总结:有位作家说过二十世纪中
国出现了两位伟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就是鲁迅。这两位世纪伟
人,无论是他们的朋友,还是他们的敌
人,都不得不被他们折服和钦佩。毛泽东以他的英明,领导中国
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鲁迅则以他
毕生的精力,在文化战线上为革命者高声呐喊,推波助澜,在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成为现代文
学第一人。今天学了这课,我们知道了他的一些事,还想知
道更多有关他的事情,介绍两本书给你们。
八、延伸作业:
1、推荐阅读:《少年鲁迅先生》、《朝花夕拾》。
2、写出你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理解。
3、与你的父母一起聊聊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
九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19*.一面
教学内容 一面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
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第 1 课时(总第39 课时)
二次
修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
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1、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
重点难点
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2、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
的人格魅力、坚
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
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
面,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提示: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
回忆方法。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新的概
括方法(出示小黑板:时间 地点 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结果)。
(1)学生默读,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
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2)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
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
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3)是呀,
作者只见了鲁迅先生一面,但是这一面却对作者的影响很大。你是从课
文的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4)了解背景,作好铺垫
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
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
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
加过罢工,
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过渡:一个普普通通
的售票员,后来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大学校长,
鲁迅先生的这一面给他的影响真是大呀。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历史,走进位于虹口
公园的内山书店,和阿累一起去见见我们伟大的革命斗士
——鲁迅先生。在作者眼中,鲁
迅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深入感知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3-29自然段,找到3句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并在句子边写写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出示)
3、品读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比较异同,体会写法。
1)自由朗读,分析不同点
提示: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板书:远处 近处 对面 模糊 清楚 详细 整体 局部 略 详)
2)有什么相同之处吗?(瘦)你是怎么知道的?(品词析句)
3)文中还有三句是描写鲁迅先生瘦的句子,同桌合作,找出来读一读。
4)学生汇报
5)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结合课文中相关语句、或自己的想象来说说看
(据不完全统计
,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
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 <
br>6)除了瘦,鲁迅先生还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再读一读这几句话,你就知道了(出示外
貌描写的
三句话)。
提示: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坚强的性格。 板书:抓特征表性格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0*.有的人
教学内容 有的人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
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
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
第 1
课时(总第40课时)
二次
修改
与人民为
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
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
臧克家于1
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
笑呵
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
名练习第二
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
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
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
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
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
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
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5、对这两
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
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
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
br>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
、敬仰、怀念…….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
的现象,你发现
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
br>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
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
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
,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
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
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
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
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
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
家、文学家鲁
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
br>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
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
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
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
杰出的诗人!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回顾 拓展五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总第 41课时)
回顾 拓展五
1、知识与技能: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2、过
程与方法: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
的方法。积累鲁迅的名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
捷才思。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这节课我们就来谈
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
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
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
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
,超越自我。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
的句子,我
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
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
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
的方法去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
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
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指名读。
2、理解重点词语: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三、趣味语文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
2、学生自读。指名读。
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文人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搜集此类故事,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第 1课时(总第42 课时)
二次
修改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1、知识与技能:
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
的资料,学习的心得和收获,使学生提高自信心
和欣赏美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赞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同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
助,小结学习的方法,提高朗诵、欣赏、表演、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和实践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究,开放地学习基础上,
能进行较充分的展示。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激情谈话导入:
同学们,近期以来,我们轻轻地叩开了诗歌的大门,在诗海边拾贝,
在诗海中徜徉,感受
到了诗歌神奇的魅力。我们曾与李白共饮“花间一壶酒”,与杨万里共赏 “映日荷
花另样红”,
与杜甫同悲“国破山河在”,与陆游共盼“王师北定中原日”……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优秀
的
诗人,用他们流芳百世的不朽诗篇给我们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组汇报
的形
式把综合性学习的收获与大家交流,共同分享。
(二)诗海畅游大比拼。
1、分门别类探诗趣
(1)春夏秋东组合:把搜集的诗按四季进行了分类,幻灯片制作的学习成果
(2)奔月伙伴: 手抄报展示学习成果
(3)互动点评,师相机总结。
2、诗情画意展才情
(1)海棠工作室:介绍自己的诗配画作品,谈学习体会,并选一首诗
配乐朗诵。组长领
诵,其他小组成员集体诵读,让大家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
感
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互动点评。师总结。
3、牛刀小试显身手
(1)梦源诗社: 展示合作创编的一副对联、原创诗集。
(2)诗韵组合:
相声表演《我对诗歌有研究》。
(3)互动点评。师总结。
4、纵情诵读唱诗乐
(1)唱响诗会:诵读、吟唱、萨克斯吹奏 李叔同《送别》
(2)生互动点评,师总结
。
5、知识竞赛齐参与
翰林学社:诗歌知识竞赛(发小礼物:自制摘抄古诗名句的书签)
三、畅所欲言谈收获
1、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受益匪浅,你们也一定有很多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指
名谈
)
2、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即将结束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看手中的评价表,认真填
写。回去以后根据评价的情况写一份活动总结。
结束语:
同学们,诗歌的大门已经打
开了,让我们继续探索这个美丽的诗的世界。它会教我们如何
去面对万物,如何去品味自然,如何去对待
人生。今生今世,走遍天涯,让我们与诗为旅,
与诗同行。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教学内容
第 2课时(总第 43课时)
二次
修改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1、知识与技能: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过程与方法: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学生再
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
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
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
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
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
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
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
,在小组内和其他同
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
.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
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
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作业设计: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教学
反思
第 3课时(总第
44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古诗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
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1、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
重点难点
人的情感
2、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
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
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
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
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
这首词的内容
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
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
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
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
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
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
上下两片(阙),两段
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
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
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
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
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
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
,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
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
