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重点整理
四川传媒大学-关于宽容的名言
计组重点
第一章
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2.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
1.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2.静态RAM和动态RAM的不同点。
3.动态RAM为什么要刷新?各种刷新方式的特点?说明各种刷新方式的过程。
4.半导体存储器的扩展。(连线或补充连线,会分析地址译码过程)
5.主存地址、cac
he地址各字段的划分;cache地址映射;给你一个特定的主存地址,映射
成具体的cache地址
。
第五章
1.主存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递控制方式以及各自特点;
2.程序查询方式特点。
3.程序中断的概念。
中断处理过程:CPU响应中断的条件;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单重中断和多重中断的
区别。
方式访存有哪几种方法;DMA的工作过程(几个阶段、分别做什么);DMA和程序中断
有什
么不同点(比较)具体一点;程序中断和DMA二者的响应过程有什么不同点?
第六章
1.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2.定点数:原反补码之间的转换
3.浮点数:二进制补码的加减运算及溢出判断
4.定点原码一位乘和定点补码一位乘的计算过程
5.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的功能和组成
第七章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操作码的扩展
3.寻址方式的含义及有效地址的计算(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的异同)
第八章
的功能和组成
2.指令周期的概念
3.中断周期内CPU要完成哪几项操作?
4.借助中断屏蔽计数改变中断处理的优先级,绘制CPU运行轨迹图。
第九章
1.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节拍)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给定数据通路结构、给定指
令(具有特定的寻址方式),写出微操作流程图(结合时序信
号)
3.了解一下控制方式
第十章
1.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2.说明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3.微程序控制器后继微地址的形成,尤其是如何根据操作码形成相应的微程序入口地址的。
补充内容
卡诺图的简化;根据化简后的表达式绘制逻辑电路图。
第一章
1.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①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③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
器中
的位置
⑤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⑥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
·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的
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
行以及处理运行结果
·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转换为机器
识别的信息
·输出设备将机器运算结果转为人熟悉的信息形式
2.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机器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
第三章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系统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缓存-主存,主存-
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缓存-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
的问题;主存-
辅存层次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
量问题
从CPU角度来看缓存-主存层次的速度接近于缓存,高于主存;其容量和价位却接近于主存,这就
从速度和成本的矛盾中获得了理想的解决办法.
主存-辅存层次从整体分析,其速度接近于主存,
容量接近于辅存,平均价位也接近于低速的、
廉
价的存储价位,这又解决了速度、容量、成本这
三者之间的矛盾.
现代计算机系统几乎都具有这两个存储层次,构成了缓存、主存、辅存三级存储系统.
2.静态RAM和动态RAM的不同点
目前,动态RAM的应用比静态RAM要广泛的多:
① 同样大小的芯片中,动态的RAM的集成度远高于静态RAM,DRAM的基本单元电路为一个MO
S
管,SRAM的基本单元电路可为4~6个MOS管
②
DRAM行、列按先后顺序输送,减少了芯片引脚,封装尺寸也减少
③ DRAM的功耗比SRAM小
④ DRAM的价格比SRAM的价格便宜
DRAM的缺点:
①
由于使用动态元件(电容),因此它的速度比SRAM低
② DRAM需再生,需配置再生电路,也消
耗一部分功率.通常容量不大的Cache大多用SRAM实
现存储器与CPU连接
对比项目
SRAM DRAM
储存信息 触发器 电容
破坏性读出 非 是
需要刷新 非
是
行列地址 分两
同时送
次
运行速度 快 慢
集成度 低
高
发热量 大 小
存储成本 高 低
3.动态RAM为什么刷新?各种刷新方式的特点。说明各种刷新方法的过程
刷新的过程实质
