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玛丽莲梦兔
958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5: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教师法学习心得-个人专业技术工作小结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 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
守纪的人。
课前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
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
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 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
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 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
很难。)
◆“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 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
诱惑、告诫、实践、 抉择、翕动。
◆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 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
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 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 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
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 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
条漂亮的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 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
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 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
去,假若你就是文中 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
出自己的理由。联 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 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
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 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
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转眼问三十四年 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
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
途中,我却 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 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
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 、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
相信, 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
你所 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
两句 话。

教学后记:
设计的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承认难度,再鼓励学生思考后大胆质 疑问难。实践证明,这节课,营造了
一种理解、真诚、信任、民主的心理氛围,所以学生能处于一种精神 放松、思想自由的状态,师生真正互
动起来。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 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
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 里得到了这个宝贵
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
径。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后记:
教学时,我选择了三个含义深刻的 句子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理解。通过抓关键词语的品味读,学生也
的确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了对文本的感 悟,并在朗读中表达了出来。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 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
荚 ,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 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
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 笔名是“落华生”。那么,
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 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都是围绕题目 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 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
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 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
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三)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 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
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一)种花生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 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
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 。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
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 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
“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花生居然收获了,一家人准备过一个收获节。
(板书:(二)母亲的建议)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三)尝花生议花生)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 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


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 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
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 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
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 进行
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实 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
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 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桃子、石榴、苹果 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
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 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练习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 到完善的程度。教师据此指导学
生造句。
(5)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学生背诵。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可是,不是而的东西。”
(板书: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
4.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 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
举例说 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 人的道理,
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 切默默无闻,
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 会没有用的人。
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 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话给“ 我”
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约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 动的
目的。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5.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五)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
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 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
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 系有比较具体
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3.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 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
其它内容略写,但它为文章的 主要内容起说明交待的作用,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七)总结:这篇课文 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 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
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 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
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 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八)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
前两个方法显 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
点便抓住了。


16、珍珠鸟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备珍珠鸟一只。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 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
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 过
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 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
变化?从哪里体现 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 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 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
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 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
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
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 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
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 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2)可爱的小红嘴(3)淘气的小家伙(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板书:
16.珍珠鸟
怕人的鸟——亲近人——信赖人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学生通过朗读,认识了大自 然的朋友,通过自由品读、研读分析,感受到了我对珍珠鸟的尊
重、热爱、感激等,这完全是学生自己阅 读实践的结果。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
名 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 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
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 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
例来说一说对自 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 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
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
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 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
西都会给我们带 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 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
写一写。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 堂点评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
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 妙的构思,从而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
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
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
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北京育才小学-小学电教室工作计划


股份公司章程-医生年终总结


新西兰的首都-工作规划怎么写


打雪仗作文400字-河南注册会计师协会


本科专业目录-同意书


管理专业硕士-挑战书范文


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


赤峰人事考试-必须跨过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