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温柔似野鬼°
660次浏览
2020年08月04日 06: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交通大学自主招生-租房合同下载






教学设计









学校: 石空完小
班级: 四 年 级
教师: 马 冲
时间:
2013年2月24日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开学准备 检查寒期作业


备注


开学报到

0
2.212.23
1
2.253.1
1、古诗词三首3
2、桂林山水2

3、记金华的双龙洞2
2
3.43.8
4、七月的天山1
语文园地一2

语文园地一2
3
3.113.15
5、中彩那天2
6、万年牢1
7、尊严2
4
3.183.22
8*将心比心1
语文园地二2

语文园地二2

5
5
妇女节
5

5

5
3.253.29
9、自然之道2
6
4.1.4.5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
11、蝙蝠和雷达2
12、大自然的启示1
语文园地三4
5

4
清明节1天
7
4.84.12
13.夜莺的歌声1
13.夜莺的歌声1
8
4.154.19
14、小英雄雨来2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1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
5

5

9
4.224.26
17、触摸春天2
18、永生的眼睛1
19、生命 生命2
20、花的勇气1
语文园地四3
5

10
4.295.3
4
五一节1天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1
5.65.10

语文园地五4
4
期中考试

21、乡下人间2
12
5.135.17
22、牧场之国1
23、古诗词三首2
5

13
5.205.24
语文园地六4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
14
5.275.31
26* 全神贯注1
27.鱼游到了纸上1
24、麦哨1
5

4
六一节1天
15
6.36.7
27、鱼游到了纸上2
28、父亲的菜园1
语文园地七2

5

16
6.106.14
语文园地七2
29、寓言两则2
30、文成公主进藏1
31、普罗米修斯1
17
6.176.21
32、渔夫的故事1
语文园地八1

语文园地八4
18
6.246.28

4
端午节1天
5

5

19
7.17.5
总复习5
20
7.87..12
考试、放假
4

5
复 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平 时 成 绩
姓名
徐文蕊
张家旺
徐 翔
张文科
董一硕
崔建翔
田璟媛
张 静
孙 阳
平原梅
祝嗣蕊
史金平
薛 晨
李 薇
崔海祥
张志浩
祝 璐
罗晓帆
张思杰
刘海龙
周 骏
鲁 旺
张 朔


1 2 3 4 5 6 7 8








































































































































































































合计
期中

























期末

























总评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平 时 成 绩
姓名

























1 2 3 4 5 6 7 8








































































































































































































合计
期中

























期末

























总评



















































石空完小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现状分析:
(一)基本构成
四年级共有学生23人(本学期转出2人胡文浩、崔媛),其中男生
14人,女生19人 。大 部分学生来自石空村,部分学生来自外片。这些
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 婆外公的、有
外来打工的等。
(二)基本技能:
经过了四年的语文学习,我班有四 分之一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自
主阅读能力,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这些学生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钢笔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优秀者
写作时洋洋洒洒(有5人), 把作文作为一种乐趣,而笔拙者半天挤不
出多少字来,依赖性很强(占大部分学生)。另外,部分学生的 书写也
很成问题,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结构不全,个别学生写出来的简直不
是字,让人难以入 眼。
(三)学习态度:
本班多数学生学习自学性高,主动性强,自控能力不错,能够自觉完成各科作业,但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很差,甚至有十来名学生
依旧痼疾不改,听讲能力差, 不能自觉完成作业。
(四)学习方法与能力发展状况:
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本班学生大多 学会并掌握了一些比较好的学
习方法,如识字,多数学生会采用编儿歌,顺口溜,加与减,拆与分,换部件等方法进行识字。在作文方面,不少学生学会积累课文中的好词
佳句,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 文中,写出了不少的优秀作文。阅读方面,
我班多数学生掌握了精读,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并能够根 据课文内
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节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的质量。
但多数学生在 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等方面的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
的提高。这些学生仍然是本学期扶持的重点。
(五)成绩分析
从上学期末乡中心学校的测查情况来看,我班的语文成绩居全乡平
行 级中间位置。但也有部分学生时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不良习惯,针对



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
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 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 ,其中精
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
篇。这些课 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
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
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 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
性学习内容,使 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
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
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 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
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 br>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综
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
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 ,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 发
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
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 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
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 课文
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 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



