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教案案例
大写的一到十-天津理工大学分数线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中 2,学科:生物
2,课时:1
3,课前准备:
学生
一、巩固落实上节[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做好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学案,并上交。
教师
一、批阅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发现问题,做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安排。
二、在网上搜索
相关教学材料,参考多个教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学
生分析客观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
方法。
三、将呼吸作用相关资料做成PPT,
二、 教学课题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三、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br>《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选自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
三节。本节内
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
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有氧
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
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
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蛋
白质合成、DNA复制、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
础,因此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
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将教学目标制定如
下:
1、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应用。
(2)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读书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讨论对
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比较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三个概念的学习。培养自我建构知识
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及对比、归纳
的能力。
(3)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
特性,从而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
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
(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制定依据: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我们理解其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产生ATP
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明确呼吸作用
的
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突破策略:
1、通过问题、自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重点。
2、通过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简明扼要的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制定依据: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氧化分解,
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
原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
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又缺乏直观
的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
原因。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说明有氧
呼吸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
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四、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
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
到教学过程中。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归纳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
读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坚持“生动有效的
课堂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像为具体,增强了
教学
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3、比较归纳法
: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帮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
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 教学过程
回顾上一节的探究实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实验中对
酵母菌的探索活动,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
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样,有氧的情
况下产生那些产物呢?无氧的情况下又产
生那些产物呢?还有哪些变化?细胞呼吸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这
一节,我们将把细
胞呼吸彻底征服。
同时反馈预习案落实情况,表扬与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探究新课: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问: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过度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二)有氧呼吸
学生自主学习安排,由学生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 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发生的场所是什么?
②
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③
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④ 如果把O
2
中的O用同位
素做上标记,标明氧元素的来源和去向,最终在那个产物
中能检测到标记?
阅读、思考、观察、交流、讨论
资源:P93 、P94前三段文字
内容:P93
图5—9;大屏幕上有氧呼吸全过程动画模拟
方式:自己独立阅读、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归纳、表达。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
让学生归纳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提示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
反应条件、能量变化,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明确三个阶段的场所,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
发现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
(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可使得有氧呼吸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
象、具体,既突出了重
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无氧呼吸
创设情境,过度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
味。)
(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自主学习安排:
学生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
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
等,教师适时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只起组织、
提示、引导和归纳
性总结的作用。
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无氧呼吸的场所,条件,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2、为什么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
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无氧呼吸?
4.无氧呼吸的意义?
5、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学生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出示相应表格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场 所
条
件
区别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分解产物
能量变化
反应式
相同点 实 质
联 系
(四)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过渡:我们学习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那么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阅读: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师指导:多媒体列举课本上所举的六个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的例子。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总结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让学生对于本节的内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五)课堂检测
5分钟。
答案展示及处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
小结本
节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对本节课学习
所获进行总结、交互评价。
附:板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2、过程
酶
⑴C
6
H
12
O
6
2C
3
H
4
O
3
+4[H]+能量 (细胞质的基质)
酶
⑵2C
3
H
4
O
3
+6H
2
O
6CO
2
+20[H]+能量 (线粒体)
酶
⑶6CO
2
+24[H]
12H
2
O+能量 (线粒体)
酶
总反应式:C
6
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能量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2、过程
⑴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⑵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
2
。
酶
总反应式:C
6
H
12
O
6
2C
3
H
6
O
3
+能量
酶
C
6
H
12
O
6
2C
2
H5
OH+2CO
2
+能量
3、发酵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呼吸场所
是否需O
2
分解产物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释放能量
联系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课后思考分析: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
课思路非常清晰,按着学案的流程, 坚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演示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
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这节课容量很大,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时间
要再给
充裕一些。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这节课
才好不
容易完成。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还要提高。
2.在进行自主性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
要求还要细化,在学
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其的干扰,避免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现盲目性、低效<
br>性。
3.教材中的内容较简单,自己对教材重新开发仍把握不够明确。对有关反应式
的强调不够。
4.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的课堂教
学目标过多,如果想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等能力,很多都没完成。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得不临
时改变。
5.讲练结合不好。
当然还有好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这些也升级我在今后实践中要及时解决的。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姓名:陈海
昌
电子邮件:chc1981115@
通讯地址: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中 2,学科:生物
2,课时:1
3,课前准备:
学生
