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优秀教案
留住那份美好作文-合作合同范本
课题
少年中国说
授课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
语。
教学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目标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
和作用。
重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
教学
爱国情感。
难点
第一课时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
语。
教学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
目标
义和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
【设计意图:用充满感
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
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
情的话导入课文,目的
导入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
)分
钟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
少年中国说。这篇文
引起学生的探究欲
】
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
们中国的少年
望。
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
br>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
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
绪年间举人,中
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
变法(百日维新)领袖
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
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
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
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
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
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
天理”“任
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
,
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
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梁启超适
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
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
组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
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
力。】
新课
教学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
(
)
相交流探讨。
分钟
三、整体感知。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
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6)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
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
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7)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
—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
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8)
【设计意图:在自读课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5.小组活动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有助于夯实基础,并且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
í
n( ) h
á
ng( )
zh
ā
i( )
鳞 惶
哉
l
í
ng( ) hu
á
ng(
) z
ā
i( )
二、读拼音,写词语。
瀑布从悬崖上yí xiè(
)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 lǚ b
ó bīng(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生,其道大光。
伏流,一泻汪洋。 临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答案】
一、l
í
n
hu
á
ng z
ā
i
二、一泻 如履薄冰
三、红日 河出 潜龙 乳虎 鹰隼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的结构。
教学
目标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复习上
一节课的内容,有利于
导入
板书:泻 潜 试
胎 皇 履 疆 夯实基础。】
(
)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
钟
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出示课件13)
【设计
意图:在老师的
引导下,同学们自主学
习,详细地研读文章,
把握文章内容,这样有<
br>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
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
句,起引领全段的作
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
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
阐述。
板书:总分
总领全段
的兴趣。】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
用?
师引导,生总结。 <
br>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
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
少
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
新课
的感染力。
教学
(
)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
分钟
下列表格。(出示课件14)
少年
中国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
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
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
的美好形象
【设计意图:本文第二
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课件15)
自然段非常有韵味、有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
“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
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
如“
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出
示课件16)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一“纵”一“横”,显
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
球之上。 <
br>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
的过
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
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7)
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感
悟,能加深理解。】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
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
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
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8)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
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
赞美之情。
三、小结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
明的对比,热情歌颂
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
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
出作者热切
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
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板书
内容
总分—总领全段
少年中国说 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赞美之情
动词:泻 潜 渊 胎 履 纵——层层深入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鱼(鳞 麟)
(潜 替)水 (胎 肽)儿 (从 纵)横
二、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意思。
故( )A因此 B顾念 C故事
翕张( )A张开 B闭合
C一张一合
履( )A踩、踏 B职务 C履约
三、按原文填空。
( )初升,其道大光。( )出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扬。(
)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初胎,矞矞皇皇。(
),有作
其芒。( )戴其苍,( )履其黄。纵有千古,( )。前途似海,(
)。
四、作者分别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鳞
潜 胎 纵
二、A B A
三、红日
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天
地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四、作者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作者把中国
少年比作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点明中国少年强大的生命力,点明中国前途无量。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
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
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朗读,通过
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
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
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
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
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中,我对“干将发硎”“奇花初胎”等一带而过,
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
在今后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的
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
br>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
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
之情。文章语言简练
,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年2月23
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
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
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
新法家代表人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干将:(gān jiāng)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
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
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
朝
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
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
代表的维新派人士
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
业等的资产阶级改
良运动。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条大河yí xiè
qiān lǐ( ),气势非常宏伟。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首先强调了少年的____
____,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要靠少年的强大,紧接着,
作者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干将发硎等做比,告诉我们中
国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
四、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
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
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
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
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
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
日方长。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一泻千里
二、1.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2.宝剑从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责任 红日 河出伏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四、1.A 2.总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3.作者列举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中国也像少年
一样前途无量。
五、示例: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
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写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1900年。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
命运岌岌可
危,帝国主义嘲笑中国为老大帝国,在此背景下,梁启超写了这篇文章。
文章热情讴歌了祖国未来的英姿
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对肩负着建设少年中国的中国
少年寄予了无限希望。
号召“中国少年”应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
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课文多为四
字一句,或六字一句,而且押韵,多处运
用反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大量引用典故。文章读
起来铿锵有力,朗朗
上口。
一、教学效果
1、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梁启超的名言以及《少年中国说》原文(试着读一读)。一开课,
便让学生交流名言,
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初步从名言中认识梁启超,既拉近与
作者的距离,也为学习本文及感受人物品质
作好铺垫。
2、批文入境,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一
环节用时比较长,学生不会读的
字音比较多,足够的练习时间才能保证流利的朗读。还创设了生帮生朗读
和听录音
的环节,充分营造读书氛围,落实诵读目标;接着引导读出本文的停顿、韵律美,
读出
抑扬顿挫的语言美。紧接着思考课后问题: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在思考中再次走进文本,进
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3、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个探究性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便进入
了情绪高涨的辩论理解之中,情感立刻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感染
和升华。再次激发学
生: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为中华之兴盛而努力的志向<
br>扎根心中,使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4、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淀。
“腹
有诗书气自华!”不错的,学生积累越多,感受会越深,表达会更得心应手。
在指导背诵时先引导观察写
作特点,再以补充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背得兴味盎然,
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今天的积累,
也为明天的语言交流夯实了基础。
二、成功之处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
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却在我的预
设中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
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
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
三、不足之处
这堂课上下来,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
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是有部分
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强做了看客,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不均衡,课堂容量也略
显臃肿,不够合理。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
课文,我会重视创设更适合中等生发展的教学环节,补充原文内
容,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使我的教学效果趋于更圆满!
《少年中国说》教学反思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
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
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
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
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
不拘格式,
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
的热爱
和期望。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在风雨飘摇的
1900年
,以他的一支有力之笔饱蘸激情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热血之歌——《少年
中国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青年。
本课是一篇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过渡性的文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学
习本课
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最
后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标。本文长
短句结合,交替出现,节奏感极强。因此我
先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用时大约15分
钟把课文读流利。
课后学生们反应,当把课文读流利之后就发现自己的声调不由自主地变得高亢
嘹亮,好像要把胸中那种豪迈之气和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霸气发泄出来一样。这
就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
br>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后,我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着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中
每句话的意思。课文毕竟不是现代白话文,但又比文
言文好理解。所以我采用
的策略是,学生先自己借助注释说一说,然后小组内
交流,最后集体订正。这个过程中老师巡视实施点拨
,但绝不越俎代庖。
第三,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之后再尝试着把自己的情感
融
入进去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在有感情朗读的同时达到了熟读
成诵的目的,完
成了本课设置的第二个重点——背诵课文。
第四、内容拓展延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重温194
0年后中国那段屈辱的
历史以及康、梁等人探求救国之路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播放《鸦片战争》(片<
br>段)播放《虎门销烟》(片段)播放《开国大典》(片段)。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感
受鸦片战争之后
中华民族的屈辱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以及新中国带给我们
的幸福生活。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因为本文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孩子们相隔太远,虽然做了相关的介
绍,但
是对于真正理解本文还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在以后备课的时候想尽一切办
法解决时代
的障碍、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让学生通过学习直接抓住
文章的精髓,牢固地完成了学习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