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 识的字,分散安排
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
在精读 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
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 ”“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
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 br>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一)
是要求认识的字,200 个;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
习总结之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
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
说话能
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
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
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 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
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关于字词
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 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
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另外,还要重视写
字 的指导。
(二)关于看图学文
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人物和相关景物的关系, 体会
画面的内容。图文结合,提高看图和学文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精读课文
1、继续重视词句训练:
(1)是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2)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3)理解重点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词句的训练,要侧重抓住重点词句、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
2、加强预习的指导
3、渗透阅读学习重点。
4、精读课文的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自< br>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5、重视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
加深理解。
(四)关于略读课文
教师要放手一些,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阅读提示中的问
题和教师自行设计的少量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讨论。
(五)关于语文园地
1、阅读短文的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的:有内容、有顺序、语句完整、通顺。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设想:
为了比较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成绩,



现初步制定以下策略:
(一)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 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
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
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
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 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
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
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 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 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
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 生学习作
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 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
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注意把握同组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识字、写字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设计活泼多样,
承认个体差异,不要一刀切。
5、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各种方式的朗读指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质疑问难,设计问题既要让学 生思考还要让学生感兴趣。
6、口语交际要提前准备,创设情境。
7、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五、业务学习计划



1、广泛阅读教育教学书刊,写读书笔记。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记录。
3、阅读文学类、科学类、历史类综合书籍,上网查找教育信息资
料。
4、认真参加教研活动,上教研公开课,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六、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雷锋实践活动。
2、38妇女节“我给妈妈写封信”书信比赛。
3、51国际劳动节“劳动最光荣”摄影、书法、美术作品评比。
4、我的发现:《身边的小动物》观察小论文写作比赛。
5、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综合性活动。
6、“走进田原”实践活动。
7、古诗文背诵。
8、读伟人、名人故事,激励自我成长。
七、教学评价
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
质。
2、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式。
3、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采用自评、互评、家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八、培优补差
1、承认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2、作业布置体现层次性。
3、老师注意个别辅导,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进
行指导。
4、以优秀学生带动后进学生。
5、多与家长沟通,加强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监督,形成家庭、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九、教学用具、学具
生字卡片 小黑板、录音机、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其它教具见单
元计划及课时教案)
十、教学进度表及全册课时安排(见前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及

要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材
之间
前后

联系

教学措施


教学设想
教具学
具准备
教学课
时安排

1、
3、复习测试…………2课时







4课时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
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
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 江河,
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
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
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 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
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
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 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
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
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
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
刻,只有 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 感
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
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 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
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
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
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老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伟大 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
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
湖 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
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
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



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
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
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 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
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
水苍翠 ,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
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5.多诵读,悟诗情
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
这些图,自己 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
古诗)
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
读)
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
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 忆江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
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
江边的 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
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2、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
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
特点。在 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
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 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
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
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
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
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 闻名的桂林。这
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 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
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



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
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
欣赏的方法看。
(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
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 林的山奇
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
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 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
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 方,平静、清澈。近
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
静静地停靠着。 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
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
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 ,右边像大象,中间的
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
大小高低不一 ,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
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
分别介 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
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
因。 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
丽的画卷。)













第二课时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
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
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
内容?为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
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 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
“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交待
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
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 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 “欣赏”的意思,“观”就是
“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
“欣 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
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 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
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 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
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 有奇
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
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 、绿;第
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
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
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 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
“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
点 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
“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 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
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
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
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
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



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
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
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
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
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 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
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
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
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 女,有像
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
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 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
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 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
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
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
“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
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
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 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
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
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
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
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 出怎样的赞
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
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 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
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 倒
下来?
5.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 桂林的山,
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
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 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
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
么 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
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
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 筏小舟的
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
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
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 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
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
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
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
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 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
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
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 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
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 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
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 br>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
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
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 段中“船
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
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 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
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 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
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
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
绍桂林的山水。
六、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 )的修辞方法。
把( )比作了( )。
七、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
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
聚集 、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
端”等词语。
4、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
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 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
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 ,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
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
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
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 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
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
洞”名称的由来)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
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
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
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
色水声]
3、 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
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游览外洞和内洞。



