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
小狗包弟教案-毕业赠言作文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
彭聪,学号:S 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摘要:
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社会主义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启蒙
式,提出“
两个必然”。再到俄国“十月革命”,列宁等社会主义的革命先
驱成功的探索,总结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三
大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
计划经济。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毛泽东等伟大革命家们结合中
国
具体实际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后经历了反复波折后,在邓小平等领
导下,提出: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基础上。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总结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随后的改
革开放如波澜壮阔般的
开展,江泽民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开展理论创新深化了该理论的认识。
十六大以来,在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继续开展理论创新及使本质
论具体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建设和谐社会。这些充分体现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关键字:
社会主义、本质、发展、和谐社会。
1、
社会主义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究其起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等最初的早期探索,随后由列宁领导苏联对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思索。再到中国近代
历史上,由毛泽东等老一辈
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
设伟大实践。在经历了,“左”的重大挫折后,由邓小平提
出“改革开放”
的战略后,最终总结得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论。其实质就是回答:“什
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
问题。
1.1马列等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
马克思恩格斯以当时发达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在揭示“两个必然”
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
了大致描述。他们认为:未来社会是每个人获得自
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
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
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
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有
计划组
织社会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国家政权消亡等。马恩对未来社会
的价值目标、
根本任务和基本特征等所作的逻辑推论,为我们认识社会主
义本质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列宁在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试图按照马恩
的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
社会主义。当行不通时转而实
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形成了
有关社
会主义建设许多重要思想。如,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要先建立初级
形式的社会主义。要大大发展生产力,
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
最主要特征等等。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了社会主
义
本质。
1.2毛泽东等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随着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最终在中国瓜熟
蒂落。
我国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曾针对苏联模式弊端强调“以苏
为鉴”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如,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保护和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是社会主义主要
矛盾。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与行政管理体制以调动积极性,提出了建设“不
发
达的”与“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设想等等。这些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1.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总结
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失误和挫折表明:“什么叫社会主义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社会主
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反复
强调:“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针对人们对改革开放新政策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从怎样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角度第一次提出
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邓小
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
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
现不出社会主义
的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表
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
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
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在这里。”邓小平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并把它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联
系起来,点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内外形势发
生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
效,但存在着体制漏洞, 效益不高。邓小平
强调:“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
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
br>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在
哪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
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
东西。”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完整地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
质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p>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最终形
成。
1.4社会主义主义本质理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社
会主义本质,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的基
础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基本问题。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
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br>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
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
目标上深化了对社会
主义本质的认识。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以胡锦涛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紧
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
略思想。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是党在新世纪里对社会主义
本
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
社会主义主义本质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
导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理论
是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检
验和发展。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先进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
指
导下,在随后30年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1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2]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我们党首先从经济理论
突破开始,破除了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创立了一整套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新体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
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废除了单一公有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破除了平均
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
制度,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破除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
挥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
破除了封闭、半封闭经济,建立了开放型
经济体系。经济体制上的大破大立、全面改革,使我们成功地实
现了从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把人从高
度束缚的生
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保持平
均10%的经济增长速度,GDP跃居世界
第二。
2.2科学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
经济领域,我们取得的成绩已
经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指导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的成功。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或
者说生产力解放了、发展了,就必然能够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实现共同富
裕吗?从目前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两极分
化就说明答案是否定的。如何在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上,
真正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谐社<
br>会理论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紧密联系、辩证统一。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
共同富裕的现
实路径。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胡锦涛总书记
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
的和谐社会基本内涵。党的
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论断
[3]
。在“2007年政府工作计划”中,
温家宝总理指出:把握好五个原则,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
对我们在实践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
是地定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继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目
标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红发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拓展[N]. 社会主义研究.2010.6
[2] 全惠玲
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3]
蒋淑晴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民生意蕴[J].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2010.7
[4] 胡锦涛
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新华网
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
