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奥数-比例及应用题(教师版)
克什米尔-重阳节由来
第十讲 比例及应用题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
比号
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
分数的大
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
变。
4、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5、比的化简:用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或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
6、比例:表示两
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比例有四个项,分别是
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在
3:4=9:12中,其中3与12叫做比例的外项,4与9叫做比例的
内项。比例的四个数均不能为0
。
7、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8、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1、掌握比及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例尺作为重点掌握
2、具体问题中百分数的应用
例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 5 :6 和15
:18 (2) 0.2 :0.1 和 3 :1
(3)
1
131
: 和 1.2 :0.8 (4) 6 :2 和:
2388
解析:依据比例的意义,分别求出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如果相等就能组成比例,不相
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1) 因为5 :6 =
55
,15 :18 =
,所以5 :6 = 15 :18。
66
(2) 因为0.2 :0.1 = 2, 3
:1 = 3,所以 0.2 :0.1 和 3 :1不能
组成比例。
113311
: = , 1.2 :0.8 = ,所以 : = 1.2 :0.8。
33
2222
3131
(4) 6 :2 = 3,: = 3,所以6
:2 = :
8888
(3) 因为
答案:(1)5 :6 = 15 :18
(2)0.2 :0.1 和 3 :1不能组成比例。
(3)
例2:解除下列方程中的未知数
3 : 8 = ⅹ : 40
1131
: = 1.2 :0.8(4)6 :2 = :
388
2
9
4.5
=
x
0.8
解析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
未知项。
3 : 8 = ⅹ : 40
9
4.5
=
x
0.8
8ⅹ = 3 × 40
4.5ⅹ = 9 × 0.8
8ⅹ = 120 4.5ⅹ
= 7.2
ⅹ = 15 ⅹ = 1.6
答案:(1)ⅹ = 15(2)ⅹ = 1.6
例3:根据2 × 7 =
1.4 × 10这个等式写出几个比例。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得出2和7、
1.4和10这两组数要么同时是比例外项,
要么同时是比例的内项。
答案:1.4 : 2
= 7 : 10 1.4 : 7 = 2 : 10
10
: 2 = 7 : 1.4 10 : 7 = 2 : 1.4
2 : 1.4 = 10 : 7 2 : 10 = 1.4
: 7
7 : 1.4 = 10 : 2 7 : 10 =
1.4 : 2
例4: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
乙两地相距20厘米。如果再另一幅
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解析:题中的“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这两种量发生了变化,只有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不<
br>变,可以先求出实际距离,再根据另一幅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比例尺。
答案:
20÷
200 000
=4 000 000(厘米)
101
=
4 000 000400 000
答:
另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 000
1
例5:在一块
长4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里种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作物,黄瓜、辣
椒、西红柿种植面积的比
是5:7:8,黄瓜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解析:本题已知分配的比,但分配的总量没有
直接告诉我们。通过已知长方形地的长和宽,
可以算出要分配的总量即长方形的面积,把长方形的面积按
照5:7:8的比进行分配,其中黄
5
瓜占总面积的
5+7+8
。
答案:长方形地面积:45×20=900(平方米)
5
黄瓜的种植面积是:900×
5+7+8
=225(平方米)
答:黄瓜种植面积是225平方米。
例6: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客车、货
车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开出,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和货车每小时的速度比是5:4,求客车每
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析:要求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要先求出客、货车每小时的速度和,
再把速度和按5:4
的比进行分配。
答案:客车、货车的速度和:270÷2.5=108(千米时),
55
客车的速度:108×=108×=60(千米时)
5+49
5
列综合算式:270÷2.5×
5+4
5
=270÷2.5×
9
=60(千米时)
答: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例7:某工程队计划修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前
5天修了全长的25%,要照这样的进度,
修完这条路还需要多少天?
解析:题中
有“修的天数”和“修的米数占全长的百分之几”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他们的关
系如下:
修了全
长的百分之几
=平均每天修全长的百分之几(一定)。因此可以用正比例的关系来
修的天数解答,在具体解答时,可以用分率的知识来解答,因此“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这个条件
就是多
余的了。
答案:设修完这条路还需要x天
25%1-25%
5
=
x
25%75%
5
=
x
25%x=75%×5
x=75%×5÷25%
x=15
答:修完这条路还需要15天。
A
1. 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在这幅地图
上,量得甲、
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根据比例尺换算比例
答案: 600÷3×4.5=900(千米)
答: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00千米。
2. 在比例尺1:1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6厘米,如果改画在比例
尺是1:400
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城应该画多少厘米?
