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复习习题及答案

巡山小妖精
785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4:2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大名著的歇后语-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五上课后习题
第一课《白鹭》
一、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答:(1)外形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不同场景中的美:水田钓鱼,枝头闲立,空中低飞的动态美。
二、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水田钓鱼,枝头闲立,空中低飞
第二课《落花生》
一、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答: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议)花生等内容。
二、从课文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1)花生味美价廉可以榨油,埋在地里。它不图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特点。(2)
父亲想 借花生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
理。
三、小练笔。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 写写你身边
这样的人。
例1:老师虽然不像着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电影明星那样引 人注目。他们普通而平
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 师一直坚守
着自己的岗位,为我们呕心沥血,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耕耘着这片土地,用自己的行动和耐心< br>播撒了爱的种子,使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多少个静静的深夜呵,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
改作业 。那作业本上的那一条条批语,那一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心血吗?他们把一批
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 岗位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着自己。老师用自
己的身躯为我们架起了通往成功之 路的桥梁。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您为我们无私地贡献了一切,您爱我们,我们 也爱您!
例2:因为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我总是能看见我们小区清洁工阿姨的身影。她总
是弯着腰,手里拿着扫帚不停地在小区里扫着。每次看到这情景,我就会对她产生一种敬意。
说 实话,我至今连她叫什么都不知道。有人因为清洁工的职业、地位卑微而小看他们,又因
为他们脏,一见 到他们就四处回避。可他们却那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没有清
洁工,哪有我们这么洁净的家 园呢。你在充分享受干净卫生带来的舒适生活时,是否还记得
他们。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以身作则,主动承担起维护市容市貌的职责。虽
然清洁工普普通通的,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之举,但却 令我深深敬佩!
第三课《桂花雨》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答:桂花使“我”回忆起八月台风季节,母亲总担心台风会吹落桂花;桂花盛开时,香飘四溢;
“我” 抱着桂花树摇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第一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 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
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 雨,好香的雨呀!”
第二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我”欢乐与兴奋的心情。
3、联 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的含义。


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
看出家乡 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第5课《搭石》
2、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
A、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 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助人之美。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 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
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相亲相爱、协调有序、生活默契的和谐之美。
C、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 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事。从中可以体会到年轻人的礼让敬老 之美。
第六课《将相和》
1、主要内容: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 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 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
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
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2、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 畏强暴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廉颇虽居功自
傲、性格直率,但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 于认错,知错就改。
第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关键1:冀中人民的顽强斗志。冀 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挖了不计其数的
地道,靠着地道坚持生产和敌后游击战争。
关键2: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地道的式样多,结构奇特;地道 的作用奇特,既能保护自己,
又能打击敌人;地道 能防御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功等各种破坏;地道 里可以通过“无线
电”和“有线电”了解地面的情况。
第九课《猎人海力布》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救乡亲、变石头这几件事。
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从前,有个猎人 叫海力布,他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龙王把宝石送给海
力布。这是一块神奇的块宝石 ,把它含在嘴里,就能听懂世上各种动物的话。小白蛇再三叮
嘱他,动物说的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 果向别人说了,那么就会从头到脚变成僵硬的石
头。可是,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可怕的消息 ,为了救乡亲们,他把鸟儿的话告
诉了乡亲们,自己就变成了石头。
第12课《古诗三首》
1、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示儿”这个诗题意思是:给儿子看。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儿子看的。
“题临安邸”这个诗题意思是: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题目告诉我们写诗的地点。
“己亥杂诗”这个诗题意思是:写于己亥年的组诗。诗题告诉我们写诗的时间。


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祭祀先祖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表达的情感: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意思 :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表达的情感: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意思 :我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让更多人才降临人间。
表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初升 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
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 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
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 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
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
1、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之情。
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答:课文 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的过去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艺术的园林,作者运用对比的手
法反应出被毁前后的不 同,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圆明园昔日何等的好看,越是被写得完
美,世人对被毁的圆明园就越是痛心 。不但用对比写出了差距,更反应出了破坏者对我们国
家历史宝物的残忍破坏,反应出当时的残忍,也反 映出当时人们的懦弱无能反抗。从而引起
读者的共鸣,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让我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程,
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表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表 示时间的词语说明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的年代跨度大、种类多、数
量多,是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从而突出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它的毁灭,真是
让人痛心、惋惜。
《语文园地四》
第16课《太阳》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答:课文从在个方面介绍太阳:(1)距离远;(2)体积大;(3)温度高
作用: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就没有动植物。
(2)没有太阳,我们就没有吃的穿的,也没有煤炭。
(3)云、雨、雪、风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4)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2、课文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主要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作比较、列数字: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举例子、列数字“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 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
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用: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更容易理解,从而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 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 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
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 显现出来。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使说
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第17课《松鼠》
1.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答:(1)外形特征--漂亮。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
(2)性格特征--驯良。松鼠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自己的活动时间,不打扰人们的生活。
(3)行为特征-- 乖巧。松鼠聪明有智慧,行动轻快敏捷。松鼠搭窝时精心考究,搭出的窝既坚
实又舒适。
(4)生活习性--洁净。松鼠会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2、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课本69页
第18课《慈母情深》
1、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答:文中对母亲的 外貌、动作、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慈母情深”,同时反映了“我”当时
的感受、体验,表达出“我” 对母亲的爱。
(1)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瘦弱的母亲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3)母 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 忙碌状态……--辛劳的母亲
(4)“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2、读下面的句 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一些这样的句子,
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
睛吃惊地 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一连三个“我的母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动作写得很具体 ,母亲如此艰苦的
工作环境使作者内心内心产生了巨大的触动。
B、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 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用反复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
了读者对母 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3、小练笔: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 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