1、 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
洞内大)[板书:宽、大]
2、 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
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
3、 我 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
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
程写具体的。
4、 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
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
想象当时的情形。
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
然段,再同桌交流。
A:内洞的特 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
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
四、 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 游,你
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
游的用语。)
(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4、 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
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 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
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
找来一读, 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翘舌音;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
音。
多音字:“盘曲(qū)而上”、“系(jì)着绳子”、
“像桥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词。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
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
二、复习巩固。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
点?
三、整体回归。
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
段落,归纳段意。
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二(2—3)讲路上的见闻。
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六(8)讲乘船出洞。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四、学习写法。
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



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
的路线: 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
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
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学习辅导》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

板书设计:




4、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 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
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
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
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
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



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
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
正音和 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
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五、课时安排: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
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 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
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 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
何处栖,总挂 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
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 阴阳,
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
“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 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
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
碧野 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
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 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
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
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
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 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
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



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
清 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
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 前周朝的天子来
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
池”。现在这里已成 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
一篇以描写 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
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 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
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 抄下
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演示)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
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观察点的移动,由
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进入天 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
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
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 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
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 br>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
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 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
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 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
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
影”来衬 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
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 、草



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
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
衬托和比喻。
2、 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
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 ,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
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
写出了 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
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
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 、夸张、对偶、
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
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 br>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
情。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
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
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 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
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 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
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
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 意见,每人稍做准备,
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
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
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 悉了,你能
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
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 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
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 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
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
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 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
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
受来,或者你 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
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
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
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提建议,提出哪些内
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 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
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
什么 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
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
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 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
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5、中彩那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拼读“维持、
财富 、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
拨电话、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
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 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
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
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
贵;
2、对“道德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你正在浏览《
第一课时
1、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讲一个简短生动
的故事。
(出示:一位母亲说:“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请根据母亲的这句话做一道加法
题。 (诚实﹢信用﹦财富)做对了吗?
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彩那天》中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读课题,读准“中”的字音,理解“中彩”的意思。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词学习情况。
读自己画出的生字词,说说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的意思,提出自学后还不能理解的词语。
3、默读课文,课堂自习。
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结合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



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4、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4、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的表达出来。
(3)指导试读,评价、点拨。
5、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听写词语。
2、抽读课文,勾出母亲说的话。母亲的话让作者深刻地
体会到什么?
(出示: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
富有的时刻。)
为什么?
3、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1)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问题一:“你父亲正面临的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
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探究问题二: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
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2)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准备交流。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 )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说
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引 导学生
讨论。
例如:
A、课文说到库伯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 汽车,
而“我”家里很穷,父亲有那么渴望得到一辆汽车,是否可
以去和库伯商量一下,把车留 下。
B、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父亲,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



不用打电话给库伯等等。
(5)小结:教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注意培养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
5、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1)体会开头和结尾的联系。
(2)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
富有的时刻?(理解这个“富有”的特殊意义)
4、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小练笔”。
提示:开展想像,把当时“我们”家里各自的想法、语
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一段话。
5、课外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则有关诚实、讲信用的日记。

板书:
5、开头:诚实﹢信用﹦财富
中 起因:(神情严肃)
彩 事
那 经过:(道德难题) 诚 实 守 信
天 故
结果:(特别高兴)
结尾:受益匪浅


6

万年牢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
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的糖葫芦将例如哪几件事?从哪
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 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



交流读后的体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语,了解阅读的要求,明确
学习本文的目的要求。
二、独立阅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做简单
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三、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那位父亲给你留
下了哪些印象?对父亲的言行作出评价。
四、围绕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 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
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
入体会,而 不是脱离文本的空洞地谈。
着重抓住下列语句体会父亲的商业道德高尚
1、“ 早晨起来,父亲去市场上买来红果……”说明父亲
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作为材料,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 严格
的挑选……“……有一点儿……”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生意
是那么认真和实在。
2、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
拉丝、蘸糖的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不怕 冷、不怕潮。
3、父亲的手艺出了名被一家老板邀请去当伙计,每月有
工钱,由于父亲看 不惯老板变着法儿赚钱的生意经,不到一
年就辞去了这份工作,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五、对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分别进行体会
1、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说说三处“万年牢”中间的相互联系(见教材35页
六、讨论父亲受雇于老板这件事
老板的这种生意经好不好?他这样做会带来什么结果?
联系生活实际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提高认识能力。
七、拓展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读一篇与本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
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
生意旺
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





