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巡山小妖精
577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4:5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商务会议礼仪-活着读后感1500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1 白鹭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学习课文语 言的优美性和作者对白
鹭外貌描写的手法。
4.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
内涵。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
3.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对生活中事物的 观察,能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之
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大家知道白鹭是什么样子吗?(点名学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白鹭。
板书:白鹭
二、学习生字词
师: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
1.课件出示生字词。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检查书写
情况。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 br>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试着给
课文划分层次。在朗读 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



提示:共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第11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学习第1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通读了全文,下面请 同学回答一下,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
么作用?提示:总起下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2——10自然段
1.学习第2-5自然段的内容。
师:2-5自然段描写是白鹭的外形之美。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鹭的外形特点。
(点名学生回答)
师:请大家看第5段,这一段重点描绘了白鹭的外貌特征。作者从颜色、外
形两个方面对白鹭的 进行了描述。注意词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
脚。
让学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 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试着用这个句式造句。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是白鹭的外形特点,作者表现出对白鹭美丽外表的高度
赞美。
2.学习第6-10自然段的内容。
师:请大家先齐读第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第6自然段描绘的是白鹭在清水田中钓鱼的情景-钓鱼图,展现了白鹭优雅,
和谐之美,这种美 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作者却敏锐的发现了;第7自然段描绘的
是清晨白鹭在小树的绝顶瞭望的情景- 瞭望图,这一段展现的白鹭的神态美;第8
自然段描绘的是黄昏白鹭在天空中低飞的画面- 飞行图,画面传递出一种动感美。
师:第9-10自然段表达了出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作者认为白鹭本 身就是一
首很优美的歌。白鹭是一种很美丽的动物,然而这种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视,所以
我们要 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常事物
中的美。
二、学习第11自然段
师:请同学说一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请
大家再次齐读课文,仔细体会作者所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的 内涵。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结尾的好处。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这些段落好在哪里。
2



2.教师对作者的表现手法进行点拨。
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 以描绘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
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师:本文也是一篇 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作者采用的是写意手法,
即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展现了白鹭的外形美、和谐美、神态美和动感美。揭示了白鹭平凡、朴素而高洁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热爱白鹭、
赞美白鹭的思想感情 。
【板书设计】

外形美
白鹭 诗 和谐美 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神态美 (平凡的事物,不一样的感受)
动感美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 优美的散文,课文中有些词语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
合句子进行讲解,通过梳理重点词句,帮 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
的一个重点是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写意手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生活中平凡的
事物,善于发现美,感受到平凡事物的美的能力。
2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理解课文主旨。感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的道理,能根据课文主旨写一
写身边的例子。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3



一、课题导入
师:花生是我们常见的食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花生是怎样种出来的
呢?它的果实是长在枝干上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 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下面请大家先大声朗读课文。
板书:落花生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信息。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引导学生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范写生字,让学生注意笔顺,书写规范。让学生自行临写,教师指导
纠正。
三、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层次
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 篇课文围绕“落
花生”这个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2.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点名学生回答是如何划分的,
以及这样划分的理由。
提示: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种花生 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尝花生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于课文结构层次的划分。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师:请大家先读第1、2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是本课的前两个部分。请大
家找出这两个段落中的生字, 词语。第1自然段讲述一家人种花生,本来以为花
生不容易种植,但是“居然”收获了。(引导学生注意 “居然”这个词语,表明
出乎意料。)
师: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尝花生,“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
4



我们就在后院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这里结合前面母亲不肯荒废空地,显示出 母
亲的勤劳能干,还会享受生活。
3.学习课文第3-15自然段
师:这 一部分是本课的第三部分,讲述的是“议花生”。请大家分角色朗读
一下这些段落,想一想议花生议论了 哪些内容?
教师提问:①“我们”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花生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
便宜,容易得到。
②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比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花生虽然外表不那么吸引
人,但是却默默 奉献,大有用处。
③父亲拿花生和苹果、石榴相对比,这样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做对比是为了突出
花生的特点。
④父亲借说花生,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
一个华而不实的 人。
⑤作者借父亲评论花生,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是什么?借物喻理
师: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怎样做才是有用的人呢?(开放性问题,
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二、拓展延伸
1.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课文主旨。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表现手法,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
详写议花生。 < br>3.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
贡献。让学生用一段 话写一写身边的这样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巡视指导。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花 生这一常见的事物,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几
件事。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详略得当,用借 物喻理的手法,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
易懂,发人深省。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做一个 华而不实的人。
【板书设计】

种花生 矮矮地长在地上

收花生 果实长在地下,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落花生 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5



尝花生 好吃

议花生 和苹果、石榴相比较,花生默默无闻,朴素无华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 重点分析了一些词语的用法,比如“居然”,要让学生
理解词语所蕴含的情感。本文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
到作者的叙事技巧。本文的主旨思想就在文中出现,要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 ,让
学生领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做一个华而不实的人”的道理。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
2.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 同学们,每到金秋时节,桂花就开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琦君
笔下的桂花,去感受一下她故乡那 阵阵的桂花雨。
板书:桂花雨
二、学习生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2.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和词语。
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写。教师进行指导,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6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
2.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句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句子: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
花香里的。 < br>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
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 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作者借桂花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师:第1自然 段总起全文,请大家注意关键词,“中秋节”、“故乡”.第2
自然段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关于桂花的事 情。
师:为什么作者这么喜欢桂花呢?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桂花的香气很迷人。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师:第3自然段写母亲担心“可别来台风啊”,而且母亲说:“只要不 来台风,
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
做得多 。”这里体现出母亲勤劳善良,而且表现出故乡邻里之间温馨和谐的氛围。
2.提问:“桂花盛开的时 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传递出什么感情?
师:第4自然段开头作者回忆了故乡桂花盛开时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故乡
的深深怀念之情。
3.学习第5自然段。
师:第5自然段讲述的是“摇桂花”,这一自然段展现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
7



花时欢快的场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这句话:“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 花
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
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呀!’”,读出欢快的语气。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作者所呈现
的画面,这是一幅充满欢乐,充 满童真的画面。
4.学习第6-7自然段。
师:请大家注意第6段最后一句话,“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里写出了桂花对于故乡的意义,即便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作者 回忆起故乡,仿
佛还闻到了故乡桂花的香气。
师:第7自然段讲述的是作者回忆自 家搬到杭州,再也不见家乡的桂花。
但是作者依旧会去小山上赏桂花。请大家看这句话:“这里的桂花再 香,也比不
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和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结合之前
所描 写的在故乡摇桂花的情景,这句话显得有些伤感。
三、学习第8自然段
师:本段总 结全文,深化主旨。作者这里强调“摇花乐”,进一步传递出作
者对故乡、对童年时代的无比怀念之情。
四、拓展延伸
1.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的含义。
课件展示阅读链接的内容。
3.让学生说说对自己故乡最怀念的事物。
【课文小结】
本文借回忆童年时代在故乡与母亲一起摇桂花这件事,表达了对故 乡的深
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时代的怀念。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桂花雨 桂花雨 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
“摇花乐”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梳理重点词句,引导学生 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从
而能领会到作者所传递出来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朗读,本文
8



的有些句子充满童真,让学生通过朗读能更好的体会到这一点。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重点语句。
2.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领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
2.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养过小动物吗?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它们的习性?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和一种美丽的鸟有关。有同学知道珍珠鸟这种鸟
吗?
板书:珍珠鸟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生字词句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词语:垂蔓 文豪 挨近 享受 陪伴 眼睑 眸子 咂嘴
2.在文中找出描写珍珠鸟动作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后面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作者通过描绘珍珠鸟与自己一 起生活、互动的一些细节,刻画出了珍珠鸟
活泼可爱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
2.让学生找出关于珍珠鸟外表描写的句子。
3.在文中找出关于珍珠鸟动作描写的句子,注意特殊句式:一会儿……一会
儿……一会儿……
9



4.引导学生梳理珍珠鸟对“我”的态度的变化,在文中找出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5.结合课文,说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内涵。
【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
“我”为珍珠鸟创造了 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
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设计】
大鸟:害怕人,探脑袋
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小鸟:爱喝茶水,啄笔尖,肩头睡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结合情境来教学,珍珠鸟对“我”的态度是逐步变化的,在教 学过
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主
旨:正是因 为“我”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自由舒适的环境,不去伤害它,所以最
后赢得了珍珠鸟的信任。本课的一个 要求是让学生默读,要向学生强调默读的速
度和质量的要求。

