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别妄想泡我
543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3: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米兰理工大学-感恩祖国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 br>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
闰土》《好的故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
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 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
点。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 表达自己的情感。《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
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 ,表达了“我”热爱劳
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 br>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
和追念。《我的伯 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
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
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
借助的资料。如,《少年闰土》一 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
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
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
简介,《有的人》可 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内容



24.少年闰土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学生熟读课文,学
习概括课文内容,对作
者当时的心情有直观
感受。
2. 分析课文,抓住关
键句子把握主要内容,
归纳
人物形象。

课文讲了“我”和闰土相处的过2
程中,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
看瓜刺猹、雪地 捕鸟、海边拾贝、
看跳鱼儿,刻画了一个机智勇
敢、可爱活泼、聪明能干和知识
丰富的 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
“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


情。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
我当时的心情。

25.好的故事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2 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
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
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 br>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
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
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26*.我的伯父
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1
生 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
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
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
之情。


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

习作 学习作文前先构思,认真审题,1
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写真实。


语文园地
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
学会拟题目的技巧;学会分析词
语;了解柳体的特点;积累鲁迅
先生的四句名言。
课文以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两种1
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
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
格。

1. 引导学生朗读课
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
者的心情。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关 键句子,想象
鲁迅先生的作为,感受
鲁迅先生的形象,体会
作者的情感。
分 析对比手法,拓
展诗句描述的内容,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
诗人情怀,培养学生鲜< br>明的爱憎感情。
作文前,提示构思方法
和审题技巧,以范文为
例,教学生写出 生动具
体,情感真实的文章。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
际先感知,增加感性认
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
运用。


课题

少年闰土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
个勇敢机智、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
情。
教学

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

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
难点
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熟读课文。
2. 重点感悟四件稀奇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看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和

导语首先从激发
设计意图

有关与他的故事。(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 识一位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看
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课件出示1: 课题】(板书课
手,
题: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过哪些鲁迅写的作品
既帮
师介绍鲁迅:【课件出示2】鲁迅(1881~1936) 中
和有关他的故事,
导入

助学生积累有关语言
( )
国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
又自然地过渡到
分钟

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
材料,
课文内容中去。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

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

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

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彷徨》

《野草》《朝花夕拾》等。



二、 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 意。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
新词。抄写出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难以
理解,哪些 需要提醒注意,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
情况而定): 【课件出示3-6:词语图片】祭祀 忙月 秕
谷 鹁鸪……
2.老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




对于不常见的字
词进行交流,有助于帮
助学生理解生字新词,
可以锻炼学生的 自学
能力。
后的习题,以及对课文的印象,确定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

(讨论,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件稀奇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2)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3)根据单元目标,找出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采


新课

教学


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分钟

(4)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鲁迅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


也比较长,读课文时。请同学们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例。

3.划分课文层次:【课件出示7】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


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


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

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捕鸟,

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


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学习关于闰土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
出示:【课件8】“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
事……”




让学生自由选择
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
(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 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
习方法,是对学生个性
是指哪些?闰土的什么事给你留下的印象 最深?引入第
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
四段的学习。
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
师引 :快速读课文第四部分,看看讲了几件事?(师板书:
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活
雪地捕鸟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看跳鱼儿)
力才有可能在学生的
说说“稀奇”的意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稀奇事?
身上迸发。
(3) 说说你准备怎么学习这几件事?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有感情地 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
(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出示:
【课件9】雪地上捕鸟 瓜地里刺猹 海滩上拾贝 海边看

(4)让学生选择以上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用上学 习记
号,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伙伴进行交流。可以按课文的顺
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 欢的事先来学。(选择
学习内容)弹性填空:闰土是一个 的人。
四、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①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闰土啊,你会捕鸟吗?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师: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地朗读。
②有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
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猹”时要读得轻一 些,读出当时
的情境,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学生评价。
③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用课文中的
话来说。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
结及拓
很佩服这位农村少年,他竟然会做那 么多事情,有机会看
展延伸

见那么多的事物,让人羡慕。
( )
作业:1.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的遍
分钟
数。
2.读课文,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贝壳 ( )地刺去 盼望( )
( )的经历 ( )地逃走 支起( )
( )的圆月 ( )地离去 撒下( )
( )的西瓜 ( )地觉得 知道( )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 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少年闰土。我们也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美丽 狠狠 过年 有趣 匆匆 竹匾 明亮 伤心 谷物 甜甜 隐隐 道理
二、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沙地上种着西瓜。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
怎能不让我羡慕?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不能不让我羡慕。 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真
让我羡慕啊!
三、1.因为闰土是闰月生的,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虽然闰土回家去了,但是我还
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第二课时

1.自主背诵,积累第1自然段。
教学

目标

2.学生争议,教师调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内
心的情感。
3.自主迁移,抓住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教学意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在帮助学生初步懂得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件稀奇事,“我”对哪件学习要善于抓重点、抓
( )分
事印象最深,为什么?(是瓜地刺猹,因为课文一开要点,使学生在交流中


始就写,而且写了两处,写得最详细。)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树
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新课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试读第1自然段。
教学

( )
(启发引导: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猹?)

