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我是环保小卫士作文-村妇女主任述职报告
17.古诗三首
教材简析:《浪淘沙》描绘了黄河气势宏伟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不
畏险阻,追求美好生
活的信心。《江南春》,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书湖阴先生壁》表达了诗
人退休
闲居的恬淡心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
,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
生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
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
习的能力。
3.情态与价值观:欣
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
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
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
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
(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
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
/p>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
好友,
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
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
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
以沿着黄河直上九
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
人。自古相传,织女
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
母罚他
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
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
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
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
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
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
了祖国山川
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
br>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
来欣赏一下江南的
景色和乡村风光。
3.
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
书
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7】《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 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
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
通兵法,有政治
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
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
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
酒旗随风摇动。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
蒙的烟雨里!
(板书: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
【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
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
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
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
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
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
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
、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
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
下了当年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
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
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忧国忧民之情)
第二部分 《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 解题:《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
境
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
诗。
2. 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
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
来莽莽青翠。
3. 说说诗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经常打扫
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溪流
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
青翠。
(板书:院里:茅檐 花木 院外:一水 两山)
(二)质疑探究
1. 【出示课件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
品读: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景美人更美)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使我们
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
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
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
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
学提纲,让学生
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
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
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
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
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
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
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
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
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
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
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
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
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
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
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
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
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
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
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
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18 只有一个地球
教材简析: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只有一给地球“的事实,
呼吁人类应该爱护环境
,保护地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
、节制、枯竭、滥用、威
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体会课文中比喻
、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态与价值观:.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
了!”这句话的含义,
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
生态
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出示课件2: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
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
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
法与修辞手法?
3
.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
据学生的回答进
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
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接下来
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
别无去处。最后提醒
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 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4】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
,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
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
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
,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
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
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
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
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出示课件5】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
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
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
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
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
人类服务的。何
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
的言外之意。
(2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
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
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
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
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
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
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
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出示课件6】
晶莹 遥望 恩赐 慷慨 毁坏 目睹 交错 贡献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
胁 指望 破碎 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教学反思
19青山不老
教材简析
:
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
何种情况下创造
的。
2.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
艰辛和决心。通过大、
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情态与价值观: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
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
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
造了一片绿洲,以此
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
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
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
(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一句话
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
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
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
00多个
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
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
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
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
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
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
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
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
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
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
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
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
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
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
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
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
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
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
土,风起土满天”的说
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
寨县许多
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
br>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
个奇
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
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
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
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
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
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
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
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
故事呢?(板
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
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
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
.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
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
—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
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
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
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
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
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
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
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
老
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
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
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
存在
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
日月同辉呢? <
br>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
护环境
,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
与日月同辉。让我
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
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
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
晋西
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
奇迹,理
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
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
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
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
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
奇迹在怎样
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
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
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
缺乏深情;
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
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
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
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
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
身的专业素
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20
三黑与土地
教材简析: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对土地失而复得的
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
情态与价值观: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
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
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
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
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课件出示
2
】
苏金伞
(1906-1997)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
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
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
<
br>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
二人
。
《窗外》《鹁
194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
鸪鸟》《苏
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
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
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
3
】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
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
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
br>(
2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出示课件
4
】
第一部分:(
1-6
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
入到土地上,翻地、
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
7
-12
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
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
13-15
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
1.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
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
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出
示课件
5
】
(
1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
2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
“
旱天的鹅
见到了水
”
;把
耙过的土地比作
“
妇女刚梳的头
”
。
3.
【出示课件
6
】
“
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
床
”
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
“
床<
br>”
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
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
暖的床。
4.
【出示课件
7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
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
往之情
。(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
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
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板书设计:
三黑与土地
翻地、耙地
播种,蝈蝈和童年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教学目标
1.懂得在大家意见不同时,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2.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学重点
讨论问题时能够态度平和,有理有据地讲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讨论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在什么地方遇到过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你和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意见不同怎么办?(板书:意见不同怎么办)
二、出示事例
1.出示具体事例,学生读一读。
问题一:春节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
问题缘起:烟花爆竹给人们带来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
但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带来诸多问
题和隐患。
问题二:要路还是要树?