彭聪,学号:S 专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摘要:
从马克思恩格斯等社会主义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启蒙
式,提出“
两个必然”。再到俄国“十月革命”,列宁等社会主义的革命先
驱成功的探索,总结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三
大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
计划经济。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过毛泽东等伟大革命家们结合中
国
具体实际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后经历了反复波折后,在邓小平等领
导下,提出: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基础上。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总结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随后的改
革开放如波澜壮阔般的
开展,江泽民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开展理论创新深化了该理论的认识。
十六大以来,在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继续开展理论创新及使本质
论具体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建设和谐社会。这些充分体现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关键字:
社会主义、本质、发展、和谐社会。
1、
社会主义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究其起源,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等最初的早期探索,随后由列宁领导苏联对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思索。再到中国近代
历史上,由毛泽东等老一辈
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
设伟大实践。在经历了,“左”的重大挫折后,由邓小平提
出“改革开放”
的战略后,最终总结得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理论。其实质就是回答:“什
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
问题。
1.1马列等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
马克思恩格斯以当时发达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在揭示“两个必然”
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作
了大致描述。他们认为:未来社会是每个人获得自
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
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
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
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有
计划组
织社会生产、实行按劳分配、按需分配 国家政权消亡等。马恩对未来社会
的价值目标、
根本任务和基本特征等所作的逻辑推论,为我们认识社会主
义本质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列宁在
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试图按照马恩
的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
社会主义。当行不通时转而实
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形成了
有关社
会主义建设许多重要思想。如,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要先建立初级
形式的社会主义。要大大发展生产力,
认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
最主要特征等等。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了社会主
义
本质。
1.2毛泽东等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实践
随着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最终在中国瓜熟
蒂落。
我国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曾针对苏联模式弊端强调“以苏
为鉴”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中,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如,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保护和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是社会主义主要
矛盾。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与行政管理体制以调动积极性,提出了建设“不
发
达的”与“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设想等等。这些初步探索的理论
成果,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1.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总结
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失误和挫折表明:“什么叫社会主义
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社会主
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反复
强调:“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针对人们对改革开放新政策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从怎样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角度第一次提出
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邓小
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
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
现不出社会主义
的本质。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表
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
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
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在这里。”邓小平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并把它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平联
系起来,点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内外形势发
生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
效,但存在着体制漏洞, 效益不高。邓小平
强调:“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
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
br>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别在
哪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
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
东西。” 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完整地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
质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p>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最终形
成。
1.4社会主义主义本质理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社
会主义本质,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的基
础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基本问题。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
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br>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
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
目标上深化了对社会
主义本质的认识。
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以胡锦涛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紧
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提出了科学发
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
略思想。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是党在新世纪里对社会主义
本
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
社会主义主义本质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
导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理论
是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检
验和发展。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先进的理论,在这个理论的
指
导下,在随后30年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1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2]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我们党首先从经济理论
突破开始,破除了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创立了一整套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新体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
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废除了单一公有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破除了平均
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
制度,建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破除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
挥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
破除了封闭、半封闭经济,建立了开放型
经济体系。经济体制上的大破大立、全面改革,使我们成功地实
现了从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把人从高
度束缚的生
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保持平
均10%的经济增长速度,GDP跃居世界
第二。
2.2科学发展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
经济领域,我们取得的成绩已
经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指导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上的成功。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或
者说生产力解放了、发展了,就必然能够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实现共同富
裕吗?从目前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的两极分
化就说明答案是否定的。如何在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上,
真正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和谐社<
br>会理论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
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紧密联系、辩证统一。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
共同富裕的现
实路径。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
质属性。胡锦涛总书记
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
的和谐社会基本内涵。党的
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论断
[3]
。在“2007年政府工作计划”中,
温家宝总理指出:把握好五个原则,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
对我们在实践中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
是地定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继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目
标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红发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拓展[N]. 社会主义研究.2010.6
[2] 全惠玲
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模式[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3]
蒋淑晴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民生意蕴[J].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2010.7
[4] 胡锦涛
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