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萌到你眼炸
812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3: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霸气的个性签名-妇幼卫生工作总结



课题

1 窃读记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

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经历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的过程,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1经历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的过程,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资料准备
第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我们此时此刻无
法亲身体会到窃
读的滋味,但是,
↘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①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
如果一篇文章写
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得好,就能让我们
②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认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
书店看书。)
↘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 语句。读一读句
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 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
如临其境,就能和
作者的情感一起
跳动。




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
那样“贪婪地读着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
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 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
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 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 br>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
学们的朗读,把一 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
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 在你的眼里,
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
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
再次投入地捧起书 ,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
学们把自己印象深 刻的句子



再读一读。
②生自由读文。
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
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
的!”
④诵读句子。
↘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 读积累,
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型 课题 新授 共1课时



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正确、流利、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经历思考、阅读、交流、角色扮演等过程,能从学习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经历思考、阅读、交流、角色扮演等过程,能从学习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① 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② 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③ 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④ 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资料准备
意图和补充

及时表扬自学效
果好的同学,鼓励
大家向他学习,都
养成认真的习惯。


师适时进行指导、
如:随时指
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点拨。
做好批注。
导朗读的语气。小
② 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苗的话和大树的
话。三贯通、题目
③ 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
寓意 等处。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①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②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③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b 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
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①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② 结合自己的 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① 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课后
小记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4个 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喜欢的段 落。

2经历学习、交流等过程,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
的热爱,并受到启发。同时体会说明方法、表达方式,及假设、反问等的表达效果,增

强语言积累。

3体验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增强对书的喜爱及对读书的渴望。

1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2体

验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增强对书的喜爱及对读书的渴望。
资料准备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也可以说说印象
深刻的地方,还可
以提出不懂得问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 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
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 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
题。
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
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 又一遍
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同时可引导学生
体会作者的写法。
如假设、反问等。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 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
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
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
住“朋友”“家” “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 ,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
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 “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
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 什么?为什么
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 记得又
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 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
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理解故事内容 揣摩写作目的

续编故事品位写法 积累所得

假设 反问 设问 比喻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4 我的“长生果”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
1认识12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经历思考、交流等,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
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


结合自 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把
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作 者对书的情感。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
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 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
“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 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
事 ,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 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
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 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
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意图和补充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 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
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
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 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
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 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
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 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
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 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
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 如情入境 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 写真情实感

借鉴模仿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课型 新授 共4课时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

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②根据开展活
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

改自己的习作。
资料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意图和补充
组内讨论,发言的
内容更全面、更精
彩。

















二、讲故事:通
过同学们自己设
计的活动,有的
作。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 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
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 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 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
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 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 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
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 “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
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 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
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 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
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
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 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



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 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
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 有什
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
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 、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
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
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
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 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
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
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四课时
1.提出习作要求:以“记一次“为题写一篇文章。
2.确定习作范围,补充题目 :在本单元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经历,读书、
采访、交流、辩论、讲故事……相信在这些经历中一定有学 生觉得印象深
刻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写。 3.交流:说说想写什么内
容。 4.动笔: 5.讲评:很多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可
以有不同的感受。
讲评中注意 对活动过程的描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
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 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
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 提示的读书记录卡、图书推荐
卡、读书目录、习作、访谈记录、读书心得体会、积累的读书名言等……
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名言书签”“图书推荐卡”“读书笔记
集锦”等,给予充分 的表扬与肯定。
作业
课题
作文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5 古诗词三首 课型 新授
自己按照计划去
读书,有的采访
了爱读书的人 ,
有的搜集了一些
名人读书的事
情。同学们肯定
有不少动人的故
事, 那就把最有
趣,最有价值的
故事讲给大家
听。

























成果交流会
给予充分的表扬
与肯定。
共2课时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资料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 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
的是──(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 是“江北重
镇、千年古渡”。
B 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地。许多诗人在
此流下千古绝唱的诗句:
意图和补充
导游介绍,让学生
身临其境










赏析诗句.感悟诗
境用朗读把感受
表达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代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而其中最为人们传诵的就是──王安石 的《泊船瓜

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 整体感知,直扑重点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

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 .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 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

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
同的画面,文字 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 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 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
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 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
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手指课题“船”字)(生答:小船上)