忘怀于大自
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
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
“黄花”三
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
头平西,落
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
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
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作业设计: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教学
反思
第 4课时(总第 45课时)
《天上的街市》《白桦》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
情感。
2、过程与方法: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
诗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下面,我们
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
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
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
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
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
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
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
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
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
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
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天上的街
市》《白桦》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
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
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作业设计: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教学内容
第 1课时(总第46课时)
活动一
搜集诗歌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二次
修改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
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
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教学内容
第 2课时(总第 47课时)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
歌的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
歌的热爱。
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在交流诗歌之后在
补充搜集,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料的相互补充,
既扩大了搜集面,又能够体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
作。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教学内容
第 3课时(总第 48课时)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
歌的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
歌的热爱。
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也了解了同学
们搜集的诗歌,通过相互
补充,拓展了视野,这时再开展诗歌欣赏活动,学生的感受会更
加丰富、深刻。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教学内容
第 4课时(总第 49课时)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1、知识与技能: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
的魅力。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
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
歌的积累和理解。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二次
修改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
,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
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
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
同学写的诗
。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
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
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
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
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
评议。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诗海拾贝
教学内容
第 5课时(总第 50课时)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1、知识与技能: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
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
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
歌的积累和理解。
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
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
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设计意图:
这项活动受一定的场地限制,最好能够有抢答器之类的工具,并布置好场地,
同时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
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动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次
课题: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活动总结
1、知识与技能: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第 6课时(总第 51课时)
修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增强对诗歌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
中,我们走出了
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
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
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
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
本次活动的全
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
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
滴体会,赶
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
(教师相机板书:
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活动总结,可适当放宽
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综合性
学习活动的收获。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21.老人与海鸥
教学内容 老人与海鸥
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
教学目标
词语。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
第 1 课时(总第 52课时)
二次
修改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
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
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
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
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
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
人每月308元的退
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
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
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
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
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
的要求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
力。)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掌握生字词语,自读理解课
文。培养学
生自读的能力及团体协作的意识。)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
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
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
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
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
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
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
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
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
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
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设计
意图: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象画面内容,体会这一幕的感人,有效地激发了
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
什么
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1.老人与海鸥
教学内容 老人与海鸥
1、知识与技能:抓住课文的重点
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
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
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结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第 2 课时(总第 53
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
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
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
的一幕。这一幕里埋藏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海鸥
为什么会这
样?
二、品读句子,赞颂老人美好的行为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因为老人长期坚持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2.再读课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全找出来。
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
⑴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说明老人勤俭,对海鸥有无私的爱。)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
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
的动作娴熟,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
⑶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
地方话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
4.教师
: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
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
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
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
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5.拓展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6.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因为我们被老人爱护海鸥的美好行为深深打动了。)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
感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老人喂海鸥以及
海鸥和老人亲密关系的句子,品读关键的语句,适当地引导
学生想象,体会老人美好的行
为,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启迪学生学习老人关心、保护动物
,为它们做一
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
的,像文中的海鸥,因为老人的关爱,它们和老人建
立起浓厚的感情。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也会悲伤。动
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
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用你们的爱去关爱那
样可爱的动物吧。
四、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2*.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内容 跑进家来的松鼠
1、知识与技能:读读记记“烟囱 贮存冬粮
蹿了出来、千方百计、哭笑不
得”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
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
具体的。
第 1 课时(总第54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一家喜欢松鼠的情感。
2、学习作者是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课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松鼠)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有关松鼠的文章,你还记得吗?松鼠给
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呢?
2、松鼠是森林里的精灵,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
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板书完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2、检查词语
烟囱 贮存冬粮 蹿了出来
大吃一惊 哈哈大笑
哭笑不得 空落落
方糖 面包 榛子 骨头 鹿角 蘑菇
手套 头巾
师:谁会在这8个词语前面加上表示动作的词,变成松鼠在我家做的8件事?
3、出示加上动作的词:(齐读)
(偷)方糖 (窃)面包 (储) 榛子
(叼) 骨头
(挂) 鹿角 (晾) 蘑菇 (藏)手套 (垫) 头巾
4、这只松鼠在我家干的尽是一些什么事?
出示:这只松鼠在我家干的尽是些(
)事。
5、如果这只松鼠跑进你家干了这些荒唐事,乱七八糟的事,你会有什么态度呢?(讨厌、厌恶……)作者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6、把上面这8件事概括成三件事,怎样概括呢?(板书:储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
7、看大屏幕,把这八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读一读,再齐读概括的三件事。
三、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1、过渡:松鼠在我家做了这么多事,我们一家人喜爱这只松鼠吧?
2、文中哪里能体现出作
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呢?请细细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圈
圈、点点、写写。完成后,四人小组共同
交流感受体会。
3、谁来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在学生的回答中,随机出示句子,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读)
(1)“它整天满屋乱跑……一样东西。”
[ 这句话介绍的是松鼠的习性,它喜欢乱跑、跳
来跳去,但作者对小松鼠的这些行为并没
有丝毫的埋怨,读到的只有称赞。]
读:谁能读出松鼠的调皮和作者的称赞?
