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温柔似野鬼°
68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4: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澳大利亚留学条件-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 个生字,正确书写“支
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
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9月3日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 什么词?(偷读),
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
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 读”的语句.读一
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 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
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 作“饿
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
不去了.’其实,我的心 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 一致的,从神态描
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

1 < /p>


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道 ,“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 的眼里,她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
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
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 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9月4日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
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
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 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
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 、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
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2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授课时间:9月5日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
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 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
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
今天, 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
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 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 读课文,找出
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
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
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3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 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
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 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
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 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 她还采访过当今
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
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
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
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4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 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
方法并受到启示,概括出读书的方法。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系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比喻。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收集有关书的名言。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9月6日

一、谈话导入
1.交流收集的有关书的名言。老师 出示: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
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书是
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同学们,如果让你独自驾舟环游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
你会选择什么?
世界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做了献词:如
果你独自架舟进行 世界旅行,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她带的是一本
书。以此做为献词的题目——走遍天下书为 侣。
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
思。
过渡: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
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读准生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三、指导朗读 感悟课文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学生相互讨论,试着回答问题。
4.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5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
“总能”和“不管”体会到 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 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
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 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
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
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 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
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 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5.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9月6日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
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2.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可能会问: 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
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 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
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 故地?
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1.自由读课文,用“ ”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
组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
友,每次见到朋友 ,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
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 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
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
现。
b.指导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

6


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5、怎样是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后讨论理解。
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
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6.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
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三、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1.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2.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4我的“长生果”
授课时间:9月10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
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
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1.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你们知道 哪些关
于书的名言?——学生交流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
过:“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
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 ,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
是顾问……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 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
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7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在课文
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自己提的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汇报交流读书的收获。
[默读有助于思考,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 ?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
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 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
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
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 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
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 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
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 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
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 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让学生体会作
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 动。
五、练写片断,读写结合
写一写自己在读这篇过程中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找自己喜欢的书读一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4 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口语交际 习作一
授课时间:9月11日----9月12日

8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 强
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
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
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
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
有困难的学生, 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 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
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二、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
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 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
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
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 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
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 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
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 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
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9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 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
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授课时间:9月13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 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
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 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
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 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 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
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 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 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
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1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 为难;用书
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
授课时间:9月14日----9月17日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 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
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 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
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 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
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 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 就是——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11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 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 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
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 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
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 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
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
11 .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
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
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
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
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17.小结:是呀, 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
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 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
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
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2.诗人想回哪里 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
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 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
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12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
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 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
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 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
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
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
个 “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 样的白,故乡的人
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
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
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
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 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
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
议深情

13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 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
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 浓浓的思乡情,我
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
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6 梅花魂
授课时间:9月18日----9月19日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
芳、漂泊”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
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
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

14


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 ,“我”
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
最宝 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
想到了外 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
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
起已葬身 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
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 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
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 共有几处?(共有三处:
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
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 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
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他无法回到
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
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
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
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15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
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 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 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
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 在表现他那
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
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 的爱,对具有梅
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
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 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
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 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
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7 桂花雨
授课时间:9月20日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16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
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 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
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 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
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 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
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 花乐”这
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 我们.
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
说你的感 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
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 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
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
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
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 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
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
想一想,课文中 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
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17


四、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
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8小桥流水人家
授课时间:9月21日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
想法?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
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
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
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 ,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
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 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
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
桥下,让 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

18


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 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
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 房。”用对比的方法写出
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
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 村画卷,让我们
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口语交际 习作二
授课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 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
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 有着深厚的感情.大
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 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
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 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
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
节目更精彩。

19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 表。老师参与
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 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
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
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
下你们小组策划 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 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
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
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
十年以后 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二、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
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四、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五、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