7、尊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 确读写“尊严、
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
许配、面呈菜色、 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
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故事导入,复述课文(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
问的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
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
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
上下文 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
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
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三)自学反馈
(1)、解答疑难,提示生字词学习的难点。
(2)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复述。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
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次对话
1、探究问题一:通过三次对话这年轻人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2、探究问题二: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
万富翁?
(二)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
这三次对话。
(三)师生互评。
1、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
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
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别看他 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
有尊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
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
叶 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
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五)知识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们又是如何选择呢?我请大家读一下下面的小故事:
师读(出示实物投影)选择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上三年级的林林和好朋友
一起上街买东西。突然,他们被一阵 锣鼓声吸引了。林林拉
着朋友的的手来到人群里,想看一看究竟。还没等他们挤进
人群,却被一 位商人模样闹心耆死?quot;小朋友,你
想有许多钱吗?中年商人低声问道。林林不假思索的说:< br>当然了!那我给你一个赚钱的机会,看你长的文文静静,是
一名学习很好的孩子。只要你上台说, 吃了我们厂出产的'健
脑灵'片学习才好的,我就给你一百元钱?quot;可是我没吃过
这种 药啊!我该怎么办?,林林为难地问旁边的朋友。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林林的朋友,你来帮助一下林林该
怎么选择,并说出你的理由。(生生相互讨论)
师总结:同学们的辩论很精彩,其实老师只想告诉你们:
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 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板书设计:
7、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成功




8*将心比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
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 遇到这样的情况:当
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人;当你在路上 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
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
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
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
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
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
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
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
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
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
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
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阿姨
母亲

8*将心比心
奶奶 将心比心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
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
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
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
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
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
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
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
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 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
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
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 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
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
张贴在教室 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
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
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 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
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 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
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 恼的事情、
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
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
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
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
思,写一个事例。



9、自然之道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
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
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 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
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
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 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
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
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
读哪些就读 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
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 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 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
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 自
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 读懂了三、四、五自然
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
们来分角色表 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
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
带 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
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 演,并理解这
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
住“突然”“啄”“拉 ”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
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
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
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
教师采访“向 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
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
好 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
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
自由读一读。
3 .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
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 并写一点自
己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
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
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
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 启示。那
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
然规律办事,往往 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
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 过程,培养学生保护
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



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
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
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
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
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
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
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
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
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
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
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
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 索出来
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
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 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
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 识图片上的
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 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
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 br>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
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
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 ,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
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
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 也可以
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 蝙蝠能在夜里
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
的?
是 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
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 们下节
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
什么联 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
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 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
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 认读生字
2. 提出难写的字
3. 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 给生字组词
5. 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蝙蝠

雷达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
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
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
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 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 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 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
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
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
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
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
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
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
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
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
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
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
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
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
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
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
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



同,但每组里 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
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13
.
夜莺的歌声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
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
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
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
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
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
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 这样做的目的就
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 、猫头
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
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
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 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
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
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
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 夜莺叫,有时学杜鹃
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
不引起敌人的怀 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
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 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
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
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 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
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
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
理解。
3、小结。
三、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
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
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



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
色呢 ?(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
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
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
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
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
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 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
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作业。



14
.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个部
分加小标题。
4、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先来读读文
中的生字词,看谁掌握的好。
[出示生字词:苇絮、黝黑发亮、青布裤褂、几倍、
姥姥、门槛、劫难、撒谎、吆喝、 飘飘悠悠、光溜溜、一骨
碌]
二、我们再来读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
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 ,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
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
了,他坚决不 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
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 他
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 写的,我们快速默
读课文,想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先自己思考,
然后再和同桌商量 。
(一部分: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
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 会很多种姿势,其中仰泳的
本领最高。
二部分:秋天,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 夜校
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三部分:有一天,爸爸妈妈都出 门了,只有雨来一人在
家。忽然,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的追赶跑了进来,藏
到了水缸下面 的洞里。雨来想跑到别的院子时被鬼子抓住了
四部分:鬼子几次问雨来看没看见有人跑进来,雨来 都
说没看见,鬼子气急了,凶狠地打了雨来,雨来还说没看见,
最后鬼子要把雨来拉出去枪毙。
五部分:村里的人们听到了河沿上的枪声,都以为雨来
被鬼子打死了,人们都十分难过,大家都哭了。