(2)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跳、蹭、咬”几个动词,显然,
松鼠已经成为作者的亲密伙伴。动词写出松鼠的可爱灵活,
更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读:咱们男女同学来个比赛,看看谁能读出松鼠与作者的亲密关系?
谈:生活中,有你喜欢的动物与你如此亲密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它们的情感的?
(3)“爸爸哈哈大笑……不甘落后!”
[话中,爸爸对松鼠因喜爱而产生的宽容溢于言表。
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发现自己一直错
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仅没有责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认
为这是松鼠的天性,还夸
奖它“不甘落后”。]
(爸爸的态度有令你意外吗?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读:不单只是我,连爸爸对松鼠都充满喜
爱之情,“爸爸哈哈大笑”预备读??(老师从同学
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了。)
(4)“有一天,它干脆……空落落的。”
[松鼠不见了,作者一家到处去找,却又哪儿也找
不到。虽然猜想它也许跑回了森林,可作
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啊。]
何谓“空落落”?
[尤其是“空落落”一词可见松鼠在作者心中所占的分量。松鼠不见了,他们就感觉少了一样
东
西,他们多么舍不得这只可爱的松鼠呀!]
读:谁能将作者那份空落落的感受读出来?
(5
)爸爸忽然在书房里惊叫起来:“快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墙上的那副鹿
角上挂满了蘑菇……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示插图)
[松鼠忙了一个早晨,把蘑菇晾在各个角
落,可见松鼠早已把我家当成自己的家了,也说明
我们已经和松鼠友好相处了。]
(6)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
[从“经常”一词,松鼠敢向我们这些
孩子要糖吃,是经常性,不止一次了,说明松鼠把我们
当朋友了,它和我们打成一片了。]
四、总结写法,得之所以“言”。
1、师:纵观全文,没有找到“喜爱”这个词,但大家刚才
却处处谈到了作者一家对这只松鼠
的喜爱,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2、在学生的回答中随机点拨,总结写法。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作者的喜爱之情隐藏其中;
(2)
抓住松鼠动作行为描写出松鼠的可爱;
(3)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映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通过爸爸的话和作者的
议论,从侧面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还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写
出松鼠活泼可爱,动作灵活等特点。)
师小结:本文的学习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拓展延伸: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性?
2.小练笔:假如松鼠跑到你家里,你会怎么做?请写下来。
六、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
br>师: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亲密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
界,让我
们好好地保护它们,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吧!八、布置作业。
1.把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介绍给你的家人朋友。
2.观察一种动物,写一写这种动物,写出你对它的情感来。
教学
反思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23.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总第55课时)
最后一头战象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和生词。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手法。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手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高
尚的情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
师
:给学生出示有关战象的图片或者观看《还珠格格3》里面有关战象部分的视频,
让学生对战象有更深一
步的了解。(出示课件)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课题解析:
这是一
篇壮志、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
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
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
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
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
(三)作者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
赴西双版纳插队,在云
南边疆生活了18年。1972年到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80年开始从事业
余文学创作。 现
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创作以
动
物小说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
书奖
、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家大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中国动物小
说大王”。
(四)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文相关的生字和生词:
1、生字和生词:(出示课件)
Kòu zàng wáng chuǎn jiāo
gé
日 寇 埋 葬 阵 亡 喘 息 香 蕉 皮 革
níng
guì wǔ gài shāng cāng
凝 重 华 贵
英 武 气 概 伤 感 苍 茫
Bēi zào màn
chóng
石碑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zāo
zhèn long yù bó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浴血搏杀
2、词语理解:(出示课件)
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
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
唏嘘: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膨胀:由于温度升高或其他原因,物体的长度或体积增加。
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
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
浴血:形容战斗激烈。
搏杀:搏斗,奋力杀敌。
(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和生词,能读读记记并能读读写写,指导书写)
(五)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划分段落、理解大意及课文的主题(小组讨
论、交流):
1、段落的划分及大意:(学生 讨论、交流、分享后,出示课件)
全文共有23个自然段,可划分为3个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象兵在打洛江畔与日寇激战,有80多头大象阵亡。
第二段(3~12自然段):人们救了嘎羧并饲养它,直到它与村民告别。
第三段(13~23自然段):嘎羧到战场缅怀往事,凭吊战场后悄然辞世。
2、指导学生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出示课件)
3、小标题:1、英雄垂暮 2、重披战甲 3、凭吊战场 4、庄严归去。
4、指导学生快速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题:(交流后,出示课件)
课文记述了
战象嘎羧的一生,特别是辞世前的行为,赞扬了嘎羧知恩图报,对村民恋
恋不舍的情怀,而它缅怀往事,
凭吊战场的举动,更让人对它的忠诚、善良而萧然起敬。
(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指
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手法,
感受战象嘎羧善良、高尚的情怀(小组讨论、交流后,出示
课件)。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划出来。
2、交流后出示课课件,教师引导、小结。
(七)课时小结。
(八)布置课后作业:
1、把文中所学到的生字在作业本上每个写一遍。
2、自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3.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内容
第 2 课时(总第56 课时)
最后一头战象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2、过程与方法: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
会村民对战象的友
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
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
情谊。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 诗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为一位特殊的英雄而作的小诗,大家齐读。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打洛江边念战友。
自掘坟墓共长眠。
读着诗中这一幕幕感人的壮举,一个响亮的名字涌上心头,这位特殊的英雄
就是——嘎羧。
(演示齐读)最后一头战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这最后一头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谁能说说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一头怎样的战
象?(课
件出示:这是一头──的战象。)师引导到重情重义上!