上是先将原存储信息读出,再由刷新放大器形成原信息并重新写入的再生
过程。由于存储单元被访问是随
机的,有可能某些存储单元长期得不到访问,不进行存储器
的读写操作,其存储单元内的原信息将会慢慢
消失。为此,必须采用定时刷新的方法,它规
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动态RAM的全部基本单元电路必做
一次刷新,一般取2ms,这个事件
称为刷新周期,又称为再生周期。刷新是一行行进行的,必须在刷新
周期内,由专门的刷新
电路来完成对基本单元电路的逐行刷新,才能保证动态RAM内的信息不丢失。
通常有三种方式刷新: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
集中刷新:在规定的一个刷新周期内
,对全部存储单元集中一段时间逐行进行刷新,此时
必须停止读写操作。缺点,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进
行读写操作,故访问存在死区。
分散刷新:对每行存储单元刷新分散到美国存取周期内完成。不存在停
止读写的死时间,
但存取周期加长了,整个系统速度降低。
异步刷新: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即可缩短死时间,又可擦很难过分利用最大刷新间隔
2ms的特点。
4.半导体存储器的扩展(设计题:连线或补充连线;会分析地址译码过程)
(p91存储器的扩展:位扩展、字扩展)[理解书]
5.主存地址、Cache
地址各字段的划分;Cache地址映射;给你一个特定的主存地址,映射或
具体的Cache地址
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与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全相联映射、直接映射、组相联映射)
基本原理:
a) cache是介于CPU和主存M2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但存取速度比主
存快。主存容
量配置几百MB的情况下,cache的典型值是几百KB。cache能高速地向CPU
提供
指令和数据,从而加快了程序的执行速度。从功能上看,它是主存的缓冲存储器,
由高速的
SRAM组成。为追求高速,包括管理在内的全部功能由硬件实现,因而对
程序员是透明的。
b) Cache的设计依据:CPU这次访问过的数据,下次有很大的可能也是访问附近的数据。
c) CPU与Cache之间的数据传送是以字为单位
主存与Cache之间的数据传送是以块为单位
d) CPU读主存时,便把地址同时送给C
ache和主存,Cache控制逻辑依据地址判断此
字是否在Cache中,若在此字立即传送给CP
U ,否则,则用主存读周期把此字从主
存读出送到CPU,与此同时,把含有这个字的整个数据块从主
存读出送到cache中。
映射方式:
Cache通过地址映射)的方法确定主存块与Ca
che行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一个主存块应
该存放到哪个Cache行中.
全相联映射:可以将一个主存块存储到任意一个Cache行
优点:命中率较高,Cache的存储空间利用率高
缺点:线路复杂,成本高,速度低
直接映射:将一个主存块存储到唯一的一个Cache行
优点:硬件简单,容易实现
缺点:命中率低, Cache的存储空间利用率低
组相联映射:可以将一个主存块存储到唯一的一个Cache组中任意一个行
组间采用直接映射,组内为全相联
硬件较简单,速度较快,命中率较高
第五章
1.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各自特点
IO设备与主机交换
信息时,有5种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
器存取方式(DMA)、IO通道方
式、IO处理机方式。
程序查询:控制简单,但外设和主机不能同时工作,工作效率低
程序
中断:CPU利用率较高。不仅允许主机和外设同时工作,而且允许一台主机管多台
外设。完成的过程中
需要许多辅助的工具,如果中断请求过于频繁,CPU应接不暇,速度慢。
DMA的特点:在主机和外
设之间有直接的传送通道,无需经过CPU。CPU利用率最高,
又满足高速外设。
IO通道:主机,外设,通道可以同时工作。
IO处理机:是通道方式的进一步发展,CPU
将IO的操作以及外围设备的管理全部交给
IO处理机,实质是多机系统,效率有很大提高
2.程序查询方式的特点
控制简单,但外设和主机不能同时工作,工作效率低
主机与IO串行工作,CPU启动IO后
,CPU不断地询问IO是否准备好,若设备准备好,
CPU执行IO操作;否则CPU一直等待。CP
U大部分时间处于等待状态,利用率不高。
3.程序中段的概念
计算机在执行程
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者特殊情况时,CPU停止当前程序的运行,
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者特
殊情况的处理,处理结束之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运
行,该过程就是中断。
中断处理过程;CPU响应中断的条件;中断程序服务的流程;单重中断和多重中断的
区别
方式访存有哪几种方法;DMA的工作过程(几个阶段,各自做什么)
;DMA和程序
中断有什么不同点(比较)具体一点;程序中断和DMA二者的响应过程有何不同点
第六章
1.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2.定点数:原、反、补码之间的转换
3.浮点数:给你一个给定格式的浮点数代码,能否写出其真值
4.二进制补码的加减运算及溢出判别
5.定点原码一位乘法和定点补码一位乘法的计算过程(步骤)
6.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的功能和组成
第七章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操作码的扩展
3.寻址方式的含义及有效地址的计算(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的异同点)
第八章
的功能和组成
CPU的功能:1. 指令控制:控制程序的顺序执行
2. 操作控制:产生完成每条指令所需的控制命令
3.