回顾 拓展二
授课时间:10月10日

教学目标

20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 具体的景物或
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
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1.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2.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师:谁能背一背《泊船瓜洲》?
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思念家乡
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借“明月”表达了自己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你还知道哪些借 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欣赏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从古至今,这轮明月不知勾起了多少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家乡,在游
子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 以割舍、最魂牵梦绕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
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那么,这 些课文的作者都是借什么表
达思乡之情的呢?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走 进
《回顾•拓展二》。(板书:回顾•拓展二——思乡情)
设计理念:由本单元一首《泊船瓜 洲》及其它思念家乡的诗句导入,使学生
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并初步感受借物(明月)抒情的表达方法 ,巧妙地引出本
节课的内容,并为本节课的回顾整理打下基础。
二、回顾课文、感悟乡情 < br>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
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 不断的牵挂呀!
1.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这些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
2.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小
组里互相交流感受, 畅所欲言。
3.学生发言,师引导学生说出感受,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设计理念:整体回 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加深
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为下一环节揣摩表达方法作 好铺垫。
三、赏读片段、揣摩方法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出示相关语句:
⑴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⑵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⑶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 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
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 br>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

21


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⑷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 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
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⑸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自主学习:
这些语句出自 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分别是借什么表
达情感的?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这些句子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⑴⑵诗人触景生情; ⑶通过写具体的事
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⑷通过写小溪、小桥、杨柳这些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⑸借桂花表达思乡之情。
4.师:让我们把这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之中。5.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
的作品是这样,我们 的习作也要这样。
6.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
流。)
设计理念:提炼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揣摩表达方法,使学生领悟借助人、
事、景、物表达情感的方 法;并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
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 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
四、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回顾课文的 学习,通过交流平台,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
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 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2.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久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牧)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3.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
体会出来的? 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
都能感受到诗人 的思乡、思友之情。
4.熟读成诵。
5.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出示:
西江夜行
张九龄(唐)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22


6.千百年来,描写思 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设计 理念:诵读诗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并鼓励学生交流课下搜
集的表达思乡情感的诗文。通过自 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
体会借物(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欣赏家乡、升华情感
多媒体播放《悠悠故乡情》伴奏,出示家乡图片。
师真 情演说: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位于渤海岸边,
蓝天碧海,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 。这里有我们欢乐的童年,有勤劳勇敢的乡亲,
有嬉戏玩耍的伙伴;有气势磅礴的船队,有丰富诱人的海 鲜;有干净宽敞的马路,
有拔地而起的住宅楼……和伙伴们一起去钓鱼、捉螃蟹,和爸爸一起去出海,和
妈妈一起去卖海货,与奶奶一起晒干虾,这些都将成为你宝贵的回忆。或许让你
难忘的是天上的 一行大雁,海边的一群海鸥,亲手逮住的一只小蟹,亲自饲养的
一条小鱼……是家乡给了我们这美妙的生 活,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家
乡的可爱!
设计理念:优美的音乐,家乡的图片,伴之 教师对家乡的真情告白,使学生
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勾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拓展延伸、抒发情感
家乡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 起你的
笔,写下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设计理念:在上一个环节的铺垫下,学生们一定对家 乡有了更深的情感。因
此,设计这个小练笔,旨在使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并运用借物抒情的表达< br>方法。

第三单元
9鲸
授课时间:10月11日---- 10月12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
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

23


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
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
“市”,而是“市”,右半 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 它画出来,
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
出一 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
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然后读一读.
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
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
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
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
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
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
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
发生了变化 ,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
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 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
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
有什么特点 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 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 5自然段用“—
—”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 br>
24


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点)
共同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
点 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
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
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 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
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 ,以“鲸
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10松鼠
授课时间:10月15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 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
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 .自己读书,画
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
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25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
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
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 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
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 体会写法
◆松鼠为 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
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
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 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
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 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11新型玻璃
授课时间:10月16日----10月17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
的说明方法。
3.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26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
重点词语,请同学们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夹丝网防
盗玻璃; 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 里,突然传来了
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
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
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 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
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 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
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玻璃在里面夹了一层 极细的金属丝网,由于金
属丝网和电源相接通,同时又和自动报警器相接通,才使得它有自动报警防盗的
作用.由此可见,“夹丝网防盗玻璃”的作用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在学生理解了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
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 朗读句子。“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
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 用。”
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种玻璃的用途广泛.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上“……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
说一句话吗?
二、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 新型玻璃呢?我们
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
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
格。
新型玻璃名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玻璃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使房间冬暖夏凉