二、感悟文本
(一)嘎羧总体印象,读书方法指导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走进战象嘎羧的内
心世界,悉心感受战象嘎羧的重
情重意。请同学们们默读课文,思考哪些句段最能体现嘎羧的重情重意,
又有哪些句段让
你感动,就把它们都勾画下来,可以一旁写上你的感受。在读书之前,请同学们注意,这
篇课文很长,我们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读书,那就是快速浏览和用心品读相结合,谁来说一
说什么
地方应快速浏览呢?什么地方要用心品读呢?
(二)感悟文体,互动交流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
(三)学生汇报,相机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指导,重点放在如下重点句段:
重点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
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
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
重逢的老朋友。
1.从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表情你体会到了什么 ? (对战象来说象鞍就是战甲)
2.从“泪光闪闪”体验嘎羧的表面的安静,内心却波澜壮阔,多么深沉的的嘎羧,引导学生
读
文
重点句: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
成
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
着香蕉和糯米粑粑
,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1.师:孩子们,人们是如此舍
不得嘎羧,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课件交互)有?有?
有?(老人、小孩、妇女。)人们泣不成声。
(村寨的每一个人都爱嘎羧)
村长来了,他在------(引读)嘎羧的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
布,村长强忍泪水,对嘎羧说——
.老人和孩子来了,他们捧着-----(引读)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说——
可是嘎羧什么也没有吃,只——(学生接读)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一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二圈,它是在——
嘎羧绕着寨子走了第三圈,它是在——
重点
句: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
水,走到一块龟形礁
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
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1.它久久凝望凝望着江面,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他为什么要对石头亲了又亲?
师:是啊!在他的心中这不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是有情感的亲人呀,分别了二十六年,
再见面时怎
能不亲了又亲!请带着你的体会去读。
3.想象一下他在吼叫些什么呢?(呼唤灵魂,诉说思念,表达忠于战友之心)
4.学生同桌交流填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
到了(
),看到了(
)。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
亲。这礁石,也许是(
),也许是( );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
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
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 ),也许是在( ),也许
是在( )。
5.师读生填
6.生读师填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
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
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
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军)。然
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
亲。这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
奋力杀敌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许久,又
昂起头来,向着
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
的
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思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
重点段: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
掘起来。它已经好
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
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
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
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
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
下去不见
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
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
续挖”、到“埋头挖”,通过
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
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
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你从这些“挖”中体
会到了什么?(是对战友的思念和忠
诚支撑着它在挖)它这是在自掘坟墓啊!
重点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凝望着天空,它又想对苍天说些什么呢?
2.在学生发言后师引导:二十六年前的那场战
争,我一下子失去了八十多位亲人,让我
成了(最后一头战象),而今战争不再,战象不再是战象。但二
十六年来我从来不曾忘记
自己是一头(战象),虽然是(最后一头战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也要穿
上我的(战
甲)去我的(战场)去和我的(战友)会合。可我满腔的情义又能向谁来诉说,因为我是(最后一头战象)于是我只能凝望着天空,把这一切付诸于青天。
三、深情独白结束
课件《悲伤小夜曲》响起
师深情:嘎羧走了,村寨恢复了往日的静,但是村民们的心却久久不
能平静,老师相信大
家的心的心也久久的不能平静,多么重情重意的一头战象啊!它忘不了保护自己杀敌
的战
甲,它忘不了救回自己性命,并照顾了自己二十六个春秋的村民,它忘不了曾经洒过鲜血
的
打洛江,它更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我们还能说它只是一头战象吗?不,它是一
位重情重义的大英
雄,让我们永远铭记着一个特殊的名字---
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
象。再见了,嘎羧。我们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4*.金色的脚印
教学内容 金色的脚印
1、知识与技能: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
情写具体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
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第 1 课时(总第57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2、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
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具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通过昨天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怎样样的印象呢?
2、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阅读提示”,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出示讨论学习的问题)
①、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
②、正太朗为狐狸做了哪些事?
③、狐狸
和正太郎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老狐狸为正太郎作做
了哪些事?读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2、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讨论交流: <
br>(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
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
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
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设计意图:在阅读
教学中,要逐步指导学生在读文时要多角度考虑分析问题,阅读要敢
于发表自己不同的阅读见解,要拓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四、小结,感情升华
1、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2、小结: 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
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
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设计意图:拓宽学习领域,升华
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博大
的爱心和生态意识。)
五、升华主题,巧妙延伸。
请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为题,续写这个故事,并把它讲给心中有爱的人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
个有效的途径。
教学
反思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回顾 拓展七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总第 58课时)
回顾
拓展七
1、知识与技能: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
上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
教学目标
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积累古诗。
3、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
课外阅读的延伸。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复习
积累古诗。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
白鹅》、布封的《松鼠》、老
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
,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
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
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
自己的阅
读能力。
教学
反思
第 1 课时(总第 59课时)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 我的舞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1、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这样才会有话可说,才能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重点突出。
3、将阅读课文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在习作中融入
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重点难点
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重点突出。
课前准备 写作提纲等
一、记事作文的特点、写作方法简述 根据习作题目的内容,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记事这类文章,事是重点,它的明显
特点是:注重把
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不着力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
章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事件的思想
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
一件完整的事情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
因、经过、结果,它
们被称为事件的“六要素”。“六要素”在描述事件中的地位,起因、经过、结果是
事件的
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整个事件的核心,更是一篇写事作文成败的关键。
怎样安
排记叙的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
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二、习作具体指导
根据题目所要求写的事情是属于成长足迹类型,如第一次……;学习某种
本领;;增
长见识;提高思想;兴趣爱好;成功、失败、勇敢、胆小、伤心、快乐……的真切体验。
如何把自己学习某种艺术,比如,音乐(演唱、乐器演奏、舞蹈)、书法、绘画、雕
刻等
这些事作为材料来写成作文:
①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
,并仔细琢磨,反
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② 要交
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如,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学习
这门艺术的,学习了多长时间。
③ 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
的。环境写好
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比如,你是怎
样爱上这门艺术的?学艺的动
机是什么?