着写一写。
“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所以“鼻子一酸”。
例文:
星期天早晨,天气很冷。妈妈准备把我弄脏的上衣洗干净。
首先,她把盆放 在水池边,轻轻拧开水管。水就如顽皮的小孩一样,欢快地流入水盆。不一
会儿,水盆就满了,妈妈于是 伸手把水龙头拧紧。
她先放进衣服,再倒入一些洗衣粉,泡一泡,然后开始在搓衣板上使劲地搓洗起来 。接着,
她将洗好的衣服放进另一个水盆里投洗干净,最后挂在院子里的衣架上。
上衣在阳光 、微风中轻轻摆动,好像妈妈的笑容。可是,我一看妈妈的手,手已经冻得通红
了。为了把我的衣服洗干 净,妈妈……
我爱你,妈妈。
第19课《父爱之舟》
1.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
答:①卖茧给“我”买枇杷吃:②摇船送“我”上学;① 住旅馆想为“我”加钱换房间;④庙会
上给“我”买豆腐脑;⑤回家为“我”糊万花筒:⑥雨雪天背“我”上学;⑦替“我”铺床;⑧
在船上 为“我”缝补棉被。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 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
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新 滋味”指的是什么?)
答:“新滋味”是心酸的滋味,指“我”感受到了父亲为供“我”上学凑钱的艰 难,感受到
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感受到了“我”肩上责任的沉重。
(2)我是什么时候 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从这句话中,
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 的情感?)
作者认为自己的词句不够形容深沉的父爱,其中句子中“载”一词把父爱具体化更生动形象
地描绘出父爱的深沉。这个句子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3.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这条小渔船是 文章的线索。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作为一
个情感载体,这条船承载了 父亲的爱与无尽的期望,也承载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以“父爱之舟”为题,紧扣主题,突出 了父爱的伟大。
第21课《古诗三首》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 流淌。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
溢是动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 叶的缝隙在林间留
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 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 --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
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br>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
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
噪 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
体味出恬静中的 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 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
了秋夜江边之景,又 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 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
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 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 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
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啊。
思想感情: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这样的情景之下,作
者就 更加思乡了。
第22课《四季之美》
1、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 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
人。
(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3)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这三句话都是动态描写。第一句 话描写了萤火虫在夜晚的细雨中飞行的情景,用“迷人”一
词进行修饰,展现出萤火虫飞行的情态之美。 第二句话描写乌鸦归窠,乌鸦数量不多,且分
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突出“动人”。第三 句话描写大雁南飞,成群结队,
比较真实可感,点出其让人“感动”。这些动态的景物描绘,赋予景物以 运动感、活力感、
变化感,使景物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23课《鸟的天堂》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参考答案:因为这 里既有适合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又有人类对鸟的保护,作者看到到处都
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感受到 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
确是鸟的天堂”。
2、课文分别描 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 相关段落。
参考答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 “鸟
的天堂”本身-- 大榕树的奇特景象,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作者着重写了“天
堂”里的居民-- 鸟热闹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第25课《古人谈读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
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 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
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 次要反复诵
读,培养语感。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B、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
仔细,既 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
之中,心到最重要。思 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 要有恒。有志则不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
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C、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
一个下等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 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
窥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
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率。
示例:朱熹所提倡 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
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 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着眼睛
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我竟然记 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第26课《忆读书》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 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
好书。
答:冰心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有:七岁时读《 三国演义》,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然后读了《水
浒传》,觉得里面的人物性格生动、个性鲜明,比《 荡寇志》强多了;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
中年时再读,体会大有不同。冰心认为只有那些满带着真情 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书才是好
书。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
会。
示例:这句话是作者的阅读体会,读了这句话,我也深有同感。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
有限 的,要想扩充知识面,就要在课下有选择地、广泛地阅读。在我的书柜里就有许多中外
名著,每当完成老 师布置的作业后,我都会读上一个小时。在阅读中,我了解了很多课堂上
学不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提 升了语文素养。阅读让我感到幸福,从书中我体验到从未有
过的快乐。以后我还会坚持阅读,让阅读伴我 成长。
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 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
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 “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
一一半。
示例一:我不赞同这种读书 方法。字音读不对,自然也很难理解这个字以及与之相关的词语、
句子的含义,不利于理解整本书的内容 。我们在读书时还是要尽可能把握每个词语、每句话
的内涵,这样才能加深理解,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示例二:我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作者当时年纪尚小,要她像成人那样去读一部长篇小
说显 然是不现实的。对于七八岁的小孩,读书时从整体入手,不要过分纠结于某个字、词的
含义,只要把握大 致内容就可以了。

真开心网-北京市人事考试


宁夏事业单位招聘-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应对突发事件-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


苟芸慧-汪小菲微博


护理专业简历模板-申根协定


教师节的诗歌-考碗族


党的一大召开时间-毕业生自我评价


吉林化工学院分数线-工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