解析:根据不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在根据新比例求解
答案:
6÷
11
×=15(厘米)
1 000 000400 000
答:甲乙两城应该画15厘米。
3. 在比例尺是1:2 000 000的地图
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
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多少小时可以
到达?
解析: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路程除以速度等于时间
答案:3.6×2000000÷100000÷30=2.4(小时)
答:从甲地到乙地,2.4小时可以到达。
4.
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请你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它的平面图。
解析:根据比例尺求出长度
答案:28米=2800厘米,15米=1500厘米
2800*1500=5.6 1500*1500=3
答:所以所画图形的长为5.6厘米,宽为3厘米。
5.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
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先求出速度,再求路程
答案: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x130
= x=325
52
答:甲乙两地相距325千米。
6.
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
解析:求出工作效率,在求工作时间
答案:解:设x天可以完成.
(120+30)x=120×8 x=6.4
答:6.4天就可以修完。
7. 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后相
遇,已知快车和慢车的速度比是3:2,这两列火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析:相向运动问题
答案:解:350÷3.5=100(千米)
快车速度:100×
32
=60(千米) 慢车速度:100×=40(千米)
3+23+2
答:快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慢车的速度为40千米小时。
8. 甲、乙、丙三数的比是2:3:4,平均数是12,三数各是多少?
解析:求出总和,按比例求解
答案:解:12×3=36,
36÷(2+3+4)=4,
甲数:4×2=8,乙数:4×3=12,
丙数:4×4=16
答:甲数为8,乙数为12,丙数为16。
B
1、在一幅比例尺是1:50 000的平面图上,量的一段公路长16.8厘米,现在把修
筑这条
公路的任务按3:5分配给甲、乙两个修路队,这两个修路队各要修多少米?
解析: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按比例分配
答案:16.8×50
000÷100=8400(米)
3
甲队修的路程:8400×=3150(米)
3+5
5
乙队修的路程:8400×=5250(米)
3+5
答:甲队要修3150米,乙队要修5250米。
2、
丁丁、小刚、小明三个同学喜欢文学,假期中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丁丁、小刚、
小明三人阅读文学作品
的本数是4:3:5.已知丁丁比小刚多读30本,那么阅读作品最多
的同学比读的少的同学多读了多少
本?
解析:根据比例求出每一份代表的本数
答案:30÷(4-3)×(5-3)=60(本)
答:最多的比最少的多读了60本。
3、一个圆画在1:100的图纸上,直径是2厘米,求这个圆实际直径和面积各是多少?
解析:求出实际长度
1
答案:实际直径:2÷=200(厘米)=2(米)
100
实际面积:3.14×(2÷2)²=3.14(平方米)
答:这个圆的实际半径为2米,面积为3.14平方米。
1
4.六年级同学栽树,六
(1)班栽了总数的
6
,六(2)班栽了120棵,六(2)班与六(1)
班栽的棵树比是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
解析:求出总棵树,按比例求解
答案:解:设六年级一共栽树x棵
1
120: x=3:2
x=480
6
答: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480棵。
5.一批互相啮合的
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钟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
钟转多少转?
解析:单位时间内转过的齿轮数相等
答案:解:设每分钟转x转
20x=60×80 x=240
答:从动轮每分钟240转。
1<
br>6.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
4
吨,可烧20天,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20%,这样可以
烧多
少天?
解析:求出总吨数,实际每天消耗数
答案:设可以烧x天
11
×(1-20%)x=×20 x=25
44
答:这样可以烧25天。
7.丁老师整理书房内的216本书,准备
将它们分别归入书架的上层、中层、下层,上层
与中层的本书比是4:6,中层与下层的本数比十6:8
,书架三层各应放多少书?
解析:求出每份代表的本数,每层的份数乘以每份本数
答案:上层:216÷(4+6+8)×4=48(本),
中层:216÷(4+6+8)×6=72(本),
下层:216÷(4+6+8)×8=96(本)
答:上层书架放48本,中层书架方72本,下层书架放96本。
8.爸爸将写毛
笔字的任务按5:3分给了兄弟两人,结果哥哥写了1440个字,超额完成
20%,弟弟只完成了80
%,弟弟写了多少个字?
解析:求出哥哥原来的任务数,然后求出弟弟任务数,最后求解弟弟实际完成数
答案:
1440÷(1+20%)÷5×3×80%=576(个)
答:弟弟写了576个字。
C
1.
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
少米?
