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余年寄山水
894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2: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青岛2中-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1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 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
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
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学、交流、深入理解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
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
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
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
晨,好清爽!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 情,
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 怀”意思一样吗?平时
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 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
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 待这些
朋友的?
2.交流讨论。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 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想
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 可以把你的
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 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
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 渡过
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
鱼影、月影。岁月悠悠, 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 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
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
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
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
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
法。
2.引导学生朗 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
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
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
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
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 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 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
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
速地浏 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 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
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 着
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
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
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
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


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 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
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
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 瀑布的雄浑、悬
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3)面对这我们 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
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 然的芬芳清香;拾一
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
向泥土的 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
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 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
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 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
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
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
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
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热爱自然
山中景色
亲近自然


2﹡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重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句子。
课前准备:
找一些轻柔舒缓音乐的磁带或光碟。
教学方法:导引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课型及教学时间: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
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 ,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
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
内容。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
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
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 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
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 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
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 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
到那些令 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 用两个
“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
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
读。
雨声里,山中的 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


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 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
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 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
教师配乐范读。。
(3)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
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
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
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1)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
(2)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 进
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七、布置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板书设计:
2﹡山雨


雨前
声 无字的歌谣 优雅的小曲
浓浓的爱
雨中
色 墨绿 翠绿 水淋淋的绿
深深的眷恋
淡青 金黄红色
雨后



3 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
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
特的感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教学准备:
收集录音——夏日里的虫鸣声;大自然的图片;摘抄卡等。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课型及教学时间: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树立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
教学重点:
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树立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
五、布置作业:课后思考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
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
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 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把体会
到地放在这个句子 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
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
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
来的情趣。
2.课文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
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讲出来和大家共
同分享。
四、布置作业:
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谐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快乐的天地
勤劳地工作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


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
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
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
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
教学难点: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
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揭题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
观察大自 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
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
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 的一员,然后把看
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 :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
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
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
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
文。
教学重点:
明确习作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习作要求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


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
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
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3、习作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
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
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修改习作及习作讲评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
教学难点: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
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二、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三、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四、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
步的同学给予鼓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欣赏评价。
(1)要求认真听,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
(2)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
(3)还有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吗?
(4)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好?
五、发放作文
1.学生读自己手中的作文,说说你对这篇文章看法。
2.可以是全篇作文,也可以是对某段某句的品评。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善于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背诵积累
诗句。
教学难点: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本组课文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达
方法。在背 诵目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
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到的文章。教师布置读自读课本中的课文。
教师搜集趣味语文材料。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回 顾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体会通过联想和想


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方法法运用到学习中,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回顾本组课文,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方法法运用到学习中,提高习作能力。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回顾的意思是回过头来看,拓展的意思是开拓扩展。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回过头来看看本单元学过的课 文,温故而知新。
再一起学习积累一些课文中没有学过的语文知识。
2、回顾本组四篇课文 ,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
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1)小组交流。
(2)推介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3)教师点拨
本 组课文中,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
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 受。在表达自己独特
感受的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3、《草虫的村落》这 篇课文就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大家
细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4、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师可以适时拓展一些这方面的文 章或者书籍。
(1)介绍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类似的文章题目、内容。
(2)介绍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感悟。
5、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1)回顾自己本单元的习作。
(2)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表达方法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交流平台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总结一下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优美的、有趣的诗句。
教学重点:
积累诗句
教学难点:

理解所积累诗句的含义。
一、日积月累
1.在许多 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
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
来欣赏其中的几句。出示课本15页诗句。
2.就字面意思或者借助工具书尝试着理解,可以同桌合作交流
一下。
3.反复朗 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
出来的,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4、鼓励背诵。
二、趣味语文
1.这是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读来饶有趣味。 请大家自已先读


一读,看看这个题目中的“妙答”到底“妙”在哪里?
2.概括说说谁妙答?因何“妙答”? “一”字诗妙在何处。
3.教师补充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材料。
三、布置作业:
背背、写写诗句。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
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感悟课文内容,能 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
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
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
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主动探究
学法指导: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 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
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课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
一起来找到它。
2.找到句子齐读。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 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
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修筑的过程 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
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 天佑的语言、
动作、想法的句子。)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 br>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
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 国情感,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引
导全班学生带着那样的感情读文。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 会
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
作用。
2.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 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