分钟


(2)出示有关课文图片的课件,仔细观察,用横线

二、想象情景,自主背诵


画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插图的?
(3)自由练读。
(4) 回忆背诵的方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种背诵
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第一段背下来。
(5)指名让背得最快的同学介绍背诵的经验。


潜移默化中指导
了背诵方法,使背诵的
指导有的放矢,背诵的
效果由此可现。
(6)全体尝试背诵。

过渡语: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


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

关的句子。
三、出示句子,引导理解
1.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件10】“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
出示句子: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
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质疑问 难。根据句子,你有哪些问题?(他们
指谁?“四角天空”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怎样 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教学,学生在教
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教
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
学生独立自主 学习和
合作讨论为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质疑、
(4)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他们”指的是作者
探究,讨论问题和自由
往常的朋友。“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 br>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
爷们生活圈子小,知识面狭窄。这些话表达了“我”
过个人、小组 、集体等
对闰土的广阔生活天地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得出结论:
“我”:书本知识丰富。
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
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
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少年闰土: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见多识广 热爱自然


(板书)
四、分析外貌,了解作用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外貌与生活环
境有什么联系?

教师是学习的引
2.教师读:“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导者,而不是 说教者。
子……”让学生仔细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紫色、小通过对人物外貌的对
毡帽、银项圈 )用铅笔轻轻画去,(训练学生的听力)比朗读,学生也能仔细
对比着读,仔细品味与课文有什么区别。 品味文本的内涵,正所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谓:“得法于课内,得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意于课外。”
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
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两相对比,自主迁移


过渡:“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
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
少年闰土之间还有哪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
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是
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 ?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让学生动笔写写
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我”的 外貌,既源于
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文本,而又超越文本,
从读到写,不仅拓宽了
语文学习 的内容、形式
和渠道,也增强了学生
(5)选择学生写的片段介绍:“瞧!那不是地主家在广阔 的空间里学语
的小少爷吗?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文、用语文的能力。
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脖子上挂着一块小
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儿
精神……”
(6)说说为什么样写?有什么好处?




6.结课,拓展。
7.选做题:
(1)“我”与闰土分别之后,会不会再见面呢?三


作业内容的开放,< br>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想象一下,可爱的
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
闰土会变成什么 样?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 )
分钟
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
出示:【课件11】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
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
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
仅能从文本中寻找答
案, 还会在生活中有新
嘴,他就是闰土。
——节选自《故乡》
的发现。
想一想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会变
成这样?
(2)以小组为单位,自主 选择伙伴,进行研究,寻
找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研究少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
么大的变化?课后 写一份小结。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板书

内容

海边拾贝 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 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 热爱自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句中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素: A. 颜色单纯;不艳丽。B.本来的,事物的基本成分。C.向来;素来。D.蔬菜、
瓜果等食物。
1.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2.这块布很素净。( )
3.妈妈爱吃素。( )
4.这种食品色素含量很高。( )
新鲜: A.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B.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C.色彩