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 br>12.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
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
层次美,远近各 不相同;”
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分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 在
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
叹吧。
↘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 想留恋其中诗
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 的家乡是指哪?引导从课题的船停靠在“瓜洲”“钟
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到这个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钟山: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 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
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7.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8.指名答。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
理解。
9.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
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 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读。
3.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4.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 生答: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
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 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
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 ,真
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
“绿”让 “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不要放过这么优秀的诗
篇,赶快背下来吧。
第二课时 (《秋思》《长相思》)
↘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指导学生感情朗
读,通过读 、说、
议、背诵,感受诗
人用词的精妙,感
受诗人浓郁的思
乡之情。改编诗< br>作,为诗配画,则
更是展示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的表
现。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 总
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
纳兰性德 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 读入情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
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自由选择其中一首齐读,再交换朗读一次。
4.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指名答。 < br>5.那么,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
读上三遍之后,再 好好想想。
6.这么多遍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 品悟情 < br>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 的他看见──(生自由
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 舒
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
(生答: 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真是──(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
书意万重。)
6.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7.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0.这一次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 ,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生答:
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生答:说不完)道也─ ─(生答:道不
尽)。
1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 br>12.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生答:借景抒情)。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4.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 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
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 份浓浓的思乡情,我
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
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正音。注意读准“畔” 声母是p”帐”的翘舌音zh。
3.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4.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5.学生练写。


课后小记
课题

6 梅 花 魂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

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

的品格.
资料准备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①(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②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③ 揭题释题。(教师板书“魂”字)“梅花魂”
◆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 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
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①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1.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 自学生字词.
教 师 活 动














学生畅所欲言

意图和补充
②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

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③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④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b、外祖父对
墨梅图分外珍惜,“我” 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
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 “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
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①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 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
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② 教师导语: 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
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 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








学生吟诵熟知的
有关诗篇。



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
受一下吧!
③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④ 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第二课时
↘读“三哭”,感悟真情
①读课文,找出并用 ”“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 ;送“我们”上船时。)
②学生听录音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
◆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
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
的时候, 您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
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猛,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 外祖父 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外祖父叫“我”的目的在于借 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 教“我”
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③ 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学生交流。(在我眼 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
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 心。)
◆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
是 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
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 ,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
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 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
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 读课文,
(A)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
出体会和感受。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
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 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
好它吗?
(B)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话开
得愈精神,愈秀气。”
◆ 你发现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 此刻,在 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回答。(她是最
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
◆ 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说说中华民族中涌现的有气节的人物。相机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 在外祖父的眼睛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
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 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④ 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 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
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 他也能
“魂”归祖国。)
↘品语句,升华情感
① 教师导语: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 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
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 民族精神的爱,是对 祖
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 行的



有关句子。
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③教师 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
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 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呢?
② 尝试分段。
↘重积累,延伸拓展
① 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② 教 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
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 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③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课题

7 桂 花 雨 新授 共1课时
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资料准备 1.课件2.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3.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自读提示明要求
①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②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 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
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 录了下来,让我
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 桂花雨)
③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
些要求?
④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⑤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树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因为桂花的花香
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持久,沁人心脾,
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
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品读语句悟情感
①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数,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 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
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③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 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
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 的
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历代文人墨客经
常用美好的诗词
歌颂它。






④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 几句话,联
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⑤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 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感
受,◆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 。”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⑥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读向同学们表达
出“我”的思乡之情吗?( 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⑦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 ,读读课文中的语句,
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再
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
说一说。
③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记录下来。

7*、桂 花 雨
桂 花 飘 香 十 里

摇 花 真 像 下 雨

爱 花 赏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8 小桥流水人家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资料准备 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再读一读有关的
句子。







如果学生谈不出
来,就引导他们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
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 桥流水”,哪几个
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反 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
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
次读课文,体会 作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者的写法。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交流: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 过对故乡的具
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口语交际•习作二 课型 新授 共4课时

1.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3. 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2.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之情. 4.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

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资料准备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
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谈话,让学生畅所
欲言.抒发对家乡
的热爱之情。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 表达思乡之
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
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 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
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 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
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 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
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 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
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 示一下自己
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今 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
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 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
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 的热爱之情。
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








以小组为单位展
示活动方案, 共
同评议.






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 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
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课题 9 鲸 新授 共2课时
知识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认识 列举数字、
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过程方法

经历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过程,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 ?请和
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
深入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 解决。
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如:“肺”字右边不是
“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 。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
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 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
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
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 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 读。指
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
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
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
方法加以说明的好 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
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
体。












文章每段都
是用开头第一句
话来概括本自然
段所讲的主要内
容,这样写可以给
人以清楚的感觉,
提倡在作文中使
用这种先概括后
具体的 方法.
