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
用。
教学难点: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
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
论一下吧!
2.提问题,讨论解决。
(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
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 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
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
严, 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
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 认识到詹天佑确实
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
敬佩之情。)
3.谈感受,师生总结。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
谈,做到言之有理。
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齐读课文。
2.归纳主要内容。要求力争完整、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
佑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3.总结全文。
师: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
这件 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


评论此事?
虽然 ,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
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请让我们永久地记
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
做些什么?
2.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提出建议。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杰出 爱国
面对困难依然受命
战胜困难修筑铁路
提前完工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 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
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
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
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母、思国情怀。
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
国心》的音乐。
课型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章大意。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 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
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 在欧洲的十
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谈谈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
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
作者的感情的?


(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
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 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
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
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季
羡林对两位母亲的情感,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 br>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祖 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 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
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
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
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
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 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五、作业布置:
在小练笔上写写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
爱祖国的情感
2.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品读,抓住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体会边防战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
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
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
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方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主动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课型及教学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
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句子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
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
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
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句子2: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 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
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句子3: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
愿在这里安居乐业。(体会到战士 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
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 br>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
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 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
高尚品质。)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
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 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
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世界,把我作品
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学方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课型教学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
些情况吗?(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
D 、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 历史、灿烂的文化、崭
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
比。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中华少年飒爽英姿---总起
锦绣的山河
悠久的文化
民族传统风俗
艰难历程
中华少年的誓言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过程与方法: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
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
教学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
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教学方法:指导法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习作
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课型及教学课时:
作文课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 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
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 台,
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
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 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
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第二课时
(完成习作初稿)
课时目标: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
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明确习作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习作要求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
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
(2)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再默读这篇 演讲稿,说
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3)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
说明观点?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
们能不 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
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学生自由
谈。)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
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修改习作及习作讲评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
教学难点:

写出自己的爱国情怀。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演讲稿
让学生和自己的演讲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演讲稿的格式等。
(2)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要有鼓动性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学生再次修改演讲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演讲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演讲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
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
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 ,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语言一定要简洁 明快,
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
要说得准确、易懂。
3.课堂交流、评议。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情况和收获。
方法与过程:
积累爱国格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
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设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交流、感受、体会。
2.交流这次综合性学习情况。
教学重点:
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交流、感受、体会。
教学难点:

强化爱国情操

一、激情导入
本组课文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 情怀,那么生么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是对母亲和祖国同样挚爱的季羡林,还是
勇于面对困 难,为中国人争了气的詹天佑;是边防海岛上的那次“尝
瓜会”,还是那一对正在扇动的“彩色的翅膀” ......无论是谁。无
论是什么。只要打动你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快来和大家说说
吧 !
二、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本组课文中让你 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
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同学互 评活动
中的表现。)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
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4.抽生交流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三、总结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
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 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
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
你们是 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
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积累表达爱国之情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
体会名人名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强化爱国情操

一、日积月累
(一)激趣导入
作为 中华儿女,每一个人都为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
豪。许多名人志士也纷纷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 爱之情。


(二)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1.自由朗读名人名言
2.理解名人名言的含义。
3.展开想象,理解名言。
4.交流总结
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5.自由朗读、背诵。
二、展示台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2.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
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三、布置作业:
背背、写写。

9.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
句子。
2.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


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
启发谈话,激发学习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自读感悟,勾画重点词句。
2.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
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
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2.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
自学自悟,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
句子。
2.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
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
子。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
些什么?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
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 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
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 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
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
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 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
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
方法。
2.练习续写课文。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穷”人
1.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
情心、淳朴……)
2.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3.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
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有感情朗读
1.课件出示:
句子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 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句子2: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句子3: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学
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句子4:“她的心跳 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
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他为 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
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他人的
高尚的心。)
3.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
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
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 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
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
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 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
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作业布置:
练习续写课文


板书设计:
9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 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
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充分
的感受文章中心及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体会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
激之情,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
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引导阅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设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 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
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 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熟读课文。


四、画出自己感觉含义深刻的句子,边读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
情。
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
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 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
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
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