④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比如,详细写你学这门艺术的
过程,你还记得当初练习时的情景?期间有没有什么趣事发生?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
是否想过放弃?
要开展联想和想象,把故事写生动。
⑤写感受,谈体会。写自己学习这门艺术的心得体会,比如,增长
了什么知识,明
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技艺。别人可借鉴的学艺方法,以及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等等,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受到感染。可以把课文中所学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
作中去
。
动笔之前应列出提纲,理出思路。先把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开始怎样,经过
怎样,
结果怎样,有哪些体会,一一列出来。
教学
反思
第 2 课时(总第 60课时)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
我的舞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课前准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理清思路、完成习作
范文
一、怎样安排记叙的顺序才能
使文章条理清楚,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
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1)运用顺叙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也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
多是以
时间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
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
局这一事情发展
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才会是清楚、明了的。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
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
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
,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
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二、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
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
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
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
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
。事情的
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
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
现中心思想
的,所以要详写。
三、范文 我学书法的苦与乐
我
学书法三年了,现在写得一手很棒(至少我和同龄的小朋友都这样认为)的书法。
你想知道我是怎么练出
来的吗?这里面有许多苦与乐。
记得我6岁的一天,妈妈带我来到海日书画学校,欣赏小朋友们的作品
。那里有各种
字体的书法作品,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水墨画、水粉画。我羡慕极了,很想学到这一手。<
br>于是妈妈带我去报名。
当时,老师让我试着写一下,可我连毛笔都不会拿,就像拿腊笔似的抓起
了毛笔,还
弄得满手都是墨,现在想起来真可笑。黄老师慢慢纠正了我的握笔姿势,接着让我试着用毛笔写一横。结果,我写出来的一横长满了“鸡皮疙瘩”。不过黄老师说我的接受能力较
强,加上妈
妈的再三恳求,还是收下了我。
于是我来到了教室,好多比我小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地练习。我也坐下来
试着在黄老师
给的双钩练习纸里“描”起来。要知道当时我连涂颜色都糟糕得很,写出的“横”和“竖”
当然更见不得人了。黄老师看见我这么一本正经地在“描”,鼓励我说:“丁滔进步真快,
看你
拿笔拿得多棒!”得到表扬的我更是努力了。
但那时的我很调皮,用妈妈的话说“没有一秒钟能坐得住
的”,才写不到五分钟,就
开始搞小动作了。黄老师悄悄走到我身边对我说:“丁滔,你想写得跟这位小
朋友一样好
吗?快点练呀!”看见大家都在埋头练习,我不好意思地又拿起笔来。又过了不得五分钟,<
br>我又探头去看看邻桌的小朋友;一会儿又故意用毛笔在自己的衣裤、桌椅上乱画;一会儿
又把盛墨
的碟子打翻了……弄得老师不得安宁。黄老师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我身边,把
我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拉
回我的书法练习上。黄老师这次批评我,下次又表扬我,既让我
明白自己做得不好,又不让我失去信心,
就这样,在黄老师的不断提醒和指点下,我慢慢
地掌握了书法的一些窍门了,每次上课专心练习的时间也
越来越长了。
一年级的时候,刘老师知道我在学书法,就特意让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班,我也很乐意。可是,我依然很粗心很调皮,虽然悟性高,进步快,可是每次写完书法回家总是脏兮
兮的。妈妈
于是为我准备了一双袖套,让我上书法兴趣班时戴上,可是我不喜欢戴袖套。
有一次,我和邻桌的同学玩时,他不小心把我桌面的墨洒了。因为我平时总是写得很脏,
又怕遭老师骂,
于是我急中生智,用衣服的袖子把墨擦干净,然后,再把妈妈为我准备好
的袖套戴上。这样,我便轻而易
举地过了学校老师这一关。可回到家,妈妈使尽法宝,都
没能把我的校服上的墨迹给洗干净,只好为我重
新买来一套新校服。那次我被妈妈重重地
骂了一顿,我很委曲。我不用衣服擦,被老师骂,擦了又被妈妈
骂。于是我堵气不上兴趣
班了,现在想来真后悔,要是徐老师能原谅我,再收我为徒就好了。
很快,我过了“正”字和“永”字关。一天,黄老师跟我和妈妈商量,希望我能用心
练习,坚持两年(包
括两个假期的周一到周五),会有成绩的。我有点犹豫,因为一坐就
是半天、一天,好累呀!再想到寒暑
假所有的自由时间都泡汤了,想打退堂鼓。妈妈告诉
我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化精髓,能修心养性,对我的将
来很有帮助,黄老师也跟我一起憧憬
着未来成功的喜悦,我最终狠下决心,选择了学下去。
这
是我在黄老师家学书法的第一个暑假。我每天(周一到周五)早上七点半来到黄老
师家,一写就是一整天
(除了午休和午饭),妈妈下班后再来接我。听上去都有点不可思
议吧。可不知怎的,当时我并不觉得很
苦,或许是有个良好的氛围吧,又或许是我想着自
己的作品快出炉了吧。一个暑假过去了,我不但没有耽
误功课(利用周六周日和晚上做),
书法还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虽然我也羡慕同学们在暑假里学会了游
泳、游览了祖国的名
胜、尽情地上网或游戏,但我觉得还是值得,并且我渐渐爱上了书法。
当
我完成了两幅作品后,总觉得差不多了,开始觉得练书法有些乏味,提不起兴趣,
练习时总走神。幸亏黄
老师及时发现,给我换了一种新字体——张迁碑。我突然觉得很有
新鲜感,又很有挑战性,而且这种字体
也适合我,笔画粗厚大气。我越写越投入,黄老师
见我如此努力,便开始了一对一的教学。我也很珍惜这
个机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黄老师的耐心教育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获得了“墨彩杯全国少儿
书画大赛”二等奖。
这就是我学书法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我一定会继续练下去的。
点评:这篇习作是紧扣主学习书法的过程和感受来写的,文章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
娓娓道来,
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我们阅读之后会觉得倍感亲切。尤其是关于“苦”
和“乐” 对比描述,生活
细节的描述,使文章有血有肉,具体而生动。文章写出了最新
作者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不可多得。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5.伯牙绝弦
教学内容 伯牙绝弦
第 1 课时(总第 61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