5 搭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山洪”、“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
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0



1.课件展示课文相关配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 :同学们,请大家先看这幅图片,这就是作者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这篇课文,有一个不一般的 名字——搭石。下面请大家先预习一下,看看课
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搭石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记录下自己读完课
文的时长。
2.点名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搭石。 师:第1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搭石的由来。人们在小溪里面铺上的这些平整
方正的石头就是搭石 。请大家注意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多音字:“涨”和“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2-4自然段
师:第2-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这三 个画面都围绕
搭石展开,这些画面透露出故乡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
1.让学生朗读 这三个段落,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什么内容,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第2 自然段讲述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要是发现哪块石头不稳,就会找来合适的石头
换上,体现了一心一意为他人 服务的美好品质。第3自然段描绘了人们上下工时
走搭石的画面,作者强调是“协调有序”。第4自然段 讲述了走搭石的人们相互
谦让,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
2.注意重点句子。
每当上 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
11



般的感觉。
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所描绘的画面,画面呈现了人们走搭石时候的动作美 和
音乐美,画面中人们走搭石是协调有序的,人们之间的情感也是和谐的,这个场
景也让人陶醉 。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结合前文想一想这段话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一句话作者赞美了什么?
提示:赞美了搭石的奉献精神。
师:请同学们联系之前的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借助搭石赞美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
情感?
提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尊敬、爱护老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课文所花的时间。
2.让学生说一说学完这一课,课 文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找出能体
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句子。
【课文小结】 < br>本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
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 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
德。
【板书设计】
默默奉献
搭石 互相礼让 心灵美
尊老爱幼
【教学反思】
本课为我们展现了几个温馨和谐的画 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感
悟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人性美。与上一个单元不同,从本课开始,词 语量增大,所
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做好词语梳理。
6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2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
他们各自体现出的美好 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就让我们
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来看看古人的智慧。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大家还是先用默
读的方式,快速 浏览一遍课文。
板书:将相和
一、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先自己读一遍,熟悉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二、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 文第1—10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
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这几段讲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师:第1—10自然段讲的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 括,就是“完璧归赵”。这
一部分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勇有谋,聪明机智的蔺相如。正因为蔺相如成功的完 成
了赵王给他的任务,立了功,赵王封他为上大夫。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请大
家先预习后面 的内容。
2.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了什
么内涵。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
您并不 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
13



撞碎在这柱子上。”
3.让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重点看第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1—1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这几个段落,了解段落大意。
师:请 大家注意这一部分出现了一个人物:大将军廉颇。这个人物为后面的故事
情节埋下了伏笔。
第 11-15自然段讲述的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展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权,
机智勇敢的外交才能, 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蔺相如在渑池之
会上又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一、学习第16—18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系列问题:
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
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
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
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
5.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4.分析课文 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
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
认错,知错就改 的精神品质,说明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才有益于国家。
【板书设计】
14




将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将相和 和(以国家利益为重)

相 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不畏强暴)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则经典的历史故事,篇幅较长,在教 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默读,熟
悉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让学生品读这 些描
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分析了作
者的写作手 法,即探讨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会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会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 br>师:同学们,请大家说一说自己所见过速度最快的事物是什么?(教师提问,
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师:刚才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来开始今天这节
课的学习。让我们一 起来看课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下面请大家先带着
课文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 课文,读完之后,试着完成课后的
练习。
二、学习生字词
15



1.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预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大声朗读。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冠”。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笔顺,书写规范。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提示:本课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述的是动物界中几
种动物的速度:鸵鸟、猎豹和游隼。第二部分:5-8 自然段,讲述的是太空中几
种物体的速度:飞机、火箭、流星体和光。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全文 。
2.让学生思考本课采用了哪些说明手法,好在哪里。
提示:作比较和列数字。好处:能 使读者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事物的速度之快,
说明更加具体、清晰。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让学生朗读第1-4自然段,找出每个段落的关键词。
2.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是奔跑冠军,这种动物的奔跑速度是多少?
②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什么?
③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是多少?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师:课文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动物界中几种动物的速度,下 面我们来看看课文
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这一部分介绍了几种会飞的物体的速度。
1.课 件展示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和手电筒的图片,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
描写这几种物体速度的句子。
2.让学生思考,作者在说明这几种物体的速度时主要和什么作对比。
提示: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速度和声音传播的速度作对比。
3.指名学生回答:哪种物体的传播速度是科学家认为最快的。
4.学习第9自然段,强调词语“难以置信”,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神奇。
师: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 很常见的,我们教室里有灯光,晴天的时候有日光,
夜晚有月光。今天我们知道了原来光的速度是最快的 。我们拿出手电筒,宇宙中
速度最快的东西居然就在我们手上,这真是难以置信!
16



师:下面请大家梳理一下课文,请大家按速度由慢到快给课文中出现的事物排个
序。
光 游隼 火箭 猎豹 人 流星体 鸵鸟 喷气式飞机 声音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参照课后习题示例,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总结 自
己阅读课文的方法。
2.对于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逐一比较,告诉我们,在宇宙中,还有许多事物是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以及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等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
光看待事物,好好学 习,才能更好地探索宇宙。
【板书设计】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动物界中:游隼>猎豹>鸵鸟










太空中: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


总结全文: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拿在手上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课文在内 容安
排上是逐层递进的,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内容。本课在
教学时要引 导学生做好梳理,总结阅读课文的方法。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
相和》、《什 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
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 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
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 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 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

第二单元
17



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
政治 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
做假设等说明 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
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 、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 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
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一文 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
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 一文鼓励学生快速
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 句快
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
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 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
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 物的特点。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
趣。
【学情分析】
五年 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
生的阅读效率。需要引 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
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鼓励学 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
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 快速阅读
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 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
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快速读懂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为主,
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以“漫画”,从激趣入手,多种 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
的愿望,学会将人物的特点融入在事例叙述中写,提高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5.搭石
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8
内容 课时
2-3
2
2



8.集中的地道战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教学目标】
8冀中的地道战(精读课文)
“漫画”教师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1-2
1
9-11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运用借助问题提高默读速度。(重点)
3.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 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难点)
【教学重点】
会运用借助问题提高默读速度,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
民的顽强斗志和智慧。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运用借助问题提高默读速度。(重点)
关键能力
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




(1)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视频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就去看看抗日战争时期,人们怎么在冀中利用地道战
来战胜侵略者的?
二、介绍作者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元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自


幼受庭训,入私塾,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中国书法家协

会顾问,著名作家。2004年1月8日23时20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2)
周而复是中国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出来的,人们从他那里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

战士和他的国际主义精神。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先后出版过多种外文译本,

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当时几至家喻户晓,周而复也因此成为无愧于时

19



代的文坛巨擘。
三、初读感知
1.再读课文提示。
明确快读默读的方法
出示: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2.学生初读。要求:带着问题,抓关键词句读。
出示:读这篇课文用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3.检查初读情况
(1)分享阅读收获,确认阅读用时。请阅读速度快的学生分享经验。
(在分享对课文的了解中,明确抓关键词语快速阅读的发放)
(2)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侵略 堡垒 任丘 共产党 妨碍 隔板 隐蔽 陷坑 拐弯 岔道 吆喝 (重点
指导生字“侵、陷”为前鼻音音,“岔”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种(zhóng zhǒng )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zhóng )地过日子.
②读一读:我买了种(zhǒng )子,去地里播种(zhóng )。
练 ①选字填空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防 坊 纺 妨
( )守 街( ) ( )织 ( )碍
提示:根据偏旁来确地字的使用范围。
(3)理解词语
练 在文中找下次词语近义词
岔路—— 叫喊—— 陷阱—— 转弯——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交流之前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开展地道战?
(2)地道是怎么样的?
……
反馈问题答案,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如何带着问题读得 更快。(引导学生学会
带着问题读,忽略不懂得)
(3)梳理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
人斗争。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
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 慧。
第三部分( 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0



四、学习“会写字”
侵 略 堡 党 筑 丘 妨 蔽
陷 拐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15)


(16)



(17-29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侵、略、妨、陷、拐”左右结构,。 “筑、堡、党、蔽”上下结构,
“丘”是独体字。)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堡、蔽、陷 ”
学生练写。
堡:上下结构,保字稍扁,立于“土”上,“土”稍宽。
蔽: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及笔顺。
陷: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中间不是一横,而是两个短横,中间空开。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积累: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
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
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 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2.练习运用:
(1)了解设问句。(自问自答)
(2)写一句设问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 子才
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
成。】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练习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的方法,并且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
文,让我们对速度有 了更多的了解。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31-33

2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借助问题提高默读速度。(重点)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 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难点)
【教学重点】
会运用借助问题提高默读速度。
【教学难点】
和无穷智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课件页

关键能力
会运用借助问题提高默读速度,理解课文,体会我国人民 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


(3)


罗列学生回答:
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不回读

抓住关键词句读

连词成句地读

带着问题读


【设计意图:巩固之前学习成果,再次明确快读阅读的方法。】
(4)
二、走进文本

1.请大家带着课后最后一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2.交流反馈
(5)
地道战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对于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带着哪些问题去阅读呢?