新而 鲜艳。D.新奇,稀罕。
5.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
6.清晨,田野的空气很新鲜。( )
7.营养专家呼吁人们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
8.教师节,我为班主任王老师送上一束新鲜的花。( )
二、按课文填空。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向一匹猹( )地刺
去。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 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
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 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
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 神佛面前许下愿心,
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 是不
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并给各层添加小标题。
第一层: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从文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_”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闰土的急切盼
望之情。
(2)“飞跑”一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 “我”得知闰土到来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
(3)对闰土 外貌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5.根据这段文字,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一、1.C 2A 3D 4B 5.D 6.B 7.A 8.C
二、深蓝 金黄 一望无际 项戴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尽力
三、1.“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 2.……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套住了。‖
他见人恨怕羞…… 第一层:“我”对闰土的盼望之情。 第二层:闰土的外貌描写。第
三层:“我”和闰土的交往。 3.这可见他的父亲……套住了。 4.(1)日日盼望好容
易 (2)激动、兴奋、急切 (3)紫色圆脸 头戴毡帽 项戴银圈 5.健康朴实
的海边农村少年。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
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
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 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
念之情。
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 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
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 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
“( )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 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 凸现少年闰土的
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
生当做 课堂的主人。
我认为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 兴
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
交流 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
学生的,学生是课堂 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
主站起来。
当然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
课文内容。反思之后,我 要再设计,尽量做到脉络更清晰,主题鲜明。
总之,教学中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 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地
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想到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对这篇课文充 满了热情,
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 乡》。文中的“我”是
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而
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
奇的事,都是我 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
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 不满。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
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 法,使人物形象
鲜明,呼之欲出。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
农村少年形象。
【作者介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
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 最
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
者,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
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
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 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
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 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
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 占
最大领土的作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
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
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 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
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
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
曲,造成人与人 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
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对号入座(选择词义,填序号)。
仿佛:①相似,差不多 ②犹如,好像 ③似乎,可能
1.闰土和我仿佛年纪。( )
2.这天,仿佛要下暴雨。( )
3.那湖水绿得仿佛是一块碧玉。( )
端详:①仔细地看 ②详情 ③端庄安详
4.他拿着照片,仔细地端详。( )
5.想知道真相,请听我细说端详。( )
6.他文明有礼,举止端详。( )
二、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亲切 亲密 亲热
1.我被老人( )的话语所打动。
2.他平时待每个人都很( )。
3.她们俩关系( )得像一对亲姐妹。


珍藏 保藏 收藏
4.他平时喜欢( )一些手工艺品。
5.这封密信,他一直( )了近20年。
6.我的书房里( )着一件特别的礼物。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少年闰土》节选自__________的小说《_ _________》,文中回忆了闰
土给“我”讲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是____ 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
2.闰土生活在“__________”,而“我”生活在“__________”;闰土是< br>一个“__________”的儿子,“我”是一个“__________”;闰土________ __,
而“我”却__________。环境不同、阶层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
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
____________ __。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 了才好,我们沙地上,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
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
鸡,鹁鸪,蓝背 ……”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便:__________ 缚:__________
2.根据对“捕鸟”的介绍完成填空。
捕鸟的时间:__________ 捕鸟的地点:__________
捕鸟的方法:(填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对“捕鸟”交待得非常清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课外搜集鲁迅的作品或写鲁迅的文章,认真阅读后与同学 、老师交换一下你
对鲁迅的看法,然后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几句话并当众读一读。



参考答案
一、1.①2.③3.② 4.①5.②6.③
二、1.亲切 2.亲热 3.亲密 4.收藏 5.保藏 6.珍藏
三、1、鲁迅 故乡 看瓜刺猹 雪天捕鸟 海边拾贝 观看跳鱼 看瓜刺猹 勤
劳能干,见多识广 2.海边农村 高墙大院 忙月 少爷 年多识广孤陋寡闻
对丰富多彩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1、就 绑 2、雪后 沙地上 扫、支、撒、看、拉、罩 什么都有 3.(1)
说明自己对此记忆深刻(2)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
五、略




课题

好的故事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教学

目标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

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

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话题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
导入

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
( )
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
分钟

一个充满 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
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
事……【课件1:课题】(板书:好的故事)

二、写作背景
【课件2】




设计意图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

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

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 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
学生在了解鲁迅
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 暗,憧憬
的基础上来学习鲁迅
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
的文章,会对文章有更
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
深刻地理解。< br>
新课

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教学


四、初步感知

本课词语在平常
)分钟

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课件3】
出现得较少,因为这篇
膝髁: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
文章的写作时间是
膝盖骨。
伽蓝:佛寺。
1925年,离现在比较
许多说法和现在
皱蹙:蹙:收缩。皱 着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久远,
瘦削(xuē):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霓色:虹的一种。
2.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课件4】
不一样了。所以,有必
要拿出时间把这些词
语弄明白。


(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


故事。

3. 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

(板书:梦境 乌桕、新禾、野花…… 农夫、村妇、村

女…… 天、云、竹……)

五、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
小组合作,把文章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的结构弄 清楚,有利于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
下一步对全文中心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
理解和对重点内容的
时又展开去, 以至于无穷。
探究。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


括一下。【课件5】

(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

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

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

定。

2.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

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明确)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

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

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对
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
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 ,,作者是怎样将这
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
昏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起来,次第写到“蒙眬”“闪
烁的日光”“清楚 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
对课文中含义深
刻的句子来深入探究,
才能真正 走进作者的
情感世界中,对文本的
解读才能更深一层。