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 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
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 呢?那匹香甜地
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
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我”
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
和美好?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三、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 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
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 br>吗?
四、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 学会宽


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过程与法方:
引导 抓住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同
学间相互交流,领会文章的思想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老教授的
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
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
学会忍耐 ,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法、感情朗读。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
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 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
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 声音变
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2.词语解释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
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
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
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
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
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 意。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
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
化的?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
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 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
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 我
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 ”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
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
“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 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
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 历”
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布置



小练笔。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
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 难、困境、困惑,请
你以“经历”为题,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12*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动手画出令人感动的语句,尤其是描写人
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教学难点:

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
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
方做个 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研读感悟
1 .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
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
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苏珊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
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
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
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 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留言内容?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扎根!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12 用心灵去倾听
我 苏珊
砸伤手 用魔法帮助


聊天 耐心解释
金丝雀死了 “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约定见面 去世
怀念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
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
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过程与方法:
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
辩论。
教学难点: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
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2.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法
课型及教学课时:
作文课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
辩论。
教学重点: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
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认识。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
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2.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习作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习作要求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
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 br>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 公车
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初稿。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课时目标;
习作品评、修改
教学重点:
习作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难点:
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
可惜。
──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
我把《老人与海》的 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
评点。
二、佳作共赏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
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 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
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
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
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 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规范誊写习作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 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
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
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背诵积累名言
警句。
教学难点: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本组课文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
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课型及教学时间: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本组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2.分析理解精彩片段。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本组课文感人肺腑,我们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侵 润着我
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我们快乐着,我们收获着。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回顾·拓展 三”进入“交流平台”,来谈谈我们的收获。
二、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
亮。”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
非这样做不可”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交流,理解了环境描写 在文中的作用,更明确任务心


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的好处,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珍的 很不错。望
同学们再努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日积月累”及课外书屋
教学重点:
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激趣导入
1.回顾口语交际内容,引出“诚信”话题。
2.导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学生自由吟诵。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
生存之本。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
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四、总结
总结自己的收获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
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 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
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白“只有一个地球”道理。


3.设计小练笔,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
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
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对宇航员的感叹的理解。
突破方法:
1.通过自读、交流讨 论,懂得道理;联系实际,提升情感,使
学生明白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2.抓住重点的词语。联系课文讨论交流。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课前准备: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读写词语。
2.初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课件展示地球美丽的面貌)孩子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
莹的
球体,就是我们 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
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生起读课题。
2.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
3.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 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
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 己读一读,


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
衣 ”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
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 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
明 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
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
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
中。 (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 ─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
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 理解
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
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
造成地后果。
(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
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
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
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
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 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
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
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 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
这段。
四、布置作业:
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
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
地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对宇航员的感叹的理解。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 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
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 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
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
启迪 ,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
动起来 ,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
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
为了生存,保护地球。
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
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
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同桌讨论,设计一条宣传环保公益广告,然后全班交流。
2.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14*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
原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感悟对比之处,展开想象,积累语言,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
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法制目标:
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各种生物都由生存的权利,它们之间
是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主要内容。



一、故事导入: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
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
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
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板书< br>完整:鹿和狼的故事)
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这篇课文讲了
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
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3.你还知道类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4.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0世纪中叶, 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四
千只鹿出没林间,狼是鹿的大敌,美国罗斯福总统决定由 政府雇猎
人去消灭狼,森林中的鹿成了宠儿,大量繁殖,十万只鹿开始啃食
树皮,植被。结果森 林中的植被吃光了,鹿大量死亡,疾病流行,
枯黄的森林中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品味课文中生动的语句,知道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的
原因


教学重点:
初步懂得各种生物都由生存的权利,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
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
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
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
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
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 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 br>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
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什么原因使森林 “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


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剧下降。)
5.汇报思考题2 :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
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
的多数是病鹿,又 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
森林的生态平衡。
借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四条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
6.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二、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
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 是相互制约相互
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
有一分为二 的观点。)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鹿死林毁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写8 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
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 闪发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
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
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
土地、家园 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了解印第安酋长
西雅图发表演讲的时代背景。
课型及教学课时: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感悟“神圣”,体会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设疑,引入新课
1.完成填空练习:( )的土地
学生口头填空,教师板书词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来到这样一片土地上──《这片土地
是神圣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
渎)。
过渡:“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为什么用“神圣”来形 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
的是什么?
2. 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
绍文章背景。
19世纪50年 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
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 的回信编译
的。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
命名为西雅图。白 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3. 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