聚焦学生主要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怎么样的品质?等问题

三、快速默读,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快速课文,记录时间。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下面环节的学习。

预设一: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6)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

交流反馈

(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

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课前导入
复习字词,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复习生字词,纠正读音。(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2.学生回顾提高默读速度的方法。
22














方法指导: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抓课文特点提高阅读速度是个好方
(7)

法。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先讲地道战是在什

么情况下产生的, 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

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

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
(8)

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2.选择一样事物,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9)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练习运用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带着问题阅读;

依据课文表达特点阅读。以后,大家多运用这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能熟能生巧,

阅读速度一定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板书:阅读比较谁更快 运用方法勤练


习)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运用哪些方法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小说《地道战》、《地雷战》。
预设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
里?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快速阅读。
交流反馈
()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 ——土和沙;防毒攻——吊板;
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 吆喝声,
“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2.小结:(1)为了打击 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
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 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
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带着这个问题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10)








板书设计

8.冀中的地道战
23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带着问题阅读
问题:地道战成果的关键是什么?
……
9 猎人海力布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3.学习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2.能正确体会海力布的美好品质,有所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 们,今天我们开始本单元的学习。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民间故
事。下面请大家先自行浏览一下课文, 熟悉一下课文内容。找出故事的起因、经
过、发展和结果。
板书:猎人海力布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同桌
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不熟悉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和重点词语。
3.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临写生字,强调笔画和书写规范。重点字:酬 塌 誓 悔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提示:救助小白蛇得到宝石,热心帮助乡亲,为了救助乡亲们海力布变成了石
24



头。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
师:这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头,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和故事发生 的地点。海力
布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课文中画出来。
热心帮助他人,深受大家尊敬。
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
1.指名学生概括3-4自然段的内容。
这两个段落讲述的是海力布救助小白蛇的事情。
2.引导学生注意两人之间的对话。
师:从第4段两个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小白蛇懂得知恩图报,海力布不求回报,
不贪图富贵。本段的结 尾处小白蛇说的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3.学习第5-6自然段的内容。
这两段讲述的海力 布得到了神奇的石头,小白蛇一再叮嘱他不能把动物说的话告
诉别人,否则自己就会变成石头。
师:第1段到第6段,是故事的起因和发展(经过)部分,讲述的是海力布救助
小白蛇,得到了神奇的 石头。接下来我们继续看故事后面的剧情。
三、学习第7-11自然段
1.让学生分角色朗 读第7-10段。分别扮演海力布、带头的鸟和乡亲们。在读的过
程中注意读出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①海力布得到石头之后,有什么表现?
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②当海力布听到鸟儿的话,他有什么反应?
大吃一惊,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
③乡亲们听说要搬走,他们是怎么说的?
乡亲们不愿意搬走,不太信海力布的话。
④海力布为了让乡亲们相信自己的话,他做了什么?
他说出实情,自己变成了石头。
3.读第11自然段,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25



结尾留下了悬念,“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 头呢”。不禁让
人产生联想——那块石头现在在哪里?进一步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照应开头—
—这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
三、拓展延伸。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海力布的那几件事情。
提示: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梳理。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提示:围绕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
【课文小结】
本课通过讲述猎人海力布救助 小白蛇,得到神奇的石头,后来为了保护乡亲们不
受洪水危害而自己变成了石头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 个热心帮助他人,甘于奉
献,舍己为人的崇高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起因)救了龙王的女儿
(经过)得到了龙王的酬谢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结果)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体会到故事人物的语言
特点,从而 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本课有些生字比较
难写,要指导学生注意笔顺,正确书 写。
10 牛郎织女(一)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积累“嫂子、床铺”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编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
3.发挥想象,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1.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2.能结合故事内容,完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26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叫作“乞巧节”也
叫“七夕”,大家了 解这个节日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与这个
节日有关。下面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
板书:牛郎织女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进行辨认,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3.教师范读生字和词语,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准确。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提示: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介绍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二部分:3-8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与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
第三部分:9-21自然段。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与织女一起回家过
日子。
3.读完课文之后,同桌之间交流,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2自然段。
师:这两段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 第1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哥嫂对牛郎都
不好,牛郎和牛相依为命。请大家注意关于牛的描写:那头牛跟他 很亲密,用温
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这里对牛的描写显示出牛很通
人 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2.学习第3-8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讲的是牛郎照看老牛,分家后和老牛相依为命,到山里安了家。
27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心地善良,勤劳肯干,自立自强的好孩子。大 家
注意这句话: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
出树林,走到 山里。这里走出……走出……走到……句式。在我们写作的时候,
也可以用这个句式写句子,增强句子的 韵味。
3.学习第9-21自然段
师:大家读完这一部分,觉得哪些片断比较神 奇?(老牛开始说话,并且
告诉牛郎有仙女下凡。)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我们看第9-11自然段, 老牛开
口说话,牛郎却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因为他们俩相依为命,很是亲密。)老
牛告诉牛 郎有仙女下凡,并且说其中一位会成为牛郎的妻子,神不神奇?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牛郎在老牛的指引 下遇到织女,两人决定结婚在一起生
活。大家看这句话: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 房。请注意
这几个词语:穿过……翻过……回到……,这几个动词连用使画面活了起来。
二、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内容。
师:刚才我们学完了本课的内容。下面大家再把 课文默读一遍,进一步熟悉课文
内容,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在课堂上提出来大家交流。
2.结合课后习题,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略写的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
①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②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3.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注意重点故事情节复述完整。
4.让学生思考牛郎和织女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课堂上交流交流。
【课文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哥哥嫂子刻薄无情,虐待牛郎,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周到地
照顾老牛,老牛非常关心 牛郎的婚姻大事,在老牛的指引下,牛郎和织女在树林
相识,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决定做他的妻子,通过 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板书设计】

介绍牛郎身世(1—2)
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3—8)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 老牛让牛郎去找织女(9—13)
牛郎听老牛的话找到了织女(14—18) 织女: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28



织女答应牛郎一起生活(19—21)
【教学反思】
本课是经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第一部分,篇幅很长。在教学开始 ,通
过“七夕”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快速
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生字、词语、句子,品
读故事人物的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11* 牛郎织女(二)
【教学目标】
1.会认“偎、衰”等10个生字, < br>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课文主旨,能感受到古代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
寓的美好理想, 并能感受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主旨,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民间故事中所寄托的美好理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 br>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最后在一起了,那后面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下面请大家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2.教师范读生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字:衰 拗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继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
互讨论。
2.学习第1-2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婚后的生活。从这段可以看出,织女非
29



常喜欢人间的生活。看这个句子: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 ,
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
她喜欢。这个 句子写出了织女对人间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我们接着看故事的发
展,第2自然段讲述的是老牛去世了, 牛郎听老牛的话留下了牛皮。
3.学习第3-6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是牛郎织女整个故事 的高潮部分。织女私自下凡被王母知道了,
王母很生气,于是来到凡间带走了织女。牛郎靠着老牛留下的 皮去追织女,眼看
要追上了,王母划出了一道天河隔开了牛郎织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只能隔河相
望。
师:请大家结合词语:“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回顾上一
课书中 “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内容说一说王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4.学习第7-8自然段。 < br>师:这一部分是课文的结尾部分。织女和牛郎两个人的执着最终让王母妥协。
于是每年农历七月七 日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之上相会,这就是“七夕”
或者是“乞巧节”。
师:七夕作为 一个古老的节日,很多诗人留下了诗篇来表达了情思。比如像
林杰的《乞巧》、杜牧的《七夕》、秦观的 《鹊桥仙》等。
5.让学生再整体默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结合《牛郎织女一》,说说故事
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提示:牛郎、织女和王母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课文小结】
本文接《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的生活和织女
被王母娘娘无情地 抓回天宫,最后只得每年农历七月七日鹊桥相见这些事情。表
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 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
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 建统治。
【板书设计】
婚后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1)
牛郎织女 老牛死了,牛郎留下了牛皮(2) 追求幸福
(二) 王母娘娘抓走织女,用天河隔开牛郎织女 (3—6) 敢于斗争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7、8)
【教学反思】
30