子撕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
里的凝视与沉醉,完成了一 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板书:现实——昏沉的夜)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ōng hé chéng bì dànɡ yànɡ huǒ yàn shùn jiān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综( ) 搁( ) 萍( ) 藻( ) 掷( )
踪( ) 阁( ) 苹( ) 澡( ) 郑( )
三、按照要求写词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扩号内。
吵闹—( ) 平静—( ) 肥胖—( ) 整齐—(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扩号内。
优美—( ) 迷糊—( ) 摇荡—( ) 瘦弱—( ) 猛然—( )

【答案】
一、
综合 澄碧 荡漾 火焰 瞬间

二、综(综合) 搁(搁置) 萍(浮萍) 藻(绿藻) 掷(投掷)
踪(跟踪) 阁(阁楼) 苹(苹果) 澡(洗澡) 郑(郑重)
三、1.
安静 动荡 瘦削 凌乱

2.
幽美 昏沉 荡漾 瘦小 陡然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2.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回顾旧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知,衔接下文。
( )分
的大概,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理解课文。





1.【课件7】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

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


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赏析: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


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
二、重点赏析
的飞动着,同时又 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表现
出了鲁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
的成为本 文的文眼。
2.【课件8】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
把重点句子的理
解 与全文中心的把握
结合起来,学生既可以
从重点句子中看出作
者的写作意图,又可以< br>新课

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
教学

从全文中心意思着眼
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 )
来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分钟

赏析:“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
相得益彰。
思想感情也产生一种层次性的变化——先是在昏沉

的夜里恹恹欲睡,再接着,“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

的故事”,然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


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都在表达“我”的感情在美

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

3.【课件9】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
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 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


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赏析: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暖色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

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一种精神慰藉,更是


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

逐渐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了

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板书:美丽、幽

雅、有趣)
三、写法探究

探究文章写法,可
1.“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现实——梦境——现实)
以学到写 作经验,指导
文章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在这情结中,
今后的习作。
以渐渐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

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板书:现实——梦境——

现实)
2.结尾处意义深长。
作业内容的开放,
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
“我真爱这一 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
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
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 见昏暗的灯光,只见
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
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
仅能从文本中寻找答
的哀愁。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 )
分钟

四、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
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 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
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
和对“昏沉的夜 ”的憎恶。
现实

乌桕 新禾 野花……

的 梦境:美丽、幽雅、

农夫 村妇 村女……
事 有趣


天 云 竹……



现实



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
的发现。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雅( ) 综( ) 澄( ) 苹( )
稚( ) 踪( ) 橙( ) 萍( )
馅( ) 消( ) 郑( ) 徒( )
焰( ) 削( ) 掷( ) 陡( )
二、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三、品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 烁的日光,井水里的萍藻游鱼,
....
一同荡漾。
..


四、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答案】
一、优雅 幼稚 错综 行踪 澄碧 橙子 苹果 浮萍 肉馅 火焰 消灭 削弱 郑重 投掷 徒
弟 陡坡
二、共分四层:(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13)“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三、倒影表现了大面积的, 相对静止的景物;夹带则表现了斑斑点点的动态;而荡漾则表
达了作者对河水、对水乡浓浓的、沉醉的爱 ,那河水就像醇醇的米酒,荡漾在作者的心头.
四、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 .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
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 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
究会照亮大地的。


教学反思
《好的故事》 这篇文章,比较难懂。我的教学思路是尽可能地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的方式,在再三品读文本的基础上 慢慢引出先生的精神,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看到文字背
后的先生。
课堂教学设计分下面的 步骤进行:1.了解鲁迅先生和《好的故事》的创作情况;2.
初品课文,交流第一印象;3.细品课文 ,初步探究“好的故事”;4.深入文本,共析“倒
影”;5.体味“昏沉的夜”,由品读关键句入手抓 住其特点;6.深入探讨“深暗的夜”,
探究背景,体味鲁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态度。
设 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践了教师“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学生对这样
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也 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学习了解了写法,弄清了重点句子的含义,
总结出了鲁迅先生的复杂情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 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
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 的实现还是不
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虽然如此,它也时
时 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
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 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
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 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
的理解。“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 的
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 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
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 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
力感到赞叹。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 同时又引
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大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
强烈的 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
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 改名为豫才。20世纪
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 br>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
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
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 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
提出“立人”主张。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 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
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 性的社会和
传统。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
改 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
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 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加< br>上翻译作品以及日记合计1000万余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
笔名,发表 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
文为主。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 成电影。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
法等50多种文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野草》 鲁迅著。写作于1925年1月24日。1927年7月由北 京北新书
局出版。收入1924~192 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
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 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
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 影的告
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
《死后》 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
丽,意象玄妙奇美。
名人评价鲁迅先生: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和
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
雄。”“鲁迅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