六部分:人们在河沿上正为雨来难过时,忽然看见河水
中露出个小脑袋,仔细一看原来是雨来,大家都高兴地叫起
来:“:雨来没有死!”原来雨来趁鬼子不 防备,一头扎进河
里,凭着自己的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
险了。)
四、布置作业: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英雄。
2、快速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深入学习故事内容,感受雨来是民族小
英雄。
教学难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一)上节课咱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谁来说说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这篇课文比较长,是分六个部分写的,我们快速默
读课文,回想每个部分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用简练的语句为六个部分写小标题。
(一)这是我们上节课概括的每部分的主要 内容,同学们
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能不能用更简练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短
语来概括这六个部分的 内容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主
要内容。
[出示课件: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 乡河,十二岁
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河里游泳,他会游很多姿势,其中仰泳
的本领最高。]
(二)哪位同学能在这个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用更简
短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学生回答:1、雨来喜欢游泳。点拨:不错,已经很简
练了,可是这部分仅仅说雨来会游泳吗?



2、雨来游泳本领高。点拨:好,既简练又概括了主要内
容。其实直接说“游泳本领高”都行。)
(三)[边板书“游泳本领高”边说]同学们概括的这个短语
就好像给这部分内容加了一个题 目,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
第一部分的小标题。把这个小标题和我们概括的第一部分的
主要内容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课件:第一部分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1、主要内容和小标题都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
内容;
2、小标题的语言比主要内容更加简练。)
(四)小标题的特点找得挺准确,下面我们要给2—6 部
分概括小标题了。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部分,每位同学先自己
在书上概括小标题,然后在小组内 讨论,组里意见统一后就
把确定的小标题写在黑板上,哪组概括好了哪组就上来写,
咱们比一比 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学生完成小标题,老师巡视,特别注意哪组存在困难。)
三、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
英雄。
(一)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哪部分内容最能
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
(学生回答:3、4两个部分)
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画出最能表现雨来是
小英雄的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同学快速默读重点段,并画出重点语句)
(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从哪里感受到雨来是个小英雄
(同学交流谈感受,老师注意评价)
评价角度:1、你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体会;
2、你是紧紧抓住雨来的表现体会的;
3、从你的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雨来的勇敢
4、你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人物;
5、你能结合前文帮助自己来体会;
……
(三)同学们能 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来学习,特别是很多同学都关注了雨来面对鬼子时的语言,



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点击课件:雨来的三句话],
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
的表现。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
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老师提示读书语言:
(师提示)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
么?(学生读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
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师提示) 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
看见了什么?(学生读)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
也没看见。”
(师提示)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
目,他们把 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
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学生读) 雨
来还是摇摇头,说:“没看见!”
(四)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
答:)“什么也没看见”。
读到这里,你们想对雨来说些什么呢?
(学生精彩发言:1、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 br>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
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是民族 英雄。
2、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
者低头。你面对鬼子表现 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
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我为你骄傲!)
(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
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小英雄
雨来)
四、理解六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为学习简要复述做准
备。
(一)课文正是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并与鬼子勇敢作



斗争这两个 部分的内容来表现他是小英雄。那我们再来看看
其他几个部分与全文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手指板书中 的
小标题)
(学生体会到:1、正因为第1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雨
来游泳本领 特别好,才为后文他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
作了铺垫。
2、正因为第2部分写了雨 来在夜校学到了良好的教育,
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侵略自己国家的
鬼子面 前,他能表现得非常英勇。
3、第5、6部分是事情的结果。)
(二)看来同学们清楚地了解了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全文来看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3、4部分前画“★”)
五、学习简要复述课文。
( 一)这篇课文是从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节选的,
所以文中的人物形象很鲜明,特别是雨来这位小英 雄令我们
十分感动和钦佩,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相
信会有更多的人被雨来的英 雄行为打动。课文比较长,怎样
才能既抓住重点又清楚明白地把故事讲出来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 习一种方法[板书:简要复述]。老师建议大家先来读读
P72的“指南针”,了解一下什么是简要复述 。
(学生自由读P72的“指南针”)
(二)从“指南针”中,我们对“简要复述”有了哪些
了解?
(学生回答:“简要复述”: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
抓主要内容。
抓住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
(三)咱们怎么理解“用自己的话、按课文顺序、抓主
要内容”的要求呢?
(学生回答:用自己的话:就是不要背书,用自己的语
言把故事讲出来;
按课文顺序:不要打乱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先写的就
先讲,后写的就后讲;