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分析人物形象,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中人物形象
所传递出的 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分析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让学生领会这些动作描写所体现出的 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在回顾整个故事的过
程中准确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
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本单元的主 题是“爱国”。从古至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这个信念不惜
牺牲一切。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诗 人是从什么角度抒发自己的爱国之
情的。
板书: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朗读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1



3.学习《示儿》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体会朗读时的感情。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诗歌背景介绍
(3)讲解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 不见九州同。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
了。只是为看不到国家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万事空这里意思是当人死去后,世上的万事万物对他来说都变得毫不相
干,因而用不着牵挂了。这 句诗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却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现
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 有力的反衬作用。诗人将个
人生死置之度外,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师 :诗人在这里为什么感到悲伤?(诗人为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
新统一而感到无比悲痛。) < br>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将来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
时候,家祭时不要 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
师:后两句意思是当祖国统一后,在祭祀祖先时,一定要记得将 这个好消息告诉
你九泉下的父亲。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4)归纳主旨。《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对渴望
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4.板书设计:
心事 死去元知万事空
示儿 但悲不见九州同 收复失地
遗嘱 王师北定中原日 统一祖国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课时
一、学习《题临安邸》
1.让学生跟着课文范读录音朗读古诗,把古诗朗读得流利。
2.讲解古诗。
(1)让学生说一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描绘了什么画面。
诗句大意:青 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达官贵人,在西湖边
吃喝玩乐,听歌看舞,这样悠闲的享乐生 活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师:这句诗从杭州的美好景致写起: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这
32



一切是多么繁华美好啊!
“西湖歌舞”在诗中指哪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他们在西湖边过着听歌看舞
的荒淫生活。
几时休这里用了反问,即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表达了诗人的愤慨和对贵族统治
者的谴责。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大意: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这些人竟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州当做汴州了。
师: 诗中的“游人”与我们所说的“游人”意思是不同的,它指那些成天只
知道吃喝玩乐,不顾国家的达官贵 人。这一句揭露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
偷生、不思国政的丑态。
3.归纳主旨。《题临 安邸》全诗刻画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腐朽昏庸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统治者的愤恨 之情。
4.板书设计
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
题临安邸 西湖歌舞几时休 忧国忧民
抒情议论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二、学习《己亥杂诗》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时的情感。
2.讲解古诗。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生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中国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
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课件出示答案)
诗句大意: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
人才。
3.归纳主旨。
《己亥杂诗》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
33



一层,写了朝野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必须依靠巨大力量才能改 变
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第三层,说明这力量的来源是人才,朝廷应该破格录用人
才。诗中选用 “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
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4.板书设计。
主张:九州生气恃风雷
已亥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才
现状:万马齐喑究可哀
【教学反思】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在教学过程,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这三首诗中《题临安邸》比较难理解,诗歌主旨比较隐晦,所以 讲解的内容比较
多。另外讲解古诗时要补充背景介绍,这样能让学生较快地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
13 少年中国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能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正确理解作者炽烈的感情,领会文章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展示《少年中国说》朗诵录音,让学生谈谈听过之后的感受。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气势 磅礴、感情充沛的朗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课文。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学习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先自己认一认。
34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注意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小组之间比赛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有气势,读得好。
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画出难懂的字句。
3.思考:
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等)。
师:我们可以看 到梁启超先生写作本文的背景,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饱含屈
辱的历史,面对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作者将希 望寄托在了少年的身上。下面请大
家齐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
什么内容。
师:第1自然段作者这里主要写了少年的责任,指出了少年对中国的重要意
义。
3.注意句子: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同学说一说
这种句式的好处。
提示:增强句子气势和美感,使句子所表达的感情更充沛。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让学生分小组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好。
2.让学生思考第2自然段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主要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
师:这一自然段由四字韵文组成,作者用几个事物来比喻少年中国,把红日
比作了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鹰隼试翼
的冲天气势比喻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含苞怒放的花朵 比喻少年中国前程似锦,
用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少年……最后作者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寄寓着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无限希望。
35



师:本段运用了借物喻人、象征的表现手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这是课文的结 尾部分,共两个句子,句式整齐。作者进一步歌颂了少年中国
与中国少年。“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将这 种感情表达到了极点。
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
只有中国少年奋发有为,少年中国才能豪迈崛起。
三、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文章的语言特点是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文章 多为四字一句,
而且押韵,处运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大量地引用了典故,使
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2.让学生讨论: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 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
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
3.课件展示新 中国的成就(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嫦娥四号登月
等)。让学生结合今昔对比,说一说自己的 感想。
【课文小结】
《少年中国说》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 建设
少年中国重任的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鼓励他们奋然而起,投入到改造中国的
战斗中去。 作者极力歌颂了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字里
行间饱含爱国激情,有较强的感染力 。
【板书设计】
中国少年:智 富 强 独立 自由 进步
少年中国说 美哉,壮哉
少年中国: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
干将发硎
【教学反思】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节选部分,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历史
意义。课文 文白相杂,在教学时先给学生介绍本文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历
史背景的前提下,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内容和思想感情。同时本文也是一篇优秀的
演讲,所以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注意提醒学生读出气势。
14 圆明园的毁灭
3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毁灭、殿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课文内容。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感受作者是怎样呈现圆明园由富丽堂皇到走向毁灭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圆明园》(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和圆明园遗址图。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片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相当华美的园 林,但是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为什么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学习本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课文注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
3.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表理解词语。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讲解难理解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尝试给课文划分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课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紧扣文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曾经壮观华美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7



3.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本课的结构层次,还查找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下面
请同学说一说,课文从哪些角 度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位置、建筑、文物等角度
师:我们知道,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 皇家园林,它有过相当辉煌灿烂的
过去,那么为什么会毁灭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回答。
二、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的指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和世
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接着看下文。
2.学习第2-4自然段。
(1)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圆明园位置在哪里?由哪三园组成?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
长春园组成。
②圆明园中有哪些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引导学生注
意描写建筑的词语。) 有着各式各样的建筑,这些建筑形制不一、中西结合、包
罗万象。
③作者说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指哪些内容?(点名学生回答)
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师:请大家注意这两个词:“上自”和“下至” 。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
所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涵盖了差不多2500年的文物。所以作者说圆明园 是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课件展示圆明园所藏的部分文物图片)
3.学习第5自然段。
师:前面三个自然段讲述了圆明园光辉灿烂的历史,本段则讲 述了圆明园毁
灭的经过。请同学们说一说英法联军是怎样毁坏圆明园的。提示:他们把园内凡
是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为了销毁罪证,他们是怎么做的?提示: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
火。大火连 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38



师:请大家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结合前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通过今昔对比,更能激发读者的惋惜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起反衬作用。
5.让学生再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力保护这样一座伟大的园林呢?
提示: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展示故宫600年特展资料,让学生了解 今天中国文物保护的成就,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从2019年3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 ,故宫将陆续推出系列展览,从历史遗存、书
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 发现等方方面面,展
现600岁的紫禁城和95岁的故宫博物院所蕴蓄的深沉魅力,让世人再次感受中< br>华文化的伟大、独特、深刻。
2.让学生对比圆明园遗址和故宫600年特展,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3.阅读课后“阅读连接”,查找资料,体会它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感情
的相似之处。
【课文小结】
本文用了反衬手法,先详细描写了圆明园辉煌壮观的过去,然后介绍了圆明园毁
灭的经过,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
族使命感,激发 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板书设计】