调节室内光线
阻挡强光和冷气

27


吃音玻璃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
少噪音
哪个厂家先来介 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 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
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
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先用分类说明法
将新型玻璃分成哪几种;介绍 每种玻璃时,又采用描述说明法。
三、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 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
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 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
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消除噪音
12假如没有灰尘
授课时间:10月18日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
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 、饱和、依附、湿漉漉、朝
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
们都对科学 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
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读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
“~~~~~”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1)小。

28


(2)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3)在空中飘浮。
b.灰尘的作用:
(1)反射光线。
(2)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3)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
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 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
的?列数字、做假设


口语交际·习作三
授课时间:10月19日----10月22日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 得到别人的喜爱,
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 、使用
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
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三、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
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四、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

29


态度。
五、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
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 、
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授课时间:10月23日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
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二、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三、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30




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授课时间:10月24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 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
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 到了什
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
读课文, 解决疑问。
四、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
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五、复习生词
◆认 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
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 诫、实践、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 近湖中的小岛上
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
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1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 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
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 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 条鲈鱼
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 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
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 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
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 下文,与周围的
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 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
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 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
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
三、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 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
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 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 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
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和终生的启示. 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
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 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
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 的一两句话。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授课时间:10月25日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32


◆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
亲那里得 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 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三、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
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径。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5落花生
授课时间:10月26日----10月29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br>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
好处的人,不要 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 ,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 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识字。
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3


b.指名读课文 ,全班正音。“空地”的“空”读四声,“吩咐”的“咐”和
“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
d.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 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
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
然”一词, 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 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
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 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 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
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
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 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
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
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三、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
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
我的心上。

34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成为著名的
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
中, 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
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
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16珍珠鸟
授课时间:10月30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
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
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 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
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 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
深刻?
◆ 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
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 ,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
谊?
三、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
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 自己轻声读读
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感受。
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 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
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 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
◆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
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 6~9
自然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
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
c.让学生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 站在书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
“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观望,但离“我”越
来越近了。
◆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

35


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说一说这份“亲
近的情意”是什么? < br>b.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意,让我们也来分
享分享吧.同座位两 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
吧。
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意,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
信任,获得无限享受。
◆学习第四幅画面.
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这是多 么温馨的画面!
让我们静静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
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四、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感受的理解吗?
口语交际·习作四
授课时间:10月31日-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 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
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 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 一幅漫画引起我
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
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
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 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 示,也
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 行交流:生活中
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
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

36


提出自己的问题。
三、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四、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 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
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 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
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 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
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
句、标点等方面的突 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
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拓展
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
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授课时间:11月1日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一、交流平台

37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
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二、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三、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五上语文备课5-8单元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授课时间:11月2日---- 11月15日

学习目标
◆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 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
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 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
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够认真 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
神奇、有趣的资料。
◆学生通 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
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 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前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 板
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

38


◆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揭示内容.同学们 ,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
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 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
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 洁祖
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
读材料 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 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
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b.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
后在全班汇报。
b.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
c.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d.关于《“ 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
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 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几个生字
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
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 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
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 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
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
进课本第77页。
◆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 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
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e.活动结束后要
展示活动成果。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39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
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四课时
说明: 在确保活动中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要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课外通过各
种途径搜集资料,需要安排两课 时的时间进行活动
第五课时
一、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 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
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字谜大擂。.
a.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
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 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
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教 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
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 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
b.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四个活动大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
等。
(2)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3)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c.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
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 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谐音俱乐部。
a.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 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
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 轻松一下,
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b.互动游戏。
(1)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2)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3)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
中的谐音字。
(4)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
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做学习的主人。
四、总结全课

