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余年寄山水
944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5:2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朱子家训-出国人员英语考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计划
宁强县二郎坝小学 高征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七
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
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伟 人的风采和凡人情怀,读后让人深深感
受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丸、崖、岷”等17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文章 中的关键语句,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
的情怀,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无 私的襟怀。
4.在感受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5.举行“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影视作品推介会”,加深对革命领袖和
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三、单元重难点:
1.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2.抓 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诞 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


感情。
3.抓住课文中,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 写,感受毛泽
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心胸和
无私的襟怀。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14课时
《七律.长征》 3课时
《开国大典》 3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
《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4课时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2课时,

第八单元知识点梳理
基础知识:
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及相关形近字、同音字。
易错字的读音字形,书写要规范。
背诵默写:日积月累及第二十五课《七律·长征》、二十六课《开国大
典》的第七自然段。
课文一定要熟读,了解内容及写作方法。
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易写错的字:
诞生(挺)、瞻仰(詹)、爆发(暴)、悬崖(涯)飘拂(佛)、电钮(扭)、


汇集(会)
2、易读错的字词:
磅礴(páng bó) 拟(nǐ)定 地域 (yù) 奔赴(bēn fù)
踌躇(chóu chú) 黯(àn)然 石碾(niǎn) 簸箕(bō jī)
笤帚 (tiáo zhou) 夜以继(jì)日 舀(yǎo)水 沏(qī)茶
殉(xùn)职
3、易混淆的形近字:
丸——九 崖——涯 珉——泯 宾——殡 泽——择
协——胁 奏——揍——凑——秦 钮——扭——纽 拂——佛
——弗
嗓——搡——槡
4、应掌握的词语意思: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典礼:郑重举行的意识。
擎:举。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二、各课重点:
精读课文
《七律·长征》(能够背诵默写)
写作背景: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 诗,赞颂
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
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
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主要内容: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2、中心思想:
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以及英勇豪迈的气概。
3、重点句的理解: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
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句意: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


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总领全文,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
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 岭、大庾岭,
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1935年4月,红军长征
经过此地。
句 意: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
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 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
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逶迤”和“磅礴”是夸张的手法, 写出了山势雄险;“细浪”和“泥丸”是
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它们在红军眼里的渺小,这样写更显出红军 的伟
大。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句意: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 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
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
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 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
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 勇无比。
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开颜”,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
征的最后胜利。
《开国大典》 (第七自然段要求默写)
1、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2、中心思想:
本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激动、喜悦、自豪的心
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 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3、顺序: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
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4、重点句的理解:


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 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踩在脚下,没 有
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
翻了身,自己当家作主 了。
②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
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 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 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
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
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③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
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
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 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
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
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④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 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
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 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
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 接表现了
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⑤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
京城。 短文中的“红流”指的是游行的群众众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远
远看去,就如同“红流”。
“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 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
1.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
牲,彭总司令请求送 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
毛泽东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依然决定答应朝鲜人民的 请求,把岸英
的遗体安葬在朝鲜的事。
2. 中心思想:
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及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
的襟怀。
3、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找
到相应的语句)
4.重点句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 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
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 br>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
安葬问题 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
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毛主席在花山》(事情发展顺序)
1、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19 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住在花山村时,让警卫员
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 茶水;毛泽东
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的三件事。
2、中心思想:
本文 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
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 的群众。
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这首 词写于
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
的时候,也是我国 遭受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 于蔑视困难,
战胜困难。词的大意是:
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走,
漫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


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
凌寒霜却盛开花枝艳俏。
虽艳俏却不同桃李争春,
只把那春消息向人间预报。
等鲜花光灿灿开遍山野,
那梅花在花丛摇曳含笑。

成语故事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
人打算。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知识结构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 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 br>写作。
1、第三学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
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


速度,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 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 表达方法。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3.学习浏览,扩大知 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尝试进行探究
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
文。
并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
1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并能简要转述。
2.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
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注意语言美。
(五)综合性学习
1.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能组织讨论、
进行专题演讲。
2、内容标准
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意义。


围绕本册目标,第八单元确定的内容标准是:
(一)识字写字
认字27个,会写17个,正确读写新词,抄写指定段落。
(二)阅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重点语句感 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
人的情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习作 < br>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从最
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 ,选择一个写梗概。
(四)口语交际
能讲一个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训练口
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举办语文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交流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收获。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1)单元导读、课例、口语交际、回顾拓展都紧紧 围绕“走近毛
泽东”安排,各部分内容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听、说、读、
写各种活动 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
交流。
(2)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 。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