园林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的过去 建筑艺术的瑰宝 烧、抢、毁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学反思】
本文在教学中先通过纪录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 一个
大致的了解。在讲解过程中插入圆明园的一些图片,避免枯燥的讲说,让学生能
更直观的意 识到圆明园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然后通过逐层设问,让学生逐渐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课文主旨 ,激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39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 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
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 以及1篇略读课文《小岛》组成。《古诗三
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 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 末年梁启超所作的
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 歌希望
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
灭》 描 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岛》主要 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
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
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 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
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 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
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 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
代的社会环境等;《小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 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 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
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 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
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 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
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
但有针对性的 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 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
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 括课文内容,时常
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 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搜 集资料的能力,更训练学生处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
解课文内容,感 受作者的情感。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
40



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交流为主,
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感受二十 年前的家乡开始,多种方式
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课文
12.古诗词三首
13.少年中国说
14.圆明园的毁灭
15.小岛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1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战士们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拓展内容,了解海岛战士的生活,受到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英勇与顽强。
【教学难点】结 合资料和课文内容,感受黄继光舍身堵抢眼的英勇与顽强,
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战士们爱国之情。
3.结合资料,拓展内容,了解海岛战士的生活,受到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课件页



导入类型:阅读新闻
《一家四代驻守海岛 90后军人成“老海岛精神”》
教师讲述进入课题:今天,我们要随着 一位将军走上一座无名小岛。在这座
岛上,我们会见到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1)



关键能力
内容 课时
2-3
2
2
1
1-2
1
9-11
二十年后的家乡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5 小岛(略读课文)
41




陆颖墨
江苏常 州人。1984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现任海军直属机关干部,中校
军衔。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寻找我
的海魂影》、《白手绢,黑飘带》,电影文学剧本《 中国月亮》(已拍摄发行),小
说《军法,已在战前执行》等。话剧剧本《远岛之光》获第六届全军文艺 汇演剧
本一等奖,作品共获奖20余项。 作品选入各种选集数十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隐瞒 海域 快艇 矛盾 哼 喉咙 一勺一勺 舀起
(重点指导生字“艇”为后鼻音;“勺”为翘舌音,前鼻音“瞒”)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似(sì shì )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
②读一读:他似(sì )乎很高兴,就像一只开心的小鸟似(shì )的。

(3)理解词语
练 根据意思。
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哽)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梳理课文思路
四、品读释疑
(一)看——将军到了岛上看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东西?
1.预设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1)为什么说“竟”?
(引导学生了解小岛的实际生存条件。)
提问:从哪里看出来这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
这绿油油的菜地是怎么来的?
预设二:
出示:队长说,他是北方人……背来的。
(1)仔细品读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42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2)想想一下,战士们是怎么样将土从老家运到海岛上来的?
(3)这么辛苦和不便,战士们为什么要从老家带来?谁能街道将军的疑
问。
(引导学生感受展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从中感受到战士守卫海岛,热爱
祖国的情怀。)
(二)感受“菜”中的情
预设一:
“全国的省份……而是一个长辈。”队长在边上小声地说。
提问:1.怎么样珍贵的菜,战士们为什么会舍得给将军吃?
2.如果你是将军,你想说些什么?
3.从哪些地方,你看出来将军是怎么样想的?(引导学生关注有关
将军的人物描写,从中感受海岛生活的艰苦,战士们对将军的尊敬,对祖国的热
爱。)
预设二:
他向着太阳……标准的军礼。
提问:
这军礼是给谁敬的?
为什么将军行军礼?
(引导学生感受将军对战士们无私奉献,爱国守岛的敬意,体会战士们爱国
之情。)
(三)拓展材料,感受全文
播放视频:《孤独的海岛守卫者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家,守岛就是守国》
引读最后一句话,感受战士们无私奉献、爱国守岛的情怀。
五、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4)








(15)


(16)



(17-29








1.请大家给这些守岛的战士或视频中已经去世的王继才写一份信。

2.学生自由写。写好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结合查找的资 料,体会课文表
达情感”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五、课堂小结
文章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从中我们感受到战士们无私奉献,守
岛爱国的情怀。
六、当堂检测(必做)
1.读课文时,我搜集了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资料,我把它们写在下面:

关于海防、边防的资料:





2.请大家搜集守卫国土中涌现出的英雄故事,每人分享一个。

七、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彩色的翅膀》,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0)
43




(31-33


板书:
小岛
无私奉献 守岛爱国

16 太阳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寸草不生”、“粮食”等词语。
2.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3.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4.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太阳图片。
师: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对它很熟悉。 但是我们所认识的太阳真的是它
的全部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下面请大家先朗读课文 ,熟悉
课文内容。
板书:太阳
二、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标出生字,结合课文注音学习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44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2.小组交流,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
用?
3.思考课文在介绍太阳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本课说明了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太阳的温度、对动植物
的作用、对气候的影响和 太阳光的作用。那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是怎样说
明的。
1.太阳的特点。
①太阳离地球有多远?作者是怎么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的?
②太阳体积有多大?
③太阳表面的温度有多高?内部温度有多高?
④概括第1-3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太阳对地球动植物的影响。
师:第4段说明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我们吃的食 物和穿的衣物,
同样也离不开太阳。即便是埋藏在地底的煤炭,也是由植物变成的,同样也离不
开太阳。
3.太阳对气候的影响。
师:请大家看第5-6自然段,说一说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提示:降雨 风
4.太阳的其他作用。提示:杀菌
5.最后一段总结:太阳和地球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
世界。
二、总结拓展
1.指名学生回答本课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3.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太阳的其他资料。(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太阳系相关
的知识)
【课文小结】
45



课文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体积、 和温度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
特点;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充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太阳 的特点说明清楚。
课文层次分明,说理结构严谨,让人明白易懂。

46



【板书设计】
特点:远 大 热
太阳 动物、植物 吃穿用
与地球的关系 气候 云雨雪风
疾病 细菌
地球 人类、世界
【教学反思】
说明文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时不是按照自然段依次学 习,而是列出问题,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感受本课的说明结构和谋篇布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插
入相关趣味小知识、 图片,避免枯燥的学习。
17 松鼠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松鼠”、“乖巧”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本课的说明顺序,了解松鼠的相关知识。
2.激发学生观察动物,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大家养过小动物吗?有没有观察过它们的习性?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说明文,应该怎么写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感受一下。
板书:松鼠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词。
47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范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2.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松鼠的。
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的信息的,将有
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展示松鼠图片,让学生先观察松鼠的外表。
2.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讲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总述松鼠是一种美丽、乖巧、驯 良的动物,具体写了松鼠美丽的外表,
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几个方面来写。
3.在文中找出表现松鼠外表美丽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
提示:这一段写了松鼠的活动范围。松鼠习惯在高处活动,白天躲在窝里歇
凉,晚上出来活动。
2.读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这一段写了松鼠的活动特征, 松鼠不爱下水,对危险会十分警觉。冬天也
会出来觅食,动作敏捷。(找出描写松鼠动作敏捷的句子)
3.读第4自然段。
师:这一段讲述的是松鼠的习性,松鼠是怎样“安家落户”的呢?松鼠把 窝
搭在哪里,用什么做窝的?这个窝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读第5自然段 。这一段讲述了松鼠的生育情况。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小松鼠有哪些特点?
三、拓展延伸
1.整体回顾。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讲了松鼠哪几个方面
48



的内容。
2.思考:与《太阳》相比,本课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3.完成课后习题。尝试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课文小结】
本课从外表、习性、活动特征和生育情况等几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松鼠,语
言生动优美 ,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本文说明层次清晰,主
要运用举例子和摹状貌的说明手法。