这篇文章向我们
介绍了有关鲸的
哪几方面知识?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 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
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 、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
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 的前肢和尾巴渐渐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 br>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 ,把
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 性方面又有
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
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 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
“~~”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 读填好表后在
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同点


都吃鱼虾
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
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
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 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
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 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 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
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 ,以“鲸的自
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鲸是哺乳动物.
鲸的种类
鲸的食物
鲸的呼吸
鲸的睡觉
鲸的生长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0 松 鼠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1. 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方2.法增长学
生的知识,激发学 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资料准备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②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 师 活 动


鼓励利用查字 典
或联系上下文的
意图和补充



③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② 今天,我们学 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
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①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记忆生字。自己 读书,
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
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自由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
主要说的是什么?
↘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
鼠的?
②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
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
①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
全文的作用。
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 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
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
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①松鼠为什么 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
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方法解决问题









②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①作者向我们 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
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 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②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1 新 型 玻 璃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 解课文介绍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

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①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②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③“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了课文我们就明
白了。
↘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①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②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看守”中的“看”读k ān;“粘在一起”中的“粘”在本文中读zhān,“调
节”中的“调”读tiáo)
③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④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 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
会儿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 ,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
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⑤指名 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请大家拿
好书,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文,要 把生字读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吸音玻璃。)
②这几种新型玻璃,课文是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介绍的?
(课文是从1.2.3.4.5自然段中介绍的。)
③第6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新型玻璃在 现代化建筑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将会
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教师适时点拨,强
调结合实际和收
集到的资料谈













先在小组说一说,
然后再在班上交
流。
简单提一些语言
表达上的要求。



①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①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 来了急
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犯。同学们,你
们知 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②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 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说说你的理解。
③学生汇报,再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特
点和作用的关系。(由于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又
和电源相接通、和自 动报警器相接通的特点,才有它自动报警防盗的作用,由此可见,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 点决定的。)
④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
考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导朗读句子。(“博
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 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
以采用。”)
⑤思考:这句话中 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四个可以说明了这种玻璃的
用途广泛,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 ……可以……,……可以……,……可
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⑥指导朗读第一段。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①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 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
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 家介绍清楚,以便
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璃名称
防盗玻璃




特 点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非常坚硬 藕断丝连
使房间冬暖夏凉
消除噪音
反射阳光 改变颜色


作 用
防盗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阻挡强光和冷气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调节室内光线

②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 点和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
调节室内光线的?
③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



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 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
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你想设计出什么样
的新型玻璃呢?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想象,让其充满自信。




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12 假如没有灰尘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巩固本单元

学到的说明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资料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 灰尘。那
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
课 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意图和补充


教师加强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发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晖 日晕 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 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
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
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细小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具吸湿性
灰尘的作用
削弱阳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使用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做假设
做假设
做假设

课后
小记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课型 新授 共3课时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通过学生精心准
备,熟悉“商品”.
对你的“商品”进
行全面了解.尝试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
二、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 解.从外观、
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
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
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二、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
责的态度.
三、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学生独立完成作文。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3 钓鱼的启示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




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

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 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
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 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
情变化的过程。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


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 br>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1、多媒体课件。2、有关诚信的文章。
资料准备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
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意图和补充
小组讨论初识课
文主要讲了一件
什么事?







理解重点段,请学
生画出描写作者
言行的句子,小组
讨论





↘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 个简单的是
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
↘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 br>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

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 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
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 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
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 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 把这条
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 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
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 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
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 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
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 有
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
在父亲不 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 ,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
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 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 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
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 做起
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 久的回
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
的话 ,你是怎么想的? 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
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 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
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



完成课后的习题,完成本课的家庭作业。

13 钓鱼的启示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
课型
一条
课题

新授 共1课时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

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 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

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

生态度。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自读自悟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资料准备
2.教师制作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
意图和补充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

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

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

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自主学习,自读自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 、挑、两个字 的音容易发错。
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
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 给你留下的
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
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 ──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
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 。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
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 定大胆一试,
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 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
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 具匠心开
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 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
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 大。当然,不难看出,
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 事
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 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
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 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
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 此路不通,走
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 左右。
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
怎样 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
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 br>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
终身。成功是 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
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 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
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
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走出一条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的道路

