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南通大学排名-毕业生实习鉴定表
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摘要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科学论断,是我们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发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深
刻认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认真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同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
意义、理
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出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国情,中国特色
一、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与资本主义的本质截然不同,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
br>产资料是少数人拥有,大多数人没有生产资料,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而拥有
生产资
料的资产阶级拒绝付出与工人创造的价值等价的回报,把剩余价值拿进自己的腰包,
使得财富不断在资产
阶级积累,而大多数人不管在生产中付出多少努力,他们都在资产阶级
的控制下不可能积累其财富,所以
世代过着清贫的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资
本积累越来越多,而工人的生活却没有很大的改
观,资产阶级即使不付出一点劳动,也依然
可以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这样极大的不公平使得阶级矛盾加
剧,社会变得不稳定,制约了
社会的发展。
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全民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如何利用自
己的生产资料,如何付出劳动关系到他们自己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在社会主义社会,
每个人为自己工作,不必为别人劳动,这样就消灭了剥削,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劳动
的热情,
只要他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劳动,就会过上同样的生活。
尽管资本主义社会在现在占强
势,但是其本质决定了其不可克服的阶级矛盾,所以当生
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容忍的地步,就会
使阶级矛盾严重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灭
亡。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决定,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发展才会达到
人类理想的生活。
二、社会主义发展要立足国情
马克思主义的发
展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固守照搬条条框框使得理论与实际情况不符,
导致错误的指导,那样就背离了
马克思主义本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不仅不能完善社会
主义制度,反而会背道而驰,导致亡党亡国。
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探索的道路上,许多国家领导人没有根据国情,做出了或左或右错
误的判断
,导致社会主义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与失败。其中苏联的典型的案例,在列宁领导
时期,他根据俄国自身
的情况创造性的运用的马克思主义,成功地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在
夺取国家政权后,他深刻认识到过渡
时期发展的困难性和长期性,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经
济发展上来,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采用“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使国家政权
得到巩固,社会初步得到发展;然而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发展
采用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
体制——“斯大林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斯大
林把特殊历史
时期的发展规律应用到战后一般时期的发展中,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
轻工业长期落后,过分集中的权力压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机构浮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民主与法治不健全等等。虽然后面几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但
是他们大都没
有正确解读世界形势,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国情,其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对
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
了灾难。苏联的发展过程与最终解体正是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发
展要立足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
实践相结合,制定出合理、有效地发展方针战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的真理迅速为我国日
益壮大的
无产阶级所接受。然而在一个社会性质复杂,内外矛盾尖锐的大国,机械地照搬外
国的理论和经验是不可
能解决大量具体问题的,而且难免流于教条化及对马列主义、苏联经
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
中
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正是深刻认识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足国情解决具体问题,
才使得中国社会主义
发展不断获得成功,也根据时代的变化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社会
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p>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党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
践紧密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指引中国人民推
翻了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第一大历史使命
。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应用,而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
丰富与发展;也不是单一片面的理论观
点,而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确立,强调党的思想建设,人民战
争理论和战略战术的制定以及统一战线
的建立,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一代领导集体结合国情对马克思主义
的创新性应用。
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领导人忽视了中国基本国情,犯下左倾错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
命让新中国的发展遭受了重大挫折。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指出,“不以新的思
想、
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邓小平一面坚持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一面又突破陈规,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才使得人民认
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这样
的旗帜,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率领人
民进行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回到
了正确的轨道,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
建设上来,从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
共领导集体从上任以来就经受着许多前所未有的严峻
考验和挑战。在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政治多
元化、经济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要求中
国必须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掌握激烈国际竞争的主动
权。局势在变化,挑战在
变化,但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不能变,党的宗旨不能变,因此要继续搞生产,
同时抓腐败,
积极同损害同人民群众关系的行为作斗争,在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之时,我们只有时刻保持清
醒头脑和旺盛的斗志,继往开来,不断进取,才会使党和国家的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以
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共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要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
持以人为本,树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
经济要继续发展,但是单纯的追求
经济指标会带来许多发展问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
在、区域经济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大等等,因
此要明确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发展才会使我们
的社会进入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
次重大突破。牢固树立并全面
贯彻这样的科学发展观,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
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
是始终根据国情的变化创造性的应用马克
思主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完成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
结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
的应用马克思主
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最终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和
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