解析:工作总量=工作时间X工作效率
答案:解:设每天要修x米
(30-5)x=360×30 x=432
答:每天要修432米。
3
2. 甲和乙同时分别从A、B两站相对出发,在离中心8千米处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
4
,
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3
答案:甲走的路程:8×2÷(1-)=64(千米),
4
3
乙走的路程:64×=48(千米),
4
总路程:64+48=112(千米) 答:AB两站相距112千米。
1
3. 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
8
,实际可以多烧多少
天?
解析:煤总量=实际每天烧煤X实际可用天数
答案:合计这批煤的总量:2.4×42=100.8(吨)
实际每天烧煤:2.4×(1-
1
)=2.1(吨)
8
实际可用天数:100.8÷2.1=48(天)
答:实际可以烧48天。
4.
光明小学有三个年级,一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5%,二年级与三年级人数之
比是3:4.已
知一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少40人,一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解析:求出全校总人数
答案:二年级与三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1-25%=75%
三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比例:75%×
43
=
347
315
-=
7428
一年级人数比三年级多出人数占全校人数比例:
全校人数:40÷
5
=224(人)
28
一年级学生人数:224*25%=56(人)
答:一年级学生人数为56人。
5. 一条公路全长60千米,分成上坡、平坡、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张叔叔骑车经过各路段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5,已知他在平路上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25
千米。
他行完全程要用多少时间?
解析:按份数求出各段路程
答案:1+2+3=6
60÷6=10(千米)平路:10×2=20(千米)
在平路上所用的时间:20÷25=0.8(小时)
在上坡路上所用的时间:0.8÷4×3=0.6(小时)
在下坡路上所用的时间:0.8÷4×5=1(小时)
他行完全程用的时间:0.8+0.6+1=2.4(小时)
答:他行完全程时间为2.4小时。
1
6. 粮店运来一批大米,第一天
卖出总数的
5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15袋,这时卖出的袋
数与剩下的袋数比是3:
5,这批大米共有多少袋?
解析:
求出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买出的所占的比例,最后求出总量
答案:
第一天剩下总数的比例:1-15=45
317
-=
3
5540
1
71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买出的所占的比例:
-
=
5
4040
1
这批大米总量:15
÷
=60
答:这批大米共60袋。
40
第二天卖出的量占总数的比例:
7.
甲乙丙共得奖金620元,乙所得的是甲的23,乙、丙二人所得的比是5:3,三人各得奖
金多少元?
解析:求出三人奖金的比
答案
:
甲为一份,则乙为23份,丙为23*4543=25份
甲的奖金为:620(1+23+25)=300元
乙为:300*23=200元
丙为:300*25=120元
答:甲的奖学金为300元,乙的为200元,丙为120元。
8. 五年级甲、
乙两班人数的比是5:4,在义务劳动中,如果从甲班调21人到乙班,甲、乙
两班人数的比是2:3,
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解析:求出两个班的总人数
答案:甲乙共有人数:21÷(59-25)=135
甲135×59=75人乙135-75=60人
答:甲班原有人数75人,乙班原有人数60人。
1.完成一项工作,A、B两组
的工作量比是5:7,A、B两组的人数比是3:4,工作2天后,B
组恰好完成任务,A组超额完成2
个人干1天的工作量,求A、B两组的人数各是多少?
解析:设AB两组分别有3x,4x人
(3x*2-2):(4x*2)=5:7
解得x=7
所以3x=21;4x=28
答案:AB两组分别有21人,28人。
2.一块合金,铜与锌的比是2:3,,
现在加入铜120克,锌40克,可得合金660克,求新合
金中铜与锌的比是多少?
解析:未加前合金的质量是500g 铜锌之比是2:3 所以铜有200g 锌有300g
所以现在铜锌比=(200+120):(300+40)=320:340=16:17
答案:16:17
3.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8小时相遇,相
遇后快车又行驶了
6小时到达乙地,慢车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解析:乙8小时经过的距离刚好是甲相遇后6小时经过的距离
甲乙的速度比8:6即4:3
则甲经过8小时的距离乙需要用的时间为:
8*432
=
33
答案:慢车还要
32
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3
4.话梅糖每千克5.1元,奶糖每千克8.9元,现把这两种糖混合后,要求混合后的糖价为每
千克5
.4元,话梅糖和奶糖应用怎样的重量比才合适?
解析:对于话梅糖来说,混合每千克应提高:5.4-5.4=0.3元
对于奶糖来说,混合每千克应降低8.9-5.4=3.5元。
为达平衡,话梅糖重量:奶糖重量=
答案:话梅糖和奶糖的应该为35:3.
