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简介
教育部部长-阜阳一中分数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简介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五年
级教材,对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
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
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做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
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
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
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
”“口语交
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
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
安排“资料袋”三次,安
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
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
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
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
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
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字
量。故从本
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
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
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
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
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
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
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
一
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
多
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
轻
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
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
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
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
后面的学段
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
上升的,前
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上册教材,既注意落实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
为了落实
一以贯之的目标,首先在选文上下功夫,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
作课文,使
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
材保留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少年闰土》
《我
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
材
还增选了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伯牙绝弦》。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精选了律诗、词、散曲以及十四行诗、儿童诗、诗话等作为阅读材
料,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关于“诗”的综合性学习中,对诗有一些感性认识。还在“回顾 拓展”中系统地
编进了
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
化。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爱国主义(“祖国在我心中”专题)、关爱
他人(“心灵之
歌”专题)、环境保护(“珍爱我们的家园”专题)、艺术情操(“艺术的魅力”专题)
等方面的专题。为了提高
感受力,培养想象力,编写了“感受自然”专题。这一组中的课文,大多有别于
一般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想
象丰富,表达方式独特,有的甚至有“物我两忘”之境。在第
三学段安排这样一组课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设置了以“了解诗歌”为
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轻叩诗歌的大门”。另外,
上承五年级上册以人物为对象的专题“走近毛泽东”
,本册教材编排了第五组“初识鲁迅”。鲁迅既可谓文坛
巨匠,又可谓一面民族旗帜,能借助文质兼美的
一组课文,让小学生尽己所能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
不言而喻。
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
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
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
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
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
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
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
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
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
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
课文时能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
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
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
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
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
联系的整体。
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第六组除外)分为两个自然段,激发学习兴
趣、点明学习专题,
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
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
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
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口
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
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五组“初识鲁迅”。
本组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
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
刻的句子。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课例:第一篇
课文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断《少年闰土》,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
后三篇是从
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安排有“阅读链接”:两个片断,第一个片断语
言精炼
、传神,可谓抓人物特点的范例;第二个片断与课文内容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
文内容
的补充。《一面》前的连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
应;《
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内容相关联。口语交
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第一次相见
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
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回顾本单元的
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话题的设计,与
课文内容是有关联的,比如《少年闰土》《一面》。习作内容有
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
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
写,写事为主体,亦可表现人。
交流平台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
观
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
完
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本册教材联系教学实际确定各个专题在教材中
的位置,关注各个专题及课文的内在关联,使整本教材成
为一个整体。如,根据我国国庆节的时间和大部
分地区的教学进度,将“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小综合”专题
安排在第二组,便于教学,并将“大综合”
“轻叩诗歌的大门”安排在后半学期。本册“大综合”以了解诗歌为
中心,“诗歌朗诵会”是主要活动之
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特意在“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专题中选编了
朗诵诗《中华少年》,朗诵是这
篇课文的主要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诗歌朗诵知识。“初识鲁迅”专题
选编了《有的人》这首诗,
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诵”的学习要求;本专题也放在了“大综合”专题前,有利于
知识的迁移,便于“大
综合”中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
既成为教师的“教
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
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
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
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
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
、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
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
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
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
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年、
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
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
、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册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形式亦比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
,
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中的提示性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
拓
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口语交际话题方面,有与专题内容相关的,也有意识地安排了指向技能的。与专题内容相关的,如,
“珍
惜资源”“讲关于动物的故事”“身边的艺术”;与口语交际技能相关的,如演讲(第二组“祖国在
我心中”学习
汇报会中的一个供选择的内容)、辩论、朗诵(第二组、第六组涉及到的内容)、“劝阻”
。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也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应用文。记实作文主要安排在第
三组、
第五组、第八组,分别是“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用一两件事介绍小伙伴”“学习艺术过程
中发生的故事
和感受”或写“一件艺术品”、“一次艺术欣赏活动”。想象作文有:第一组,把自己想象
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或
听音响讲想象到的、感受到的;第四组,借助漫画写感受或编故事;第五组,根据材
料扩写;第七组,根
据图片报道写故事。应用文分别安排了写演讲稿或读后感,写建议书以及写简单的活
动总结。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教材中的提示性文
字,首先对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给予提示、指导,或从生活实际谈起或从情境引入,
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
路。如,第一组,其中一个角度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教材提示学
生“可以把自己当成
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
变化的,想象它们眼
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如,第三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教材注意把生活
中的现象与课文内容
结合起来分析辩题,提示辩论内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还对辩论应当怎样进
行给予了明确指导,
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材根据阶段性目标,注意明确要求。关于这一点,习作
内容体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具体地说:
第一组结合本专题的读写点,突出了写“感受”的要求;第二组安
排了综合性学习,提出“运用搜集到的资料”,
可以看作是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可以看作是学习要求。如
果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第三组,写“体
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对于“真情”“感动”“
关爱”等主题的习作,前面有几册教材曾做过安排,本册教材
就这类主题,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
,当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侧重点不同,难度相应地有
了提高;第四组的看图作文,明确要求写出
“理解和感受”;第五组的续写,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
具体”;第七组的根据图片报道习作,
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八组则提示学习运用课文
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与前几册一脉
相承,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进行,要
求学生
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
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首先在导语中提
出学习任务──以“了
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
海拾贝”“与
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在这两大板块中,分别提出活动建议,提供若干必
读材料。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搜集诗歌并进行整理、欣赏;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
编诗集
和进行诗歌知识竞赛。最后,提出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
培养贯
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
学习成
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
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材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编写注意
把
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首先表现在精心编排“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
开展
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
,引
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
活的
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也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
的学习引
导课外阅读,“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引导学生
读整本的书。
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
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
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
最
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
的
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
,
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
来,
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
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
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
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
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
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
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
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
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
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
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
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
抽
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
识
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
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
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
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
到以上内容。学习《少
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
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
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
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
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
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
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
务之一
,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
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
本册教材
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
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
学仍要重视
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
书中学习、思考,
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
如何教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
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
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
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
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
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
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
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
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
利用
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
如,
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
归纳
,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
到课
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
学生
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
系。
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
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
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
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
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
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
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
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
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
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
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
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
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
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
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
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
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
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
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
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
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
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
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
“
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
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
br>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
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
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
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
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
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
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
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
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
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
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
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
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
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
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
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
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
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
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
文,要根据课文
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
读课文的教学既
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
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
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
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
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
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
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
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
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
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
际提
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
际,
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
的内
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
激
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
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
br>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
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
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
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
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
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
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
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
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
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
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
排在了一起。二是
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
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
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
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
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
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
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
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
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
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
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
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
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
修
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
习
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
学生观察
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
的练习活动。
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
“小练笔”以学
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
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
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
有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
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
把
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
描绘
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
解相
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
教给
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
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
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
,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
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
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
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
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
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
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
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
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
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
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
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
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
排的
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
各部
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