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
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赏曲导入,扣题生疑
1.欣赏音乐导入,齐读课题。
2. 解题、存疑:
(1) “绝”字是一个会意字,通过观察这个字的部件,理解“绝“字的意思。
(2)一个
琴师割断了所有的琴弦,意味着什么?是什么原因使伯牙如此伤心、绝望,
终身不再弹琴呢?让我们带着
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解“知音”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再次读课文。随机点评或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3、默读思考:课文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伯牙绝弦的原因?初解“知音”。
三、细读课文,升华“知音”
(出示)自学后小组交流
1、默读课文,运用看注释、借助插图及课后“资料袋”等方法理解句意。
2、哪些地方最能看出他们是“知音”?在小组内交流。
(一)自主学习,理解句意
2.交流句意
①解句意。
②自己连起来说一说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二)品读句子,感悟得“知音” 之喜
1.理解艺术的“知音”。
①问:哪些地方最能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汇报句子和感受。
②知音相遇,感悟对音乐的共同追求。
2.感悟生命的知音。
(三)重现情景,深悟失“知音”之痛。
1.补充故事,重现情景,一唱三叹,深悟失“知音”之痛。
四、赏曲回味,读中再品“知音”情怀(3分钟)
1、伴着这一曲《高山流水》,再次吟诵课文,感受这篇文言文的语言艺术魅力。
2、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第 2
课时(总第62课时)
伯牙绝弦
二次
修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5.伯牙绝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
代文化,感
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
讲这个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
受艺术的美好。
1、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导入。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
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
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
图》。图中这位入神弹琴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板书);这
位凝神听琴的就是楚
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千古流
传的关于他俩友情的故事,题目叫——(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课题)
2、板书课题,读题。
3、释题。(“绝”是什么意思?“绝弦”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想知道吗?请打开书本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受。
3、指名读。(师评价:很好,第一次读文言文就读得如此
的流利,不简单了。但是,文
言文可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我们要读出它的韵味。听老师是怎样
读的。)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后评价,总结读文言文的方法。
5、学生按照方法再读。
6、指名读。
7、教师指导读“哉”“兮”两个语气词。
(师:在读文言文的时候,语气词后面延长停
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
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8、指导朗读最后一句。出示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理解“谓”“世”分别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词,应该要稍停顿一下。
9、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品味知音之情。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课文的意思。
2、汇报学习情况。
(一)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⑴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⑵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再读)
(二)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⑴理解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善哉”“峨峨”“洋洋”“若”“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
⑶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 ⑷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想象一下,还会
有哪些景色呢
?
⑸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
牙的
琴声,你怎么赞叹?
⑹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志
在春雨、志在炊烟……子期会怎么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⑺好一个善听
的子期,好一个善鼓的伯牙,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感受他们相遇相知的融
洽!(指导读出泰山的巍峨挺拔,江河的浩瀚广阔。)
(三)过渡: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此句)
⑴理解“念”、“必得之”的意思。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
⑶我心有所念
,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
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
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所念、必得)
⑷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身边总是充满了各种赞美之声,周围的人会怎样称
赞?这些赞
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会渴望什么?当听到子期对自
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
想些什么?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
⑸感情诵读2—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一个所念,一
个必得,心有灵犀一
点通,这就是伯牙和子期知音的境界。多么美妙的意境,让我们把这奇丽的画面留在
脑海
里,再次诵读“高山”、“流水”这千古流传的佳句。)
(四)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
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
⑴理解“谓”、“乃”、“复”的意思。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句子的意思。
⑶师:据
记载,这次相遇,伯牙、子期洒泪惜别,相约第二年再相会。夏去秋来,当伯
牙赶到楚国,万万没想到子
期已因病不幸去世。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
却闻次噩耗,你又是什么心情?(悲痛欲绝
、痛不欲生)板书:死,绝弦
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生读“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再也没有人赞他——(生读“洋洋兮若江河”)
师:如果你就是伯牙,来到子
期的坟前,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无情的黄土,你又会
说些什么呢?