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法捷耶夫(苏联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
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 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
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 模仿的民族特点。”他又
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郭沫若(诗人、学者):“ 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
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 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纵横交叉。 ( )
2.飘荡;起伏不定。 ( )
3.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形容憔悴。 ( )
4.一眨眼 一刹那。 ( )
5.突然。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学习运用本文“圆形结构”的构篇方式,写一处景物。



参考答案
一、1.综错 2.荡漾 3.瘦削 4.一瞬间 5.陡然
二、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


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
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 究会照亮大地的。
三、示例: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顺着人行道往
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 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
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 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
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 美。如果
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 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
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
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 早飞行
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中午了,我顺着人行道依依不舍地走到 公园大门口,荷花的清香不时地飘过
来,像要勾住我回家的脚步。





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教学

目标

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

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课件2】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
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
名言导入,使学生
设计意图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课件3 】鲁迅图
从这一侧面了解鲁迅
导入

( )
片)
先生,为学习课文打基
分钟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础,同时, 可以帮助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
生积累名人名言。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
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 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
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
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
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
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
新课

教学

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
)分钟

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出示:【课件4】“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


色各样的人都有。” 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 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时的情景及人们的心
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得到人们爱戴 ),这情,同时产生一个问
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题:鲁迅先生为什么 会
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得到这么多人的爱
(2)出示:【课件5】“我呆呆 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戴?带着这个疑惑去
滴地掉下来。” 品读下文。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
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迅先生吧!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

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

括。(生答并出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


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 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
友来帮忙,只 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
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 国童话。鲁迅就
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三)学习第二件事






教师引导学生学
习了前两件 事然后总
结学习方法,目的是想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
方法,围绕“为自己想
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 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
这一中心自主学习后


受到的?
(1)交流理解【课件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
易碰壁吗?”
(2)师简 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
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 br>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
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 方百计地查禁鲁
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
两件事。



















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
3.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
言、联系上 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
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
4.学习第三件事
(1)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 ——
“燃放烟 花”。大声朗读这一部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
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燃放烟花)

(2)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


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 那
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
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 物的什么描写?你从
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得到表 情描写。“慈
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
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 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
的;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








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四、五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
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课件7】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
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
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
面出示的句子)











教 师语言和音乐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的渲染,让鲁迅高大的
最 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去就住车夫的? 形象进一步在学生心
(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 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中升华,达到课堂的高
心里。(出示【课件8】“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 …潮。
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 为
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
什么?(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③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 出来?(指名读)让
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
的同情齐读这一段 。
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
(生答)
2.(配伤感的音 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
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
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 他的关爱


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
个人,怎能叫 我们忘怀?
四、升华情感,课外拓展
1.鲁迅先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人民大众却有着深 厚而无
课堂小
私的爱。他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
结及拓
永远记住他!
展延伸

( )
2.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
分钟
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
音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板书
内容
谈“碰壁” 得到人们爱戴
救助车夫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情节 ( )的内容 剧烈地( )
( )的表情 微弱的( ) 痛苦地( )
二、我会选。
爱抚 爱戴
1.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 )。
2.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 )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 )
2.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3.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四、
选一选。
1.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 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
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描写。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2.“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 爸爸一
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 )描写。
A.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五、阅读课文,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 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通过作者回忆
、 、 、 这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个
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 之情。

【答案】
一、激动人心 详细 抖动 痛苦 呼吸 呻吟
二、1.爱戴 2.爱抚
三、1.饱经风霜 2.囫囵吞枣 3.张冠李戴
四、
五、周晔 谈《水浒传》 说“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
多 怀念和爱戴

课后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不是按 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
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 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


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 ”,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
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 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课,教
学时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 度。也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默读,小声读,师生角色朗
读,引读,重点句子反复读,形式多样。
由于自己对于讲清鲁迅并没有把握,加之没有对自己准备的多媒体材料作充分的了解,
造成了课 堂短暂冷场。虽然是一名语文老师,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欠缺。我还认识到充
分的课前准备是对学生负 责,也是对自己的良心负责。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每一节
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 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
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 四
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
击旧社会;伯 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
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 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
段是因──鲁 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
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 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
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 切称呼,“先生”
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 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
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 子
的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鲁迅遗嘱:


19 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病逝。第二天,天津《大公报》发表《鲁
迅的七条遗嘱》。全文如下:
【上海十九日下午十一时发专电】鲁迅在《中流》杂志第二期发表《死》一文
中有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
此例。(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四)忘记
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 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
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 可
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周介孚:鲁迅 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
孚,一号梅仙。翰林出身,曾外放 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
家开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读书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 “在传统教育的封闭
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 本名周凤仪,字伯宜。他思想开明,是
洋务运动的同情者。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 顿艰辛。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
通,对鲁迅有极大影响。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现代著名散文家。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 、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 yàn) 挨打(āi ái)
..
女佣(yòng yōng) 追悼(diào dào)
..
殡仪馆(bīn bìn) 正月(zhēng zhèng)
..
二、句子小探究。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1.“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碰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句是___________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往事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 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
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 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
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 家庭中添
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 ,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
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
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 在
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
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
无法可想 。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
个大 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 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
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全文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介意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趋势,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4.试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中“我”的感情变化。

5.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的四句“什么”抒发了与本
文相同的感情 。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应自己对生活
的感情。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鲁迅《自嘲》诗中有这么一句话,意思是: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
甘愿服务。你知 道这句话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
一、yàn ái yōng dào bìn zhēng
二、1.当时社会黑暗 2.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3.社会黑暗,人们经常会遭
受挫败与迫害
4.反问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当然容易碰壁
三、1.对象是母亲!点睛之笔是倒数第四段!
2.D
3.指我担心母亲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亲情越来越难以表达。
4.烦闷,忧郁,舒心,感动,温暖。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
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课题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
教学

目标

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
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 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
特殊含义。

教学

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 大家认识他吗?他是
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
以介绍鲁迅来导
导入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
( )
入新课,为课文接下来
分钟
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
的学习做了铺垫。
这个名字 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
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
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
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 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课件2:课题】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设计意图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
读顺畅。
新课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教学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分钟

【课件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学中从读正确
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
教师范读,进行 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
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 更讲究朗读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


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 可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
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 br>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含的情感。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 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
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 br>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
是让好人在大家 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
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 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
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
行了对照—— 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导
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自读
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
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
对比、对照、反复的写
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
为突出,也正是 这些独
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
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
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出来, 给读者带来了深
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
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
诗歌的魅力。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


系。(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 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
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
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


通过两次揭示副
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
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
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 迅的名字,
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
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
精神的人。使学生对诗


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
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
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
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
(1) “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
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
文诗集《野草》我 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
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
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 比如““他活
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
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 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
着他,也 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 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
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 br>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
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 戴。他虽然死了,
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

字?而是以“有的人”代 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
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
锋……)
5.齐读全诗。
知。



















仿写诗歌,在创作
课堂小
结及拓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
展延伸

几句。
( )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
分钟
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
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
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
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
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 br>分界线。
27.有的人
板书
内容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
是( )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
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
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三、阅读第1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
情和态度。


【答案】
一、1.D 2. D
二、1.√ 2.×3.√
三、第 一个“活”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第二个“活”指精神不死;第一个“死”指精神
已死,第二个“死”指 人已离开人世。第一个“活”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
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 赞美;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
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怀念之情。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 沉,
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
真 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 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
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 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
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 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
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 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
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 手法。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 马”
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
火 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
学过的课文,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
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 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
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 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


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 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体 现不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臧 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
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1949年10月1 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
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臧克家亲自前往鲁迅先生在北京曾经生活、工作过很多年
的故居,缅怀这位中国文坛巨擘。臧克家亲临其境,浮想联翩,自然而然地产生
了一连串的联想 ,他有感于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的份量,于1949年11月1日在
北京挥笔写下《有的人》这首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诸多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高度凝炼
的艺术手法,阐述了 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真谛。全诗分七节,通篇采用对
比手法,把两种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了比较,热 情讴歌了“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
的人”,通过鞭鞑“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从反面衬托以鲁迅为代 表的所有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胸怀。
本诗第一节,对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 生命进行开门见山的揭示:有的人虽生
犹死,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虽然肉体生命尚未终结,实际上只 是一堆会行走
的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些象鲁迅一样肯给人民当牛作马的人,虽然死了,其
精 神生命则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本诗第二节,通过两种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表达了诗人爱憎鲜明
的立场。一种人骑在人民的头上,自以为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其实最渺小;一种人甘愿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才是真正的伟大。
本诗第三节,写有的人只会欺压老百 姓,却妄想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流誉百年,
这种人愚蠢至极,诗人对此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嘲笑。可喜的是 ,还有鲁迅这样
的人,甘愿化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愿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献身。通过丑恶
与美好的形象对比,赞颂了鲁迅的高尚品格。
本诗第四节,诗人通过两种人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深 刻揭示了两种人对
人民不同的态度。一种人靠剥削人民、压迫人民而生存,只要这种人活着,人民
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想活都很难活下去。另一种人视人民为父母,他活着就是