40


同学们, 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
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 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
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 汉字的热爱之情
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七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
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 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
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 解
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
走进课本的 第85—9◆页的“阅读材料”。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
史和文化吧。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a.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
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b.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c.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a.关于《汉字的演变》: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
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 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b.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
论讨论。
c.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
感受。
d.关于 《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
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 作业本进行检查。
e.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f.关于《书 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
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 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g.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
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文章。
(3)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 感情。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41


(6)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
史和文化方 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
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八课时
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 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
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
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 d.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
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a.指名读“活动建议”。
b.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 地开展
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做适当调整。)
◆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
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师生共同评议。
◆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 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
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十课时
(说明:因为要进行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同时为确保活动中学生的安全 ,教
师要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所以需要安排两课时的时间进行活
动。)
第十一、十二课
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 ,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
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 习成果的汇报。
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

42


照如下建议进行。)
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a.教师引导: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 早的甲骨文开始,
其问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
学一同分享。
b.分组交流,共享资料.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
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 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
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
C.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a.教师引导: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
一定还记得 “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
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 ,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b.组内互说,推选代表。
C.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a.教 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
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 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
展的情况。
b.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
C.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1)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2)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3)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4)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
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
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总结回顾: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
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 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拓展延伸: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
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 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

43


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授课时间:11月16日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 可提供《背影》《血
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 br>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 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
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 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
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 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 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
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齐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
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
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
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44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 ,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
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
体会父亲 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 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 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
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b.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
曼达, 我的儿子!”’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
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 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
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
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
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 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
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 时,就疾步走到那里,
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 br>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
读,个人读,评议 ,齐读。)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
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
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
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 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
—“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
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
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
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 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
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 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
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 你在一
起!”
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 要我爸
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
坚信父 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 那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
起!”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这种坚定的信念终于让父 子团圆.读一读父子之
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f.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 ,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
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①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
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 平
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
父与子,无比 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45


◆质疑:a.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
己的看法.
b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
◆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
◆阅读类似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18慈母情深
授课时间:11月19日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 受到在突如其来
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
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
◆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 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
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
字。著有短篇小说集《 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
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 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 分获全国优秀小
说奖。
◆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
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
(1)“我穿过一 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 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
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
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 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
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
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46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
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 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 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
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 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
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
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 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 觉得自己
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
可以看 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读一读“阅 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
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 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
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 写法,作
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授课时间:11月20日----11月21日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
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 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
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 要讲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全班交流:
a.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b.学生当场识记生字生词;
c.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d.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7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
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
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 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
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 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
际上这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 br>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
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披文入情,自我感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
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看来,文中两种“评 价”也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
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 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 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
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 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
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 陷入
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
求。
◆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
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
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
真实想法吗 ?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 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
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 自

48


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
大家都想发 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 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
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 。
◆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 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
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
20学会看病
授课时间: 11月22日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 现人物,体
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 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
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谈话导入。一 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
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 的这个故事。
◆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
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
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 可以是对文中儿子
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 己知道了什么;
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49


◆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 的特殊母爱表示
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
困难的孩子 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口语交际·习作六
授课时间:11月23日----11月26日

学习目标
1.围绕“父 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
语调适当。
2.根据 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
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 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
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 点。
三、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
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

50


看法。
◆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
看法。
五、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
上最爱你的 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
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 ,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 事情,
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
不好的习惯;
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
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
一下,看看 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
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明确 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
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
交流意见.)
◆各自习作。
◆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
步的同学。
◆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 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 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
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51


◆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各自 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
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
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
见.如果你 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
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 看。
五、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
◆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
回顾·拓展六
授课时间:11月27日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
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
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
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
物心理活动 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 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
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
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三、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
一边向大 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52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21圆明园的毁灭
授课时间:11月28日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
精华呢?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
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三、了解布局,感受宏伟
◆前面同学们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
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 起。
◆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
指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电脑课件演示圆明园的布局。(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
围。)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
◆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 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请同学们自
己读第3自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 的重点词句说一说.
了解景观,感受宏伟
◆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
◆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
“有”的几句话。
◆圆明园中的景观仅仅只有这七个吗?引导学生留意文中的省略号。使学生
明确: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 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圆明园内的景观各