33
5.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
5
,王用了自己钱数的<
br>4
,李用了自己钱数
2
的
3
,各买了一只同样的钢笔,那么张
和李两人的剩下钱数共有多少元?
332
解析:张的钱数×=王的钱数×=李的钱数×,
543
332
张:王:李=::=10:8:9.
543
张原来有钱:54×
10
=20(元)
10+8+9
3.535
=
0.33
9
李原来有钱:54×=18(元)
10+8+9
32
20×(1-)+18×(1-)=14(元)
53
答案:张和李两人剩下的钱数共为14元。
121<
br>6.某小学共有学生697人,已知低年级学生数的
2
等于中年级学生数的
5<
br>,低年级学生数的
3
等
2
于高年级学生数的
7
,求该校低、中、高年级各有多少学生?
解析:低年级学生数:中年级学生数:高年级学生数=12:15:14.
12
低年级学生数:697×=204(人)
12+15+14
15
中年级学生数:697×=255(人)
12+15+14
14
高年级学生数:697×=238(人)
12+15+14
答案:低年级学生数为人、中年级人数为255人,高年级人数为238人。
一、填空题
(1)已知比例式
2
x
=,将它改写成以x
为第四比例项的比例式________;若2x=3y,那么x:y=;
5
y
解析:本题考察比例内项外项的关系
答案:5:2=y:x
3:2
(2)一个比例由两个比值是2的比组成,又知比例的外项分别是1.2和5,这个比例是;
解析:本题考察比例内项外项的关系
答案:1.2:0.6=10:5
(3)已知被减数与差的比是5:3,减数是100,被减数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察减法的关系,比例关系
答案:250
(4)甲与乙的比是6:5,甲与丙的比是3:5,乙与丙的比是;
解析:找出一份乙代表的甲,一份丙代表的甲,求出比值
答案:1:3
(5)如果A×2=B÷3,那么A:B=;
解析:乘法除法与比的转换
答案:1:6
(6)用3、5、9、15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___;
解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答案:3:9=5:15
(7)两个相同的瓶子都装满了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3 :1,另一个瓶
中
酒精与水的体积比是()。如果把这两个瓶中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酒精和水的比是
(
11:9)。
解析:找出水的总量,酒精的总量
答案:4 :1; 11:9
(8)五角人民币与贰角人民币的张数比为12 :35,那么伍角与贰角的总钱数比为
(
6:7 )。
解析:单位值乘以张数等于总钱数
答案:6:7
二、解答题
1、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
400
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
9
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
15
分钟.完
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多加工多
少个零件?
解析: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答案:师傅与徒弟的工作效率比为19:115,完成工作时两人的工作时间相同,所以工作总
量之比为19:115=5:3,则师傅完成总量的58,徒弟完成总量的38,师傅比徒弟多
完成14,共有400*14=100(个)
答:师傅比徒弟多完成100个。
12
2、学校四五六年级共有615名学生,已知六年级学生
的,等于五年级学生的,等于四
25
3
年级学生的。这三个年级各有多少名学生学生?
7
解析:计算各年级学生人数比
答案:设四五六年级各有x,y,z人,则12*x
=25*y=37*z,所以x:y:z=12:15:14
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615*123
1=180;615*1531=225;615*1431=205
答: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为180人225人205人。
3、甲、乙两人原有的钱
数之比为
6:5
,后来甲又得到180元,乙又得到30元,这时甲、乙
钱数之比为
18:11
,求原来两人的钱数之和为多少?
解析:
设甲原有6x元,则乙原有5x元
则(6x+180):(5x+30)=18:11
解得x=60
所以甲乙两人钱数分别为60×6=360(元)和60×5=300(元),两人共660元。
答案:原来两人的钱数之和为660元。
1
1
4、 乙两个班共
种树若干棵,已知甲班种的棵数的等于乙班种的棵数的,且乙班比甲班
4
5
多种树24
棵,甲、乙两个班各种树多少棵?
解析:已知甲班种的棵树的14等于乙班种的棵树的15
所以:甲班种的棵:乙班种的棵树=4:5
24÷(5-4)=24
甲:24×5=120
乙:24×4=96
答案:甲、乙两个班各种树120棵和96棵。
小学数学文化知识
圆田术
刘徽(大约1700年前)是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他在《九章算
术》
方田章“圆田术”注中提出把割圆术作为计算圆的周长、面积以
及圆周率的基础。刘徽从圆内接六边形开
始,将倍数逐次加倍,得到
的圆内接正多边形就逐步逼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