师: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些什么呢?(破琴绝弦)
⑷他在断绝琴
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知音不再,留琴何用!这样的
友谊哪里找,这是世上绝无仅有
的友情,琴断音绝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⑸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师:古人云:“志哀则音促。”“
乃—破—琴—绝—弦”,这样的
决心,这样的痛心,是一个字一个字数着读出来的。谁来读?)指名读,
师点评。
⑹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如今你一走,“春风满面
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我又要回
到没有知音的孤独中去,读——
师:你听得见吗?子期
,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无人必得。“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
不在对谁弹。”琴随你去,心随你碎,读
——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相识满天下,知音只一人”伯牙绝弦使得高山流水成绝唱,
高山流水依旧在,人事已全
非,只是这山水中平添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话。后人由于伯牙绝弦的传说,就
认为弹琴时
弦断,则听众中必有知音在场;或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也常用高山流水比喻<
br>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很多传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查阅相关
的资料。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6.月光曲
教学内容 月光曲
第 1 课时(总第 63
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
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感受贝多芬
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一、激趣导入。
1、一千多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位诗圣,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两百多
年前,德国
出现了一位乐圣,他就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贝多芬吗?请打开课本翻到141页的资料袋读读。(出示课件)
2、同学们,贝多芬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不仅
仅是因为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
品,更是因为他为劳苦大众着想,关心和同情他们,所以,他说
,读读(课件出示)
a、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
b、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贝多芬
二、揭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贝多芬是这样说了,也是这样做了。今天
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贝多芬,走进《月
光曲》(出示课件),看看在传说中,音乐家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
月光曲》的。
2、请大家大声齐读课题两遍。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3、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彭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
幽静 蜡烛 谱写 飞奔 纯熟 清幽 琴键 陶醉 苏
醒
陌生 记录 恬静 莱茵河 盲姑娘 霎时间 入场
券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先请同学们自由读,待会老师请一个4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同学们正音,全班读。
4、生字新词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难度加大一些,你能读准这些语句吗?
出示课件: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na)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ua)
弹得多纯熟啊!(ua)感情多深啊!(na)
先在小组内读一读,再请同学来来读。
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呢?
5、生字词和句子都掌握不错,我们六(1)班的同学真会读书
。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呢?
(贝多芬在德国一个小镇上演出,听到了盲姑娘弹钢琴
和她哥哥的一段对话后,走进茅屋
给盲姑娘弹了那首曲子,然后,灵感和激情一来,即兴演奏了《月光曲
》。)
三、学习课文1----7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就走进文本,感受这个神奇的传说。
【一】品读兄妹俩的对话
1、请一个同学来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幽静 断断续续 正是他的曲子)
2、听她读了课文,再注意这三个词语,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生自由说)
生1:天很晚了,还有人练琴,这个人一定非常热爱音乐。
生2:琴声断断续续,说明弹琴人
对这支曲子不熟悉,可是他还在弹奏,说明他很热爱音
乐,也很喜欢贝多芬的这支曲子。
生3:也许这个人是刚从音乐会上听来的这支曲子,所以他弹得断断续续的,还很不熟悉。
生4:小路很幽静,贝多芬听出了他的曲子被别人弹奏,一定被吸引了,想看个究竟。
3、教师过渡语: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他们在谈些什么
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出示课件:
①、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用“——”画出哥哥说的话,用“~ ~ ~”画出盲姑娘说的话。
③、从他俩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先自己学习,再到小组内交流。
4、请一个讨论比较积极的小组来集体汇报。
(出示语段①):一
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
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
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
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
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a、先请小组汇报,再指导感情朗读。
b、指导理解这些语句。
师:盲姑娘对哥哥多么体贴啊!满怀着这人间美好的亲情读一读他们
的对话吧。男同学读
哥哥的话,女同学读妹妹的话。注意,只对话。
5、听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生汇报)
【二】品读盲姑娘的话。 <
br>师过渡:于是,贝多芬推开门,轻轻地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奏那首曲子。弹完之后,盲
姑娘是怎
么称赞贝多芬的呢?请大家迅速在文中找到这个句子,用“~ ~ ~”把它画
下来。
1、同学们找到了吗?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
(出示课件):[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
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
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学生评价) 2、读得还不够激动,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位盲姑娘,一位自己最敬仰的音乐家亲自弹
琴给你听,
你会怎样?来,老师读旁白,你们齐读盲姑娘的话。
课件:[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
说:“弹得多熟练啊!感情多深啊!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有时候,看似一个
简简单单的句子,却蕴含了深刻的含义,它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现
在我们就来咀嚼这个句子,请大家小组
合作学习。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多纯熟”“多深”是指的什么?
②、句子中两个“您”各表示什么?读的时候语调应该怎样?
③、你从盲姑娘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组集体汇报: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第一个“您”是表示猜想,语调要(稍微延长一些);第二个“您”就很肯定,语调要(快
些)
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竟然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真是遇到知音了。
师:请同学再读一读这句话。
4、师小结:
是啊!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
还有什么比找到一个知音更幸福呢?还有什么比弹
上一曲感谢知音更幸福的呢?贝多芬曾立下誓言:我为
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
释放出来。 ——贝多芬
5、最终,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同学们,请听 ——
6、配乐朗读第九自然段:月光曲片段
播放音乐,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
继续听
四、课堂延伸,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
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
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2、布置作业:
A、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B、摘抄贝多芬的名言。
C、课外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题:26.月光曲
教学内容 月光曲
第 2 课时(总第64课时)
二次
修改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教学目标
课文第9自然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
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
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
情。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
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
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可以用上这些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指名请同学讲传说)
讲的真不错。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美妙的乐
曲就诞生了,这首曲子就是月
光曲。接下来就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欣赏月光曲的美!