问题缘起:
南方某些城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砍掉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这件事引发热议。
有人认为,为拓宽城市道
路,促进经济繁荣,砍树是值得的;有人认为,这些树已经长了几
十年,栽树不容易,树木有利于净化空
气,美化环境,不应该砍树。发展交通要另想办法。
2. 想一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自由交流。
三、交际练习
1.分组分角色: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先选择本小组要练习交际的材
料,然后按课本上的“相
关方”逐一确定角色。
2.每个角色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材料,准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针对事例,参与讨论,阐述对问题的看法。
4.提示:
[puxuewang.com]
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弯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要有根据。
(适时板书: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 简洁明了)
四、交际示例
针对事例一的口语交际,
普通市民:我认为春节应该燃放鞭炮,多
年来流传下来的老规矩了,再说,如果没有鞭炮声,
过年的味道就没有了。
环保局局长:我认为不应该放,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的烟雾,严
重影响空气质
量,对广大市民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另外,烟花爆竹燃放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给环
卫工人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消防队员:每年都会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所以为了安全考虑,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了。
眼
科医生:每到春节期间,我们眼科都会接收一些因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患者,有的相当严
重,个别会失明
。我的看法是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了。
环卫工人:燃放以后,纸皮到处飞,好多的烟花箱子、筒子很难清理,也看见有着火的现象。
鞭炮厂工人:我们对燃放烟花爆竹不支持也不反对。我们考虑的是我们的饭碗问题。如果能
给我们安排好
其他出路,不至于让我们自谋生活的话,我们也不支持燃放烟花爆竹。
……
五、课堂总结
1.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千万不要因此而生气,仇恨别人。
2.要静下心来,学会换位思考,态度平和,以理服人。
3.课下围绕“小学生该不该上网”与同学练习口语交际。
板书设计:
意见不同怎么办
尊重别人 换位思考
态度平和 以理服人
有理有据 简洁明了
习作:学写倡议书
教学目标
1.明白如果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倡议书。
2.让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写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难点
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所提倡议要合
理、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做一份社会调
查,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以及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的感受等形
式弄清楚存在的问题。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倡议书例文。
教学设计:
一、激兴趣,引课题
1.播放幻灯片,激发兴趣。同学们(师出示【课件2】关于环保的图片
)图片看完了,你们
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
水资源,从现在开
始节约用水。现在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雾霾带给人们的疾病困扰很厉害,
我们要多植树造林……
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2.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刚你们说的那些想法
、点子,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为缺水地区、疾
病重灾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板书:学
写倡议书)
二、读内容,明要求
1、翻开书本,阅读习作内容。
2、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学生把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归纳要点:【课件3】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三、拓思路,想问题
1.同学们,在课前,我建议大家找一找身边存在的环境被破坏,被
污染的现象,你们能不
能说说,都发现了哪些问题?