为了人 民能更好地活着。前一种人,带给人民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后一种人带给
人民的是美好幸福的生活。 < br>本诗第五、六、七节,是对前四节所述问题的归纳回应。老百姓心中自有一
杆称,两种人对人民的 不同立场,决定了两种人不同的命运结局。骑在人民头上
的人,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受到人民的唾弃; 俯身甘为人民牛马的人,人民群
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虽然这首诗 是为纪念鲁迅而写,但诗中并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这就使本诗
的主题并不局限于仅仅为纪念鲁迅而写, 而是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
义。诗人以凝炼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
务,人活着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在讴歌鲁迅的同时,启迪人们向鲁迅
学习 ,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本诗主题鲜明,富于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
给人美好的艺术欣赏。
【作者介绍】
臧克家,臧克家(1905--2004)中国诗人。 又名瑗望,笔 名何嘉等,山东诸
城人。早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7年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3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46 年后曾主编《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
等。新中国 成立后曾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
职。所作诗讲究炼字炼意,音调自然 和谐,富有社会意义。著有诗集《烙印》《罪
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长诗《李大钊 》等。有《臧克家全
集》行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
纪念日, 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 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
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课题

有你,真好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1.针对学生实际,训练他们感受生活,表达感情的能力。
教学

目标

2.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又能扣住主旨。
3.训练学生构思能力,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4.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力求表情达意,有能生动吸引人。

教学

重点

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

教学

难点
叙述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课件2】刘和刚的《父亲》
2. 学生欣赏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 总结 谈话:父爱如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
播放歌曲,创设情
境,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设计意图

了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当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父亲
导入
“有你,真好”的那种

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渐渐枯萎了。歌曲中“这辈子做你的儿
感觉,为写好作文做准
)分钟
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一句
备。
感动得无数人流下热泪。想想一路走来,一直有父亲陪伴

左右,真想大声喊出一句话“有你,真好”
4.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

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
1. 出示:【课件3】
新课

教学

 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

 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
)分钟

 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
 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写之前,先给予学
生提示和审题指导,目


2. 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的是使学生明确写法,
互交流。
3.审题指导:
(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


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

(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


牵强的现象。

积累经验,为学生写好
作文树立信心。

路人、对手等等。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


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 有你,真好

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


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

戴”。

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


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由于你上

课的威严,让我们有几分惧怕。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


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

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

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
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
学生细读范文后
交流自己的收获,然后
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
亲切温和。
用到本节课的作文中
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 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
去,这样的学习效果应
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 爸又去三
该是比较明显的。
明工作了。“老戴”看见了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

到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


我自己回去,不送我了。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

顾,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雨帘中。可我却没有


注意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
家,便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一身。
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
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校。一 进门“老戴”
那双充满些血丝的眼睛就望着我,第一句暖心的话就是:
“好些了吗?”我点了点 头,便进了教室继续上课。
在小学的六年中,有三年都是“老戴”教,在要毕业
即将分别的 时刻,大家都哭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
么也止不住。
是你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照 亮了我们,是你像园
丁一样,哺育了我们,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有你真好!我的数学老师——戴老师。
2.交流: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假想情境,精心作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
【课件4】
题目: 有你,真好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一
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 3.写
完后读一读,看看事情写得具体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了
吗?
(板书:事情具体 感情真挚)

板书
设计
有你,真好
事情具体 感情真挚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教学,我力求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充分利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对写作< br>充满兴趣,愿意动笔,激发他们的热情。力求让孩子们“快快乐乐上习作,轻轻松松写作
文。” 我充分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领实现教师、伙伴、自我三位一体自主合作
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 不拘教学流程灵活的针对学生的突发情况整体调控教学过程。
本节课也有不足和困惑的地方,主要表现 在小组交流时,有个别小组没有真正发挥交
流的作用,流于形式。我认识到,习作教学重在激发学生乐于 写作的,乐于表达,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 虽然这节课不是十分完美,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探索,坚持不懈的努力,
写作之花一定会竞相开放。