的优秀篇目《开国大典》,还选取了人文内涵丰富 、感人至深的《青
山处处埋忠骨》。
(3)加强导学功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文 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自读
自悟,主动思考。此外,“口语交际·习作 ”单列。加强对“口语交际·习
作”的指导,教材中提示的文字,注意在内容上提供多个角度,在表达上提倡多种形式,增加了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
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 空间。在“回顾·拓展”中 “交流平台”
栏目,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特别侧重就阅读、习作、习 惯养成
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编写体例:
点明专题的单元导读,精选的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课例 包括2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包括训练学生
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和与其结 合的习作。回顾拓展由3个
栏目组成,包括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还插进了机动
栏目成语故事。
3、内容结构
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出了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走近毛泽东,去感
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
课例中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展示了毛泽东
作为领袖的风采。两篇略读课 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


则向我们介绍了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 界。
口语交际则让学生将听过或看过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领袖、英雄
人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习作则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写
一处场景。
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对本组课文的重点 进行小结:即认识毛泽
东、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日积月累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
词人 的文学成就。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 ”为专题精心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
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与回顾拓展彼此关联,紧 密
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
方式、方法表现着、诠释 着、实践着这个专题。
从内容上,《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
主义 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
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 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
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 br>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
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 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
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 之,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
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 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


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教材在细节处紧紧围绕专题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后
练习题。如25课第2题和26课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中感受领袖
的风采,学习描写人物和场面的方法。学生在课后习题的提示下,提
高阅读能力,同时积累了语言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从形式上,如《长征》课后安排了选做题( 出示)口语交际中把
你印象最深的有关毛泽东或是其他领袖、英雄人物的故事推荐给大
家。习作 要求用学到的描写场景的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场景。交流
平台把前四课中对毛泽东的认识以及场面描写 和人物描写的方法进
行小结。日积月累继续积累毛泽东的词,进一步领略他的的文学成就。
环环 相扣,凸显主题。
纵向整合
“走近毛泽东”专题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来的,毛泽东这个人物 形
象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就有了认识。学生了解了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
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 。本册教材第八单元又安排了“走近毛泽
东”专题让学生继续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六年级下 册第
12课,让我们又领略到了毛泽东的文学成就。循序渐进,让学生不
忘历史,加深对毛泽东 文学成就、领袖风范、人格魅力的了解,把毛
泽东的形象深入心中。
三、说建议
(一)说评价建议
根据课标和教材特点,教学中要:


一、准确把握目标,夯实基础知识
1、字词教学放手指导
学生通过 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老师
要放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 音字、难读准的生
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阅读教学打好基础
(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 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同时要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如教学《开国大典》,教 师
提出:“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
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 让学生读文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
梳理整合。让学生带着师生共同的问题走进文本,围绕问题抓 住重点
词句,用联系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析文本。自学
后小组交流讨论,让 每个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3) 注重朗读、加深理解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
朗读上下工夫。
二、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文风
从喜欢到记忆再到运用,这是积累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提高 运
用语言的能力就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
养。此外,还要帮助学生 养成良好文风,鼓励学生如实表达,用自己


的语言,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二)说评价建议
教学离不开评价,为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力,为了激发学生创造
的热情,要评价学生的:
1.课堂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发言。
这项内容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等相结合 的方法评价
学生。学生、组长、教师各有一张表,每周评一次,期末统计。这种
形式的呈现既体 现了定量的评价,又体现了定性的评价。
2 .评价写作能力:包括日记、练笔和习作。
坚持鼓励为主,把学生的习作分为优上、优中、优下、良上四个
等级。尤其重视学生习作中遣词造句是否 应用了积累的语言素材。在
平时的批改中根据学生使用佳词佳句的数量采取等级加分制,用一个
好词加一分,用一个好句加二分,激励学生运用积累,推敲文字。要
关注习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认真批阅 他们的习作,努力发现他们使用
的佳词。一个学生在练笔中用了第13课的“恳求”一词,我马上给他< br>加二分,并当众大加赞赏。这样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激励,
逐渐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评价能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态度、表现,是全面、公正
的评价,起到了很好的肯定、激 励作用。
(三)说课程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我们应 高度重
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


学语 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单元中
一要要依托文本,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 教参资源。二要借助多媒体,
在视频中感悟如《开国大典》中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
刻和检阅部队的情景。
三要拓展阅读,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四要抓住身边的资源,如
开学典礼、班级联欢会等活动,为习作提供素材。
其实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都是 教学资源,
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
全面提高语文素 养。
语文是滋味芳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清甜解渴;
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
语文是新鲜味美的果汁,让人滋心润肺;
语文是神秘美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
让我们准确把握课标与教材,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
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 的篇章。

建军节的来历-关于爱国的歌曲


胸小吃什么变大-2015全球高校排名


江苏高考数学卷-广东出入境


多疑症-人物描写片段


西华大学图书馆-爱国演讲稿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院-幸福线


环境工程专业前景-祝福朋友的话语


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爱护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