抓主要内容:抓住最主要的内容来讲,不主要的一代而
过。)
(四)教师追问:
1、这课如何做到按课文顺序?
答:课文写了六部分,我们讲故事时也要讲六部分,
顺序还不能颠倒
2、这课怎样抓主要内容呢?我们结合小标题来说。
答:3、4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应该讲的详细一些,
其余4部分内容可讲得简单一些。
3、不时重点的内容怎样做到讲得简单呢?
答: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介绍一下。
(五)下面就依据这些要求先自己练习简要复述《小英
雄雨来》,谁准备得好,一会儿就请他来给大家讲 故事。
(学生自由练习)
(六)今天我就当一回咱班同学的妈妈,我的哪个孩子
愿意来给妈妈讲故事呢?(指定一名同学复述)别的人要认
真听,一会儿还要请你们来评价我孩 子的发言呢。
六、提炼课文精彩内容,引领学生继续细读课文。
(一)由于时间的 关系,《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还有很
多精彩之处,我们没有来得及细细地欣赏和品位,比如:
[点击课件:形象地比喻、鲜明的人物]
比喻: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
雨来浑身光滑滑得像条小泥鳅。
2、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
耳朵,向两边拉。
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人物:1、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
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 的脸立时
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
2、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 水,用手
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
了?”。
(二)教师总结:



作者管桦写下了感人至深的中篇小说《小 英雄雨来》,教
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小英雄雨来也成了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
的英雄。几十年来《 小英雄雨来》一直被选入全国的语文课
本,我妈妈小时候读过,我小时候也读过,现在你们也正在
读。像这样的不朽之作老师建议大家课下还要再细读,汲取
各个方面的营养。
七、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
身边的人听。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
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 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
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
2.积极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
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学习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和
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呼 唤和平,渴望和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
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学习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罪恶的子弹 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热爱和平,维
护和平的信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灵柩归来)师激情旁白。
2、师: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二、图文结合,把“画”变成“话”,直入重点,读中感

1、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
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
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 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
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2、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
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3、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
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
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
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
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
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
汇报。
(出示课件)师展示搜集的资料,激情旁白。
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
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师: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远离人类,我们能够做
点什么呢?
(出示网址)
师:我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和平鸽必将来到
我们的身边。让我们 共同祈祷吧!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
充满爱!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行动起来吧,为维护和平献出我
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
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 爱和平的教



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
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
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
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
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
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
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 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
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
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
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
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 力、表达能
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
自然、大方,表达流利, 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
料,认真观察 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



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
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
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 ,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
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
了解为和 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课时:4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
我们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
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 视、看报、
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
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 外三
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 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
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
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



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
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17

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 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浓郁、
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
彩” 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
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
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
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
的盲人心中 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
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
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
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
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 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
的方法。
3、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 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 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
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
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3、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
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第二课时
一、 自读课文
二、 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说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
者说一说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 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交流 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
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 之意。
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4、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
实际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四、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
2、可爱的小 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
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海伦.凯勒说:“世界上除了用眼睛 看
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
看这个世界。”下面请同学们自渎 “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3、 班交流:“我”在树林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4、 同学们谈一谈对海论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五、 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 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 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18、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
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
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 后器官捐献
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
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
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
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
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课前准备:
●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
字。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或事例。
●调查:身边的人对器官捐献了解多少,他们愿意在
去世后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触摸春天》的盲姑娘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她多么 盼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器官
捐献出来就好了。但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 问题,
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
么看法?谁来谈一谈。这节课 ,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
《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
捐献 、移植产生新的看法的。
二、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
1、“身体 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
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 她
的这种心情?
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后谈体会
指导朗读: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
吗?
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
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
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琳达的角膜
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
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4、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所能给 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
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回答: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 重要,
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



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
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成为温迪活的纪念,
并分享她的美丽。
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
读。
师:仅仅4年的时间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
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3)还有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
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
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
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高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 睛起了作用,
你们将会多么自豪!”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
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
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
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生读)
4)投影:“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
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 儿的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为外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精
神而感动,这么小也为别人着想。
5)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
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 不到女儿
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生接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
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的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
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6)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
会吗?