另辟蹊径


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走另一条路试试+坚持不懈=成功










课题

15 落花生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

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 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

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 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
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

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
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 会这样写的好处。
1、学生搜集作者和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资料准备
2、预先准备好写好本课生字词语的小黑板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 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 童年的时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 kòng,“吩咐”的
“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
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
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 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意图和补充



教师应及时提醒
学生做标记。看一
看,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
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
况相机引导) < br>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
家人收获花生的意 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
挖起来才知道
桃、石榴、苹果
高高地挂在枝头
鲜红嫩绿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教师可以适当点
拨,例如:前面的
略写内容可不可
以不写?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
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
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
话意思不一样, “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
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 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5)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 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
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 是做一个像花生
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
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
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 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
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 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
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 淳朴的人,有用
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15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的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鲜红嫩绿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作业 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课后小记
课题 16* 珍珠鸟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

动物和 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

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资料准备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谈话导入
这两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初读
1.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或者“哪
些语言形成的画面”给你 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 br>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配成课文的插图,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
的情谊?
↘细读
1.学生讲解自己打算怎样配插图。教师整合学生的”配图方法”。
2.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1)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 轻声读读课文
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一会儿请你谈谈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5段)
2)当 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
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 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2.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1)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还有谁为这个画 面配了其他插
图?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2 )根据学生描画的不同”插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
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 。
3)当学生用“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柜上”作为文章插图时,引导学生想象:
“神气十 足的小家伙” 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
4)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乐,虽然还在远远的观望,但离我越来越
近了。
意图和补充


小组汇报:
活动范围:由笼里
→屋里
从桌面→“我”身












学生联系实际谈
感受



3.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1)“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小家伙亲近的情谊。”这份亲近的情谊谁还
能用其他图画展示?引 导学生根据10~11段内容描画插图。
2)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谊,让 我们也来分享分享
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对< br>读这两段。
3)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 份情谊,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
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
4.学习第四幅画面。
1)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赖在我身上睡着了。多么温馨的 画面!让
我们静静的欣赏,默默地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加配乐)
2)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
↘总结
1.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这一时感受的理解
吗?
2.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书上。
3.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内容。

16. 珍 珠 鸟
很少扒开 → 伸 → 只站着 → 落在 → 跑到 → 啄 → 睡着




精心呵护,赢得亲近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口语交际•习作四 课型 新授 共4时

1.对“生活”就是一本读不完,也读不够的书的印象。
2.了解交际的要求

3.制作名言警句记录本





制作名言警句记录本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口语交际•习作四
意图和补充


















延伸拓展,论交
流。动手写一写,
把给你启发最大
的事写下来








口语交际
一、导入
二、明确任务
1、回忆本单元学习主题,
2、自渎学习提示, 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在说一说主题是什么?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什么?
3、分块讨论口语交际的要求
一件事: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名言警句:
是一句什么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它给自己的帮助和启发是什么。
一幅(组)漫画:图上画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4、老师概括:无论选择哪个内容,交流时要说清楚是什么内容,有啥启
发这两点。
三、讨论交流
1、各人自选一个内容,按要求准备交流
2、6人小组互相交流,互帮改进
3、全班交流
四、评选出最佳选手
五、总结
六、延伸拓展
1.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把自己的体会感受和
父母同享。
2.动手写一写,把给你启发最大的事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3.试着制作一本名言警句记录本,随时将对自己启发很大的名言警句收
集整理,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自己的座右铭。跟同学交流。

回顾•拓展四
第一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
(一)完成读读写写
1.复习导入 (1)读一读四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 2)导言:今天,我们再来读读一组很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它们一定能
丰富每个同学的知识袋,让我们的 行囊越来越饱满。
2.自读词语,注意有些字的写法。
(二)读读记记
师:有些词语,我们不仅需要读正确流利,还需要积累在脑海里,随时用



在生活中。那么,请你们打开大脑里的记忆仓库,让这些词语都一一装入

仓库里永存吧!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熟。2.边读边想每个词语的意思。
3.同桌对读。4.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5.全班交流你理解了那些词语,最喜欢的词语是什么?6.练习背诵这些
词语。
7.听写词语。8.教师小结:
9.布置作业:1.抄写读读写写,背诵并听写读读记记。
2.试着收集整理课外阅读文章里的词语。
交流平台
一、谈话引入
二、学生交流
1.学生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
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2、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3、选背自己喜欢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4、拓展。说说学了本单元 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
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遨游汉字王国——我爱
课型
你,汉字
新授 共2课时
火眼金睛,纠错别字