53


有各的特点。
◆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
◆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
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 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 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老师用
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
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 …;仿佛看到了……还仿佛看到了……。
◆想再看看这个园林吗?
◆再一起来读这句话。
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 其间,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国自读第4自然段,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 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 珍
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时问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 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
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 稀礼品。所有这
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
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勿忘国耻,激发情感
◆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
烧了。
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
a.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
b.当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政府在哪里呢?
◆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书上
的词语简要地概括。从“掠” “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中,看
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面 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
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播 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播放录像后出示:这把火烧毁了……
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54


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写出这些内容:
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园林艺术的精华
游圆明园的梦想
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中国人心中的天堂
◆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 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
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 们一个真理;贫
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
请大家齐读第一段。
三、引发共鸣,提升情感
◆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
自己读一读,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
失巨大,无法弥补。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 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
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
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
我们时刻记住: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师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内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
◆再读一读,争取背诵下来。
五、课外拓展
◆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 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们
交流,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还可以到网上发表。
22狼牙山五壮士
授课时间:11月29日----11月30日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准备电视资料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老师板书:壮士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狼牙山,走近五位英勇的壮士。补充板书:狼牙

55


山五壮士
二、初读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读文时可以圈画生字、
新词。
◆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再次读课文,并把语句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活动
幻灯出示交流内容。
◆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新词。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想想哪些内容是作为重点写的。
接受任务——(引敌上山)——(选择绝路)——(英勇歼敌)——跳下悬崖
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明确重点。

第二课时
一、熟读思考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五名战士无愧于“壮士”这一称
号?用括号标出来。
◆把自己画出来的内容大声地读一读,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
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
交流感悟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火。”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 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b.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为 了群众和主力部队,班长带领战友毫不犹豫地选
择了绝路,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 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
贵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 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那一块又一块石头接连不断地向敌人狠狠砸 去,表现了五位
战士顽强不屈、毫不畏惧的精神。
d.“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 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
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 悬崖往下跳。狼牙
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
感人至深的场面,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二、情感升华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狼牙山五 壮士英勇杀敌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请看录
像。(播放影视资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
◆司学们,读了课文,看了画面,现在你们对“壮士”一词又有了怎样的理
解呢?五名战士不仅仅是战斗 勇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敢与豪迈表现在他们是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直 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请同学们带着此时的理解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1◆自然段。
三、感情背诵

56


让我们把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壮烈的举动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吧,练习背诵第
7~10自然段。
四、词语积累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积累一些有关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最多。
23难忘的一课
授课时间:12月3日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请你
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 .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
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 怎样的课,为什么会
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
流。
◆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
几次?
◆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
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 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
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
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 练读。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57


◆“一国两制” 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
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 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
们都是中国人。
◆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24最后一分钟
授课时间:12月4日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 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
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
亲 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
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 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
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
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
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 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
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 乐,挺直了中
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 br>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
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 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
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五、布置作业

58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
现在。

口语交际·习作七
授课时间:12月5日----12月7日
学习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第一、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 史、
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
触动人心的 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
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读悟写作方法
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
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 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 所读文
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
相关资料 进行思想表达.)
三、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越评议修改
◆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四、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交流平台 口语交际
一、图像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是的,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59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
吗?
三、自主准备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
了解?
◆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第四课时 词语盘点 日积月累 展示台
一、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投影,看拼音写词语。
◆同桌互查。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二、 日积月累
◆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选几个说句子。
三、展示台
办一期“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
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 出来。
25七律·长征
授课时间:12月8日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 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
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一、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60

长恨歌读后感-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聘任证明-履历表表格


中国石拱桥-九九重阳节贺词


就业规划书-落花生读后感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政局招聘


上课-语录


会计学专业就业-大学毕业自我鉴定


黎础宁-打工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