生回答: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
动捐献角膜;一家人很无私,它们的 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
延续,获得了永生……
7)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8)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

四、拓展知识:
1、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共采访了XX个人,只有少
数人不愿意捐献角膜或其他器官, 多数人都表示愿意捐献自
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请你看看网
上提供的资 料。
2、生阅读网站上的国内外的数据资料。
3、看了这些数据,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4、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角膜及其 它器官捐献
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即
口头上支持,又付之于行 动呢?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5、生出主意:写传单、加大宣传力度、写倡议书…
五、师小结。



19

生命 生命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
欲望、不 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
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
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
先来交流交流吧。 (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
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
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
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
起随着作者到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初读感知。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我会读。(2)我会讲。(3)
我要问。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写了几
个事例?
4、交流,理清脉络。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
三、重点理解。
1、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着重选择其 中一段反复
朗读,体会作者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
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寻找一个与自己选
择同一段的同学,交流各自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别从每个事例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感
受?
(板书)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
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第二课时





(2)在刚才的学习中,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一、展示背诵。
选择二、三、四自然段中你体会最深、背得最流利、最
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二、深入感悟。
1、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的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让
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让我们来交流交流。
3、教师引导:
(1)第一句话 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在前边
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br>从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中体现的“无限的价值”指什么?
(2)怎样才算活得“光彩有力 ”?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说
说你觉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
的?
(3)连起来说说,这段话怎样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题解疑。
细细品味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
题, 你会带着怎样的语气读?(赞叹、回味、留念、……)
作者在课题中重复两遍生命,你体会到什么?(强 调感情)
四、拓展阅读。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
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 br>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 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
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
1、练笔: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2、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奥斯特洛夫斯
基,做一做笔记。

六、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19、生命 生命 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
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
给我震撼
有限的生命 无限的价值



20、花的勇气
学习目标地: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
心。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
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
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
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
下 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
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
总结: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汇报
刚见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________ ,感到___________因
为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 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谭,品味语言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
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 “居然有如
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
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
是什么,是――勇气!”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



稳而在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
层推进,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仅是作者
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 悟。
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
什么启发?写一写。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
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
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
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
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 个人都应
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
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 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
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
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
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
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
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 生大胆进行评
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
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
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 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
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
进行加工整理, 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
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
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
写出真实感受;
题目自定。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



行修改。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 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
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誊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复习导入
1.读词语卡中的词语。
2.听写其中的词语。
我的发现
1.同学们,学习完本组课文后,你发现一些句子 有较深的
含义吗?下面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林和小东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林和 小东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探究理
解句子较深含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如:仔
细想、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重点词语、
联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浏览本组课文,你还能发现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说说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导学生读正确,然后说一
说自己的理解或认识,之后请学生快速背诵。
2.教师补充出示一些名言,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
背。
a.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
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b.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d.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
什么。──爱因斯坦
e.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
意义。──爱因斯坦
3.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共同进行
赏评。
4.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格言制成书签。
成语故事
1.自己读故事,感受句子的含义,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互相质疑
解难。
3.全班交流,说一说这个成语故事蕴含的道理,结合实际
谈谈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4.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21

乡下人间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
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
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3、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
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 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
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
笔触描写了乡 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
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
活的美好。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曾让同学们 简单预习课文,现在你读正确了
吗?读通顺了吗?读美了吗?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的一段或
是几 句话再练读一番。
2、师知道我们班人才济济,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也不在
少数,现在师 要请同学读课文,如果你流畅地读完了一个自
然段,你就有资格推荐另一位朗读高手继续往下读,不然则
由我确定——听仔细,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疑问可随时提出;
边听边想:这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 怎样的感受?
4、 交流,如: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宁静和谐等。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
……
5、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
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 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
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
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
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 家“迷人”、“独
特”的美吧。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些独特的迷人
的乡村风景?默读课文找一找,试 着给这些风景画取一个漂
亮、顺口的名字。(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 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齐读,