火眼金睛,纠错别字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通过各方面的用
字调查,认识错别
字的危害,防止和
纠正错别字,增强
学生 规范用字的
意识,努力为纯洁
祖国语言文字做
些力所能及的事。












从身边事例体会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 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
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 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2.打开书P77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 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
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 起遨游汉字王
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
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 遨游汉字王国)
↘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一)教 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
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 汉字的神奇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 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有
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2.除了上述四种汉字有趣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汉字有趣现象?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汇报第一题。
[要点:A字谜;B谐音;C仓颉造字;D“册、典、删”的来历]
(1)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
在全班汇报。
[答案:萌;曼;日;香;;;刘、孙、杜、林]
(2)关于谐音:
师问: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
[答案:歇后语;古诗;对联;笑话]
师问:能说出是哪两个字谐音吗?
(3)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4)关于“册 、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
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
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的读音。
2.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作适当评点。
↘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教师谈话:通 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
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 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
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次以综合性学 习为主线进行整组学习的单元。那
么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2.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
课本P78页。
3.学生自由读P78页上面一段话。
4.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知道的要求。
(教 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 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
示活动成果)
错别字的危害。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 动,注意
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 理整理讨论意
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 :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
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 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 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一定按照计划开展了丰
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汉字 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
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 定收集
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呢。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
活动 ,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



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个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
用。]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
等。
(2)在班级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3.活动开始。
(1)第一轮必答题。每组的1—4号选手回答。
(2)第一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3)第二轮必答题。每组的5—8号选手回答。
(4)第二轮抢答题。选手进行抢答。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
动的机会。]
4.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 会,也可以
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二)谐音俱乐部
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
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 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我
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 快乐吧。
2.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2)古诗:一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3)对联:一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
的谐音字。
(4)笑话:一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笑在何处。
↘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



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
音现象,整 理归类,然后在教室里出一期黑板报。
↘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 ,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
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 们的收获真大。
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 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综
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对综合性学习已经有了 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
性学习。2.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 悠久的历史,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
史。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请大家一同走进
课本的P8 5—90页的“阅读材料”。
↘整体阅读,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一)教师谈 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P79—85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
读材料1—7”,具体地了解汉字 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思考:这 七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
历史和文化的?
2.除了上述七个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汇报第一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要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一点值万金; 街头错别字;赞汉字;古代
书法作品赏析;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关于“汉字的演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
师可以再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 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2)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 br>一说,最后请学生在全班说一说。
(3)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



金”?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4)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 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
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 是自查,也可以
是同学互查)。
(5)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在全班汇报读。
(6)关于“古代书法作品 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
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共学生欣赏。
(7)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A、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
方多读几遍。
B、学生自主读课文。
C、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D、学生再读课文 ,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认
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E、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F、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G、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 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
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 ,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学习
得很有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 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
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 七 课 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进行了综合性学习,大家 对综合性学习
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
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在制定综合性 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 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
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 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



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 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
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84页。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P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 择地开展
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 理整理讨论意
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教师要
有组织地带领学 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十一、十二课时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1.教师谈话: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积累了不 少关于汉
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

< p>

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
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一)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汉字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
其间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之路。在我们 人类一步步揭开汉字神秘面纱的过程中,也
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 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
享。
2.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 求每个学生都
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 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
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3.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二)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1.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
还记得“一字值 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
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相 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2.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3.全班赛说,评选“故事大王”。
4.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三)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的 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
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 活动开展的
情况。
2.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3.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A、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B、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C、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D、其他。
▲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A、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B、简单的调查报告
C、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D、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E、不规范用字单位的整改意见及整改反馈书]
(四)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 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重要
载体。历来,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 ,崇
尚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中,我们安排了举办一次书法作
品展览 。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得宛如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2.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1)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2)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3.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 :同学们,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综合性学习,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增 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
希望大家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日常的 学习中去。
2.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
趣 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



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火眼金睛 纠错别字
招牌广告 同学作业 书籍报刊 电视字幕

错字成因: 同音混淆 形近搞混 多笔少画 一时马虎



难字不懂 不解字义 心急写错 基础不牢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型 新授 共1时
知识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爱。
练习概括中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