二、读中感悟第9小节。
1、快速浏览课文,请你找出描写《月光曲》的部分。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要求把字音读准了,语句读通顺
了。想一想:这部
分内容真的在介绍乐曲吗?直接写出了乐曲的旋律了吗?(生读课文,
师巡视。)
①谁愿意美美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请你当小评委。(师指名读。)
②哪位小评委愿意来评一评呢?(师指名评。)
③多美的意境呀!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
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一层银纱。四周
是那么幽静。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贝多芬手抚琴键,弹起了月
光曲。听你读,老师也仿
佛来到了波涛汹涌的海边,领略到大海的雄浑壮美。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读
这一小节,
感受那优美的意境。(生齐读。)
④同学们,这部分内容真的在介绍乐曲吗?直接写出了乐曲的旋律了吗?
师:这其实是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所产生的联想,让我们感受到了优美的意境。
【板书:意境(联想)】
3、请找出直接联想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①同桌朗读讨论:皮鞋匠的联想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来当一
回作曲家,根据这三个画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曲调会是怎样变化的?【板书:曲调】
(大屏幕出示可供参考的词语:高昂激荡、轻柔舒缓、刚健明快、低沉忧伤······)
②指名回答,师引导,相机板书。
【板书: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轻柔舒缓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刚健明快
风卷巨浪
波涛汹涌————高昂激荡 】
③练习说话: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
,
时而 , 时而 。
三、音乐欣赏
1、月光曲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猜测的那样呢?想不想一起来
欣赏一下。大家可以闭上
眼睛,边听边展开丰富的联想。(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生欣赏)
2、听着这么美的曲子,你的眼前浮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呢?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
以用书上的语句来
描绘描绘。(师指名答。)
3、听着你们的描绘,老师也好象来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边了!我们回到文中看看皮
鞋匠的妹妹,她有没有被美妙的琴声所陶醉呢?
4、齐读“皮鞋匠看看妹妹,···
···波涛汹涌的大海”,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部分,说说皮
鞋匠为什么要这样想象。
5、其实,所有美好的音乐都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正是这些丰富的联想,加深了
我们对音乐的理解
和感受。同学们,带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读一读第9小节。老
师给大家配上月光曲,同学们可以
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读,喜欢读几遍都可以。
四、读中感悟第8、10小节
1、听了这么美的音乐,此时的兄妹俩是幸福的,他们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
醒过来,贝多芬早
已离开了茅屋。他干什么去了呢?
2、生齐读:他飞奔回客店,······
3、从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贝多芬那时的心情?(“飞奔”感受到贝多芬急切的心情,他凭
着一时的灵感创
作了《月光曲》,得赶紧回去记录下来。)
4、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读第8小节,你能找到答案吗?
(他的激情
是从姑娘身上来的。因为贝多芬觉得盲姑娘爱音乐,也很懂音乐,觉得遇到
了知音,就不由自主地弹出月
光曲。《月光曲》的产生,第一有感于知音;第二,寄情于
月光。)
[板书:
创作:有感于知音 寄情于月光]
5、是啊,所以美好的音乐都寄予着作曲家强烈的情
感。不管是诗人写诗,作家写文章,
还是作曲家创作乐曲等等,都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而正是
这些强烈的情感能够
更加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就是这样。
五、联想起飞
1、学到这儿,老师相信同学们对音乐肯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
感受。今天,老师就给大
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想听吗?
好的,同学们在听的时候
,要用心领会音乐的意境和内容。可以闭上眼睛,展开丰富的
联想。这首音乐可是和月光曲的曲调截然不
同的哦!(多媒体播放音乐《步步高》,生欣
赏。)
2、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
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
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
开头写一段话。
3、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4、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想不想把你描绘的画面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呢!
5、小结:
听同学们这么一读,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同学们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课后,同学们可以对自己的
文字做适当的修改,小小组内可以交流一下。
六、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
领略了月光曲的美,接着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
想。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
愉悦我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老师
希望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
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
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教学
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作文教案
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内容 蒙娜丽莎之约
第 1 课时(总第
65课时)
二次
修改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
、抿唇、
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
岸、耐人寻
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积累文中描写蒙
娜丽莎微笑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
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
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
受到美的熏陶。
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把看到的
和想象
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检查,导入新课。
(1)学生简单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画。
(2)词语检查。
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指名读,正音。)
有朝
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词语积累,选择
4—5个自己认为需要记
住词语写一写。)
(3)导入新课。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
的王宫。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
里生活过。在
这座著名的宫里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
石雕,今天我们就来见识这三宝中的一宝——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蒙娜
丽莎》
。
齐读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什
么印象。
(2)反馈交流。
三、细读课文,欣赏名画。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
自然段是正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哪几自
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5—7段是正面描
写。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
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细读课文5—7自然段
,说说作者怎样从正面具体描写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你
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4) 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A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
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
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
师板书:不像是……而是……怀疑……
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B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
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
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
有时让人觉得
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
br>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
娜丽莎转
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填空练习:平时我们可以怎样形容微笑的?
口头填空( )的微笑,作者是怎样描写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请你摘录这些词
恬静、淡雅
的微笑,舒畅温柔的微笑,略含哀伤的微笑,十分亲切的微笑,几分矜持的微
笑,耐人寻味的微笑,难以
捉摸微笑
师板书:有时……有时……有时……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