49



【板书设计】
外形 面容 身体 四肢 尾巴
松鼠 活动 活动范围、食物 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
习性 动作敏捷、搭窝
其他习性 生育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语言生动的说明文,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让学生品读课文的
语言上。课 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的说明方法也是直接描述(摹状貌),通过与
《太阳》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两篇 说明文说明方法上的不同。让学生理解不同
说明对象所采用的不同说明方法。
【交流平台】
1.让学生说一说《太阳》和《松鼠》这两篇课文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手法,有
什么好处。
2.课件展示课文例句,让学生说一说句子的语言风格。
3.结合课文说明,引导学生注意说明方式的多样性和不同说明文语言风格的
不同。
【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课文例题,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小组交流讨论,然后点名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3.结合本单元所学,让学生将 《白鹭》改写成说明文,完成之后仔细体会两
种文体之间的不同之处。
18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连续、广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重点难点】
领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对母亲深沉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50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母亲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印象呢?请大家举手 说一说。(让学
生举手发言,谈一谈自己心中母亲的形象。)
板书:慈母情深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生字表自行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强调字音,重点字:辞 酸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2.找出课文中描述母亲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仔细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画出对课文感触最深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慈母情深”。小组之
间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学习课文内容——事情的起因。
师:在学习这一部分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课文主要 讲了一件
什么事情呢?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请大家先在课文中找出来。
提示:“我”渴望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整天想得失魂落魄。
师: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
妹吃进了肚子里。”这句话说明了“我”的家庭情况——贫 困。
3.故事的经过。
师: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在自己的怂恿下,来到母亲上班 的地方,向母亲
要钱。母亲让“我”买了书。看到了母亲挣钱不易,“我”深有触动。
①母亲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
师:请大家注意词语“七八十台……七 八十个……七八十个和七八十只”,
这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51



②说一说“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突出了什么?(课件展
示工作车间的画面)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
师:读第16-19段,仔细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的感情。 < br>这几段表现了母亲的瘦弱,也体现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作者连用几个“我的母
亲”,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呢?(看到母亲如此艰难的工作,内心感到愧疚)
师:“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的眼睛……”读这句话,
为什么母亲感到吃惊呢?(因为“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母亲没想 到“我”会
来)
④读“我”和母亲的对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快速地问完 然后给了“我”钱,这说明了什么?(表现了母亲对子
女无私的爱,即便是再艰辛,面对子女的要求,母 亲也会满足)
师:注意母亲给“我”钱时,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画面的?
提示: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让学生结合
“龟裂”这个词说说这体现了什么。(再一 次体现了母亲的艰辛,作者通过描述
母亲的手指,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⑤母亲和旁边女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母亲喜欢“我”看书,这是一种对子女朴素的情感。再一次凸显了母亲的无私与
伟大。
⑥读第32段,体会句子特点和句子所传递出的感情。
师:立刻……立刻……立刻……立刻… …,这四个“立刻”表现出母亲工作
的不易,“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结合前文对母亲手指的描写, 突出了母亲
工作艰辛,日复一日地这样重复劳作。
4.事情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读 第33-38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这部分讲
了什么内容。(指名学生回答)
这一部分讲的是“我”看到了母亲艰辛的工作,内心感到愧疚,给母亲买了水果
罐头,母亲又给了“我 ”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
说。
二、总结拓展。
1.再读课文,读出感情。结合课题,思考作者是怎样体现“慈母情深”的。
52



2.完成课后习题,总结作者的表现手法。
3.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完成小
练笔。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全文细
节描写生动感人,感 情真挚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板书设计】

“我”——渴望买书失魂落魄 找母亲要钱

慈母情深 母亲——身体瘦弱 母爱伟大,慈母情深
工作环境差 支持“我”买书
工作艰辛
【教学反思】
本文在讲述事情时注重细节,通过词语的多次运用,使句子传递出来的 感情
更强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了这些句子,结合描写人物的重点词语,感受人
物形象。本 课感情真挚,主要通过让学生多次朗读,充分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传
递出来情感。
19 父爱之舟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描述的浓浓的父爱。
3.感受到作者笔下深深的父爱,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字里行间描述的浓浓的父爱。
2.感受到作者笔下深深的父爱,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53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吴冠中的画和资料简介。
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吴冠中的代表作。上节课我
们感受了母爱的伟大,认识了一 位伟大的母亲。人们常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
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父亲。
板书:父爱之舟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词语,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进行生字书写。读准字音,强调书写规范和笔顺。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2.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3.小组讨论交流,说说对课文中哪些场景印象最深。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部分
师:第1自然段是课文的第1部分。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回忆往事呢?这
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提示:梦境。好处是以梦境形式更易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
题。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读第2-4自然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描绘了什么梦境。
①第2段写父母半夜起来喂蚕,说明了什么?
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 年难忘的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家庭
生活背景,写出父母的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②第3段中写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文中哪处体现了这句话?
提示:文中写借姑爹的小渔船,带我在船上吃住,省去了饭钱和旅店钱,来
54



体现他平时节省到极点。
③第4段中“我和父亲都饿了也不忍心叫 父亲买”和“我叫他也吃,他就是
不吃”这两句话体现了什么?
提示:体现了“我”懂事、体 贴父母的性格特征,知道家里穷,没有钱买。
而“父亲就是不吃”则照应了上文中“父亲节省到了极点” ,体现了父亲的节约
与对“我”的疼爱。
④作者写父亲糊万花筒有何用意?
提示:这件东西曾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2.读第5-9自然段。
①第5段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 示: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刻画了父亲负重跋涉艰难前行的情态,使父亲的
形象更丰满,反映了父亲对儿子 的深爱,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交代了
“我从来不缺过,不逃学”的原因。
②第6段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我”考取鹅山高小要住宿,父亲送“我”到校回家时“我” 哭了。
看到父母的辛劳,“我”感到十分心酸。
师:请大家注意,“我”哭是为家里的状况、 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哭,同
时也是第一次离开了父母寄宿,感到难过而哭。
③读第7-9自然段。
师:这两段写的是回忆父亲送“我”到无锡考试,“我”成功考取,父 亲和
姑爹送我去上学。请大家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父亲的背影永难磨灭。
三、学习第三部分
师:第10自然段为课文最后一部分。请大家结合开头段落,说说这样结尾
的好处。
提示: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
首尾照应,有强化作者对父 母、亲人的深切怀念的意图。
四、总结拓展
1.再读课文,总结作者描述了梦中哪些场景,说说自己对哪个场景感受最
深。
2.思考:为什么作者以“父爱之舟”为题。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第3小题。
55



【课文小结】
作者借梦境来回忆往事,以时间为序,围绕父亲送“ 我”报考学校与上学这
一求学主题,记录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写出了父亲浓浓的父爱,抒< br>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父爱的深深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以梦境回忆往事。(1)
父爱之舟 具体描写梦中场景,回忆父亲为我做的点点滴滴(2—9) 深深父爱
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10) 怀念、感激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从赏析重点句子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背后传达出来的情感。本课细节描写也比较多,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细
腻深沉的爱。要让学 生大量朗读,仔细品味这些细节。本文充满了画一般的意境,
这与作者本身是画家有关,在教学时也可以 介绍吴冠中的一些作品,加深学生对
课文的理解。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父母对巴迪的诗会有完全不同的看
法。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重点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父母对巴迪的诗会有完全不同的看
法。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次手工作业爸爸妈妈是怎样评价的吗?他们的态
56



度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给我们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让
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2.读第1自然段。
师:巴 迪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这首诗是怎样看待的呢?巴迪
面对母亲的态度,他的反应是什么?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态度的句子。
3.读第2-14自然段,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巴迪渴望父亲早点回来,他有什么期待呢?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巴迪心情的
词语。
②父亲看了这首诗,他有什么反应?母亲和巴迪又有什么表现?
提示:父亲认为这是一首糟糕 的诗,但是母亲认为巴迪需要鼓励,巴迪感到
十分失落,以至于失声痛哭。
师: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想一想为什么父亲和母亲会对这首
诗持不同的态度?
4.读第15自然段,说一说巴迪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5.读第16-17自然段。
师:巴迪长大后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读了这两段,同学们感受最深的一
句话是什么?(鼓励学生回 答)
三、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我”在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受到了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
批评。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取得了写作的成功,同时也懂得了当时母亲的赞
扬与父亲的批评都是出于他们对“我”的爱,说明 了我们的成长既离不开赞扬与
57



鼓励,更离不开批评与教育, 我们应正确地认识与对待它们才能不断前进,同时
也告诉了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我们应正确地认识这一点。
【板书设计】