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三、研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圣”
1.正像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 们常用广阔、肥沃(列
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
圣”这 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
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 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
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相机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我们这个民族”──印第安人,演讲的原文中自称为红人。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
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 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
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 份去保
护自己的家园。
3.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
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引读2.3自然段。
四 、小结: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这就是我们神圣的土地。这片神圣
的土地对于我们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 这份神圣呢?同学们课后
自主阅读课文,找找答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神圣”,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
感。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
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 保意识。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过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
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 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 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
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示“如果我们放
弃这 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白人)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
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
道。”
(4)“它”是谁?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 的祖
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
到人类身上。”
⑵自由读第八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
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
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 命成长的物质,使人
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
一石,才 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
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


出示“我们一定要 “,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练习:前3题为必做,第4题为选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
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和决心。
过程与方法:
1.把握阅读要求,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造林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
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关键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法。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


资料),引 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 惜之情深深地
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
65岁开始在晋 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
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 的波
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
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 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
的画面,喻示
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
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
民买了一 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
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
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 自己的一生
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
我不由得想到了─ ─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
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
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 保护环境的奉献精
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
份感动,让 我们
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 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
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
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 )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干旱
大环境 霜冻 险恶
沙尘暴
创造奇迹:绿洲——“青山不老”
老者一人
小环境 五人离世 艰苦
老伴过世




口语交际 习作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
密不 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合理的建
议,写一份建议书。
3.看漫画,写感受。
过程与方法:
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
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
身环保、关爱家园。
教学难点:
1.写一份建议书。
2.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 /p>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
的数字,以及今年重 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
的不良行为。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身边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围绕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 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
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
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 围环境休戚相
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
坏环境。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 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
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 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


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二、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
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
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
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状况,对于铺张浪费、随意破坏的
行为该如何制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看漫画,写感受。
2.看图写话
教学重点:
明确本次习作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本次习作要求,按要求进行习作。

一、看图激趣


1.老师出示几幅漫画,学生看后谈自己的发现。
2.看了这几幅漫画,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小结:是呀,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之后,往往又发人深
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通过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
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引导看图,明白图意
1.咱们书上这幅漫画也很有意思,同学们自己看看,仔细观察:
图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
么关系?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2.作者画这幅漫画的意图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讥讽什么?
学生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咱们来关注这句话:“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到底“虫”
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 这虫到底是什么?
4.由这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同学
全班交流。
三、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本次习作可以根据漫画的内容,写自
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也可以写自己搜集
到的有关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的其他漫画。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画,交流图意。
四、试写初稿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


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如果课 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
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 ,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习作修改评议
教学重点:
明确修改习作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习作,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
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一、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时的步骤:强调大声读,不读就不能发现问题
第一遍: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试着把句子改具体、生动。
二、小组合作评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完成初稿后,学生在自改、
互改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习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
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
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四、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五、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
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 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六、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回顾 拓展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 际作进
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加深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熟读、背诵,鼓励学生课外收集相关句子,领略环境保
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3.读懂故事,谈启发,联系课文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回顾、拓展交流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引导回顾,交流收获。
2.引导熟读、背诵,收集相关句子。
3.引导读故事,谈启发,联系课文拓展。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读、议结合法。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交流平台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一、复习导入
1.快速浏览本组四篇课文,想想本组课文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让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2.交流:
作者一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
密切关系, 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
来,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
《 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
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 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
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师:本组课文, 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
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让我
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
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 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
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总结: 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
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 进去,又想开去,
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 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小结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积累环保标语,领略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2.读懂成语故事,讨论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
读故事,谈启发,联系课文拓展。

一、导入

企业调查报告-曹刿论战


澳际留学-温州中考


勿施于人-重阳节的意义


考核办法-小年祝福短信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感恩老师的诗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院-歌颂老师的散文


欧洲股市-中学生入团申请书


习俗作文-对口高考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