2.根据调查报告,生交流反馈。
例如:生活中,人们浪费水,水资
源被农药等化学用品污染。浪费电,不随手关灯,无人看
电视还一直开着等。空气的污染,白色塑料袋的
滥用,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等。学校中,乱
扔果皮纸屑,浪费纸张等问题 。
3.巧设对立面,解决疑难点
(1)师根据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张,生反驳,引发对立。
学生们说节约用水,老师可以说
:反正我家不缺少水,我家花着钱呢,浪费不浪费和别人没
有关系……
(2)师生之间
在争辩中寻求参考答案::倡议书不仅仅只满足个人需求,而且应该要考虑
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板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3)这么多的不环保现象,浪费现象,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生说出一些建议,教师适当引导看建议是否合理,帮忙梳理。)
师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要求:合理、具体(板书: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课件4】师出示一份有问题的倡议书。
2.生再次回顾习作内容,明确格式。【课件5:格式要求】
(1)题目:在第一行中间写上“XXX倡议书”几个字。
(2)称号:倡议的对象。
(3)正文:写清倡议的事项和原因。
(4)署名、日期:最后署名要写上提出建议的团队名
称或个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对应署
名位置)写上提出倡议的日期。(板书:格式 要规范正确)
3.【课件6】师出示正确格式的倡议书,再次引发学生注意格式。
五、谈收获,留作业
1.说一说,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2.写一份倡议书,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
倡议,格式要正确要规范,根据倡议的对象,
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学写倡议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格式 要规范正确
教学反思:
这一次习作前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一
是查找关于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
源、土壤资源等遭受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的资料,二是
开展到校园、社区、公园、街道、学
校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动,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污染现象。在交流
资料时,学生身受感染,
心灵受到震憾。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定准了自己提出倡议的对象,定好了倡议
的主题。很
多同学向自己的父母提出《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保护学校环境卫<
br>生的倡议》等等。这些倡议指出问题时描述生动,感情真挚,而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
议的内
容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细致,建议的态度委婉,让人容易接受。达到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去读懂古诗句的意思。
2.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3.学会乘公交车,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4.积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具体所指。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想象、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等多种方法读懂古诗句。
教学难点
学习从一段话中看出作者的观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六》(板书课题)【课件1:课题】
交流平台
一、交流学习方法
1.出示古诗《浪淘沙》
【课件2】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对照古诗,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
3.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4.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古诗,大家都掌握了一
些学习方法。具体总结如下,出示:
【课件3】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字词。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去体会。
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适时板书:注释 想象
常识)
二、完成阅读练习
1. 出示古诗
【课件4】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⑴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⑵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⑶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2. 合作交流: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提炼观点
1.
出示:【课件5】
为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人们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的树木花草是城
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它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因为这些“绿
色
卫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碳,调节城市空气,而且能降低灰尘污染——叶子
表
面的绒毛和黏液能吸附飘尘,阻止灰尘微粒蔓延。
2. 学生读这一段话,读两遍。
3. 交流: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4. 汇报,评价,指导:
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这些花草树木。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作者围绕这个中
心意
思,从颜色和作用两方面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郁郁葱葱”“绿色卫士”“城市之
肺”这些词语也可
以看出作者对花草树木的赞美。
(适时板书:抓住关键句 把握观点)
二、选择乘车方案
1.学生自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文字,明确时间和路线。
2.小组交流,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
1. 教师检查指导:
(1)时间:早上九点以前 路线:温泉镇——宋家洼
(2)乘车方案:早上六点
钟先坐65路车从温泉镇到四通桥下车,然后坐86路车从四通桥
上车到宋家洼下车。
日积月累
一、根据拼音自读
1.出示:【课件6】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2.学生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不懂的字。
二、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1.五行是中医理论之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
质,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已运用于医学,用以说明脏腑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也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
论来解释内脏之间
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
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
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
、稷、麦、菽。
3.五音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
《管子•地员篇》中,
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
音乐史上
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五音”: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4.“五彩”是黄、青、赤、白、黑,泛指各种颜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
代表木、
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在明清
两代得到发明和发展。
主色调有红、黄、绿、蓝、黑、紫。
板书设计:
注释 想象 常识
抓住关键句 把握观点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的教学,就是要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
生活,思索生活,
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
触和
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
“交流平台”栏目的重点是教学生学会一
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学生从自己平常的学习经验出
发,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最
后理解一首课外古诗,验证自己的学
习效果。
“词句段运用”栏目有两项内容,一是
从一段话中提炼观点,二是学习选择合适的乘车路线。
教学此栏目,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
极发言,然后教师指导。
课堂教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
积累了知识,而且学到
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