母亲:精彩极了——鼓励
“我”写了一首诗 “我”长大理解——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父亲:糟糕透了——批评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贴近 课文内容,所以在导入课题时向
学生提了一个贴近实际的问题,由此展开本课的学习。本课前面部分对话 比较多,
重在分析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后面部分则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本课的
学习是 为了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慈母还是严父,其实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让
学生深刻感受主旨这一部分做得 还不够。
2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3.结合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学会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4.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结合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学会区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四季景色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对哪个季节景象感受最
深。
5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四时美 景”。
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有让人向往的美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
多经典的 篇章。下面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对景色的描绘。
板书: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和课文注释认识生字。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学习《山居秋暝》
1.课件展示王维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整齐。
3.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4.讲解古诗。
①空山指空旷的山。在诗中是指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有
如世外桃源一般。
②思考“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描绘了雨后山林间清澈的溪流在山石上淙淙流动的景象
③第三句为什么先写“竹喧”“莲动”,再写“浣女”和“渔舟”?
提示:诗人先写“竹喧” “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
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见莲叶摇动,才 发现浣女和渔舟。这样写更富
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④这首诗是描写秋景,为什么要提“春芳”?(鼓励学生回答)
提示:因为春芳已逝,无可追 回,而此刻的景色如诗如画,应该好好把握。用“春
芳”对应秋景,用“春芳歇”暗示把握秋暝。
⑤“王孙”指的是谁?提示:指的是诗人自己。
5.诗句翻译: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59



6.主旨归纳
王维的《山居秋暝》优美自然,寓情于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7.手法赏析
《山居秋暝》通篇比兴,对景物做细致感人的刻画,借景抒情。
8.板书设计
空山、新雨后——凉爽清新 寓情
山居秋暝 明月、清泉 —— 明净清幽 春芳已逝 于景 理想境界
竹喧、莲动 —— 纯朴自在 留在其中 高尚情操
第二课时
一、学习《枫桥夜泊》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朗读流畅、整齐。
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作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讲解古诗
①“霜满天”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提示:“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指的是严寒,“霜满天”指空气极冷。
②诗的第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声声啼叫 ,寒气弥漫在空中。
江边的枫树在夜幕下静立,一点一点的渔火在闪动,诗人心中愁苦不堪,久久不能入眠。一个“愁”字,真切地体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诗的第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半 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
客船上。在这里,传到客船的钟声既衬托了夜的宁静,又揭 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
生的不宁静的心情。
5.诗句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正在严寒 的天气里啼叫,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带着
愁绪睡去。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 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里。
6.主旨归纳
《枫桥夜泊》描写诗人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寂寞
和伤感之情。
60



7.手法赏析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 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
个清幽寂远的意境。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 配与人物的心情
达到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8.板书设计
月落、乌啼、霜满天 视 静动 辗转
枫桥夜泊 江枫、渔火 觉 明灭 未眠 愁
城外、寒山寺 听 幽远 孤寂 情景交融
夜半、钟声、客船 觉 空灵 难言
二、学习《长相思》
1.出示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跟读。
2.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3.内容讲解
①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提示:山、水、帐篷、灯火、风雪声
②“山一程,水一程”叠用表 现出了什么?提示:上阕“山一程,水一程”
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③“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了什么内涵?
提示: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 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
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直接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 意。
4.诗句翻译
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 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
这样的声音 啊。
5.主旨归纳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将士们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之感;下 片
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的情绪。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
思念,抒发了 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6.手法赏析
全词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凝练简约,寓意深远。
7.板书设计
长相思 上阕——山、水、千帐灯——羁旅野外
61



下阕——风、雪、故园无此声——思乡之愁
三、拓展延伸
1.读下面的诗句,思考诗句中哪些描绘的是静态的景物,哪些描绘的是动态
的景物。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态:月,松,石 动态:清泉
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静态:无 动态:竹喧、莲动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静态:月落、江枫、渔火 动态:乌

2.找出本课的三首诗中描写动景和静景的句子,和同桌交流。
3.听歌曲《涛声依旧》,注意体会歌曲与《枫桥夜泊》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首古诗,它们描绘了不同的景象,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在教学过
程中,采 用的是提问方法展开教学,通过提问,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在理解
诗句的基础上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还另外补充了诗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帮
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主旨。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没有让学
生更多的讨论交流。
22 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积累“黎明、红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独有的韵味。
3.感受到四季不同的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独有的韵味。
2.感受到四季不同的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图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日的早晨。
62



师: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不同的人看到的< br>美是不同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读一读作者笔下四季的美吧。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读生字,同桌之间交流
学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
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词,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流畅。
2.找出课文中含有动态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所蕴含的动态美。
3.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美在哪里。
4.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四季的美景的。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美的。
师:请大家找出课文本自然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作者抓住色彩来 写春天黎明的美,天空是“鱼肚白染上微微的红晕”,彩云
是“红紫红紫”的颜色。“红紫红紫”叠词的 使用,使语言音韵和谐,富有美感。
2.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夏夜的什么景物。
提示:主要描写了萤火虫。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萤火虫的动态美。
3.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秋天黄昏里的哪些事物?各有怎样的特
点?
提示 :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既有视觉描写,又有听觉的描述,
多种感官描写秋天黄昏的美景。
4.读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了冬日里的什么活动。
提示:烤炭火。
5.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四季的景色,对哪些景色印象最深。
二、拓展延伸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四季的景物的?
提示: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63



2.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四
季美在哪里。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①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这情景着实迷人。
②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③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4.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课文小结】
本文介绍 了四季中不同时刻的景物,展现了四季景色的美。课文抒发了作者
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思想感情。

64



【板书设计】
春天最美是黎明(1)
四季之美 夏天最美是夜晚(2) 热爱大自然
秋天最美是黄昏(3) 热爱四季
冬天最美是早晨(4)
【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四季之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初步感 知作
者笔下四季的美。然后讲解课文重点句子和词语,赏析作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
更准确地体 会景物中蕴含的情感。本课要求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
韵味,体会韵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 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好操作,主要是让学生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平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结合实际来加 深对课文韵味的理
解。
2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纠正、榕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
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 br>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和作者简介。播放“鸟的天堂”的视频
65



资料。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景观就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鸟 的天堂。下面请
大家朗读课文,思考这个景观为什么要叫“鸟的天堂”呢?
板书:鸟的天堂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读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
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
2.分小组朗读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段落,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体会两
次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交流学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 者最后为什么感叹“鸟的天
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叙述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这一部 分讲的是“我”和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去玩。作者描绘了傍晚时分“鸟
的天堂”附近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5-9段)
1.读第5-6自然段,想象画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什么景象。
师:作者和朋友划船去游玩,船行到河中心的时候,作者见到了“许多株”
茂盛的榕树。
66



2.读第7-8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 一部分是大榕树的外表描写。注意这两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
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
的树!”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榕树繁茂的样子,展 示了大榕树的蓬勃
生机。
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大榕树的?(空间顺序)
3.读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在文段中找出描写“鸟的天堂”环境的句子。
师:这一部分作者 为我们介绍了“鸟的天堂”的环境,展示了大榕树蓬勃的生机。
但是作者只见到了大榕树,却没有见到一 只鸟,这时的“鸟的天堂”是静态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10-13段)
1.读这一部分的内容,说一说作者这次见到了什么景象。
2.在文中找出描述鸟很多的句子,用欢快、喜悦的语气读这些句子。
3.思考,作者见到了这么多鸟,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师:作者上次去“鸟的天堂”没有见到 一只鸟,所以再次来到了“鸟的天堂”
这里,两次来这里时间上有什么不同?(上次是傍晚,这次是早晨 )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见到了许多鸟。这时的“鸟
的天堂”是动 态的。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4段)
1.读这一段,结合上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提示:可以从环境这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回答。
2.思考:“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 了我,那‘鸟的天堂’的
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作者的心情有什么 不同。
2.如果要你向游客介绍“鸟的天堂”,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
【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作者两次观看“鸟的天堂”的情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
绘了奇特幽美、别有洞天 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展现了自然胜景之美,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67




第一次(傍晚) 大榕树(空间顺序):繁茂,生机勃勃,
鸟的天堂
第二次(早晨) 鸟:多,上下翻飞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所描绘的一静一动的景象。作者第
一次来见到的是静态 的景象,第二次见到的是动态的。但是二者都是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的景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分不同语气 来朗读这两个部分,静态部分是幽
静深远而神奇的,动态则是生机勃勃而喜悦的,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 大自然的
神奇,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4* 月迹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踪迹、袅袅”等词语。
2.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品
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达意义上的作用。
3.感受到作者的童心童趣,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品
味文章语句,揣摩在表 达意义上的作用。
2.感受到作者童心童趣,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当夜晚降临,天边露出一轮皎洁的圆月,将夜空点缀得如梦似幻。 大家
有没有观察过月亮的足迹呢?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
找一找月亮 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
板书:月迹
二、学习生字词
68



