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红河学院选课系统-管理失职检讨书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篇一:端午节 活动资料】
(一)搜集资料,了解端午节文化(时间:班会课及课余时间)
1、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
又与“午”相通,按地
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
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
五,故称重五,
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
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
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
午节的来源,时至今
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
起于三代
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
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
域,我国民众把端
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
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
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
的提示才用楝树
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
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
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
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
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
、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
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
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
于一 种信仰,即:五月为“ 恶 月”
,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
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
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 生,在没
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
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
俗,如今这
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
龙舟等习俗仍然流
行 。
3、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
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
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
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
七日
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
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
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
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
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
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
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
胥
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
子胥。
4、了解端午节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
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二、“端午知识大比拼”知识竞赛(周三活动内容)
在前期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端午知识大比拼”的知识竞赛活
动。
每个班分为“粽子”“龙舟”“艾草”“ 菖蒲”
“香囊”五队,竞赛形式
为必答题和抢答题。
根据得分情况最后智慧小队、团结小队、文明小队、勤奋小队。
三、“创意粽子寄先人”小小创意粽子制作。(周三活动内容)
用橡皮泥等材料自己制作充
满创意的粽子,了解了端午的大体知识
后,动手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听屈原等先人的故事,学习和继承他
们从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
仰之情。
根据制作情况评选“最具创意的粽子”
附:端午节知识竞赛内容
必答题(小组内成员轮流答题,组内可以互相帮助)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秦国 b、楚国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b、祛瘟解毒c、避邪驱瘟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
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a、晋代 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
午节食品?( )
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
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
br>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就有了。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
原杯”龙舟赛。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
子还表示( )。
a、幸福吉祥b、治病防身c、避邪驱瘟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
状,被称为( )。
a、粽子b、米果 c、角黍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
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
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a、踏春b、遍游c、郊游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
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
a、防病 b、避邪c、幸福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 )节日的习
俗。
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
a、 陆游b、梅尧臣 c、刘禹锡
d、李之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
酒
话升平。”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 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
一句是什么?(
)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
吃粽子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19、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
a、重阳节 b、青年节
c、元旦 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
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 )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
)地区的端午习俗。
a、贵州 b、四川 c、云南 d、湖南
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 )成语
也是源自端午节。
a、以毒攻毒 b、以恶制恶 c、夏日可畏 d、长虺成蛇
28、古人称五月为:( )
a、红五月b、恶五月 c、毒五月
d、百毒之月
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30、屈原投( )江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d、汨罗江
31、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
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
a、竹子b、芦苇 c、甘蔗d、高粱
32、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
手儿痒。( )
a、粽子 b、包子 c、芋头 d、竹筒饭
33、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
白浪。( )
a、棉花b、芦苇c、高粱 d、杜鹃花
34、公元前(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
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
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
下了绝
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
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a、268 b、278 c、288 d、287
35、《 端 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
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是()
a、文 秀 b、殷尧藩c 、张建封d、李静山
抢答题(小组之间进行抢答,以下题目的答案不知一个)
36、端午节又叫(
)节?
a、午日节b、重五节 c、浴兰节
d、女儿节e、天中节
f、龙日
【篇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仪式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亦称“端阳”“天中节”、“女儿
节”、
“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地腊节”、“蒲节”、“重五节”等,
与春节
、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当代社会已
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节日,日本的端午节即传自
中国。 关于端午节的
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
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
法,即辟邪说。因为在其他传说产
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
,端午节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
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黄涛认为,
拨开古人笼罩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
光来看,古代端午
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
艾蒿、菖蒲”“饮药
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
“赛龙舟”,由于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
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
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 疫、卫生保健
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
一项很有气 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
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 中国人传递爱国
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
午节具有增进 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第一,从总体上说,端午节活动体现的是关爱生命的主 题,是卫生
与健康的主题。各种个人配饰、居室装饰、特色饮食和赛龙舟、走
亲戚的活动,都是 关爱生命的表现。艾蒿、菖蒲、雄黄的各种运用
是要维护生命,粽子的性质表示调和阴阳,赛龙舟是通过 体育竞技
磨砺与讴歌生命力,妇女回娘家探亲是生命报
本、感谢生命之源的仪式。
第二,在社会历史层面,端午节传承的是对于高于个人生命的社 会
价值的信念。值得用个人生命去实行的社会价值包括爱国主义,但
是并不只限于爱国主义。人 们代代传说,屈原以生命表达自己对国
家的忠诚,对自己的操守、人格的坚持,所以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
争时期把这种精神提炼为爱国主义,这一内涵就很快成为社会的共
识。这实际上是关爱生命的主 题的一种发展。生命可贵,值得采取
各种手段加以珍惜,但是对于一个社会,还有比个人生命更高的
价值,有时候,为了这些价值是应该牺牲个人生命的。
第三,在日常生活 层面,端午节是一个表达亲情、进行社交的机会,
其节日氛围的主调是热情和激动。妇女回娘家,订婚的 人家送节礼,
有情的男女送绣品(如香包、手绢、鞋袜)传情,一个地区的村子之间
赛龙舟,把 整个地方营造得热情洋溢,甚至情绪激昂。端午节还真
是一个娱乐和参与指数都比较高的节期,是一个小 孩有得玩,青年
男女有得盼,媳妇有得闲,男子有得闹,大家
有的看的节期。
说到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为端午节加上新义。在我们国家,
这一天也纪念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先辈,纪念为国捐躯的先烈,成为
一个非常传统的
节日。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若放在文学艺术上,是创作的最高
境界,无可厚非。“继承不是创造;叛逆未必就是创造,但创造中必包
含叛逆,甚至叛逆是创造
之始。”吴冠中绵密的分析令人信服。但在
现实生活中,“九死”,
不惜任何代价追求达到目标,不免流于极端,“一死”足够了。
? 1、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
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
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
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
月五日划龙舟以纪
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
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
独木舟,做竞渡游戏,
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
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
“筒粽”。其由来已久
,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br>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
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
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
洗粽叶、包
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
南方则有豆沙、
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
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而且流传
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
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
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
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
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
驱瘴。
4.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
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
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
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
爱。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
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
,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
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
而
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
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
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
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
之画
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6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
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
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
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
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
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
br>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
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
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
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篇三: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小学作文)
摘要:端午节农历为五月初五,2012年端午节即将到来,中国端午
节有很多习俗,如吃
粽子,赛龙舟,小编整理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资料,与大家分
享。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小学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已经被很多人所遗忘。端午节的来历
是什么?端
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的来历是很多学生关心的话题。饭菜网为您
介绍关于端午节的
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
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
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
传
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
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
公
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
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
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
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
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
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
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
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
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
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
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
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
像,挂艾叶菖蒲,赛
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
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
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
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
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
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
除
祟之用。
挂艾叶菖
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
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
虎形或剪彩为小虎,
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
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
去,于是有许多人
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
竞渡之起源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