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小结

萌到你眼炸
791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3: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济南市教育局-日记100字大全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小结

1 草原

一、生字组词

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

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

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

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

蹄tí(牛蹄、马蹄、蹄子)

腐fǔ(豆腐、腐败、腐烂)

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

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


二、多音字

行(háng)(一行) (xíng)(行动)

勒(lè)(勾勒) (lēi)(勒马)

蒙(mēng)(蒙骗) (méng)(蒙受) (měng)(蒙古族)


三、近义词

渲染—烘托 热闹—喧闹 明朗—晴朗

奇丽—瑰丽 疾驰—飞驰 回味—体味

境界—境地 拘束—拘谨



四、反义词

迂回—径直 拘束—自然 洒脱—拘谨

舒服—难受 羞涩—大方


五、理解词语

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拓展

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

青山绿水、 披红挂绿、绿盖叠翠


七、句子解析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
的 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
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 面,以
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
青草鲜嫩 ,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
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 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
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 会惊叹,并产生舒服
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
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 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
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 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
风光的感染力。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 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 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 艳的服饰,飞驰
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美。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
点?

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
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 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


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 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把迎接< br>的人群比作彩虹呢?


因为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忽然,像被一阵 风吹来的”,“马疾驰,像一
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些都说明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体现出了蒙 汉情
深。


5.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
< br>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情款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以
看出蒙古族和汉族 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6.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 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
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 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九、课文主题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写了草原的美丽景
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十、教材课后习题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 会到了“蒙汉情
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人民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
敬酒、唱歌、表演 ,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
分难舍。


示 例: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可是有一天,
他们家要搬走了,我们都很 难过,甚至哭了一场。在他离开的时候,我们互送了
礼物,我们相信一定还有相见之时。


十一、小练笔

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蓝天下面,满眼 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
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
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 像神话故
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
花,宝 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阔、美丽描写,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 丁香结

一、生字组词

缀zhuì(点缀、连缀、后缀)

幽yōu(幽雅、幽静、幽美)

雅yǎ(雅致、雅观、雅俗共赏)

案àn(书案、教案、图案)


拙zhuó(手拙、笨拙、拙见)

薄bó(淡薄、单薄、厚积薄发)

妩wǔ(妩媚、妩媚多姿)

媚mèi(明媚、媚俗、千娇百媚)

糊hú(模糊、糊窗户、稀里糊涂)

苞bāo(花苞、苞蕾、含苞待放)

襟jīn(衣襟、前襟、大襟)

恍huǎng(恍然、恍惚、恍然大悟)

怨yuàn(抱怨、怨恨、任劳任怨)


二、多音字

糊hú(糊涂)hù(糊弄)

担dān(担当)dàn(担子)

薄báo(薄片)bó(单薄)bò(薄荷)


三、近义词

茂盛—茂密 格外—分外 仔细—认真

分辨—辨别 梦想—理想 确实—的确


四、反义词

茂盛—稀疏 仔细—马虎 笨拙—灵巧

平淡无味—有滋有味



五、理解词语

朦胧:不清楚;模糊。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参差:不整齐,不一致。

窥着: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愁怨:忧愁怨恨。


六、词语拓展

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绿草如茵、黑白分明

五彩斑斓、花红柳绿、绚丽多彩

姹紫嫣红、青红皂白、灯红酒绿

七、句子解析

1.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 在夜色中也
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这段话主要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 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它独特的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 /p>


2.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
彩仿佛流动一般 ,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写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 、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
不同形态。


2.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丁 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
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 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3.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4.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 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
么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
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 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
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5.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
义是人生中不顺 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
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 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九、课文主题

作 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
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 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
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 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十、教材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生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 校园等。颜色:白色、紫色。气味:淡淡的
幽雅的甜香。形状:“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 多簇花开满一树”。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
的“积雪”指什么?你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积雪”指簇簇白花堆叠的丁香花。从下文中的“雪色”“香气”等词 语可以看
出来,雪是没有味道的,“我”却闻到了香气,说明这并不是真的雪,而是盛开
的簇簇 白色的丁香花像极了团团白雪。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 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了香确 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雨
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 雨连
在一起”?)

具有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吸引人)的特点。雨中的丁香呈现出 与平时不样的景象,
给人一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让人仿佛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
美,所以这样说。< br>
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台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作 者面对丁香,一反古人的情感,并不是一味地哀愁,更没有产生抱怨生活的想
法,而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 的领悟。作者认为,人生中的问题永远存在,是解不
完的;正因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无味。当身 处困境,面对棘手的问题时,
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既然人生中的问题解决不完,何不乐观豁 达一
些呢?再者,人生的意义或乐趣也许就是在不断地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平顺的路 固然好走,可也失去了行走的快乐。

3 古诗三首


一、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 260多首,
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
园 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
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 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
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
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二、生字组词

德dé(美德、德行、品德)

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

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


三、多音字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四、译文
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 垂在树林后边,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2.《六月二十七 日望湖楼醉书》: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
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 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
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br>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边传来一 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
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 雨,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
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五、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 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
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 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 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 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
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 、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
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br>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课文主题

1.《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 情怀。全诗
的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 br>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
雨、风、湖水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 诗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
雨、风、湖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br>
4 花之歌


一、多音字

冠guān(鸡冠花)guàn(冠军)


二、理解词语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摇曳:摇荡。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三、近义词

苍穹——天空 孕育——养育 摇曳——摇荡

硕大无朋——庞然大物 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四、反义词

摇曳——静止 硕大无朋——小巧玲珑

孤芳自赏——自渐形秽


五、词语拓展

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花枝招展、火树银花、姹紫嫣红

万紫千红、鸟语花香、花团锦簇


春暖花开、繁花似锦、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百花齐放


六、句子解析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 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
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 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
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 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
景。


4.我在原野上 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 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
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
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 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
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 鼓掌。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
理,人类 尚未完全领会。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 人
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
这就是诗人的 真正意图。


七、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 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
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请将有关句子画下来。

“大 自然的语言”、“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清风
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 凝视中醒来”“饮朝露、听鸟鸣”等等,都是作者
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花的形象,渗透了积极乐观的生 活态度。


3.交往的“礼品”是什么呢?

在之后的句子中做出 了解释:“婚礼的冠冕”“最后的祭献”,以清新的笔触写
出了花在生活中的用途。


八、课文主题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 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
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
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焕然一新的意思-祝福高考


副乡长-入党谈话内容


单身证明格式-密云二中


藿香正气水的作用-教师转正申请书范文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作文-诗歌小报


宁波会计继续教育-技能专长


上升星座是什么意思-朋友祝福短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分数线-低保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