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宁夏移动-江苏人事考试网成绩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读读写写: 招牌 担忧 急切 惧怕 环境 知趣 光顾 恐怕 充足
理由 屋檐
其实 支撑 鼓励 环绕 娱乐
感叹 周游 思考 品味 片段 忽略
意义
方式 倾盆大雨 毫不犹豫
读读记记:贪婪 通顺 可靠
培养 起码 比喻 心扉 呐喊 饱览 过瘾 报偿
驳杂 馈赠 磁石 锻炼 借鉴 饥肠辘辘 滚瓜烂熟 流光溢彩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日积月累: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课后题
第一课
《窃读记》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答:作者在书店读书。书店是卖书的地方,小作者无钱买书却又经常看书,妨碍店主做生意,
不
受人欢迎。
2、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答:“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
了一口唾沫,
好像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在饥肠辘
辘的情况下,不知不觉读了两个多钟头的书,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
饿,忘记了书外的世界,她是多么渴
求知识,多么渴望读书呀!作者明明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
沫,她从书中一定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智慧
,心里非常高兴。这就是她快乐的源泉。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
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
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答: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
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
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
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③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④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
1
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⑤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架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⑥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⑦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这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又忧又
惧、又累又饿的情景。这种窃读的艰辛,这种窃读的滋味真是令人难
以忍受。作者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
她从书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智慧,这就是她感到快乐的源泉。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名话的理解。
答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
育的是身
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第3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答:作者认为自己喜欢的书
就像一个朋友,就像自己的家,就像想去就去的故地,不管看过多少
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一遍又一
遍地读那本书,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方法
是:思考内容——创编内容——回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想象回味。给
我的启示是: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每读一遍,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
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架梯
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也是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
启心灵智慧之门。
2
第二单元
读读写写:幽芳 飘泊 唯独 顿时 慈祥
稀罕 离别 大抵 精神 品格 灵魂
骨气
民族 气节 磨难 欺凌 境遇 毕竟 所谓 梳理 衰老 珍藏
手绢 华侨 能书善画 风欺雪压 顶天立地
低头折节
读读记记:玷污 秉性 眷恋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提前
潺潺 婀娜
舞姿 粼粼 波纹 干涸 点缀 螃蟹 浮现 潮湿 流通
舒服 印象 凉飕飕 颇负盛名 香飘十里 守望相助
日积月累: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
课后题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答: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表达了诗人浓浓
的思乡之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答: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
亲人写一封信,表达自己思乡怀
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
乡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答: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
情。
3
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答:我客居洛阳城已经有不
少时日了,不知家乡的亲朋好友们还好吗?不知不觉
已是秋天了。秋风乍起,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家乡
也是这样吗?是呀,该给家人写
封信了。
提起笔,似有千言万语,千愁万绪,可满肚子的话从
哪儿说起?我抬起头,望望
窗外,想起家中的翠竹、可爱的鸡鸭,还有逗趣的邻居、款款深情的朋友,不
觉潸然
泪下。
又一次提起笔,对,先问候家人吧。一封家书断断续续,写了停,停了写,终于
收笔了。捎信的人要启程了,我怀揣着信却不敢拿出,是不是漏掉了什么?赶紧拆开
信看看。这
真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6课 《梅花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答:课文
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
如教“我”读唐诗
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
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
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
带梅花的手绢等。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答:
“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魂”,指的是精神。梅花的精神
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
族的民族精神。
文中三次写到外祖父哭了,你是怎么体会的?
外祖父这三次落泪,都表明
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落叶归根,年纪越大,这种情感
越强烈。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
回国已成为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最终成为他终生的憾事。
3、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对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有什么好处。
答: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
分外爱
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里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
时
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作者通过对比、细致刻画动作、语
言描写的写法,使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跃然纸上,
4
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②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
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
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这句话写离别前,外祖父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在凉飕飕的腊月
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手绢递给了“我”,这表明他对亲人和祖国深深地依恋,
希望
外孙女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情带回祖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