多么漂亮多么 漂亮的名称啊,我们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
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
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 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
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3、小组交流,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4、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 br>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 过“评读”的方式来
参与学习。)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
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
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
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
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
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 一对
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C、……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朴素”
和“华丽”相对,这岂不是互相矛盾吗?)
D、探(拟人化的手法感到长势迅速,显得生动、自
然,而又充满生机)
E、会见到一群鸭子,……即使……也不吃惊。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些什么?
游戏——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从不吃惊——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
农村是很常见的。
F、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
为什么?
——由此我也不由自主地 想到了作家冯骥才的
散文《珍珠鸟》,尤其是里面的一句话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信赖, 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出示,齐读,积累)
5、啊,多么美丽、多么独特的乡村生活啊!我想读,
我想背,那就把你最喜欢的几句话背下来。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 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
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 然
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我想,此时你一
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 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给板书再增添一句话,连起来读读如乡下景般朴实
无华的小小诗(板书)
4、想象 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
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
5、全班交流。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
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迷人乡下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
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大家看, 这里柳枝摇曳,流水潺
潺,野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繁华的都市带给我们的是
喧闹与嘈杂, 那乡村生活的美好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现
在让我们再来读读本单元的导读提示。“在乡间的小路上, 你
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
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 的牛羊。让我们随着课文的
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
精彩句段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
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请同
学们打开语文书。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
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这句话 是什么意思?(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不论什 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不
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独特吸引人的美 )
二、讲读:
1、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你默读
课 文看一看(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
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
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 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
小鸭在欢快的游戏。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
晚饭, 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
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 那些美



丽的画面。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
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1)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
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 是竖着两根
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 家屋子
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
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 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
秋收,夏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呢?(特殊、不
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吗?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一句
“高楼门前蹲 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
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想象一下什么样?(生想象)会给人什么感觉?(威严,冷漠)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2)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怎么
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 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
了什么画面?
体会“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 药,
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
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 农家风光。”一句。
①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对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
中带着几分华 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
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都高兴呀,这
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怎么读?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
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



春天的乡下生机勃勃)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是从“探”字中体会
到的。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的长势,如
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 里探出头,充
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现在你们就是这些小春笋,告诉我你那么快想从地里
钻出来想看什么?
让我们这些小竹笋带着我们的渴望带着我们的迫切快点
钻出来吧!(齐读)
刚才我们眼前 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
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一段,谁描写鸭戏水的一段。听听从< br>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3)你为什么会这么读?
(妈妈带小鸡觅食 )雄鸡呢?这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
地走来走去它在干什么呢?心里会怎么想?你学学。(斗志昂
扬的将军,尽职尽责的丈夫)。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 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
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
轻 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
再读读这段话。
⑸夏天到了, 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你自己
读读这个自然段。“……,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 br>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一句
那老师想让大家画画这幅画,你都要画上什么呀?板书
红霞、微风、归巢的鸟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6)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
梦乡,你们听。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无论在屋 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
是秋天,无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 ,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指名6人。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最后一段齐读。
五、作业:
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
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
的图画呢?(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庄的图片帮 助学生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3、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七、板书设计:
屋前 瓜架 夏天傍晚
门前 鲜花
21乡下人家 屋后 春笋
(独特迷人) 院中 鸡儿 秋天夜晚
河里 小鸭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
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
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
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
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 ?对,就是有着水之国、
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
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
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 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
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整体 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
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 的,荷兰是个牧场使
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
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
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 读,充分
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
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
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
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
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



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 会感受——想象、美读—
—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
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 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
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 特别出色呢?你能把
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
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
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23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
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 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
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
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
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
“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 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
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
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



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 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
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
风景如画的 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
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24、
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
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 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
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是自己生 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
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
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
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
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
裹、嚼 、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
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 ,形近字的
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

赣南师范-山东建筑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会计报名


草药名-南宁会计网


郑大自主招生-2020放假


狱警面试-关于夏天的词语


结婚对联大全-心理学排名


掌声教案-泰安市中考网


企业管理制度范本-社区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