课题

语文园地



授课
课型

语文园地

1课时


时间

1. 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

目标

2. 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学习拟出合适的题目。
3. 学会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方法。
4. 了解柳公权楷书的特点。
5.
理解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

重点

学习把握主要内容,积累鲁迅名言。

教学

难点
理解题目的妙处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交流平台
一、回顾所学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新课

教学

1.要把文章写得具体而有条理,编写作文提纲是个好办

法。详细的作文提纲就是一篇文章的整体骨架。编写作文
)分钟

提纲关键是在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之后怎样处
理我们所选择的材料。






设计意图


列提纲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更明确地表
现文章的结构的各个部分,我们还可以把重点材料看做一
个整体,依据上述方法把材料再分成几个部分,列出各个
部分的子标题排序,从而更加清晰具体地表现整篇文章的
脉络。
2.回想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分别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
(地球的美丽、壮 观与渺小;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人类暂时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我们应该保护地球。)
2. 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只有一个地
球》为例,教会我们如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地球虽然美丽壮观,但是很渺小,自然资源有限 ,如果为学习如何列提纲打
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所以我们要下基础。


3. 讨论:怎样才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教师明确:

(1)先了解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


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保护地球。)
(2)关注文章的题目,抓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
有帮助。
(3)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把握主要内
容。
词句段运用
一、分析题目妙处,拟出合适题目
1. 出示四组学过的课文题目。
【课件2】
(1)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2)开国大典 草船借箭 “诺曼底”号遇难记
(3)竹节人 桥 芦花鞋
(4)草虫的村落 在牛肚子里旅行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
子顾客
2. 学生讨论:这四组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3. 学生反馈,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4. 教师明确:
第一组和第三组是点明文章写作对象,第一组的写作对象
是人,第二组的写作对象是物。
第二组这些题目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课件3-5】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
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 心地要了一大堆各
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
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
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她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
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
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


学生分析题目特
点 ,总结拟题的要求,
学习拟题的技巧,以便
于在以后的作文中拟
出合适的题目。












在练习中巩固所
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 学到的方法,学为己
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用。
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
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的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
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 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
将要发生什么,我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
在 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时候,我才猛然意









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
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1.源自短文,可以是: ,
2.根据主要内容和中心自己概括,还可以是:
(参考答案:1.“ 我有很多钱”或“够了吗?”或“我还
要找些钱给你”或“两个硬币”;2.保护童心或呵护童真)
二、读懂词语意思,领悟深刻含义
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 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写
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
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
写下来。
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
书写提示
出示柳体楷书,领悟字体特点
1.出示作品,学生欣赏。【课件6】柳公权《玄秘塔碑》
(局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课件7】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778- 865 ) 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






















补充作者资料,有
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
助于整 体感知书法的
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
文化内涵。
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
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 《蒙诏帖》《送梨
帖题跋》 。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了解柳公权,明确字体特点。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
家,他的楷书特点: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 角分明,结构






精妙。
4.出示柳公权其他作品,引导同学们再次欣赏。
日积月累
学习鲁迅名言,领悟精神内涵
1. 学生自读鲁迅名言,说说懂了多少。
2. 指名读名言,教师纠正指导。【课件8-11】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看似多情,却是在玩弄感情,这是多情的无情。更加
不是豪杰。然而,在成就大义的同时又能顾全自 己的子女,
比无情的多情少了份悲怆,却多出了许多无法衡量的幸福
与快乐。这是多情的多情, 难道不是大丈夫么?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要敢为天下先,要敢于披荆斩棘,
勇于开拓创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
才有真进步”:
中国与中华 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中
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
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
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 发展。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
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
这是说明中国人中有骨气、有自信的人大有人在,他
们是中国的脊梁。
3.自读积累,领悟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


教学反思









< p>
本设计重点运用了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地摸索,
不断地 自我建构。经历曲折是为了丰富经验,在问题中不断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反复
尝试中收获探究的乐趣 ,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总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积淀文化、增长智慧,我认为语文园地形式的学习能引导学 生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和感悟,减少老师在课堂上繁琐的讲解和分析,减少机械的、重复
的抄 写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探究思考,在大量的阅读、积累、感悟中提高
语文素养,吸收人类 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2017端午节-重庆会计之家成绩查询


儒家思想的核心-lnzsks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世界领土面积排名


电视剧家的n次方-中秋节放假安排


档案管理工作-愚人节是几月几号


单身证明格式-水浒传第一回


星座图-美国出国留学的条件


怀化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大写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