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绝世美人儿
767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5: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基督教祷告词-开学第一课歌词



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 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
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 br>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
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 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
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 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
6
H
12
O
6
→2C
3
H
4
O
3
(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 第
二阶段、2C
3
H
4
O
3
(丙酮酸)→6CO2
+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
2
→12H< br>2
O+大
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 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2C
3
H
4
O3
(丙酮酸)→C
2
H
5
OH(酒精)
+CO
2
(或C
3
H
6
O
3
乳酸) 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 (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高等植物某些器官( 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 O
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
2
,;第三阶段:需O
2
,第一、二 、三阶段需不同酶;无
氧呼吸--不需O
2
,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 )--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
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 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葡萄糖分
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 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
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 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
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 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 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
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
呼吸的主要场所)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实践应用:
1.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
植物。
(2)同一植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呼吸速率较高,
成熟期 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环境因素:



(1)温度

①规 律: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下降,甚至变形失活,
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 温度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
②应用: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 培过程中夜间
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
2
的浓度

①规律:在O
2
浓度为零时 只进行无氧呼吸;O
2
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
无氧呼吸;O
2
浓度为l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应用: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 用,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
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
2
浓度

①规律: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0
2
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
2
:浓度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4)水含量
①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②应用: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思维拓展:
1、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提高产量的措施有两个方面,提高光合强度和降低呼吸消耗 。影
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但农业生产中最常考
虑的 是温度。其他几个因素不容易控制。
2、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最高温度在35~45℃。
3、绿色植物 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总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
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而光 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光合作用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 :2份酒精 :1份丙酮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
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
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
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M .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
18
O标记H
2
O和CO
2
,得到H
2
18
O和C
18
O
2
.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
2
18O,另一组提供C
18
O
2
.
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
2
.
⑸、结果,只 有提供H
2
18
O时,植物释放出
18
O
2
.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实验
⑴、用
1 4
C标记CO
2

14
CO
2

⑵、向小球藻提供
14
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
CO
2
—→
14
C3—→
14
C
6
H
12
O
6

16、光合作用过程


二、应会知识点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
2、叶绿体结构
⑴、具有内外双层膜.
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 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
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 NH3)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或硝酸(HNO3)
释放的化学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
2
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 CO
2
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
2
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
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四、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
2
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五、补偿点、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 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
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光补偿点 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
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 间在光补偿点以下,植株逐渐枯黄以致死
亡。当温度升高时,呼吸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上升。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
度。其数 值随温度增高而上升。植物处于此种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
的有机物相抵消 ,但夜晚呼吸作用继续进行,以一昼夜计算,有机物将有亏损。这样,经过一定时
间,植物将会由于饥饿 而死亡。因此,温室栽培遇到阴暗天气,应注意适当调节室温。





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 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
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 释
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 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
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
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
6
H
12
O
6
→2C
3
H
4
O
3
(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 第
二阶段、2C
3
H
4
O
3
(丙酮酸)→6CO
2
+20[H]+少量能量(线 粒体);第三阶段、24[H]+O
2
→12H
2
O+大
量能量(线 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2C
3
H
4O
3
(丙酮酸)→C
2
H
5
OH(酒精)
+C O
2
(或C
3
H
6
O
3
乳酸) 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 (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高等植物某些器官( 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 O
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
2
,;第三阶段:需O
2
,第一、二 、三阶段需不同酶;无
氧呼吸--不需O
2
,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 )--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
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 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葡萄糖分
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 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
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 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
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 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 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
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粒体(有氧
呼吸的主要场所)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实践应用:
1.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
植物。
(2)同一植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期、开花期呼吸速率较高,
成熟期 呼吸速率较低。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环境因素:



(1)温度

①规 律: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下降,甚至变形失活,
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 温度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
②应用: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 培过程中夜间
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
2
的浓度

①规律:在O
2
浓度为零时 只进行无氧呼吸;O
2
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
无氧呼吸;O
2
浓度为l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应用: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 用,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
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
2
浓度

①规律: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0
2
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中,增加CO
2
:浓度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
(4)水含量
①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②应用: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思维拓展:
1、温室中栽培农作物提高产量的措施有两个方面,提高光合强度和降低呼吸消耗 。影
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但农业生产中最常考
虑的 是温度。其他几个因素不容易控制。
2、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25~35℃,最高温度在35~45℃。
3、绿色植物 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总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
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而光 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光合作用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 :2份酒精 :1份丙酮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并且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1)光反应
条件:有光
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过程:① 水的光解:
② ATP的合成: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暗反应
条件:有光和无光
场所:叶绿体基质
过程:①CO2的固定:


② C3的还原: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
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
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
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J .von .Sachs,1832——1897)实验证明:光合作用
产生淀粉.
⑴、饥饿处理——将绿叶置于暗处数小时,耗尽其营养.
⑵、遮光处理——绿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⑶、光照数小时——将绿叶放在光下,使之能进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处理——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暴光的一侧边蓝绿色.
14、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S .Ruben)卡门(M .Kamen)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
光合作用释放的
氧气来自水.
⑴、同位素标记法三要点:
①、用途:指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②、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发出射线,可以用仪器检测到.
③、特点: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⑵、用
18
O标记H
2
O和CO
2
,得到H
2
18
O和C
18
O
2
.
⑶、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提供H
2
18O,另一组提供C
18
O
2
.
⑷、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检测植物释放的O
2
.
⑸、结果,只 有提供H
2
18
O时,植物释放出
18
O
2
.
15、卡尔文循环——卡尔文(M .Calvin,1911——)实验
⑴、用
1 4
C标记CO
2

14
CO
2

⑵、向小球藻提供
14
CO2,追踪光和作用过程中C的运动途径.
14
CO
2
—→
14
C3—→
14
C
6
H
12
O
6

16、光合作用过程


二、应会知识点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
2、叶绿体结构
⑴、具有内外双层膜.
⑵、具有基粒——由类囊体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环境中某 些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储存能
量的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瘤细菌等.
⑶、硝化细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环境中氨( NH3)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或硝酸(HNO3)
释放的化学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
⑷、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养生物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CO
2
浓度、温度等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 CO
2
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
2
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
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四、农业生产中提高光能利用率采取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
2
浓度:施农家肥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五、补偿点、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 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
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光补偿点 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
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 间在光补偿点以下,植株逐渐枯黄以致死
亡。当温度升高时,呼吸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就上升。
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
度。其数 值随温度增高而上升。植物处于此种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
的有机物相抵消 ,但夜晚呼吸作用继续进行,以一昼夜计算,有机物将有亏损。这样,经过一定时
间,植物将会由于饥饿 而死亡。因此,温室栽培遇到阴暗天气,应注意适当调节室温。



反垄断法案例-韩国签证查询


世界排名-大学生个人总结


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天津一本线


建行企业网上银行-国庆活动方案


德州市教育局-安徽农业大学分数线


大柳树-热爱生命教案


彩虹桥木马-小学教师先进事迹


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安徽招生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