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吉林教育网-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比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生物必修一第三章。因本节内容中的有氧呼吸和线粒体相联
系,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等知识相联系,呼吸作
用与生活系
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生
物学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还牵涉到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三个概念的学习。它们之
间相互联
系,又有所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子概念,是细胞呼
吸这一概念的深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
能量
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
容,具有较深
的抽象性,而且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
习有一定难度。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
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较广,如酿酒
时先通气后密闭,苹果储存久了有酒香,剧烈运动会感到肌肉酸
痛等。因此,如
果围绕这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应该是比较高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辨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和过程。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对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
别与联系,培
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分
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
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
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②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生兴趣和动
机,培养学生关
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五 教学策略和和方法:
1、策略: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
2、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法
六 教学过程
(一)有氧呼吸
本节的重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难点也在于此,只要有氧呼吸过程研究透彻,
无氧呼吸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预习内容主要是关于有氧呼吸的基础知识,起到
熟悉知识的作用
,并且在学案上明确要求:记准化合物名称,为课堂教学扫清障
碍。有氧呼吸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1、自学与讨论:独立完成如下图片,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2、知识细化:依据动画细化有氧呼吸过程,明确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去向。
3、书面落实:依据学案独立完成知识小结
有氧呼吸过程小结:从反应物和产物的角度落实
基础知识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依据课件内容独立写出并要求学生板演
4、讨论与陈述:
学案上有如下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
①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
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与
线粒体的什么结构有关?②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2870KJ能
量,其中
储存于AIP中1161
KJ,其余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
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是多大?
5、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有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
6、练一练:
(二)无氧呼吸
1、依据动画总结无氧呼吸过程,并简单描述。
2、书面落实:(学案导学)
①无氧呼吸过程小结:从反应物和产物的角度落实基础知识
②无氧呼吸总反应式: 依据课件内容独立写出并板演
3、阶段性小结:即总结出无氧呼吸概念又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小结
4、练一练:
七 作业
例1下图是探究呼吸作用产物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
。
(2)B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
(3)为何要用不透光的钟罩罩住植物?
。
(4)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
(5)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结果是
。
答案(1)吸收空气中的CO
2
(2)检验CO
2
是否完全被A瓶内的NaOH
溶液吸收
(3)防止光合作用吸收CO
2
( 4)检验是否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
2
(
5)
实验效果与前者一致。
例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展示的是物
质代谢
系列反应就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①是在叶绿体的
薄膜上进行的,需要的外部条件是 ,
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③④⑤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所需的外部条件是
。
(3)在上述①→⑤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是
。
(4)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途径是
(用标号表示)。
答案(1)基粒片层结构;光;光能转变为ATP中的活跃化学能(2)线粒
体;有氧(3)①③④⑤(4)③
例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室温25℃的实验室移至
5℃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
的需氧量会发生什么变化(C)
A.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减少
B.两种动物的耗氧量都增加
C.青蛙耗氧量减少,小白鼠增加
D.青蛙耗氧量增加,小白鼠减少
例4.将酵母菌放含有培养液的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
2
的释放量比
O
2
的吸收量大一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
为:(B)
A、16 B、13 C、12 D、1
5.训练巩固;这是一堂课的检查和反馈阶段,大约5分钟
教师要设置针对本节课知
识点设置适当的、多角度、灵活的、难易适度的练
习题,让学生当堂做答,并当堂让学生展示,让学生相
互评价,再次暴露学生对
本节课还存有哪些疑惑,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解疑。
【训练1】下图表
示大气中O
2
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CO
2
的影响,其中A曲线代
表C
O
2
释放量,B曲线代表O
2
的消耗量。贮藏水果时O
2
浓
度应调节到(D)
A.M 点 B.N 点
C.P 点
D.Q点
【训练2】高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只发生在(A)
A.活细胞
B.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C.不含叶绿体的细胞 D.气孔周围的细胞
【训练3】8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D)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丙酮分解成CO2和[H]
C.释放出CO
2
时
D.氢和氧化合成水时
【训练4】16在航天飞机舱中的宇航员,体内彻底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消
耗的
氧气量,可产生的能量以及其中可转移到ATP中的能量数,依次分别是(A)
A.6mol 2870kJ 1161kJ B.6mol
686kJ 300kJ
C.2mol 1870kJ 1715kJ
D.2mol 1255kJ 686kJ
【训练5】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
)风干,(乙)消毒
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
A.甲
B.乙 C.丙 D.丁
【训练6】26
一运动员正在进行长跑锻练,从他的大腿肌细胞中检测到3种化
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右图。图中P、Q
、R三曲线依次代表(B)
A.O
2
、CO
2
、乳酸
B.乳酸、CO
2
、O
2
C.CO
2
、O
2
、乳酸
D.CO
2
、乳酸、O
2
【训练7】下图表示水稻(实线)和小麦
(虚线)的幼苗在不同生理状况下,CO
2
的释放量与O
2
体积分数的关系曲
线。请据图回答:
(1)曲线①表示 呼吸的速率,曲线②表示
呼吸的速率。(2)
当O2体积分数为
%时,水稻幼苗的两种类型速率相同,此时有氧呼吸消
耗的葡萄糖数量相当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数量的
。
(3)当水稻幼苗进行两种呼吸并且CO
2
的释放量大致相同时,小麦以
呼
吸为主要形式。
答案(1)水稻无氧;小麦有氧(2)8;13(3)有氧呼吸]
6.总结提升;这是一节课的最后环节
大约5分钟。学生先对本节课做出总结,教师再引导学
生将刚学的知识与以
前的知识建立联系系,形成知识串。并要做补充总结,提炼其中解题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而使知识达到升华。
八、板书设计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场所
条件
2、无氧呼吸
过程
不
同
点
相同点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特点
总反应式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答疑、质疑、讨论过程中
让学
生建构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让学生在典
例分析中形
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CAI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较好地解决
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预测能收到
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通过留出一定的时
间让学生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本节课充分体现和落实了我校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模式。从具体的实践中,
我体会到这六环节是一
个有机的整体,有些环节是糅合在一起的,比如自学探究
与合作释疑。在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中教师要做
好有效调控,及时铺设将知识拓
展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并在全班学生合作探究后仍不能
解决的
时候给与解疑点拨,所以教师的作用是贯穿始终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
的教育理
念,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善于将知识问题化,锤炼课堂语言,充
分发挥自己的实践智慧,采用各种
有效地教学设计,构建高效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