学生自己阅读,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伟大。

情感态度
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自己阅读,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爱伟大。

作为子女,最应报答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第 一 课 时
↘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生课下搜集有关
你亲爱自己的点
滴故事,讲给同学
听。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

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

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 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 词;②用
“~~~”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 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
有什么感受;③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
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 二 课 时
↘ 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 ;对不懂的
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 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
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 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
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 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 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 br>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 ,体现
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
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
发生什么,我总会跟 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
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 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
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 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
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 儿
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
议,齐读 )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
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
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 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
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 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
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 相比,你还能体
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
深深的爱。他坚 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
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 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
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 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
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 发生了
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
爸爸活着…
…,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
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
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 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
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 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
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 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
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
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更让我们感动。一
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 br>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
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 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
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 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
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8、慈母情深 课型 课题

新授 共1时
1.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

人。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
2.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1.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 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
人。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


2.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3.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 突如其来的
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一定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意图和补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1.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收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
晓声 194 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山东荣城人。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中文系。1979年开始 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 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
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 人录”。著有短篇小说集《天
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 小说《一
个红卫兵的自白》 、《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
的 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
电影制片厂任职,任儿 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鼓励学生仔细品
味,互相交流学习
成果









3.交流预习感受:(1)课文主要讲什么?(2)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4.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
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一)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 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 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
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 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
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 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
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 劳
动而感动,为自己冒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 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
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
的!’” (从中可以看出母亲为儿子爱读书而兴奋不已。)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
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将母亲为了整个家的生活 而不知
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



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 ”当时为母
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二)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总结:(1)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
感受。 2.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
船──寄母亲》是 冰心早期时期写的一首诗,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
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 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
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 思念之情。)
3.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18、慈母情深
挣钱 辛劳
塞钱 辛苦 慈母情深

凑钱 心疼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

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2.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3.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

课文内容,

从读中受到感悟。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意图和补充













这 一步是必要的,
它使孩子有机会
对自己的学习活
动有所反思,温故
而知新,有 利于进
一步的学习。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 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
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 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
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1.细读课文,想
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a“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b哪些语句写了母 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
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 么。
c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d从这篇课文
中,你还了解到 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
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
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 流讲)。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 ,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
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 很必要的。1.学
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
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
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课题 20 学会看病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

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读好描写母亲
语言、心理等句子
是重点,读出感情
的 变化是关键)
“母爱”的主题是
永恒的,是共同
的。但每个人从母
亲那里感受 到的
“爱”是各不一样
的,能不能把你自
己感受到的母爱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可以写首诗,可以
句话,也可以制作
一份小礼物……
↘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
发烧生病时,让他独 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 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 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
2.交流:(1)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2)说说课文主
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3)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
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 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
唱支歌,可以说几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1)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
流中读有关语句。)(2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 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
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1)在 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2)你看见过
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 ?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 写一写
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路线图”

作业

课后
小记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1.课文阅读,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通过交流课文的重点段,从而感悟课文表达的

思想内容。

2.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意图和补充
学生回忆你见到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
的圆明园现在的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
样子或出示所搜
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集的一些圆明园
的图片,分别加以
描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

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学生和老师一起
讨论。关于要不要
3.检查认读生字 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
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
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 流一下,通过交流进
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 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
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 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
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 么样的。老师读时要
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
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 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
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 ”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
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
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
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 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
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 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
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 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重修圆明园的不
同意见。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 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
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 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
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 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
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 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
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 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
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 了……,没
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 了”,玲珑剔透的亭
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 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
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 上的一次奇耻
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
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 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 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
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 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 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
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 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



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 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
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 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
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 决定烧毁圆明
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 者
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
们所能找 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
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 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
路。
师:当我们的思维视角停留在一个 方面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
体验只是让我们对照一下历史。读了上面的词条,现在,再读 “圆明园”这三个字的
时候,难道你心中仅仅是自豪和愤怒吗?
② 师过渡: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144年了,让
我们“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走不出历史的
阴影。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4 年前做一次小小的
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 br>国家管理的大臣(展示课件);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
生活北京的老 百姓──
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
想一想 ,一会请你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
色进行讨论,直到完了再下 一个角色。)
三、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五、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作业
21、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


课后
小记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22 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1.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