1.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认识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
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描写月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
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师:这一部分讲述的是中秋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奶奶让我们寻找月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24自然段)
1.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在描述月光下的景象时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用了大量的叠词。使用叠词,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
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2.积累句子:满院子的白光……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
3.读第4-8自然段,重点读第8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月亮
的。
4.读第9-14自然段。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我们似乎窥见了孩子们水晶般的心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5.读第15-19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呢?为什
么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呢?
提示: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这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
热爱。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每一 个人的,是告诉孩子们:每一个人都有希望,都可
以拥有美好的东西。
6.读第20-24自然段,思考:孩子们分别在哪里发现了月亮的足迹呢?
提示: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锨刃上,河湾上,水里,天上,孩子们的
眼睛里。
7.思考:“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提示:通过寻月,孩子们清楚认识到月亮、天空及未来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
的。体现出了孩子们对未 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69



师:这一部分具体描写了“我们”到处寻找月亮的情景。
三、拓展延伸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月迹”为题呢?
2.默读课文,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月亮的观察,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文小结】
本文 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奇妙、美好的
情趣,表现了孩子们奇特敏锐 的想象。作者借此表达了一种要培养孩子善于发现
美、追求美的高尚的情趣。
【板书设计】

盼看月亮(1)
屋中(1—2) 镜中看月(白道、圆、亏、无踪迹)(2)
月迹 院中(3—20) 院中望月(玉玉的、银银、有桂树、嫦娥) 发现美
葡萄叶、瓷花盆儿、锨刃儿 追求美
沙滩(21—24) 河中寻月(哪一处水里都有)
眼瞳寻月(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教学反思】
本课充满童趣,又蕴含哲理。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 文内
容,然后再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感受课文
环境描写所 营造出来的氛围。最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说一说自己对月亮的观
察,谈谈自己的体会,进而领悟课文 的主旨。
25 古人谈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教学准备】
70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论语》、朱熹和曾国藩的图片。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读书要掌握方法,同学
们有没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古人对于读书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下面请大家朗读课文。
板书:古人谈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展示生字。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注意区分形近字书写。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文段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句子大意,同桌之间交流学
习情况。
2.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孔子相关资料。
3.讲解句子大意。
①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
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师:这句话是说的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呢?(点名学生回答)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
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态度?(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 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
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③强调“知”的读音和字义。
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 记在心中,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71



强调识的读音应读“zhì”。
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方法?
提示:这一 则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
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句话反应了 孔子的教育思想。
⑤再次朗读这一段,读完之后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文段二
1.朗读文段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翻译文段内容。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 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
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 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3.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读书应该注意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最重要的是心到,“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二、学习课文文段三
1.朗读文段内容,注意读得流利,通顺。
2.重难字讲解。
盖:句首发语词;断:绝对;恒:恒心;下流:下等。
3.翻译文段内容。译文:士人 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
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 境,不敢稍有心得就
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4.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 :为人做事一定要有志向,有奋斗的理想;另外还要有学识,这样才能有洞
察是非的能力以及做事不懈的 坚持。如果一个人有奋斗的志向,就不会自甘堕落
与碌碌无为的人一起虚度一生,如果你有知识就会发现 学海无涯,不敢因为学到
一点知识而自满自足了,反而会激起你求知的欲望,不断进步。
三、拓展延伸
1.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字义有什么不同。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72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2.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提到的哪些读书方法感受最深。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介绍《论语》中古圣人读书方法及态度、朱熹的“三到读书法”、
曾国藩谈读书,告诉 我们读书的方法及态度。
【板书设计】
《论语》:勤学好问
古人谈读书 朱熹:心到、口到、眼到
曾国藩:有志、有识、有恒
【教学反思】
本课选取了三个古文片段,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重点在于理解文义,所 以在
教学中重点讲了文段翻译。本课三个文段的内容理解起来不难,只有《论语》因
属于先秦文 学,所以稍微难一些,讲解也稍微多一些。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领悟
古人的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反复诵 读,理解文义,再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让
学生充分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
26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4个字,积累“津津有味、豪杰”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感悟文章的条理性。
3.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
4.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1.结合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自己的阅读经历、阅读体验,分析课文的内涵。
2.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掌握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说到读书,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重要的读书态度与方法。这节课我们
73



来读著名作家冰心读书的经历,看看能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启发。
板书:忆读书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
2.思考:作者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好”在什么地方?
3.小组交流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4.思考作者的读书经历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1.课件展示作者简介,介绍作者信息。
2.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这样开头的好处,有什么效果。
提示:开头直截了当,亲切自 然。好处: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直接切入主
题,毫不拖泥带水。效果:增加了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也表 达出作者压抑不住的
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师:第1自然段师课文的第一部分,自然引出了对读书往事的回忆。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读《三国演义》,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每天晚饭后听舅父讲三国故事,含泪被母亲催促上床睡觉;
2.作者提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情节?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桃园三结义、秋风五丈原 等,说明作者对小时候读书的印象很深,也
感受到《三国演义》作为好书的特点:立场鲜明,故事生动。
3.作者认为《水浒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
要好看呢?
74



提示:因为《水浒传》着力描写人物性格,人物个性鲜明, 真实反映了社会
现实,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4.思考:作者看《红楼梦》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提示:明白了好书拥有深厚的内涵,值得一 再去读去看。也说明“我”好读
好书,哪怕是曾经厌烦的书,依旧愿意回头再看。
5.读第8-10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的读书体会。
提示:读书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从读 书中学会了许多道理。同时读书要
有选择。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做出较为恰当的选择。
师 :第2-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尤其是
童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表达了 对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师:第11-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 三部分: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
书,读好书。大家认为这九个字有没有道理?结合课文内容谈 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拓展延伸
1.快速默读课文,总结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提 示:1.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叙事条理清楚。2.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叙事生
动,观点鲜明。3.举出实 例,前后对比,强化观点。
2.作者列出来的书自己有没有读过呢?课外找一找,尝试了解一下书的内容。
3.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自己关于读书有哪些见解。
【课文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 自己幼年、少年及至成年后的读书经历和感受,表现了自己的
读书兴趣,表达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 书”的观点。
【板书设计】
开门见山:提起读书话就多了 幼年
读《三国演义》——喜欢章回
忆读书 读书经历 读《水浒传》—— 人物鲜明 读好书 快乐
读《红楼梦》—— 兴亡盛衰
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成年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首先是分析课文,作者重点讲述了读《三国演义》《水浒传》
和《红楼梦》时的故事,由 这三本书引出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所以重点分析了这
75



些情节 ,同时让学生自行总结作者的读书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感悟,吸
纳作者的读书经验,能有所启发 。拓展延伸部分就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了赏析,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7*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领会的
道理。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领会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 习的课文叫“我的‘长生果’”,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长
生果”呢,作者所说的“长生果”指的是什 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本
课的学习。
板书:我的“长生果”
二、学习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层次。自主学习生字。
2.小组交流讨论,作者写了关于童年读书、写作文的那些事,你对哪个部分
的印象最深。(鼓励学生 回答)
读书:看“香烟人”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
作文:写《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事》
3.读后总结,在文中找出作者读过哪些内容的书,她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
出了什么道理。
提示:连环画和文艺书籍。作者感到阅读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作文首先要
有别出心裁的构思, 落笔也要与众不同,要有真情实感。
76



四、拓展延伸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①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 住涌起愉
悦之情。②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
音符的 乐章。③我把秋天比作……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2.从作者的读书、写作生涯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交流学习,和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经验。
【课文小结】
本文满含 深情地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几件事,告诉我们阅读可
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写作则要有别出 心裁的构思,落笔也要与众不同,要有真
情实感。
【板书设计】
阅读: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我的“长生果”
写作: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要与众不同,要有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讲读 课文,在教学时侧重于让学生领悟作者少年时代读书、写作的感
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点,一是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是
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不仅交流对作者读书经验的体会,还相互交 流自己的读书
体会。在教学中还让学生积累了本课优美的语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77

邢台学院地址-快乐的童年作文


神奇校车-证券公司佣金排名


滁州学院地址-江苏省人事网


四月份有什么节日-三会一课会议记录


合同专用章-认识实习


宜春学院地址-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产品销售合同


法国留学申请条件-个人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