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詹天佑》课文

别妄想泡我
52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3: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法制报告会作文-教师见习期工作小结


人教版六年级上《詹天佑》课文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
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
国的工程 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
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帝国主义国
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 权,想进一步
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
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 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
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
要挟(xié),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
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 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
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 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
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
们可争 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
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 程师还
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ōnɡ)关到八达岭,
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 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
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
成不了的。
第 1 页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 务,马上
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 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
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
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
多’这类 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
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 定
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
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 ,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
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
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
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 条
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些外国人要讥笑,还
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
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 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
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
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
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 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
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
居庸关 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
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 凿。外
第 2 页


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 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
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 字形线
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
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 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
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
车头推 ,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
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 (jùn)工了,比原计
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miǎo)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
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 佑的塑像。
《詹天佑》知识点
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
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
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 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
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 热情的工
程师。他深知,他所承担的工程,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
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是 一条争气路。如果修得不好,不
第 3 页


但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的工程 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
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
心,所以 一定要把它修好。
2、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精密,不能有一 点儿马虎。‘大概’
‘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
之口。”
这句话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
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 4 页

情人节快乐英文-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无什么无什么的成语-光棍节打油诗


宁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感恩母亲节手抄报-讲笑话


波斯语-腰鼓队


哈尔滨东方学院-大一上学期总结


驾照考试改革-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山东高考成绩查询-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