英雄气概。

2.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视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意图和补充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
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 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
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 北省保定地区
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不必按照顺序学
习,学生对哪段描
述的场面印象深
刻就 可以先学哪
部分。尊重学生的
感受。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 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
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
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
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
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15、狼牙山五壮士

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为祖国 为人民 勇于献身






课后
小记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23难忘的一课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

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1.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2..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意图和补充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 难忘的一课。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
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 ?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
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重点理解:
“好像每个字,每
个音,都发自他们
火热的真挚的心。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 br>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
这时是怎样的感 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
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



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
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将于1999
年回归祖 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
人。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24 最后一分钟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

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激情读诗
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 焦中国,
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政府将
要进行香港政 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
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 的时刻啊!所有的中国人都急




意图和补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
的一刻!
二、自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诗歌。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互相交流。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

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1、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2、

质疑、合作探究:
三、诵读诗歌,激荡情感
1、指名读诗,边读边评价、指导字音。
2、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觉热血澎湃?
请读给同学听,读出你奔涌的豪情,说出你内心的感动。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和来临

后的感情?迅速浏览一遍诗歌,找出哪个小节写的是庄严的时刻来临前,

哪个是写来临时和来临后?
四、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
①指名读第1小节。





②“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③“叩问”怎样理解?所有中国人叩问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轻轻地读

最后一句。④想 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 无比.)
⑤读出激动无比的情感。齐读第一小节。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
①自主学习第2、3节,









②“虎门硝烟、发黄的旧条约、深入骨髓的伤痕”怎样理解?交流资





A、播放电影“虎门硝烟”的片段,了解面对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有骨


气的中国人的奋力抗争。

B“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C、“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③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 脸上,为什
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使大海沸腾”怎样理解?
④看着那冉冉升起的旗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
①齐读第4小节,读后评价。
“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 大地
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
②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读中升华,以悟促写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课件播放:(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紫荆花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
的 区花,这里的
“紫荆”指香港;
暗示着回归后的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 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
香港会更加的繁
你最想说什么?










荣、富强。)












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课题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口语交际•习作七 课型 新授 共4课时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资料准备
习作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谈话导入,自由感
受自由读例文《圆
明园的毁灭》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 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
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 体会,才能有
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 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
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
口语交际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日积月累 ,互读
词语,注意把字音
读准确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回顾·拓展七
一、交流平台
1.读题,了解要求。
2.讨论: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取得的成
就有哪些了解?
独立准备;分组交流。
3.交流:在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搜集、处理、运用等方面进行小结,注意点拨:
⑴资料分类的方法:主题分类法─ ─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对资料进行分类;
项目分类法──本单元“勿忘国耻”可分“列强欺辱”“中 华儿女抗争”等。
⑵学会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
⑶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⑷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二、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同桌对读,分组比赛,熟读成诵。
3.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4.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家庭作业)。
5.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引导归纳出需要展示的项目。
以下活动可结合班队会活动在平时进行:访问老红军、抗日老战士;参观烈士
陵园等。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

课题 25七律•长征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1.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
熏陶。
资料准备 1多媒体课件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教 师 活 动 意图和补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
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
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 不怕 远征难,
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
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
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利用多媒体课件
能拉近与历史的
距离 。汇报交流搜
集的资料,意在培
养学生处理信息
的能力。“未成曲
调先有情” ,既让
学生产生了学习
的热情,又为接受
长征精神的洗礼
作铺垫。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养乐观向
上的情感态度。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课题 26 开国大典 课型 新授 共2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弄懂课文的叙述顺序,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对课文的理 解,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觉
得新中国胜利来之不易。
资料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教 师 活 动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意图和补充



学生谈到理解了
哪些词语。可 以追
问其方法,学生若
提出难理解的词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 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
语,课件引导学生
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 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 了全国的大解放,迎
放到具体的语言
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环境中去理解。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
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
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 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
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 席宣布政府成立)──(升
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 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
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 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
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 城内外”、“大江
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 br>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



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
民感到 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
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 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
影。)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 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
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试练习背诵6~8节。
↘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 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
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
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
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 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
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
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 程逐项描述。)
↘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用精练的语言把上述内容写下来。









课题


1.认识8个生字.
课 时 备 课 教 案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型 新授 共1课时

山西省汾阳市-天气冷的短信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地址-长沙出国留学


郑州中学-怎么写信


首都体育学院-广东省公安局出入境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方向-美国留学签证


湖北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技术与计量


美赞臣奶源-房地产实习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化妆品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