一、巩固落实上节[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做好课前预习,完成预习学案,并上交。
教师
一、批阅学生课前预习学案,发现问题,做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安排。
二、在网上搜索
相关教学材料,参考多个教案,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材、学
生分析客观实际,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
方法。
三、将呼吸作用相关资料做成PPT,
二、 教学课题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三、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br>《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选自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
三节。本节内
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
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有氧
呼吸的过程及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
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
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分裂、蛋
白质合成、DNA复制、能量流动等知识相联系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
础,因此
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
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将教学目标制定如
下:
1、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应用。
(2)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2、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读书及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讨论对
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比较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三个概念的学习。培养自我建构知识
体系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及对比、归纳
的能力。
(3)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
特性,从而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
生物学生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关心
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
(三)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制定依据:有氧呼吸过程的知识,是我们理解其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产生ATP
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明确呼吸作用
的
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突破策略:
1、通过问题、自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重点。
2、通过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简明扼要的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制定依据: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氧化分解,
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
原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
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又缺乏直观
的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
原因。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说明有氧
呼吸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
思考,学会写相关的反应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四、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
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
到教学过程中。在本节的教学中采用比较归纳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阅
读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坚持“生动有效的
课堂教学”。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像为具体,增强了
教学
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
3、比较归纳法
:通过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帮助学生在推理判断中培养良
好的思维习惯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五、 教学过程
回顾上一节的探究实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实验中对
酵母菌的探索活动,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
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样,有氧的情
况下产生那些产物呢?无氧的情况下又产
生那些产物呢?还有哪些变化?细胞呼吸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这
一节,我们将把细
胞呼吸彻底征服。
同时反馈预习案落实情况,表扬与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探究新课: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问: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过度提问:有氧呼吸怎样进行?
(二)有氧呼吸
学生自主学习安排,由学生自学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 有氧呼吸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发生的场所是什么?
②
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③
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是不是每个阶段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④ 如果把O
2
中的O用同位
素做上标记,标明氧元素的来源和去向,最终在那个产物
中能检测到标记?
阅读、思考、观察、交流、讨论
资源:P93 、P94前三段文字
内容:P93
图5—9;大屏幕上有氧呼吸全过程动画模拟
方式:自己独立阅读、观察、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归纳、表达。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
让学生归纳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提示学生:找出反应物、产物、
反应条件、能量变化,
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明确三个阶段的场所,
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
发现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难。
展示:有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
(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可使得有氧呼吸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
象、具体,既突出了重
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三)无氧呼吸
创设情境,过度提问,: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回答:酒
味。)
(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
自主学习安排:
学生阅读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
无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
等,教师适时多媒体课件演示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只起组织、
提示、引导和归纳
性总结的作用。
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无氧呼吸的场所,条件,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2、为什么
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
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无氧呼吸?
4.无氧呼吸的意义?
5、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何异同?
学生展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出示相应表格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场 所
条
件
区别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分解产物
能量变化
反应式
相同点 实 质
联 系
(四)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过渡:我们学习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那么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阅读: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师指导:多媒体列举课本上所举的六个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的例子。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总结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联系动植物和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加深理解。
让学生对于本节的内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五)课堂检测
5分钟。
答案展示及处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
小结本
节内容并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通过对学生练习结果的评价,对本节课学习
所获进行总结、交互评价。
附:板书设计。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2、过程
酶
⑴C
6
H
12
O
6
2C
3
H
4
O
3
+4[H]+能量 (细胞质的基质)
酶
⑵2C
3
H
4
O
3
+6H
2
O
6CO
2
+20[H]+能量 (线粒体)
酶
⑶6CO
2
+24[H]
12H
2
O+能量 (线粒体)
酶
总反应式:C
6
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能量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2、过程
⑴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⑵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
2
。
酶
总反应式:C
6
H
12
O
6
2C
3
H
6
O
3
+能量
酶
C
6
H
12
O
6
2C
2
H5
OH+2CO
2
+能量
3、发酵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呼吸场所
是否需O
2
分解产物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释放能量
联系
四、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课后思考分析: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
课思路非常清晰,按着学案的流程, 坚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演示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能力,
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这节课容量很大,并且师生互动场合较多,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时间
要再给
充裕一些。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这节课
才好不
容易完成。自己的组织教学能力还要提高。
2.在进行自主性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自主性学习的任务和
要求还要细化,在学
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其的干扰,避免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现盲目性、低效<
br>性。
3.教材中的内容较简单,自己对教材重新开发仍把握不够明确。对有关反应式
的强调不够。
4.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好能分段实施,避免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我的课堂教
学目标过多,如果想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等能力,很多都没完成。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得不临
时改变。
5.讲练结合不好。
当然还有好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这些也升级我在今后实践中要及时解决的。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
学校: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姓名:陈海
昌
电子邮件:chc1981115@
通讯地址: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