时间控制:对各种操作实施时间上的控制
4. 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算术与逻辑运算
5.(处理中断):对计算机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组成: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IR、PC、DR、AR、AC、PSW、指
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取指令、分析
指令、执行指令
2.指令周期的概念
指令
周期:CPU每读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成为指令周期,即完成一条指令
的时间(读取、分
析、执行、检查中断)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3.中断周期内CPU要完成哪几段操作
① 将特定地址“0”送至存储器地址寄存器,记作
0→MAR
② 向主存发写命令,启动存储器作写操作,记作1→W
③
将PC的内容(程序断点)送至MDR,记作PC→MDR
④ 将MDR的内容(程序断点)通过数据
总线写入到MAR(通过地址总线)所指示的主存
单元(0地址单元)中,记作MDR→M(MAR)
⑤
将向量地址形成部件的输出送至PC,记作向量地址→PC,为下一条指令的取值周期做
准备
⑥
关中断,将允许重点触发器清零,记作0→EINT(该操作可直接由硬件线路完成,参见
图8.30)
* 如果程序断点存入堆栈,而且进展操作时先修改栈指针,后存入数据,只需将上述1改
成(SP)-1→SP,且SP→MAR
4.借助中断屏蔽技术改变中断处理的优先级,绘制CPU运行轨迹图
第九章
1.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节拍)三者之间的关系
2.给定数据通路结构,给定指令(具有特定的寻址方式),写出微操作流程图(结合时序型号)
3.了解一下控制方式 P388
同步控制
异步控制
联合控制
人工控制
第十章
1.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的比较,各自的优缺点
组合逻辑控制器是采用组合逻辑技
术来实现控制操作,把控制部件看成是产生专门固定时
序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这种逻辑电路是由门电路
和触发器构成的复杂逻辑网络。
采用组合逻辑设计方法设计控制单元,微操作控制部件的线路结构十分
庞杂,不规整,而
且指令系统功能越全,微操作命令越多,线路就越复杂。一旦控制部件构成后,除非重
新设
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布线,否则要想增加新的控制功能是不可能的。组合逻辑控制的最大优
点是速度较快。
微程序控制器是为了克服组合逻辑控制器线路复杂、不易修改的缺点而提出的,用类似
存
储程序的办法,来解决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就是把一条机器指令看成一个微程序,每一
个
微程序包含若干条微指令,每一条微指令对应一个或几个微操作。然后把这些微程序存到
一个存储器中,
用寻找用户程序机器指令的办法来寻找每个微程序中的微指令,逐条执行每
一条微指令,也就相应地完成
了一条机器指令的全部操作。
微程序控制器同组合逻辑控制器相比较,具有设计规整、调试、维修以及
更改、扩充指令
方便的优点,易于实现自动化设计。但是由于它使用了控制存储器,所以指令的执行速度
比
组合逻辑控制器慢。
组合逻辑控制方法中
优点:思路简单,可用于实现任一指令系统。
缺点:设计和调试代价很大,难于修改和扩充
微程序控制器
优点:微程序设计标准化程度高、可灵活地修改和扩充。
缺点:但速度比硬布线方法慢一些。
2.说明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中的核心成分是控制存储器(CM),由ROM器件实现,用于存储按一定
规
则组织好的全部的控制信号。
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依据读来的机器指令的操作码找到与之对应
的一段微程序的
入口地址,并按由指令具体功能所确定的次序,逐条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微指令,以“驱
动”
计算机各功能部件正确运行。
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仿照通常的解题程序的方法
,把操作控制信号编成所谓的“微
指令”,存放到一个只读存储器里.当机器运行时,一条又一条地读出
这些微指令,从而产生
全机所需要的各种操作控制信号,使相应部件执行所规定的操作。
微
程序控制器同组合逻辑控制器相比较:具有规整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等一系列优点,因而
在计算机设计
中逐渐取代了早期采用的组合逻辑控制器,并已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
微程序设计技术是利用
软件方法来设计硬件的一门技术 。
工作过程:
(1)执行取指令的公共操作。
取指令的公共操作通常由一段取指微程序来完成,在机器开
始运行时,自动将取指微程序的入口微地址送
μMAR,并从μCM中读出相应的微指令送入
μIR。微指令的操作控制字段产生有关的微命令,用来
控制实现取机器指令的公共操作。取指
微程序的入口地址一般为μCM的0号单元,当取指微程序执行完
后,从主存中取出的机器指
令就已存人指令寄存器IR中了。
(2)由机器指令的操作码字段
通过微地址形成部件产生出该机器指令所对应的微程序的入
口地址,并送入μMA
(3)从μCM中逐条取出对应的微指令并执行之,每条微指令都能自动产生
下一条微指令的
地址。
(4)一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的最后一条微指令执行完毕后,其下
一条微指令地址又回
到取指微程序的人口地址,从而继续第(1)步,以完成取下条机器指令的公共操作
。
以上是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整个程序的所有机器指令执行完毕。
3.微程序控制器后续微地址的形成,尤其是如何根据操作码形成相应的微程序入口的
补充
卡诺图化简,根据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绘制逻辑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